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量市场调研报告

测量市场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测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测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项目导向;测绘;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冯大福(1966-),男,四川阆中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测学院副教授,测量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山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48-02

一、课程体系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即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也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及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即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课程体系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专业的招生和专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上。测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传统方法与过去的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但近年来,测绘新技术和测绘理论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普及的速度程度也较高,如GPS、RS、GIS、数字测绘技术、免棱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的测绘类专业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基于“项目导向”的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引的思路,充分体现了高职测绘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基本“项目导向”模式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在探索与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并且基于“项目导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测量专业的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测量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的道路,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测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导向”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模式主要有三种实现途径:一是根据生产一线真实测绘项目所需要的能力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一个项目完成的过程组织教学;三是学生参与真实的测绘生产项目,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实践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步骤如下:

1.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多次讨论,确定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内容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重庆及西部地区的国家基础测绘部门、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国土资源勘测部门、房地产测量部门、地质勘探部门、交通工程建设部门、电力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和矿山企业等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爱岗敬业的测绘行业高技能人才。

2.市场调研。组织测量教研室的教师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哪些;二是岗位和岗位群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三是测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调研时先设计调研表格,到企业后主要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总工程师、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领导等进行访谈。以召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为主,以了解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对测绘企业的测绘仪器、作业方法、数据处理软件类型及测绘成果的最终表达形式等进行了解。在充分分析问卷调查表、访谈及座谈会记录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我院的测量教学团队,利用2007年、2008年两个寒假,到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土地与房屋勘测院等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群,了解了岗位及岗位群所要完成的6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等多项内容。

3.专家论证。测量教研室在2008年1月和2008年11月组织测量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召开了两次专业建设会议。邀请了重庆市勘测院总工程师等7名测绘专家,对调研中掌握的岗位和岗位群、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我院测量专业毕业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地形测量技术员、线路施工测量技术员、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矿山测量技术员、水利水电施工测量技术员。从60余个工作任务中归纳提炼了图根导线计算、土石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等52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4.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在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绘制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图表。表格横向罗列了岗位和岗位群,纵向罗列了52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每一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应的表格内打勾,如地籍测量技术员应会完成草图法数字地形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土地面积量算等典型工作任务。

5.将工作任务归纳为多个典型工程项目 在上述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表格的基础上,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即将52个测绘典型工作任务按类型归纳,最终形成了8个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变形监测、房屋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矿山测量、航空像片内业处理。

6.按工程项目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通过深入分析,对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有: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计算器编程、地籍调查与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控制测量、GPS测量、测量平差、建筑与道路施工、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矿山测量、煤矿开采、矿图测绘、煤田地质与勘探、摄影测量和VB程序设计等。

7.形成课程体系。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以完成基础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测绘能力培养为核心,提炼支撑完成测绘工程项目能力的核心课程。并按照从易至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要求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同时,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教学部的老师一起设计了基础理论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和课程。最终,形成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所示)。

三、结语

在深入进行测绘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行业需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高职测绘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从工作任务中提炼典型工程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了以测绘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测量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质量高。

当然,课程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理论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对于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另外六个专业,如工程测量与监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GPS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矿山测量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慧波,等.高职应用化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09).

测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在过完春节后不久,eBay的一起拍卖活动引起轰动,因为这个拍卖的产品是传说中的谷歌眼镜。卖家表示自己已被选为即将的谷歌眼镜的早期使用者,将获得一副全新未开封的谷歌眼镜。不久之后竞价者将价格抬高至9万美元,比最初上架约1 500美元价格翻了几十倍,但数小时后这起拍卖的页面消失了。有人推测这是谷歌与卖家协商的结果。不过,卖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们对竞拍引发的大量关注感到不安,同时对那些只为好玩而不断推高竞价的人感到不满。”

这个拍卖的消息一出,引起了十分大的轰动。在此之前,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谷歌眼镜只是一个概念性产品,对其的印象是非常科幻的。而这个拍卖瞬间把我们拉到了现实,原来这货是个可以买到的昂贵科技产品。再一看,原来还有很多同类的东西存在,苹果和微软等科技界大佬们都在准备自己的穿戴式设备。

穿戴式设备瞬间就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于是乎,国内的诸多厂家都纷纷开始折腾自己的穿戴式设备,包括咕咚网与百度联合推出的咕咚智能手环等产品纷纷亮相。一下子,似乎穿戴式设备就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市场繁荣起来了?

表面上看,自从谷歌眼镜以来,我们身边突然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穿戴式设备。似乎市场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为其买单。但是笔者问了自己身边以及网络中认识朋友,其中不乏IT极客,他们似乎都没有真正用穿戴式设备的。但是厂商们却乐此不疲,我们来看看这个市场有多繁荣。

GlassUp公司在本届CeBIT大会上亮相了类似的硬件产品,同样能够在用户眼前显示各种实时信息,实现Google Glass相同的功能。目前这款设备预计售价为399美元。

另一方面,4月底时,美国的穿戴式领域爆出一项价值一亿美元的并购,从事身体数据测量监控的Jawbone(拳头产品是UP腕带)宣布收购另外一家同行BodyMedia,该公司对外开放的平台,将可以让iOS开发人员开发出丰富的健康类软件。BodyMedia公司创办于1999年,其产品面向消费者和企业,有名的产品包括BodyMedia Fit Core等,通过身体指标监控,改进人体健康状况。

除了国外市场,国内市场也新品众多,首先是腾讯旗下的易迅购物网站引入风靡欧美的智能手环Jawbone UP,让其正式登陆国内市场。百度在传出小道消息说研发“百度眼镜”之后,宣布与咕咚网合作推出了基于百度云服务的咕咚智能手环。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穿戴式设备的市场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结合前面所说的谷歌眼镜的天价拍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东西的普及已经悄悄的来临了。甚至很多朋友已经开始想方设法的想要弄一个来体验了。

看看谷歌自己怎么说

虽然穿戴式设备是最近才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其实早在去年7月份,谷歌眼镜团队就已经针对这个领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作为当前穿戴式设备的领头羊,他们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谷歌眼镜团队主管巴巴卡·帕韦兹(Babak Parviz)和产品经理史蒂夫·李(Steve Lee)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的内容吧!

连线:与最终成品相比,现在的进展如何?

帕韦兹:我与史蒂夫一起做这个项目已经两年多了,我们做过很多原型产品,最终幸运地实现了现在的效果。虽然现在它仍是原型产品,但我们可以做更多实验,这令我们很振奋。这项技术可以让人们完成一些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着眼于很多领域,一是让人们通过更新、更好的方式展开图片交流,二是迅速获取信息。

连线:其他的基本配置呢?

帕韦兹:它的处理器很强大,内存也很大,存储空间也很多,所以可以存储很多视频和照片,也可以直接获取流媒体内容。由于配备了透明显示器,所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查看图片和视频,这都是直接存储在设备中的。它还内置摄像头,可以拍照和摄像。另外它还内置了一个触控板,我们可以用它来拍照、摄像以及进行系统操作,同时它内置的陀螺仪、加速计和指南针可以自动判断地点和方位。麦克风可以收集声音,小型扬声器可以把声音反馈给佩戴者。这些配置是我们准备为开发者提供的,但不确定面向广大消费者推出时是否会完全一样。

连线:你们启动该项目时抱着什么想法?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帕韦兹:我们最初考虑了很多种不同的可能。其中一种是全面的增强现实环境。后来,我们发现这种产品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在我们亲身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不会在用户与现实世界之间产生隔阂的技术。所以,你平时不会有任何感觉,但一旦需要,便可立刻调用——它可以帮你做一些事情,比如帮你与其他人通过视频或图像建立联系,或者可以帮你快速获取信息。所以我们决定采取现在这种模式,认为这比全面的增强现实模式更有吸引力,至少目前如此。

连线:你们的过程为什么分成了两个阶段?

帕韦兹: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开发者社区的帮助推动这项技术。2013年,我们将推出开发者版,并希望此后一年内可以推出消费者版。这是我们目前的希望,我们会努力达成这一目标。

连线:开发者版为何售价1?500美元?

帕韦兹:我们希望制定合理的价格,方便开发者使用。但我们的目标是大幅降低消费者版的价格。

史蒂夫·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它视为一款高端产品。

再看看市场调研机构的看法

前不久,国外的市场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了一份穿戴式设备的报告,国内的虎嗅网将其翻译成了中文,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些基于数据与产品分析的真实结论,而不是媒体仅从方向上的鼓吹。需要提示的是:这份报告的预测主要基于美国市场,而在中国,热度肯定还要大打折扣。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国外的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对于穿戴式设备的看法。

调研机构的报告通常都是从一张统计图开始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来看,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认知度仍然较低,他们认为,专家们对其未来市场的预测不是吹得天花乱坠就是观望怀疑。最后,他们得出了三个结论。

连线:也就是说,消费者不用花1?500美元,但也不至于像一副太阳镜那么便宜?

史蒂夫·李:不可能是49.99美元,这取决于我们为一款高端产品赋予的价值,以及对外展开的宣传。

连线:你认为这种技术最终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吗?

史蒂夫·李:是的。根据我们的预想,今后3至5年内,当你看到有人低头看手机时,会感到很反常、很古怪,穿戴式计算将会普及。

在《连线》杂志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谷歌眼镜团队对于穿戴式设备的预计是未来的3至5年内。和我们之前想象的现在市场已经成熟相去甚远。

1.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的接受程度不同。用于锻炼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了。

2.尽管科技媒体和集资平台热衷于如“Pebble”智能腕表一类的产品,但主流消费者是否会喜欢能联网的腕表仍不好说。

3.尽管在游戏和摄影领域有很大的广告价值,但谷歌眼镜以及其他设备仅算是穿戴式设备普及计划的第一步。

在穿戴式设备市场增长方面,国外也有很多调研机构有着自己的看法。例如艾美仕(IMS)的调研报告中,其有信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从2011年的每年1千4百万台增长至2016年的每年1亿7千1百万台。而IMS的预测是2012年9月的,当时媒体上还没有充斥着关于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开发中的消息。

但从那时起,有关苹果“iWatch”的小道消息开始层出不穷,有关谷歌、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在开发此类产品的流言也在激增。与此同时,三星宣布将推出一款与Galaxy S4配套的具有运动记录追踪功能的智能手表。

在距今较近的ABI预测中,其预测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将在2018年达到每年4亿8千5百万台的出货量。

而BI Intelligence的预测数据在ABI和IMS的预测数据之间。他们认为智能手表类的产品并不会被消费者热捧,但是健身腕带及可放进口袋的袖珍运动记录仪将在医疗利基市场中挖掘出很大商机,并预测2014年市场销量将达到每年1亿台,在5年内达到3亿台。

测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技术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及工作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中,并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柱。检测技术就像是人的“五官”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没有检测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观点也已被人们认同。因此与自动化相关的各专业开设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凸显得十分必要。

自动检测技术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职业技术课。同时也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组态软件等后续综合应用课程的重要支柱。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该课程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性技术学科,课程内容众多且离散,知识密集且复杂,加之理论学时较少,从而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仍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比较繁杂,偏重理论。未注重实际应用,导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易理解教学内容。

(3)教学与实践脱节;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居多,实验不涉及或较少涉及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信号如何处理等,导致学生对实验兴趣不大。

(4)新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发展迅速,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对此类传感器不甚了解,不便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为获得高质量教学效果,对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3 理论教学措施改革

针对课程的特点,在借鉴他人成功方法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选择及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及措施。

3.1多媒体演示结合网络教学

该课程工程实践性较强,为了更形象生动的讲清楚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了大量的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同时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感器的生产厂家、性能指标、安装注意事项、具体应用实例等。避免大量的理论阐述,利用逼真动画及网络上实际应用的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2启发探讨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引导者,即每种传感器演示结束后,设置了几个实际现场将遇到的问题,先让学生依据教材去思考,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提出重点问题,学生作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完成理论难点和重点的学习。另外也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提交相应报告。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随着我校多媒体教室数目的增加,以上两种方法目前都已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3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

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3个模块,其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并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检测技术模块,包括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智能检测技术和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技术等内容。将传统检测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相比较,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2)传统传感器模块,包括典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分析和测量电路及其信息处理。以掌握理论,强调应用为教学重点。(3)新型传感器模块,包括数字化传感器、固态图像传感器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旨在让学生了解新型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典型应用以及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进展。

4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环节是该课程的重中之重。针对课程特点,实践环节改革思路如下。

第一,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在进行实验前了解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教学大纲、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基本仪器使用说明等,为实验作好准备,同时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一利用课程相关的国内外网站的网址,如中国工控网以及各种传感器生产厂家的网址等,让同学们浏览、查阅。了解各种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安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利用一些简单的元器件,让学生自己做压电、热电效应等实验。利用Labview软件让学生自己设计红外报警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等实用电路。第三,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直接接触专业市场,进行传感器市场的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就调研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测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客户关系 教学模式 工作导向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本文在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任务驱动,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展开论述,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定位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级专门人才的作用固然相当重要,但从事物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却总是占多数,只有提高占多数广大劳动技术大军的素质,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效益的服务,才能为现代化提供雄厚基础。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和提高千百万劳动技术大军的素质的基本途径。

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服从意识,具有一技之长的、市场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中、高级技术人才,着重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旧模式教学带来的弊端

(一)教学理念与定位

过去,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时,总希望学生学得越多越好,知识越丰富,将来进入社会才能有用武之地。因此,上课从来都是按课本的内容和顺序讲,首先介绍概念、客户关系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制定,管理系统分析,通过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理论课时量很大,只要与客户关系管理有关的内容,都要分析研究,生怕学生弄不明白,老师辛苦不说,学生根本无法消化,导致的结果就是考试死命背书,考完什么都不知道,全还给老师了。为了追求学生就业的“适销对路”,忽视了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人文教育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失去了依托。

在教学定位上,主要模仿和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纯学术文化模式,所用课本都是本科院校教材。对于大专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学好《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必须精通计算机、电子商务等课程,这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二)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关联不够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和社会区域为依托,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为根本目标。然而,当今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与高科技、职业性缺乏关联,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缺乏融合,因此,高职院校文化教育应具有职业与伦理兼顾,技术与人文携手,学术氛围与企业气氛相融的特点。纯学术主义的政治伦理性文化和浮躁的纯功利性企业文化,都是偏离了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理论太强,忽视实践

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以后,能立即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的很少。其原因是课程教学是模拟的,客户是摆在那里让我们选择的,想要什么样的客户都有,对这些客户分析也比较简单,他们不会拒绝,不与我们讨价还价,他们就是我们可以任意摆弄的棋子。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现成的客户,没有任意供我们玩弄的棋子,只有现实的需求,竞争的市场,以及人才的较量。

三、新型教学模式分析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客户关系管理》的教学改革对市场营销专业有举足轻重的作业。首先,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学中做,做中学”,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2]。

采用职业化教学模式,《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内容编排思路主要是按照工作导向、任务驱动、学生主体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客户信息搜集与需求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熟悉客户关系维护的要求与技巧;掌握客户服务的内涵与要求;掌握客户满意度测量的技巧与方法;能进行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客户服务。

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客户管理工作,首先有一个工作导向,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融合相应的职业技能及必要的知识和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将依托一个背景企业,将它所做的实战性客户管理工作贯穿于教学当中。

(一)工作导向

工作导向就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环节调查入手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作为《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工作导向就是如何组织该课程的学习思路,我们把这一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安排有4项任务:

1.组成团队。在组团中,要根据成员各自特长与性格特点,组成工作小组,以便在实施任务过程中,让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同学作为“头雁”,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每4―5人一组,要求有自己的名字,标志符号,甚至口号设计,重点在于任务分工。

2.要选择产品与依托的公司。团队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状况、或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及对产品的熟悉程度,选择一种产品,每个团队产品不要重复。产品的选择对团队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产品所依托的公司,代表团队的实力,有一个大公司作为发展平台,不可估量。

3.对市场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所选产品进行可行性研究,了解该产品适合什么群体,产品的功能特性,以及适用性。团队必须做市场调研,发放问卷调查表,最终写一份产品调查报告。

4.选择客户。团队针对产品调研报告,选择适合该产品的客户。在选择客户时,先从队员身边的人开始搜寻,这些人比较熟悉,资料容易获得。随着时间推移,客户会不断更新。一个团队最初不少于20名客户资料,每人至少有5个客户。

在这样的一个工作导向下,每个团队就要考虑如何联系客户;如何发展客户;如何保持客户;以及如何解决客户问题等进行任务驱动。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具体安排有3大类任务。

1.客户类别鉴定。针对客户分类的方法,客户价值的分析研究,客户定位与分级的理论学习,团队成员把收集到的客户名单按照要求,对客户进行分类归档。

2.对客户进行过程服务。在与客户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如何为客户服务,如何让客户了解产品,如何进行促销以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这一系列工作需要运用营销工具完成,包括数据库营销、关系营销和一对一营销。

3.客户信用分析与评估。团队在对客户进行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客户,随时掌握客户动向,通过客户信用等级分析自己的客户。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保持客户,发展客户是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客户的信用是团队要考虑的因素,信用与风险并存,对信用比较好的客户,提高其客户信用等级,使客户成为忠诚客户,对不讲信用的客户可以减少甚至不与交往,以避免损失。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3]。具体安排有四项任务。

1.客户抱怨原因分析。团队根据客户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中可能出现的抱怨进行分析,找出抱怨的原因,最终给予解决。在学习中,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购物为线索,团队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分析客户抱怨的原因,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客户投诉方式解析。当遇到客户对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时,客户会投诉或上门告状,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如何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在课堂扮演角色,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合理解决问题,避免冲突。

3.客户满意调查。每隔一段时间,团队做一次客户满意调查分析,交一份客户满意调查分析报告。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客户管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对客户关系的处理有了自己的模式,能够处理不同问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对课程学习有了一定兴趣。

四、新型教学模式分析与设想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按照新型教学模式,既满足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又实现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一)分析

1.工作导向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在学习中,有了工作导向,就有了学习目标,就知道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团队形成,使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有了学习氛围,因此特别强调团队意识[3]。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有一个企业。一项工作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每个人都要做到最好,团队才能更好。

每门课都有自己的工作导向,作为《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导向就是以团队为核心,寻找客户,管理客户。学生刚刚涉及该项课程时,会询问:我的客户在哪?怎么找客户。有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那么任务驱动就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驱动形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任务设置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如教学中,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寻找客户,学生不知如何做。因此我们在开始设置任务时,要求学生从身边同学、亲戚、朋友做起,找到以后,要先拜访了解,然后进行资料分析,同时运用营销策略,如关系营销,一对一营销,数据库营销,充分了解客户。

3.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学生的努力。

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如此循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同时,在课堂上,团队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考核学生的分析、反应能力[4]。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专业知识能力也不断提升。

(二)设想

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教学时间问题,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还有教学场地问题、教学经费问题及学生是否感兴趣等。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有这样的环境,则教学效果一定能够强化。

1.时间安排:上课时间以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任务的展开和完成。

2.教学场地: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到超市、企业或者自由市场,让学生与客户零距离接触,了解客户更多的需求,提高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3.教学经费:从教育经费或科研经费拨出一笔资金,用于日常教学。如学生在处理客户抱怨时,产品是必不可少的,总不能空口说话,有凭有据才能以理服人。购买产品进行推销的费用就可以解决,获得的利润可以奖励学生或用作下次购物费用。

4.教学奖励:学生以学为主,认真学习是应该的,但如果给予一定奖励,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学习的氛围会更好。

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职业教育院校应走在时代前列,做好职业教育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国务院颁布的职业教育的目标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走人社会的各项需要,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用以工作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修改和提炼,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教学效果才能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职业教育也可以拿学士硕士学位[N].扬子晚报,2014-6-23(A2).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测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诊改 原则 工作思路与实现路径

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笪2015]2号),明确将“试行专业诊断与改进”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重要任务之一。同年12月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出台“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笪2015]168号)”(以下简称指导方案)。指导方案中的五个诊改项目之一“专业质量保证”,进一步细化了专业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专业诊改)的诊断要素和诊断点。两个部级文件的出台,在政策导向上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高职专业评价的顶层设计、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专业诊改因此成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志着高职专业评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一、对专业诊改工作的认识

(一)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与新一轮评估工作的联系分析。高职院校新一轮评估的工作原则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估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各评估项目最终落脚在“重在建设”,评估价值聚焦在促进高职院校改革与建设上。有专家指出,新一轮评估工作原则是“评动不评静,评软不评硬,只诊断、不开方,评估不再区分等级,分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由院校自身根据评估结论进行整改”。评估工作自上而下,体现出纵向管理主义色彩。

教职成厅[2015]2号则明确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定位于“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16字方针,诊断与改进价值聚焦在“重在改进”,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从诊断与改进导向来看,16字方针体现出“既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又要同步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以促进诊断项目持续改进”的价值倾向。诊改工作由此成为高职院校自我诊断、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主动愿望,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鲜明地体现了诊改工作的校本化、人性化和个性化色彩。

(二)从专业评估发展分析。专业评估大体上经历了专业认证、专业建设水平评估、重点特色品牌专业遴选与验收等几个阶段。在高职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专业建设指标中。自2008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运行以来,专业一直是状态数据平台的重要关注指标,且数据指标项目不断得以丰富完善,成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09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将重点建设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的重点之一;2011年,教育部全面启动高职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可视为专业评估的信息化平台。

当前,专业诊改强调“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原则,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则可视为高职专业评估从“要评我”转变到“我要评”的新阶段。

二、专业诊改的工作原则

(一)问题导向。专业诊改,既不是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又不是遴选优秀、特色或品牌专业。既然是诊断,就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入细致的勘察,以发现专业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负面清单为第一原则。无论是学校层面、教学单位还是专业自身,禁忌只谈优势不谈劣势、只谈成绩回避问题、夸大成绩缩小问题,既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更要避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局面,专业主管单位应敢于自我揭短、自我暴露并正视存在的问题。

(二)持续改进、发展取向。持续改进是专业诊改的最终落脚点,发展取向则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价值体现。对于诊断发现的问题,评价主客体之间应结合专业发展现状,平等协商,准确定位专业“最近发展区”,商定“跳一跳,够得着”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强化落实,形成专业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最终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学校层面管理者禁忌将专业诊改发现的问题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的依据,以免挫伤专业诊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专业诊改中的量性评价是以测量、统计为主要手段,将诊改工作分解成一系列具体、可测量的指标,通过设计多层次评价量表,对量表数据进行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处理测算,以此反映专业建设绩效。质性评价则强调对专业作全面、深入、细致、真实的观察,关注专业的特性与发展趋势,使专业诊改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性。高职院校专业诊改应以量性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质性评价,两者有益结合,良性互补,实现诊改工作的科学化、公平化和客观化。

(四)数据分析与专业剖析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第三方评价数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职能部门统计数据等,对与专业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归类梳理。结合指导方案要求,制定符合学校“自我保证”实际的专业诊改指标体系。通过源头采集、多级审核,确保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为专业制定最近发展目标和改进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学校层面还应成立专业诊改专家委员会(工作组),组织开展专业剖析工作,通过定量、定性分析,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专业诊改的技术思维

(一)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规划。其中S为优势(strength)、W为劣势(weakness)、O为机会(opportunity)、T为威胁(threats)。通过对组织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借鉴SWOT分析法,我们不妨将专业比做一个企业,设计全面、科学、可测量的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分析、专业剖析、实地考察,综合衡量专业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进而开展质量改进活动。

(二)PDCA质量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PDCA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具体而言就是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过程监控(问题反馈)、落实改进行动。每一次改进行动的结束,即意味着新的计划或目标的产生,组织由此进入新一轮的PDCA质量循环,周而复始。值得指出的是,每一轮新的计划(目标)的产生,都比原先计划(目标)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PDCA循环实际上是质量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专业诊改本身可以理解为一个大的PDCA质量循环,其中每一个最近发展目标或数据指标的提升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小的质量循环,大环套小环,每一次诊断与改进都是一次质量提升。

(三)六何分析法。六何分析法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的一般工作思考方法,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责任者),When(何时做),Where(岗位、工作地点)和How(如何开展工作)。围绕5W1H制订工作方案,有助于明确工作思路、职责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具体应用在专业诊改工作中,应明确以下要点:

What:明确工作任务和对象,包括专业诊断要素、诊断点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指标数据信息采集、专业剖析、专业诊改报告撰写等。

Why:明确工作目标,包括上级文件学习、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目标的确立等。

Who:成立专业诊改组织机构,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和责任人。

When:制定专业诊改工作进程,明确PDCA质量循环工作周期。

Where:明确具体组织实施专业诊改的部门、岗位。

How:明确专业诊改的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统计方法、反馈机制等。

四、专业诊改的工作思路与实现路径

(一)院校主体,多方参与。按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工作方针,在专业诊改组织工作中应成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在学校层面,专业诊改工作一般应成立包含分管校领导、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教师、学生、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成员在内的工作组织。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专业诊断指标数据采集方面,教职工还应全员参与。多方参与尤其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是确保专业诊断数据真实、可信、客观的有力保证,院校开展工作时既要避免把自我保证理解为“自说自话”,更不能把诊断与改进工作当做例行公事。

(二)分类评价,多层标准。专业诊改必须参照一定的质量标准。高职院校专业各具特色,即使在同一所院校存在文科与工科类专业、优势专业与普通专业、传统专业与新开设专业、国家级、省级重点(特色、品牌)专业与校级专业在建设水平和特色方面的差异,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专业,显然不够合理。因此在标准制定上应体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标准、校内标准等层次和类的区别,以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个性化和发展性,只有如此,才能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目标,使改进工作更切实可行。

(三)多元诊断,多维呈现。多元诊断主要体现在专业诊断指标体系设计中,实质上是对专业进行全面、全要素的诊断。指标体系设计是专业诊改工作的核心任务,应包含质性指标和量性指标,明确各个指标的即时状态、最近发展目标、可参照的标准依据及数据来源。多维呈现指专业诊断指标改进状态的呈现方式,应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处理、诊断分析,采用数据表升降符号标记、数据对比曲线图、柱状图、雷达图等多种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对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实现预警功能。

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第三方评价报告、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中与专业相关的数据指标和专业剖析工作要求,笔者认为,专业诊改指标体系至少应包含以下要素。

1.专业设置基本条件。专业设置应对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4号)文件,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专业名称、标示代码应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相一致,并获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审批。

(2)应具备包含就业市场调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等内容的专业设置可行性调研报告,并制定有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规划、规章制度等文件。

(3)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规律、职业教育规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

(4)应具有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需的师资队伍和教辅人员,包括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生师比应符合1:18的合格标准)、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辅导员(辅导员数量与专业学生数一般应达到1:200)等,其中专任教师还应重点关注职称、学历(学位)年龄结构和双师型教师比例。

(5)应具备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需的建设经费、校内实践基地(重点关注基地数量、设备总值、工位数、学年使用频率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场所(生均值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相关规定)等基本条件。

2.专业影响力。专业影响力侧重诊断专业在国际、国内、省内、校内的影响程度、示范水平和辐射能力,一般以质性指标为主。国际影响力主要关注:(1)专业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比例;(2)国际留学生数;(3)中外合作办学情况;(4)国际通用教材引进与使用情况。国内、省内、校内影响力重点关注:(1)专业是否为国家级、省级重点、校级(品牌、特色专业);(2)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是否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资源库);(3)专业教学所使用教材在国内、省内、校内建设水平。

3.专业适应力。专业适应力是诊断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程度,主要从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学生就业质量三个方面来衡量。专业招生方面应关注:(1)多样化招生方式;(2)招生计划完成率;(3)学生实际报到率。专业培养过程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及受教育者成长发展需求。学生就业质量应关注:(1)在校期间获取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情况;(2)顶岗实习对口率;(3)毕业率;(4)初次就业率;(5)年终就业率;(6)对口就业率;(7)起薪线;(8)转岗率;(9)升迁率;(10)区域内外就业分布情况。

4.专业校企合作水平。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专业校企合作水平是衡量专业适应“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要求的主要指标。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专业校企合作水平重点关注:(1)校企共建校内实践基地数;(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3)合作企业数;(4)订单培养数;(5)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6)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7)企业支持兼职教师数;(8)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情况;(9)接受企业捐赠设备值;(10)为企业培训员工数。

5.专业满意度。专业满意度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举办方、行业企业、学校、受教育者等利益相关方需要的重要指标,主要应通过组织在校生和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途径获取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至少应包含:(1)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2)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3)毕业生对专业核心课程满意度;(4)毕业生对专业教学满意度;(5)毕业生对专业教师满意度;(6)在校生专业学习状况和满意度。

调查可由学校自行组织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跟踪调查并持续进行,一般采用连续三年数据作为对比参照,以保证调查数据的连续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6.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关注专业面向行业企业、区域社会、社区等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下指标应纳入诊断范围:(1)专业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项目数与到账经费额度;(2)专业教师专利申报与成果转化数量;(3)专业对外技术服务年收入;(4)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技术培训人次;(5)与专业相关的校外职业技能鉴定人次;(6)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或技术攻关情况。

(四)问题剖析,持续改进。专业诊改应对照多层次质量标准,依托校本数据和第三方调查数据分析和对比,罗列问题清单,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识别可控因素,瞄准最近发展目标,逐条制定具体、可监测的改进措施。学校质量管理部门应针对专业制定的改进措施,实时跟进,加强改进过程管理、监控、指导和服务,为专业持续改进和质量循环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五、结语

专业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社会功能和彰显院校特色的核心载体,专业诊改因此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核心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具有“推进器”的功能。笔者依据自身一线工作实践,提出以上观点和思路,抛砖引玉,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以期不断改进完善,文中部分观点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

[2]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3]朱丽,赵汉华.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3(6):23.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4号).

[6]麦可思报告-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六年版).

[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