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据测算失能老人超14万

据悉,为了解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生活照料和护理的基本情况以及照顾者的状况,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天津市老龄办与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合作进行了“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涉及滨海新区、和平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北辰区、西青区、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等10个区县,42个街镇,142个社区(村),880名失能老人。

根据样本结果,可估算本市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为6.65%。可计算出,到2019年底本市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4.33万人,且农村失能老人比例高于城市失能老人。按本次调查测算的失能老人占老年人的比例6.65%计算,到2020年,本市将有失能老人17.09万人;到2030年,将有失能老人21.48万人;到2050年,本市将有失能老人22.34万人。

重度失能者占36.82%

市老龄办副主任郭宁介绍,本次调查对象界定的失能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由于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日常活动必须由他人协助或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的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调查结果显示,轻度失能老人占总样本的47.79%,中度失能老人占15.38%,重度失能老人占36.82%。平均失能时长为7.37年。其中5-2019年的最多,占25.98%,其次为10-20年,占19.55%。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失能程度有所加强;女性老人略多于男性;城镇的重度失能老人比例高于农村,轻度和中度失能老人的比例则低于农村。

受访老人中患高血压的比例最高,达到61.66%;其次是心脏病/冠心病,也已过半数(51.45%);位列第三位的是脑血管病(含中风),占49.18%;另外患糖尿病、颈/腰椎病、关节炎、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及耳聋的老人比例也较高,分别占20%-30%左右。

九成失能老人不愿去养老院

被调查老人中,93.59%的不愿意住养老机构,而他们的子女也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怕被周围人认为“不孝顺”。同时,由于老人的收入低,决定了其不可能支付太多费用入住养老机构。

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近一半老年人只能支付每月1000元的费用。而以某国办养老院收费标准为例,失能老人每人每天护理费45-90元、床位费26-150(8人间、4人间、2人间、单间收费不一),伙食费19元,按失能老人最低护理标准45元/天、8人间计算,一位失能老人每月所需最低费用为2700元。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收住一位失能老人的费用一般在4000-4500元。这与失能老人所能承担的费用差距较大。

部分受访老人表示自己生活比较困难,需要子女或亲属经济上的资助。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购买一些保险保障服务或是养老服务、保健品等,对自身健康方面的“投资”很少。

照顾者平均年龄59.47岁

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53.22%,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35.44%。

58.79%的受访老人表示就医不太方便,24.4%的老人说一般,16.81%的老人表示就医方便。有3.42%的老人去年使用过家庭病床服务。

受访老人2019年上半年用于医疗方面的平均支出为11368.46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支付了5248.18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支付了553.47元,子女或亲属平均支付了1784.20元,自己平均支付了3569.05元,商业医疗平均保险支付了5.06元,医疗救助平均支付了9.71元,其他来源平均支付了247.54元。

《报告》显示,86.1%的失能老人由配偶、子女或亲属照顾。而失能老人的照顾者,平均年龄达到了59.47岁。照顾者每天照料老人的时间达12小时以上的比例最高,占到71.75%,有82%的照顾者表示每周照顾老人时间多于5天。受访照顾者中,40.35%的人会经常性出现“身体疲倦、睡眠不足、体力无法负荷”等身体不适症状;37.58%的人会偶尔出现身体不适。

居家养老要进行多项改革

市老龄办副主任郭宁介绍:在家庭规模小型化,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以后,家庭急需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持。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社会力量、政府共同构建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来破题化解。

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为切实了解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20xx年7月20日至8月3日,根据 县委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调研精神,对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成立了调查小组,组织本局干部深入到云龙镇护云村、福禄镇陆坪村分别对7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摸清我县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

通过普查,全县现有60岁以上老人13.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 %,其中农村老年人11.98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数的85%。农村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共有24110户、37837人,占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数的31.6 %。随着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迈入社会、走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将逐渐增加。空巢老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结构如下:

1、年龄结构情况:60-79周岁的有36042人;80周岁以上的有1795人。

2、经济收入情况(人均年收入):

1500元/年以下的:16985人;

1500元-5000元/年的:18717人;

5000元/年以上的:2135人。

其中现已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到3740人。

3、居住状况:老人个人独居的7030户;夫妻独居的10605户;与孙辈同住的6475户。

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的26059人;身患疾病的11778人(其中患重病的1469人)。

5、空巢老人中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子女人数:4486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我县农村大多数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不高,可支配现金少,其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养老保险金80或90元/人二是出售部分自己及配偶力所能及的种、养殖农产品;三是子女给予少量零花钱。省吃俭用,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

(二)疾病的困扰

据普查反映,患病老人有11778人,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总数的31%。门诊医疗费用占据了他们每月支出的大部分,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医疗求助只解决了患病老人住院的部分医疗费用,门诊费用自负成份较重。特别是1469位患重病的老人,连其基本生活都很难维持,根本无钱医治, 个别的生病几年来未就诊过。老人通常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

(三)文化程度不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据普查反映,高达80%的农村空巢老人不识字,17%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秉持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陋习思想,遇到子女不孝顺、侵占老人个人财产、甚至虐待老人等情况,多数老人宁愿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也不愿意求助于组织和法律途径来解决。使得有些老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特别艰难。

(四)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孤独感倍增

由于子女长期外出务工,不能回家探望老人,这很容易让老人感到孤独,仅靠电话并不能慰藉老人的心灵。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一是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二是希望子女也能够经常在身边,每逢过年过节,就盼望外出打工子女们能早点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牵挂、担心子女,难免产生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闭、自怜等消极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造成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

(五)子女不孝顺,晚年生活特别困难

目前农村流传一子晚年享清福、二子晚年较幸福、三子晚年生活就过衍的说法。多子女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之间相互推诿,你推我、我推你,老人生活无人照料。子女不孝造成老年人生活特别困难,更有甚者国家给予老人的社保、低保等待遇老人就享受不全,还有极个别虐待老人的。

三、农村空巢老人已享受的政策

1、全部享受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

2、全部享受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3740人享受了农村低保。

4、符合条件的,享受了城乡医疗求助和临时困难救助。

5、符合条件的,享受了节日慰问制度。

6、全部享受了政府的有关老年优待项目。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空巢老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何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好空巢老人的各项服务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老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养老、医疗、生活照料等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老龄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老龄事业,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大力宣传贯彻执行《老年法》,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的意识。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在全县开展一次《老年法》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意识。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大张旗鼓的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依法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老法年》规定老年人有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督促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推进家庭赡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对个别拒绝、逃避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依法进行追究查处。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机制。

适当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按照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建立适时增长机制,保证分散供养孤寡老人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对部分空巢老人实行特殊救助。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低保对象中的困难高龄空巢老人补助金,实行特殊救助办法;建立农村特困老年人专项救助基金,重点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疾病等特殊困难。

(四)构建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解决空巢老人就医困难的具体措施,提高医药费新农合报销比例,特别是门诊医药费。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病床。二是在城乡医疗求助基金中切块建立老年医疗救助基金,通过基金会对无力支付医疗费和支付困难的空巢老人给予帮助。三是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要及时把他们纳为医疗救助范围,给予救助。四是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常常会面临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受到威胁。建议在乡镇街道成立基层老龄组织,村委会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五)做好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分散的农村老人尽是集中居住,广泛开展关爱帮助空巢老人的宣传工作,突出对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空巢老人给予特殊关爱,提高人们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互助帮扶制度,采取邻里互助,一帮一,志愿者包户,成立专门为老服务队伍等多种形式,照顾好空巢老人生活。大力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根据空巢老人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敬老互助内容,逐步探索形成关爱空巢老人帮扶长效机制。

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xx县地处四川重庆两省市结合处,与xxxxxxx三市交界。目前,全县人口总数逾80万,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07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1%以上,并正以年均4.5%的速度急剧增长,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县的行列。由于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家居农村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8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社会保障的不断深化,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水平遂步得到了提高。但农村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生活、赡养等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农村老年人,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之路,对于农村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党和政府及老龄工作部门当前亟待研究、探讨并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县一直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和老龄工作部门都很重视农村老龄工作,关注农村老年人,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工作实绩及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大力强化宣传,普遍提高农村老龄意识。一是把宣传贯彻《老年法》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县乡政府都召开动员大会及座谈会,将《老年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社区居委会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纳入当年的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把中青年及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宣扬子女孝顺父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基层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等方面的典型。

(二)以“老有所养”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同时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倡导个人的自我养老,走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我县在开展农保工作中,主要采取储蓄式积累方式,其经费来源由村组和个人共同负担,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个人缴费和村组补助部分,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属投保人的私人财产。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操作上,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制宜,坚持自愿投保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摊派,不强迫命令。承保机构在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基金的营运,千方百计保证基金增值。并强化监督机制,由审计、财政和监察部门定期对“农保”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营运。自1995年至今,全县参保人数达6000多人,共筹集保费140多万元,累计积累基金190万元,现已有420多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共计支付4万余元。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无儿无女,其生活保障,也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提供。2003年广安市委、政府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大了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怀程度。随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农村敬老院暂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广大农村的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改善,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日渐完善。近年来,我县通过转移支付和村、组供给等方式,保证了全县3100名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年672元生活费和350公斤口粮的补给标准。另外,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敬老院31所,共有床位561张,已收养了五保供养对象441人,占全县五保供养对象的11.3%。

(四)落实“双签”工作,促进家庭养老。开展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和“家庭敬老保证书”的“双签”工作,是贯彻落实《老年法》,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县在巩固“双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完善“双签”工作,把重点转移到建立跟踪回访监督机制方面,把家庭养老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已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24274份,签定“家庭敬老保证书”20081份。

(五)以老协为载体,促进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县老年人协会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作为社会与老人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经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调解家庭纠纷、解决村民生活困难、破除迷信、移风移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4月23日晚,我县金牛镇一带突遭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来势凶猛,位于金牛镇二村的孙家平桥被洪水冲毁。次日清晨,100余名去河对岸学校上学的中、小学学生及相邻几个村的过往村民站在被冲毁的桥边因无法过河而急得团团转。这一情景恰被该镇老年人协会二分会负责人孙平阳等人看见了,望着河岸人群中那一张张焦急又无奈的面孔,老人们庚即组织分会会员及村民商量、研究,决定马上搭建一座临时竹桥,以解决两岸村民过往难题。他们砍来自已家的树木、竹子(共约2000多斤),并买来大量铁丝,组织人员削竹、排竹、捆绑固定,孙会长还带领会员们涉水冒险架桥。在他们的精心指挥下,不多时一座长15米、宽2米的临时竹桥便架起在洪水滔滔的河面上。竹桥建成后,孙平阳又组织青年村民将被洪水阻隔的那100余名学生和村民安全护送过河,保证了孩子们正常上课和村民的正常过往,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缓慢。我县农村的社会养老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农业条件的限制和我国城乡"二元"政策体制的管理模式,使社会养老这种方式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平、缓慢发展的层次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养老投入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目前全县只有五保老人能够得到较为固定的社会救济性保障,其余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

第二,保障水平低,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

第三,农村的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特别是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以及社会救济具体实施,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某些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际工作中漏洞很多,导致某些社会养老保障措施不能得到落实,部分社会养老保障金不能真正用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多数老年人还不能实现共享社会救济发展的成果,甚至落后于平均生活水平。

(二)老年需求得不到满足。党的以来,从农村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多数农民已告别贫困走向富裕,但在老年需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第一、农村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甚至低下,其他亲属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很小。

第二、农村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感到生活无人照料的比例高。

第三、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因种种情况时常感孤独,无处无人诉说心事。

(三)医疗困难、医疗水平低。与城市不同,我县农村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全由自己掏腰包,而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看病的钱由子女(主要是儿子)负担,而多数子女经济收入低,无法全力承受其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人生病后,只要进医院看病时,如果医生说治不好,大部分老人及家人也就不再坚持医治了。对老年人来说已经完成了人生的任务:传宗接代、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对子女来说已经尽了自己的一定责任,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舆论上都不会受到多大的谴责。这就出现了有病难医、或不医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县农村长期处在较落后的阶段,医疗机构设施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合格医生比例不高,因此老年人一旦生重病后,对痊愈所抱的希望不大,这也是老年人就诊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生活质量低下。在我县农村,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传统责任,但是赡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也即是说,给什么样的伙食、住什么样的房子没有标准,只能以儿女的孝心来保障,但相当一部分儿女养老意识不强,因此,尽管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却变化不大,甚至随着物价的上涨,老年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更不用说照顾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我县大多数家庭、子女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在家带管孙子、上学等,老人不但生活无人照料,还要管教孙子,很难安度晚年。

(五)部分农村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子女负担加重。虽然说老年人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养老,但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传统的养老形式是非常简单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农村家庭子女数逐步减少,过去由几兄弟共同承担的对父母的赡养变成了由两个子女或一个儿子承担,这样,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之后,同样赡养形式简单的完全家庭养老却加重了子女的负担。特别是儿子外出打工后,儿媳妇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照料下一代,又要承担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家庭负担加重。

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家庭养老所造成的结果易导致养儿防老的陋习难以剔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出现困难。因此,设法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已刻不容缓,建立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自我保障为重点,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共养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一)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家庭养老体系。中华民族历来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在《婚姻法》和《继承法》的相关条款中分别将这一义务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了确定。因此赡养老人是一项法定的社会职责。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子女赡养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农村老龄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农村倡导、推行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规定赡养标准和子女的责任,确保老年人的家庭赡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体系。

(二)鼓励老年人自养。老年人的自养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年轻时的收入积蓄,二是在老年时仍然有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具体措施,鼓励老年人自养。如协助地方建立老年人储蓄机构,帮助老年人制定养老计划,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养能力。

(三)集体助养。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而我县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也可由集体经济和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共同出资。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对有较大经济开支需要的老人给以适当的帮助,以弥补家庭养老、社保养老和自我保障的不足。同时,建立邻里互助小组,充分发挥邻里功能。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这一初级社会群体在传统的农村担负着“守望、共生”的重要功能,邻里之间的相互照顾包括家务劳动,老人小孩的照看等。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老龄工作者要发挥农村邻里互助的作用,组织农村老人自愿组成的邻里互助小组,就近开展邻里互助服务,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小孩的照看、老人的看护,充分调动社区老人的积极性,强化邻里的互助功能。邻里互助的另一形式是家庭之间互相协调,例如张家的劳动力帮李家耕种农田,李家的老太太帮助张家照顾小孩等等。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调子女赡养和集体助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供养,培养通过社会保险养老的习惯。建立基层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应的养老形式,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五)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主要是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因此,今后农村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农村建立和添加便利医疗点,发动一些城镇的医疗组织机构志愿定时定点的去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体检,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四、兴建适当的老年文化生活设施版权所有

建立老年文化设施,如健身房、图书室、兴趣活动室;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他们喜爱的文娱活动,如老年健身操、太极拳表演等。对落后地区应实行送文化下乡的办法,将一些新人新事新变化通过演出的形式送到农村,使一些从未走出过家门的老年人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的幸福。

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国 社会服务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建设领域中,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针对国内全体高校学生,大力培养学生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社会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40、50年代,美国社会服务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并且形成了内容包括筹集资金、服务性活动、教堂服务项目、慈善机构项目、选举和竞选活动、为老年人和退休者服务、环境治理项目等形式丰富多样的较为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因而,基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美国的先进做法,在我国社会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社会服务的先进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核心概念界定

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广大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不仅包括生活福利还包括生产和社会。

美国社会服务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美国政府通过各种社会项目向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用以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资金的投入等方面都给予社会服务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此外,美国社会服务教育体系完善,拥有本硕博教育,不仅如此,美国高校还鼓励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社会服务课程,在促进学生公民意识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社会服务人才。

我国社会服务专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国内高校大多以社会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社会服务比较注重社会问题的解决,更强调教育与服务的有益结合,注重反思和互惠。而我国社会实践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强调的是给实践对象所带来的实际的好处,没有足够重视个人在实践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和给社会带来的效益。①在我国,社会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应当学习和借鉴美国社会服务的先进经验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服务的全面发展。

美国社会服务的现状

工作领域。美国政府将社会服务划分为四大领域:一是儿童、家庭和学校。主要面向儿童、老人和家庭,例如成立一些儿童保护组织、收养组织等为被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提供帮助,成立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帮助某些困难家庭克服困难,更好地适应生活。二是医疗及公共卫生。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做好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配合治疗战胜疾病。三是精神健康和药物戒除。提供精神咨询服务,对药物滥用者进行危机干预治疗。四是其他领域。主要从事政策制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以及致力于教学和学术发展。

资金来源。美国的社会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机构以政府拨款为主,额外有一些个人、社会团体的捐助。私立机构又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种,营利的私立机构主要以服务对象的费用缴纳为主,非营利的私立机构主要以个人、社会团体的捐助为主,以及政府的补贴。

工作状况。美国社会服务的从业人员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全职占多数。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有独立的办公室以及工作所需的办公设备。全职人员一般每周工作时间在40个小时。在工资收入方面,社会服务人员收入略低于美国劳动者收入的平均水平,不同社会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收入有所差异,其中以从事医疗及公共卫生领域和其他领域(政策制定、学术发展等)的从业者收入最高。美国社会对社会服务的从业人员专业要求高,但是收入却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导致很多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从业人员的培养。美国重视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一整套教育体系。对于很多社会服务工作岗位,具有硕士学位是入职的基本标准。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本科生必须具备400小时的实习时间方可获得学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具备900小时的实习时间方可获得硕士学位。同时美国具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学历,还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

美国社会服务的先进经验

美国社会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专业化和职业化。综合来看,美国的社会服务是一种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服务,是一种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是一种有着严格职业标准的社会服务,是一种以解决社会敏感问题为内容的社会服务,资金充足且具有完善权益保护体制的社会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会服务。在美国工业化进程加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也应运而生。例如,环境问题、贫富问题、失业问题以及各种犯罪问题等等。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以助人和自助为理念的社会服务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他们的出现有效弥补了政府在解决此类新的社会问题存在的不足。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社会服务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美国社会服务的顺利开展与联邦政策,各州政府以及高校的立法或指定的相关规则是分不开的。1935年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大萧条”所带来的失业问题,颁布了《社会安全法案》,具体由《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三个方案构成。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关注点逐渐从社会贫困问题趋向公民福利问题,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展,这也标志着美国社会服务开始走向专业化道路。②自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相继颁布了《2002年公民服务法案》、《公民服务法案的原则与改革》等法律法规,同时,各州制定了一系列的立法条例,保证了公民社会服务的权益,帮助社会服务健康发展。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政府也通过拨款的方式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

多方力量支持且资金充足的社会服务。如前所述,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社会服务的发展,无论是从政策的制定还是从经费上的赞助,都在不断推动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政府通过健全国家福利制度,经费上的资助等,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社会服务机构,都能获得政府不同比例的经费拨款。社会民间力量表现为通过创办社会服务组织或是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向社会服务机构进行捐赠等。如美国社会服务项目的资金筹集途径,主要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当中,形成政府、企业、公益团体等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政府和民间的多方经费支持,保证经费来源的广泛性和充足性。

专业化职业化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征表现有:专业化的理论和方法;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整套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法;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等。③美国社会服务发展迅速,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美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500多所美国高校以及学院校长(院长)通过协商组成联盟并达成了高校协定,一致认为应该在高校设立社会服务课程。例如:斯坦福大学设置的哈斯公共服务中心就包括了40多个服务组织,为社会提供不同的服务计划:伙伴合作关系、领导能力讨论、参加政府服务、政策分析研究组织等等。④美国的大部分高校中,社会服务是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们必须参加并表现良好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校方大力提倡并鼓励学生们参加社会服务项目,参与到社会重大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其中,允许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独立承担一个研究项目,或者与其专业导师合作研究。在项目研究的进程中,学生会查找资料、市场调查、访谈调查、资料分析总结,最终完成调查报告和论文。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了解到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将其与实践密切结合,运用到调查分析过程中,从而使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美国的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从事社会工作所要求的本科学历,保证其工作的专业性。同时,美国有着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取得职业资格方可工作。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考核,为美国社会服务系统输送了大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提高了社会服务的水平,又保证了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以解决社会敏感问题为内容的社会服务。美国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大量社会问题不断显现。如要求国家政府或社会组织为流浪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更多低价的住房、努力改变贫困者生活状况、大量失业者的出现、犯罪问题层出不穷等等。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为社会服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社会服务工作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良性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的各大高校便陆续开展了多种社会服务项目,服务领域非常广泛,涉及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社会福利、环保问题、国际援助等等。⑤学生们根据学校规定、社会需求和自身所学专业、自身意愿的不同,自发组成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小组,有针对性地参与解决社会敏感问题。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为高校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甚至成就学生的职业生涯。这样的人才培养为日后从事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美国社会服务的有益启示

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强化社会服务地位。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加大、弱势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减弱、人口结构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亟待解决。从美国社会服务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服务在解决此类问题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现阶段是我国发展社会服务的有利时机,既为社会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也成为社会服务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力度保障社会服务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社会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服务,自愿地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服务资金保证,对于社会服务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另外应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做法,制定社会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社会服务活动合情合法,赋予社会服务人员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权力,维护合法权益,使我国社会服务活动有法可依。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从业人员的付出和收入应尽可能对等,使得他们在进行社会服务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社会服务之中。

挖掘政府社会支持力量,保障社会服务可持续性。政府的推动和赞助对促进社会服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提供的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的支持,会对社会服务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社会服务机构,由于力量薄弱,对政府的依赖性还比较强。但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借鉴美国的经验,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力量,减轻政府的负担,一来政府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上,同时社会力量也可以弥补政府在推动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社会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

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性,进一步实现职业化。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要想实现社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开办高层次的社会服务教育。只有从教育制度上明确社会服务的重要性,社会服务才会真正起到有益于社会的作用。一方面健全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本科、硕士、博士的社会服务教育,使得具备专业素质的社会服务人员能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社会服务领域。另一方面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并从事于社会服务,我们应学习美国课程规范化管理,将社会服务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美国高校不仅开设了专门的社会服务课程,同时还要求各专业课教师将专业课的学习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社会服务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社会服务效果不显著、特点不鲜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提升了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对每个学期的社会服务课程课时量做出要求,从而将社会服务真正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学分。另外,要加强规范社会服务的职业准入标准,严把社会服务人员的质量关,使得真正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从事于社会服务工作。

丰富社会服务形式内容,增强科学规范性。美国社会服务内容非常广泛,表现出鲜明的社会化特点。诸如帮助空巢老人和残障人士、积极参与到当地政府对热点问题的社会调查中、帮助贫困地区儿童进行教育培训等社会公益性活动。我国社会服务应当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拓展社会服务内容,丰富社会服务形式,形成特色鲜明,打造服务特色品牌。另外,我国还应借鉴美国社会服务的先进方法,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设计出能够使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愿望出发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项目,使人们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享受到心灵的快乐,而能够使思想得到升华,提高每个参加社会服务人员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作者分别为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办副主任、讲师)

【注释】

①陈晓娟:“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2年,第47页。

②郑耀抚:“美国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浦东开发》,2014年第2期,第49页。

③余建华:“社会工作服务: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第6期,第18页。

④韩巧霞,段兴立:“美国高校的社会实践体系及经验借鉴”,《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12期,第146~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