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1篇

1 急诊外伤患者常见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不同的患者因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素质及社会阅历不同,针对同一现象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紧张、恐惧心理

此种患者多数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护理,对入院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缺乏认识,因伤口流血紧张害怕。对于此种患者,首先要帮助其摆脱紧张与恐惧的心态,对患者要细心、耐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以便病人更好的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

1.2急躁、愤怒心理

这种心理多由于突然患病,伴随外伤、出血、伤残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多见于酗酒、打架斗殴的患者,此种患者行为急躁,常常借机寻找发泄机会和发泄对象,稍有不顺便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影响治疗效果或伤及他人。对此种患者,一定要保持宽容、隐忍的态度,理解患者的心情,尽量少说多听,要用亲和的语调疏导患者,使他们尽量配合治疗。

1.3抑郁、绝望、焦虑、孤独心理

这种心理患者多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外伤的伤势重,病情变化快,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生突然,患者家人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亲友、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患者的隔离感和孤独感。而且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大都生活在压力之中,有的人能化压力为动力,努力拼搏,成就自己的梦想,也有人被压力压得透不过气,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待这类患者要有一颗同情和善良的心,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理解帮助患者,帮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战胜病痛,战胜自己。

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怍

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细致的伤口清理及包扎,同时,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护理。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联系。它基于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尊敬和接受。有人说,护士是关怀和照顾的提供者;有人说,护士是帮助患者的教师、咨询师;也有人说,护士是患者的辩护人。对此,我同意以上所有观点。在一对护士和患者之间,以上关系可以同时存在,护士既是患者的良师益友,同时又是最温柔体贴照顾患者的人,护士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供方便。在任何一所医院里,护士的工作都不可或缺。护患关系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2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2篇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逐年在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心血管系统中的急症,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此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0%以上,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对病程,转归及预后有重大影响,心肌梗死患者产生的紧张恐惧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多,导致梗死程度扩大,诱发心律失常[1]。临床护理中,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因此针对患者常见心理特点应做好如下护理。

1恐惧心理的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常有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的心理。此时除适当应用镇静剂,以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还要求护士要有稳定的情绪,较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突如其来的反应,不应手足无措,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恐惧心理,各种急救措施准确及时,动作轻柔,稳准快,以便病人放心,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放下包袱,安心养病,树立必胜信心,以利于治疗。另外帮助患者尽早进入病人角色,保持心理平衡,促进病情恢复。

2焦虑不安心理的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无思想准备,担心病情变化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不配合治疗。此时护理人员态度要诚恳,亲切和蔼,视病人如亲人,用美好的语言安慰病人。护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多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克服不利于疾病的生活习惯和嗜好,使患者保持清洁舒适。观察病情要细致,技术操作娴熟,要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态度和蔼、要有耐心,护理要周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2]。科学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尽量婉转明了,不要含含糊糊,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及时向患者通报疾病好转的信息。积极宣教,提供有关心肌梗死的医学知识及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知识。告诉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下,很快会康复出院走向工作岗位,让患者情绪放松。对老年患者可象儿女般接触,使其感到温暖,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配合治疗,渡过危险期。

3 麻痹心理的护理

有些病人症状不典型,自觉症状也较轻,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患心肌梗塞,不愿再接受合理的治疗和护理,超量活动,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对于这类病人,我们应耐心地告诉他们心脏的工作量与人的活动量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病的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了,同时让他们知道疾病的个体差异性,以及症状与实际病变不尽一致的道理。

4 绝望心理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需要24h昼夜监护,绝对卧床引起的身体不自由,探视限制,常常表现为异常敏感,感情脆弱,出现抑郁、绝望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从心理上与其接近,以理解、同情、安慰、鼓励的目光对待患者,劝导家属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情绪的安宁,以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耐心疏导病人,告诉他入院诊断及治疗都是及时的,要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恢复的,通过疏导使其尽快改变那种不利于病情的心理因素,通过与患者交谈,得到患者的信任。在交谈中应格外关怀体贴,以诚恳的态度、和善的语言和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位病人。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多给患者以积极的暗示,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鼓励他们有坚定的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逐渐消除抑郁绝望心理,促进病情恢复。

5 松弛心理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认为对入院时的症状稍有缓解就认为治愈了,往往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缩小自己的病态感或体验而出现松弛心理,不听医护人员的劝说,擅自下床活动,对疾病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因此对这类患者首先要树立护士的威望,要有娴熟的技术,真诚的态度,热情征询需求,并耐心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稳定的情绪,安静卧床是恢复的关键。精心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反复耐心的向病人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及不能随便活动的治疗意义,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使其在心理上树立配合治疗护理的信心,能自觉的按要求去做[3]。

6 其他方式的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减少过多谈话,因患者需减少耗氧量,这就要求护士用其他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如语言的沟通,即用亲切的语言讲话,使患者容易接受。面部表情的沟通,即语言不多,面带微笑讲话。

【参考文献】

[1] 王玉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原则与经验[J].实用内科杂志,1995,12(2):71.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心理干预;急诊;抑郁;焦虑

众所周知,急诊科是医院中病种最多、集中度最大、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急诊科不但要完成抢救病人的任务,也是急诊患者入院进行治疗的重要途径。因此,良好的基础护理及心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8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1例,女19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1.78±1.76)岁。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1.21±1.65)岁。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分类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核对患者、输液、抗休克、纠正酸碱代谢紊乱等,对需要行手术的急诊患者要做好相关的手术配合工作。而实验组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大多数急诊患者的心情往往容易焦虑、激动。因此,医护人员要保持急诊患者所在病区安静、整洁、无菌,让急诊患者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就诊,心理得到安慰。此外,医护人员要对急诊患者保持亲切的态度,对温柔的语气和患者交流,消除急诊患者的对疾病的恐惧心理。②对危重患者的心理干预: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发展相对迅速、病势凶猛,因此危重患者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往往表现出复杂、激动、强烈的心理反应。这时,医护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给急诊患者情绪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危重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在整个过程要密切默契主治大夫,认真询问病情,护理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对急诊患者的抢救切忌手忙脚乱,并让患者保持冷静乐观的就诊态度。③对急诊患者进行适当的情绪疏导: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注重情绪因素对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应用鼓励性言语让急诊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帮助急诊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对急诊患者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指导,通过讲述相关临床病例成功救治的例子来消除急诊患者的恐惧及抑郁情绪,减少因不良心态造成的急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④对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患者的家庭是急诊患者重要的精神支柱,要稳定好急诊患者的心态,一定要先调节好病患家属的心理状态。所以,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在稳定患者家属心情的同时,向病患家属告知急诊所须知的注意事项及疗程、疗效。通过病患家属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支持,进一步强化对急诊患者的心理干预达到最优的效果。

1.3评估指标

在治疗之后,依据不同急诊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1~3月,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四项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以及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状态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等两组急诊患者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比较(x±s)

2.2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诊手外科;心理特征;护理

急诊外科可以为各种外伤病患提供首诊处理,作为医疗救助的"前沿阵地",随时要准备为急、危重病患提供救治,而且因为身体受到创伤,造成患者不清楚自身情况轻重,所以患者一般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和恐惧,认为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有些患者因为担心会致残,所以出现忧郁、绝望等心理,此时的状况要求医护人员不仅仅要有急救意识和熟练的技能,而且在面对因为断指断肢的患者时,要对其给予相应的心理诊治和情绪的安抚,运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进行干预,进而使患者达到生理、情绪的平衡和稳定,使疾病的治疗取得最佳满意效果[1]。

下面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手外科急诊就诊患者的心理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得出患者普遍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这些特征医护人员应该如何进行护理。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来医院手外科急诊就诊的患者共676例,男性424例,女性252例;患者年龄范围7~73岁,平均年龄39岁;疾病类型:在678例患者中,神经损伤225例,血管损伤204例,组织缺损249例,急诊手术外科约占全院急诊人数的1/5。

2 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在急诊患者中出现心理和情绪的巨大波动,一般是由于突然发生意外或疾病突发,症状非常明显。这些状况造成了患者心理特征具有一些相同性,比如焦虑、恐惧,急迫的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尽快为自己治疗,总结他们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焦虑 由于此类病症一般突然发病,来势凶猛,一般患者都没有思想准备,所以容易出现心情紧张,而身体创伤造成的痛苦,以及对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都会使患者焦虑烦躁,虽然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机体抵抗力[2],但由上述原因导致的焦虑往往都超过了合适的度,对患者的机体也是有害无益的。

2.2恐惧 患者突发疾病,而且无论是病症症状还是患者自身感觉,都会使患者在心理感觉非常严重,患者会因为缺乏应对能力而产生恐惧感,具体原因有:①疾病症状影响:因为有些外伤使患者出现肢体断离、大出血,甚至休克等等症状,这容易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慌,而持续的恐惧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②环境因素:有些患者也会因为在急诊就医时,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以及医护人员严肃紧张的表情和紧张的救护氛围所影响,造成紧张恐慌心理。

2.3情绪休克 情绪休克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患者从表面看非常冷静,情绪反应微弱,但实际上病情却非常严重,这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创伤。患者出现这种状况时,心理反应的阈值升高,心理反应速度明显变慢,程度也比正常人有所减弱,可由此看出患者急性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明显减弱,这是由于机体不能承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而出现的应激反应,所以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发现有出现这种心理状况的患者,应该加以重视,对其增强身心的护理。

3 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急诊手外科患者病症来势迅猛,所以应该以先保证患者无生命危险为前提,在救治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

3.1首先要缓解紧张的氛围 在急诊室中,可以看到各种创伤场面,患者在看到鲜血、断肢以及其他人遭受的痛苦时,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尽量排除或安抚这种紧张气氛,例如规定陪护人员不可以围观,再对患者伤口处理时动作轻快且不慌乱,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神态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3.2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要给患者心理支持,首先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然后运用所掌握的心理护理知识,对患者给予心理舒缓,为患者治诊时表情要尽量和蔼可亲,患者在陈述受伤经过或生病原因时,不要随意打断其叙述,更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医生的可信可亲能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帮助患者调整好紊乱的情绪

3.3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学习自我调节 医护人员可以教给患者轻松呼吸、放松肌肉等舒缓情绪的方法,还可以让患者利用"自发"感觉轻松意念法进行放松,进而舒缓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它属于自我暗示的治疗方法。告诉患者深呼吸并闭上眼睛,缓慢的默念"我的脚(手)感觉温暖、放松、想要睡"几遍,以这种状态放松2~5min,缓慢睁眼,然后再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自己感觉良好为止[3]。

3.4为外科急诊患者构建"绿色通道" 医院可以开通一条专为外科急诊患者提供的"绿色通道",在这里医护人员可以快速的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诊疗,无障碍的进行辅助检查,并能够及时送往手术室,为断肢再植等争取时间。还可以运用镇静、疏导等方法降低术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为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和治疗提供良好基础。在对手外科急诊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进而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增强患者对抗疾病、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和治疗,进而提升疗效。

参考文献:

[1]杨宝菊,林瑞凤.浅谈急诊手外科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2(8):102-105.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外伤;急诊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90-01

骨外伤为急诊外伤的常见急症,多因事故创伤所致,且病情重、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多伴有疼痛、出血、焦虑等心理症状[1]。护理人员在进行有效的急救之外,心理护理也是在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护理措施,得以确保患者能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且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为将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骨外伤患者急症的心理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4.7)岁。损伤原因:交通意外伤47例,坠落伤28例,挤压伤11例,撞击伤14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指标、性别无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安抚患者情绪

大多骨外伤是因意外伤害所致,患者情绪难免会焦虑、恐惧、紧张、担忧,护理人员首先要安抚患者的负面情绪,向病人认真分析目前病情,并配合医生诊治,指导患者变换,避免因活动幅度过大,导致患者伤口加重破裂,从而引发更加剧烈的疼痛感[2]。根据患者病史,辅助患者做相应检查,为治疗方案落实基础。根据患者诊断结果,清楚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法,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2.2 围手术期准备

对患者患病资料、禁忌证做详细了解,事故伤员,医务人员无法对其信息进行了解,但是能够称呼其姓名,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可让患者找到归属感,做好术前准备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实施过程中,避免谈笑风生,影响患者情绪[3]。

1.2.3 术后护理

骨外伤患者大多会住院治疗,其治疗康复期较长,患者易出现消极情绪,因自己的错误认知,产生消极情绪,影响预后结局。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营养同时,需及时向患者告知目前的病情,保持卫生,及时换药,并鼓励患者,使得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积极思想,配合治疗。在清创、导尿过程中,对患者要保护隐私,并尊重患者自尊,及时与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4],适时对患者进行鼓励性慰问,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1.2.4 出院指导

骨外伤患者住院治疗后,可回家疗养,在此期间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饮食需以清淡、易消化、高钙为主,减轻身体负担。

1.3 观察指标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表示,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P

3 讨论

骨外伤大多为突发性意外伤害,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也会有对创伤处疼痛的焦虑,不放心预后,患者心理问题对治疗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躯体进行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直接会影响患者预后。

护理人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在与患者进行交谈过程中,了解病情,可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护理过程中,稳定患者心态,鼓励患者,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帮助患者保护伤口[5]。熟悉患者心理状态,采取对应的心理疏导方式,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护患关系。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P

参考文献

[1]迟营,耿淑玲,邢军等.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80-181,184.

[2]冯学青.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3,(14):309-309.

[3]伍静,翟锦华,石苗苗等.应用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的治疗结果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73-1674.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外伤急诊;效果

骨外伤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性病症,多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威胁生命[1]。由于起病快,发展迅速,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恐惧的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意义重大。本研究中,选取来我院治疗的骨外伤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到达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骨外伤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3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38.7±18.4)岁;对照组113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3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为(39.4±1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

1.2.1入院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先安抚患者的情绪,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有助于医生对其病情进行最准确的判断。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向患者讲解病情发展状况及医生的治疗手段,并介绍成功的案例,减轻患者的负担,增强其信心。

1.2.2术中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手术过程有具体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特殊情况的紧急应对措施有着充分的了解。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经常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体贴感和信赖感。

1.2.3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告知患者手术的成果,重点描述成功之处,防止患者焦虑。由于骨外伤患者通常需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积极鼓励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早日康复出院[2]。

1.2.4意外情况的心理护理 一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未好转甚至有加重倾向,为避免患者的担忧,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具体情况,宽怀劝慰患者,增强其克服疾病的信心。

1.3评价标准 显效:疼痛减轻2级以上,且患者就诊情绪稳定;有效:疼痛减轻1级以上,就诊情绪有所缓和;无效:疼痛无减轻或反而加重,患者情绪低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 for windows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x±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2.6%(82/1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6%(72/1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9.536,P

3 讨论

骨外伤常常是意外事件引起,对患者的情绪影响较大,常使患者感到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常规治疗以外的心理护理也极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要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稳定其情绪,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配合手术的进行,而且在术后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积极鼓励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便早日康复出院[3]。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要灵活运用,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患者急需的问题。患者一般对病情的情况了解较少,无法正视自身出现的问题,焦虑情绪严重。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决,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创造温馨的环境,保证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充分恢复。本研究中,选取来我院治疗的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他各方面的恢复情况也要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对骨外伤急诊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革,张键.我院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2(16):110.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7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共接收50例自服药物轻生的患者,年龄在16—78岁,其中3例死亡,8例昏迷,39例清醒。昏迷患者要通过知情人了解核实情况,迅速了解服毒原因。对于清醒患者,则可直接向病人本人及陪护家属了解患者服何种毒物、时间、量及轻生原因,对患者对症心理护理,取得配合抢救为患者脱离危险争取宝贵时间。

2 轻生病人的心理状态:

2.1 痛苦、后悔心理 :这种心理占大多数,头脑简单,易冲动,遇事草率不计后果,经医护人员耐心帮助,能痛悔自己的过失,配合治疗。

2.2 抑郁心理: 性格内向的病人,不善交际,承受能力差,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交谈,被动接受治疗。

2.3 沮丧绝望 :不配合治疗,继续寻找自杀机会,拒绝回答问题,很困难及时了解患者服何种毒物、时间及量,常贻误治疗。

2.4 惴惴不安 : 多见于学生,因社会经验少情绪波动大,遇到挫折就认为自我价值丧失而轻生,清醒后,表现为怕见家长受到责备而心事重重。

3 护理技巧

3.1 轻生是极不成熟的抉择,是短暂的冲动错觉造成的,我们在抢救患者时,态度要和蔼可亲,千万不能抱有讽刺嘲笑态度。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注意语言轻柔果断,要善于用语言来治疗疾病。 

3.2 尊重患者,保护其自尊和隐私,取得患者的信赖。

3.3 重视修护其心理创伤。现代的医学模式重视心理的损伤及反应,对轻生患者,要重视修复其心理创伤,在抢救时,边抢救边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由拒绝不配合抢救变得低声哭泣、安静、配合,说明已取得效果。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治疗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与服务都日趋完善,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护理逐步成为护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更是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众所周知,急诊手术患者与一般患者的情况不同,通常急诊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大,且在生命受到突然性威胁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心理压力的突增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较大,从而术中各项指标容易出现异常,进而影响手术疗效。为了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笔者利用在焦作人民医院实习的实践机会,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通过优化护理方法来提升对急诊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与研究分析方法

(一)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

利用在焦作人民医院实习的实践机会,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0例(包括:22例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20-78岁,平均年龄[46.2±6.12]岁),对照组患者50例(包括:21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21-81岁,平均年龄[46.4±6.25]岁;实验组的急诊患者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其他一般情况下均无统计学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二)研究的具体分析方法

研究将研究单元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急诊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与程序;(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手术前对急诊患者进行安慰性谈话,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利用相关手段与方法,引导急诊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状态;(4)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也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4)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手术后,以更缓和的方式告知患者的手术结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后,通过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心理症状自评表指标。

(三)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

二、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实证结果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对比,主要采取患者心理状况的自评测算,结果显示: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三、加强对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及对策探究

从文章的实验结果来分析,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本文的研究的结论与现有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结论基本一致,并且符合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国外心理学研究结论显示,每一个自然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因为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产生显著的变化,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心率、血压是表现最为明显的“心理影响生理”指标,虽然手术中我们常常采取物来降低心理带来的身体反应,但是物的使用会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加重患者机体的不良反应。故而,在临床的急诊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建立对手术的信心,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怀疑,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抑郁或者焦躁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能够尽快尽早的康复。

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对策,以期最大可能的安抚患者的心理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对治疗形成不良影响,具体包括:第一,急诊手术患者与一般患者的情况不同,通常急诊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大,且在生命受到突然性威胁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心理压力的突增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较大,从而术中各项指标容易出现异常,因此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安抚与各项身体指标检测必须要重视;第二,要搜索、汇总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套缓解急诊患者心理压力的方法与工具,如播放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效果,多播放成功的治疗案例,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第三,做好急诊患者在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稳定其心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遵从医生的嘱咐;第四,如前所述,对于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非常大,因此若]有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较高,从而必须对心理护理设计监督机制,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期确保心理护理的质量。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四、结论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平衡患者相关生理指标。本文探讨了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最终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参考文献:

[1]叶群英,蓝惠兰,黎春常,等.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和疼痛耐受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51-2853.

[2]孙群.人文关怀护理在择期行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214-4215.

[3]郭玉丽,王斌全,商临萍.岗位分析原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11):95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