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5s管理基本概念

5s管理基本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5s管理企业管理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问题。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3.推行5S治理的标准化

5S治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进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治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夸大系统治理,即夸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目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治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留意过程控制和治理。

4.培养5S治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治理要从环境入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5.持续进行5S治理的监视检查

监视检查目的是通过监视,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终极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治理的良性进步。在监视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治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治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实施5S治理制度是一项长远的实施活动,给企业的经营治理必将会带来深层次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践证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行“5S治理”,能有效改进产品品质,进步服务质量,终极实现企业品质的奔腾。

参考文献:

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了解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在基层医院应用执行情况。方法 抽检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哮喘专科门诊登记或以哮喘住院的患者200例,通过问诊及查阅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病历,调查患者既往在治疗中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情况。结果 发现基层医院在哮喘防治中尚存在着较多问题。结论 执行GINA方案,进一步控制我国哮喘,要重视推广吸入激素治疗,要更新基层医院临床医生诊治观念,开展健康教育,让病人接受规范治疗。

【关键词】吸入皮质激素;哮喘;基层;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检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哮喘专科门诊登记160例和以哮喘收住入院的40例患者共200例。

1.2 方法以问卷形式询问患者,查阅患者既往在当地医院就诊的病历,了解有关的诊治情况。

2 结果

结果显示基层医院皮质激素吸入使用率很低,只有26%。在未采用吸入治疗的患者中,不知道吸入治疗的比例达到51.5%,这充分说明基层医师对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知识掌握还非常不足。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患。是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映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症状[1]。由于认识观念的改变,治疗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认为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而得到普遍应用。

有些基层医生不了解吸入途径的糖皮质激素在哮喘防治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对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这一基本概念缺乏认识,而且对滥用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产生恐惧感,在治疗哮喘中不敢使用含激素的任何药物(包括吸入疗法)。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与全身糖皮质激素比较,因结构发生了变化,性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常用的吸入型药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丙酸氟替卡松(FP)。激素母核上不对称的16α、17α位基团改变使吸入激素对肺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高亲和性,因此提高了它的局部作用。X、Y基团的不同使吸入激素具有很高的局部抗炎作用的同时,能在肝脏内快速灭活,降低了全身的副作用[2]。所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临床是安全的,不会引起用药的成瘾性,吸入皮质激素是哮喘的基本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医生自己要改变观念,才能说服家属消除顾虑。

采用吸入治疗的病人使用方法也是有不少问题。没有按照阶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坚持吸入的病人仅占44.2%,半数以上的病人将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当成急救使用,症状一缓解就停止使用。导致吸入治疗时间过短,剂量不足等。吸入时方法不对,大量激素积累在口腔之中,导致口腔溃疡或咽喉炎、声带病变等。调查发现在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多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方法。雾化吸入没有保持三个垂直位置,即垂直坐位、头垂直位、吸入罐垂直位;吸入完毕后应立即仰头漱口[3]。气雾剂加储雾罐吸入时吸进呼出频率很快,而没有吸入后憋气5s、然后用鼻子呼出,储雾罐没有定时清洗,壁上附着很多白色粉状物,影响吸入量。气雾剂吸入时揿与吸的协同动作做不好,吸应是缓慢(3~5s)吸入。都保干粉剂吸入旋开药物时吸嘴的头没有朝上,吸口应用干布搽以防止受潮。要使患者正确掌握吸入方法需要耐心反复示教,每次复诊都要求患者带上药,以了解吸入方法是否真正掌握。从本文调查的结果看出,对基层医院医生的指导非常重要,要使他们自己先掌握GINA治疗方案,才能很好管理病人,执行好GINA方案[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钟南山,郑劲平,蔡柏蔷,等.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与布地奈德干粉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5,28(4):233-237.

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应急,照明,设计

Abstrac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and internal, need to take many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fire alarm system, automatic spraying system, smoke exhaust system, emergency lighting system and emergency broadcast system, etc, among which the emergency lighting system Settings is a quite important safety facilitie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mergency lighting, the function, the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standard these basic concepts, and focus on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of emergency lighting, loop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 circuit protec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and installation instructions about how to the emergency lighting design.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emergency, light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建筑物及内部人员的安全,需要采取许多措施,而应急照明系统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安全设施。当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或其它灾害的情况下,只有具备良好完善的应急照明系统,才能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和及时疏散,并有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降低财产的损失。良好、完备的应急照明系统是整个建筑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安全设施。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如何进行应急照明的设计。

1、应急照明的分类及其作用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对此有明确规定:

应急照明: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

(1)疏散照明:当正常照明因电源故障熄灭后,在事故情况下为确保人员安全地从室内撤离而设置的照明。从使用功能角度看,它可分为诱导指示标志照明和疏散照明。诱导指示标志灯用于辨认安全出口的方向和安全出口的位置;疏散照明一般使人们能够看清楚通道上的任何阻碍物,并能安全通过。使人们能容易找到沿疏散路线设置的手动报警器、呼叫通讯装置和灭火设备等。

(2)安全照明: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照明。如手术室,电梯内,以及在黑暗中可能造成挫伤、灼伤或摔伤的危险场所例如冶金车间等。

(3)备用照明: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为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而设置的照明。

2、应急照明的照度标准

火灾疏散标志照明,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并且连续供电时间不能少于20min,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例如:电梯轿箱内、消火栓处、自动扶梯安全出口、台阶处、疏散走廊, 供电时间不能少于1h。例如: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危险场所、避难层通道、公共出口等。暂时继续工作的备用照明,照度不能少于正常照度的50%。继续工作的备用照明,照度要求正常,供电时间要求连续。例如: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发电机室、蓄电池室、电话室、BAS中控室等。

此外, 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切断后, 其电源转换时间应满足:疏散照明≤15s,备用照明≤15s(金融商业交易场所≤1.5s),安全照明≤0.5s。

3、应急照明的供电系统

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第7.2.2条有明确规定:应急照明的电源,应根据应急照明类别、场所使用要求和该建筑电源条件, 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接自电力电网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照明电源的线路。

蓄电池组,包括灯内自带蓄电池、集中设置或分区集中设置的蓄电池装置。

应急发电机组。

组合电源:即由以上任意两种以至三种电源组合的供电方式。

下面根据建筑设计常见的供电条件进行分析:

(1)双路进线均由电网独立电源供电。其要求由外部引来两路独立电源供电,确保一路故障时,另一路仍能继续工作。这种方式供电的容量与时间余量极大,转换时间易满足要求。但是在重大灾害时,其供电可靠性可能遭到破坏,失去应急照明供电的作用,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和一些特别重要的建筑仅采用此种方式作应急照明电源是不够的。一般来说,这种电源不是专门为应急照明设置的,往往是结合当地电网实际情况及工程实际情况(如有大量的一级负荷)综合考虑, 统筹安排电力设备的应急电源。

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字:水利工程;基坑支护;水泥搅拌桩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的发展,水泥搅拌桩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除了作为一种复合地基使用之外,更多是作为—种经济型的基坑围护结构得到推广。将基

坑围护结构和基坑施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作为—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密控制协调厩能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叉使工程造价降低、缩短工期。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水泥搅拌桩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并讲述了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技术介绍

(一)水泥土搅拌桩的操作方法

水泥搅拌桩指的就是利用水泥等原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的机械,对地基渗出的一些软土和固化剂进行搅拌,有软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些反映,是软土凝结,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这种水泥搅拌桩与桩周土一起组成复合的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受能力,减少沉降度。水泥搅拌桩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反映迅速,振动也比较小,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软土的稳定性,减少沉降量。水泥土搅拌是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粘土的地基。很多施工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具备很多的优越性,并且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成桩的质量不能够保证。处理的深度偏浅,所有由于水泥搅拌桩也发生过很多安全事故。主要存在的问题:水泥浆沼桩体的垂直分布不均匀。由于土的压力,空隙水的压力,喷浆压力等互相作业,也草成了水泥拟将上行,并且是冒出地面。所以说水泥土搅拌桩一般存在都是在上部。下不水泥含量比较少。另外还有就是水泥搅拌桩的桩体搅拌的不够均匀。由于搅拌是同享旋转的,很难将水泥土充分的分开进行搅拌均匀,所以也会造成大量的土块堆积,影响桩体

的强度

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

(一)施工前的准备

(1)施工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建筑物平面布置总图、高程数据表、

测量控制点位置和座标、室内配比试验报告、土工试验报告、水泥搅拌桩设计桩位图等有关资料。

(2)平整场地。清除有碍成桩的混凝土块、块石等硬质杂物及场内树根、有机质、杂草、

腐泥等软质杂物,将凹凸不平的地面回填整平;若不能满足机械行走要求时应铺设砂土或碎石垫层。

(3)根据施工图纸画出桩位平面布置图,在施工现场定出每根水泥搅拌桩的桩位拼唰好标记。

(4)成桩试验。试桩一般不应少于5根。通过试桩'可以确定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人量等各项技术参数。

(二) 施工工艺

现在水利工程中水泥搅拌桩技术常采用跳打法工序、四搅两喷法施工,具体流程如下:

(1) 放线定位。根据已测放控制点,向施工方向逐孔测各桩位,为防止施工时被破坏,每次计划测放20个孔位,满足ld的施工需要,各桩位用钉人士中的竹签定位.桩孔间距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 钻机定位。搅拌机到达指定桩位后艘中心管垂直对准测放点垂直度偏斜不超过l%,钻机安放稳定,设备保持水平,钻机主轴垂直度误差≤1%。

(3) 预搅下沉。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电机,待搅拌头转速正常后放松起吊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边搅拌边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流监测表控制。

(4) 灰浆配制输送。搅拌机预搅下沉同时,开始按设计水灰比拌制水泥浆(水灰比为0.5);搅拌灰浆时,应先加水然后加水泥及添加剂,每次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将水泥浆充分拌匀;压浆前将水泥浆滤筛捌出水泥硬块,然后将灰浆倒人集料斗中。

(5) 提升喷浆搅拌。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压入地基中,先在桩底持续搅拌3吣以保证桩底部质量,再按试验确定的提升速度边喷浆边提升搅拌,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拌和童期融桩顶高程0.5m后,停止喷浆,保证桩头均匀密实此时集料斗内的灰浆应要全部排空。

(6) 重复搅拌下沉和提升。为使软土和浆液搅拌均匀,再次向集料斗内倒入水泥浆,并将

搅拌机下沉,至设计要求深度后,再将搅拌机边搅拌边喷浆提升出地面。搅拌机提升至一15m高程时,关闭灰浆泵鹘搅拌机提升出地面。该过程水泥的供应量必须连续,一旦因故中断,必须将搅拌头下沉到停浆面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后再搅拌提升,以防断桩。

(7) 清洗。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的残存的水泥浆,至基

本干净辨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洗干净。

(8) 钻具提升至地面后,钻机移位对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三、施工中的几个注意点

(一)施工前确定搅拌机的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起吊设备

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井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成桩试验确定搅拌机的配比等各项参数。宜用流量

泵控制输浆速度艘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04-0.6MPa并应使搅拌提升速度与输浆速度同步。

(二)开机前必须调试,检查桩机运转和输料管畅通情况;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三)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四)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幺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加miIl,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

(五)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阻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在桩顶停留时间为30s’使水泥浆与桩身土体充分搅拌。

(六)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要求整桩

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汁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并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In,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若停机>311'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芷敛拆卸输浆管路妥为清洗。

(七)施工时设计停浆面一般应高出基础底面标高05m,在开挖基坑时应将上部05m挖去;

搅拌桩底垂直偏差≤1%桩位布置偏差≤4%。

(八)可通过复喷的方法达到桩身强度为变参数的目的。搅拌次数以1次喷浆2次燃2次喷浆3次搅拌为宜,目最后1次提升搅拌宜采用慢速提升。

(九)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应有专人记录搅拌机lm下沉和提升的时间,深度记录误差≤100r岫;时间记录误差≤5s。

(十)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隋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黛镙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虹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四、结语

在金本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睡双搅拌桩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在施工结束后需要达30d龄期,对搅拌桩进行检测,保持桩体的连续性、均匀性良好。要求达到一定的强度和设计要求,努力取得更大的效果,保证施工的数据适当,质量控制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惠迭.论水利3--程质量管理与关键技术[J]经济师,2011,

【2】王建华.浅谈太型水利工程风险的处置方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

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印刷设备 设备管理 全面生产维修制

全面生产维修(TPM)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创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TPM的基本概念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来改善企业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全面生产维修制是一种设备综合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重点设备管理、设备点检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故障管理、“5S”设备管理和设备预防保全等内容。印刷企业作为生产加工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不仅具有一般的社会特性,还具有其特殊性(如时效性)。如何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是印刷企业经营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主要是从印刷重点设备管理、印刷设备点检管理和印刷设备维修管理来论述TPM在印刷企业中的应用。

一、印刷重点设备管理

重点设备,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产量、质量、成本、安全和交货期有较大影响的设备。它们的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重点设备应有明标志,同时应建立台帐和完整档案。对重点设备要做到进行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并应采用现代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发展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在安排设备修理、改造时,要优先安排落实重点设备。

其次,建立重点设备管理机构,安排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负重点设备的维修工作。重点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最后,对重点设备的考核和奖罚应高于一般设备的考核和奖罚。购置重点设备时应作充分的经济技术论证,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二、印刷设备点检管理

设备点检,是指操作工人和专职维修人员为了维护设备的规定机能,根据标准对设备运行状况和劣化情况所进行的检查。设备点检是全面生产维修制的主体和核心,要有效地推行全面生产维修制,必须认真开展点检活动。

1、设备点检的内容

设备点检通常分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三种。

(1)日常点检。是以操作人员为主,每日每班依靠目视管理和简单测试仪器,对设备规定部位在运行前、中、后进行技术状态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征兆和事故隐患。日常点检是设备日常维护的组成部分,与日常维护保养结合进行。设备日常点检侧重于发现异常现象,可以在交接班或中间停机时进行,注意印刷机的运行状态、各部位的温度和油量等。

(2)定期点检。是由专职维修人员按预先确定的周期(一周、半月、一月)在设备不解体的情况下,采用目视管理和相应的仪器工具,按规定项目、内容、方法和标准进行的检查。目的是测定设备性能和劣化程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设备的性能。定期点检侧重于检测设备或零部件的劣化趋势,故检查项目比日常点检深入细致,但基本上是不解体印刷设备的检查。

(3)精密点检。是由专业技术部门采用专门仪器装备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对设备部分或全部解体情况下所进行的检查。目的是定量地测定设备的精度和劣化程度,对设备技术状态作出鉴定。精密点检包括随机的指令性检查,处理事故和鉴定,行政监督或试验的解体,设备维修或大修的拆洗鉴定和验收测试,维修过程中的各种台架试验等类别。精密点检侧重于精确测量设备或零部件的劣化程度,检查项目包括测定设备所有零部件的技术参数。具体项目和所需时间根据精密点检类别的不同来确定。

2、设备点检的步骤

(1)日常点检的实施步骤。一是参照设备操作说明书和维修手册,结合本企业管理经验和操作工人水平,确定日常点检的检查范围,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二是制定日常点检技术标准、工作规范和流程,并编制重点设备故障征兆、原因和处理措施对照表。三是设计日常点检记录表。四是建立日常点检工作指导监督体系,由专职人员定期抽查和辅导。

(2)定期点检的实施步骤。一是根据定期点检的目的,结合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专职检查人员的技术等级,规定定期点检的检查范围、检查项目、检查方法。二是根据设备磨损规律与确保整机功能、精度、安全等要求,确定周期内容。三是精密点检参照定期点检进行。

三、印刷设备的维修管理

印刷企业的利益跟设备息息相关,一旦设备跟不上,使机器停产,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说,设备维修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为了使其保持工作状态,应该把设备维修管理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设备考察、引进、安装、调试、使用等整个过程,都要重视维修管理。

1、引进地考虑设备的维修管理

设备引进要结合企业工作实际需要,根据市场潜在需求,带有一定超前意识,在考察、论证以及谈判过程中,应考虑一些关键因素,这对设备引进后的维修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2、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

印刷设备工作的可靠性是印刷机维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它将人们对维修的认识由原来的工作、磨损、故障、危及安全演变到从印刷机设计、制造、安装、调节使用和保养的每一个环节。它要求维修管理人员要分析在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科学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使印刷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恢复,同时还可节省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印刷设备的可靠性取决于印刷机的设计和制造,只有好的产品才能有好的效益。二是要逐步培养一支好的维修管理队伍,要制订出一套针对性强的检查测试办法,从而减少机器停机检查的时间和降低机器的维护费用。三是要做好设备维修工作过程管理,使维护管理要最终取得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四是要做到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努力调动一线生产工人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维修工作中来。五是要注意做好维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做好维修工作过程资料的积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印刷设备,这些设备精度高,价格昂贵。其中,许多设备现已配备了机器运行状况的检测装置,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不需进行机器的解体测试,就可以对潜在的故障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从而避免功能故障的发生。因此使用定期维修的模式是不合适的,而可靠性维修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建立设备档案,实施积极管理

(1)建立设备档案。建立设备档案是印刷企业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对设备维修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从签订购买合同起,应着手建立设备档案。二是在日常使用和维修中,应将设备使用过程中随时出现的故障现象、排除的办法以及平时保养过程中所发现的故障隐患等都详细地记录到设备档案中。这样有利于确定故障产生的周期、出现的类型,尽早地准备好修理用备件。三是在每一次维修设备过后,设备主管人员必须组织技术人员对每次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技术和经济的评估。这是日后制定中修和大修计划的主要参考指标,是上一级技术管理组织在选取设备时的性价比参考依据。

(2)采取多种形式,确保备件及时供给。在设备的维修管理中,根据设备档案资料和维修经验,及时准备好备件。在购买设备过程中,要根据维修经验,尽可能较多地、全面地配置随机配件;机器使用一段时间,备件不够用时,可向机器生产厂以邮购方式购买,这样可确保备件质量。在有图纸的情况下,可根据图纸加工;在没有图纸时,可测绘零件后加工,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备件的质量。

对于进口设备的电器备件,由于其价格昂贵,所以走国产化道路。即采取经济技术协作的办法,由设备使用单位向科研院所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提供必要的经费,签订经济合同,待研制成功后,向同行业推广。要建立备件库,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增补,确保修理用备件能及时供给。

(3)实施操作、保养、维修一体化的方式。印刷设备自动化程度在提高,操作变得越来越简单。随着操作人员文化素质地提高,有能力做到对自己操作的设备进行一般性的保养和维护。因此,在现在的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的维修应采用“设备自主维修体制”,打破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分工界限,实行“谁使用、谁保养、谁维修”的原则。

由于企业要求产能产量,一般很难安排较长时间停机,以往大都是机器出故障后再分析排除,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维修人员压力大,这是一种被动的修理方式。要实施积极的修理方式,首先机器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日常保养工作,要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做好机器零部件的工作。其次,维修人员不能坐等机器出了故障再去修理,要经常巡视、检查,及早发现故障隐患,采取果断措施,该停机时立即停机,不要因为怕影响生产而使隐患变为故障。最后,要及时修理。发现故障隐患、机器零件有磨损,应尽快修理和更换,不因工程大,怕麻烦,使隐患变成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4、培养高水平的设备维修人员

(1)应注意人才引进。印刷包装行业是“朝阳工业”,但多数企业仍缺乏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要想改变其现状,必须尽早引进人才。一是引进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文化水平高,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只要加强培养就能较快地提高维修水平,这些人有潜力、有希望成为高水平维修人员。二是在社会上招聘维修人员。这种人一般有维修基础和经验,经过一个熟悉印刷设备的过程,就能较快地了解、熟悉、掌握印刷设备修理技术。

(2)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先进的印刷设备,综合了多门学科,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其快速发展。因此,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对提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要做好技术培训。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维修人员学习电工、机械的基础知识,请高水平的维修人员带图纸到机器上实地讲解,并模拟故障现场,将这些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其次,送维修人员参加机器制造厂组织的技术培训,脱产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在引进设备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及时地将设备图纸、资料进行整理,组织维修人员阅读,逐步消化。在安装设备时,维修人员要配合生产厂家的安装人员工作,要多问多做,以便更快、更好地掌握机器性能,为日后的设备维修打下扎实的基础。

要搞好印刷设备维修管理,一是加强领导的重视,调动维修管理人员积极性;二是做好修理备件的物质准备;三是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维修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印刷设备长期可靠运转。

【参考文献】

[1] 胡先荣: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梁岩:报业印刷厂如何加强印刷设备的管理[J].今日印刷,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