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灾害防御

水灾害防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灾害防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牙克石市 山洪灾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13-01

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东经120°28′~122°29′,北纬47°39′~50°52′,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南北分布,市境南北长352 km,东西宽147 km,全市总面积27590 km2。牙克石市地处亚寒带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6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2.6 ℃,多年平均降雨量385.8 mm,牙克石市现辖11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7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37.5万人。

牙克石市共有大小河流85条,分属嫩江、额尔古纳河两大水系。市境内较大河流有四条,其中:额尔古纳河水系有海拉尔河、图里河;嫩江水系有雅鲁河、绰尔河。牙克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26827万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25273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补给量60417万m3,重复计算量58863万m3。地下水可利用量12620万m3。由于我市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汛期降雨比较集中,常常发生山洪。

1 山洪灾害类型、原因及特点

1.1 类型

(1)由突发暴雨引发的溪河洪水猛涨,造成山洪灾害。

(2)镇区附近荒山荒坡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引发坡洪、泥石流灾害。

(3)由于春季融雪导致溪河沟发生融雪性突发水灾(桃花汛)。

(4)由于降雨导致陡坡崩塌。

1.2 原因

(1)地形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地形往往是山高、陡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2)气象水文因素。诱发山洪灾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强降雨和气温显著升高。当遇有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而引发的溪河洪水猛涨,造成山洪灾害。春季融雪导致溪河沟发生融雪性突发水灾。

(3)人类活动因素。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陡坡开荒,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引发坡洪、泥石流灾害。

1.3 特点

(1)突发性强,预测预报难度大。由于暴雨发生的不确定性导致发生降雨或融水历时短,短时间内即可形成灾害。

(2)灾害抢险救灾难度大,由于突发性强,对于组织抢险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复杂性,组织抢险进行人员撤离、财产转移等工作的难度很大。

(3)灾害发生具有区域性,相对集中的特点。洪灾相对集中,山洪灾害易发区域相对固定。

(4)灾害发生具有季节性,多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 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我市是山洪灾害多发区之一。汛期集中强降雨,突发性山洪时有发生,常常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田地被毁、交通通信中断等危害,严重影响了我市的经济增长、妨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随着山区经济日益发展,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强,解决好山洪灾害问题已刻不容缓。

3 山洪灾害防治措施

牙克石市防灾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排洪沟、坡面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三类。这三类工程措施中城镇堤防100.746 km,其中防御标准以下的堤防有59.52 km。不达标准的排洪沟有37 km以及少量坡面水土保持工程。

山洪灾害防治要想依靠工程措施达到防御山洪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非工程措施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防御山洪的目的。

牙克石市2012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总投资600万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简易监测雨量站7个、自动监测雨量站30个、自动土壤墒情监测站4个、自动监测水位站3个、无线预警广播36个、监测预警平台1个。

4 建议

4.1 编制山洪灾害预案

防灾预案是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是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分别编制全市、防治区所属乡镇和防治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明确各级山洪灾害防御部门职责及责任人员,确定转移安置路线,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

4.2 做好宣传培训演练

(1)宣传。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及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2)培训。对旗、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片区负责人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指挥系统正常、有效运转。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及运行维护进行培训,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3)演练。在山洪灾害的严重的流域和村屯,每年汛前结合山洪灾害防御修编预案,及时组织开展一次山洪灾害避灾演练,使每位组织者、每位群众都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怎样避险撤离,清楚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哪是安全区、哪是危险区,即使在电力、通讯等中断的情况下不乱阵脚,安全转移。

4.3 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以水雨情信息监测系统为数据基础,以预报决策系统为依托,提前预知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实现及时下发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及山洪可能危害范围的不同,通过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考点 例析

随着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加强,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呈波动加剧的趋势,如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09-2010年的西南旱灾;2010年的青海地震、南方水灾及近期发生的舟曲泥石流灾害等,其强度和损失之大让人触目惊心。针对我们江西省高考地理选修的是《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因而要求特别关注此模块相关的考试要点,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其考试方向。

考查要点: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生物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其风、寒潮、干旱、洪涝等属于气象灾害与洪水灾害,需要运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大气气流与各种气候的特点了解这些灾害产生的影响、发生的时间、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气候因素分析干旱、洪涝及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原理分析台风、伏旱、北方春旱等灾害形成的原因。而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塌方等灾害则要结合地壳运动规律、内外力作用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尤其是要结合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原理支分析与诠释全球一些主要火山与重大地震的分布规律;全球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分布区域;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气象气候条件与地理背景(自然背景:气候背景、地形地质背景、生物背景;人文背景: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等。

考查方向: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一般是结合本学年度各区域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自然灾害进行考查。如2009年福建文综第40题的汶川地震、山东文综第31题的台风、海南卷第1-3题的冰岛火山喷发和第25题的城市暴雨灾害、福建卷的洪涝灾害、新课标全国卷第42题的滑坡和泥石流、江K卷的第1-2题的冰岛火山喷发,第5-6题的海地地震,第21-22题的西南大旱等。

【例1】(2010年山东高考卷)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请读图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什么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什么不同?并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应采取哪些有效的工程措施?

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台风过境前后天气(气压、风速、云量、降雨量和气温等)的变化过程,此知识点的考查也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一般是根据相关的曲线图来判断。(2)重点在于比较两地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面临同一自然灾害产生不同的次生灾害分析及就某一地为例防御此种次生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其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但此处要求说明的是工程措施。

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坍、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例2】(2010年江苏高考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并请回答1-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分析:第1题是以冰岛为背景考查影响某地的气压带和风带,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由于冰岛的纬度在66°34′N附近,因而影响火山灰蔓延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另外根据冰岛和亚欧大陆的相对位置,以及火山灰的蔓延方向,可知其风带为西风带。

第2题主要考查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迁移顺序(注意题中问的是火山灰物质,而不是岩浆)。地球外部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其实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外部各圈层中的迁移顺序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常识得到明确的答案。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3篇

去年六七月间,暴雨侵袭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时,《中国经济周刊》(第27期)曾就此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今年,我们再次编发这篇文章,呼吁屡受内涝之苦的城市合理科学规划,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入夏以来,从北京到广州,一场又一场的暴雨让人们再次领略了“不堪一击”的城市排水系统,也令城市规划和管理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和考验。

城市受灾责任在建设者

《中国经济周刊》:为什么入夏以来,城市因下雨而导致的灾害越来越多?

史培军:究其原因是城市规划没能遵循原来的自然地理格局。北京暴雨中,积水严重的地方都是把原来的水系网格局改了的地方。中国自古以来的城市规划是追求几何美,规划理念是美观的协调,不是景观的协调,其实城市本身并不存在一圈、两圈、越摊越大的环路型的自然地理格局。反之,西方的城市规划多是按照城市所在地自然景观格局依山傍水而建。所以,我们的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太不尊重和没有考虑到大城市布局和原来自然地理格局间的协调,从而导致了大城市病的出现,来大雨成水灾,下大雪成雪灾。

《中国经济周刊》:请您分析一下积水比较严重地段的形成原因?

史培军:这是城市建设者的责任,北京的总体地势是北高南低,此次暴雨(编者注:2011年6月23日)正好也集中在西南部地势偏低的地区。比如积水严重的莲花桥(编者注:今年7月21日暴雨中,积水在莲花桥路面上的长度超过了200米),这里本来就是原来的河网,是相对地势低洼地段,在这样的地势情况下又向下挖了一个下沉式的桥,使此地成为逢雨必涝的场所之一。城市处于一个网络化连通的关系,没有从平均设防水平提高到特殊地段的设防能力加强,就会导致由于一个地方出问题,通过其网络和枢纽地段的问题而殃及全身。一场大雨好比对一个城市的不同设防水平做了一个统一测验,高的设防水平必然也受到低的设防水平的殃及。比如旧的大院、旧的社区的排水能力弱,大雨来的时候也是专挑薄弱环节打。当然,现在城市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在提高,设防水平也在提高。

我们的应急预案都是战略性的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城市应急预案发展水平如何?

史培军:总体来说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应急预案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由市长郭金龙牵头,将主要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23分类、51种,我本人也是市应急委的专家,可以说重视程度是高的。但是为什么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水灾时,市民的感觉还是没有明显改善,或是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我个人认为应急预案中过多的理论性的、程序性的、普遍性的操作方式难以应对每次灾难个性化的东西,做不到随机应变。

换句话说,我们的预案都是战略性的而不是战术型的,可以想到大暴雨来了怎么办,但是没想到在晚高峰的时候来一场大暴雨且降落在城市相对低洼的地方该怎么办,每一次的灾难都不一样,无法预测,缺乏灵活和细致的考虑。所以说总体在改进,局部在恶化,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

《中国经济周刊》:市民在面对城市自然灾害时应做出怎样的应对?

史培军:关系到个人,我们在防御极端事件中的防范风险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对遇到自然灾害时的反应和认识程度还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老百姓的防灾意识比日本老百姓差了很远。不懂最基本的概念,在大灾面前,对事情的严峻性估计不够,没有防御风险的基本逻辑,是保命,还是保财产?缺乏最基本的风险防御意识,缺乏在灾难面前逃生的观念造成了惨剧的发生。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流域;洪灾;生态化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流域是各地区河流干、支流所经过的区域,流域分布情况也呈现了整个地区的水资源集中趋势,对水量调度与控制具有指导作用。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流域所处位置常会发生不同的层次变化,影响了水资源调度流程的规范化,进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

一、洪水的危害性

洪灾是一种自然性的灾害,主要是因为江、河、湖等蓄水区的水位超出标准,溢出河道防护位置而产生的灾害。新时期我国对水利工程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投入大笔资金兴建水工建筑物,这也加快了小流域水资源调度的稳定进行。但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流域输水线路依旧面临着洪灾的危险。洪水灾害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于:

1、经济方面。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构成,农业经济关系着国民总收入水平的高低。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开始注重农村地区产业的规划发展,灌溉用水是保证农业收益的前提条件[1]。小流域是地方农业供输水的常用方式,及时将河道内水资源分输给农田灌溉。另一方面,若流域水量超标则会引起严重的水灾害,导致种植区、水灌区等被摧毁,导致农田作物大面积死亡而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安全方面。水是人类长期生存的基本保障,水资源失控不仅破坏了流域地质环境的生态型,也能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江河流域、水库因水流冲蚀发生坍塌,流域周边房屋建筑被冲垮,公路交通因洪水灾害而难以正常行驶,这些都是洪水造成的安全事故。例如,2012年云南省镇雄县坪上乡“7.21”灾害中,河流洪峰最高超过450m3/s,大面积水工建筑物被冲毁,洪灾也造成了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诸多地质灾害。

二、小流域抗灾的主要内容

小流域是蓄水或输水区域较小的河道,并且具有独立控制及封闭供输的自然汇水功能,适应了流域水资源的自主化调控。从现有的小流域工程判断,其主要是小于100km2的水域工程,多数出现于平原地区的自然地质中,云南属于高原地区,每一个坝子都是一个小流域。小流域水流量指标较小,但其在地区用水补给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也是现代生态水利改造的重点项目。为了避免小流域洪水造成的危害,应及时拟定抗灾防御方案。

1、原则方面。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小流域是调配地方水资源的基础设施,河道工程改造治理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用水的要求,才能增强流域抵抗洪水灾害的能力。生态化流域要求水资源是可以循环、高效地利用,防洪抗灾工程要坚持“生态、环保、持续”等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河道输水的作用[2]。

2、措施方面。对小流域实施生态化改造,并非单一地修理、改建流域设施,而是要拟定宏观性的抗灾方案。现代流域生态化改造中,需涉及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并用,实现“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例如,选定生态河道治理决策时,除了原有流域改造措施,还要顾及“保塬、护坡、固沟”等要求。

三、小流域防洪抗灾的基本流程

小流域是我国河道线路分布的重要构成,尽管属于小范围的自然汇水区,但对农业灌溉、水源调度等也有多方面的作用。结合云南“7.21”灾害吸取的教训,地方政府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小流域防洪方案,严格执行每一步抗灾的作业流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化改造。

1、规划。编制河流防洪、城市防洪、水库、河岸等防洪规划,并选定主体防洪工程,如:堤、河道整治、分洪工程、水库等,做好生态流域改造前期的准备工作。此外,要全面考虑防洪非工程措施的规模,如: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洪泛区管理、行洪道清障、洪水保险、防洪调度、超标准洪水紧急措施等,这些都是流域抗灾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2、设计。根据规划选定的工程措施选择工程位置,如:坝址、堤线、分洪区等;再根据工程等级标准和防护对象的要求,做好勘测、试验、计算,提出工程总体布置和主体建筑物设计的各项工程特征值、工程量和投资估算等[3]。防洪抗灾方案要坚持生态、环保、绿色等先进理念,在特定区域提供针对性的处理决策,加快了生态河流域的建设。

3、施工。与一般水利工程施工相同,而防洪工程中的堤防修筑和河道开挖,一般工程总量虽大,但比较分散,在中国和有些国家,仍采用人力为主进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图纸及工艺方案要求,逐一落实水利项目的建设标准,保证流域水工建筑物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建立完整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指导施工方创建洪灾的防御系统。

四、生态化流域治理的综合对策

从小流域改造的趋势分析,未来我国流域必将朝着持续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流域水资源辅助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化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求施工方做好充分的治理准备工作,尤其对每一个治理项目的操作流程,都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详细处理。生态化流域治理的详细对策:

1、检查观测。及时掌握工程设施的工作状态,如发现问题,即迅速处理。选定小流域治理区域之后,施工方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勘测,掌握流域所处的地质条件,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利用地质勘测系统检测流域及其周围的地质层状态,可发现软土层或水文运动的异常状况;定期检查水工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做好病害建筑的检修工作,为防洪抗灾提供科学的指导。

2、防守抢险。对主体建筑物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定期大修,以保持工程设施的完好安全,保证能在正常和非常情况时灵活运用。汛期对防洪设施组织防守,出现险情时,及时抢护,充分发挥已有防洪工程的作用,保障保护区的安全。云南省针对各地区的水流情况,制定了紧急避险对策,在水量高峰期安排人员参与监测,遇到突况应及时处理从而有效抑制洪水造成的危害。

3、防洪调度。根据防洪调度规划,针对可能出现的洪水和防护区的实际情况,按照渡汛计划和紧急措施方案,对防洪系统中的各项设施进行调度。做到在洪水不超过设计标准时,可满足保护区安全渡汛的要求;遇超标准洪水则要兼顾主体建筑物安全和重要地区、城市的安全,使洪灾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4]。建立区域防洪报警系统,发现水位异常时发出告警信号,提醒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4、防洪法规。用作防洪工作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保护防洪设施安全;发挥防洪系统的效益;调整人们在生产、生活、经济建设中所产生的相互间的利益矛盾。同时,在管理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对水工建筑物常见病害拟定有效的处理方案,防止建筑病害对小流域输水的影响。加大小流域保护的宣传工作,带动地方民众参与到流域治理活动中。

结论

洪灾是江河流域最为常见的病害问题,因其“流量大、速度快、时间短”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给流域周边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注重小流域防洪抗灾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抑制流域发生洪灾而带来的危害,地方政府要及时地调整流域治理政策,解决流域供输水作业潜在的危险隐患。

【参考文献】

[1]徐琳琳.自然界洪水灾害发生的因素及危害性研究[J].现代水利,2010,40(16):21-23.

[2]钱学良.我国小流域防洪抗灾中生态原则的实施流程[J].城市建设理论,2011,30(21):40-42.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5篇

1、编制目的

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材料损失,科学实施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确保工程质量及进度。

2、基本原则

坚决贯彻分公司领导责任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突出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调动全工地人员一切积极性,团结抗洪。

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防洪总办公室制定的《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4、 适应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x市xxx工地。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 组织机构

xxx区xxx防洪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成员如下:

总指挥:陶建明(分公司经理)

副总指挥:xx xxx

成员:xxx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天水市西十里嘉通公司第十六项目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设立通讯联络组、医疗救助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安全保卫组4个应急小组。

2、职责

(1) 项目部防洪指挥部主要职责

①在公司和项目部防洪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洪工作的法规、政策和防汛指挥部的决定、指令及分公司关于防洪救灾的各项指令,启动预案命令,指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应对。

②根据灾情对防洪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领导、部署、协调灾害应急工作,部署组织各组成部门实施抗洪和救灾工作,制定和修订《项目部防洪应急预案》。

③当施工现场有重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时,组织召开防洪工作应急会议,听取有关雨情、水情、灾情汇报,安排部署防洪救灾工作。

④统一指挥项目部防洪应急工作,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按本预案规定的职责执行。

(2)项目部防洪指挥办公室主要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洪工作的法规、方针、政策,执行项目部防洪指挥部各项决策和上级防洪指挥部的调度指令。

②掌握汛情、灾情,必要时洪水预报警报,编写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报告。

③负责协调、检查、督促项目部防洪工作。

④组织制定防御洪水方案,检查、督促各项防洪抗洪和救灾措施的落实工作。 ⑤协助组织防洪抢险队伍,组织防洪信息系统建设。督促、检查和落实有关防洪物资的储备

⑥完成公司防洪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 各抢险应急小组职责

①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随时保持联系畅通。一旦发生洪水事故,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抢险,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②后勤物资保障组:按照公司防洪指挥部的要求负责做好防洪物资储备、管理、供应工作。

③医疗救助组:负责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协调各大医院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④安全保卫组:负责维护防洪抢险公共秩序,出现紧急情况时,调有关人员组织工人撤离和转移。

3、 雨季值班制度

项目部安排雨季值班人员,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严禁值班人员脱岗。

4、雨季重点检查监控内容

①基坑周边挖设排洪沟、渠,使水路畅通,不流入基坑内。

②基坑内西南角及西北角较低,内设两个井点,周围挖渠使水流入井内,用泵排走。

③场地内排水至南部挖水坑,使周围水聚集,用泵排走。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叶尔羌河;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

1 工程概况

叶尔羌河流域(含提孜那甫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缘,南靠雪峰连绵的喀喇昆仑山脉,东邻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面及北面分别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喀什地区的英吉沙、疏勒、岳普湖、伽师县及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74°28′-80°54′,北纬34°50′-40°31′之间,流域面积10.8万平方千米,其中平原绿洲面积2.04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18.9%(国内部分)。

2 历年典型水文资料

2.1 叶尔羌河

目前叶尔羌河共有水文站7处,其中距喀群以上120km的山区库鲁克栏干水文站为叶尔羌河最重要的报汛站。喀群水文站为叶尔羌河径流总量的控制站(该站以上为径流产区)。在河流的中、下游还设有依干其渡口水文站、民生渠首水文站、48团渡口水文站和艾里克塔木水文站。这些水文站不仅是我们防汛工作的耳目,而且为叶尔羌河水利工程建设及水资源的利用、规划提供最可靠的水文基础资料。通过分析多年来水文资料,让我们基本了解各种洪水的运行规律。

2.2 提孜那甫河

1999年8月2日提孜那甫河发生了接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于提孜那甫河在山区没有报汛站,这使叶城县防洪在时间准备上处于极不利的处境。

当日7时半玉孜门勒克水文站峰高达1210m3/s,约一个半小时至江卡渠首,江卡渠首至玉孜门勒克之间仅隔十余公里,且系河谷地带,预计洪峰衰减量不大。洪峰从江卡至提河总断面之间,运行11个半小时,洪峰衰减至739m3/s,衰减36%,平均每公里约减0.56%。从总断面运行至黑孜阿瓦提渠首,耗时7个半小时,峰高衰减至570m3/s(参考数),衰减23%,平均每公里约减0.46%。黑孜阿瓦提至汗克尔渠首之间,大部分河段在离河岸0.5-1.0km左右处筑有防洪堤,由于河道窄大量洪水漫滩,起了很大的滞洪作用,降低了洪峰(至汗克尔最大洪峰仅125m3/s),运行时间约13个小时,洪峰衰减83%,平均每公里约衰减4%。这段河道防洪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即河堤应尽量远离河岸,利用滩地滞洪。

2002年8月13日20点玉孜门勒克水文站峰高达575m3/s,约一个半小时至江卡渠首。洪峰从江卡至提河总断面之间,运行22个小时,洪峰降至388m3/s。从总断面运行至黑孜阿瓦提渠首,耗时10个小时,峰高降至278m3/s。黑孜阿瓦提至汗克尔渠首之间,大部分河段在离河岸0.5-1.0km左右处筑有防洪堤,由于河道窄大量洪水漫滩,起了很大的滞洪作用,降低了洪峰(至汗克尔最大洪峰仅148m3/s),运行时间约11个小时。

3 对即将发生的消融洪水与暴雨洪水的预警预报

通过现代通讯、气象卫星,预测较大的暴雨洪水与消融洪水,从近年来的经验中已可得出很有成效的规律。

3.1 较大的消融洪水

当叶尔羌河摄氏零度层高度达到5000m以上,高空气温日平均达7°C以上并持续7天以上时间时,将发生很大的消融洪水。如1994年从7月30日至8月7日期间,零度层高度为5051-5576m,高空气温平均7.6°C,导致从7月30日至8月12日喀群水文站平均流量达1637m3/s。其中8月4日至8月8日,5日平均流量达2036m3/s,5日洪量达8.8亿立方米,接近50年一遇水平,叶尔羌河灌区下游的巴楚县遭受水灾。

1999年7月底,自治区防洪办公室根据卫星积雨云图运行情况,提早两天预报了叶尔羌河及提孜那甫河8月2日的暴雨洪水。今后我们一方面本身要不断总结经验,做到对汛期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在汛期要与地区及自治区防洪办多加联系,提早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这就是做到“情况明、方法对”,是在防汛工作上避免被动局面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溃坝型”洪水

对于“溃坝型”洪水,因为其策源地为地处交通极不方便和偏远的支流克勒清河流域,要做出这种洪水的预报的确非常困难。但我们这次在叶尔羌河防洪规划中,已计划于克勒清河口增设一个遥控自动测报水文点,如能实施,则将“溃坝型”洪水的预警期由目前的9-10小时(栏干水文站)延长至23-25小时,这对于莎车、泽普一带防汛将赢得非常宝贵的准备时间。

4 蓄洪方案

在一般情况下,叶尔羌河均遵循限额供水规定,禁止超量引水,尽量往下游多送生态水。当叶尔羌河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应尽量利用叶尔羌河灌区渠道引洪流量大,平原水库库容大的特点,多引洪蓄库和引洪灌溉(重点是林带、草场)。

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叶尔羌河栏杆水文站来水量达到4050m3/s以上时,叶尔羌河流域各水库应首先控制引水闸,加强引水工程的防洪设施的防护,根据上级的统一调度,适时引洪,放水调峰、错峰,保证上、下游的安全。

5 分洪方案

叶尔羌河整个防洪河段,目前没有分洪、滞洪区的设计,也没有这个条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利用现有渠系按分洪指标短期泄洪。

叶尔羌河现有渠系引水能力很大,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超过10年一遇,喀群站4050m3/s以上洪水时),各渠将执行强制分洪措施,其总引水量可达795m3/s。提孜那甫河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超过10年一遇,玉孜门勒克550m3/s以上洪水时),各渠执行强制分洪,其总引水量可达268m3/s~298m3/s。

6 防汛组织及应急实施方案

当叶尔羌河河道洪水流量超过防御标准时,各防洪工段的抢险队伍要立即进行加高、加固河堤抢险,各抢险专业队伍要进入抢险位置,县及地区防汛指挥部及抢险领导组的有关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调度,并通知有关村镇立即做好避险准备。

7 结束语

当防洪工程在超高以下发生决口,主要依靠人工填堵阻挡洪水,故所有防洪工程附近,在汛前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卵石,梢料及土料等以备抢险之用。封堵后洪水仍然涨势凶猛,且继续增大时,说明此次洪水很大,或该河段不宜继续抢护,否则会造成更大损失,应立即通知有关村镇实施避险方案,现场抢险人员也一并撤离现场。

参考文献

[1]李平.新疆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防洪预案[Z].2011.

[2]程仲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尔羌河防洪规划报告[R].2002.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台风 汽车避险 温州 思考

中图分类号: P45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2007年10月,“罗莎”台风期间,仅杭州华浙广场地下车库内,有140个车位,64台车被淹;杭州积水最严重的留下等地,大水达到了1米多,一些小轿车几乎遭受“灭顶之灾”。2008年,温州市假设超强台风正面登陆,城区大范围受淹,开展防御超强台风演练,暴露汽车避险的防御措施尚未落实的问题。

在每次防台中,随着台风的移动、强降水的增加,各地都在做好预泄、预排工作,增加水库河网蓄洪的能力,但部分地区受淹往往在所难免,地面积水倒灌进地下车库,以及地面停放车辆与行驶汽车受淹事件不断发生。几十年来,国内外,城市型水灾害事件频发,强降雨造成的城市水害,即使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损失也难以幸免。2000年,韩国首尔遭受了1964年以来最猛烈的暴雨洪水,首尔的地铁水流成河;洪水肆虐后的街道上,交错堆叠的汽车不计其数。2002年8月,捷克普降暴雨,各水库均已蓄水,结果又遭遇了强度更大的第二次降雨过程,结果梯级水库就像倒掉的多米诺骨牌,相继进入紧急泄洪状态,洪峰流量相当于500年一遇。布拉格低洼处积水深达3~4米,大量建筑的地下室进水,市内3条地铁均成了地下河,直到第二年3月才完全恢复通车。

在台风影响发生城市型水灾害前,如何做好汽车有序转移避险,以及车库就地或就近高地避险工作已经成为城市防汛防台需要解决好的重要工作。笔者从事防汛水文工作,时常关注汽车受淹事件,就如何做好城市汽车避险问题,做肤浅的思考。

2、温州市台风暴雨灾害概述

温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经常遭受台风袭击。据统计,1949-2010年登陆浙江的台风有40个,有16个是在温州登陆的,平均每年有0.3个,1990-2009年台风对温州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89.69亿元,其中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灾害最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17.33亿元。同时,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以及“热岛效应”的加剧,温州市区暴雨频发。目前,温州市区排水标准不到2年一遇,城市排水能力偏弱,因此温州市区在遭受台风或暴雨袭击时,经常发生城市内涝、地下车库进水等事件并引发财产损失,其中汽车受淹事故经常发生。1999年9月3日深夜到9月4日,受第9号热带风暴影响,浙江东南地区暴雨倾盆,温州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4h内降雨量达到390 mm。雨使温州城区成了一片,积水普遍为七八十厘米,积水最深处达一至一点二米,居住在低洼地区的人们甚至要游泳出行,市区被洪水围困的人口达5 2 .82万【1】。充分暴露温州已经存在城市性水灾害问题;期间,大量汽车受淹,损失严重。图1所示为温州市区“99.94”暴雨洪水淹没图:

图1温州市区“99.94”暴雨洪水淹没图

3、温州城市汽车避险必要性

3.1汽车保有量现状

据温州市车管所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8月份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27373辆,其中市区为419378辆。而2010年同期,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262437辆、市区364251辆。分别增长了164936辆、55127辆。全市同期增长了13.1%,日均增长约451辆。此外,截至2010年8月份,2010年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15.4%;2009年与2008年的同期比增长则为13.0%。机动车辆保险费与承保额见图2。

图2机动车辆保险费及承保额

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州豪车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温州市车管所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温州豪华车中奥迪保有量最多,达到27112辆,比2010年同期的19673辆,增加了7493辆,增长幅度达38.1%;宝马保有量名列第二,为23993辆,比2010年同期的17366辆增长了6627辆,增长幅度为38.2%;奔驰保有量名列第三,为15312辆,比2010年同期的10325辆增长了4987辆,增长高达48.3%,其中雷克萨斯达到6487辆,沃尔沃2503辆,路虎3061辆,捷豹349辆。顶极豪华车中,宾利105辆,法拉利42辆,兰博基尼34辆,劳斯莱斯66辆,迈巴赫5辆,玛莎拉蒂54辆。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共有家庭户291.03万户,全市平均两户家庭拥有一辆汽车,平均百户家庭拥有一辆豪车。

3.2超强台风正面登陆可能性

2006年0608号台风“桑美”于8月5日20时在关岛附近洋面生成,7日0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日14时加强为台风,9日11时加强为强台风,9日1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0日17时25分在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受超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温州市特别是苍南县受灾严重,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达290.67万人,因灾死亡154人,失踪2人。“桑美”台风与假设台风行进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桑美”台风与假设台风行径图

“桑美”台风主要登陆点苍南县马站镇位于温州与福建交界处,在温州三大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以南,有利于台风增水,并在温州境内引起了强降雨,台风登陆后截止到11日8时,过程雨量超过300mm的站点14处(均位于苍南县境内),1h超过100mm的雨量站就有13处,其中昌禅站24小时雨量更是达到了超历史的579.7mm。对三大江潮水位影响巨大,特别是鳌江,增水最高达到3.58m[2],幸亏在低潮位期间登陆,位都没有超过5年一遇,但强降水致使苍南、平阳等地城镇内涝严重,河网水位暴涨[3]。类似“桑美”的超强台风在温州市区正面或偏南登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3.3汽车避险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温州市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汽车损失已经成为台风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桑美”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及降雨强度,超强台风登陆后瓯江口增水达到358cm且温州城区降水普遍达到50年一遇或以上。根据温州市水文站统计数据,瓯江平均位为2.58m(85高程),在3.58m增水的情况下,叠加,瓯江潮位将达到或超过6.16m,远高于瓯江百年一遇水位(5.75m),超过市区防洪堤防御能力(温州市区海塘总长度106.18公里,其中重现期100年的长度16.94公里,仅占总长16%,重现期50年的长度44.55公里,占总长42%);且在50年一遇或以上的降水强度作用下,温瑞塘河等内河水位暴涨,城市排水压力巨大,因此如果类似“桑美”等超强台风在温州市区或偏南直接登陆,则瓯江水位极可能越过堤防漫进城市,加上城市内涝问题,温州市区将变成一座水城。如果不采取措施,温州城市地下车库将全部进水,室外汽车不仅会被水淹,更会遭台风中高空落物破坏,汽车损失将不计其数。因此,由政府主导或引导,做好台风甚至超强台风影响下的城市汽车避险已刻不容缓的,是公平保护公私财物安全的义务与责任,也是防御台风“人员转移、人车转移”的重要体现。

4、温州城市汽车避险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容易内涝的地方,如永嘉上塘、平阳水头以及市区沿江低洼区域的车主,仅依靠经验判断,自主转移,防汛部门尚未对汽车避险采取相应措施。因此每次台风或大暴雨,当城市路面积水或河水倒灌地下车库时,都会发生汽车受淹情况;如2005年强台风“海棠”给浙江沿海一带尤其是温州的车主造成了巨大损失,光是人寿财产保险乐清支公司受理的车辆出险报案就已经达1300多个。按照汽车是否转移分类,汽车避险措施有就地避险、就近就高避险、异地避险,目前,落实汽车安全避险措施,确有难度。限制其落实的问题有:

1)、洪水(风暴潮)预报的准确及预见期难以满足汽车避险的要求。

洪水(风暴潮)预报是汽车避险体系的重要支撑,只有准确的预报才能保障汽车避险体系的正常运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以及占用河道、路面硬化、下水道淤积排水不畅等情况,造成城市气象水文工作难度加大。根据目前水文、气象的发展水平,洪水(风暴潮的)预报精度不高,预见期偏短,还远没有达到汽车避险对预报的要求。

2)、适应城市汽车就地避险与异地转移工作的非工程措施或工程措施尚需要改善。

由于洪水风险图编制投入偏低,造成其实用性较差。洪水风险图是实现洪水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洪水风险图精度较差,难以指导汽车就地避险或异地转移避险,难以判断某一区域的汽车是就地避险还是转移避险。如何完善洪水风险图的编制是汽车避险转移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其次,由政府层面主导的汽车转移指挥体系还没建立,如何判断汽车处在危险区域并指令其安全转移,以及如何有序的大范围转移,都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在应对超强台风等非常情况下,快速异地转移所依靠的交通网络还不成熟。

3)、地下车库防汛设施与市民防汛意识尚难满足就地避险要求。

地下车库被淹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发生水淹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群众防大涝的意识不强,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是一些地下停车库设计存在缺陷,排水口、出入口没有阻水设施;三是用于强排水的配电房没有设计在建筑物正负零以上,致使车库一旦受淹,强排水系统不能发挥功能;四是个别小区处于河边兼低洼地带,防洪设施没有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当洪水袭来漫堤时,防守回天无力,任由洪水肆虐。而城市的豪车,往往就在地下车库里,要不要让车库里的车转移,是汽车避险的重要环节。

4)、城市汽车洪水避险的保险机制与经费保障机制还待完善。

目前,尚无汽车洪水险种。对汽车在洪水或台风过程中遭受的损失,车主只能通过车损险要求赔偿,而车损险对是否赔付的认定较为严格,如:一、汽车停在小区或者地下车库中等静止状态下被水淹造成损失,只要车辆参保了车辆损失基本险,保险公司都会按照自然灾害进行全赔。若汽车在静止状态被淹,车主发动汽车造成损失,则保险公司不予理赔。二、涉水造成发动机进水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不予赔偿。还缺乏一种汽车洪水保险机制,能积极应对洪水,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汽车车主主动避险;支撑城市汽车洪水避险的经费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

5、对策措施

5.1、加强汽车避险工作,建立汽车自主避险机制。汽车自主避险机制必须由政府部门如应急办、防汛办等牵头联合水利、气象、规划、市政、交通、公安、保险等部门,预先制定汽车防洪预案与洪水风险图,在超强台风影响前出台汽车应急避险方案,在电视、网络、报纸上公告。当地人民政府根据预测预报的风险图成果,联合交通、公安等部门确定汽车避险路线和场所,在自愿的前提下指挥汽车有序撤离高风险地区,达到汽车避险的目的。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承担告知义务,市民有知情权、选择权,自主选择汽车是就地避险、就近就高避险,还是采取协同家人异地转移汽车。

5.2 加强城市气象水文工作,提高预测预报精确性。

灾前预测预报工作是成功实现汽车避险的重要环节,该部分工作主要由气象、水文、海洋联合参与。气象、水文等部门预测预报将来可能降雨及可能洪水过程,海洋部门预报海洋水文情况;加强气象、水文、海洋部门的预报研究投入,准确掌握地下管网排水与河道排涝能力,建立台风洪水暴雨预报系统,是防汛防台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汽车避险措施的前置条件。

5.3 完善洪水风险图编制,提高风险评估精确性。

防汛部门联合市政、规划、测绘、水文等部门根据城市建设情况以及城市排水能力对可能洪水灾情绘制洪水风险图,确定不同地区风险系数;建立完善的洪水风险系统,人民群众能较为方便确定危险区及安全区位置;并能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精确性的评价,指导市民做出自主性的选择汽车避险措施;在洪水风险图中标明汽车避险场所与人员避难场所,比如,日本的洪水避难与地震避难采用同一个系统,所有学校和公共设施都建在比较高的地方,必要时充当避难场所。

5.4加大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交通指挥系统。

健全的交通指挥系统是汽车有序撤离的保障,只有建立了健全的交通指挥系统,才能保证汽车撤离过程中城市交通顺畅以及在汽车撤离过后居民生活井然。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网,特别是提高高速快速转移能力,确保在一定的时间里汽车撤离到安全地带,并不会发生人为的阻塞事故;建立健全汽车撤离路线及避险场所系统,市民能通过比较方便的方式获悉汽车撤离路线及避险场所;成立应急交通指挥系统,指挥汽车有序撤离到安全场所。

5.5 积极推行汽车洪水保险制度,建立汽车避险专项基金。

汽车洪水保险制度是实现台风影响期间为避免汽车损失而产生的各种费用的经济手段。汽车洪水保险制度是洪水保险的一个方面。该保险制度主要功能:承担汽车转移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没能成功转移的汽车损失进行理赔;是汽车洪水避险转移基金的主要来源。应推行强制投保与自愿投保相结合的汽车洪水保险模式[4],对豪车采取洪水强制险种,对普通家用汽车采取洪水自愿险种。保险公司有告知避险义务,对积极主动避险的车主进行事后补偿,树立科学避险理念。并在汽车洪水强制险的基础上建立汽车避险专项基金,该基金用于城市气象洪水预报、洪水风险图编制与完善、汽车避险转移体系建设,是汽车洪水转移措施实施的经费保障。应该通过人大立法或议案,确定政府的义务,并积极推进地方洪水汽车保险立法,推行汽车商业保险,促进自主避险实施。

5.6 借鉴经验加强城市水灾防御能力建设 规范地下车库建设与防汛措施

加强对城市水灾的综合研究,开展专题研究并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以最完善的城市工程防御体系将台风引发的洪涝灾害降至最低。加强城市综合规划和防灾工程建设,科学设计地下水排水系统与城市蓄洪区,调节洪水量;采取公园球场等“一地多用”,可以调蓄洪水,借鉴法国许多城市做法,把地势较低的地方或河道两岸的滩地,开辟成公园、绿地球场、停车场、道路等,平时可以供人娱乐或者方便交通,有洪水时就作为临时调蓄洪水的场所。美国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宾夕法尼亚州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规定新开发区要实行强制性的“就地滞洪蓄水”,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

保障河道正常行洪能力,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御洪水能力。规范地下车库建设,提高入口防洪标准,推行立体车库建设,构筑多道防水线。封闭性小区的大门口设一道防洪堤,防止雨水倒灌进来,在地下车库的入口设第二道防线,准备防水隔板,最后一道防线是地下车库准备充分的水泵,如果有少量雨水进入到地下车库,直接用水泵抽水。

6、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更多的走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城市汽车财产安全逐渐成为人民关心的大事。法治社会要求政府对管辖范围内的公私财物平等保护,汽车自主避险与商业保险结合、政府提供资讯服务以及加大适应汽车避险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力度应该是研究的方向。目前还没有针对汽车洪水避险的专门保险。我国在车损险中有关于洪水损失的赔偿条款,但并没有针对汽车避险转移的相关规定。台风造成的洪水暴雨,城市局部内涝或整体受淹问题难以避免,地下车库避险并非万全之策,因此建立台风影响下城市洪水汽车避险机制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能弥补防御台风中的汽车财产安全保障的空白,能推进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的防御洪水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升. 温州特大暴雨的特性分析.. 《气象科技》,2000年第三期。

2、卢益炳、马林芳.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的主要特点和风暴潮影响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7,24(4):92-96.

水灾害防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农业生产;水利建设

0 前言

一般气象条件,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一些气象条件,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风等气象因素,这些条件充足,作物就能很好的生长,开花结实,取得丰产丰收。而气象灾害主要是指由暴雨,干旱,高温以及霜冻等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害。由于近年来气候的不断变化,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开始频繁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天气,并且发生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影响的范围比较广,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在这些气象灾害之中,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要数干旱和雨涝,这两种自然灾害不仅发生的频率较高,而且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同样气象灾害也会对水利工程设施造成安全风险隐患。本文将对这些内容做出简单分析。

1 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1.1 风对农业的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中,风是很重要的一个,因为风能起到使空气流动,达到调节作物内外各层次温度和湿度的效果,使各层次的温湿度达到平衡状态,避免过高或过低,使作物的生长环境趋于良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在风能力作用下农作物的花粉或者种子能向远处传播,受粉和繁殖才能得以进行。

1.2 光照、温度对农业影响

光照的作用主要是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作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在吸收光能后,合成叶绿素,进行物质积累,促使作物生长]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就加强,但也有个限度,过强反而会破坏作物机体,影响生长,光照太弱,农作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就无法进行。一般作物在强光下,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叶色浓绿、籽粒饱满、根系发达;弱光下作物节间较长、株高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性降低。大多数农作物在适合的温度下,才会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无法进行,可见,光照和温度对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1.3 水分对农业的影响

水分也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一般农作物中水分含量要占体重的70%-90%。水分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农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养分的传输、吸收都必须在水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水分如果不足,作物因缺水而无法进行养分传输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水会如果过多,植株会徒长,根部会因水多缺氧而停止呼吸,无法吸收养分,导致作物枯萎或死亡。

光照、温度、水分、风等这些气象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中的一个条件变化对其他条件都会产生影响,引起相应的变化,比如光照增强,温度就会升高,水分就会快速挥发,引起空气流动,会影响风的变化。

2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1)气象灾害中的冰雹灾害属于自然天灾,对农作物的袭击程度相对其他自然灾害较大。冰雹突然从天而降的话,农作物的额叶子和根茎均会受到伤害,并且农作物受伤害的程度是随着冰雹的变化而变化的。

(2)气象灾害中的干旱主要由春旱与夏旱组成。春天是小麦开始返青、成长的季节,同时也是播种其他大春农作物并进行育苗的季节。春天的天气温暖多风且少雨,因此,造成大春农作物延迟播种和育苗的时间;夏天是小麦开始旺盛生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天气炎热,所以,水分蒸发就相对较快。

(3)气象灾害中的水灾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例如,以水稻举个例子。连续的降水量是田地里积满了水,由于缺乏阳光的照耀,水分不易被蒸发,因此,水稻在生长的中期不能够受到充分的光照资源,造成水稻生长的速度降低,直至最后出现茎叶旺盛,稻根枯黄的现象;如果暴雨突然降临,那水稻的茎叶将会受到严重的袭击,甚至出现水稻叶片被打破,茎叶被折断等现象。

(4)气象灾害中的霜冻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霜冻灾害极其容易的将农作物体内的水分进行冻结,使一些正处于发育期的农作物严重受害。

那么如何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呢?可实施以下措施:

(1)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加强对农田的管理

气象灾害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尽量避免气象对农业生产的伤害扩大。

(2)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针对气象灾害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制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重视,并建立一定的防御设施,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3)树立气象灾害防护意识,增强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在农村兴建气象防灾宣传和教育的管理机制,针对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进行宣传,增强人们的自然灾害防护意识,尽一切可能的去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灾害。

3 气象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其安全运行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主要如下:

(1)局地突发性强降水的影响。一般水库坝址多选在峡谷、河谷等处,一旦出现局地突发性强降水,极易因泄洪不及时导致厂房淹没、设备毁坏以及溃坝、冲毁沟渠等危害。

(2)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影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出现极端大范围洪涝灾害时,水库库容极易陡增漫过排洪口,发生管涌、泄漏、水库决堤等危害,影响到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威胁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强雷电、风雹灾害的影响。强雷电、风雹等灾害极易破坏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系统,如大坝监测系统、雨情测报系统、水库自动调度系统等,一旦遭受雷击将导致运行管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水利设施的安全。

(4)滑坡、泥石流等衍生灾害的影响。对于山高坡陡的地区,强降水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直接影响到水库、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

4 结束语

近年来给农作物造成最大危害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因此,针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防御,气象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和研究。诸如对气象灾害的防控技术要积极推广,对气象灾害检测系统要及时准确的建立等,尽量将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降到最低或者避免。同样,只有对水利建设区域的气象条件进行综合了解,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应对气象条件的影响,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