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灾害治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自《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工作的通知》(安委办〔*〕1号)印发以来,全国大多数省(区、市)认真部署,积极开展有关工作。截至2月19日,全国共有24个省(区、市)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送了《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及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据统计,这些地区共有家企业和单位累计自查隐患项,已自改隐患项,整改率77.24%。累计列入治理计划的隐患项,落实资金万元。为进一步做好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电〔*〕15号)精神,认真做好“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的隐患治理工作。要将此项工作做为“隐患治理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落实责任,全面排查,彻底治理。对已经列入治理计划尚未治理的危险点和隐患,务必在汛期来临之前落实除险加固措施或完成治理工作,消除隐患,防止引发事故灾难。
二、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治理力度。各地对尚未治理的危险点和隐患要进行认真梳理,分轻重缓急和危险等级落实治理防范措施。要加大对重大隐患治理情况的跟踪力度,对易造成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地下设施淹没等重特大事故的危险点和隐患治理项目,要掌握危险危害程度、治理责任单位、治理内容和措施等相关情况。要协助地方政府采取挂牌督办等方式,确保限期治理到位。对确有困难暂时难以治理到位的,要制订治理计划,抓好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对于实行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项目请按附件填写,并于3月21日前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重大隐患的治理整改情况,分别于5月5日和6月5日前继续报送。
三、至今仍未上报相关数据的有关地区、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启动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于3月7日前将有关数据汇总上报至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并说明情况。
第一条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加强对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二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人。
第六条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的数量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七条同一资质单位不能同时持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
第八条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第三章审批和管理
第九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机关为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申请的具体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确定并公告。
第十条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应当在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限内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质申请表;
(二)法人资格证明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文件;
(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四)当年在职人员的统计表、中级职称以上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职称证明;
(五)承担过的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任务书、委托书、合同,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意见;
(六)单位主要监理设备清单;
(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材料;
(八)近五年内无质量事故证明。
上述材料应当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资质申请表可以从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上下载。
第十一条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资质单位在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资质证书自始无效。
第十二条申请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
申请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向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第十三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四条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审批,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第十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延续的资质单位的从业活动进行审核。符合原资质等级条件的,由审批机关换发新的监理资质证书,有效期从换发之日起计算。经审核,不符合原定资质条件的,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符合上一级资质等级条件的资质单位,可以在获得资质证书两年后或者在申请延续的同时申请升级。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质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重新审批,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七条资质单位遗失资质证书的,在媒体上声明后,方可申请补领。
第十八条资质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及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需要继续从业的,重新申请。
第十九条资质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资质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后十五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应当建立监理业务手册,如实记载其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成果和资质图章管理制度。资质证书的类别和等级编号,应当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有关监理技术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四条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对承担的监理项目,应当在监理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到工程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监理项目跨行政区域的,向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审批及管理过程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实施后六个月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到审批机关申请领取新的资质证书。逾期不申领的,原资质证书一律无效。
[关键词]煤炭开
采 地质灾害 治理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50-1
1采煤引发地质灾害问题
三街煤矿处于构造剥蚀中高山地貌区,山势陡峻,地形切割强烈,冲沟发育,沟谷多呈“V”字型,地形破碎,土地较贫瘠,受采煤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地退化、荒芜、房屋裂缝、水源干枯等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煤炭的开采造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采空区面积扩展,煤矸石堆积量增大;采空区塌陷引发大量地面裂缝、公路及便道路基陷落变形,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矿山多年井下开采,致使矿区内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沟水断流、干涸,致使矿区内人畜饮用水及农灌水困难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相继发生和出现。
1.1采空区塌陷
1.2滑坡
影响矿区地质环境的滑坡主要有7个,以小型为主,个别中型。主要危害是直接危及4户村民、农田200多亩、县乡公路、矿区公路自然生态环境。
1.3潜在不稳定边坡
矿区发育两个潜在不稳定边坡,两边坡后部紧邻滑坡,坡面较陡,土体松软,岩体质量较差,边坡变形破坏或滑动后,易诱使后部坡体随之变形破坏,严重影响后部滑坡的稳定,最终导致整个坡体的滑动破坏。边坡本身的变形或滑动主要危害对象是下方县乡公路,同时影响矿山生产、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对周边村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4煤矸石堆放的潜在危害
2治理与恢复方案
2.1人畜饮水工程
2.2采空区治理
对三街煤矿采空区治理,目的是抑制和缓解采空区地表的开裂、塌陷及影响范围扩大,并不能从完全削除采空区塌陷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采取的治理措施有:采用井下废石和矸石及矸石场堆采取干式充填系统充填采空区,矸石量基本满足工程的需求,不足时从地表采掘碎块石进行充填;充填材料采用机械运输,运输系统充分利用矿山生产运输系统,不足时由矿山配备;地表裂缝采用筑填粘土进行封堵;塌陷影响比较严重的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
2.3煤矸石堆放场的治理
2.4地质灾害
对矿区的滑坡及潜在不稳定边坡进行专项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2.5污水处理及利用
矿山井下抽排水及矸石淋滤水易对周边土地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各矿区硐外原有污水处理池处理能力不足,需在每个矿区增设日处理污水100―400m3的污水处理场五座,将矿井污水、矸石场污水集中处理后作综合利用,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以弥补矿山疏干引起的农灌水源不足。
通过上述治理工程,有效抑制地质灾害的发展,基本消除其危害性,对已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保护,对已破坏的工程设施进行加固;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基本解决因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学校师生及部分村寨人畜饮用水困难问题;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基本恢复治理区地质环境,有效抑制治理区地质环境的恶化,有效保护治理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
3地质灾害的预防
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直接危害了矿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地质灾害的产生和延续,使人们无法安居乐业,治理灾害的工程量巨大,耗资不菲,工期较长。在煤炭开采之前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有可能产生的灾害应遵循“以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于可能产生地面蹋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煤矿,可采取特殊的开采方法和顶板管理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地面塌陷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产生,对塌陷的地表随时进行综合治理,以恢复和进一步改善矿区环境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开采会引发很多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矿区所在地的环境和生活,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和治理。近年来,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法不断完善,煤炭开采技术日益进步,由于煤炭开采而引发的地质灾害将会逐渐减少,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矸石亦可完全利用为充填开采或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边坡 地质滑坡 原因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67-1
1引言
滑坡主要是受地下水活动或者河流冲刷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顺坡滑动的现象。滑坡发生的原因是滑坡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滑坡面的抗剪力。滑坡的危害难以估量,甚至是毁灭性的,一旦滑坡灾害发生,不仅会对人们正常的工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而且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带来很大威胁。因此,研究滑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产生的原因
2.1崩坡积层滑坡
此类滑坡现象多发生在山麓地带,虽然灾害发生范围不大,但是灾害发生时滑落岩石速度比较快且突发性强,所以一旦遇到就难以躲避。同时,滑坡表现为圈椅状,岩石裂痕等发育已经比较完整。坡面受到滑坡影响较大,位置会出现较大的推移。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如大量降雨,很可能会伴随着泥石流灾害,其破坏范围势必更大。
2.2膨胀土滑坡
此类滑坡经常发生在丘陵地区或者地区,分布较为密集。膨胀土边坡遇上潮湿的天气土质粘性就会变得很强,而干燥时则显得过于干燥容易龟裂。发生龟裂的边坡将影响土体的整体性,一旦再遇到雨天,就容易发生雨水倒灌,使得土体间原本存在的裂缝发生膨胀而导致滑坡或坍塌。膨胀土滑坡发生时速度比较缓慢,因而较崩坡积层滑坡的影响也相对小。
3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治理措施
3.1提前防护
为了避免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的发生,减少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必须做好防护工作。首先,需要在边坡地山顶处预留12m左右的N字形排水沟,及时将地表水或雨水排出,以免其渗透影响整个治理区域,进而提高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为防治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以防出现二次灾情。其次,高边坡地质滑坡治理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不仅海拔较高,而且治理坡面的倾斜度也比较高,因此难度系数较大,这就对治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治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保证速度快,否则不仅会影响防治工作的完成,也给治理人员的安全造成隐患。在特殊环节需要加强注意,比如锚杆、铆钉和加固作业等,可以借助特殊工艺来减少人员工序。另外,治理中要建立全天候的监控测试系统,采用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监控理念和方法,对需要治理的地区加强
监控和管理。现在常用的监控工具是现代安全报警传感器,利用科技设备来为滑坡的发生提供预警,同时为滑坡地质运动的规律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支撑,有利于之后治理工作的开展。在治理过程中,同样可以选用传统的监测方法,比如将一些容易断裂的物品安置在滑坡地段岩石间并对两端加以固定,最后观察变化。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滑坡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做出相应防护措施。如果物品发生断裂证明滑坡仍在运动,防治人员需要小心,反之,山体则是静态,防治人员暂时没有安全危险。
3.2排水治理
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治理可以通过水流的引导来减少水对坡体带来的影响,进而防止滑坡的出现。以下从四个方面来做好排水治理工作:
一是在滑坡坡体可能达到的设置环形的自沟,以便在滑坡发生后及时堵截滑落的坡体,从而防止灾害范围的扩大,降低损失。
二是利用滑坡区内的自然沟谷,使得水可以通过此处排出,如果没有自然沟谷可以利用,可以通过人工修筑,采用更加有效的措施排出积水。
三是通过在坡面种植草皮等植被来加固坡面稳定性,特别是容易发生滑坡的坡面。同时在滑坡上游水流较急的地方修筑水坝,通过改变水流流向和水流速度来降低水流对滑坡地的冲击。
四是采用粘土等粘性较大的物质来填充滑坡岩石上的裂缝,以加强坡地岩石的紧密性。
3.3力学防治
力学防治是依靠减荷反压来提高滑坡坡体的抗滑力,该方法在滑坡防治中比较常见,而且效果显著。以上所说的减荷是通过降低坡体自身的下滑力,让坡体下滑速度变慢甚至是不容易下滑。应用较多的是削减滑坡体的后缘,以及减缓滑坡的坡度,而只是减荷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和反压法相结合达到防滑坡的目的。所谓反压法是把削减下来的滑坡后缘对到前缘,使滑坡整体的下滑力降低,还可以提升坡体的抗滑力,改变滑坡的中心,进而增强滑坡的稳定性。结合减荷和反压两种方法可以更好达到滑坡治理效果。另外,固结灌浆、电化学加固法也可以达到防滑坡的目的。
3.4支挡防治
支护防治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滑坡防治措施,对提高高边坡地质滑坡的稳固性具有重要作用。支护防治是利用斜坡力学平衡原理来提高滑坡体的平稳度。支护工程中主要包括挡墙和锚杆以及抗滑桩三种支护工具,其中挡墙的基础一般设置在滑动面的下部,设置中要对其进行稳定,同时在挡墙表面设置多个孔,并将孔连接上挡墙后面的自沟,从而保证地表水可以经此处排水孔排出。在使用锚杆时要加以预应力,因为预应力的施加可以相应增大抗滑力,提高滑坡体的稳固性。在支护工作中,抗滑桩主要用来支挡滑坡坡体,使滑坡坡体不易滑落。抗滑桩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固定在坡体前缘的桩体上,并且桩体的1/3要埋在土层里进行固定,以提高防滑坡的效果。
4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滑坡灾害治理的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高边坡地质灾害的规律,总结滑坡治理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转化思维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和技术方法,以更好地应对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将灾害降到最低。同时还要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滑坡灾害治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石腾,林明清.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治理途径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26期.
关键词:路基边坡;滑坡;防治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重力的作用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滑坡现象的出现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或产生经济损失,容易阻碍交通或导致工程的建设无法顺利的进行,有时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滑坡灾害的治理和防治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高边坡地质滑坡原因分析
1.1基岩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一般发生规模较大,横向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米,纵向能够达到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基岩滑坡的滑动速度较慢,如果滑动过程中受到抗滑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进入休眠状态。基岩滑坡在发生之前或发生初期不容易被人所察觉,又因为其发生规模大,因此一旦发生则会影响巨大,并且造成较大程度的人力物力损失。通常基岩滑坡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地下水改道、泉水枯竭,此类问题会对居民的日常用水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不及时治理,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灌溉和植被的供水。
1.2膨胀土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一般出现在丘陵地区或阶地区,一般会在某个地带较为密集。膨胀土边坡土质在潮湿时粘性很强,但遇上干燥天气则容易过于干燥从而导致龟裂,破裂的缝隙影响了土体本身的整体性,因此在遇到雨天时,雨水很容易灌入到缝隙中,使得土体之问的缝隙进一步变大厂当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发生滑坡或坍塌。膨胀土滑坡发生时滑动较为缓慢,因此一般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2、滑坡灾害治理途径
高边坡地质滑坡属于自然灾害,人为无法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但是一定的防护措施能够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并且缩小灾害面积。灾害的治理也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损伤,避免二次滑坡的情况出现。在应对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时,需要做好提前防护,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理方法有排水防治、力学防治、支挡的防治和改善土质。
2.1提前防护
在遇到滑坡灾害发生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果防治人员正处在滑坡发生的坡体上时,必须要保持冷静,找寻安全地段迅速撤离,在移动时只能往左右方移动,上下移动都会加大危险。在滑坡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如发现异样必须要通知周边人员撤离。以上注意点能够减少滑坡灾害对人员的影响,减少损失。在进行滑坡治理之前,需要先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厂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在需要治理的边坡地山顶开挖一个约12m的N字形排水沟,挖好的排水沟能够使地表水或雨水不能渗入到整治区域,从而保证防治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确保防治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再次坍塌的情况出现。
②高边坡地滑坡治理的工作环境海拔较高,一般都在数十米到数百米,并且由于整治的坡面倾斜度较高,因此治理的难度大,对治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进行这种危险程度较高的治理必须要保证速度足够快,否则治理人员的安全和防治工作的完成都无法得到保证。在锚杆、铆钉和加固作业期问,可以用特殊工艺来减少防治人员的工序。
③在治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和测试,监控方法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常用的监控工具有现代安全报警传感器,科技设备的使用能够实现再次滑坡的预警,还能够掌握到滑坡地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更有利于治理工作的进行。传统的监测手段在治理过程中也同样适用,一般是将一些容易断裂的物品放置在滑坡地断裂岩石之问,并且将两端固定住,观察其变化。如果此类易断裂物品断裂,则可以判定为滑坡地仍在运动,防治人员的工作需要非常小心,加强防护措施。如果没有断裂,则说明山体处于静态,防治人员的工作处于安全状态。
2.2排水防治
滑坡灾害的出现和水有很大的关系,水是导致滑坡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避免水对岩石土层造成影响,必须要设置排水系统,主动将水引流出去,从而消除水对边坡地带的威胁。排水能够降低土层空隙中测水压和动力水压,一定程度上控制土体的软化或溶解程度。常用的水治理方法有四个方法:
①要在滑坡坡体可能到达的地方设置防护,一般是设置环形的自沟,能够在滑坡发生以后及时对滑落的坡体进行堵截,控制灾害范围的扩大,从而减少损失。
②对滑坡区内的自然沟谷进行利用,让水能够从中排出,在没有自然沟谷的情况卜也可以修筑自动,利用人工措施更方便水的排出。
③在容易出现滑坡的地面种植草皮等植被,加固泥土岩石的稳固性。还可以在滑坡上游水流较急的地方修筑水坝,改变水流的流向同时还能控制水流的速度,减小水流对滑坡地的冲击力。
④可以用粘土等粘性较大的物质将滑坡地岩石上的缝隙填充起来,加大坡地岩石的紧密性。以上四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地表水引流到滑坡坡体之下,减少水对坡体的影响,从而防止滑坡灾害的发生。
2.3力学防治
力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减荷反压,让滑坡体的抗滑力更强,这种方法的在滑坡防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并且其效果也较为显著。所谓减荷就是让滑坡体自身的下滑力降低,使其不容易下滑或下滑速度变慢。一般的操作是对滑坡体的后缘进行削减,还可以减缓滑坡的坡度。一般只使用减荷法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反压法进行放滑坡措施的实行。反压法主要是将削减下来的滑坡后缘对到前缘的位置,这样能够使滑坡整体的下滑力下降,同时还能提高抗滑能力,让滑坡的重心从原先的位置转移,从而使滑坡能够更加稳固。在实际操作中,减荷和反压的结合应用能够实现最好的防滑坡效果。除此之外,使用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也能够提高边边坡土层和岩体的强度,达到较好的防滑坡效果。
2.4支挡防治
支挡的防治是日常滑坡防治最常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原理就是对斜坡的力学平衡进行改善,使斜坡的平稳度更高。支护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有:挡墙、锚杆、抗滑桩,这三种工具,在支挡工程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挡墙的基础一般设置在滑动面下部,并且要将其稳固起来。挡墙表面需要设置多个孔,孔需要连接上挡墙后部的自沟,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地表水从排水孔中排除。锚杆在使用时需要被施加预应力,抗滑力可以因为预应力的施加而增大,从而使滑坡体更加稳固,不易滑落。在支挡防护中,需要用抗滑桩对滑坡坡体进行支挡,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滑坡的滑落。抗滑桩需要被固定在滑坡体前缘的桩体上,同时要保证桩体的1/3要被埋在土层中并使其稳固,否则无法达到最佳的防滑坡效果。
2.5改善土质
改善滑动带的内土性质是运用较为广泛的防滑坡方法,该种方法需要运用多种加固方式,其中置换、排水、挤密、胶结等是主要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够改善滑坡地的土质,使土质更加紧密有粘性,不易被冲散或分裂。其中排水主要是将土层内的水分排除,减少水对泥土的溶解,使土层能够保持整体性。挤密能够将土层整体更加紧密,不容易松散滑落。胶结主要时对土层岩石中测沉积物施压,让其中的矿物质能够溶解于水中,此时带有矿物质的水溶液渗入到土层岩石的缝隙中则能够将粘固住,形成结晶。土质的改善必须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单一的方法很难达到提高土质强度指标的效果。
结束语:
高边坡地质滑坡灾害的治理属于地质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防治力度的加大,人们对滑坡灾害治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专业的治理人员进行定期整治以外,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应平时就做好预防工作,在边坡地区开挖排水沟,将地表水以及雨水及时的排出,并且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以便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自救。随着时代的发展,滑坡灾害治理的途径越来越多,实用性也越来越大,但这些成功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因此滑坡治理工作需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以便更好的应对灾害,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防治方法的强化需要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利用新时期的技术来实现更高效率、更简易的治理操作,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小需,郑军华,蔡坤华.预应力锚索在高边坡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公路,2010,(9).
许昌市煤炭资源丰富,大小煤矿随处可见,由于长时期人工过度开采或不规则开采留下大体积采空区,且大多采取自然塌落法,不进行回填,加上爆破震动,引起顶板岩体裂隙,稳定性变差,在地表水下渗作用下,易发生塌陷。塌陷则必然引起地面变形、裂缝,直接威胁煤矿区及附近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危害大,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仅禹州市110个地质灾害点共造成毁房9434间,毁田885.87hm2,毁坏路段650m,人员死亡27人,直接经济损失6073万元。其中地面塌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24.5万元,占总损失的99.2%,死亡1人;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6万元,占总损失的0.75%,死亡26人;崩塌及河流塌岸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表3)。各乡镇灾害损失情况,根据所在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不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差异较大。其中鸠山乡损失680.9万元,磨街乡损失620.9万元,方山镇损失1219万元,神垕镇损失539.5万元,古城镇损失96.5万元,方岗乡损失30.6万元,文殊镇损失682.5万元,梁北镇损失181.5万元,朱阁乡损失184.0万元,苌庄乡损失155.2万元,浅井乡损失195.0万元,鸿畅镇损失1487.4万元(表3)。襄城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500万元以上。
地质灾害隐患及损失评估通过对禹州市内地质灾害调查点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共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90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农田614.13hm2,房屋14432间,道路3610m,煤矿一座,威胁人口20137人,直接经济损失预测8398.4万元。其中地面塌陷威胁人口19056人,直接经济损失预测7816.7万元;滑坡威胁人口782人,直接经济损失预测342.8万元;崩塌威胁人口159人,经济损失预测6.9万元;不稳定斜坡威胁人口160人,经济损失预测232万元。38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5年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经济损失预测评估为:鸠山乡1157.2万元,磨街乡1234.1万元,方山镇1053.5万元,文殊镇1226.0万元,梁北镇330.0万元,古城镇93.0万元,方岗乡656.5万元,神垕镇926.0万元,浅井乡257.5万元,苌庄乡134.5万元,鸿畅镇1330.1万元(表4)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分级评价标准,对区内110个地质灾害点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重大级1处,较大级15处,一般级94处。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已发生但还存在较大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禹州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0处,评价结果:特大级3处,重大级39处,较大级38处,一般级10处。
2环境治理研究
2.1许昌市环境治理现状近年来,许昌市各级政府和矿山企业逐步认识到保护矿山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加强制度建设中、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和组织矿山环境调查、规划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1.1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依据《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办法>办法》、《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许昌市先后颁布了基本农田、防震减灾、矿产资源、土地管理、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划及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法规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1.2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依法行政有了组织保障许昌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继设立了地质环境管理科室,初步建立起市、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地质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保障了全市矿山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一般大型矿山设置环保科、地质测量科、土地征迁科,中、小型矿山建立科或组,负责矿山环境监测、污水治理、矿山防尘、矿区绿化、土地复垦等工作;与矿山生态环境有关的矿山安全组织机构比较齐全,设置时间较长。
2.1.3控制源头,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新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的全面贯彻实施,初步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矿山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认真部署,相关部门、企业已制定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对危害地质环境、诱发灾害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汛期应急调查制度、汛期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汛期值班制度等,防灾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得到提高。
2.1.4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市开展了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公众的保护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及从业者充分认识到矿山环境保护与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调动了矿业权人、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做好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2.2矿山环境治理现状许昌市制定了矿山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调动矿山企业及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治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2006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5]330号文批准了“禹州市白庙矿业集团白庙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批复资金260万元。弃碴复耕工程共完成弃碴清理49050m3,土方开挖3850m3,土方回填平整7100m3,使基本农田增加0.8hm2;土地平整工程共完成弃碴清运9850m3,土方回填98300m3,土地平整82100m3,恢复良田14.67hm2;实施了生物工程,植树3100株。(2)2006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5]330号文批准了“河南省襄城县紫云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批复资金200万元。治理共完成弃碴清理1120m3,弃碴回填15095m3,土方回填10500m3,人工回填平整26715m3,浆砌石工程510m3,施工便道1.85km,植树37145株。(3)2006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5]330号文批准了“河南省禹州市吕沟煤矿煤矸石综合治理工程”,批复资金150万元。整治煤矸石堆面积0.1736km2,土地复垦4.26hm2。(4)2006年底,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6]333号文件批准了“河南省禹州市中锋枣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批复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土地复耕面积8.73hm2;将取土区翻耕3600m3;修筑挡土墙430m;修筑了施工便道0.43km;实施了生物工程,植树430株。(5)2006年底,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6]333号文件批准了“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矿山环境治理”项目,项目申请资金803.13万元,批复资金200万元。治理工程共完成回填区平整0.72hm2;埋置排水管45m,改善山坡地表水径流条件;修筑挡墙140m,加固坡体内的平台陡坎,以保障坡体稳固;修建施工便道1.20km,保留了0.50km作为景观路,改善项目区内交通条件;对治理后的坡地进行绿化,绿化面积8.67hm2,种树13500株,恢复生态环境。上述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开展,不但恢复和改善了这些矿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减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在煤矿塌陷区治理、矸石山治理和石料矿山弃渣、弃石治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全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结语
[关键词]都汶公路 稳定 崩塌 治理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33-1
1都汶公路概况
都江堰至汶川公路系国道213线与国道317线公用段,是西部交通干线和重要的国防通道,也是四川省大九寨旅游环线的重要一段。其在四川省和阿坝州公路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都汶公路全长81.8km,分2段进行设计施工。其中都江堰至映秀段为一级高速公路,起点为成灌高速公路相连的石马巷,经玉堂、龙池至映秀,路线全长25.8km。映秀至汶川县城段由一条二级公路和一条三级公路贯通连接而成的二级公路,全长56km。都汶公路与龙门山断裂带呈北东―南西方向斜交,沿断裂带影响宽度达30~50km。河谷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雨季且多暴雨,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600m以下是岷江干旱河谷气候,1600m以上属于季风气候区。地质、岩性、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使得该地区在地震以前就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
2都汶公路地质灾害
汶川大地震以前该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多以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形式出现。地震之后由于山体破碎、岩土体松动,暴雨季节多出现以崩塌为主的地震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次之[2]。2009年7月25日凌晨4时50分左右,连日大雨致彻底关大桥岷江右岸山体垮塌,重量超过100t的巨石滚落,撞击、折断了大桥8#桥墩,导致第8、第9跨梁体落梁,阿坝州的恢复重建“生命线”中断。2010年6月7日晚19时至6月8日凌晨5时,川西北高原普降暴雨,致使国道213线映汶二级公路磨子沟至老虎嘴路段约100m路基发生坍塌,洪水已对路基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映汶二级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直接损失达3.2亿元。由于受区域性强降雨影响,2011年8月21日8时左右,国道213线汶川县境内K904+000(磨子沟)发生泥石流约2000m3、K904+400(杨家沟)发生泥石流约1300 m3、K905+300(烧房沟隧道)发生泥石流约2700m3,国道317线K79+000(映秀加油站)发生泥石流约1500m3,造成公路交通中断。数起崩塌、泥石流致使这条“生命线”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地震后采取了很多治理措施地质灾害仍然频繁发生。
3边坡工程震害分析
边坡稳定性的定性分析[3]能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并可快速地对边坡的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工程地质分析法。它是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主要从自然条件、作用因素等对比分析滑动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判断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失稳[4]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形成具备一定的不良地质基础,有其发育阶段的微地貌特征和地表迹象。因此,可以将需要判断边坡稳定性斜坡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软弱夹层和滑动带性质等与周围的稳定斜坡、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斜坡和不稳定斜坡及不同滑动阶段的边坡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分析判断边坡的稳定性。都汶路段多以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特别是老虎嘴崩塌最为严重。以老虎嘴崩塌[5]作为个例分析崩塌发生的成因、过程及原理。老虎嘴崩塌体呈半锥体形状,公路里程范围约450m,宽约260m,仅堆积与河底内的物质约达200万m3,属于典型的大型崩塌体。堆积体主要由大小不一的块石组成,含少量碎石土。堆积体表面坡体物质粒径20~200cm居多,其中可见近百吨的巨石。崩塌体物质来源于原公路内侧相对高约20~300m的山体。崩塌体规模巨大,它一度堵塞岷江,是都汶路整个区段内规模最大的堰塞体。正是该堰塞体导致都汶路映秀―汶川段迟迟不能打通。
通过实际勘察,老虎嘴崩塌体具有下述特点:坡体物质颗粒较小,含水量较高;公路内侧坡于软硬岩交界处;公路内侧坡体倾角较高,且坡体上的植被较少,多为灌木;地貌上有局部滑移的现象;公路外侧正处于岷江江水旋回地带,对公路外侧坡体冲刷严重,当坡体含水量较大时,有局部滑移的可能,同时因坡面平顺,坡体直接通向顶部崩塌源,是崩塌体的良好通道,具有滑移和崩塌双重特征。
由于陡峻岩石山坡上的岩石风化裂隙,单个或群体岩块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向下崩落,顺边坡猛烈翻滚、跳跃并相互撞击和滑动,最后散集于坡脚。崩塌、落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渐积累过程,而它的发生确实突然的、快速的,尤其是在瞬间强烈的外力激发下迅速形成崩塌体。
崩塌落石病害经常发生在岩体、褶曲断裂和风化都较严重的陡坡。老虎嘴崩塌体的成因非常明显,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1)不利地形、地质构造、节理等构成了都汶路崩塌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由于所在地区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地震,使得该坡体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崩塌,坡体上的岩石比较破碎,节理比较发育,而且该处坡脚很陡,山上植被稀少,这样也促使了崩塌的发生。
(2)外因主要是突发的地震触发作用,该地段位于震中地带。其次是降雨的触发作用,汶川地处高原山地,气候多雨潮湿,地震造成植被毁坏,地层疏松,雨水的入侵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大了发生崩塌的可能性。
4预防与治理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6],边坡治理对边坡地质体的认识不够或者忽视岩体结构的决定性作用,将会导致治理工程的失败。根据区内地震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及分布特点,分类采用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等措施加强防治。由于区内公路线路选择的余地不大,全线地质灾害治理应以治理为主,避让次生灾害。崩塌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清除坡体危岩体、锚杆挂网喷浆,坡面主动柔性网或格构护坡,坡脚挡墙、被动柔性网,坡顶后缘截、排水沟等;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坡体前缘抗滑桩或抗滑挡墙,坡面格构或喷锚护坡等;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沟口地带排导槽,沟内拦挡坝等。
及时清理道路旁松弛危岩,防止在降雨或者余震发生时滚落下来阻塞道路,甚至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生命危险。
在道路左右的坡面上设置绿化带,绿化带一方面可以阻挡坡体上游滚落的碎石,其次还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的岩石遮蔽,以增加驾乘人员的安全感。
设立道路滑坡预警系统以及对驾乘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为了及时掌握坍塌体的动态,了解道路的状况,有必要设置道路预警系统。在经历汶川大地震之后,人们的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都汶公路两侧山体破碎,加剧了司机的恐惧心理。为了人们的出行安全,需要对驾乘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5结论与建议
(1)都汶公路沿线的边坡灾害点多达百余处,破坏类型以崩塌为主,滑坡、泥石流次之。这些地质灾害点严重影响了都汶公路的正常运行。
(2)降雨是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边坡滑坡的治理,仅仅依靠桩、喷锚、锚索等纯力学的方法阻止其变形运动和破坏效果不太理想时,可以通过治水的方法改变地质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陕西省府谷县清水川低热值燃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电石厂场区位于府谷县西北方向的清水川乡赵寨村西侧,距府谷县城约26km。该项目由2×300MW的电厂项目、设计生产100万吨/年的电石厂项目(分两期建设)及相关配套附属项目组成,建设用地约1.3km。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2亿元,其中电厂项目约30亿元,电石厂项目约22亿元。
2 场区地质灾害及成因分析
2.1 场区地质灾害
根据勘察区内不同地貌形态与单元以及边坡现状,区域内B区为填方高边坡,本次论述范围仅有填方高边坡地质灾害。
电厂煤场东侧斜坡属B区高边坡,该高边坡坡脚标高亦为946.0m,坡顶标高为985~988.8m,高39~42.8m,坡长250~330m,坡体走向20°。B区原由一大一小冲沟夹一东西向山梁组成,即南二支沟及南一支沟,经电石厂场坪建设时挖填整平,形成了目前的填方高边坡及挖方高边坡。B区北段南二支沟处填方边坡下部坡率1:1.6~1.7,填方体厚8~31m,上部分坡体坡比1:1.5~1.6,填方体厚30~43m,填方体以下为原冲沟地面,前缘较为平缓,起伏不大,坡比约1:20,后缘有所起伏,坡比约1:2.2;B区南段南一支沟处填方边坡下部分坡体平缓,坡比约1:32,填方体厚3~9m,上部分坡体坡比1:1.3~1.5,填方体厚3~19m,填方体以下原地面起伏较大,坡比约1:3.2,B区填方体以下或原地面以下地层除局部表层为黄土外,其余均为砂泥岩互层,岩层倾向280°~320°,倾角14°~16°,与坡体倾向一致,根据电石厂一期场区建设规划布置,该高边坡尚未回填或开挖到位。根据厂区规划,坡体中部970.0m标高场区道路,坡顶电石一期场区道路等拟建设施目前尚未回填(开挖)到设计要求,该坡体仍需继续回填(开挖)。因坡脚946.0m标高场坪为拟建电厂煤场,坡体中部、坡顶为电石一期场区道路等拟建设施,所以需对该高边坡进行加固治理。
2.2 成因分析
(1)边坡较高,坡率较大,是边坡失稳的地形条件。
(2)泥岩相对隔水且遇水后其力学强度会大幅度下降及砂泥岩接触面较低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其缓倾角产状是造成电石厂场坪东南侧边坡失稳或出现滑坡的内在因素。
(3)人工开挖坡脚破坏了山体原有平衡,地表水下渗是边坡滑动的诱发因素。
3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通过研究分析,填方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有以下三种模式:模式一为坡体沿着填方体某一破裂面变形破坏,模式二为填方体沿着原地面变形破坏,模式三为坡体沿着原地面以下地层的某一软弱面变形破坏。
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我单位长期高边坡治理工作中的经验,稳定性计算参数采用:素填土γ=21.0kN/m3,φ=30~35°,C=0.0~5.0kPa;黄土γ=17.3.0kN/m3,φ=26,C=23kPa;砂质泥岩γ=24.7kN/m3,φ=27.5°,C=19.0kPa;砂岩γ=24.9kN/m3,φ=29.0°,C=25.0kPa;砂泥岩接触面φ=13.0~14.5°,C=5.0~10.0kPa,填土与原地面接触面φ=12.0~14.5°,C=10.0kPa,采用静力平衡及岩土计算软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各分区高边坡稳定性计算详见表1。
4 治理目标及工程措施
消除场区周边地质灾害隐患,防护级别达到国家及现有行业规范要求,有效保护场区内建筑物及人员安全。结合电石厂场区地质灾害现状、稳定性分析及尽可能?p少对厂区环境的破坏,其地质灾害主要治理工程措施为顺坡清方、锚杆框架、坡脚防护及坡面绿化、地下排水、地表排水及坡面绿化。
4.1 排水工程
(1)地表截排水。为防止坡体以外地表水流入坡体及确保坡面地表水顺畅迅速排出边坡体外,在边坡平台及坡面设置B型截排水沟,边坡平台及坡面截排水沟汇水后经场内排洪系统收集统一排至场区以外。
(2)地下排水。为使边坡保持在稳定状态,需对坡体内的地下水进行疏干、排除,在第一级边坡4-4代表断面混凝土挡墙墙背2.0m高、5.0m宽范围铺填筑透水性碎石土,在4-4、5-5代表断面第一至三级边坡坡脚平台以上1.0m处设置仰角为3°的排水孔,孔深25~30m,间距6.0m。
4.2 支挡工程
(1)非开挖式抗滑桩。为给坡脚混凝土挡墙提供基础及分担一部分边坡推力,在夯实回填(削坡清方)后形成的下部分坡体第一级边坡坡脚设置一排非开挖式抗滑桩(亦称微型桩群),共41个桩群,桩群间距为6.0m。每个非开挖抗滑桩由15根微型桩集约组成,桩长8~12m,钻孔孔径150mm,内置Φ50钢管,外焊钢筋束,灌注M30水泥砂浆,具体见微型桩群平面布置大样图;桩顶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一个顶板承台,顶板承台厚0.6m,每12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在顶板承台外侧设置高0.8m、宽0.3m的砖砌花台。
(2)锚索框架。对夯实回填(削坡清方)后形成的下部分坡体4-4、5-5代表断面第二级边坡设置Ⅰ型锚索框架进行加固。Ⅰ型锚索框架由三根横梁、三根竖梁及一根顶梁组成,每根竖梁设三孔锚索,竖梁横向间距3.0m。框架横、竖梁截面尺寸均为0.6m×0.7m,基础埋深1.5m,竖梁高10.0m,横梁长9.0m,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锚索长度均为29m,锚索钻孔直径Φ130mm,倾角25°,锚固段长度12m,由8Φs15.2mm高强度、低松弛的1860级钢绞线组成,锚索端部设置框架。锚索单孔设计拉力880kN,锁定拉力616kN。锚索孔注浆采用1:1水泥砂浆,水灰比0.45~0.5,砂浆强度不小于30Mpa。
(3)拱形骨架护坡。为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对夯实回填(削坡清方)后形成的下部分坡体3-3代表断面第一~三级边坡、4-4、5-5代表断面第一级、第三级边坡设置拱形骨架护坡。拱形骨架护坡由拱柱及拱圈组成,截面尺寸均为0.6m×0.4m,拱柱间距3.0m,拱圈间距2.0m,拱径3.0m,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拱柱两侧、拱圈内侧浇筑C20混凝土挡水缘,截面尺寸0.1m×0.1m。
4.3 坡面绿化
为了保护边坡坡脚,对上部分一级边坡坡脚平台以上1.5m范围的裸露坡面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砌筑厚度0.4m。为了使场区环境生态化、景观化及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在锚索(杆)框架梁格内采用植生袋植草护坡,在拱形骨架内播撒草籽植草,绿化坡面。
5 结束语
(1)电石厂地质灾害集中体现在人工开挖坡脚破坏了山体原有平衡,增大坡体的临空面,导致坡体失稳,发生滑动。
(2)因填方边坡回填体较厚,治理工程实施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坡体还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蠕动变形,因此,在治理工程实施后要定期对坡面进行检查,发现排水沟开裂要及时修复,发现落水洞应及时夯实回填,以使山坡土体保持在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