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经济水平

农村经济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经济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与需求,全面开展管理活动,建立健全管控机制,遵循工作原则,逐渐增加农村经营管理中的经济来源,以此提高其社会效益。

一、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对农村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方面的政策,代替政府开展象征管理、监督等活动,可以全面反映农民的思想,将其传递给上级政府,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在农村经营管理期间,需要对农民日常生活、集体地、劳动力、集体服务资产与专业技术等进行管理。在良好的指导之下,能够根据农民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创建专业的管控机制,全面了解农村实际发展需求与经营现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完成当前各方面工作任务,逐渐提高农村区域的经济水平。由此可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相关机构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利用现代化工作方式,创建农村经营管理机制,明确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经营管理问题分析

在国家经济建设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广泛重视,加大经营管理力度、促进经济效益提升,是全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农村区域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具体为以下几点:1、缺乏专业的经营机构。当前,在农村实际建设期间,经营管理方面的机构较少,经济匮乏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一些贫困区域,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点,无法有效的对上级政府相关政策进行落实或贯彻,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上级政府与农村之间的联系,难以全面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且一些上级政府对于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较为忽视,还没有树立正确观念,不能通过先进的工作方式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例如:一些农村在农业发展中,缺乏基础灌溉设备,乡村的道路较为陈旧,无法更好的对农作物进行运输;在用电设施方面,存在严重匮乏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能更好的开展文化教育工作,难以全面调动农民生产工作积极性,导致其整体收入水平受到抑制性影响。2、缺乏产业化指导。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产业化指导工作,不能根据农村农业或是牧业实际发展情况配置专门的指导人员,也无法设置先进的投资方案吸引更多企业到农村投资,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区域的产业化建设较少,在地区发展中,无法为农民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难以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在缺乏产业结构的情况下,农民的个人收入与整体收入难以提升,在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流失的现象,不利于当地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3、缺乏优秀管理人才。全国农村区域在经营管理期间,还没有意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不能根据相关需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首先,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没有引进专业的人才,难以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命令,也不能将农村发展情况反馈给上级领导,导致经营管理失去原有的意义。其次,在农村生产中,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不能予以一定的生产指导与技术指导,导致无法全面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难以从根本上优化自身工作机制。最后,在管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缺乏自主学习精神,相关管理机构也不能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导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抑制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经营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分析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的保证。农村相关经济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全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依据农村经济现状,合理开展相关管理活动,以此提高经济管理效果,做出良好的制度保障。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规范,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能符合经济建设的需求,取得良好的成就,充分体现当前的发展水平。2、理论指导相关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经营管理可以为其指明方向,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的,加快其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水平。同时,经营管理机构能够明确农村经济建设地位,引导政府与其他产业投入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3、解决现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出现制约性影响,这就要求相关机构开展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各类问题,采取有效手段,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在制定经营管理方案之后,能够合理的建设经济规划体系,针对农村区域的发展现状,建立健全管控机制,为农村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与意见,可以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同时,经营管理机构可以充分整合与利用农村各类资源,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经济发展中经营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1、加大教育工作力度。相关机构应当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进行改善,投入足够的教育资金,在农村区域中建设较为正规的学校。在大力推广义务教育工作的情况下,在农村中开展宣传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可以得到就学的机会,以此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投入资金,支持其就读高校,以此提升农村教育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2、城乡统筹发展措施。在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期间,应当注重“三农”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在健全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科学引进先进技术,将农村经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在保证农业发展增产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活动。同时,要积极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使得农作物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价格售出。如:发展城乡合作工作,使得农村快速进入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工作速度。3、产业化发展方式。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营管理机构应当将现金技术引入农村产业链条中,以此改善产业生产现状,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如:在农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都要引进先进技术,以此提升工作效果。同时,要促进农村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大力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节省劳动力,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农业发展期间,为了提高当地的生产水平,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使其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投入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升其工作成效[1]。5、建立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在农村区域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充分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命令。一方面,应当注重经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在贫困农村区域,应当加大机构建设力度,投入足够自资金,以此提高工作成效[2]。6、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相关机构应该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阶段性的对其进行农村产业技术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各方面技能,有利于在农业发展中做出正确指导。同时,要在恶劣工作环境中,提高经营管理人才薪资水平,以免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影响其长远发展[3]。

五、结语

在全国农村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工作较为重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可靠途径。相关机构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产业化建设力度,发挥自身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查华彬.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河南农业,2016(23):10.

[2]唐德祥,岳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担的金融组织创新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6):430-433.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2篇

摘要:农村经济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问题与难题。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国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进程。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是主要的解决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对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的过程。本文通过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问题进行探析,分析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干预思考

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逐步的朝现代化转变,然而农业问题,却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是一个至关全局的重要问题,自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以来,管理模式的改变与管理措施的改革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前提与基础。我们通过提高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扩大,通过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际市场产品的占有率不断的扩大化来增加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过程。为此,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是提高其目标的主要手段与方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农村大局为基本出发点,尽快建立起符合当前国情发展与需要的体系管理制度,完善体系干预的流程。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体现者,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未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前提和保障,农业的生产是当前人们的主要保证因素。我国的农村经济水平由于各个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使得当前发展中农民收入减慢成为主要的手段和社会趋势,如何加强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探讨问题。,这使得当前农村在建设中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利的因素与制约条件。究其原因,在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中的各种经营管理措施不当引起城市经济变化过程中的增长缓慢,农村经营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但能够保证农村经济水平的良好提高过程,更能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变化潮流,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的变为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动,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和增长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成就。伴随着当前各个农产品贸易的增加,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这种形势不断的促进和影响之下,我国的各种产品限制手段在逐步的降低,新型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的保证成为当前农村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而随着当前技术为中心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手段不断地应用在当前的交易过程中,成为交易中的壁垒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在当前的交易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被称之为保证其市场地位的关键。是加强生产领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更是保证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与基础

(三)有效地提供农村经济信息

信息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是通过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国内外各种市场信息的变化方式,是不受个人影响的过程。农村经济信息是各方利益相关者了解农村经济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断的变化,如何实现当前农村对每个信息都能够进行完整的掌握和了解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信息是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经济良好发展,对市场做出观察和预算的主要因素。如果单纯的依靠传统价格机制来保证信息的传递是无法满足当前的显示情况,更难以保证信息的最佳传递和真实性。

(四)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来进行当前市场干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更不能做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管理过程。有可能导致干预失灵,造成资源浪费。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制度是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干预主要方式和首要因素,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大力应用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盲目性,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提升当前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提高其生效益,管理效益的过程。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的特征

(一)干预对象

管理干预是当前各种体制生产中的主要管理模式,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政策对各种经济不合理现象进行强制性管理的前提。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的客体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个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进行管理的对象和过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都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范畴,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干预中,是通过政府强制性手段对经济中的各种不合理现象进行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干预是主体,管理工作则是干预的客体。

(二)主要职能

农村经济我国国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的国名经济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主要是发挥管制职能。管理干预是通过其主要的特性对农村经济进行有条不絮发展的强制性干预过程,是通过其强制手段来进行农村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其监督控制职能与管理管制具有某些相似之处,通过该项职能的发挥可以监控农村生产或经营部门的经济活动。

(三)干预手段

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相关的政策、条例和法规对经济中的各种不合理制度进行强制性的控制过程,是通过法律手段采取强制性措施来解决其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和不合理现象。其在强制性体现中主要的体现方式包括法律、条例、惯例、规则、制度和职业道德等在内的各种影响。

(四)体系定位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干预是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范畴。是通过当前政府手段来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管理干预措施和手段。而农村经营管理干预仅是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方面,各种问题来看,管理干预体系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发展的根基。“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民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目前,我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将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经济经营管理,达到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效果。由于政策、环境及农村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给提升经济水平造成很大困扰[1]。因此,要针对农村地区实际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因地制宜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

1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1.1加快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主要针对“三农”问题提出政策方针,包括生产技术升级优化、生产模式调整以及农产品安全管理等。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显著提升农村农业生产加工效率和质量,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农民生活品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作为一项具体的措施,应在当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配合相应的政策和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和策略,围绕民生问题,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水平[2]。1.2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不仅可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而且可以确保农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村经济产业中存在的发展速度缓慢、市场混乱等问题,形成相对规范、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一方面可以对农村经济行为方式进行有效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3]。

1.3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城乡发展差距一直是制约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当前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直接导致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增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和调整,实现农村经济方面资源的合理、高效分配,让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4]。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积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样是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的体现,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也可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4助推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村经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之一,受到高度重视。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区域条件的差异,各地经济产业结构存在本质的区别。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经济经营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对地区经济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实现生态效益和自然效益的增长,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建设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现状

2.1缺乏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受到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使得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效率受到影响,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实行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农业生产过程很大程度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例如自然灾害、恶劣气候等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降低。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健全经济经营管理机制是关键。建立完善的经济经营管理机制能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合理化,提升农产品加工生产质量,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2.2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涉及的内容和因素很多,只有综合考量才能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目前,个别农村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农村劳动力为了追求高质量生活,选择去大城市谋求发展,农村仅剩老人和小孩。这不仅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工具等无法高效推广和运用,同时使得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影响。

2.3监督管理不到位

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农村地区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直接原因,给提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水平造成困扰。随着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升级优化,但是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资金管理存在风险,投入的资金难以落到实处,使高端技术和设备无法得到有效推广,限制了农业生产水平提升,阻碍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监管不到位也导致农村经营收入出现不确定的情况,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经费没有纳入经济管理预算体系中,导致经营管理工作无法高效进行。

2.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缺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没有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不规范,很多道路是土质道路,交通运输受到影响,给区域经济建设水平提升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信息化技术虽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和运用不足,造成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动化水平低、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3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措施

3.1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尽可能地提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的薪资和待遇,规范绩效考核机制,最大程度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经营管理主管部门要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对人员开展定期有效的专业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运用、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体系等,有效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要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地方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做好宣传工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助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引导人才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中。例如,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标准等,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其为推动乡村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3.2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化

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性。在实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要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调整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加强投入,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让农业生产质量符合标准。应降低土地、水等资源的使用量,发挥节能环保的生产效果。现阶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必须协调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挥防止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效果,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3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农民经济收入。首先,改善现有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结合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模式,扩大就业机会,避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提升居民经济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在政策方面加强扶持和引导,鼓励外出人口投身于家乡建设。政府可以出台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降低税负,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3.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才、资金及政策等方面加强扶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为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对农村交通运输状况进行优化,改善交通条件,为地区居民安全出行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此外,应强化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居民致富。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4篇

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电子商务发展愈来愈快。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进入农村地区,这成为社会各界及企业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把现代化的电子信息结合到“三农”服务中,加快农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促使农村经济结构迅速改变,最终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基于此,结合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村;问题;对策

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将其带入了农村地区。国家一定要重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创建青年示范基地的方式,向农村人民传播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知识,普及电子商务意识,提升中国整体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水平。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仅反映在农产品领域,同样在普通消费品如家电、服饰及其他物品领域也有反映。现在来看不仅是地方、中央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城市需求的逐渐饱,各大知名企业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了农村地区,谁占领了农村地区就占据了优势。近年来,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方式继续创新,出现了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结合发展的现象。其中,2015年国内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突破30000亿元,以2014年增长16.6%。农村市场的扩大对提升中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快速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尽管如此城乡网上消费金额差距仍然非常大。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例,其中农村地区占整体消费的比例从2014年的8.89%提升到2015年的9.56%,站在绝对数额上估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在未来5a会更快,所占比例将会提升到10%以上。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

(一)电子信息发展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信息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农村电子商务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农村范围内建设完整高效的电子信息基础设施,以此作为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因为农村地区有关设施相对城市落后,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薄弱,甚至某些更为偏僻的地区还未普及网络,造成电子商务发展无法有效进行。有些地区虽然发展了电子商务,但是由于种种问题无法深入基层建设,信息传播速度较慢,不能跟上城市的发展节奏。

(二)对电子商务概念认识不到位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对电子商务概念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后,因为这些相对落后的居民对网络及电子商务都比较陌生,无法对电子商务进行准确理解,造成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迟缓。从长期角度考虑,因为农村地区普遍有人口众多且教育水平偏低,人们对新鲜知识及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偏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了解很少。同时,农村居民因为原本消费习惯及以往消费观念的制约,在网上购物及电子商务推广中会受到一定阻碍。并且因为对网络的不了解,农村人民网络购物会面临安全隐患,存在不安全现象,造成农村居民网络消费质量下降,对电子商务存在一定抵触心理,不利于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开展。

(三)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目前由于人才问题,农村经济水平提升速度已经受到了制约,因为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地区对来自社会的影响较为敏感,又因为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城市的人才都不愿意来到基层工作,造成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缺乏技术性及专业性指导。并且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技术掌握能力较差无法较快速度得真正了解有关知识,因此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缺乏商务人才问题急需被社会各界关注。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增强农村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想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首先要增强农村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合作,尽快对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农村人民计算机使用量,教会人们正确使用电脑,保证电子商务在农村开展的基础,为电子商务开展提供基础平台,提升居民对计算机及网络的利用水平。同时,当地政府必须与有关基层部门进行合作,解决农村居民上网问题,促使更多的人们投身网络购物的潮流,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国内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网络销售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想要加快农村产品销售速度,务必要在农村地区建设电子商务利用平台,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农产品的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还有利于当地政府的统一管理。此外,建设规范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还能够帮助解决农户之间矛盾,增进农产品及日用品的销售,促使农村经济快速跟上城市脚步。

(三)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政府首先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及补贴政策,吸引刚就业的大学生及专业性人才到农村指导电子商务的开展;针对农村网络销售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人才培训重点及所需要人才专业方向。需要明确的是,人才培训的重点是农村较大企业及农村养殖大户,对这类群体进行培训能够在培训初期较大地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之后再逐个对农村居民进行电子商务有关知识的普及,促使农村地区人民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网络购物技巧。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是电子商务走进农村的关键。

四、结语

电子商务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应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该文首先研究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开展现状,然后找到所面临的问题,认为想要在农村成功开展网络销售就必须增强农村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吸引专业人才以及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冯琪,苏德军.当前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33):376-377.

[2]罗子轩,刘涛,周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学理论,2016(2):106-107,117.

[3]严新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6):383.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泸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059-02

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四川省泸州地区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农村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整个农村社会生产基本适应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是当前农村工作急需认真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加速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于实现泸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泸州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泸州位于四川南部,紧邻滇、黔、渝,水陆交通便利,是川、滇、黔、渝四省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突出,信息灵通,商贸优势明显,经济触角面广,辐射能力强。从农业自然资源情况看,由于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貌多姿,气候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境内以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主,长、沱两江沿岸少数地区有准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土壤以侏罗系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的紫色土为主,矿质养分丰富,先天肥力高。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泸州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了明显的特点。

首先,农村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我区农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农业增加值等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攀升,利润总额不断扩大。尤其是2008年我区克服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实现了全市粮食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7.22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从这年第一季度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全市农林木渔业总产值33.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农民现金收入1246.9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11%。

其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泸州农业具有明显的主导产业特征,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全市已经形成了以泸县、合江为主的20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区,以隆纳高速沿线展开的10万亩甜橙生产带,以长江、沱江沿岸发展的荔枝、桂圆和蔬菜加工生产带,以永宁河两岸为主的竹产业带,以古蔺、叙永为主的山区烤烟生产区,以及赤水河沱江流域为主的20.5万亩的红粮产业带。

再次,产品结构单一,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虽然泸州的农业产业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红粮、生猪、果蔬、竹业、烤烟、优质稻等都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是我们的这些优势产业并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泸州的农产品在省内、国内真正能叫得响的太少,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产品更是微乎其微。总之,我区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多,高技术和名牌产品少。

二、泸州地区农村经济存在的突出性结构问题

现阶段,泸州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水平不高,粗放型增长特点明显,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改革开放初期,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来乡镇企业的兴起给农村经济注人了一股活力。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城市经济的激烈竞争下,我区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并没有升级成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多数乡镇企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较弱,直接影响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分散与集约经营之间的矛盾突出。由于本地区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经济发展分散,产业结构还没有实现由数量型、速度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的集约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产品大多停留在“杂、大、初、低”上。一是品种杂,缺乏深加工与增值的有效途径,大多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品牌意识缺乏,市场拓展乏力。二是农村个体工商户生产的产品优质率低,大路货多,缺乏竞争力,一旦宏观经济步入调整,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发现什么产品价高货扬才开始调整,刚刚调整完市场又有新变化,不能做到有预见的超前性调整。

(三)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整个泸州地区农村产业素质较低,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都不高,整体竞争力较弱。再加上用于农业生产的设备陈旧,技术更新慢,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采用少,缺少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农民也大多从事粗加工、低附加值、低水平产品生产,造成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缺乏比较优势。

(四)城乡产业存在二元结构,关联与互补性不强。本地区的部分地方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纯粹农村的事情,与城市无关,农村的产业规划只能根据农村的情况搞,或另起炉灶搞自己的一套,忽略了对中心城市经济的依赖、互补关系,不知道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东风提升自己的发展起点,不知道以自己的优势对城市的弱势,不知道靠着大树好乘凉的巧妙之处。与中心城市经济缺乏互补、联动,浪费了农村的资源,延缓了发展过程。

三、对今后泸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面对农业生产规模上不去,产业链难以形成的泸州农业,我市要紧紧抓住WTO及“西部大开发”两大机遇,根据自身区位特点,着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围绕特色经济作文章,主攻优质、高效益农业,实施绿色工程,使我市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农村总体经济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在整个泸州地区,农业本身是很难让本地农民富裕起来的,要提高本地农村总体经济水平、让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方式应该是在农业和农村之外,要改变过去那种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的建设办法,通过城乡互动来建设新农村。第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条件;第二,随着中心城区产能相对过剩、产业升级、生产成本提高和生产业的扩大,农村要主动创造条件承接中心城区转移、辐射和扩散的产业,与中心城区建立起合理分工、互为支撑、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紧密联系的产业布局体系,实现城乡生产层面的衔接。同时,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要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依靠科技、农民自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在政府扶持、指导下进行农产品生产结构的灵活调整。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什么好卖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进行调减,同时将这些资金、资源转向适销的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上来,泸州有竞争优势的水果、蔬菜、水产等值得大力发展,各地在调整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根据各地气候、技术、经济水平不同。

(三)实施技术创新,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只有在农村广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大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培育和引进动植物良种,优化农产品质量,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试验示范,以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提高泸州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发展“高产、高效、高质”的“三高”农业。另外要重点推进泸州百绿食品、泸州凤羽茶业、泸州翰源有机茶等已具一定规模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着力推进40万亩高粱基地,30万亩甜橙基地,特色晚熟荔枝、龙眼基地,名优早茶基地等基地农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着力推进泸州“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截至2008年底,泸州市规划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目前,泸州市已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有181个,注册资金1.19亿元,成员2673个。形成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的比较优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强本地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6篇

关键词:推广农机化技术;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作用

一、推广农机化技术的基本内容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点,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认识误区。因此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推广农机化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目标、重点、作用和原则。以便于对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一)推广农机化技术的目标。推广农机化技术的目标在于推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让“三农”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减少农民的劳动力投入,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发展。(二)推广农机化技术的重点。以政府的农业发展计划为中心,进行有规律有组织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其中包括新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等的引进,加强示范点和试验点的建设和推广。此外,还需要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田间劳作,让农业生产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三)推广农机化技术的原则。第一,结合实际。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水土条件、气候条件等,并结合该地区的种植习惯和品种,科学合理的进行农机化的推广,实现当地农业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第二,因地制宜。各个地区和项目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推广农机化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各个不同地区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四)推广农机化技术的作用。作为实现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技术方法,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引导着农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维护我国的农业基础地位具有重要价值,加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是我国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重要产物,也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农业经济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对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推广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农民所掌握的农机化技术太少,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本文列举了农业化技术推广中存在了几个主要问题,希望从这些问题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创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新局面。(一)宣传培训力度较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宣传的媒介越来越多,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但是这些媒介用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宣传的少之又少,更缺少类似农机化现场操作演示、农机化技术综合示范基地等活动。因此广大的农民群体对于农机化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并不了解,再加上农机化技术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教育针对的仅仅是农具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等,导致农民掌握的基本农机化技术知识过于片面,对于引进的新技术和新农具的应用不能熟练使用,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难度大大增加。(二)缺乏先进的思想观念。虽然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正在逐渐的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推广人员的思想意识较为落实,影响了农机化技术的深入推广。当前各个乡镇的农机推广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其思想观念尚未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创新和发展。尤其是一些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农机管理员管理一个乡,缺乏相应的设施,条件较为落后,无法吸引和引进优秀的人才,因此大多数农机推广人员均为本地人,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技术较为落后。(三)农机化推广的内容较为落后。农机化技术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推广内容较为落后,对于机械化的认识不够全面。首先,片面强调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粗加工,而对深加工不加以重视;其次,对于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重视程度高于经济作物;最后,对于农田的操作机械化更为重视,而忽略了农业工程的机械化发展。由于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因此造成了推广的机械设备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不符,推广部门在进行推广时不受认同,不被接受,推广工作开展困难,收效甚微。(四)农机化推广的资金投入较低。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除了给推广人员发放工资以外,再没有其他的经费用于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经费缺失导致科研活动无法开展,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不具有示范性,各种新型农具的推广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而推广部门因为资金的缺乏,在实际推广工作中,无法对各种新农具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致使大多数农民只知道存在这种农具,却不知这种农具的作用,甚至于部分农民连这种农具是什么都不清楚,那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作用更是无从说起。

三、加大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以实现农业经济发展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对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让农业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以提升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推广措施,希望能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一)适应农业经济结构的发展需要。首先,要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方法、计划以及内容等,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进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同时,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要和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农业产业结构、生产规模、人口基数和农业生产的习惯等相适应。因此在具体的农机推广中,设定的方案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方案,因地制宜,适应农业经济结构的需要,让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能够体现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二)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整体队伍水平,首先,必须要在确保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必要工资的基础上,加大各种经费的投入,让推广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其次,有必要加强对各推广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将整体队伍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将本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派出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然后引进先进人才,实现整体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增强其工作的专业性,从而让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成为真正的专家,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贡献力量,进而实现其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建设示范性基地。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离不开示范性基地的建设,示范性基地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当地农村实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按照农作物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布局,对民间的农机合作组织和机构进行扶持和发展,鼓励农民利用多种形式来建立农机合作组织和服务机构,建立各种示范性基地。另外,要借助示范性基地的示范作用,来引导和带动农民认识和使用新型农机和农具,推广农业新技术。让农民自觉主动的进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为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利的条件,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四)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需要加大对农机的购置补贴,只有补贴的力度和金额越大,人们对农机的关注才越多。首先,农机部门贯彻落实农机的补贴,不仅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此在工作中要谨慎行事,将必要的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的进度要确保有条不紊,对农机的管理要松弛有度,让农机的购买补贴惠及每一位农民;其次,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用农业生产项目来带动农机的推广,逐渐实现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由点及面,让农田机械化生产向养殖业、畜牧业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让农业生产粗加工向深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最后,通过农机购置的补贴政策,将适用的农机和农具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工作中,让农业生产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实现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机化推广技术对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机化的推广力度,增强农机化推广工作的紧迫感。另外,还需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条件,抓紧落实农机化推广,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 单位:河南省内黄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夏体韬.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背景下云南农机推广问题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5(6).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48

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其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当前农村生活水平,还能够使我国农业迈向机械化进程,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推广意义重大[1]。但如何有效开展农业机械推广,仍是亟待解决的农业科技问题。通过以下几点对农业机械推广起到的作用和推广对策进行探讨。

1 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产生的作用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机械化与技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因此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是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与技术化水平的主要手段。积极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引进先进农业器械和技术,并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快速提升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水平[2]。

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化与机械化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而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强推广农业机械,还能够使我国各地区经济贫富差距日渐缩小,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全面提升农业经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能够不断提升战胜自然、改造自然条件的能力,改善我国农村生产条件,促使我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节约农民生产成本、减少劳作时间,还能够极大地减少农村劳动力,使农民可从事其他行业获得更多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促使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3]。加强农业机械推广,还能够使我国农业结构得到合理化改善,使我国农作物优化生产,进而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

2 农业机械推广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是影响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政府应与社会加强联系与合作,从而不断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是连接农户与农业机械的重要桥梁,也是促使农业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应扩大资金投入途径,积极寻求政府的扶持与投入,加强与社会各界行业的商业合作,引进大量投资资金,从而使全员加入到农业服务体系发展中,促进其快速发展。应升级农业机械推广站和服务站的建设,可通过农业机械科技示范园等手段,开展升级竞赛。另外,还应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质量监督,逐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积极维护农民群利益和权益,从而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进度。还应对农业机械购买补贴过程中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以避免发生事件,确保补贴费用确实落实到农民群众手中,从而获得农民群众的信任,使农业机械化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

2.2 加强农业机械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技能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以及其他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导致农村农业机械操作技术水平较低,因此需要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当前我国对农业机械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农业机械人员机械操作培训,即加强农村农业机械操作基础教育,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管理制度,或是建立农业机械初等、中等职业学校,以从根源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及农业机械化特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提升科技人员的农业机械化相关技能与水平,增强其农业机械化经营理念,促使科技人员与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有效结合,从而使其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2.3 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作用的重视

只有对农业机械推广的作用提起高度重视,才可使农业机械推广得到具体落实。应积极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加强农业机械投入以及农民群众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的力度;还应加强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补贴资金的运用。还应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摒弃陈旧观念与思想,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还应不断研发新产品,并逐渐推向市场,从而使农业机械先进技术得到有效发挥。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地形较为复杂,部分农机设备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在必不可少的农业机械方面仍比较缺乏。为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应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3 结 语

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作用的重视,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能够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广农业机械,使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向国际化转变。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水平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天平始终无法平衡,其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不错,经济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其发展水平始终不及城市经济管理,除了农村自身固有的落后属性之外,还是有很多其他外在原因,所以,对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和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建设更加和谐的农村生活环境。

1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经济是我们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改进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是农民的迫切要求,更是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和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保障。农民群众的各方面的利益很大程度上都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挂钩,要想在整体上维护人民群众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所以说,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对农村的发展以及对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1]。

2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管理认识不到位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在思想上,不管是村民还是对村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解与认识不深,很多时候认为国家的一些政策是多余的,一般情况上,大家也只顾自己的利益,不会为整个农民大众考虑,所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无法跟上城市的步伐[2]。

2.2农村公共事业的服务不到位

第二点就是农村公共事业的服务不到位,由于种种内外在因素,很大部分地区是无法为村民提供有效的公共事业服务,公共事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民的收入来源更是少之又少,增加收入也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也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停滞不前,农村经济水平更加的低于城市发展水平。

2.3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村教育水平低下,不管是村民还是村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一方面自身无法深入理解和运用其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一方面又不能按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更无法彻底落实已有的法律法规制度,没有“法”的约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落实,为其他后期工作的顺利展开带来了许多不方便。

2.4村集体债务严重

一些发展缓慢,财力底下的村庄,村里的日常公共开支无法解决,出现借债的情况,更加无法提供公共事业服务,例如农村基础设施的置办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这样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影响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也会十分的消极,可以说是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3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来源,一方面是农村自身固有的受体制影响的固有的属性,其决定农村无法短时间内像城市经济一样快速有序的发展,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天平很难平衡,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村民和村干部受教育程度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心中首要的位置一直都是个人的利益,很难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群众利益排在前面,这也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3]。

4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加强思想认识,提高经济管理力度

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就要从最本质的地方入手,即加强思想认识,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开始为了大众利益思考和奋斗,才有助于管理基层有效的提高经济管理力度,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4.2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思想认识的加强背后,必须要有农村管理体制的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例如:对农村社区的稳定,居住环境作进一步的考察,重点服务于全村医疗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农村的经济发展更是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只有不断的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才能有效的展开每一期的相关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4.4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债务

要想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就必须解决其中的集体债务问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减少村里的各种支出,对一些公共消费精细化、合理化,集体借款必须得到监督决策部门的审批,节约公共费用,杜绝浪费和滥用,想一些可靠的办法进一步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经济发展之路途仍然遥远。不管是村民、村干部还是政府,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履行该履行的义务,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人为本,彻底落实经济管理工作,才能更进一步的强化经济管理,实现人民的期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实现新农村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光耀.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