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需要大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出生后建立自主呼吸,低氧环境得到改善,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大量未结合胆红素,但此时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内缺乏菌群,不能及时将胆红素排泄,导致血液胆红素增多出现黄疸。
2 新生儿胆红素的检测
检测胆红素含量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但是血清胆红素的检测是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方法,这是目前专家一致认为的新生儿治疗的原则,不过这并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因为频繁的抽血检测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和加剧家长的担心。目前可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及微量血测胆红素,TCB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易接受,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作为筛查及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4-6]。有报道发现经皮与经血清检测胆红素值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2.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1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饮食很重要,尤其是孕母患有肝炎、曾生产过病理性黄疸婴儿及夫妻血型不和者做好产前检查更为重要;积极处理好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 提高接生技术,预防早产和难产;孕妇注意孕期饮食卫生,避免过冷过饥过饱及忌食辛辣及忌酒。
2.1.2常规护理 ①保暖护理:创设36℃~37℃的温湿环境以保护患儿的皮肤和湿度。②喂养护理:婴儿出生后30 min即开始母乳喂养,以促进肠蠕动,尽早排出胎便,以减少肝c循环的胆红素和胆红素总量。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利于排出胆红素。③皮肤清洁护理:在住院期间,做好患儿的皮肤和身体的清洁。如保持臀部清洁,以预防红臀的发生;保持脐部清洁,以预防脐炎的发生。在出院后,家属也应该加持每天为婴儿沐浴,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必须保持清洁。④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的病因、性质、治疗方法及护理、预后影响等,耐心解释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以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保持父母与患儿多接触,以使情感联结增加,稳定患儿的心理情绪,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2.1.3早期护理干预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转光疗例数。
2.1.3.1早期喂养 尽早让新生儿与母体接触,最好是在降生30 min以内,并让新生儿早吸吮,为弥补初期母乳的不足,可适当在母乳外补充部分配制奶,同时增加20 ml 10%葡糖液。至母乳量充足后取消。
2.1.3.2抚触和游泳 有报道显示抚触能够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的蠕动,增加全身的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刺激体内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索,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防止再次重新吸收胆红素,以减轻胆红素含量,减弱黄疽的病情情况。游泳使皮肤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其大量汗液排出,新陈代谢增快,促进黄疸消退。方法如下:健康足月适龄出生的新生儿需在出院前和出生后4 h这段时间,每天在喂奶1 h后进行游泳及抚触。游泳的要求:游泳水温38℃,使用纯净水,室温控制在26℃~28℃,游泳时间是15 min,1次/d。
游泳应注意婴儿安全,新生儿颈部套特质游泳圈,脐部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摘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用3%的双氧水和安尔碘对脐部进行消毒。抚触操作方法及要求:①头部:a、从前额中央用两拇指向两侧滑动至太阳穴;b、从下颌中央用两拇指向上、向外侧滑动至耳前;c、 从前额发际向上、后用两手掌掌面滑动至后发际,于两耳后乳突处停止,并给与轻轻按压。②胸部:从两侧肋下缘用两手分别向对侧滑动。③腹部:按顺时针按摩脐部。④四肢:从近端用双手抓住上肢肌肉边挤边滑向远端,并对关节及大肌肉给予搓揉,下肢同上肢操作方法。⑤手足:从手掌面跟侧用两拇指依次推向指侧,并对手指关节做提捏动作,足部同手部的操作方法。⑥婴儿呈俯卧位,在脊柱两侧分别用手掌由中央向两侧滑动。进行抚触的操作者双手需涂润肤油。抚触全部过程是一对一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操作,抚触时间是10 min。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研究中,何冬卉和韩艳宾等都给予抚触的护理措施。结果抚触组黄疸减轻,转光疗的例数明显减少;毛莉[7]通过对32例黄疸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抚触、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1.3.3中药外洗 将中药退黄洗剂加水后给患儿进行沐浴。李翠玲[2]等通过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得出中药外洗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疗效良好,且经济方便,减少了注射或者口服带来的不便。
2.2光疗的护理 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重要手段是简便易行的光照疗法。其中以蓝光光疗的效果最好。光照疗法的治疗效果好坏与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分别是:皮肤对光暴露的面积、婴儿与光之间的距离、光在有效的光波长度范围内的放射能,以及在人体中的胆红素代谢与排泄及溶血的速率。心理护理在光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前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家属能够了解光疗的目的、治疗方法、预后效果,以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并且要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松紧适宜的会阴罩和眼罩,其中,注意保护男婴的阴囊,避免给新生儿的视网膜及男婴的发育造成影响;避免患儿躁动不安,以利于光疗效果更佳。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当他们哭闹时,实施适当的抚触护理,能够使患儿感到舒心和满足,进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蓝光治疗结束后,去除患儿的眼罩之后,应该予以已消毒的纱布覆盖3~5 min,以便患儿能够适应光线的变化。最后检查患儿全身检查皮肤有无损伤以及眼部有无感染,整个过程注意保暖。姚俊荣[8]通过对790例黄疸新生儿光疗的护理得出整体舒适的护理可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庞婷[9]观察了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光疗的护理得出光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2.3.1口服西药的护理 一般可以采用一些口服类西药来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黄疸,如妈咪爱、培菲康、苯巴比妥钠等。其中益生态制剂培菲康,是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肠道制剂,通过口服可以使药物可迅速进入并定植在婴儿肠道内,有效保持婴儿肠道的酸性环境,补充新生儿体内有益的菌群,保证肠道正常蠕动,进一步减少肠一肝循环中的未结合的胆红素,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增加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增加胆红素转换的能力。陈佳[10]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得到了较好治疗效果。
2.3.2口服中药的护理 在中医辩证上,认为胎禀湿热致新生儿黄疸,因此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本,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是多年来沿用的方法,除具有清热利湿的效果外,还可以减少肠肝循环,增加胎粪的排出,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汤、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糖浆等。口服中药时应重视中药服法,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将患儿抱起或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呛咳及返流引起窒息,1个疗程为6~7 d,服药后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排便次数和颜色,若出现水样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时,应暂缓服用或减少剂量,如服药后黄疸无消褪或加重者需转为光疗。陈观文[11]等应用新生儿黄疸方、郭丽萍采用黄疸糖浆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2.4换血疗法的护理 最迅速有效的治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是换血疗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症,通过换血能够换出血中致敏红细胞、胆红素和抗体,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轻溶血效应,防止胆红素脑病。杨丽清等[12]从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发现此方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人工控制方法,避免了频繁更换注射器引起的血块和空气栓塞以及感染发生的危险。消除了血压波动和人为误差等因素。
3 结论
综上所述,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大部分都具有可逆性。因此,首先对所有不论是否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都应积极采取减少胆红素吸收的多种预防护理措施;其次,应该加强围产期保健护理工作,降低这一时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引发因素;最后,应该特别重视高危儿、早产儿、早期黄疽及发展迅速的新生儿,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和动作,共同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42-143.
[2]李艳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1):96.
[3]李玉平.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5,28(46):275.
[4]杨静.中西医结合治辽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120-121.
[5]李国华.预防性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5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7):49-50.
[6]杨春鸿.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探讨及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25-2326.
[7]毛莉.新生儿黄疸发生较早的原因与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09(14):303-304.
[8]姚俊荣.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7(2):194-195.
[9]庞婷.蓝光治疗新生儿黄渲的护理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91-92.
[10]陈佳.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300-301.
【关键词】 早期观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主要由胆红素代谢的异常所导致, 大多数的患儿多为生理性黄疸, 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护理可自行恢复, 仅少数患儿会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若治疗的不及时, 可出现严重的后果, 引起患儿的神经损伤, 表现为患儿的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搐等, 严重影响患儿愈后的生活质量[1, 2]。为了探究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方面的疗效与影响, 本院特进行了实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表法从本院2010年3月~2011年7月期间确诊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中抽出100例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儿50例, 体重2.56~4.36 kg, 平均体重(3.46±0.71)kg, 对照组患儿50例, 体重2.38~4.11 kg, 平均体重(3.38±0.76)kg, 所有患儿均为出生不超过28 d, 并且出生后的Apgar评分为8~10分之间,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新生儿采取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保暖等常规治疗及护理, 而实验组的新生儿在相同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 另外给予出生12 h后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
1. 2. 1 早期观察 ①产前认真检查孕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分析新生儿是否会有宫内窘迫、感染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然后针对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②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巩膜黄染情况, 对于出生后1 d内的皮肤巩膜黄染并且进展迅速的患儿, 要及时通知上级医师采取治疗措施, 防止病理性黄疸的出现。③观察患儿进食、大便等情况:观察及记录新生儿大便时间及次数, 如胎粪排泄延迟12 h, 可使胆红素肝肠循环负荷增加, 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④每日监测患儿的胆红素指数:分别检测新生儿额部、面颊及胸前部三个位置的皮肤黄疸指数, 取其平均值, 对于异常的患儿给予口服用药,同时继续监测黄疸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静脉采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进一步判断有无高胆红素血症。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 ①抚触和游泳: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游泳能偶消耗患儿更多的能量, 从而加强肠道的蠕动, 促进代谢, 增加排便次数, 最终加快胆红素的排出。②适当的给予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可在停食母乳3 d后得到缓解,也可在黄疸早期口服给药干预, 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出。③光照疗法:脂溶性游离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变为水溶性而溶于体液,通过血液循环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④对于出院后仍未恢复的黄疸新生儿, 嘱咐家长多次喂养联合药物治疗, 若黄疸持续不退或进一步发展, 要及时就诊。
1. 3 疗效评价标准[3] ①显著有效: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面色转为微黄, 血清胆红素值205 μmol/L。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来表示,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胆红素指数以及退黄时间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胆红素值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情况的比较 经过观察与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00%,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6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5, 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时期黄疸, 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 而代谢出现障碍, 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 胆红素排出不足引起, 从而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疾病[4]。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约在足月儿出生后2~3 d出现, 4~6 d达到高峰, 7~10 d后自行消退, 患儿一般只表现为轻微的食欲不振[5]。若新生儿在出生后1 d即出现黄疸, 且持续2~3周仍不退, 甚至继续发展或消而复现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均为病理性黄疸[6]。病理性黄疸主要是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反应差、、尖叫, 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困难, 甚至是死亡, 并且愈后效果较差, 伴有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觉障碍等[7]。因此,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预防才是关键[8]。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 采取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的黄疸新生儿的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指数均比一般护理的患儿低, 且治疗的效果更好, 与有关报道的结果相似。早期的观察可以在患儿出现黄疸的早期及时发现, 然后通过有效护理和治疗措施, 将黄疸纠正, 防止黄疸进一步发展为病理性, 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可以加速患儿退黄的时间, 快速降低胆红素指数, 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0,25(13):1882-1883.
[2] 杜雪枫.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 2013,3(6):120-121.
[3] 卢凌香.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6(23):3192-3193.
[4] 高鸿英,苗福荣,刘春平,等.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医疗装备, 2013,26(7):90-91.
[5] 陈永红,童建明.退黄洗剂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9(7):16-17.
[6] 牛江英.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6):930.
[7] 唐玲.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31):27-2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辅以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的患儿的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及治疗的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的血清中胆红素含量的恢复较对照组患儿的快,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结果为观察组的有效率较好。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的较快,无后遗症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40-01
新生儿是指出生天数在28天内,新生儿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这是由于[1]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增加,最终出现新生儿皮肤的黏膜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在出生后的2至3天出现,4至6天达到高峰,7至10天消退的为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病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为出生的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至3周后黄疸的症状不但没有消退而且反而加重,或消失后又出现的。病理性的黄疸能够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重者致患儿的死亡,轻者出现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下降等,目前主要的治疗的方法有药物的治疗、光照的治疗等,也有研究报道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护理方面的干预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本研究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1~2014.4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其中男性患儿63例,女性患37例,年龄4天~22天岁不等,平均年龄(11.475.42)天。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都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治疗及常规护理,常规治疗包括对患儿进行保暖,注意营养的充足,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纠正酸中毒,使用血浆及白蛋白进行静脉的输注,进行光照治疗。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儿黄疸的进展情况,注意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注意保护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的清洁。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护理干预,按照患儿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对患儿进行抚触的护理,每天两次,每次持续15分钟至20分钟,进行的时间均在饮食后1消失左右;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注意室内的清洁及良好的通风,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4至27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5%至66%之间;向患儿的家属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的过程,方便家属的配合等。
1.3 观察项目[2]:
治疗结束时观察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情况及血清中的胆红素的恢复情况、黄疸消失的时间。显效的指标是患儿的黄疸完全的消失;有效的指标是患儿的黄疸明显的消退,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在136微摩尔每升至171微摩尔每升;无效的指标是皮肤的黄染状态仍然存在,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在205微摩尔每升以上。
1.4 统计学:
运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的患儿恢复的快,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增高,主要的原因[3]有:红细胞破坏的比较快。血红蛋白的降解随之增加,最终导致其代谢产物胆红素的增加,增加的胆红素可以进入脑细胞,严重的引起核黄疸,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肝脏的疾病如果导致其功能受到损伤,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最终引起新生儿黄疸;胆管的阻塞也能引起胆红素的排泄不畅,导致胆红素在肝细胞或胆道内淤积,最终产生黄疸。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的患儿恢复的快,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患儿的出院时间也缩短,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在临床的工作中积极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月蓉,欧毅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6(2):1415-1416.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新生儿群体。该种病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据研究表明:100例新生儿患者中将有60位出现黄疸症状。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自然恢复的。其主要原因是胆红素指标出现异常,在皮肤或者粘膜上出现该症状。如果不能够及早治疗,胆红素严重超标将对新生儿的脑部发育造成阻碍。为了保障新生儿的机体发育完全,针对该种病症实行早期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2016年期间的44例患者,其中,男21人,女童23人;年龄在1-7天,体重集中在kg;患儿均是经过正常状态下的分娩,机体不具备其他器官的功能性障碍。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为观察组,B为对照组),且两组人数均等。同时,两组患儿之间的年龄与性别,体重与其他机体功能对此次研究结果不造成影响,即P>0.05。
1.2 方法 对B组患儿执行常规的护理手段,对A组患儿则使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的综合护理手段,具体实践途径如下:
1.2.1游泳护理 对出生时间在2天左右的患儿加强游泳护理,在此过程中有专人负责。一天分两次进行,时间维持在20分钟以内[1]。再配合患儿的肢体按摩,随时观察患儿的身体指标变化,尤其是对体温等情况要正确记录。
1.2.2抚触护理 对患儿加强抚触护理,可加强黄疸的预防及治愈。自上而下依次对患儿进行全面抚触,抚触时间、次数同游泳护理一样。
1.2.3喂养护理 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增添奶粉,保证患儿营养获取充分。对刚接受喂养的新生儿,要注重抱得姿势为竖向,调整患儿的躺卧形式为侧卧式。
1.2.4光照护理 开展光照护理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操作仪器进行清理、规范。尤其是对关照仪器进行杀菌处理。调整仪器的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为最佳温度[2]。在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针对患儿的眼部进行重点保护,避免强光照射。同时,要注重调整患儿在光疗箱中的姿势,观察患儿的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治疗医生做好沟通工作。
1.3 评价标准 依据患儿接受早期护理之后,胎便时间与颜色变化,以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为标准,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检验表示,P
2.结果
2.1 A、B组患儿在黄疸出现及消失时间,以及拍胎便的时间及颜色变化进行比较。A组呈现的效果要明显强于B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P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情况对比,A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B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针对黄疸病症,多发生于新生儿群体中,主要分为两种病症生理病症,可自然恢复。病理病症,对患儿健康威胁较大。引发黄疸的主要因素是胆红素超出正常标准,代谢出现异常。患儿伴有排便时间不规律,出现延期的现象。严重者将会对新生儿的脑部发育造成影响,不利于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为了加强对该类患儿的护理工作,在进行长期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早期的护理,从而实现对黄疸患儿的综合护理手段的实施。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泳护理(2)抚触护理(3)喂养护理(4)光照护理[3]。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进行控制,直到恢复正常指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观察其临床表现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每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关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学生只有在掌握胆红素代谢特点的基础才能了解。但由于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比较抽象,教学效果一直欠佳。信息技术是从计算机技术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1]。将其引入护理教学后,学生能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信息技术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内容直观、容易理解[2]。为此,本研究将信息技术引入《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教学过程中,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教学设计分述如下。
1教学目标
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领会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解释相关护理问题。能力目标:运用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处理相关护理问题;会正确使用蓝光箱。情感目标:增强尊重生命意识,树立爱护婴儿观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教学难点为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2教学策略
《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的大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对于新生儿正常胆红素代谢特点的理解掌握难度较大,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类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运用网络课件助学助教,通过三维动画全程、动态、准确地模拟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以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不足,并加深学生对抽象机制的理解。同时,利用学校精品课程学习平台、医学教学素材库,以及丁香园、中国护士网等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做到“学会、会学”。通过案例教学结合网络学习系统,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区分生理性、病理性黄疸;运用信息化技术结合生活实例,虚实结合,巧妙运用类比教学法,模拟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从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
通过设计案例展示、导入新课;任务驱动、探索新知;练习考核、及时评价;布置作业、任务拓展等四个环节开展教学。
3.1情境展示、导入新课课前通过班级QQ群上传新生儿黄疸学案以及新生儿黄疸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新生儿黄疸有了感性认识。课堂再通过情境展示,认识新生儿黄疸,观察生理性黄疸患儿与病理性黄疸患儿,以“新生儿黄疸一定是病理现象吗?”这个问题为启发,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3.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设计三个教学任务:区分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探究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正确模拟光照疗法操作流程。
3.2.1任务一:区分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设计“看一看”,让学生直观比较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明确“黄疸并不都是病理性的”;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临床案例进行“比一比”,并多样变化教学手段。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拾遗补缺。
3.2.2任务二:探究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任务二分为两个子任务。子任务一,探究正常胆红素代谢。首先播放正常胆红素代谢特点的视频,让学生梳理清楚胆红素正常代谢机制并理解记忆。子任务二,探究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利用钢铁生产过程,让学生明确新生儿胆红素升高、出现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即胆红素生成过多、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肝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特殊。利用这种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从发病机制上理解胆红素代谢的特点,使记忆更加深刻。
3.2.3任务三:正确模拟光照疗法操作流程。通过演示教学法,让学生熟悉光照疗法的大体流程,整合教学资源,利用模型、仪器设备,学生与教师在新生儿模拟ICU模拟临床实际操作,在学生达到学中做的同时,增强尊重生命意识、树立爱护婴儿观念,与未来职业挂钩。同时,教师利用网络将视频传至微博,与学生互动,把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外。
3.3练习考核、及时评价进行习题测试,操作考核,巩固学习成果,实现即时评价。习题测试系统随机抽取题目,依据通关原理反馈学习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运用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或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的不足。由于模拟实训教学资源的局限,真正做到与临床操作同步尚有一定距离,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播放相应视频,要求学生找出错误,关注细节,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光照疗法实际使用要求,真正培养满足临床需要的技能人才。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评价表,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将考核结果及时上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达到螺旋上升的学习效果。
3.4布置作业、任务拓展教师针对学生对网络信息敏感的特点,以丁香园和中国护士网为依托,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制作新生儿黄疸宣传板,在社区讲解、发放,并建立公众微信号,宣传新生儿有关知识,帮助更多父母了解育儿相关知识,达到学有所用、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职业归属感。
4教学反思
本研究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做到了“教学做评”合一,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而且还能输出图象、动画、视频和声音,动态模拟正常胆红素代谢,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清晰直观、生动活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为指导。信息化技术解决了《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新职教理念,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做到学会、会学。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3]。
【参考文献】
赵克蕊,高学全.现代信息技术在涉外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8):92-94.
潘萍,战金霞,潘伟.浅谈以多媒体技术为框架的护理教学新模式[J].护理研究,2004,18(8A):1400.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87―02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胎龄34-41周,日龄14-28天。
2 方法
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缺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以及使用酶诱导剂(口服鲁米那+2.5%的可拉明),静脉滴注古拉定及血浆、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2.2 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的;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 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239.4 μmol/L(10~14 mg/dl)[1],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 μmol/L(10 mg/dl)者;产前已经确诊Rh血型不和溶血病[2],出生后一旦出现黄疸的,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2.1蓝光照射治疗前的器械准备:蓝光箱是上海制造的蓝鸟8502型,波长为425~475 nm,蓝光灯管上下共12只(20 W/只)。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50~70 cm,每只灯管使用时间200 h。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 ℃~32 ℃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
2.2.2 光疗前的患儿准备:向患儿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的危害性,消除家属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小块尿布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色不透光纸片或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为了防止脱落,用胶布固定于两鬓边。
2.3 护理方法
2.3.1 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小时翻身1次,每3 h作一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及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洁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对特别烦躁的患儿用鲁米那镇静。
2.3.2 喂养: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时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母乳代用品。足月儿每3h喂奶1次,早产儿用早产儿奶粉每2h喂奶1次,对吮吸无力、厌食、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安装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对每个光疗新生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
2.4 光疗后的护理:(1)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
3 结果
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30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的为10 h,最长4天(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平均消退时间2.4天。治疗中出现烦躁的28例,呕吐14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腹泻24例(绿色稀水便),发热5例(与箱温过高有关),皮疹4例,青铜症0例。所有病例均无抽搐及窒息,无红臀,无皮肤损伤、眼睛损伤,无一例青铜症,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4 讨论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目前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的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蓝光治疗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而把握好蓝光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对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光疗别要注意水及钙剂的补充,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箱温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洁霉素眼药滴眼,预防结膜炎。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治疗中出现青铜症、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工作人员为保护自己眼睛,应戴墨镜操作,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按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2例;日龄为0~7 d, 平均年龄(3.00±1.01)d;早产儿9例, 足月儿22例;顺产17例, 剖宫产14例。研究组男 18例, 女13 例;日龄1~8 d, 平均年龄(4.00±1.39)d;早产儿10例, 足月儿21例;顺产18例, 剖宫产1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入选患儿均经皮检测到黄疸指数在205.36~319.05 μmol/L之间, 研究均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入选患者均有光疗的指征, 患儿肝功能无异常, 且无窒息或合并其他并发症者, 均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1. 3 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 24 h/d, 连续治疗3 d;在此基础上,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如保护患儿眼睛、遮盖患儿生殖腺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 具体包括:①光疗前护理:光疗前, 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治疗箱, 保持治疗箱的干净和整洁, 并将箱内的温度控制在34℃左右;在箱内铺垫软棉布。同时, 还应仔细查看治疗仪的开关、灯管等是否完好, 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患儿入箱前, 应先更换尿布, 并为其带上棉质的手套, 避免患儿抓破皮肤;患儿入箱以后再去除衣被, 并为其带上眼罩及会阴罩等。②光疗中护理:光疗时,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儿变换, 以免患儿不适而哭闹不止。护理人员还应在旁陪护, 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患儿所处的治疗箱较为封闭, 水分流失过快, 因此, 治疗时要多次喂患儿少量的奶, 2次喂奶后要加喂温水, 确保水分及营养供给。光疗时, 还应密切监测患儿有无酸中毒或发热等并发症, 若有, 需及时告知医师对其进行处理。此外, 患儿因刚出世不久, 正是和父母建立情感的阶段, 将患儿独自搁在治疗箱时, 会让其感到孤独、缺乏该有的安全感;因此, 护理人员还应有节奏抚触患儿, 用手掌轻轻抚摸患儿头部、腹部及四肢, 进而释放患儿机体内的β-内咖啡肽, 改变迷走神经及5-羟色胺等。③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且要出箱前, 护理人员应首先为其穿上提前捂热的衣服, 检查患者全身皮肤的颜色以及有无破损的情况。同时, 加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 查看有无腹胀、手足抽动及精神萎靡等情况, 若有, 要及时告知医师。
1. 4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护理后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程度及体重增加情况等, 同时, 采用本院自拟问卷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实行百分制:>84分为满意, 60~84分为一般, <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护理后, 研究组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及体重增加程度等,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比 护理后, 研究组满意17例、一般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满意14例、一般11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80.6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