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住院部拥有50张固定床位,19名护士;新生儿住院部拥有床位80张,28名护士;儿科门急诊有20名护士。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19~40岁,平均(26.5±1.5)岁;工作时间为1~20年;其中3名护士长,64名护士;学历情况:5名中专,34名专科,28名本科;职称情况:22名护士,31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

1.2方法

为了提高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以及儿科急诊等3个科室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本院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二线值班,且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人员选择及其排班:经由选拔或层级推荐,选取满足相应条件的15名护士作为二线值班人员,其条件为均在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科门急诊3个科室工作过3~5年的主管护师或护师,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慎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能解决儿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在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个科室的护士长将具备条件的二线值班人员上报护理部,15名二线值班人员由护理部直接管理。满足条件的15名护士实行24h值班制,每人值班1d,其工作内容是对儿科3个科室护理单元薄弱时间段的业务技术难题进行处理,参与急诊、急救,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且对薄弱时间段中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协调处理等。二线排班表应提前1个星期安排好,科室排班不可影响二线值班。②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培训:护理部针对儿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科护理二线值班人员制订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级别,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层级培训。主管护师以下的二线值班人员,一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对其进行现场培训、业务学习等,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技术操作培训通过授课、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科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护理,包括心脑肺复苏、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及护理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预见性地进行专科新技术与新业务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的护理沟通技能等。培训活动1~2次/月,每年≥12次。培训通常安排在业余时间,主要由各个科室的临床带教组组长、聘请的专业教师或者护士长等进行培训。③考核方式:构建考核制度,即依据医院的相关管理原则,由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对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制度加以编定,要求二线值班人员应全天在岗,夜间不定时到儿科门急诊、儿科住院部和新生儿科进行查房,值班护士应对危重患儿进行床边指导;保证值班电话通畅,要做到专人专用,且在接到电话后5min抵达接诊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如参加急诊与急救、业务指导以及培训下级护士等;做好交班工作,对值班时间所处理的问题和督导处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次日早晨做好书面与口头交接工作,不可用电话进行交接,未经允许不可私下换班;如遇重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联系科护士长;同时实施二级考核,科护士长负责护理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依据考核标准,科护士长督导考核评分占30%,培训考查试卷占30%,而护士测评考核占40%。④值班待遇:为二线值班人员提供单独的联系电话与值班室,且对其发放相应的值班费;同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值班人员0.5~1.0d的休息时间;将二线值班经历作为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1.3观察

指标对规范化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2012年4月)和实施后(2012年5月~2014年4月)的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得分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130例患者,对其基础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

基础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基础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由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1]。为了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的需求,必须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2]。自2011年本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和院领导的一致认可,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优质护理的概念及实施目的

11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必须爱护和尊重患者,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3]。

12 通过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内涵,最终达到患者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是儿科护理工作的目标。

2 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21 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患儿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年龄小,无法沟通,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会将怒气发泄在值班的医护人员身上。针对不同的患儿及家属,值班护士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面带微笑地做自我介绍,耐心、和蔼地与患儿和家属交谈,介绍病房的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拉进与患儿家属的距离,减少孩子的恐惧和不安,让孩子在院如家。

22 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针对护士的具体情况和技术操作训练一次,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静脉穿刺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责任感。积极为患儿和家属着想,把患者的难处作为服务的难点,自觉自愿地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以真诚的服务感动患儿及家属。

23 落实护士责任包干,夯实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实施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专科护理的基础。病区所有护士包干患者,每个责任护士负责1~6名患儿,每名患儿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面负责,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实行责任包干,可增强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24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 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4],所以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中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以身作则,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让护生学有所获,圆满完成实习进修计划,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3 体会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规范了护理行为,健全了管理模式,保障了患儿的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亚林,李斌,王向东,等医院文化建设中国医院管理,2009,17(22):57

[2] 陈谷霏,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实施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52

[3]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2313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护患沟通;问题;建议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的,沟通不好容易产生护患矛盾。因此,对于儿科病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医生和护士要了解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运用一些沟通技巧,努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容易导致护患矛盾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

1护患沟通中常见问题

1.1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生病容易产生焦虑和烦燥,当进入医院以后首先面对的是护士,此时的家长急于想了解关于治疗、用药、护理等相关问题,护士就应该有针对性的给家长介绍清楚,以减少家长的误解,减缓家长的焦虑与烦燥的情绪。

1.2护士职业形象差。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1]。仪表不端庄、言谈粗俗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态度不认真、交谈时东张西望会使病人产生不被重视感;性格孤傲、沉默不言会使病人产生距离感。诸如此类,使得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沟通无效。

1.3医学知识匮乏。家长最关心的是患儿的疾病诊断、检查化验结果、疾病进展、治疗方案及疾病的预后。因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医学理论知识不扎实,对患儿及家属的疑问无法解释或含糊其辞,则很难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家属的认可,使他们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护患沟通与交流。

1.4专业技术不精湛。护士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护患关系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患儿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之一[2]。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对家长的疑问也能解释到位,但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便很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不信任甚至反感。而大部分家长为了不给孩子带来更多痛苦往往都会拒绝某些技术水平欠佳的护士,要求水平高者为孩子做治疗,这样必然又会挫伤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思想压力过大,技术水平更加不能正常发挥,容易引起护患冲突,沟通更无从谈起。

1.5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护士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如查房或做护理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失度、解释工作是否到位,要时刻注意患儿及家长的感受。遇到护患问题时,及时向患儿家长做出解释,减少家长对护士的不满,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6患儿及家属方面。儿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护理对象,他们年龄小,身体娇嫩,生活不能自理,适应能力较弱但活泼好动不易合作。家属要求护士的注射技术“一针见血”,用药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而当现实与期望值偏离时,则会加剧焦虑心理,产生不满情绪,出现不配合治疗甚至不尊重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影响护患沟通有效进行。

1.7环境因素。儿科病房相对嘈杂,孩子的哭声、嬉闹声,家属的哄骗声、呵斥声,玩具的声音,陪护的来回走动,都会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情绪出现波动,影响有效沟通。

2防范对策

2.1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增强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感。护士是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基础。护士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给患儿及其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通过有效的沟通去影响患儿同时了解患儿的真实感受,为护患沟通创建良好的基础。为此,应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各种礼仪、规范化服务培训班,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理论知识是护患沟通最基础的背景因素,护士知识的缺乏会使沟通的各个环节出现障碍,影响护患交流。因此护士除了应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主要治疗、护理、饮食、预后及预防,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各种化验结果、检验正常值、各种异常指标的临床意义等,以便满足家长对疾病了解的需要,消除人们对护士“只会打针发药测体温”的偏见,使护患沟通更容易进行。同时,医院应抓好在职教育,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定期举行护理知识竞赛等等。

2.3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过硬的技术其实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也是架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如举行全院专业技术操作比赛等。作为儿科护士要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练,尽量做到有条不紊,一针见血,才能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2.4注意交谈场合的严谨性,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护士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患儿和家长主动的交流,特别是要在与患儿的交谈中,多用赞美性、鼓励性语言交谈,使每个家长消除对护士的不满,使孩子主动配合治疗,使患儿与家长对病愈充满信心与希望。创建一个有效的治疗基础,和谐的护患关系。

2.5注意形体语言的应用。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语言沟通是不够的,工作中应尝试应用形体语言。护士走进病房时的微微一笑,站在患儿的床头动情的用手轻轻摸摸患儿的额头、握握小手等等,同样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理解。由于建立在信任和理解基础上的护患沟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取得家长充分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提高护士护理患儿的质量。

2.6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住院环境的好坏对患儿和工作人员来说都很重要,医院要尽一切力量改善病房的硬件设施,为患儿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儿科病房环境要色彩化、家庭化。护士统一着粉红色或淡蓝色服装,墙壁涂料选用暖色,选用带卡通画的地面砖,走廊上展出儿童绘画作品等,使患儿住的安心、舒适,从而改善护患之间因治疗带来的紧张关系。

3结语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护理工作更多的内容,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性关怀和护患沟通。儿科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儿科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术,有爱心责任心,还必须要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灵活掌握各种沟通技巧,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从而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超男,影响儿科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M].医学信息,2008(4).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4篇

1.1患儿方面存在的风险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年龄较小并且不懂事,不少儿童患者相当顽皮,进而为护理和管理带来了较多的问题。不少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的顽皮,对于护理工作较为不配合,尤其是在打针输液过程之中,不少患儿会出现嚎啕大哭以及挣扎的情况,导致患儿出现严重身体不适。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往往情绪较为激动,进而引发严重的纠纷,与护理人员出现矛盾,这样的情况是当前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出现风险以及不利因素的关键原因,应当予以重点的解决,采取可行的途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而促进医院建设工作迈向更加稳定和谐的层面。

1.2社会及家属风险因素分析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是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对于患者而言当前的环境之下看病相当复杂,各种繁琐的程序使得患者相当焦虑,这一点也是导致当前出现较为严重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家主方面存在的因素。不少家长对于儿童过分的溺爱,进而对于患儿的病情产生出过度的焦虑和紧张心理,在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之中,常常会抱着患儿在医院走廊中活动。这样的情况使得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的、准确的掌握患儿病情,进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甚至存在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所以,对于医院的建设发展来讲,应当重视上述分析的儿科护理相关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手段予以集中的改进,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避免相关风险因素导致严重的后果,为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个理想的、和谐的治疗环境,从根本上行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且保证对患儿最佳的护理及治疗效果,使得医院的发展可以呈现出新的气息。

1.3护理技术及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静脉穿刺难度大,有时穿刺不成功,影响抢救,而且因反复穿刺,小孩持续哭闹易加重病情。潜在输液不良反应,一方面因小孩输液时不易合作,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有时会自行调快输液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输液时不像成人安静的躺在床上输,而是需要抱着或到处走动,家长提着输液瓶跟着小孩走,输液瓶时高时低,压力不均,常导致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有导致病情加重或回血导致输液不畅。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小孩好动,个别家属晚上没注意照顾小孩留置针的部位,针头脱落未及时发现,导致出血较多。甚至有可能出现断针的危险。有的小孩经常把床头卡拿去玩,若没及时补上,减少一个可查对的环节,也容易导致差错。

2建议及对策

提升相关科室的护理工作开展质量,有着相当重大的价值,切实提升医院建设发展水准的核心点。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细致的探析了儿科护理工作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同时对其带来的严重后果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旨在明确工作之中的难点所在。下文将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控制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改进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儿科护理的工作质量。

2.1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素质和沟通能力首先应当提升儿科护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准,重点的对护理基础环节以及沟通能力进行改进,以更好的实现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使得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提升。当前对于儿科护理来讲,提升沟通能力是减少纠纷的关键点。护士是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最多的人员,所以还应当保证广大儿科护理人员有着较好的职业素质,当前不少护士不愿意进行沟通,最终使得后期出现较大的矛盾,尤其是护理工作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诸如医嘱等,更应当耐心的讲解。另外一个层面,对于当前广泛存在的儿科护理风险,广大人员还应当统一思想和认识,加强对工作现状的分析,明确工作的重难点,对于工作的开展应当有着较为清晰的思路,主动的向相关人员报告工作情况,尤其是护理过程当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医患关系得到全面改善,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完善革新。

2.2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的建设除了上述分析的沟通能力提升之外,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医院的管理者还应当对自身的管理政策制度加以完善,进而为广大患儿及其家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这一点是增强护理质量的关键点。医院应当有着较好的规章制度,好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好的制度不仅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化,同时还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故应当对此方面的工作加以重视,重点的语义改善。诸如医院可以定期的进行最优秀护理评选,对于工作之中积极性最强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完善相关奖惩制度,这样就可以在潜意识之中形成一种相互良性竞争的环境,进而切实的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效益。另外,医院的建设和管理者还应当尽可能的对治疗程序加以完善,尽量的对程序进行简化处理,进而为患者的就医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更好的增强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3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的监测及控制加强对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之中的风险监测控制,同样是提升护理工作效益的关键点,应当重点的进行改善。医院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详细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基本信息,介绍相关的风险医疗知识以及卫生常识,对于儿童患者,应当以和蔼的语气和耐心的态度,向其讲解一些小知识,使得其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之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是一门相当深奥且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同样的症状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和疾病而导致的,所以往往同样的症状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治疗途径。在护理讲解的过程之中,相关人员应当耐心的解释上述要点,避免患儿及其家属存在有误区情况。使得广大患儿均可以建立起一个较好的思想意识,疾病症状较轻应当及时就医,不能够拖延。

2.4加强儿科护理患者的沟通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是提升护理工作的关键点,应当进行重点的改进和加强完善。加强沟通不仅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为医患之间建立起较好的情感,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于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掌握较好的护理技术且不能够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则必将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在实践的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应当尽量的避免出现误会情况,这一点对于提升护理效益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及价值。在相关护理的过程之中护士应当详细的询问患儿自身症状情况,对于护理工作之中的基本问题应当与家属进行共同的商讨以寻求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如果出现沟通交流不佳的情况,不仅会使得医患关系变得相当紧张,同时还会导致较为尖锐的矛盾,使得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由于儿童患者较为天真,所以容易被哄,在实践的护理工作之中应当很好的运用儿童患者存在的上述特诊,多多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很好的培养与患儿之间的情感,进而使得其可以更加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广大家长对于护理工作也必将给予全力的协助。这样,不仅从根本上增强了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出现严重的医患纠纷,为患者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治疗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5加强护士基础技能的训练加强护士的技术训练,努力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指导护士应注意患孩的血管情况,若连续两次穿刺不成功,应请其他护士帮忙,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输液时加强宣传,强调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其后果的严重性。指导家长尽量让小孩在床上输液,避免走动造成的滴数过快等不良后果。对留置针妥善固定,并指导家长适当约束小孩有留置针的肢体活动,避免断针或脱落。护士晚上巡视病人应观察留置针的情况。强调护士查对时一定要让家长自己说出孩子姓名。而不是只回答“是”或“不是”。发现床头卡丢失应及时补上,同时加强宣教,指导家长不要让小孩拿床头卡玩。由于小孩用药剂量小,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有些药该用小型号的注射器抽药,护士不能图操作方便而使用不符合的注射器抽,以免引起误差。由于小孩输液不易合作,输注化疗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时,应该选择直而相对较粗的血管,严禁在头皮输注。应经常巡视,发现外渗,及时处理。

3结语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 儿科 护理等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00-00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科与妇产科学产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笔者谨以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浅谈体会。

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进行的,也是它的最终目的,了解这一点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前提。

首先,谈谈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纵观一些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医疗事故和纠纷常常由于以下原因: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因社会问题引发的护患之间的矛盾。在病员中有未婚生育、超生、性病等疾病时,由于护士个人的道德观念,使其在工作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特别注意,甚至议论、嘲笑、传扬等言行。这从护士角色上分析是不正确的行为,违反了平等、为患者保密的原则,我们应当避免其发生而引起患者的消极心理,影响治疗及康复,以及引起医疗纠纷。

护理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的工作:

1 妇科学

1.1 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对产妇的情况详细了解,包括产后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有无过敏等情况认真了解。

1.2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避免护理安全隐患:

1.2.1提高自身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在操作之前要进行“三查七对”,可以避免例如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之类的错误。

1.2.2让基本功更加扎实、使护理技术错作更加熟练注重“三基”培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知识体系,避免和减少因操作失败和反复操作所引起的护理投诉。

1.2.3护理操作流程的严谨化。据统计,护理工作者因护理操作不严谨而引起的护理安全问题以及导致医患纠纷占了很大的比重。护理工作者往往认为操作流程繁琐而不愿遵守,但凭个人感觉来工作而忽略“三查七对”是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操作流程是查对制度是在长期护理工作中形成的,正确的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

1.2.4 提高自身的共同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进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交流关系,建立双方沟通的基础。要做到有严谨的语言表达,端正的服务态度。(1)护士对患者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热心相助。不要一味注意其有无违反政策、道德、伦理等行为,而要重视其现在的病人角色给予热心帮助,它可以温暖患者,帮助他们战胜疾病或顺利分娩。(2)尊重患者,为其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不要用患者的疾病开玩笑,以免损伤其自尊心,影响治疗及疗效。(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她们的苦楚,以融洽的护患关系进行治疗护理工作。(4)满足患者正当的要求,解决具体问题,使之安心养病。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并尽快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要强硬粗暴地否定,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解释、劝说,以免矛盾产生与升级。(5)加强卫生宣教与健康咨询。围产期保健,优生、优育宣传与指导,越来越重要。指导性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并及时彻底地治疗疾病也是妇产科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部分。加强性知识及性道德教育也成为产科护理人员新的工作任务。

要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进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交流关系,建立双方沟通的基础。如果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对于一些特殊疾病要求向患者保密的,不能透漏病情;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随意说不知道,而是应当积极帮助解决。

1.3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和患者各自所充当的角色

通过组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使医护工作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护士的义务包括: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义务,为患者保密的义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护理知识的义务,为患者排忧解难的义务,听取和反映患者意见的义务。

病人的权利包括:有得到及时医治、护理的权利,有知情同意的权利,有被告知的权利,有要求保密的权利,有监督的权利等。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严格要求和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要求其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的反馈,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1.4 不断学习护理新理念,把握好护理角色,提高与病人的交流效果

1.4.1加强语言修养,树立服务意识 语言流,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形式

患者入院后,护士为使其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接受治疗,应该通过主动介绍医院科室情况、谈心、询问等方式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在语言交流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方式上,应引导患者说话,认真倾听,根据患者的谈话提问,护士不要自己侃侃而谈一大堆医学术语,使患者产生恐惧感和距离感。而当护士认真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时,她就会感到来自护士的同情和关注,继而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赖感。(2)方法上,要让患者说出个人感觉,避免诱导病人。不要问有或无某症状,使患者只能局限回答“有”、“没有”,而应该问“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等。这样护士就较详细地了解了患者真实的病情现状。(3)技巧上,要注意言语适度,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表达准确,增进护患关系。(4)与患者交流要注意把握“度”,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不能解释的或不会解答的,应向患者说明或请上级领导解答。不可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其次,在知情、告知的基础上,对于影响患者治疗信心的病情及诊断仍应坚持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患者的隐私也应该给予尊重和保密。

1.4.2护士注意与病人非语言流 比如护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影响着病人情绪。当性病患者就诊时,护士如果用异样的目光与其接触,就会挫伤她们治病的信心,当孕妇临产时,护士能给她倒杯水、喂喂饭,或为她们擦擦汗,捶捶腰,都能使产妇感到温暖,增添信心。

护士的角色,决定了患者对护士的一言一行都是极其敏感的。护士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护患关系。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首先,要明确医患双方的职责;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创造条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谢、早道歉”是护理学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

2 儿科学

随着现代儿科学、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患儿及家属期望值在不断增高,儿科护士扮演的角色及专业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儿科护士要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并对每一年龄段的患儿施以发展性的照顾,。通过临床带教,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是未来护理的需要。

2.1 加强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安全教育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从护士第一天踏入病房就要注意安全,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与实施方法》等法律知识,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儿科护理工作责任心重,经常面对的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婴幼儿,护士的工作常在无监督下独立进行,因此,慎独的医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联系实际教育护士,如在给婴儿洗澡时,不严格查对手圈,以至抱错婴儿,那么护士就要应负民事或刑事责任。让她们从以往的典型事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2.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专科技能操作

重视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护士步入成熟的基础,是将以往所学的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护士们以前在学校里学习了3~4年的基本理论知识,到临床上实习,迫切希望能够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护士前辈耐心细致的做好指导工作。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上,把每一个疾病的相关因素都给予详细的讲解,找一些临床上比较典型的病例加以解释和分析,让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在临床工作中看到的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并有一定的延续。儿科的专业性较强,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问不断学习,这样既补充了理论知识,又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关系护理现状望闻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0-02

婴幼儿在生病时,既无法完整的表达自身的状况,又极易脾气暴躁,吵闹不休,影响正确的诊治,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诊现象。因此,医院对儿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加强护理技术的同时,根据护理对象的特点,做好对患儿的病症监督及治疗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现代儿科护理普遍的从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中吸取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维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论文笔者结合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提出了望闻的护理方法,为提高儿科护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方向指导。

1儿科护理的要点

1.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1.1.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婴儿出生后,身体器官比较脆弱,身体柔软,器官发育不完善,自身的病毒预防机制尚未发展,无法抵抗病毒的侵入,由此导致婴幼儿的抗病力低,极易生病。我国中医则认为幼儿身体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需要小心的呵护,尤其是生病期间,更是不可大意。不仅要求医问药,更要做好看护工作,保证病情的好转。

1.1.2生机勃勃,发育迅速。婴幼儿的生长很快,环境适宜的话,我们甚至能看到他们每天的变化。随着各种身体器官的生长发育,自身的技能也渐渐地开始发挥作用。

1.2婴幼儿的病理特点。小儿的身体防御体系尚未发育完善,自身系统十分脆弱,极易生病。概括来看,主要的特点有:

1.2.1抵抗力弱,易生病。婴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寒暖不自知,饮食不自节,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若护理不当,治疗不及时,容易使病情恶化,加剧偏于寒热,邪气由表而入,侵袭于肺,则易出现咳嗽、哮喘、肺炎等。小儿发育迅速,所需水谷较成人迫切,但又脾虚不运,则易导致呕吐,泄泻的症状。

1.2.2病情易变化,不稳定。小儿不仅发病容易,且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患病之后,调治护理不当,容易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1.2.3恢复速度快,易康复。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处于蒸蒸日上,不断生长的阶段,脏气清灵,活力充沛,患病后得到及时治疗和正确护理,疾病恢复较为迅速,早晚变化十分明显。

总之,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之中,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机体特点,其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随年龄增长,才逐渐趋于完善。而且这种不成熟,年龄越小,表现越显著,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归纳起来,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易于发病,易于变化,易于康复。故而,儿科护理应当以这种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并运用至实际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2儿科护理的现状

2.1护理人员的身心状态。儿科护士在进行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市场处于一种紧张的压力状况下,尤其是在需要给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患者哭闹、家长训斥,都会影响护士正常水平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经常被家属训斥,感情易受到伤害,有时候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严重的影响了护理质量。与此相应的是护士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不仅要坚强自身的护理技术,更要能够承受压力,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2.2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婴幼儿患者极易患病,因而医院的儿科护理工作经常是患者多、周转快、工作忙乱琐碎,护士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这些都会打击儿科护士的工作情绪,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及技术水平的发挥,影响护理质量。

这些状况都影响着儿科护理的实际水平,但是,这些都是护理工作中的主观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针对护理中的技术要求,即及时的贯彻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的予以药理治疗,就需要护理人员切实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传统的中医理论,提出了护理工作中的望闻方法。

3望闻在儿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

3.1望诊。望诊,顾名思义,就是要仔细观察,观察儿童的生病特征,以及治疗过程的具体治疗情况。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面容气色、舌苔颜色、嗅觉器官以及呼吸状况。观面色可知气血盛衰,及时发现病情的轻重变化。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小儿的面色,以便发现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护士也可以根据患儿的舌苔颜色来观察患儿的病情轻重缓急,以及应该忌口的食物,制定合理的食谱。

3.2闻诊。所谓闻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气息和动作来观察患儿的病情。护理人员在独自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及时做好婴幼儿的卫生清理工作,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清新舒适。同时要注意耳听患者的情况,尤其是夜间值班时,更要提高警惕,注意倾听患者的呼吸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不正常的状况,采取措施紧急处理,保证护理的质量。

儿科的护理与其他科室明显不同,护理人员除了面对患儿外,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是病房中的主要人员,因而要求儿科护理表现人文关怀精神,避免各种矛盾的产生,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时,护士要注易使用文明用语,微笑面对;工作时要主动,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患儿,理解、安慰患儿及患者家属。同时要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如拍背、贴敷时,要轻柔等。

小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各个年龄阶段的差别比较大。但是总体看来,小儿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而且年龄越小,表现越显著。中医对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并且生病时病情易变。故而,儿科护理应当以这种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将有效的护理方法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 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7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09-0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知识以及法律意识也在提高,同时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科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不容忽视,临床应当及时采取规避措施,降低不安全事情发生率,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性患儿54例,女性患儿66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10±2)岁左右,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5.3±2.5)个月,并且所有患儿无特异性疾病,均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在接受常规性治疗时均有家属陪同。20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5.5)岁,6例大专生,14例本科生。

1.2 方法。根据对本组120例患儿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护理,而且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全程进行跟踪和检查。把在跟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对儿科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探讨治疗的对策等问题,总结出所有能够影响我国临床上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2 结果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护理人员本身的法律意识浅薄、护理人员技术因素、病房管理、患儿及其家属等存在问题。

3 讨论

3.1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3.1.1 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对风险预见能力差,患方维权意识增强,只要护理工作中出现一点差错,家属就会投诉护士。儿科护理人员除了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外,还要具备爱心、细心和耐心。儿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思想压力重,职业认同感差,社会地位低。儿科护士工作内容琐碎,工作负荷过重。同时还要受到家属的质疑、挑剔和不理解,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工作力不从心,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病情观察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回答家属问题时,表现出不耐心,语言生硬,甚至与患方发生冲突。这些都是儿科病区护理不安全因素。

3.1.2 用药安全。儿科患者用药剂量偏小,个体差异大,因而配置药液程序复杂,药品更新快,种类多,剂量计算复杂,难以掌握,容易出现加药错误。部分患儿的家属在给患儿用药时不遵医嘱。小儿的血管壁薄,血管通透性大,并且患儿好动,针头易脱出,输入高渗和刺激性药液时,穿刺部位容易出现渗出肿胀,甚至组织坏死,给患儿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

3.1.3 患儿与家长因素。由于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如静脉穿刺要求“一针见血”,然而,由于小儿静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很难达到要求,从而引起家长不满情绪。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差,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低,医学知识匮乏,不遵医嘱,拒绝必要的抽血化验检查,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擅自离院。这都给儿科病区增加护理不安全因素。

3.1.4 病房问题。病房是患儿在医院生活和治疗的主要场所,因而病房环境对患儿非常重要,应加强管理。在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非常多,病房拥挤,往往恢复期和急性期的患儿共处一室,如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很容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在儿科中,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缩短护患间的心理差距,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能够防范医患纠纷。有效沟通是接受者所收到的信息与发出者表达的意见正好相同,有效沟通的结果是双方不仅能相互影响,而且双方还能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体贴患儿及其家长、主动语气进行沟通,耐心安慰他们。沟通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沟通目标,重视每个细节,组织清晰、简洁的语言,注意非语言暗示,注意倾听反馈。

3.2.2 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护理安全。根据调查表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与护理人员技术不过硬问题占据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24%、27%。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护理差错之间具有直接性联系,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因素,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年资,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其每位护理人员的技术都得到有效提高。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慎独修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对患者负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步骤,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

3.2.3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用药安全知识重点知识,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熟悉药物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护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患儿的用药剂量小,按照体重计算法,准确计算出加药剂量,做到忙而不乱。由于患儿的用药量小,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家属进行用药知识宣传,严禁患者家属擅自调快输液速度及输液时外出。组织儿科护理技术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密切巡视穿刺局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渗漏肿胀,如发现穿刺点部位肿胀立即更换穿刺部位,用25%硫酸镁湿热敷,减轻患儿的痛苦。不断提高。

3.2.4 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因素造成的护理不安全。患儿及其家属因素造成的护理不安全是不可控的,只能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关措施尽量避免。如每月召开一次医务人员、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参加的工休座谈会,以了解患儿或家属住院期间对病区、医院工作的意见并及时记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投诉。

4 结语

儿科护理不安全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护理人员的因素、管理因素、患儿及其家属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水平,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的实施,尽量减少患者安全以及医院安全隐患等事件的发生,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等才能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 ]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1. 1 护生因素(1) 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 主动性差。进入21 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 2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 3 社会因素(1) 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 %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 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 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 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 对策2. 1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 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2 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 3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 2 ] .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 4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 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主要疾病- 主要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 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 3 ] .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 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 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 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 5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 认识- 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 6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