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运维管理

生产运维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电专业化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52

变电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全面性的变电管理工作,因此只有管理人员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恰当的应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期待变电管理实际效果的有效提升。

1 运维一体化模式简析

运维一体化模式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模式重要性、模式预期效益、模式实施背景、模式实施原则等方面出发,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

1.1 模式重要性

运维一体化模式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本身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我国变电系统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电网运行工作的整体模式将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化,来达到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目的才是保持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能够对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能够为今后变电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一个相对成熟的模板,最终能够期待在这一模板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电网发展实际情况的变电运维模式。

1.2 模式预期效益

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预期效益。通常来说电力企业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并且能够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最终为设备健康水平的概率和达成相关生产指标起到重要的助力。其次,在对于模式预期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系统的各类成本更低,并且设备的可靠性等指标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此同时,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还能够在为电力企业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顺利的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和安全效益,因此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模式实施背景

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有着必要的前提。由于运维一体化实施的背景是在传统变电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的突显出来的情况下,在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只有更加先进的变电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及时的发现变电缺陷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设备缺陷和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实际的厂家依赖程度,从而能够减少变电管理所带来的实际工作压力。

1.4 模式实施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需要遵循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才可以实行。一般而言在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达到释放劳动生产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的效果。其次,在对于模式实施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需要来开展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检修人员转岗,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实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检双能”人才培养流程。最终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精益生产的实际需要。

2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需要从许多方面着手,以下从合理确定管理范围、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坚持逐步推广原则、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1 合理确定管理范围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第一步是合理的确定管理范围。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进行细致的分配,让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于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包括设备大范围拆卸和一次设备检修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让变电故障处理所具有的快、准、优等特性能够体现出来。

2.2 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将设备巡视与倒闸操作进行相应的一体化合作。其次,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维护性检修业务进行部分的重新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最终能够为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内容起到重要的助力。

2.3 坚持逐步推广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需要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下进行。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的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来行试点工作,然后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试点经验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后再进行模式的逐步推广实施。其次,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确保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等重要的原则被坚持,最终在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变电管理效益的提升。

2.4 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离不开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持。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来合理的提升变电生产效率。其次,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以集约、整合的生产业务来有效的降低运维成本,最终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变电管理工作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可以期待良好的变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运营体系 运维体系 运维管理体系面对竞争,战略转型;完善管理,促进发展”成为电信运营时代的主旋律,电信运营企业日益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电信运营商的运维总体定位必须从以往的网络提供者和维护者转变为向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网络经营者。

核心运营能力通常从两个方面表征,一是从客户角度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可替代,二是企业的运营能力难以模仿。从电信产业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不管是电信运营主导者,还是跟随者,电信运营企业为各级用户提供的产品同质性强,模仿性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难以构成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运营能力来构建。核心运营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能力集合,包括发展方向掌控能力、核心研发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核心网络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等等,其底层支撑源于电信运维管理体系。

电信运维管理体系是为满足电信网络运行维护的要求所建立的各项组织管理要素的集合,是电信运营体系的组成部分。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运维体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资源配置、运维流程、网管系统六大方面,这六个方面是构建企业核心运维能力的基本要素。

电信运维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独立性、关联性、动态性的特点。其复杂性是指维护管理的专业多、地理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相对独立性是指生产与管理职能的专业性很强;关联性是指必须与其它部门紧密配合、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为客户服务的过程,才能发挥组织管理的优势;动态性是指其组织管理模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网管技术、管理体制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电信运营商的运维管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新一代的运维体系,现代运维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面向服务。运维本身就是网络服务,是电信企业服务职能的一部分,运维现代化,首先要从观念上予以转变,从面向内部的网络设备转为面向用户和业务。

(2)以集中化为主要生产方式,采用现代运维管理体制。适应电信网络转型、业务与产品转型要求,采用现代运维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创造价值。基于“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发挥集中化大生产的优势,在保障网络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注重效率提升,强化运维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能力和运维效益,彰显运维价值。

(3)面向服务的运维组织架构。现代化的运维组织结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扁平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运维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简化生产作业流程和管理流程、增强运维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二是分工明确化,职能生产、职能管理组织部门相对明晰;三是面向服务,在统一客户响应、资源管理、资源调度需要设置专业的服务部门,以组织为依托,建立大客户服务支撑和差异化服务体系。

(4)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效构建三个机制,即经济资源的争夺与竞争机制、资源有效运用的动力机制和资源整合的配置机制,这些机制的构建尤其受制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但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

(5)流程管理。资源整合的配置机制可以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来实现,流程重组或流程再造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创新过程。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采用规范化、自动化的运维生产与管理流程,由职能管理转向流程管理。

(6)网管系统。专业网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功能型网管系统紧密结合,构建服务型网管体系,辅以运维管理支撑系统,能够有效支撑集中化运维生产方式与自动化运维管理流程。

(7)集约化、精细化运维管理。精确管理以精确营销为核心,以精确的网络运营为支撑,实现企业的低成本运作和效益增长,即从企业的精确管理要效益。运维的精确管理应该包括了解客户需求,通过灵活配置网络资源快速开通信业务,满足市场细分客户、争取存量与增量市场份额的需要;及时掌握用户分布和用户对网络质量的感知情况,不断优化网络提高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合理配置网络资源,抓住网络主要问题,通过用户细分、业务细分、网络配置分析等科学与精确的管理使得用户满意度提高而运维综合成本下降。

(8)领先的运维能力。一是前后端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前后端保障SLA,前后端无缝的工作流程与保障制度;二是差异化的服务保障能力,运维部门要根据分等级的运维服务标准,对不同客户群提供差异化服务;三是新业务服务支撑能力,运维部门介入到新业务、新产品开发过程,奠定适应转型需求的新业务服务保障能力基础。基于以上三点,使网络运行能力、网络保障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服务保障能力领先。

通信运营商的运行维护体系正在不断演进,今后将向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细化工作角色,实现例外管理向例行管理、粗放式管理向精确管理及功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转变,实现运维工作的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电子化和高效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蔡晓玫.电信企业流程重组理论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北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2]鲁春丛.对电信运维管理体制的研究[J].通信世界,2004.

[3]栋斌.本地网维护体系的改革[J]电信技术,2004.

[4]吕延杰.三网融合与通信业的转型.[A].中国通信学会论坛

报告.2006.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法

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的核心是运用“两书”(生产准备工作计划书和变电工程作业指导书)、“三卡”(工作风险预控卡、生产准备工作验收卡和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一规范”(变电工程生产准备标准化规范),提高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变电所安全管理水平,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模式化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该工作法是衢州电力局检修公司总结多年工作经验,于2009年首次探索实行,并在7个大型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中成功运用、不断完善的工作法,成效明显,为全力保障工程的顺利投运和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指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流程图 (见图1)

二、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主要做法

1.深度参与工程设计,固化运维专业审点

在设计阶段,运维部门可通过参加可研、初设、图纸会审等深度参与工程规划可研、设计工作,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差异化工程设计要求,并总结经验,固化审点。主要指电气设备方面、土建基础方面以及辅助设施方面应满足要求。

2.精心编制生产准备计划书,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组工作制度》的要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般在工程计划投运6个月前成立生产准备工作组,在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组织生产运维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生产准备相关工作。衢州电力局检修公司严格执行该要求,并将此制度延伸到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在成立工作组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及时编制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计划书,明确各个阶段和专业责任人、工作项目、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等。计划书的内容包括:

(1)质量跟踪:索取整套施工图纸、重要设计变更文件、设备说明书等设计技术资料。索取主变压器等重要设备开箱相关报告,参加重要设备的开箱检查;见证施工过程中的主变压器、GIS耐压和局放试验,主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等;参与计算机监控系统、防误闭锁系统、图像监控系统等的安装调试。

(2)人员培训:生产准备工作组的运维人员通过学习施工图纸、设备说明书,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课、现场配合施工和调试等方式,全面熟悉变电站一二次接线特点,各种设备的原理、性能和实际位置,熟练掌握倒闸操作和故障处理步骤,以及设备巡视、维护和异常处理要求。

(3)设备台帐建立: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在变电工程设备配置至现场时,做好一二设备铭牌的拍照和整理工作,并根据设备出厂报告、说明书、试验记录等资料完善台帐信息。

(4)标识设置:生产准备运维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调度命名和生产准备标准化规范中的模板及时设置户外设备搪瓷牌、二次屏柜和开关柜标识、压板、空开、熔丝的标签、变电站门牌以及安全警示牌等。

(5)典票运规编审: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应依据相关规程和制度、变电站接线方式、施工图纸、设备说明书和整定单等资料编写典型操作票和运行规程。典票、运规的初稿一般于工程投运前15天完成,并在投产前完成审批流程。

(6)工器具等设施准备:安全工器具及相应的存放设施、防汛和消防工器具应在工程投产前一周配置到位。操作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物品应由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在工程交接前与建设部门交接。

3.实践变电工程建设作业指导书和风险预控卡,控制工程建设风险

生产准备工作组运维人员负责编制变电工程作业指导书和风险预控卡,并在工程电气施工阶段全程进驻变电所基建现场,实践指导书与预控卡,从“面”和“点”上控制工程建设阶段变电所的安全风险,确保变电所安全稳定运行。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实践重点内容包括:变电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项目和工期,生产准备运维人员督促建设人员按规范合理布置现场围栏和进出通道,隔离施工区域与运行区域;变电工程建设的配套措施;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缺陷管理。

工作风险预控卡的主要内容是风险管控力量化分析。生产准备工作组根据变电工程建设涉及的重大操作任务和生产任务按4个步骤、对照14项指标进行管控力量化分析并形成可视化结果。结果分为5个档次:

管控力优(白色标识):分值在25分>白色≥14分;

管控力良好(绿色标识):分值在35分>绿色≥25分;

管控力可控(黄色标识):分值在45分>黄色≥35分;

管控力难控(橙色标识):分值在55分>橙色≥45分;

管控力不可控(红色标识):分值≥55分。

针对五个档次的分析结果,遵照“逐级管控、总体协调”的原则进行管控:

(1)管控力优、良好时,现场运维人员严格遵照“六要七禁八步一流程”开展倒闸操作和现场工作。

(2)管控力可控状态由运班组负责控制措施。通过与调度沟通调整作业时间,指派技能素质、安全素质、精神状态更合适人员,减少或延后管理工作,增派备班力量等进行管控。

(3)管控力难控状态由变电运维部门负责控制。通过从其他班组增派合适人员、指派到岗到位人员、协调基建部门不集中安排工作等措施进行管控。

(4)管控力不可控状态由市局层面负责控制。通过调整作业安排、调派其他单位的专业人员、指派到岗到位和安全监督人员、向上级部门汇报等措施进行管控。

4.“持卡”验收生产准备工作和设备启动状态,保障工程安全有序投产和长期稳定运行

生产准备验收是变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关口,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变电工程安全有序的投产和长期稳定运行。

生产准备验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验收准备阶段。召开工程竣工验收准备会,各专业管理部门、运维部门、建设部门、监理公司、设计公司等单位参加。建设部门、监理单位汇报工程施工及自验收情况、监理及初验收情况。生产准备工作组汇报重要试验项目见证情况、隐蔽工程及中间验收情况、生产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二是现场验收阶段。生产准备工作组和验收组成员前往现场对工程整体进行3~6天的全面“持卡”验收和试验,对发现的问题向各生产准备专业负责人反馈,并由各生产准备专业负责人汇总、讨论并确定缺陷整改方案及期限。三是复验收阶段。建设部门根据验收组提出的验收意见,组织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单位进行整改消缺。监理部门复查后,竣工验收组对工程进行复验收,依据复验收情况,对验收缺陷消缺单逐项确认。验收合格后向变电工程启动委员会汇报。

变电工程启动前状态的正确性是保证工程安全投产的关键环节,生产准备运维人员专门编制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从而确保设备启动前状态、方式与启动方案完全一致。该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编审。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变电工程启动方案,按照启动方案和现场整定单的要求,依据模板编写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并提交生产准备运维管理人员审核。二是设备启动前状态操作。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准备好操作工器具,根据启动方案对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等进行操作,并依据核对卡进行初步核对,保证设备状态与启动方案要求一致。三是设备启动状态核对。生产准备运维管理人员在设备启动投产前一天进行变电工程基建现场清场,要求无关人员全部撤离变电所。同时依据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对一二次设备状态进行逐项核对打钩确认,杜绝发生因设备启动状态不正确而导致的不安全事件。

三、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的成效与改进

1.评估方法和成效

(1)分析统计安全管理成效:安监部和运维检修部人员在变电工程建设阶段对变电所安全措施的布置、倒闸操作执行等情况和工程安全有序投产情况进行评价。运用该工作法后,安全效益明显提升,7个变电工程倒闸操作万余步,许可终结工作票数百张,合格率均为100%,未发生任何影响安全的事件。

(2)分析统计生产准备工作质量:评价变电工程生产准备运维专业验收设备标牌正确率、典票运规编写的正确性、规范性。省公司生产管理系统实用化核查工具和局生产管理系统工作组对变电工程设备台帐资料的完整率、及时率、准确率进行考核。自运用该工作法后,生产准备工作质量明显提升,7个变电工程编制的典票、运规、标牌无明显差错,设备台账完整率、准确率、规范率均为100%。

(3)统计比较生产准备运维专业工作效率:目前,220千伏变电所新建生产准备运维人员需要6人,110千伏变电所新建所需运维人员3~4人,比之前所需人员减少了30%以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4)统计比较变电运行可靠性指标:通过对工程投运一年内重要及以上缺陷出现数、因缺陷停电数等变电运行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变电工程生产准备的工作质量。7个变电工程投运一年内未出现重要及以上缺陷,也未因变电缺陷造成事故或障碍,继电保护正确率100%。

(5)分析统计变电工程达标投产率:省公司在工程投产移交生产后第4个月内组织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监理等单位,按达标考核表对达标投产进行考核。7个变电工程均为达标工程,其中崇文、南竹、清漾变电工程被评为国家电网优质工程。

2.存在的不足和完善措施

变电工程生产准备“两书三卡一规范”,通过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和总结,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识码:A

变电运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安全运维。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对运维班组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

(一)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从安全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安全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到与大局的关系去认识,以我们的政治责任感与我们规范的作业行为来体现这一认识。

(二)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抓好目标管理,明确职责,认真落实和执行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站上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及安全员要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到位,真正负起自己的职责,及时与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包书》。

(三)认真做好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要提高安全活动的质量,活动的内容应把重点放在受教育与抓落实上,不仅要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怎样防范、怎样执行,切忌以抄录安全文件的形式,要突出客观、有效,以达到警钟长鸣。

(四)增强运维人员参与安全管理意识,特别是运维值长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每月定期召开运维分析会、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预控活动,及时对本月的运维情况进行分析,危险点分析要针对本所近期在工作情况、设备验收、工作交接、运维方式的改变等情况及时开展,做到有针对性,切忌为危险点分析记录而开展危险点分析,做到全所危险点的可控、在控。

(五)认真落实《安规》和《现规》的有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制度培训工作,做到职工确保安全的能力保证。

(六)通过采取监督、考核、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安全保证体系。全站值班员对安全齐抓共管,并且持之以恒,要形成一个人人保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主要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事故进行超前控制,注重实效,从严管理。另一方面,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个人与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切切实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值、每人、每岗。

(六)坚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各种规章制度,并制定各种习惯性违章的行为和对应的考核标准表,让值班员了解何为习惯性违章及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后果,并自觉遵守。对此要实行考核与教育双管齐下的方针,以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重复发生,这样做,可大大减少变电运维的许多不安全因素。

(七)坚持开展安全活动。把反习惯性违章、总公司的安全通报、会议精神、各种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并结合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查找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措施及时处理,使安全活动具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锻炼值班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及应变能力,充分发挥站长的组织指挥才能,突出其"主心骨"的作用,做到事故来时临危不乱,能快速、正确地处理事故。

(八)坚持开展运维分析制度。全面准确分析变电站一月来的生产工作情况、设备运维状况、运维数据统计,找出存在的设备缺陷和隐患,为有关部门及时消除缺陷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二、技术培训值班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运维

变电运维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将技术培训作为变电运维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结合实际,采取就地培训的方法,进行岗位练兵。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包括:技术讲课、技术问答、现场提问、事故预想、事故处理的评价及讲解等,并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竞赛及经验交流会,调动值班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值班员业务水平的目的。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字:输变电设备 管理 运维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有模式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35kV及以上变电站不断增加,人员分配越发紧张,现有的各电压等级检修操作模式已不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各运维站所辖220kV、110kV 、35kV站所增容扩建改造工作较多,各站日常巡视任务重,工作范围大,人员工作压力大,精神疲惫造成工作效率直线降低低。另一面,由于35kV配网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各站情况复杂,站内设施不规范。交由主网管理,将有大量的一二次设备改造工作。更大范围增加了工作量;导致运维人员对设备熟悉度较为困难。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2、对新疆南疆的地理位置35kV及以上都处于城市较远戈壁滩或山区地界,路途遥远,最远者可达200多公里左右。车辆成本费用增加。如遇有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发现后回到驻地走生产管理系统流程上报缺陷,由上级部门安排计划检修消缺,而后按计划时间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分别同时赶往工作现场,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处理时间,并且造成一些重复性工作,造成资源重复浪费。增加检修费用,同时也增加检修人员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导致运行及检修人员紧张,不够用。

3、由于配网设备老旧,各运维站人员业务水平不一致,对各配网一二次设备操作维护工作较为困难。如有出现设备故障时,不知如何操作设备处理事故。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人员,设备安全隐患出现。在现有的模式下人员容易出现抵触、恐慌情绪。业务综合素质教强的员工工作量越来越大,业务素质教低的员工工作量在不断降低,工作越多承担安全风险就越大。这样业务素质教好的员工也渐渐地对工作失去积极性,设备安全将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由于点多任务重,很难抽出人员培训。

二、运维模式的改进措施

1、根基南疆实际地理情况实施运维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辖的22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较为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又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业务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完成设备停电检修恢复送电工作,极大地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维护工作效率。用最低的工作成本发挥超大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想要达到这种工作程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我们打破原有的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的生产模式,对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变更,改变员工过时工作概念。在生产模式变更期间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首先要理清运维一体的终极目标特点。看清当前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差距,改进工作管理理念的转变。

3、在工程会审、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过程中的全程加大运行 人员参与力度,更加熟悉、 掌握设备性能和特点;同时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到电力科学研究院培训、到大型厂家入厂培训、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现场培训等,造就高素质的“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工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通过培训转变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作风,把工作的中心放在设备的巡视、维护和保养上,将设备一味的“发现缺陷”转移到“处理缺陷”上来,从而树立集中检修,全面维护的意识;在“运维一体化”工作安排上更加注重设备全面检查,有效避免巡视不到位、重复检修和灭火队式检修。

4、借助PMS信息平台及我公司状态检修资料FTP服务器,扎实、规范、科学的做好各类设备基础资料和信息收集工作;完善输变电设备的“动态”巡视、评价、检修决策、缺陷处理的流程,改进设备缺陷月度审查平衡会议机制;细化各级班组、技术组、专家组、运维检修部各级岗位人员的职责。

5、加强巡视、生产作业现场的标准化作业管理,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通过多级会审细化各类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工艺要求,加强到位监督检查,对各单位设备检修试验规程、工艺导则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严格考核,以确保设备运行巡视、检修、试验工作质量、效率;开展“运维一体化”除了对设备正常运行巡视外,还应加强专业巡视,建立变电设备状态巡检和设备特巡制度;发挥新形式下“运维”专业人员对设备的熟悉优势,加强对延长检修周期设备的巡视,使设备状态随时处于良好的监控状态下,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巡视,还可以增加状态量信息,弥补在线监测信息的不足。

6、不断拓展“运维一体化”范围。按照制定的中远期规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运维一体化”的范围,逐步将一次、二次设备、辅助设备定检、消缺、验收纳入“运维一体化”的范围,全面提高巡视、检修效率。

7、加强“运维”人员对设备验收关,确保输变电设备零缺陷投运;加强对基建、农网、技改工程的管理,同时做好设备会审、选型、安装、调试、验收、试运行、投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从源头上把好关;同时做好新投运设备状态参数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8、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成立“运维一体化”专项基金,用于各种技术平台搭建、奖励“运维”先进人员等等开支。

三、具体的实施方案

1、在改进过程中坚持保证安全,逐步推进,运维一体不得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稳步推进,从各运行班组掉选人员基础素质较好,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在检修班组中进行试点学习,制定相应学习计划,定时进行测试,严格与绩效工资挂钩,薪资奖励必需增大,以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2、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业务水平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检修空闲时间部分检修一次二次检修人员也可以下到各运行班组进行指导与学习,检修人员也可以了解运行工作业务流程,停送电操作方法及要领,这样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远程培训和业务讨论可以初步建立,让所有员工共同参与;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财力。我们现在的培训都是一些应急学习,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会的快也忘得快,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业务培训坚持长期执行,从理论到实际踏实走好每一步,使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更深入有效的提升。逐步做到多种技能同时提升的目的,这样逐步培养多技能人才,逐步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同时也可以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提升业务水平。并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运维一体化的建立必需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源。

3、实际工作量大,安全责任重,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投生到建设工作中,同时对现有的岗位薪金进行调整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的专业数目设置灵活的薪金制度,促进广大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学习多种技能,这样的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广大员工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向运维一体化目标慢慢靠近。

4、在进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大状态检修实施力度,加大在线监测投入率、带电检测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对我们现有的超声,局放检测,红外成像测温,紫外成像等技术进行常态化的应用,并且可以建立一个带电检测结论诊断中心或者工作群,大家可以共同讨论,资源共享带电检测的经验交流,从而提高设备安全隐患的掌控。

5、我们相应的网络软件建设也要跟进,现在我们的生产管理系统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业务的实施与监管,安监一体化系统涵盖所有安全生产监管,这些系统对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做了详细规范的模板,使我们能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重要的一点就是,安监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优化一些功能,避免干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减少我们的工作量。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逐步向运维一体化目标迈进,逐步把变电站内运行维护职能归属统一班组。通过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能掌握某些方面的C、D内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可以单独承担运行和维护的职责,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因此我们根据设备实际状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几段稳妥进行。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运检技术[2012]310号)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6篇

【 关键词 】 IT运维;运维自动化;自动化安装;自动化配置;自动化监控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utomation of Large-scale Cluster

Mao Cheng-guo Zhang Wei-hua Zhang Jin-duo Ma Xun-fei Shi Zhe Fang Kai

(BGP, CNPC HebeiZhuozhou 072750)

【 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T status and the future management in the GRI BGP, analyzed the modes and tools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utomation of large-scale cluste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utomation.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goal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utom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eps of establishing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utomation. By using the graphical wa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utomated installation, the automated configuration and the automated monitoring, and then explained the future vis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utomation of large-scale cluster.

【 Keywords 】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utomation; automation installation; automation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monitoring

1 前言

IT运维自动化是指将IT运维中日常的、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自动化,把过去的手工执行转为自动化操作。自动化是IT运维工作的升华,IT运维自动化不单纯是一个维护过程,更是一个管理的提升过程,是IT运维的更高层次,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 IT运维现状介绍

目前许多企业的计算机运维已经实现从人工运维到自动化管理,但我们的IT运维管理还只是处在“半自动化”状态。这种运维模式仍然是在用户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过程中发现故障,之后通知运维人员,然后再由运维人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种传统的、被动的、孤立的、半自动式的运维管理模式经常让运维部门疲惫不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 低效率的手动运维模式

在计算机运维过程中,只有当事件已经发生并已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这种被动“救火”不但使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也使计算机运维本身质量难以提高,导致生产部门对计算机运维的服务不满意。目前运维人员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处理简单且重复的问题上,而且由于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往往是故障发生后或报警后才会进行处理,使运维人员的工作经常处于被动“救火”状态,不但事倍功半而且常会出现恶性连锁反应。

2.2 缺乏高效的运维机制

目前我们在运维管理过程中缺少自动化的运维管理模式,也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义和责任划分,导致问题出现后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根本原因,无法及时找到人员进行修复和处理,或者是在问题找到后缺乏流程化的故障处理机制,在处理问题时不但欠缺规范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缺乏全面的跟踪记录。

2.3 缺乏高效的运维工具

随着生产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产系统日趋复杂,林林总总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业务系统等让运维人员难以从容应对,即使加班加点地维护、部署、管理,也经常会因设备故障而导致业务中断,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出现这些问题的部分原因是企业缺乏事件监控和诊断等运维工具,因为如果没有高效的工具支持,就很难让故障事件得到主动、快速处理。

3 运维自动化的迫切需求

尽管计算机运维管理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实际上很多运维人员并没有从中真正解脱出来,原因在于目前的技术虽然能够获取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网络流量,甚至数据库的警告信息,但成千上万条警告信息堆积在一起,让人根本没办法判断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另外,我们的更新管理绝大多数工作都是手工操作的,即使一个简单的系统变更或更新,也往往都需要运维人员逐一登录每台设备,然后再进行手工变更,当设备数量达到成百上千时,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这样的变更和检查操作在IT运维中往往每天都在进行,这无疑会占用大量的运维资源。因此,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对企业来说已迫在眉睫。

随着计算机运维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仅靠过去几个“运维英雄”或“技术大拿”来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开始需要运用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手段来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因为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主动的告诉用户需要关注的资源,以达到防患于未然。例如,全天候自动检测与及时报警能实现计算机运维的“全天候无人值守”,这极大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通过自动化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对于越来越复杂的计算机运维来说,将纯粹的人工操作变为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首先,运维流程自动化能够提高流程的可控性,可以基于业务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流程,使企业领导有机会看见他们的业务流程,对企业流程有一个深刻的分析和理解,进而改造和优化流程。

其次,运维流程的自动化能提高透明度。因为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可能会有多个版本出现,手工流程的不透明将会给流程定制和优化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自动化流程可以使用户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整个流程的各个节点运转情况,自动化工具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业务保障能力。

再者,一旦运维系统实行了自动化监控,运维人员的工作负荷就会减少,这也是一种降低经营成本的表现,图1为IT运维自动化的结构示意图。

4 运维自动化的内容和工具

4.1 运维自动化的内容

计算机运维已经在风雨中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如今它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摆在我们面前—自动化,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已经客观上要求运维必须要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维护。

所谓计算机运维管理自动化是指通过将日常运维中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如小到简单的日常检查、配置变更和软件安装,大到整个变更流程的组织调度,都要由过去的手工执行转为自动化操作,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运维中的延迟,实现“零延时”的计算机运维。简单地说,运维自动化是指基于流程化的框架,将事件与IT流程相关联,一旦监控系统发现性能超标或出现宕机现象,就会触发相关事件以及事先定义好的流程,自动启动故障响应和恢复机制。

自动化工作平台还可帮助运维人员完成日常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运维效率。同时,运维的自动化还要求能够预测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能够报警,让运维人员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将所产生损失减到最低。图2所示为运维自动化与复杂度模型,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运维复杂度随机器数量增多而增多,但在实施自动化运维后,其人力资源需求反而会减小。

4.2 运维自动化的工具

对于企业来说,要特别关注两类自动化工具:一是运维监控和诊断优化工具;二是运维流程自动化工具。

图3为系统自动化安装流程图,图4为配置自动化的流程图,这两类工具主要应用于“四化”:1)监控自动化是指对重要的计算机设备实施主动式监控,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图5为监控自动化显示结果;2)配置变更检测自动化是指计算机设备配置参数一旦发生变化,将触发变更流程转给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确认,通过自动检测协助运维人员发现和维护配置;3)维护事件提醒自动化是指通过对计算机设备和应用活动的时时监控,当发生异常事件时,系统自动启动报警和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责任人;4)系统健康检测自动化是指定期自动对计算机设备硬件和应用系统进行健康巡检,配合运维团队实施对系统的健康检查和监控。

5 运维自动化的建立

5.1 建立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

运维自动化管理建设的第一步,是要先建立运维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平台。通过监控工具实现对用户操作规范的约束和对计算机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网络、安全、机房、业务应用和客户端等内容,通过自动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故障或问题综合处理和集中管理。例如在自定义周期内进行自动触发完成对运维的例行巡检,形成检查报告,包括自动运行维护,以完成对系统补丁的同步分发与升级、数据备份、病毒查杀等工作。

5.2 建立故障事件自动触发流程

所有计算机设备在遇到问题时要会自动报警,无论是系统自动报警还是人员汇报故障,应以红色标识显示在运维屏幕上。然后运维人员只需要按照相关知识库的数据,一步步操作即可。因此,企业需要事先建立自动工单式流程管理,当设备或软件发生异常或超出预警指标时,会及时触发相关事件,同时触发相关工单处理流程给相关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流程所规定的环节与工作,以提高运维解决问题的效率。

5.3 建立规范的事件跟踪流程

在运维自动化管理建设时,首先需要建立故障和事件处理跟踪流程,利用表格工具等记录故障及其处理情况,建立相应的运维日志,并定期回顾从中辨识和发现问题的线索和根源。事实上许多实践也证明,建立事件的规范化处理和跟踪指南,可以减少运维操作的随意性和强化运维执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同时,用户还应可以通过自助服务台、电话服务台等随时追踪该故障请求的处理状态。

5.4 建立运维的关键流程

设立运维关键流程,引入优先处理原则,是指要求技术管理层定义出运维的每个关键流程,不仅仅是定义流程是什么,还包括要指出每个关键流程对企业有何影响和意义。同时,在设置自动化流程时,还需要引入优先处理原则,例行的事件按常规处理,特别事件要按优先级次序优先处理,也就是把事件细分为例行事件和例外关键事件。

6 结束语

随着东方公司研究院科研生产业务的飞速发展,IT基础设施规模在不断扩展且日趋复杂化,对IT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其运维标准也随之不断提高,使得运维管理难度和压力大幅增强,传统运维管理模式已面临巨大挑战。实现IT运维的自动化管理,将IT运维中日常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自动化,把过去的手工执行转为自动化操作。自动化是IT运维工作的升华,IT运维自动化不单纯是一个维护过程,更是一个管理过程,是IT运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侯毅,孙波.IT运维管理解决方案[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11:58~60.

[2] 杜成武.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J].金融科技时代,2012,8:69~71.

[3] 王庆霞.浅谈IT运维管理的应用与实践[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11:12~14.

[4] 温长洋.防火墙运维自动化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金融电脑,2010,11:48~53.

[5] 温超.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J].山东电力技术,2012,1:77~80.

[6] 徐红泉.调动自动化系统综合运维平台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0,11:73~74.

[7] 任义丽,王贤,朱建力等.中国石油数据中心ITIL落地探索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2,11:51~53.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员管理;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H17

前言

随着科技进步,电气工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越来越变的明确。生活品质的优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电力系统的先进性,而电力系统中电力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变电站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变电站电力生产作业的运行和维护在传统工作方式中是相对独立的。变电站的电力生产作业的运行,检修趋向于一体化发展。变电站的电力生产作业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呈现更加美好的前景:在目前和未来更加的繁杂和智能的电网中将会起到简化操作的作用,整合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减少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和物资的投入,将运行和维护的工作的效率提高,并降低其成本。一体化的目的是实现电网更加安全可靠灵活的运行和维护[1]。

1 变电站一体化基本原理

变电站的运维一体化就是在电力生产作业中有机的融合运行和维护,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了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即是变电运维一体化[2]。

有人尝试过以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程度来达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等方法来探讨变电运维一体化。

提高自动化程度,促使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的一体化,即是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使得电力生产作业中的运行维护更加安全可靠,达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目的。

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即是不改变现有变电站硬件配置,而是对变电站相应人员的优化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主要有操作人员一体化和管理部门一体化两种方案。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基本原理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新鲜,其与自行车结构的原理基本是一样的。大体上讲,就是把运行和维护当做自行车的两个轮子,把“一体化”看做自行车的车架。在变电过程中使用“一体化”这个模式将“运行和维护”有机的结合到一起[3],见图1。

2 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2. 1 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主要有操作人员一体化和管理部门一体化两种方案。如图2所示,将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分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两个层次,要实现运维一体化就有两个方案。

操作人员一体化的技术实现方式如下:在变电体系中,管理人员依然还是分为运行和维护两个独立的部门,对电力生产作业中的变电过程进行单独的管理职责。操作人员一体化比起传统方式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独立班组来说人员进行有机适当的整合,从而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有能力进行简单的维护工作,达到精简操作人员的目的。

管理部门一体化的技术实现方式如下:在变电体系中,操作人员的运行和维护班组得到保留,而管理人员将传统的运行管理部门和维护管理部门进行有机适当的整合,新建的一体化部门的职责未变,但是对管理部门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在操作人员上报的情况中分析得出:当前变电过程中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判断是否进行检修,如果需要检修就需要对检修人员发出相应指令。这样会对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增加的同时,能更快的通过一体化的管理部门发出指令,达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目的。

2.2 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分析

2.2.1 操作人员一体化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分析

操作人员一体化方式中,因为操作人员整合的主要方式是:对现有或招收的操作人员进行选拔及培训,成为变电一体化操作人员。一体化操作人员在履行变电运行职责的同时具备相关的简单检修技能,使其对变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的上报运行管理部门,如果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发现系统出现不正常状态,能够由运行管理部门发出相应指令。需要检修、维护的,运行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维护管理部门,由维护管理部门判断是否需要检修、维护,并且判断现场的一体化操作人员能否进行该项检修、维护,如果不能应当另行通知其他专业维护人员支援此项检修、维护。

操作人员一体化方案由于管理部门的独立,运行和维护在组织层面上还是保留了独立性,从而一体化操作人员根据管理部门指令进行相应操作,操作人员和变电过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可靠性和灵活性因为一体化操作人员的出现而得到提高。在操作人员一体化模式下虽然提高了一体化操作人员的薪金,但是,一体化操作人员使得传统变电运维分离模式的人员配置数量减少了,总体看来经济性得到了提升。

2.2.2 管理部门一体化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分析

管理部门一体化方式中,对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增加,管理人员需要适应运行和检修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人员培养方案根据工作性质不同有别于一体化操作人员。对于一体化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要根据管理人员自身和岗位特点而确定,在变电过程中具备判断变电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稳定。需检修、维护时,要结合运行特点开出相关检修、维护清单和发出检修、维护指令,从组织层面将变电运行和维护统一起来,让操作人员独立的进行运行和维护,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一体化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操作安全性提高,操作的可靠性较好。一体化管理人员相较于传统运行和维护管理部门独立的方式工作量增加,适当提高一体化管理人员的薪金待遇,和培养次数,使得管理部门一体化方式的经济性不降低的同时,可靠性、灵活性都得到提升。

3 结论

3.1 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其中操作人员一体化和管理部门一体化两种方案实施都需要针对相应人员进行专业培养。一体化人员的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优劣程度。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人员的培养方案的完善,对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优化人员管理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都在传统变电运行和维护的方式上有所提高或改善,但是对变电过程中的人员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一段时间的实施和适应。在这段时期内如何做好过渡阶段的工作成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解决的难题。

总之,优化人员管理实现的变电运维一体化,需要相应的环境和人员支持。这与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2012)180号文件提出的相关要求相符合。即是优化人员管理实现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可以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运维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M].浙江电力,2011,03.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第8篇

伴随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程度也随之提升,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发展。IT运维管理是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与时展要求相符合,对营销系统十分有利。

关键词:

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为使人们生活、社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得到满足,电力企业不断改革营销系统,扩大了营销业务规模和类型,使得电力营销工作更为复杂,所以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

一、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业务特点

(一)电力企业运维新要求

首先,确立了运维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电力企业能否顺利开展营销业务与其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同时影响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业务价值作为电力企业运维管理体系的核心,从营销部门和运维管理两方面出发,也是两个部门共同发展的目标。其次,统一的层次化管理。因我国电网覆盖广阔,电力企业的分支机构多且不集中,容易出现电力机构之间问题反馈时间长,降低了处理效率。可见层次化的管理对省级电力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可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同时电力企业总部还可以实时监控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电力故障,运维能力得以提升。再次,着手于电力企业中心业务。辨别电力企业的业务级别,提供系统的服务给核心业务,建立新型的业务模式,以符合电力企业发展战略和前景。将运维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理顺,实现运维管理目标。最后,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均建立起完整的监控系统,利于及时发觉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监控系统在电力故障出现前即可得到提示,并提供具体运行情况。但因监控系统不集中,各体系之间数据共享困难,给运维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统一管理体系的建立非常有必要,便于对营销系统的网络、系统、应用服务进行全方位统一监控,可实现准确定位运行故障。

(二)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业务特点

电力企业营销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业务特点:第一,服务、影响范围广泛。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均与营销业务的运作密切相关,若营销业务处于不稳定或中断状态,则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系统和业务的实用性、连续性高。在营销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均为24小时不间断运行,持续为用户解决用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第三,应用范围广泛,保障工作存在较大难度。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数量多且范围广,同时将多种现代化采购设备和代收机构涵盖在内,使得企业营销工作强度和难度增加。第四,技术复杂,难以维护。电力企业营销业务包含753个业务子项、137个业务项,多种营销业务间的耦合、互动、承接等复杂多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其中一项业务发生问题,则会影响其他设备和软件,这也要求系统维护具备更高的水平和能力。

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立

(一)理清关系

首先,理清外部服务商与营销系统之间关系。外部服务商支持系统运维管理。运维管理提供者的价值在于保证运维管理的专业化,将运维管理对象有效整合,将专业化的服务提供给广大用户。运维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设备,管理和技术不能由运维人员独自承担,所以运维管理应与外部服务商、开发商形成战略合作。其次,理清各级电力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运维体系中,理顺国家电网、省级电力企业、地市级电力企业、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国家电网需审核省级电力企业运行管理部门上报要求,再协助落实并完善管理规范;省级运行维护部门接受并执行国家电网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地市级企业以及基层组织配合省级电力企业的行政领导。最后,理清业务、技术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与关系。因业务、技术部门在工作内容和性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工作人员的工作角度和专业背景有所差别,两个部门在问题沟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所以理清这两个部门在营销建设方面的关系,减少工作中的错误,使两部门的各自职责更为明确,相互协助,保证运维系统建设的信息化。

(二)建设专业化的运维队伍

在营销系统集中之后,为使自身缺乏运维力量的问题得到解决,从地市级电力企业抽取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省级电力企业运维队伍,人员调动具有流动性和临时性,从长期发展角度分析,对应用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十分不利,为使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保障,可通过先引进、再培训、后激励的方式进行管理,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运维队伍。

(三)重视运维管理的安全

运维管理的安全包含两方面:一是运维中系统保护,通过排除、防护、定位等运维行为将系统或网络中出现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危险事件排除在外,避免系统受内界与外界侵害。二是运维中的网络、基础环境、主机、安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出现的影响事件和常规运行中的事件均为安全事件。评估系统运维风险非常重要,评估对象包括能够接受的风险程度、风险识别、安全控制措施。定期评估系统安全,实时跟踪系统运行状态,对系统安全状态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目标、评估对象、结果处理、定量分析等。定量、定性分析其安全状态,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方案。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运维新要求与营销系统业务特点,提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立策略,主要从理清关系、建设专业化的运维队伍、重视运维管理的安全等方面着手,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作者:贺磊 单位:国网河南长葛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徐珊.探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J].科技展望,2014(13).

[2]王根霞.探析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2(11).

[3]张英丽,顾冰.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民营科技,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