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用管理

实用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用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用管理范文第1篇

1.简洁性和复杂性两者兼顾

实用英语在与人进行交流时,既有简洁的运用,也有非常复杂的地方,在当前的商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用英语带有某种很强烈的目的性特征,我们都知道,普通的英语在进行交流时,一般都是先进行寒暄和客套,这些比较适合在非正式场所进行交流。但是,实用性英语却显得非常不同,在进行交流时可能会带有某种切入正题的意味,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平易的英语词汇进行交流,这样就在交流过程中显得非常简洁和明确。

2.实用英语表达的完整性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实用英语在运用时一定要注重专业性和准确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运用实用英语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将自身所要传达的意见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为此,在和客户进行交流时,要能够注意对方所要传达的内容,从而能够灵活地转变为交谈话题,并且还要根据对方交谈的语气进行自身言语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具有随意性,进而能够充分避免出现尴尬的现象发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控制自身语气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企业会议开展过中,就更要注重语言上的准确表述和严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实用英语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用。3.实用英语的专业化特点从目前的实用英语使用情况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信函和语言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其中与普通的英语相比较,实用英语在企业的管理中更加注重其自身的专业化,在企业的运用性英语过程中,不仅仅要能够为企业自身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要能够得到其他员工的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实用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用。我们都知道,实用英语在工作方面都可能会带有口语化和随意化的语言,所以,我们要能够注重其自身语言语气的委婉,准确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如果采用的语言非常强烈和锋利,那样就很容易在双方之间的言语上产生矛盾,这样就不利于双方经济活动的开展。英语本土化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国外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也是非常成熟的,并且委婉的语言是国外企业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从英语中衍生出来的实用英语,也保留了这一特征。在和别人进行交流时,如果你的语言显得很锋利,并且咄咄逼人,这样就会让人感觉到对你的印象非常不好,而如果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语气比较委婉,那么,这对双方的关系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企业管理中实用英语的具体运用

1.实用英语是企业内部沟通的手段

为了能够使得企业在今后协调发展,必须要能够在内部沟通方面巧妙地运用实用英语,企业在对外贸易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客户进行及时沟通,必须要求员工熟悉一定的实用英语,同时,这也是为了能够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为了减少英语沟通之间的阻碍,这就必须要在企业的管理中逐步加强实用英语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的误差,能够让员工处于良好的英语氛围当中去,促使其自身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

2.实用英语是企业获得知识和技术的一种手段

在当前的企业内部管理中推广实用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还要能够将实用英语广泛地运用在企业各个管理部门当中去。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与技术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而很多国际经济新知识和新技术都是采用商务英语进行发表的,甚至有很多企业发展会议都是要运用实用英语,为此,必须要求参与者都能够具备一定的实用英语,这样就能够逐步加强实用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同时,相关的企业领导者还要切实注重对员工实用英语相关技能的培训,促使员工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员工在面对一些重要的报告和会议资料进行阅读时,可以很好地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思,从而清楚地知道自身所处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员工能够通过自身努力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实用英语的能力,使得企业发展更加具有潜力。

三、结语

实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悖论;磨光理论;博弈理论;决策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1-0142-03

1.磨光理论与博弈理论的决策矛盾

居住在加拿大东北部布拉多半岛的印第安人靠狩猎为生。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选择朝哪个方向进发去寻找猎物。他们以一种在文明人看来十分可笑的方法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把一块鹿骨放在火上炙烤,直到骨头出现裂痕,然后请部落的专家来破解这些裂痕中包含的信息――裂痕的走向就是他们当天寻找猎物应朝的方向。令人惊异的是,用这种完全是巫术的决策方法,他们竟然经常能找到猎物,所以这个习俗在部落中一直沿袭下来。这就是“磨光理论”。“磨光理论”原理表明信息的效用有赖于其独享性,如果一个信息被充分共享的话,它的优势和效用就被“磨光”了。决策建立在信息独享的基础之上,并且不将决策置于特定的偏好和判断以及严格理性的决策系统中,而是运用非理性的视角进行决策。

而从博弈理论的角度而言,信息的充分享有、决策者的完全理性、决策系统的完善才是其作出决策的最有利条件,就“囚徒博弈”的例子来看,两个嫌疑犯(A和B)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个理论的前提是两个囚犯都有充分完全的理性。如果两个人都不坦白各自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两个人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那么,从博弈的结果上分析,从他们应该怎么做呢。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又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在双方都坦白的这个组合中,A和B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自己的收益,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从他们各自的理性判断来看,都会选择对自己最好的决定。所以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都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很差的结果:一起坦白一起坐牢,这就是他们的“囚徒困境”。这个博弈的经典案例就充分证明了在博弈决策中要占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拥有充分的理性和完善的策略分析系统才能作出最好的决策。

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到几点结论:基于磨光理论的决策追求的是信息的不完全占有以及不透明性,通过“独享”而获得收益,而基于博弈理论的决策追求的是信息的完全享有,通过尽可能多的信息来预测决策的后果; 磨光理论对决策机制要求不高,决策系统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而博弈理论则对决策机制要求很严格,需要遵循严格的决策程序; 磨光理论肯定并积极运用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将理性与非理性同样作为决策的标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更加重视非理性的作用,而博弈理论积极消除不确定性,以理性的决策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充分追求决策的理性; 在磨光理论中决策者没有明确的偏好和价值判断,也不提倡将决策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偏好,从而使整个管理和决策不趋于一种趋势,而博弈理论中决策者体现了明确的个人偏好,有明确的个人价值取向。

下面就从对博弈理论和磨光理论两种管理悖论所形成的决策理论的多重矛盾进行分析。

2.基于两种管理悖论的决策理论

2.1基于博弈现象的决策理论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已经把人们行为的理性假设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主流经济学家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通过成本―收益,趋利避害原则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手段进行优化选择,也即经济人具有关于他所处环境的完备知识、有稳定的条理、清楚的偏好、较强的逻辑计算能力,从而使选取的方案自然达到其偏好尺度的最高点。正如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指出的:“毋庸置疑,理性乃是人类所拥有的最为珍贵的禀赋”。

博弈论的理性假设则与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基本一致,也认为行为主体的行为是符合理性原则的。经典博弈理论从完全理性出发,把经济中参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看作为一种原子式的互动或者机械式的反应。该理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参与人都能对环境的任何变化做出最优反应,不仅假定了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而且假定了所有参与人都是理性人,人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个体。而有限理性认为,人具有完全理性和绝对理性是不真实和不现实的,人的理是受限制的。人对后果的了解是零碎的和模糊的,人对价值的预见不可能是准确和完整的,人对信息的把握是不充分的不全面的,人的注意力和决策方向也有偏好,人的认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但是,无论是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都还是在理性主义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分析,都要求最大化地追求理性化的决策。

同时,这种理性的决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量化分析联系在一起的,它对于一般性问题的决策具有十分明显和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做到决策中的基本公平,使整个组织的发展呈现强烈的有序化,可以避免决策者因为个人的喜好或者偏向,做出有利于组织的决策。但在现实中,一个决策并非只有一个目标,也并非所有目标都是可以量化。尤其是多目标的决策,难以在各个目标之间做出取舍,更难以决定根据哪个目标进行决策的过程。理性化的决策模式尤其在针对企业发展和方向的重大问题上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如果严格按照理性的思维进行所有的决策,就很容易使企业进入一个因循守旧、难以创新的死胡同。

2.2基于磨光现象的决策基础

按照博弈论的原理推论,在许多情况下,理性的参与人在某些博弈中并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但是,在囚徒困境案例中的博弈中,理性反而成为获得最大利益的障碍,最后导致理性的博弈参与人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困境:每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博弈参与者在博弈过程结束后却得到了非理性的结果。囚徒困境博弈的一个假设是博弈方都是完全理性。在他们完全理性的假设下,他们必然作出对自己来讲最好的决策,但其结果却并非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在磨光现象中的反理性或者非理性的角度来对决策进行分析。

从基于磨光理论的决策来看,决策是一种超前性、预见性以及创造性的行为,他不可能完全预测决策以后的事情的发展趋势。据比尔•盖茨说,微软的战略只能涵盖18个月,而华为总裁任正非更是经常哀叹:华为要死啦,华为的最大目标就是活着。这是企业家们对世界变化之快的无奈,是对未来相当不可预测的诠释。磨光现象在实际中的运用,就是承认并积极应用非理性因素,给管理赋予艺术性和巫术性。传统管理的理性模式认为,企业组织具有明确的意图和目标,可以清楚地加以确定,管理人员运用高水平的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就可以作出合理的决策。与之相悖的是,当代西方管理的非理性倾向认为,企业管理过程不仅仅是程序化决策制定的过程,它还包含创新决策的过程,而创新决策过程更是充满了越轨行为和难以测试的感彩。从现实的角度看问题,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剧,使人们无法了解所有的信息和知识,环境的分析也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在决策中运用非理性因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追求一种开放性的决策模式。如果猎人的行为完全受制理性选择,那么他们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使自己的决策变得单一化,从而使对手容易把握,客观上训练着对手(猎物)。如果猎人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于对手(猎物)来说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容易对付,猎物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结果就是猎人的核心竞争力(人类智慧)在这场博弈越来越下降。 猎人们之所以依靠炙烤鹿骨的办法能够每天有收获,原因就在于每一天的决策活动,他们是在无意中没有使决策受制于对象的偏好和判断,而是把它置于一种非理性的决策系统之中,给管理赋予艺术性和巫术性,从而使对手无法掌握。

但不可否认的是,基于磨光理论的决策方式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情况下,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最大的决定因素在于决策者的“感觉”,如果运用于日常管理中容易造成组织内部的不公平感。

3.一种实用决策模式的建立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使决策者对客观与主观情况的把握更加困难,也使得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以及程序化的决策模式已经不再是发展的主流。宽松的、无序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多,组织内外部情况也日益复杂,想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中取得进步,就必须应用一种灵活多变的决策模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博弈理论和磨光理论在决策理论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那么为什么这两种理论的应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呢?因为决策行为是悖论式的。决策行为一方面要力图消除不确定性,追求透明度,另一方面又要竭力维护不确定性,使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保持不透明。我们就试图从这对管理悖论的矛盾中,建立一种综合的实用的决策模式。

3.1基础性决策的决策方式

基础性决策包括日常重复出现的常规化决策,以及一些目标明确、与决策相关的内外部因素比较确定、决策结果比较可测的决策,这类确定型决策和程序化决策可能会更多地用到量化分析,因为这类决策一般具有可控性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博弈理论倡导的理性决策基础,使用严格的决策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尽可能地使用量化的规范的范式解决问题。

在这种决策模式下决策体系一般是由信息收集系统、咨询顾问系统、决策执行系统以及决策反馈系统等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系,几个环节不可或缺,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一个决策的有机循环体系,充分表现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程序化特点。

这类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几个阶段:一是确定决策的目标,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收集信息情报的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信息比较,发现问题、提出决策任务以及有目的地收集信息情报,为制定决策方案准备材料。三是构思方案蓝图的制定阶段,这也是决策过程中的构思阶段。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量与质的判断,再形成信息的综合,包括信息传递、比较、反馈等,最后才构思出方案蓝图,在这里还要注意检查决策成立的条件,进行方案设计。四是制定决策模型的完成阶段,这可以说是决策思维的最后阶段,它包括对决策方案的扩展,还有决策的论证。最终制定决策的模型,完成决策[1]。基础性的决策支持着企业的日常运转和小规模的发展问题,是企业存在和正常运作的基础,同时,因为这类决策严格按照理性化的准则进行,使企业不会在日常管理方面出现决策上的错误,从而为决策者集中全力思考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但当只有少数变量需要考虑时,量化和数学性方法是有用的。在管理者面临包含更大区域、涉及众多变量并包括不能量化的方面的决策时,判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当问题只涉及单纯的经济和技术方面时,定量方法的应用可以是比较直接性的和计算性的。如果问题涉及人的方面,就变得比较困难和难以判断。而当分析包括大规模的社会系统时,问题就将更加复杂。这就充分证明了另一种决策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2创新性决策的决策方式

创新性决策主要是指要决策的问题过去尚未发生过,或者问题的结果和性质较为复杂,相关的环境变化较大,无法按照常规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标准、模型进行决策,无惯例可以遵循,这些不确定型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可能会更多地用到直觉判断。

决策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事实和不确定性。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环境下,全球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企业,任何市场都不是孤立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变化影响愈来愈大,当企业进入信息爆炸环境,获取的事实和涉及的不确定性同步增加。虽然在决策环境中事实在不断增加,而不确定性的增加却最值得关注。事实是实实在在的,不确定性同样是实实在在的。事情的复杂性在于,不确定性经常被忽视,因为它们是决策中最难把握的一部分。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意味着决策中还缺少事实。在任何决策中,不确定性部分始终大大超过事实部分,再加上决策者通常都具有回避不确定性的弱点,当决策者不断以这种态度对待决策,事实部分就成了决策中决定性因素而不再是不确定性,这能使人感到安慰,但事实上却是错误的。

尤其是随着组织结构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组织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宽松的观念的集合” 在这个“组织化的无序”状态中,参与竞争的关键其实就是把握不确定性,进行决策创新,而决策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只能来源于直觉这样的非理性因素。现代许多企业领导者的成功就在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注意非理性决策方式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其直觉的判断力。

但很重要的问题是管理者需要清楚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直觉判断的决策方法。有八种情况需要运用直觉判断:(1)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时;(2)极少有先例存在时;(3)变化难以科学地预测时;(4)“事实”有限时;(5)事实不足以明确前进道路时;(6)分析性数据用途不大时;(7)需要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而每一个的评价都良好时;(8)时间有限。尤其在组织的目标的不确定、互相冲突、问题模糊、环境变化较大、前景无法预料等多重问题同时存在时,就必须运用与理性决策准则所不同的非理性决策准则的模式,正如磨光现象中的凭鹿骨判断打猎方向的这种看起来完全非理性化的决策方式。这种决策包含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对决策者的个人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更高,它解决的不是决策中的常态问题,而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而言。它无法采用定量化的方法或者理性的思维模式进行决策,而主要依靠的就是决策者自身的主观分析和判断以及创造性,有的时候甚至使用一些试探性的方法,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试探,从而做出决策。

关于管理者对决策过程中定量分析技术的使用和定性判断应持什么态度,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有过的十分精彩的劝告:“经理人也许并非非得自己掌握这些工具不可,但是,经理人必须懂得这些工具,知道什么时候该请专家来协助,知道对专家要求些什么。不过,至关重要的是经理人员必须懂得作决定的基本方法。不懂得这些基本方法,他就根本不会使用这些新的工具,再不然就是过分强调工具的作用,把这种工具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只能导致用小门道来代替思维,以机械代替判断。经理人如果不懂得作决定是一个他必须确定问题、分析和判断问题、承担风险和走向采取有效行动的过程的话,他就不仅得不到新工具的帮助,而且会像魔术师的徒弟那样,自己耍的把戏自己遭殃。”对于不同的决策情况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运用不同的决策技术,这也正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权变特点。在对基础性决策实行充分理性化、尽可能定量化的基础上,我们尤其应该重视创新性决策的技术和方法的运用。正是这类非理性化的凭借直觉进行的创新性决策才使得企业不遵守市场中惯有的游戏规则,另辟蹊径,使企业具有区别与其他企业的独立特征,对一个企业的不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起着极强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说游泳池比枪支要危险100倍?为什么说一个叫Cody的白人男孩远比叫Marquis的更容易找到工作?人们一般为认为这些是“八卦”问题,但美国芝加哥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蒂芬.列维特却为此专门出了一本书《魔鬼经济学》,而且在美国全年畅销。它力图使人们相信,很多被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很多公论性的观点所传达的未必就一定正确。决策也是如此,同样面临着许多悖论,现代决策实际上就是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透明与不透明之间走钢丝。决策中有明显的理性成分,所以它具有科学性;但它不仅仅是科学性的,而且富于艺术性甚至是巫术性。决策者只有通过巧妙平衡由悖论产生的各种相互矛盾的需求或所谓“张力”,管理者才能做出满意的决策。我们试图从管理悖论中建立的这样一种实用的决策模式旨在将具体的决策问题分类解决,以适应组织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将决策的理论真正地与决策实践结合在一起。

注释:

①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美]保罗.纳特.决策之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佃利,曹现强.公共决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才新,夏伟民.垃圾桶决策模式:反理性主义的声音[J].探求,2004,(1):35-38.

[5]秦勃.有限理性: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理论界,2006,(1):78-79.

[6]祁雪瑞.非理性因素的正面作用及其对决策的影响[J].中州学刊,2001,(7):73-75.

[7]尹建明.决策活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69-71.

[8]张 梅,李怀祖.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37-41.

[9]齐明山.有限理性与政府决策[J].新视野,2005,(2):27-29.

[10]石中心,阮英武.企业经营应实行非理性决策[J].经营与管理,1995,(12):13-14.

[11]吴致远,陈 凡.理性基础的重建与技术决策模式的转换[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5):72-75.

[作者简介]刘忠群(1956-),女,重庆人,重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谭玲丽(1980-),女,重庆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实用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早在人类开始学会建造的时候,就已经在寻求一种和谐的沟通与协作,而设计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这门学科传到中国,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设计管理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设计管理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与其他相关学科既有区别,联系也很密切,需要科学的方法、系统的管理、艺术创作的精神和社会普遍的认同。通过对设计管理知识的研究,使其更实用于中国国情的需要和发展。

[关键词]设计与管理系统性科学性社会性艺术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设计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管理间的结合成为了必然,传统的设计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设计管理时代。

“设计管理”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那时这个词汇指“管理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1966年,MichaelFair发现了一种新的职位:“设计主管”(DesignManager),其职能是确保整个设计项目顺利进行,并且使得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PeterGorb(1990)定义

“设计管理”:“通过设计主管对公司内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来帮助公司达到其目标的活动。”这个定义强调这点:设计既是目的(把设计与企业目标相联系)也是手段(对解决管理问题做出贡献)。设计管理既是一种“价值管理”(创造价值),也是一种“态度管理”(调整公司的观念)。

设计管理的成功运作有赖于其属性的几个方面即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社会性。通过这四方面和谐使用,达到对设计任务的完美整合。

一、设计管理的科学性

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出现,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设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的效率。设计不是艺术家的即兴发挥,也不应是设计师的个性追求。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设计和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资源,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同时设计师的思想意图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而另一方面,设计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科学规律,并且与科研、生产、营销等行为的关系愈来愈紧密,在现代经济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了解设计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以及对设计管理的不力,都会造成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不力。

二、设计管理的系统性

为使企业的设计活动能正常进行、设计效率的最大发挥,必须对设计部门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不仅指设计组织的设置管理,还包括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同样,由于企业及其产品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设计系统的规模、组织、管理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别。从设计部门的设置情况来看,常见的有领导直属型、矩阵型、分散融合型、直属矩阵型、卫星型等形式。不同的设置形式反映了设计部门与企业领导的关系、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在开发设计中不同的运作形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管理模式。

设计系统的管理还包括对企业不同机构人员的协调工作,以及对设计师的管理,如制定奖励政策、竞争机制等,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保证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举例来说,如果有某一个设计项目6月1日必须完成,项目经理可以在知识管理平台上找3位设计师,要求他们在设计案截止日之前贴出5个设计构想,如果设计师在期限前完成,案子就算结束,如果没有完成,则系统就会自动举发。

三、设计管理的艺术性

设计管理是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好的设计是产生好的过程的前提,而当过程控制达到“美妙”的境界,设计管理就成了一个艺术行为。不管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还是客户的角度,对好的设计品质似乎没有争议。作为核心的“人”是设计师,作为中心的“事”是设计,这就是设计管理;文化被作为基础的东西放在了整个系统的最下方,其用意似乎不言而喻。应该说,正是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的市场和客户,进而影响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包括设计师本身。文化成了系统中最顽固的形态,其特征还表现在它的隐藏性(更多的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被体验)、广泛性(几乎涉及行为的每个部分)、基础性(积淀特征决定的作用体现)。这也成为设计管理指导实践需要完成的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市场和客户位居左右,大概是因为二者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设计管理的缘故吧。

四、设计管理的社会性

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对资源、对人际关系的整合的过程,设计是以人为本,管理也一样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好的设计管理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因而设计管理者常常是从优秀的设计师中脱颖而出的,因为设计师由于多年的训练与职业生涯,常常具备了非常敏锐的职业感觉,以及对这种感觉几乎成为本能的实现能力。但是,优秀的设计师不一定必然成为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因为作为设计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结构与作为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并不相同。作为设计师,理解客户要求,迅速高质提出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为设计管理者,协调各方面资源,完成最终的设计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这两者并不相同,后者在设计学校中并不教授,往往是个人自学实践中得到的。

五、以设计管理的优点作为结语:

1.有利于促进技术突破和不同领域的合作,企业社团各方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的敏捷化,推动技术迅速转化为商品;有利于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设计针对性产品,由设计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

2.有利于正确引导资源的利用,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设计制造的虚拟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各方面关系,创造出健康的工作氛围。

3.有利于建立一支精干的稳定的设计队伍,解决人员流动过频的弊端;有利于创造清晰、新颖和具备凝聚力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范乐明:《设计管理辨名》

实用管理范文第4篇

感情激励方式对于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学会,员工是企业运转的根本,而领导是企业运转的大脑。大脑思想的实现,需要员工的配合。领导应该经常的与员工沟通,给员工足够的尊重,使员工时刻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心情,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很大,员工能够时刻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需要领导的感情方面激励。现今社会,激励模式多元化,同时激励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需要激励的存在,但是不能过分的依赖。

二、企业管理引入激励模式的原因

激励理论是对于人们心里活动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产生的。随着激励理论的不断发展,激励体系对于企业的管理的影响也在加大。激励理论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企业的发展需要激励模式的引入

激励理论是通过对员工的心里、感情、物质上的刺激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方法。企业想要有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竞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在激励体制中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这对于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很重要。

2.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需要有相关体系的支撑

激励体制在企业之中,是企业对于自身文化的一种改进。在进行激励体系相关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成应该对公司的员工做出充分的调查了解,重视员工自身的观念,积极采纳员工的建设性想法,完善激励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本文来自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3.企业采用激励理论,也是应目前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

现今中国已经跟世界接轨,市场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企业想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跟紧时代的发展步法,展开创新,引进激励理论等先进的理论思想。

三、如何实现有效激励

1.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激励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员工的思想自由,大多数会比较自身付出的和得到的,同样也会比较别人所得自己的差异。因此在管理时,公平的原则起到至关的作用,对于激励系统,应该有公平的奖励制度。

2.物质与精神激励两相结合

物质方面的需求是民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物质激励也是最基本的激励方法,通过对员工物质方面的奖励满足员工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有的人对于物质方面看待比较淡薄,那么就需要相应的精神激励,在精神激励之下,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宿感,最大化企业的利益,所以企业物质和精神激励必须结合使用,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针对个体差异实施差别激励

激励的本身目的是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制定激励模式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对策。

4.多层次、多跑道进行有效激励

激励模式是一种灵活的刺激公司员工积极性的系统,要做到及时更新,收录员工的最新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结束语

实用管理范文第5篇

关健词: 健康档案 特殊流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档案信息资源

我国步入老龄社会以来,高校退休人群所占学校总人数比例越来越大,达在职人员的1/3甚至1/2,而在这部分人员中,大多是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教学水平高的老教授、学术造诣深的老专家,他们堪称学校的宝贵财富,社会的珍贵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档案工作在申报考评高校的整体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高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受到重视,很多高校的离退休工作处专门设置兼职档案员,并鼓励和组织他们参加系统培训。但其工作毕竟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也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并产生一些建议,与同行进行交流。

现阶段,高校中退休的老同志已不在职在编了,其管理服务工作虽由学校离退休工作处负责,但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医疗保险也交由社会保障局负责,特别是退休人员居住的城市街道和社区属地管理人员的介入,使得高校退休群体的管理尤其复杂。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系统的高校退休人员档案库,特别是除退休人员在职期间的人事档案以外的健康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资料档案、特殊流动人员情况登记表的系统建立,是沟通社会化管理的一座桥梁,也是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退休人员、服务退休人员、组织退休人员,充分发挥老同志身上蕴藏的能量的一种有效形式。

一、建立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

高校人事部门在办理新退休的老同志的退休手续时,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者同时从人事部门提供的该同志人事档案中拷贝资料,建立退休人员初始档案。

1.建档时应认真落实退休人员在职期间的所有相关档案资料,包括各基层档案形成部门的党团、任免、奖惩、职称评聘、工资、学历、业务考绩、科研成果及岗位的变动等等归档材料。

2.退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多方收集其余情况资料,建立包括:

A、退休人员退休履历表(含退休人员个人爱好、特长登记表、文体活动登记表),标注退休人员退休时归属单位,方便日后与各部门开展爱老敬老活动。

B、社保医保资料登记表(含社保卡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家属联络方式等)。

C、确认并建立老人的老年大学学员档案资料和老年科协会员档案资料。

以上资料应通过对退休人员原属部门和家访逐一了解、详细登记,以保证初始档案的完整性,为日后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3.短缺的档案材料要及时弥补,确保属归档范围的、关系退休老同志切身利益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全部归档。

建立退休人员初始档案时,确认退休前职称待遇是相对关键的一项工作,这关系到老人的切身利益。

二、建立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

高校人事档案中,健康档案一直是一项空白。离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记录,其实是我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其中一些身体较好、有精力、有经验、有专长的老同志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社会办学、关心下一代、某些管理工作、科技咨询等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想充分发挥离退休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益,首先要以服务为建档的宗旨,建立记载离退休人员身体状况各项指标的健康档案:

1.包括全面的健康检查的内容:五官科、外科、内科、肝功能、找癌细胞化验、B超、心电图以及特殊检查等。

2.包括对患有特殊病症(癌症、高血压、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等)的离退休人员,建立特种病定期检查记载档,在首次建档时,检查应该全面细致,尽可能地把反映人体健康的资料有系统分层次地收录进去。

3.健康档案还应建立病情摘要及处治方案,应对离退休人员每一次住院的详细病情的简明摘要及处治方案的主要内容有较详细的记录,这对随访健康状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健康档案中必须具有的内容。

4.离退休人员的健康检查项目存在不固定性,健康检查获得的资料因而具有不连贯性、不完整性的特点。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每次体检完毕后,应及时补充新增检查项目,特别包括高校所在地区不定期发起的各种疾病普查内容及结果入卷归档。

5.退休人群中,部分老人会因种种原因远居国外或者外省份,根据相关政策,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建立异地居住退休老人的异地就医情况登记卡,详细记载老人健康、就医、药费报销和联络方式等情况。

现阶段,各高校每年一度的体检结果都由体检医院出据完整系统的体检报告发给个人,档案管理人员只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健康档案就会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服务。

三、建立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档案

离退休人群中的许多老同志知识宽厚、专业性强,他们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和钻研专业,直至退休仍希望将未完成的科学研究继续下去,要充分发挥这些老教授、老专家的专业特长,搞好人才资源的二次利用,建立并补充这些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显得越来越重要。

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相对比较完备,离退休档案管理者通过人事处、科研处等相关部门收集到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期间的档案资料,收集的原则是真实反映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学习中形成的,记录其一生经历和贡献的有价值的资料,同时通过联系本人收集补充退休后仍然从事科研工作的资料,包括:

(1)离退休前后作为高级专家时所从事的职务、科研活动的文章、报告、演讲稿、声像影音资料等。

(2)离退休前后从事的科研项目的取得成就的作品及重大科研成果的图片,以及各类获奖证书、专利审批复印件等。

(3)离退休前后获得的社会名人专家的评价、上级科研部门的表彰复印件等。

(4)部分离退休后聘用单位聘书复印件,以及所在单位的任职、科研情况等都是极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既是学校的知识财富,又是社会的知识财富,这记录着专业技术人员智慧、经验和成果的资料档案,给后人查阅、借鉴和享用提供了便利平台。

四、建立离退休特殊流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近年来,离退休人员中,很多老人异地投靠子女,或随儿女侨居海外,不易联系。这些特殊流动群体的逐渐增多,给养老金的认证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给老人的社会医疗保障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离退休档案管理者应及时与老人联络,争取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里登记离退休人员流动人员详细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特制订如下列表:

离退休特殊流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实用管理范文第6篇

为了推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教师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就应该制订出班级管理条例。条例的制订要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这样有助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在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的基础上推进班风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制订班级管理条例时要综合班级全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还要注意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符合。教师在制订班级管理条例时要助于条例的可行性,不可以管理太严也不可以过于松散,教师将管理条例打印,发给每个学生还要注意定期开展考核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给予处分或者警告,监督其进行改正。

(2)注意引导“问题”学生

实践证明,在实施班级管理条例时,大多学生都能够遵守有关条例,有些违背条例的也能够接受惩罚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改正。但是总有几个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在自己的基本分即将被扣光时仍然我行我素,这可能是许多教师面临的一个头疼问题。如果对这些学生管理过严,其可能会变本加厉,但是不对其加以管理,其又会影响别的学生,导致别的学生染上坏毛病。我在的不断总结和反思之后,发现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经历都会有所差别,学生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虽然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的引导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其也是有相同的着重点的。这些问题学生在初中时往往经常被教师批评和指责,导致其对教师这个角色产生敌意,所以,如果此时再对其加以批评,其抵触心理就会更加严重。为此,教师不应该在班级公开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而应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避免更多矛盾的发生。在与学生进行课下交流时,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尊重学生,与“问题”学生进行谈话和与普通学生进行谈话需要不同的方式,在于问题学生进行谈话时要更加注意平等与尊重,要学会取得问题学生的信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和学生进行交流,找一些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关注,让他们体会到尊重自己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导,改正错误。其次,要注意对他们平时可取之处做出表扬,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表扬和奖励的,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优点并对其加以肯定,给这些学生一些机会去展示自己,即使他们只是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赞赏。

(3)引导学生学会挖掘自己的潜能

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能够做到全面发展的学生也较少。为了实现其在以后毕业可以找到好的工作,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些学生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一些社会工作能力,如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引导,教会学生学会挖掘自身的潜能,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注意找出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及技能,然后对其深入研究,在研究的同时自己的潜能也得到了挖掘,教师在学生学习时也要对其加以指导,促进其全面发展。

(4)德育课堂的多元化教学

班主任加强管理工作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德育的教学,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教师需要促进德育课堂的多元化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运用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加强德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在给予学生正能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诸如问卷调查和心理健康咨询等,这些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由班干部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在平时可以布置一些命题,让学生采用演讲和讨论的方式促进德育的宣传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提高班主任自身形象

实用管理范文第7篇

1、强化管理过程的监督,把班级积分管理办法真正落到实处

1.1推行班干部负责制。班干部是班内优秀同学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级积分管理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班干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同学的引领与带头作用,让班委会同学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在班委会中营造一种严格遵守班级管理规定、以身作则、相互监督、不徇私情的良好氛围,做到规范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做好合理分工,让班委会同学人人肩上有担子、有指标。班级积分管理是一项细致而繁杂的工作,单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做好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积分的管理要按照班委会的分工按程序进行,班委同学要在自己的班级管理分工范围对每位同学的日常行为规范按细则规定进行赋分,做到日赋周结。

1.2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细分,并于班级积分相挂钩,对属于学生个人的就只对学生个人考核,对属于宿舍公共部分的应由全体舍员共同承担,对于属于班级的应由全体同学共同承担,以达到责任明确,责权利统一,较好地避免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无人承担的问题。其目的是要在班内营造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1.3以奖励为主,尽量减少扣分,最好不用扣分项。因为,加减分本来就是相对的,给表现好的同学加分实际上就是给表现不好的同学减分,这样,既可以维护同学脸面、形象的同时,又可以较好地发挥“班级积分”机制的激励作用。

2、班级管理积分的应用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班级管理积分的制订与实施,更要注重对班级积分的应用,不仅要用,而且还要用好。

2.1班级积分应用时要突出及时性。实施定期公布制度。班级积分最好采用周公布制度,也就是每周周日晚例会时对上一周每名同学的班级积分进行公布,并以班会的形式,对同学们一周来的表现作一个简短的评价(当然主要是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同时针对班级积分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不等不攒。若班级出了问题,力求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仅仅在期末或年度考核中应用,他会给学生释放一个错误的信号,这样就会让积分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用管理范文第8篇

一、编码体系的统一

原有的编码体系能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主要遵守简洁高效的标准,后面建立的编码均是使用两位数字,构成数字主要是01一99之间。所有编码本身的长代码,均由系统自行生成,其中所有工程记录的编码除了原来的样式之外,后面新生成的工程记录则是使用流水号的形式进行记录,由系统自动生成。

二、费用以及支付的管理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合同,对该合同进行统一管理,这也表示了要进行覆盖工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包括了以下内容:工程量的相关清单、工程所产生的合同管理如总包合同以及分包合同、进度款支付申请、实际支付。将相关的数据诸如支付项的分类、工程合同以及费用工作表等进行汇总,由系统进行整理。有些项目是由两个公司甚至更多一起承包,所有单位每个月都分别进行保量然后再进行相关进度的审核,层层上报,除了少数关键项目需要上层亲自审批而使用纸介质的之外,大多数工作都是使用系统电子化来进行自动生成的。本次项目需要的费用工作表需要有所独立,以此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支付分类为根据将合同所需的费用科目进行建立以及分类。在支付项当中将项目所产生的消费进行读取,这样对于费用的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分包出去是多少钱,还有已经支付给分包的费用。项目的盈亏通过栏位之间的比较,变得一目了然。

三、采购管理

在设备管理模块跟材料管理模块里面建立起对应的设备、材料清单,对所有采购合同建立合同台帐,在每个采购合同里面添加设备部件内容、备品备件、支付计划跟相关的信息,通过合同的建立对每期的支付申请单直接形成,在项目记录模块里面对采购到货、设备出入库、材料领用等工作环节用表单的功能对齐进行全程的审批跟记录。进度计划的管理,宁煤项目,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的深度交叉协同管理。

四、文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