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护理的认识

儿科护理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内、外科共四个科室———小儿外科、新生儿室、儿内一科和儿内二科共8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47名,护士20名;学历层次: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51名,中专学历17名。

1.2科研培训方法

在培训开始前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科研状况和能力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科研知识培训课程。儿科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对儿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的学习,同时加强护理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为护理科研的选题原则、选题方法、科研步骤、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护理科研培训的第二阶段:所有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结合儿科的临床护理特点,开展一定的护理科研实践活动,结合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性质进行护理科研的选题和设计,然后请有关专家对相关护理科研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督促其不断改进。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共两个月。

1.3调查方法

对所有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科研培训前后分别就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科研动机和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调查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说明语,调查前事先声明此调查不会给被调查者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要求如实填写,匿名完成,当场回收。

1.4科研能力的评价

根据潘银河相关研究量表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含三个方面)、检索文献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设计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实践的能力(含六个方面)、处理资料的能力(含五个方面)、写作论文的能力(含六个方面)。每部分的评分标准:任何时候都能做到4分,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3分,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2分,偶尔能够做到1分,任何情况下都做不到0分。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科研能力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有明显变化,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动机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为发展护理事业做贡献、更好地总结临床经验、解决护理实际问题、对护理科研有兴趣、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和其他等护理科研动机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科研实践的能力、科研设计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总分等护理科研能力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 妇儿科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6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04-02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使得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革,我国目前施行的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主体的模式,而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模式应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趋势。护理工作中注意融入文化、精神以及感情等因素,对妇儿科护理工作的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妇儿科是医院患者群体中较为弱势的,她们更加需要贴心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所以针对妇儿科护理方面,护理工作的展开务必遵循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为妇女和儿童提供人性化护理。

1 对护士的管理工作应用人性化理念

1.1 岗位分工具备人性化。岗位分工可以依照医院护士的年龄层次、健康状况以及病患的需求,保证在这几个方面达到平衡。例如,让健康状况好且有资质的护士负责强度较大,有技术难度的护理工作,并利用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带领年轻护士,给年轻护士提供更多妇儿科护理机会,可以尽快的提升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

1.2 加强护士执业道德素养。妇儿科的护理领导者务必要坚持长期教育工作,教育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清晰界定各种道德行为。护理工作是对人的服务,人的生命是不可以仅仅用价值衡量的,在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以有半点马虎大意。医院护士的工作制度基本上是以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轮班制度为主,这些制度都是长期的护理工作经验得来的,在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

1.3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护理的专业技能。医学知识的日新月异,所以医院一定要定期举行培训活动,使得护理人员在知识和技术上能力有所提高,护理人员一定要勤奋好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同时,针对护理人员除了进行业务上的培训还要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包括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岗位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2 人性化护理在妇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2.1 护理人员应该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护士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妇儿科的常见疾病,以及高发疾病,以及病患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母乳喂养等知识。只有充分掌握以上各种情况,才能在患者对其病情的询问中对答如流,作出细致、详细的讲解,从而赢得患者对其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例如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新生儿出现不哭、不吃、不动的状况则表明婴儿病情较严重,此时护理人员要重视,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以及主治医生。在传染病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交叉感染,将母亲与婴儿分割开来,分别进行护理。

2.2 做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工作。一般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保证二十四小时的饮水,充分提供一次性纸杯,各类退烧药等普通药物的准备,遵照医嘱执行护理工作。那么如何提高护理服务呢,则是在患者或者家长提出问题时,护理人员应该对答如流,同时要想在患者前面,感同身受地了解患者希望早点治愈疾病的心理诉求。护理人员是在病患的日常生活中与病患接触最多,沟通交流最多的,所以护理人员务必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将服务工作做到位。细节决定成败,护理工作亦是如此,护理人员应该立足于患者的角度,一切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满足患者的需求。

2.3 加强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妇儿科的就诊人员有各个年龄层次的,文化背景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各有不同,那么对于在医院中得到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妇儿科护理工作中,一定要针对性的提供护理服务工作,切身理解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情。例如在儿科护理中,一定要注意态度热情,关心理解患者,不断的在精神上鼓励安慰患者。与患病的妇儿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例如,在对待女性患者,一定要注意语言询问的方式方法,尽可能避免敏感话题的交流,采用委婉的方法询问;对于儿童,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对于稍微年长一些的,首先尽量安抚其焦虑不安的心情,对于三岁以下的儿童,注意语言的简单易懂,多多采取夸赞的方式,同时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家长的帮助下共同了解儿童更多的疾病特征。现代妇儿科护理方面的应用不断在改变,护理工作中忽视不仅要学会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还应该要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

3 结语

在对妇儿科护理方面,一定要注重护理工作的改革,在认识和实践中转变认识,要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特征,将高质服务进行到底,给社会大众呈现全新的一个护理工作形象。妇儿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反过来可以鼓励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最终可以减少医生与患者之间因为沟通误会产生的纠纷,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杰,人性化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原则 护理本科生 儿科护理 教学

【Abstract】 With the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talents competition, nursing education is faced new challenge. That how to meet the day and cultivate the proper nurse has been the point at issu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how to apply automatic rule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to encourage nursing undergraduate-student to take active in the course, and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in practice.

【Key worde】Automatic rul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学知(Learning to know)、学做(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Learning to develop)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1]。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护理本科教育中,护理本科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将来作好儿科临床护理的关键。因此,在儿科本科护理教学中如何引入自动原则,培养护理学生的以上四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要求。现探讨如下。

1 理论依据

早在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就提出“自觉性的教学原则”,继后美国实验主义教育者杜威也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学生在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动学习,倡导‘在做中学’,鼓励学生自动参与,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2]而真正提出“自动原则”的教育家是福禄贝(F.Frobel),在他的思想中,一方面体现出了客观的外形出发而形成主观意识的“直观原理”,以此鼓励学生自动的观察、自动的研究、自动的搜集,达到自动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学生从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满足的快乐,以此表现他们的智慧,从而体现了“自我活动”的概念。在随后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家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以上原则进行,重新提出现代教学理论中的“自动原则”,并作了新的阐述,即:自动原则是指学生自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不必接受外人的督促和强制,就能自动自发地学习、自愿地去探究[3]。

自动原则是针对自动学习,相对被动学习而提出的。这种基于自发的意愿而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的活动就是自动。在自愿学习的情景下,学习的效果大于被动学习,但这种主动学习,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个人学习”,它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过程。

2 自动原则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为了帮助护理本科学生由被动思维转为主动思维,培养学习主动性,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自动原则为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抓住护理本科学生心理特点,启发学习兴趣。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过“学之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护理本科学生已是一个成熟的个体,有个人的独立要求,不像儿童那样处处依赖他人的指引。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可塑性较大、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及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儿科教学过程中:①在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目的、意义和儿科病室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与儿童有关的实际现象,让同学自己去认识、体会。

例如参观幼儿园,观看、参与幼儿游戏,让天真的儿童激发起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也可以联系小学,在老师带领下学习儿童保健知识的同时也可通过与小朋友的交谈中,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②在儿科教学活动中,应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结合模型、录像或实际病例等,保持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发挥儿科护理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启迪学生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于自觉学习—动脑—体验。在前几年的学习中,护理本科生接触的课程多以成人为对象,刚接触到儿科时,难免会将儿童看成成人的缩影,所以,在初学儿科护理学时,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由导带学,将老师的主导性与护理本科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对于难点和重点知识,教师应竟讲,如儿科基础、各系统代表性疾病、疾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启发学生主动将儿童与成人作比较,建立正确的关于儿科的认识。然后,紧紧抓住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注重护理内容,强调护理目标,将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相结合,引导护理本科学生学会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转贴于

2.3 发挥护理本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护理本科学生对儿童护理已有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应该由导向学转化,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学为主,先学后导。①课堂上,以老师提问形式或将问题孕于讲解中,使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和活,激发求知欲。如:佝偻病的学习中,可以由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等问题为索引,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结合参考资料,通过小组讨论解答问题,老师根据信息反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控制,并做总结。也可以用问题定向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即在讲课前向护理本科学生提供内容相符的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如提出护理问题、病情观察要点、观察和预防药物副作用的方法等,让学生课后自学课本内容,以便完成讨论。授课时,先由老师带学生到儿科病房看选好的患儿,然后再回到教室,比较患儿资料与书本描述的差异,由护理本科学生讲解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授课老师给与纠正、补充,并做最后总结,讲明此类疾病患儿的共性和该患儿的特殊性,强调重点难点,使学生生从个案学习中对同类患儿有全面的理解。②见习时,可将同一系统几种疾病患儿同时带教,不告诉同学具体诊断,只告诉将要了解的患儿的床号和姓名,让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开动脑筋,自行与所学过的知识挂钩,避免他们先入为主的影响。然后对同学观察获得的信息,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也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更加条理化,加深记忆。③实习时,临床老师本着“放手不放眼”的思想,让学生在从接患儿入病房到送病人出院完整的护理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融汇,真正做到灵活、自主的护理患儿,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动手过程,认识临床护理工作,将知识条理化,逐步适应从理论到实践运用的转化。

2.4 尊重护理本科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护理本科生。在学习中一点要严格要求学生,毕竟仍有部分同学自律性较弱,制定严格的制度,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护理本科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职业态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习态度是个人对学习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对学习效率,特别是记忆效率有显著影响,它决定着个人使学还是不学、学习的行为方式。积极的态度不仅使学习速度快、学习质量高,还可以使人在学习中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如果在儿科教学中把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坚持下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以后事业的成功也是十分重要的。

3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儿科护理教学中患儿病例选择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并具有代表性。患儿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愿意参与教学。所选内容难易恰当,让护理本科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另为,为弥补见习中病种不足,该可以利用各种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在小组讨论时,应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强弱搭配,合理分组以强带弱,使小组间的能力相当,这样有利于小组间的竟争,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个人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真正的积极者。

3.3 尽量减少学生课余负担,在给学生预留课后作业时,应给出相应地参考资料,或建议同学分工合作,达到资源共享,避免占用大量课余时间。这样可从教学中分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查资料、找答案,而不要一开始就给他们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导致厌情绪。

总之,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的过程。主动学习是比被动学习更有效、更能提高学习者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动原则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护理本科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他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所以,作为尔科高等护理教育者,教学过程不仅要给护理本科学生传授而可护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组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住动学习,使其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达到儿科护理教学的预期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倪传荣.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1):1-6.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4篇

【摘要】 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护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针对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强化法律意识,增进护患沟通,转变服务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收费管理等防范措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环境。

【关键词】 儿科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自身保护意识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的期望不断提高[1],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纠纷(包括护理差错事故、缺陷、投诉等)普遍存在,已成为医疗界、媒体和患者的热门话题,常使医疗管理陷入医疗纠纷的困扰中,特别是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使儿科工作呈现高风险性.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应建立起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预见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1-2]。

一、 护理纠纷的原因

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活动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存在医疗纠纷与护士无关的错误观念。对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轻描淡写,不够重视,在常规护理中随意性大,慎独精神差,违规操作却茫然不知。

2、 专业技术水平不娴熟:

在执行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做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可能观察到的病情变化因工作经验不足被遗漏而延误抢救时机;临床实践经验与技术水平不佳,操作技术不娴熟,反复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工作中缺乏预见性,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差,对一些不良征兆不能作出快速反应。

3、 护理人员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包括谈话的方式、语气、态度。常因语言不当,非礼貌性用语或不良暗示引起纠纷。对患儿及家属态度生、冷、硬,对家长的反复询问不耐烦、不理解,表现为懒得去解释、沟通,让家长难以信赖。

4、 医疗费用问题:收费不透明不合理,这是医疗纠纷的激惹因素。另外,由于药品及新的治疗方法等因素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如不及时与家长沟通,而家长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此时容易产生矛盾。

二、 处理纠纷的对策

2. 1  强化法律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剖析,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重视临床护理记录的法律意义,记录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并注重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的格式与内容,使护士认识到遵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法律是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是防范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罚条例》及相关法律知识,深刻理解其含义和精神实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现念,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防范护理差错。

2. 2  增进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临床护理中,许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在与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沟通者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借助真诚的语言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融洽的气氛,鼓励家属表达内心的感受,以了解家属的感觉与期望。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切忌使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情绪,对提问不要打断和粗暴的训斥,应作出诚恳的回答,不说不负责任的话及不确定的话,不属于护士解释的范围不要随意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葛,让家长产生安全感与信任感。通过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感情,是打开护理服务通往患者满意的金钥匙,可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3  管理者应重视研究护士队伍的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管理者应根据工作量的多少,操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护士,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搭配,以便较好的完成每个班次的工作,从而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儿科护理的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

2?4  转变服务观念: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诚信的服务意识。培养敬业爱岗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做到换位思考,移情服务。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以追求患者的满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增进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防止不耐烦情绪,对提问不要打断和粗暴的训斥,应作出诚恳的回答,不说不负责任的话及不确定的话,不属于护士解释的范围不要随意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葛,让家长产生安全感与信任感。通过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感情,不仅可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并且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做到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互相配合和支持,从而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

2?5  加强收费管理:为患者提供每日收费清单,增加收费透明度。对价格有疑问可指导他们查看公示的药品或医疗服务价格,消除疑虑和误解。避免错收费,杜绝乱收费取得家长的信任。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及纠纷的发生是能够预见和防范的,作为儿科护理工作者,应全面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生风险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避免由纠纷造成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张华玲, 刘瑾. 儿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2] 雷菊华.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32)

[3] 方细兰. 基层医院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03)

[4] 汲晓信. 儿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管理对策[J]. 吉林医学, 2008, (08) .

[5] 付晓荣. 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探讨[J] 当代医学, 2009, (27) .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方法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将护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为中职学生创造优势,使之增加竟争力,是中职学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的教师教学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几年来,笔者对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实验课试行了一些实践性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儿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授课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针对学生特点,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大多为90后,初中生,独生子女。它们的共同特点为年龄小,文化水平较低,爱玩,有的甚至在家姣惯成性,因升学无望,家长管不了才送来卫校学习。这样的学生,思想单纯,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提高她们对医学的思想认识。实验课一般都在理论课之后。理论课上第一章就学习了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与心理素质。还有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1.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1)强烈的责任感;(2)热爱儿童,尊重儿童;(3)言行一致;严以律己,以身作则;2. 要有丰富的学识;3.要善于与小儿沟通。第一次实验课,要把这些内容再给同学们强调一下,结合实验课的特点,把相关内涵作一解释。让同学们对儿科护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护士,首先从理论上和思想上要有一个高度的认识,提高她们的职业素养。

2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2.1 以理论作指导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更是着重护理技术的操作,但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比如一般测量法这个实验,在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身长)之前,我先把理论课相关内容和同学们共同回忆一遍。如:体重,身高(身长)的概念;各个年龄段的正常值;各年龄段的计算公式及实际测量值异于标准正常值的临床意义。让同学们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2以实践为目标 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试验程序再依次让同学们实际操作,我重点给同学们讲操作要领。这样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而规范的完成本次实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避免了脱离理论的盲目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样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护理技能,同时也发现了理论专业知识的不足,并且巩固了前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培养了学生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

3着重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1培养动手能力 护理专业重视护理技能操作。在校期间,上实验课是实现护理技能操作的主要途径。护理操作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第四步,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接上头皮针,排尽空气。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这里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要求同学们做到位。有的学生感到操作困难,我就让她们反复练习这个动作,首先做到手熟。

3.2培养动脑能力 护理技能操作重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也同样重要。比如小儿静脉输液第五步,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再进针少许。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常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亦可推入极少量液体,如局部无隆起,推之畅通无阻,即证实穿刺成功,缓慢推注液体。这一步要求同学们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3培养手脑协调能力护理技能操作在动手动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协调。因此,在实验课上,我着重培养同学们的手脑协调能力。比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首先准备好相关实物即输液装置,和小儿头皮静脉模型。

4根据实验内容计划安排课时

一般儿科实验都计划用两个学时,同学们就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程序。而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是《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护理操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上小儿科护士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这个实验我计划用四个学时,让同学们反复训练基本功,达到攻克重点难点的目的。

5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的总结和记录,每次实验课训练结束后,我都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让同学们养成护理技能操作记录习惯。有些同学上完实验课后不愿写实验报告,结果给以后的工作留下后遗症。因为将来的护理工作不但要动手操作还要勤做记录,以做好交接班工作。我把这个利害关系告诉同学们,大家都乐意写实验报告了。因此,我们的实验课上的完整有效而又漂亮。

6注意和学生沟通

实验课虽然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也不能只让同学们训练操作技能,而要让实验课上的丰满又生动活泼。在课间我也注意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结合理论给同学们讲解生活中同学们遇到的具体儿科病例。

以上是笔者对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方法的总结,也是几年来笔者对儿科护理学实验课试行的一些实践性探讨,在此和各位同仁共勉。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6篇

一、儿科护理学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和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专科护理学课程。为体现课程考试成绩评估的标准化、规范性和客观性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建立了一套实用的试题库,实施了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合理、有效地设计试题库,以求得学科考试的公正性和可信性,使其能够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试题库、试卷库建设的意义:①有利于课程教学的评价和管理。②有利于课程教学资源的继承和发扬。③有利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建设。

2.试题库、试卷库的构建原则:①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科学的考试大纲。②依据课程特点选用适宜的题库形式。③重视试卷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④试题库的管理。

3.试题库、试卷库的构建方法:组织有丰富护理教学及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资深教师和高级护理人员,在广泛查阅儿科护理学专业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教学资源,多途径入库。

4.试题库、试卷库的应用:①试题库、试卷库的使用。每学期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完成后,由教务科安排课程考试日期,试卷随机从试题库内选择,一般试卷只在考试前3天才确定并由教务科组织印刷和考场安排,教研室任课老师考前都不知道。考试结束后,所有考卷移送教研室,由教研室组织阅卷工作,其中试卷客观题部分的答案,学生使用答题卡,成绩由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试卷的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部分,由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人工批阅并给出成绩。②试题库、试卷库的评价与更新。重视对每次课程考试试卷的评价与分析,主要从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进行评价,既注意从试卷整体情况来分析,如分析考试成绩分数的分布、平均值及标准差,又注意对试卷内容的具体分析,通过对各类考题得分情况的分析,尤其注意高得分题与低得分题的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类型考题所反映的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情况。通过认真科学的有效分析,比较考试成绩与试卷质量的关系,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与学双方的薄弱环节,作为下一学年教学改进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试卷分析,筛选优良考题,剔除劣等或错误的试题,使课程试题库建设处在一个动态优化、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中,使其与学科发展相适应,达到试题库建设与时俱进的目标。

二、儿科护理案例库的应用

1.案例库建设的意义:病案是教学中理论联系临床最有价值的资料,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案例库的构建方法:我们从临床一线及相关资料中收集病案:①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代表性,采用典型病例,使学生能对这一系统疾病的认识具有启发作用。②复杂病、疑难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提高了学生对复杂病、疑难病的分析和整体护理的能力。

3.案例库的使用与评价。选择2007级护理本科5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儿科典型病案库》中的病案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从两组考试成绩、课堂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运用《儿科典型病案库》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我们体会在临床病案讨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与教学有关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并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方法,尽量诱导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并合理应用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为护生强化各医学课程间联系并活跃临床思维提供一种崭新的途径。

三、儿科护理课件库的应用

1.课件库建设的意义:是实现资源的储存、共享和利用的有效途径;在课件库的建设及运用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2.课件库的构建原则:①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注重营造交互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③注重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④注重建立协作学习机制,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精神。

3.课件库的构建方法:自制和网络下载,并进行科学整合。

4.课件库的使用与评价: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护理教育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护理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能使课堂冲破时空的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个性、素质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对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近几年来,我们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1)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课堂中的优势:①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②图文声像并茂,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果。③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④转变了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按需所取,灵活选择,同时可以加强教学中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辅导。⑤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我们曾用不署名问卷调查向学生搜集反馈信息,结果表明,学生对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96%。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护患纠纷;儿科;服务态度;沟通障碍;法律意识

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过程及其后果作评价时所产生的分歧,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护患纠纷不断增多,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为探讨病人投诉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现将我院儿科病房2003年—2007年发生的4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3年—2007年我院医患纠纷办公室统计涉及儿科护理方面的病人投诉45起,通过对护患对方提供的陈述材料及病案等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详见表1。表1  2003年—2007年儿科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略)

2  分析

2.1  家长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其家长期望值过高,任何一项护理若不细致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容易与患儿家长发生冲突,直接导致纠纷。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儿科常见病发病的季节性强,还要不断增加床位,使护理工作量增大,护理人员又难以相应增加;患儿多过于拥挤,“抱怨”较多,使护士忙于治疗不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或说话不严谨,解释工作不到位等,造成家长心情不愉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1]。本组投诉中服务态度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2.2  护患沟通障碍 

一方面,由于部分低年资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家长的提问很少耐心回答或机械简单,使家长误感工作敷衍了事。新业务的开展及治疗量的增加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时间减少,无暇顾及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与心理感受,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不满。另一方面,护士与患儿及家长在认知上往往看法不同,如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房的光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相辅相成的,但部分家长对此并不认同,总认为是护士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小儿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护士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穿刺部位时与家长意见不统一,若不能一针见血,矛盾一触即发。本组投诉案中有3起由于家长对护理工作缺乏认识而产生误解造成,反映了社会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的风险性缺乏了解。

2.3  家长对医疗收费的不理解 

随着物价上涨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使病人经济意识的逐渐加强。个别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及就医道德,出现了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本组投诉中,医疗收费问题所占的比例位居第三。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内涵没有统一规定,护理人员在科室又承担着每日记账及催缴费的工作,费用增多时部分家长怀疑护士多记或错记费用,当护士催款时说话若不注意场合、分寸,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2]。

2.4  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若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过程不理解、效果不满意及期望值过高和对医疗高风险的不认知,或者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迁怒于护理人员身上而引发纠纷。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或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发生纠纷时举证不利[3]。

2.5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对患儿缺乏爱心,对护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工作马虎大意,如输液时未排尽空气;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出现沉淀反应;巡回液体不及时,液体外渗;续液体不及时,未调速;拔针后压迫不严而致出血等。有时仅仅为一句话,使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失去信任而引发纠纷。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造成病人等待,易引起纠纷;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全程监督医疗护理操作,无端怀疑加药剂量,违反了制度和操作原则,给医疗护理带来不便,同时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情绪而引起纠纷。医院其他环节出现问题,如治安、药品的质量与价格、住院费用、医疗设施、治疗效果不佳等其他纠纷引发对护理工作不满。患儿家长若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不满意时,不直接与医生发生冲突,往往通过对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如静脉穿刺不成功、语言上的不慎等借故发泄不满情绪而引发纠纷。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性及护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行为上、观念上处处为患儿着想,自觉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4]。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体验患儿及家长角色,从而启发主动服务意识[5]。工作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注重患儿及家长的合作,通过尊重患儿的权利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面对动态变化的患儿应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3.2  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大量的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的护患沟通引发的[6]。服务稍有缺陷,就会引起患儿及家长的不满和投诉,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儿科护患关系的复杂性,我科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生活情况[7]。实行首问负责制,改号为小朋友、小宝宝,称家属为同志、阿姨、叔叔等;提倡小儿温馨输液,每项操作前有问候、有解释,操作中有关照,操作后有交代;护士与患儿交朋友,一起玩耍、教他们学习等,及时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

3.3  合理收费,提高透明度 

为减少医疗费用引发的纠纷,我院自2005年实行了医疗费用的明码标价,双联处方,一日清单,自费药由家长签字同意,并在病区住院收费处设有医疗费用查询机,使家长对医疗费用支出心中有数。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或从相关部门得到解答,同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并要求全科护士熟练掌握病房微机系统的工作程序,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3.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首先认识纠纷的重要性,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纠纷,都会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8,9]。科室利用护士会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本职业的职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患儿的权力,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5  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安全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管理者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对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要认识到法律不会因为护理工作辛苦与繁忙而免去应承担的责任。组织科室利用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讨论医疗纠纷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差错苗头及家长不满意的方面,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3.6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科室对各级护理人员制订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术及基本素质训练,突出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关键、重在低年资护士。学习并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注重护理工作的细节,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使患儿及家长满意放心,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72639.

[2]王虎娥.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3]崔亚萍.规范护理行为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7,21(7c),19501951.

[4]苏叶萍.强化法律及服务意识 预防护患纠纷[j].护理研究,2007,21(6c):16611662.

[5]罗琼华.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c):13891390.

[6]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7]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a):20432044.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护理安全是每个护理人员比较关注的话题,尤其儿科护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材料

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儿科300例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这些患儿中男性患者154例,女性患者146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6.5±1.5)岁;这些患儿病症均为儿科常见疾病,并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常规治疗。护理人员20例,均为女性,年龄20~47岁平均(29.0±3.5)岁;其中本科4例,大专14例,中专2例。

1.2 方法

对300例患儿常规治疗时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查,详细记录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将记录的材料加以汇总,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最后提出干预措施。

2 结果

经跟踪调查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技术因素、法律意识因素、和患者的沟通因素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护理安全因素涉及很多内容既有护理人员的问题,也有患者自身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医院护理安全指数,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必要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探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可通过以下干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以达到提高儿科护理安全性的目的。

3.1 加强与患者家长的沟通

儿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时需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家属的需求,避免医患之间纠纷事件的发生,进而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和体贴患儿,并和家长进行融洽的沟通,给予耐心、真诚的安慰。同时,护理人员沟通时应清晰沟通的目的,尤其注重沟通的细节,并注意语言表达清晰,言简意赅。通过沟通能够拉近患儿家长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实践工作中应注意该项措施的应用。

3.2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活动,让护理人员明确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护理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护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其规定了护理人员工作方法和程序,关系着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医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督促其学习护理制度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制度,规范自身护理行为。

3.3 注重患儿亲属引起的不安全因素防范

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因患儿亲属引起的不安全因素时有出现,而且该类不安全因素可控性较差,因此,应积极寻找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例如,定期召开由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医务人员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患儿家属对病情治疗的看法并对其进行指导,纠正患儿亲属认识上的误区,使其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达到降低不安全因素出现的目的。

经大量实践证明,利用上述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治疗患儿疾病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1:62-63.

[2]廖珂,晏玲.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与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2,23:3671-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