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服务外包行业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着重解决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劳务派遣问题。为了深入了解修法对行业和企业产生的影响,主办方在“律·动中国”活动中开展了“新法实施下企业用工变化及其影响趋势”问卷调查,就企业如何遵守法律、调整用工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基于20座城市的整体数据完成了本项调研报告,希望能为政府、企业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七成企业派遣用工比例低于10%
人才(劳务)派遣是普遍存在于企业的一种用工形式,参与调研的所有企业中,有近半数企业表示正在使用劳务派遣,其中,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使用劳务派遣更为常见,在各自企业类型中的使用比例分别为64.7%和61.4%,而民营企业中仅有34.3%的企业在使用派遣。
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使用劳务派遣的企业中,近七成企业的派遣用工比例低于10%。其中,使用比例超过10%的企业中,以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居多,尤其在北京、苏州、广州、成都、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劳务派遣使用比例超过10%的企业达四成。
新法出台要求规范化使用派遣用工,对于正在使用派遣用工的这些企业来说,他们也正在深入思考和解决:如何规范使用劳务派遣,以及如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企业用工调整方式不同
为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派遣使用比例超过10%的企业需要对用工方式进行主动调整,他们往往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首选“派遣转外包”,其次“直接雇佣”。其中,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更倾向于将派遣转外包,外资企业更倾向于将派遣转成直接雇佣,民营企业则两者相当。
需要指出的是,派遣使用比例低于10%的企业,受到新法的影响并不大,因而大多会选择维持现状。同时,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不排除极少数企业会有“将大量使用派遣部门迁出中国”的打算。
调查发现,派遣转直雇时,面对可能会遇到的成本、赔偿、工龄等问题,大多企业会预先根据员工重要性,来分类制定各种转换预案,同时,大部分企业会支持员工提出的“员工工龄累计”的需求。从整体数据来看,提出遇到工龄累计需求问题的企业比例为48.3%,表示支持员工工龄累计需求的企业比例则为34.9%。
而在将派遣转成直接雇佣后,正式员工基数增加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新增员工需求方面,57.6%的企业会考虑适当减少招聘,以平衡当前转入员工总数,22.4%的企业会增加招聘,近二成企业招聘需求不变。
调查还发现,企业在派遣转业务外包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如“成本上升”“派遣员工是否接受”“外包对HR运营效率的影响”等现实问题,尤其是将现有派遣员工转成外包,如果员工不能接受此种用工方式,就容易造成人员流动。因此,建议企业选择品牌和美誉度获得业界认可的外包公司,并做好各种预案以及员工沟通工作。
HR流程外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新法实施,在企业人力成本增加、影响薪酬增长的情况下,企业该如何保留和激励人才?如何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调查显示, 整体来看,新法实施使企业成本增加,近六成企业的成本增加幅度超过10%,其中,派遣比例低于10%的企业受到的影响稍小,派遣比例超过10%的企业成本增加明显。
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在面对新法带来的压力时,为了保留人才,通常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主动调整。企业成本增加或将影响企业薪酬福利的增长水平。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薪酬预算下实现人才的激励和保留,成为企业当下面临的严峻问题。调查显示,目前企业优先采取的人才激励和保留措施已经将“员工职业发展”“年金计划”和“人才保留奖金”等放在重要位置,均优先于“薪酬福利”。
新法实施会对运营效率产生影响,尤其将派遣员工转成直接雇佣之后,企业HR部门需要服务的人数增加,对HR日常运营管理提出挑战。为此,一些企业HR表示将会通过人力资源流程外包,把琐碎、重复或专业的工作交由服务商完成,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
调查显示,企业希望通过HR流程外包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事社保公积金管理和缴纳”“招聘”“劳动合同管理”“入离职管理”“员工培训和发展”等。其中,苏州、天津、武汉、合肥、重庆、深圳、青岛七个地区最倾向于“招聘外包”,其他地区则优先选择“人事社保等外包”。
为此,专家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企业目前存在的派遣岗位该如何调整,既符合法律要求,又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企业应在充分理解法律原意的基础上,制定用工调整规划。
软件外包业――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垂涎欲滴的巨大蛋糕。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2007年全球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60亿美元,增长率为16.7%。预计2010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美国肯锡公司认为,2007年全球离岸外包的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
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给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引进外包人才,扩大市场份额了带来机遇。据预测,未来三年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3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会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有望产生世界级的软件外包企业。
出口减缓凸显服务外包增长的紧迫性
据此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了17.5%,进口下降了43.1%。据了解,自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已连续三个月出现出口负增长,并且2009年1月出口首现十余年来创纪录的两位数跌幅。
专家指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未来中国商品出口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大力推进包括软件外包在内的中国服务外包,对于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是基于此,最近国家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加快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国务院专门召开了“服务外包工作座谈会”; 商务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了贸检协作备忘录,共同推出八项措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复了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对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主要有: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免征营业税;中央财政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设备购置及运营费用和服务外包企业创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参加境内外各类相关展览、国际推介会、取得国际资质认证等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可按规定享受中央财政贴息政策等。
中国软件外包: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国家对软件外包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国际外包需求激增和国内软件外包企业日趋成熟的前提下,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国内专门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有近2万家,并形成了北京、太连、上海、深圳、西安等五大软件外包产业基地。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保持着年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6年,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收入达到了7亿美元;2007年,软件外包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2.7%;2008年1-4月,软件外包收入超过37亿元,增长达到137.9%。IDC预计,到2012年中国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9.5亿美元。
据专家分析,在全球软件外包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目前中国软件外包正面I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正在把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转移到亚太等低成本发展中国家。专家认为,在参与全球软件外包竞争中,与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许多印度企业相比,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有着自己明显的特色优No首先,作为全球软件市场最具潜力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件外包业在政策、市场、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方面表现出的综合优势,正促使中国成为国际软件外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其次,跨国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安全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并不希望把软件外包集中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美外包业务中,届时印度的市场份额将由现在的70%-80%下降到50%左右,其余部分将由其他国家竞争。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排在与印度竞争的首位。根据IDC对美国客户的调研,虽然印度是当前外包的首选目的地,但未来两年中国将成为首选外包目的地。再次,巨大的内需市场和明显的优势行业将带动软件外包的发展。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因此在嵌入式软件、物流软件、ERP等方面的软件外包具有明显优势。印度企业只是做纯外包,中国企业的业务是多方面的,可以满足不断涌现的外包需求。同时,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或者领先的市场,诸如消费电子(手机、数码产品、白色家电等)、数字电视、汽车等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跨国公司为了接近本地市场也将设计研发向中国转。
专家预计,在全球软件外包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未来10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将呈现高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增长将超过目前的10倍。同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服务外包业最有力的竞争者,同时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基地。
全球软件市场:1000亿美元的大蛋糕
据IDG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其中,美国占40%,日本占10%。外包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印度软件业80%的收入依赖软件外包业务,印度已经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而欧洲市场则被爱尔兰垄断。菲律宾、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加入了世界软件外包的竞争行列。据赛迪顾问统讫2007年全球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60亿美元,增长率为16.7%。预计2010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麦肯锡公司认为,2007年全球离岸外包的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赛迪顾问预测,2008-2012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
专家指出,在软件行业中,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一直被视为基础软件的三驾马车,未来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仍将继续在上述市场进行拓展。而中间件、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需求将会有大幅提高。未来中国软件外包的突破点将会主要集中在中间件、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领域。
专家认为,未来全球移动软件外包市场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值得中
国软件外包企业关注。据最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随着存储容量拓展、处理速度提高以及更好的网络兼容性,全球移动软件厂商都在期望分享移动运营商推出3G服务后收入增长的喜悦。而这必将体现在移动软件产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调研机构Frost&Sullivan称,2007年全球移动软件市场收入超过了179亿美元,预计到2013年,这一收入将增长到673亿美元。
全球外包市场五大趋势
据专家分析,未来5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BPO将成为外包发展的趋势,合作关系及无缝集成模式将成为外包的主要方式,外包在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外包服务结构将发生转化,服务将向高端发展。值得关注的趋势有:
――BPO:由于客户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需求的提升,传统IT外包已经不能够满足,而新兴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外包的主要内容。BPO包括人力资源、采购、财会、客户中心、后勤、研发、营销、工厂运作、培训。不仅IT行业需要BPO,而且BPO的每项业务都离不开IT业务的支持,从而产生IT外包机会。
――全球化:IDC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11年,中国的一些城市将超越印度的一些城市而成为头号外包服务提供商。尽管中国在外包市场上全面超过印度还不大可能,却是外包市场全球化的一个趋势。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希望利用外包市场方兴未艾的潮流。除了所谓的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国家外,埃及、波兰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离岸外包劳动力的来源。
――人对人外包:离岸外包通常是与大规模的业务调换相关。但研究表明:业界调换的规模正在日益缩小。据Evaluserve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离岸外包已经影响到了小企业,甚至家庭――它将这称作是人对人外包。这种外包的例子包括在线辅导、Web和软件开发、写作和编译服务。这些服务的客户可能是小型企业,甚至是消费者个人。Evaluserve表示,在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人对人外包服务的收入超过了2.5亿美元。到2015年,人对人外包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0亿美元。
――绿色外包: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使得环保也成了信息技术总监考虑的一大问题。Selicon,com的CIOJury最近表示,在选择技术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方面,环境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
――虚拟世界:Second Life等虚拟世界的兴起使得企业能够更方便地判断雇佣离岸外包员工的正当性。外包虚拟世界服务市场还刚刚诞生,但企业对Second Life等虚拟世界越来越有兴趣了,因此这一市场正在积蓄力量。
欧美: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市场
专家指出,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英文软件外包占据全球软件外包的绝大部分市场,全球软件的发包方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并且以全球500强企业为主。其中美国的软件外包市场就占据了65%,加上欧洲等国家的客户,这一比例约为80%以上。由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历史原因,目前中国软件外包的主要市场是日本,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较小。中国软件外包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大力拓展欧美市场。我国软件业应该抓住机遇,采取“两步走”的外包发展策略。从外包服务市场的区域上,把开拓日本软件外包作为第一步的突破口,第二步是进军美国和欧洲外包市场。从外包服务内容上,先从软件外包测试起步,避免与印度较强的软件开发直接竞争,扬长避短,积蓄能量,早日成为全球的新兴外包市场。
在整体外包和全程服务上下功夫
软通动力目前在全球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该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天文表示,今年他们的营收目标是1.6亿美元1.7亿美元。
像软通动力这样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中国目前已经有3000多家,他们或协助软件开发和项目维护,或通过互联网视频为外国人当家教、保安甚至医生,或为跨国公司在当地设立全球呼叫中心。所谓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非核心业务转包给其他企业进行,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报告,全球财富1000强中95%以上的企业已经制定了服务外包战略,预计到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
日本80%的业务将转移到中国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多欧美、日本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有意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这给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良好的前景也使这一产业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
创立于1995年的博彦科技是国内最早的服务外包企业之一,目前已在5个国家17个城市建立了运营交付中心,博彦科技总裁王斌认为,目前国外大公司的内部调整已经接近尾声,很多负责外包的岗位人选将会定下来,定了人之后就会定业务,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海外发包量仍将高速增长。
刚从日本回来的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在日期间考察了13家日本企业。据他的观察,日本国内大企业现在基本上停止新开发外包项目,仍维持外包的基本是旧有项目。这次危机给日本发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改变以前靠人脉关系包给国内企业的做法,另寻收费更便宜的海外服务外包企业。在曲玲年看来,这是一个切入日本市场的好时机。
曲玲年估计,日本离岸外包市场规模会持续加大,日本1000亿美元的外包市场,其中80%的离岸业务将转移到中国。“日本每年净减少60万劳动力,同时日本人的就业意愿也在下降。与制造业一样,服务业也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转移规模要比制造业更大。比如美国有7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包市场规模,目前只有15%在国外,此后20年将会大部分转移出国,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曲玲年说。
欧美企业的外包目的地,向来是以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为主,但据曲玲年的观察,欧美发包企业现在已经开始把中国作为印度、马来西亚之外的一个“平衡器”。很多欧美企业外包向中国转移的战略三年前就已经制定,此次经济复苏之后,全球会有一轮新的离岸外包增长期,而主要目的地应该是中国,最早今年年底就会有大量机会到来。
良好的市场前景,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商务部国际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周铭说,以商务部推出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为标志,这一行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千百十工程”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比2005年翻两番。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仅软件外包服务一项出口额即达3.8亿美元。
通过并购做大规模迫在眉睫
当前国际外包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大的企业越容易接单子,这就要求服务外包业加快兼并整合,打造一批“服务外包航母”。对于服务外包企业来说,规模与品牌、接单能力的关系非常紧密。
根据曲玲年提供的数据,日本前五大外包公司占了本国外包业51%以上的份额;美国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BM拥有20万员工、600亿美元营业额;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nfoSys则是70亿美元的营业额。曲玲年认为,长远来看,不到2万人的外包企业将很难存活,中国目前大型外包企业的规模只有3000人〜6000人,经过10年左右的并购之后,会只剩五六家大型企业,其余很多企业都将被市场淘汰。
周铭表示,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服务外包交易模式是集约化发包,就是先发总包,然后由接到总包的服务商再逐级分包。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接到总包,而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规模和品牌,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刚起步,规模和品牌效应不大,吸引大订单比较困难。但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资产就是“人脑加电脑”,往往在并购需要资金时可作贷款担保的资产不足,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为企业的并购融资提供帮助。
在企业人士看来,要尽快打造“外包航母”、迅速实现规模化和全球布局,除企业自身内生性发展外,国内整合和海外并购成为一种现实选择。刘天文就直截了当地表示,软通动力今年的首要战略就是并购。今年一季度,软通动力收购了深圳四达荣合科技公司和环亚先锋集团的服务外包业务,一天之内就增加了几百名员工,下半年还计划在海内外进行若干并购。他谈了并购的三大动因,一是要满足市场对企业规模的需要,订单正在向大型服务外包企业集中;二是尽快实现全球布局,收购海外公司打造了全球支付能力,而且会直接带来当地业务和客户;三是打破人才瓶颈的需要,买公司就是在买团队。
据业内人士透露,商务部正在探讨对服务外包企业并购进行更多的资金支持,目前国外企业资金比较短缺,而中国的流动性则比较充裕。此时在并购价格上也比较有利,海外资本市场自去年以来的暴跌使得很多企业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而现在全球经济正在走向复苏,对于有志于海外并购的企业来说,是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但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机会了。
而与此同时,一些印度企业开始收购长三角一些规模不小的服务外包企业,周铭对此认为值得注意,“服务外包业务是典型的长周期销售,并购带来的客户相对比较稳定,日本是中国外包企业的传统市场,而由于文化等因素,此前印度外包企业在日本没有什么份额。我认为印度企业这次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并购中国企业来间接拿到日本的订单。”
有全球交付能力才能拿大单
当前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要能接到利润丰厚的海外大订单,关键是要具备全球交付能力。所谓全球交付能力,就是很多大发包商的业务在全球分布,很多订单往往要求在全球多个地点同时提供外包服务,这就要求接包人必须在全球布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多个业务交付中心。
有规模的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开始了它们的全球布局。以软通动力为例,在设立了美国波士顿和西雅图办公室,以及近千人的日韩事业群基础上,新近在旧金山、伦敦及布鲁塞尔设立了代表处,还在国内建立了天津、无锡、广州三大全球交付中心。软通动力2008年并购整合了美国Akona公司,将其合并进原有的欧美事业群,美国在岸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欧美业务2008年整体营收增长高达300%。
早在2007年就已在美国上市的文思创新,在过去几年也做了十几宗并购,目前已经在全球拥有6400多员工。6月,文思创新又将派高管去洽谈并购一家芬兰公司。“阿根廷、乌克兰有几家公司也想卖给我们,目前正在接洽,不过要管理好阿根廷员工,我还得学会跳恰恰舞才行”,文思创新总裁陈立峰面对艰难的跨国管理表现出了幽默,而对于印度服务外包企业并购中国公司,他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企业也并购过印度企业。
博彦科技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由于在服务国外客户时,他们经常会聘请印度同行帮忙,博彦科技总裁王斌就渐渐萌发出兼并一些印度服务外包企业的想法。他经过调研发现,与中国相比,印度外包行业格局非常稳定,中小企业缺少做大做强的机会,求变思想较强,容易达成合作。经过印度软件行业协会牵线,印度ESS公司(Eastern Software System Pvt. Ltd.)成为博彦科技的并购目标。正如王斌所分析,ESS在印度本土翻身可能性微乎其微,对融入新兴的中国公司颇感兴趣。
作为中国与印度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上的首例成功并购案例,博彦科技于2007年7月最终完成对ESS的收购,此举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博彦科技副总裁王晓艳对此认为,这次并购为他们直接带来了印度外包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此后,博彦科技还在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中心,并购了紫光咨询等若干家国内外公司,初步形成了全球化布局。王斌对于下一步的并购成竹在胸,“政府提倡国内服务外包企业上规模、走出去,我们的收购目标国内国外都有。中国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而且资金总会往有效率的地方流动,我们只要有好的并购对象,并不太担心钱是否到位。”
并购是打破人才瓶颈的捷径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他们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很多并购都是为了能买下对方的团队,这样就能快速打破自身的人才瓶颈。服务外包业的人才瓶颈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缺少资深员工。
软通动力董事长刘天文认为,中国人才结构低端多、高端少,有产业经验的领军人才更是紧缺。软通动力现在与全国80多个院校合作培养高端人才,但仍弥补不了人才的缺口。目前,软通动力在无锡、天津、广州办了3个自己的企业学院,每年培养5000人、录用2500人,今年还要增加录用2000多人,尤其需要有海外工作经历的员工,这样才能满足全球交付能力的要求。
在文思创新总裁陈立峰看来,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很丰富,但短板主要集中在英语、软技能、问题分析解决等实际技能上,他们为此每年需要花100万美元用于对员工的履职能力培训。曲玲年则通过与印度相对比,来说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面对的人才瓶颈。比如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nfoSys,10万员工中有3000名年龄在45岁〜55岁、是行业背景很深的骨干员工;此外,该企业在各行业都有从业20年〜25年的专家,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印度在人才上比我们领先了一代人。”曲玲年说。
关键词 呼叫中心;校企继续教育合作模式;岗位匹配度测评;MOOC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01-04
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06〕11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
〔2007〕16号),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这些政策给予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支持,就服务外包人才给予明确的相关意见。但是高校自身如何发展,仍需探索。
2012年是以服务外包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进行升级和快速发展的关键年,伴随着呼叫中心行业的兴起与迅猛发展,以依托知识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无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技能掌握程度上,都已经与社会实际需求产生较大偏差,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方面的探索。
1 行业与政策背景
社会需求 呼叫中心产业由来已久,起源于航空公司[1]。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等,企业在呼叫中心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近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就促进了呼叫中心行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人才的需求,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呼叫中心系统。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以及每年召开的各种大型会议等,使科技、文化、经济、旅游等方面的沟通非常活跃,为呼叫中心市场带来新的拉动力[2]。
国务院参事、中国电子商会会长曲维枝表示,我国呼叫中心规模累计超600亿元,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势头很快[3]。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13年底,国内的呼叫中心的坐席总规模达到70万,呼叫中心的市场投资达到900多亿人民币,市场投资的金额堪比游戏行业营业额。而且预计2014年底,中国呼叫中心市场投资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坐席规模突破100万[4]。
行业政策背景 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与人、人与信息的“距离”愈来愈近,使得服务外包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使得服务外包业务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为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发挥主体作用,优化国内产业机构,发展国内经济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国家已经开始重点关注服务外包服务业。
人才培养瓶颈 当前,呼叫中心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一方面,企业相应的岗位人才急缺,动用多种招聘方式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即使降低待遇标准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个矛盾环节就需要外力来打破,也就是说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通过培训方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呼叫中心人才。
存在的问题 虽然外包呼叫中心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但是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人才短缺,服务质量难保证,管理人才奇缺,人员流失,呼叫中心外包公司缺乏市场意识及缺乏行业标准,等等[5]。
2 校企教育联盟合作模式初探
基于呼叫中心这个行业发展的契机,北京邮电大学作为面向行业办学的高校,多年来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致力于为行业培养所需专业人才。自2010年起,学校走访了电信、金融、电子商务、政府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了针对呼叫中心方面的广泛的市场调研,于2011年在成人教育(远程学习形式)方面首推“市场营销(客服方向)专业”,为客服人员的人才层次上铺路搭桥。
教育联盟合作框架(图1) 2012年4月15日,北京邮电大学“现代服务外包BPO”专业人才培养交流会于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圆满落下帷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移动、诺基亚、九五太维等行业及企业的相关代表,还有来自全国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共60余名代表。北京邮电大学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等推出“客户服务与信息管理”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搭建校校、校企、企企合作人才教育培养联盟的第一步尝试。以“现代服务外包BPO”呼叫中心专业建设项目为依托建立的校企教育联盟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和应变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呼叫中心服务所在行业的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这些探索无不依赖于校企教育联盟合作原则(资源互补原则、共同发展原则、专业性原则及品牌原则)、合作内容(呼叫中心专业建设、合作内容表现形式、合作方式及角色分工),打造图1所示合作联盟,合作方式、角色分工如表1、表2所示。
校企合作意义
1)人才需求缺口扩大,企业委托高校培养成趋势。2011年初在北京温都水城隆重召开了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首届职业教育与呼叫中心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洽谈会”,包括百度、平安集团、新华人寿、海尔集团等百余家知名企业参与论坛,会上北京应大信息产业研究院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以及关于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引得与会者的热议,以此呼叫中心人才培养订单签约火爆[6]。
2)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在合作企业建设专项实习与实训基地,促成所学专业与企业的融合,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人才。同时,学员边学习边在企业实践,这样学员与企业进入一个磨合期,毕业时不但能快速适应企业文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也解决了学员找工作难和大量流失的问题。
3)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和人才解决燃眉之急。国际呼叫中心产业资深专家Duncan Cowie说到:“目前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正处于爆发性增长,与此同时,人才瓶颈抑制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前期发展较快的全国各大城市都正在面临严重的呼叫中心人才短缺。”[6]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7]人才培训便显得尤为的稀缺。这对于目前的人才短缺问题可以起到燃眉之急作用,也为人才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但是还需要建立呼叫中心人才专业化、持久化的培训体系,促进为人才提供长久的服务和保证企业人才的长期稳定发展。其中还存在“委培式”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企业配合培养”模式等模式[8]。
3 岗位匹配度测评与培训
针对目前呼叫中心人才供需失调的情况和行业的需求,北京邮电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除了借鉴北京应大等先进模式,同时建立了自身独立的测试和培训方案。为了避免客服人员直接上岗门槛低、选择范围大、流动性高的恶性循环,需要站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沿上,综合关注现有备选人群情况进行总体考虑。要提高人岗匹配度,既保证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又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使企业利益与员工成长统一起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拓展员工成长空间。
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模型 对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的描述从图2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模型展开。
1)基础层。主要测试四个方面的基础素质:动机,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念头;特质,是身体的特征以及拥有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自我概念,是关于一个人的态度、价值及自我印象,即自我认知的结果;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基于态度与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2)知识层。主要提升四个方面的客户服务领域专业知识能力:服务理念与技巧,包含课程“有效服务”“服务心理”“服务礼仪”;客户关系管理基础,包含课程“客户关系管理基础”“客户流失管理”“客户异议处理方法”;营销学基础,包含课程“电话营销”“服务营销”和“网络营销”;团队协作能力,包含课程“团队协作共同发展”。
3)技能层。结合各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设计不同的岗位技能体系,主要包括行业产品/业务/服务知识、质量管理标准、具体工作流程等具有岗位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具体领域的技能体系。
4)管理层。结合各企业实际岗位的发展需要,结合相关人员特质属性及业务水平,设计一定的岗位管理技能体系课程和培训计划,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团队建设、团队管理流程优化、团队业务优化等具有超前或者自我服务意识提升方面的职业发展体系。
各层级资源构建(表3)
素质及能力测评系统 基于前期对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模型的建设和岗位匹配的探索,设计并开发素质及能力评估系统,可以用于客服中心员工的岗位匹配、选拔等工作,为人才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系统。
被测试人员登录后的界面如图3所示。
被测试人员登录后的测试界面如图4所示。
教师登录后的后台管理界面如图5所示,教师可以相应的功能对题库、试卷、发展模型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过首页可以看见对系统的整体设计和提供的功能。随着企业的需求,还可以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增加或者修改。目前还可以提供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对自己员工的考察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等功能,相关界面设计和实现就不一一展示了。总之,此系统可以为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各自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平台和职业规划设计。
4 结束语
打造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继续教育典范项目,解决教育与社会、企业与高校、发展与素质、学历与收入等各方矛盾,已迫在眉睫。从2009―2011年,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进行调研和准备,北京邮电大学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在“客户服务信息管理”专业方向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两方面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特别是在继续教育方面建立了校企教育联盟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创新。同时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建立了一套合作规范的同时,还设计和开发了素质及能力测评系统,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岗位人才需求的匹配方法和培训方案,但是教育联盟等合作方式如何更紧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2010年呼叫中心行业与市场分析以及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R/OL]..
[2]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EB/OL]..
[3]周晓雄.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规模累加超600亿元[N].中国信息报,2012-09-28(1).
[4]金伦:2013年国内呼叫中心数据简报[R/OL].[2014-01-17]..
[5] 外包呼叫中心目前市场现状[EB/OL].http://wenku.baidu.
com/link?url=hEKio9YbOs3lfPuVGQeIIO6FohUV0Yzd0ubTr
Zng Xqb6bR5IbB2bGREqDeiIdrEdxAqKhFefYLdqoI3P_iczu
PfSOmYfVeGxbJa2nkrNiUe.
[6]呼叫中心人才抢手 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成效显著[EB/OL].http://.cn/l/2011-01-10/1620198501.shtml.
[7]崔国成.以行业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20-22.
[8]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EB/OL].http://china
/TrainingSkillAccreni-taTion/content/2006-10/26/con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施工单位员工情况调研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施工单位调研报告1施工成本综合地反映了施工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是用于施工和管理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施工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组成。间接成本是指直接从事施工的单位为组织管理在工程施工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本次调查以问卷方式为主,辅以对典型项目的现场调研。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不足
1.1人员结构落后,制约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本次调查不完全统计,该施工企业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到2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懂经营和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精通金融、法律和工程索赔的高级人才更是奇缺。
同时该施工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压力较大,劳动力资源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导致劳动力资源紧张,施工人员素质下降,员工素质的偏低不仅影响责任落实与执行力等管理问题,而且严重制约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体制机制问题,造成成本控制积极性不高
体制落后,权力集中在企业中上层,对项目部的控制过严过死,内部审计确认盈利后,层层扣款,分解到项目部时利润微乎其微,还迟迟不予兑现,项目部成本控制积极性普遍不高。部分项目经理成本效益的意识还没有树立,干活不算帐的情况仍然存在。近年来,该施工企业一直都在探索体制改革。
1.3
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成本监管滞后
在整体管理水平落后的形势下,成本管理方法也不够科学。相关控制审批手续往往只是走程序,职责不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项目部内部管理人员沟通不畅,起不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而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监督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停留在事后审计阶段,监管滞后。
1.4
施工成本管理的奖惩措施不到位
施工现场成本浪费现象频发,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方法降低成本,也得不到相应的奖励,导致职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高,不仅不支持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而且还可能会产生抵制情绪,觉得成本控制只是领导层的事情,对职工个人来说意义不大,使施工成本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
2.1
领导需重视,制定积极的措施控制成本
首先,领导层要有决心和信心,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其次,企业应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成本管理的投入,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成本管理。可抽选高素质的人员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还应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强化审计对成本的控制和监督作用;全体职工都应该具有控制成本的意识,减少施工现场浪费,养成节约成本的好习惯。
2.2
成本控制的分解落实是多层次的
项目部是成本控制的核心,企业应该给予项目部相对应的成本控制权力。成本控制既包括企业对项目部成本的控制,还包括项目部对作业班组成本的控制及作业班组对作业人员的成本控制,要做到责任成本分解到人,人人身上都有成本控制责任,从而避免只管干活不管算帐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降低成本。
2.3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激励制度
成本控制任务要和经济利益挂钩。及时地对责任主体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只要其完成责任范围的各项指标,就应根据完成程度给予奖励,如未完成,就应根据事先约定的方法和力度给予惩罚。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才能使每一个责任主体都能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中去。
2.4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
生产力的提高是伴随科学技术水平及操作技能的提高的。应用新的施工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施工准备阶段,应对工程成本目标进行预先估计、分析和计量,并将有关成本的控制责任分解落实。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研究制定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多施工方案比选,确定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
2.5
采取预算措施控制项目成本
2.5.1
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任务与收入挂钩,才能有效地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作业效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也是降低人工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2.5.2
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工程费比重很大,加强项目部的材料采购和收、发存管理,成本自然降低。首先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其次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参考市场行情,货比三家,择优选购。避开钢材价格波峰期获得低价位;集中提交材料计划,获得批量价格;节省运输费用降低钢材的使用价格。
2.5.3
机械费的控制
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管理,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2.5.4
间接费的控制
一个工程项目尽量由一个项目部组织施工。减少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重复设置;外地施工管理人员减少回鞍次数降低差旅费的支出;压缩办公用品的开支,网络办公节约长途话费等等。
2.6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以施工预算收入为中心,建立包括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动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后评估体系以及责任成本体系的成本控制体系。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反馈以及责任与激励机制方面进行管理。逐步积累成本控制的经验和完善成本信息数据库,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
结束语:
从该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调查情况来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走向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它涉及面广,潜力大,可挖掘性强。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实践中不断加大力度,不断总结和完善,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开辟出新的天地。
施工单位调研报告2一、走访时间
20____年7月30日。
二、走访地点
____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该厂位于王家店村附近,地处京沪铁路以东,南环路以北,滂河的西南岸。
三、走访对象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
四、走访目的
1、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用人要求、企业中各层次员工待遇及职业发展轨迹,优秀员工职业发展案例,以及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建议等。
2、通过走访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巩固和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工艺的流程、特点等。
3、能结合实际,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更加深入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融会贯通。
4、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我们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并虚心听取企业对我们青岛农业大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五、走访前准备
走访前我详细上网搜查了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相关资料,并与污水处理厂的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取得联系,拟提出了关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工艺等方面的问题。我力争做到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入的走访调研。
六、走访企业简介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配套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工程,也是泰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占地159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8万吨,其中2万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工业或市政景观。其全年处理污水1800万吨。工程采用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氧化沟处理工艺,厂区工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回用水工程及附属建筑。厂外工程包括配套污水管网85公里。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项目之一,下拨专款给予扶持,工程总投资1456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区工程投资为9372万元,配套管网投资5188万元,工程于20____年4月正式开工,于20____年11月27日竣工投入使用。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432万美元,资产总额947万美元,负债总额523万美元;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0809平方米;员工人数163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62人。主要产品规模:日处理污水5万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为5.51%,大于本行业基准收益率4%,投资回收期14.66年(包括建设期),低于基准回收期。同时,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水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是泰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将使城市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并进一步缓解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对促进泰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七、走访过程
20____年7月30日,我早晨8点就准时到达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并与之前联系好的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在其带领下,我详细参观了该厂。在此期间,管理人员耐心的向我讲解了该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及工艺流程等,让我了解和掌握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工艺流程、设计理念、主要设计参数、各构筑物选型依据及其优缺点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参观过程中,我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问题请他帮忙解答。理论联系实际,受益匪浅。
(一)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调节溢流堰的高度改变沟渠内水深,进而改变曝气装置的淹没深度,使其充氧量适应运行的需要。淹没深度的变化对曝气设备的推动力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对进水流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二是通过直接调节曝气器的转速:由于机电设备和自控技术的发展,目前氧化沟内的曝气器的转速时可以调节的,从而可以调节曝气强度的推动力。
(二)简化了预处理和污泥处理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都比一般生物处理法长,悬浮装有机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得到较彻底的稳定,故氧化沟可以不设初沉池。由于氧化沟工艺污泥龄长,负荷低,排出的剩余污泥已得到高度稳定,剩余污泥量也较少。因此不再需要厌氧消化,而只需进行浓缩和脱水。
八、走访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我只在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短短一天的走访调研,但我却学到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给我提供这样珍贵的走访调研机会。这是我们大学生涯里精彩的一章。
这次走访调研是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升华,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走访调研我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强弱所在,了解到理论和实际生产中的差距,同时对我国现代污水处理技术、监测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不仅为自己的毕业环节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参考,同时也为自己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走访调研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污水处理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作为一个未来环境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所背负的任务有多么艰巨。这次走访调研不仅强化了我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综合职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技能、爱岗敬业的品质,从而为今后能承担技术工作、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深入企业的走访调研过程中,通过与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我认识到: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专业,很多企业都需要我们环境工程的专业人才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污水处理厂就是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很好的就业场所。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非常欢迎我们青岛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到其工厂就业。同时,他还就我们学校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例如:多鼓励学生积极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等进行参观实习;要求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在参观的最后,我热情邀请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到我们青岛农业大学进行宣讲及招聘工作等,该厂表示非常乐意接受我们学校的毕业生。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深入企业的走访调研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我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回报社会。
施工单位调研报告3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建议、意见和要求,根据威环境办发[20____]18号文件要求,深入企业了解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开展以来企业对环境建设工作是否知晓;对职能部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是否满意;有何建议、意见及要求。我局组织企业开展了座谈会,并请企业填写了相关的调查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走访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组织召开由5家矿山企业和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座谈会,发放《威宁县国土资源局走访企业调查表》10份,参加的企业分别是:炉山镇大山煤矿、炉山镇连昌煤矿、炉山镇振华煤矿、结里孔家沟煤矿、威宁县西洋焦化有限公司、贵州大明医药公司、威宁县亿科房地产开发公司、贵州飞龙房地产开发公司、贵州奥力房产、威宁伊卓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主要问题
(一)各家企业对当前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制约发展的机制和体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连昌煤矿认为:当前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对煤矿而言,主要是政策因素变化太快。
大山煤矿认为:煤矿的建设跟不上政策的发展,停建影响建设工期,增加了巷道维修工程量。
贵州大明医药公司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贵州奥力房产认为:拆迁征地工作相对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回族区的拆迁工作无行之有效的方法;行政审批环节过于复杂,时效性不强。
威宁县亿科房地产开发公司认为:影响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交通不便。
威宁伊卓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认为:对于房地产开发,征地、拆迁是关键,只有加快征地、拆迁的速度才能加快投资建设的力度。
(二)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县职能部门不准煤矿出关的规定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
2、煤矿安监压力大,随时都有可能叫停产,联合生产不能按时完成,工程量增加,时间紧迫而政府给的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
3、九万吨煤矿在兼并重组集团化后的处境困难。
4、以飞龙地产为代表的房开公司一致反映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征地、拆迁问题,拆迁不到位,资金投入很大而工程却没有进展,企业如坐针毡。
5、企业还提出在房地产开发中拆迁不力的一个问题是在于政府朝令夕改,前任领导出台的`政策后任领导不认可,项目推进办公室成立的多,落到实处的少。
(三)各家企业对国土局工作表示满意。
沟通交谈中,对企业提出的一些问题,县国土局能给予答复的当场给予答复。如非法转让和越界越层问题,非法转让按照相关要求清查是否有非法转让行为,以及是否在省厅办理转让手续,把相关证明资料补件入省厅窗口。越界越层的县国土局是否处罚过,如处罚过,把处罚决定书和罚款收据补件入省厅窗口。不能给予答复的请企业把建议和问题写在调查表上以便上报县相关部门领导。
施工单位调研报告4法律事务室赴云贵四公司企业法制工作调研及现场法律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法律事务室洪晓珊主任走访了黔西南州发展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安龙公司)、云南壮乡水泥有限公司、文山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宏熙水泥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通过实地查看、开展座谈等形式认真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存在困难,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
8月14日下午,洪主任到安龙公司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现场就企业提出的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答,现把座谈提出的问题梳理如下:
第一,水泥质量控制方面,该公司质量处相关管理人员反映,目前企业通过发放水泥使用手册给客户,会不会被客户抓到把柄,造成客户不认可海螺的水泥质量要求,从而产生质量投诉的法律风险。
第二,合同签订管理方面,该公司合同管理人员反映,在合同招标过程中,需以合同总价确定中标单位,但按照公司制度,可能涉及到要以每一合同下各子项的确定,这样不仅很难操作,而且容易产生合同风险。
第三,企业销售管理方面,该公司销售处人员反映,公司销售没有区域价,没有运输招投标,提货车辆都是经销商安排,按照销售部提供的合同标准文本签订,没有太大的争议问题,但后续需要继续完善合同文本,通过签订补充合同的形式,从合同内容上划清责任,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第四,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生产安全处人员反映,企业环保验收、安全验收尚未通过,卫生职业健康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尚未办理,办理了试生产许可证,但已经是第三次延期了,在20____年8月底到期,再申请延期将不会被批准。另外,矿山的采矿权证、安全许可证都有,没有越界开采,但矿山林地证没有办理。
第五,大协议执行方面,公司所属土地马上开展土地稽查,土地用地指标已经上报,但需要交钱,目前政府讲没钱,需要向企业借钱,这一块比较麻烦。
第六,采购合同执行方面,公司财务人员反映,在当地采购物资,经常碰到供货方随便冒用别人资质,变更经营范围,虽然当地工商局予以变更,但仍存在违反法律的风险。
第七,销售开票方面,如果普通客户来公司开户,我们开具发票,客户拿增值税发票抵扣,这样操作有没有法律风险,关键客户来开户,公司没有理由不予开具,但这样是否会涉及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第八,设备买卖合同方面,公司有部分设备买卖合同到期,供方到货比较晚,能否解除合同,并扣除违约金,同时由于设备合同主要依靠部室合同文本签订,公司本身对合同文本的修改无法具体操作,对合同的履行存在较大的制约。
第九,劳动人事方面,公司办公室人员反映,有员工离职后不打招呼就走人了,公司按照员工劳动合同中留的地址把离职手续材料寄出去了,但有时候碰到被邮局退回的情况,这样一个风险怎么回避。
第十,供应保全方面,按照公司制度与周边供应商商谈好后,形成谈判记录,要求供应商必须先交保证金再供货,但由于供应商不配合,我们采取在首批货款中扣除相应的保证金,这样操作与公司财务要求不符,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第十一,关于质量异议处理,公司在合同履行中对于供应商供货质量有异议,发短信、书面传真请求对方盖章反馈,对方往往久拖不决,会产生法律风险。
第十二,关于合同数量条款的签订,如辅材合同,合同预测购买的量比较大,但实际可能购买的数量比较少,虽然合同写的是暂定数量,具体以实际数量为准,这样是否存在风险?
8月15日下午,到壮乡公司开展调研,据了解公司属于收购项目,产能比较小,但因位于云南省第二大镇八宝镇,地处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所受外界竞争压力相对其他区域比较小,从20____年11月份以来,盈利已经超过1500万元,由于该公司前身在刚建成投产一年后就被海螺收购,在股权收购协议履行上还比较顺利,尚未发现难以处理的遗留问题。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权证比较齐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跟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难度比较大,跟当地银行打交道也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8月16日下午,到文山海螺公司开展调研,通过走访、现场实地查看,了解到文山海螺公司是文山州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公司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阿三龙村324国道旁,距昆明220公里。公司于20____年4月9日正式注册成立,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人民币,项目规划建设两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年产220万吨水泥粉磨系统,配建9MW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建成后可年产优质熟料300万吨,优质水泥450万吨,建成后将成为云南省的水泥生产公司。
20____年8月18日上午,到昆明宏熙公司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现场就企业提出的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答,现把座谈提出的问题梳理如下:第一,关于矿山销售合同的解除,原合同无可操作性,对方在交接前已投入较大的设施并提出索赔,存在合同纠纷,需马上解除合同,存在哪些法律风险。第二,石灰石矿山开采、运输外包合同,转让方在管理权移交后6个月过渡期内完成合同解除手续,原公司的石灰石矿山开采、运输外包是与两个自然人签订合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第三,公司于6月10日成立了清欠组,至7月10日已和欠款单位全部核对清楚,全部取得书面对账单,已收回账款44万元,但截至8月6日承接债权清单款项仍有1844.73万元未及时收回,需要如何规避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第四,公司有7名员工与原公司劳动合同未终止,且与新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协调解除劳动合同及经济补偿问题,目前公司等于在给他们放假,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另有一部分人不来上班主动提出辞职,但老股东方不同意他们辞职,能否直接接触劳动合同。
第五,公司矿山征地补偿、附近道路征地补偿及环保污染赔偿等问题。
第六,昆明洪熙公司外供电线路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石林供电有限公司供电,线路从石林变电站水泥线至公司总降全长为1.8千米,加盟海螺前存在公司内部对外供电情况,按照南方电网管理制度,属于违章供电行为,如何规避风险。
第七,供应部门相关人员反映,在新老股东交接期间有一批煤炭,原股东方签订的价格比较高,质量考核条款基本上没有,海螺接手后验收质量不合格,要求退货,但对方一直不协助解决,如果直接扣除煤款,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第八,水泥质量控制方面,该公司相关管理人员反映,公司质量纠纷小的争议比较多,还未产生较大的诉讼纠纷,对出现的问题应该怎样操作才能避免产生法律风险。
第九,公司以前采取用水泥充抵煤等材料货款的情形,有财务人员受煤老板委托去销售一部分水泥,也有没受到委托就把部分水泥进行销售的情形,对公司财务人员的这种行为到底是代表公司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会产生哪些法律风险。
施工单位调研报告5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
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
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
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
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
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其实,不如先从自身胜任力上找找原因。
近日,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外企服务分公司(简称中智)了“2012-2013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胜任力调研报告”,从中可管中窥豹。本次调研共有120家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497份有效问卷分别来自HR部门、直线经理及普通员工。清华大学EMBA班也提交了38份书面问卷。
战略角色还不够
所谓人力资源胜任力,指HR专业人员所具有的、为组织创造价值增值并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能力表现。它关乎HR职位相关的知识、技术、能力、动机、价值观等综合才能。
中智这次对人力资源胜任力的考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个人素质。包括认知能力、亲和力、正直、沟通能力等。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专业知识,人员配置、核心人才管理、绩效管理、人员开发、薪酬福利等。
商业知识。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知识,包括价值链知识、运营知识、财务知识等。
管理变革。企业战略变革相关知识,包括文化管理、变革管理、参与战略决策等。
调查表明,人们认为,HR管理普遍还停留在执行层面,其胜任力多体现在HR相关职能模块的管理方面;HR部门在商业知识方面掌握较弱,导致对于业务部门的理解不深,对企业业务流程了解较少,因此,职能部门经理的评价不高;HR部门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帮助组织实现经营目标的作用,其胜任力在商业知识、管理变革两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尽管HR的战略角色地位已经被强调了多年,但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企业(41%)的HR很少或不参与企业重大战略决策,仅有12%的企业的HR会完全投入重大的战略决策。
在HR专业人员的构成上,70%的受访企业都是女性为HR负责人;超过90%的HR经理人为本科或以上学历。而男性HR经理人在国有企业、制造业和金融业中的比例较高,且国企的HR经理人,硕士或以上学历者占75%。可见国企对HR经理人的准入门槛设置较高。
不得不承认,不同角色的人,对HR部门的胜任力及其价值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HR人员往往高估自身,但普通员工对其评价最高,可见HR部门在提供员工服务等领域得到了认可。
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成为HR向战略角色转变的障碍。多数HR人员目前陶醉于及时响应“顾客”(经理和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信息,而缺乏深入业务一线,与直线经理并肩战斗的意愿和能力。
国企HR在战略参与方面得分最高,但其管理效能却低于外企和合资企业。这说明,如果没有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胜任力的提升,HR仍然无法成为事实上的战略角色。
HR,提升人力资本了吗
那么,回到HR的日常业务中看,人力资源管理的监控指标设置与表现如何?
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受访企业在人工成本控制指标上表现最佳,但在员工敬业度、员工满意度、岗位空缺率和主动辞职率指标的控制上表现不佳。
这一点与调查中显示的HR对企业价值增值贡献度的结果相当吻合。调查数据表明,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11项活动中,贡献度最高的是绩效评估和报酬;而职业生涯辅导、人才测评和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得分最低。这三个因素恰恰与员工敬业度、满意度等紧密相关。
也正因此,大多HR在促进组织人力资本提升、为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增加价值方面相对薄弱。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以人才为主要资产的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却最低。
何去何从
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曾经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宠儿”,但随着国企和民企的迅猛发展,这个优势已经渐渐不那么突出。数据显示,他们在“关键人才流失”和“识别、培养和挽留高绩效/高潜力的员工”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大,而“有效管理和提升人均生产力”则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调研对于企业目前面临的6个最大挑战进行的排序是:有效管理和提升人均生产力、有效管控人工成本(薪酬、福利等)、对行业目标人才的吸引力、识别培养和挽留高绩效及高潜力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务型向战略型转变、关键人才的流失。
通过调查和研究,中智给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提升HR部门的战略地位,需要高管人员的重视。同时,需要提升HR专业人员在商业知识和管理变革两方面的胜任力,这是第一要务。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要树立“客户导向”,提供服务不仅要及时,更要注重对企业经营计划实施的支持。
正确认识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的作用,适当选择外包内容,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上,并提升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参与战略决策的优势,借鉴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经验,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效能。
【关键词】发展现状 对策
一、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四大物流通道的交点(东、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周围500公里范围基本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近5亿人口。合肥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体系规划中的42个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机场、港口、出城口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合肥被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级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合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二、合肥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全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二)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结构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三)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有出自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由国家经贸委的物流经理的职业标准,还有中国交通协会的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等,使得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无所适从,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和和规范的管理水平等的培训。
(四)物流基础工作亟须加强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须改变。二是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战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市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推动合肥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的发展思路
一方面,应成立合肥市现代物流推进领导小组,加强对现代物流推进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由商务、运输、外经贸、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土地、招商、财政等部门派员组成,负责现代物流推进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要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对物流业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具体包括:合肥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指南,建立物流设施开发运营招标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及外资注入物流业;利用政府贴息、物流园区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方式,多方筹措物流业发展资金,设立物流业专项基金。
(二)促进物流园区建设
政府部门应站在全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总体规划与布局,以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合为目标,使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与国家物流节点城市规划相衔接,解决合肥物流系统中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防止目前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的上项目、争项目形成的园区规划失衡、过度竞争的重复投资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重点扶持一些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项目,实现示范引导作用。
(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以合肥为中心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提高货运能力。加强铁路、公路场站建设,提高货物运输和配载效率。
加强水运交通建设。加快建设合肥港综合码头和裕溪、巢湖复线船闸,提升合裕线航道通航等级,打造江淮流域的内河航运中心;推进“引江济淮”工程。
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加快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四)加快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物流建设的重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在资金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合适的信息化软件,避免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而不能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的信息系统。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先进的物流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立足合肥实际,培养物流人才
以教育机构培养为主,科学规划、正确定位物流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模拟物流供应链过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理论基础、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以通过与院校、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信息化 应用服务提供商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没有一个中小企业的国际标准,不同国家使用各自中小企业定义,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小企业的明确定义,通常所说的中小企业,是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年营业额、上缴利税和企业员工规模划分的一类企业形态,当前一般是指那些固定资产低于1000万元、年营业额数百万至数千万元、企业员工不足500人的企业。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提高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意识到必需在顺畅的信息流的基础上实现货物高效的流动,才能削减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因此,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未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长远规划,实际上已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满足客户需求,赢取生存机会的一种现实的需求。
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原因
1、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
(1)信息化水平低。众多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不具备整体实施信息化的条件,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专家们在2006年底,实地调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中部地区等10个省区市30多家企业,形成《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到“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在北京市,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在硬件上,许多中小物流企业也就是配备了一台或两台电脑,大多用于财务处理或数据存储,其它应用很少,也没有必要配备服务器。还有很多中小物流企业依靠电话和手工方式完成业务处理,连电脑都没有配备。
(2)信息化需求以底层基础信息化为主。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与大型企业不同,其信息化需求目前仍是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中小物流企业只需要有数据,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能够提高决策水平,抓住眼前的商机。所以,中小物流企业并不需求那些大又全的物流信息系统。
2、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
(1)信息系统软件集中于高端市场,价格高。完成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最大部分在软件开发上。目前,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价格便宜的信息系统。对于多数软件开发商来说,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开发成本极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大量需求却找不到适合的产品,市场上的许多物流信息系统价格高,功能强大,却不适用。所以形成许多中小企业不敢投资或不愿投资的现象。
(2)企业管理者观念滞后。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因为生存竞争激烈,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对信息化的理解也仅停留在信息处理,打印服务等方面。对它未来能带给企业发展的动力理解不足,不愿对此大力投入。
(3)缺乏信息技术人才。长期以来,物流企业只重视那些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少,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企业中的一般员工和管理人员往往来自传统物流行业,对仓储、运输、装卸、包装等专业知识精通,但是对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知识缺乏。
三、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可以采用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完成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采用三种模式,即自己开发,与IT企业合作开发,外包给专业公司。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成本较低的外包模式相对较为适合。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包括价格、服务水平、商业机密等),客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服务商不仅要负责应用程序的建立、维护与升级,还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ASP作为外包租用的信息化方法,企业的信息化所需的硬、软件平台均由第三方提供,企业只是租用其中所需功能模块。ASP通过互联网实现,客户企业通过互联网登录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主页,然后进入系统使用其中的各种应用功能服务,例如销售管理、人事管理、电子邮件等。
ASP成本低廉,物流企业只需承担租用费用,缓解一次性投资的压力。而且不需要承担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不需要配备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然ASP对中小物流企业也有弱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注意避免数据损坏或丢失。对ASP商而言,中小物流企业市场机会较多,灵活性大,应注意在标准化模块的基础上,开发针对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功能服务。
2、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局部解决方案或软件。
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选择合适的软件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目前物流软件供应商们过多关注高端市场,总是喜欢开发功能齐全的软件产品。较低价位、简单易用、适用于小企业的软件较少。有很多在信息化建设中进行投资的中小企业往往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的信息系统,不能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的现实问题,致使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不敢投入,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的选择时,首先应做企业的评估和调查,分析企业的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局部解决方案而不是全面方案。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市场空白点,针对中小企业需求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方案。如IBM软件部向国内外合作伙伴推出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快速启动计划,SAP一直贯彻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灯塔计划,金蝶推出了东方明珠计划。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在这些供应商提供的方案中去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简单作业需求的中低端信息系统软件,打造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实施方式。
3、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观念。
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战略及发展观念较为滞后,很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揽货、运输,装卸等运作方式运转,非标准的流程是很多的。信息系统意味着标准化,许多企业管理者总认为这种标准化降低了效率,所以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积极性不高。后果就是使企业被限制在低水平运作的层面上。因此,要推动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让管理者提升管理观念,让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加入到建设进程中,明确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认识到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信息化的成果和过程有个合理的预期。
总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未来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随着竞争的加剧,物流行业和现代物流需求的发展,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将成为未来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
作者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陈子侠,琚春华. 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分析与思考[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2:15-19.省略/Html/wenku/hyxxh/58753108413.html/.20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