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园林设计

Abstract: how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oday's society. This paper aims to the modern new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expla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clarif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ecology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ecological landscape garden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二、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三、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生态环境

一、把握尺度营造人性化亲水空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规模的加大和政府财政调控能力的增强等,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项目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合理的规划,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给出参考建议。(l)尺度的把握。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包括广泛的内容和尺度。设计工作可能包括大范围的绿色通道及水系规划或景观规划、公共机构总体规划、植物园规划、城市设计、住宅、休闲娱乐场地或公共花园设计。项目类型为景观设计师制定了基本的尺度概念。例如,森林管理、校园规划和花园详细设计就要求有不同的设计类型、尺度和基础资料。同时,在景观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景观设计师所面对的问题,所需要的设计信息也是不一样的。对尺度的把握,也即是对整体性的考虑,对滨水区与城市关系、对项目各阶段之间的衔接等关系之间整体性的考虑。(2)人性化亲水空间的营造。特定场所的设计必须考虑源自这些不可见过程的大格局对人类感宫尺度的影响。相反,影响大面积土地利用的规划政策和规划观念则需要对人“在.这块土地上”的体验的内涵有所了解。创造一个适于人们活动的舒适空间是景观设计的目的。要营造人性化的滨水空间首先应该了解人在滨水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事实上,一个良好空间环境的创造,不仅是符合人的行为要求和审美需求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重新组织人的行为使其更富于秩序性和趣味性,或者是将人在拥挤的城市中一致的各种行为充分发挥出来。人性化亲水空间的营造,宏观上指城市布局顺应岸线地势的节奏、韵律与走向,顺应地貌环境的尺度。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场所易于把握定位,且富于个性。微观领域,亲水空间创造了人的活动与水环境全方位、多样化的接触(可视、可感、可触、可闻)。形成多样的滨水生活和亲切的滨水岸线。

二、合理组织交通和步行系统

公共交通的组织严重影响着区域空间环境质量。以汽车为工具的快速交通系统,促使现代城市街区模式的形成也使城镇传统而有吸引力的空间消失了,城市的尺度成了为汽车服务的尺度,而不是为人服务的尺度,城市变得支离破碎,也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从身心上疏远着城市、疏远着自然、疏远着传统。在城市滨水区这种影响也毫不例外。许多城市与滨水区之间设有平行车流干道,无论从形式还是心理上都割裂了城市中心与滨水区的联系,人们感受不到滨水区的存在,步行者也很难由市中心方向方便快捷地到达滨水区。因此道路交通的合理组织成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滨水区与城市的关系而言,滨水区处于水陆交接的边缘,是陆地的端部,由城市至滨水区因而是尽端式的交通。平行于滨水区的城市干使滨水区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这就造成了滨水区可达性的问题,而滨水区缺乏足够的停车场也使驾驶者难以滞留下来。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更大的尺度上来做安排,对相邻的交通布局做进一步的调整,将停车场安排在滨水区的空间,人则由步行道进入。保证行人的安全,在邻近街区和滨水区之间设置过街天桥或人行地下通道,也可采用地下车道的方式,车辆由地下穿越,行人可直接进入滨水区。如费城德拉瓦河岸的开发,穿越市区与滨水区的高速公路标高降低,局部覆有顶盖,与街区标高相同。

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滨水区的开发中,保护水体及周边环境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要尽量避免因不适当的开发建设而对滨水资源造成破坏,为此要采取各种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开发利用进行严格监控和引导,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控制污染滨水区环境规划设计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污染问题。生活、工业污水、畜牧污水以及沿岸垃圾场造成的水质污染,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威胁居民和各种生物的生存安全。而控制污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治理污水,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二是逐步广和建立区域性垃圾焚化厂和卫生掩埋场,以净化环境,回收资源。其中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沿岸垃圾场加强管理,严禁任意倾倒。加强垃圾场边坡保护,防止垃圾流入水中。

四、延续历史与传统文化

对滨水区历史与文化的延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与改建,另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化精神和地方风土人情脉络的继承。城市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就其本质而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城市滨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以水为文化基础,产生了许多特殊的民风民情,滨水区大量的古建筑、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增强了城市的魅力。在大规模、大力度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滨水城市在失去它旧有的传统街区模式和滨水的生活方式。例如,江南水乡城镇的多变空间形态和水乡生活正面临消逝怠尽的危险。传统水乡城镇的街巷是一个连续、匀质、细密、开放、复合的空间组织结构。因水系而生的城市街巷总是以“步行城市”确定尺度,因而空间形式密实,街巷狭窄而连续,构成致密清晰的街廓,最后由逛街的人流完成了这种特殊的聚落形式,街道空间的连续性构成了完全的、易辨认的、符合人的尺度并充满生活情趣的水乡城镇模式,使之成为公共生活的充满活力的载体。对于这样的传统街区模式、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水乡的生活形态,我们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予以保留和延续。城市滨水区的历史保存和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在许多国家都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意大利威尼斯在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与延续上也非常成功,传统的街巷沿水系布置,历史建筑与文化脉络沿河道留存,这里的人们和设计师非常珍视这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城市的发展与规划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仔细的推敲,尽量杜绝破坏传统水城特色的建设行为。

五、规范开发程序与管理模式

开发和规划管理是规划内容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由于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涉及到多类专业、不同部门、不同层面,因此需要设立相关的机构对各类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目前针对我国公众参与意识还很薄弱的现状,问卷调查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可以先将对象分为三类:使用者、区内使用居民和专家学者。根据规划设计需要设计调查问卷。例如,针对使用者的问题:去滨水区的目的;吸引你到滨水区的主要因素;到达滨水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等等。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是建立在对国内外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城市滨水景观构成中的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特色要素的基础之上。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旨在探索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设计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目标和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六、结语

本文对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应该注重的几个基本要点做了分析,在对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把握尺度营造人性化亲水空间、合理组织交通和步行系统、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延续历史与传统文化、规范开发程序与管理模式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军山.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模式研究[J]. 规划师. 2004(03)

【2】高碧兰.城市滨水区公共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浅析[D].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城市公园(UrbanParks)和公园系统的演进,是此时城市发展上的重要的规划观念。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是全国最早也是开发最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之一,它不仅将城市中心和新郊区及偏僻的园地连接起来,还以街车(streetcar)路线和排洪系统将公园、公园道(parkways)结合为一体。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性公园、专类型和专题性公园和花园。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总之,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

现代公园与早期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早期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需求,或者是为了满足达官贵族的奢华享乐而建造的,抑或是统治阶级、富有阶层为了家族显赫等等许多的因素。因此,公园强调的是美化和造景,常常会有假山石堆叠成各式景致,修建得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修剪得很完美的植物,在再加上一池碧水,半遮半隐,借景,对景,曲径通幽,使人在其中的确感到惬意、放松。历史上国内外这样的景园不在少数,有私家的,有皇家的,有寺观的。如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人们对城市公园的使用不同于城市广场。对城市广场的使用可以使有目的或无目的的,或者是多目的的,可能是短时的、随意的;对公园的需求则是有目的的。目标十分清楚: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二是与人交往的需求。因此,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采用适当的手法满足人们的使用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或级别的公园,还要根据有关的规范,考虑其使用对象和服务范围,并结合场地特点,做出功能较为完善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

二、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lm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ParkSystem),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现代公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参考美国公园的发展。盖伦.克兰兹(GalenCranz)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公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游憩园(thepleasureground)、改良公园(thereformpark)、休闲设施(therecreationfacility)、开放空间系统(thespacesystem)。

游憩园流行于1850-1900年间,其发展至少部分起因于对新兴工业城市肮脏而拥挤的环境的反应。这类公园的典型样式竟是浪漫主义时期英格兰或欧洲贵族的采邑庄园。特点是将原野火田园风光理想化。游憩园通常设置在郊野,使刻意为周末郊游设计的,以大树、开阔的草地、起伏的台地、蜿蜒的步行路及自然主义的风光的水景为特征。人们希望通过工人们在这里通过户外活动保持健康,进而影响到贫民。

改良公园出现在1900年左右,是改良主义和社会工作运动的产物。像早期公园一样,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条件。改良公园位于城市内部,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邻里公园。其最主要的受益者是近邻公园的儿童和家庭。其重要的特征是儿童游戏场。

休闲设施是1930年左右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城市和城镇中,并成为公园和社会改良目标之间的纽带。他强调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有组织的活动。随着城市的郊区化和家庭汽车的使用,新型的和更大规模的公园被建立起来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球场游泳池和活动场地。

1965年以来发展起的开放空间思想,是将分散的地块如小型公园、游戏场和城市广场等联系为一体,构成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

美国公园的发展史和欧洲田园风格的公园代表了西方公园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公园起源于皇家园林、私家花园、寺观园林,真正具有市民意义的城市公园是解放以后随着城市建设开始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建设在各个城镇兴建开来。但是,一定要注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园设计的开始,首先要对设计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注意包括了解公园用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性质与其他用地的关系;公园用地历史、现状及自然资料;公园的用地内外的景观情况。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设计任务书,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拟定公园内应设置的项目内容与设施,并确定其规模大小。然后进行公园规划,确定全园的总体布局。待方案被批准后,开始进行各项详细设计。这样的一个流程需要多个专业的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

公园规划设计内容在设计流程的不同阶段,深度、专业分工配合、有一定的不同。总的来说以下两点是相似的: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较热闹的人流集中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活动区,设施主要有俱乐部、游戏场、舞池、(旱)冰场、画廊、游泳池等。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因此设置应接近出入口。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主要作为游览、观赏、休闲,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具体来说设施一般有山石、水体、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盆景、雕塑、建筑小品,可以开展划船、散步、休息、喝茶等活动。

具体可以设置两部分,即山林休闲区,将公园滑草场、烧烤乐园、草坪、山谷和山林整合规划为山林休闲区。其次是田园休闲区,在公园建设服务建筑、景观挑台、亲水长廊等休闲配套设施。结合水生、湿生植被和生态景观驳岸,形成田园休闲区。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游乐器械、儿童体育活动设施。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产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花草树木品种要多样化,不要带刺带毒。此外考虑到儿童需要大人照顾,还要设置一些桌凳、厕所等。

四、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规划设计方案将大块草坪分割成为若干小块,在某一时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这既养护草坪的生物机能,增加草坪的可接触性,同时也缓解了公园内人流组织的压力。

2、以人为本原则的迷失

城市公园景观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使公众参与到公园景观规划和建造过程当中,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却在渐渐地迷失。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如现在一些公园在入口处布置广场,宏伟气派,而游人只能坐在花坛边缘闲聊与交流。

3、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如轴线、对景、框景等,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数量不够,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

4、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公园景观规划中也要考虑残障人士的需要。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各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加速,今后的十多年里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涌向城市,在我国更是如此。人们将越来越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因此,我国市政建设部门一定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研究力度,不断创造更优美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倞,秦柯.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史[J].山西农业科学,2008,(10).

[2]王绍增.本期主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7,(02).

[3]刘玲,范文芳.综述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新观念[J].文教资料,2009,(23).

[4]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公共参与: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gradually from the initial to the materialto enjoy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life to more attention, fortheir living, work and rest and other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s increas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and excellent works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While maintaining the whol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 is one of the duties of the government, the social public affairs is responsible by the government with one h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public to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thus 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public supervision of city public landscape design.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snecessary.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public particip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景观管理中的公共参与相关理论

1989年开始,国外有关公众参与的书籍和文章逐渐影响到我国景观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进一步觉醒。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形式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在城市公共景观建设过程中通过举行展览、媒体宣传和市民投票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参与进来。

公共参与的模式

公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根本利益之所在,景观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所以公众是最关注其周围环境的发展。因此,公众能有效地对设计师和领导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景观设计决策模式,近年来我国的景观设计师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但公众参与尚且停留在问卷调查、图纸和模型展示等事后的、被动的、较低层次的参与上,与真正的“公众参与”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公共参与的概念“公众参与”一词的英文原意为“Work shop”,日本人把它译为“住民参加”,章俊华老师在请教了许多专家学者之后,认为译为“公众参与”最为贴切。

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不但包括被告知信息、获得咨询和发表意见等法律赋予公众的最基本权利,而且还包括公众对整个景观设计的决策性参与。(三)公共参与的流程

我国景观设计行业正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公众参与还处在探索阶段。早在1969年谢莉.安斯汀通过对公众参与实践的分析, 发表了“市民参与的阶梯”一文, 根据市民参与的程度, 提出了公众参与的阶梯的概念, 将公众参与分为八级, 三个层次, 其三个层次也可以理解为公众完全被动的阶段、受约束的尝试阶段和受引导的互助合作阶段, 反映了公众在参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低 。这一分析对公众参与的效果评价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即公众不是“象征性参与”,最高境界是“实权参与”,即城市规划全由市民说了算。比如,英国编制结构规划采取的是“公众评议”形式,而不是“公众听证”,这样能使规划更多关注整个地区长远发展,而不是具体利益得失。在发展合作伙伴作为公众参与的互助平台,同时加强能力建设是公民参与的必要条件。

(四)公共参与的途径或形式

在国外,公众参与目标制定的方法有特别工作组、市民咨询委员会、邻里规划委员会、各类团体、德尔菲法、民意测验及镇民大会和公开听证会。中国也逐渐重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参与的类型主要分两个阶段:

1.告知性参与即并没有实质性参与的机会。目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有三种方式应用于公众参与调查中:一种是问卷,一种是设计师规划完后,做成展板来征集意见;另外一种是政府和设计师共同举办听证会,让大家各抒己见。对于第一种方式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的;对于第二种,由于各种想法不同,带来的利益不同,产生的对景观的想法也会不同的。

2.公众得到实质性参与的机会较多,主要参与途径是在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这样可以调动起公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景观建设和管理中来,不论从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上进行参与,还要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上提出要求。公众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自愿行动者”。比如,在景观建设和管理中发现违规现象时,公众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早对此种行为加以制止,同时对有关部门的规划管理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此外,采用参与式社区评估、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景观管理非常必要。

(五)公共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不仅体现了设计中的人性化思想,还能增加公众在景观建设中的积极性,因此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公众参与列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1.公众参与是营造环境文化,共建绿色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景观环境的评价中有了公众参与讨论,能使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从节能节水、环境检测、生态经济等角度,能更多的考虑到使用者的切身感受,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集思广益使公众起到监督作用。营造环境文化,建设绿色社区是公众参与的微观载体。提高群众的景观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参与意识,不论是记者论坛、大众舆论、信息沟通、影视制作,公众的参与可以使其了解管理中的具体内容,体验管理者所需要承担的义务,从而加强公众的景观保护意识。

2.建设绿色社区,倡导绿色生活是公众参与的广阔途径。有了公众的监督,会促使政府管理人员、企业领导树立环境保护风险意识。以公园为例,公园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应该有一个精简的管理机构受政府委托进行公园管理。而公园的养护、维修、经营服务、保安保洁等作业行为,应该由企业去承担,走市场化的路子,通过招投标选择作业队伍,减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效益。

3.倡导绿色生活,推动了绿色传媒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手段。景观管理的工作是长期性的,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将公众参与引入景观管理中,不仅可以扩大管理范围,还可以适当的减少开支。因此更应多开展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让市民参与到公园建设、维护中来,可以与社区合作共建,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运用社会力量管理。

举例分析

(一)外国实例------国际发展现状 在城市政治生活中掀起一股“公众参与”的浪潮,这股浪潮席卷到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是随着倡导规划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即规划师可以从公众那里学习社会的脉络和价值观,公众则从规划师身上学习技术和管理,双方的交流让两类知识融合,共同发展。

西雅图的滨水地区设计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即通过“不设计而设计城市”制定指导具体设计的“城市设计大纲”来实现。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北部滨海岸地带北部PUGET SOUND海湾沿岸,与城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基地的东面有城市高速路通过。不同的设计参与团体根据各自不同的分析和市民意见调查得出了不一样的设计方案。在此笔者列出下面几种:第一,先从功能出发,分级组织用地以期使得该规划以功能为基础有着结构上的联系达到秩序的统一。关键是该功能区的性质定位是设计师根据该地区的人们的日常的行为活动和居民的需求意向调查所制定的。 第二,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在不同的景观节点将景观的功能价值注入其中。第三,对周边植物和生物的保护和尊敬,对原有历史地段,建筑和构筑物的尊敬和再利用。 第四,对现代交通、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方案所示范的多样性,协调交通运输的多样性,步行人,乘船渡过的,骑脚踏车者,汽车驾驶者,和单脚滑行车线路的组合。

(二)中国实例----国内发展现状自1980年末至1990年初,通过对国外有关“公众参与”书籍和文章的翻译介绍,逐渐影响到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形式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通过在城市公共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举行展览、媒体宣传和市民投票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参与进来。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内一些大城市纷纷通过举办绿色论坛的形式,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促进城市的绿色环境规划建设。如杭州2002年6月举办的“绿色论坛”、南京2002年11月举办的“绿色南京”论坛及上海2003年8月举办的“2003城市绿化国际论坛”相继邀请了国内外专家、普通城市市民共议城市绿色环境规划建设。上海领风气之先,在卢湾43号街坊的规划上,上海市民体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

(三)中外比较得出借鉴

我国目前比较普遍运用的公众参与方式(城市规划方案展览的公众评议)大多是一种方案的展示和评价,对规划设计前期的公众参与也局限于为调查现状目的而走访公众。参照西雅图滨水地区景观设计中公众参与的实践与我国的公众参与的实践,其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不是设计师取得结论之后再来征求市民的走过场式公众参与,而应在设计阶段和之前就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可以提高设计决定的准确性。 第二,公众参与依然没有组织,对未来设想和对规划设计过程涉及不多。真正有成效的公众参与不是个人层次上的参与,而是有组织的非盈利机构、企业和社区居民代表的参与,个人的参与方式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其意见也难以得到全面的重视。公众参与中合理的组织与机制十分重要。第三,现阶段公众参与的重点不是各种私利的竞争与平衡,而是建立自上而下了解公众的实际需要,自下而上监督设计决定是否维护了大多数人利益。制度建设是城市景观建设公众参与的重要保障。第四,鉴于城市不同人知识水平相异,公众参与设计的过程应集中在制定目标和方案选址及评审阶段,而不是在技术设计过程中。比如:保证公众参与的具体实施洛杉矶的交通规划机构还出版了《市民参与指南》,并建议拨10%的规划总费用给市民参与活动。 我国应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增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意识当然,西方公众参与的实施与其社会的背景和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今天的中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公众对自身的权益关心越来越明确。如果不能体察时代的脉动,投身普通公众的需求之中,就只能沦落到满目疮痍的城市环境收拾善后的局面。对于我国景观规划的设计现实需求而言,公众的参与不应当再走“反科学”“反理性”的利益斗争,而是借鉴西方公众参与的有效模式,应建立起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使市民之间形成交流网络,彼此可以发掘潜力、启发心智、增强参与城市景观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使设计师得以了解和把握市民的特殊意识和价值观,可以使决策者充分体察民情,判断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中国景观管理民众参与的建议

1、“公众参与”方式的改善。在重大项目立项之前,不仅需要有各方面专家的研究论证,也需要及早的向普通民众告知,使得民众了解项目,表达他们的看法,集思广益。最好在项目中安排一个随时听取民众意见的部门,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对于民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能够有一个及时接纳和反馈的渠道。项目前期有民众听证会,项目实施中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和建议,项目完成后安排民众参观评价。切实做到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到完工,一直在民众的监督下,在民众的参与下,使“公众参与“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

2、“公众参与”组织机构的确立和律法的健全。真正有成效的公众参与不是个人层次上的参与,而是有组织的非盈利机构、企业和社区居民代表的参与。个人的参与方式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同时其意见也是难以得到全面的重视,因此,公众参与中合理的组织与机制十分重要。从国外与我国其他行业的实例来看,实行景观规划设计公众参与,建立一个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且拥有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限,由关心城市景观发展的、有相当的景观规划设计知识装备的公众组成的团体是必要的。其次,对于城市重大项目“公众参与”的各种立法也是迫在眉睫的。从国家层面到各级政府都应该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对于一些城市项目必须要有公众的参与,必须要经过公众的评估,充分考虑项目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并最终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3、提高民众的参与水平。景观规划设计涉及美学、生态学、工程学、植物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公众对于景观专业的认识水平有限,无效参与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因此,引导公众在正确认识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参与其中就显得极为重要。设计师一方面要与公众交流,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向公众传授各种景观专业知识的职责。以便公众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景观设计以及他们自身的利益,以使得他们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三、结语应当指出,“公众参与”是对民主平等权利的张扬,今天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作为有着不可磨灭的社会印迹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如果不能体察时代的脉动,投身普通市民的需求之中,就只能沦落到为满目疮痍的城市环境收拾善后的局面。对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实需求而言,只有走“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道路,把普通民众的现实需求和景观设计理念想结合,增强设计项目的可操作性;才能规划设计出真正的公平、公正的城市景观,增加社会的向心力;有效实施规划设计,促进公众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力;还能促进监督,减少暗箱操作等违规事件的发生,推动景观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锦富.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划制度[J].城市规划,2000(7):54~56.

[2]郭美锋.一种有效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公众参与[J].中国园林,2004(1):76~78.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基点,从旅游文化景观的挖掘及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出发,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研究本区位的旅游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并得出以下结论,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化景观布局在物质空间上以山川、河流等地貌为附着点散性分布,在非物质空间上以地域性文化、民俗、气候为依托,并多数以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隐性分布,在时空上以历史文脉的追溯性分布。通过研究,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景观规划理论体系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旅游景观文化 布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景观资源拥有一个统一系统的理论规划体系,应该站在本区域历史文脉的沉淀、继承于发扬的从而带动江西经济中部崛起、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适应的高度对待。

关于旅游景观文化的概念,国内的统一公认的概念还未曾达成一致,学术界也多是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去阐释,沈福煦在《中国景观文化论》认为:“景观文化是一种文化,有更多的社会文化性.......还包括大量的艺术文化内容,文学的、书画的、建筑的、雕塑的、戏剧的等等”。[2]从文化的角度的出发,沈福熙的观点较为符合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因为从文化内涵的构架看,呈现“文化-景观文化-旅游景观文化”的衰减模式,他们之间是包涵与被包涵的关系。本文以下涉及的旅游景观文化的概念内涵即以上述为准。

一、基于物质文化层的空间布局

鄱阳湖水体旅游文化景观方面,江西省江河湖泊众多,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在古代曾是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如赣江在古代是中原通往岭南的主要通道,这也形成了我省丰富的水文化。鄱阳湖的湖体,本身具有很多待开发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潜在旅游点。如今年刚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为开展水下文物普查的几个点,诸如汉代九江浔阳城、都昌阳城等尘封水底的古城都;历史上曾有“沉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一旦对该水域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进行系统的观察、探测和研究,破解这些谜团,不光其本身的未解之谜得以大白,这些过去让人神往而又无法企及的地方,一起更为独特的人文魅力,必将成为此区域新的旅游景观资源,并且由于诸如此类旅游景观的特异性,其不可替代性的意义更为特殊。

除了湖水体系,还包括数十条联通鄱阳湖的河流,比较大的主要是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这些河流的流经区域更为广阔,蕴涵的旅游景观文化价值更大,如赣江十八险滩、修水流域的“鄱阳湖候鸟生态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各支流的古交通河道,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物质景观,都将是未来提升本地域文化品位,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前提要素。

古村落聚居地旅游景观文化方面,概念上的古村落是指迄今为止已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保存较好,历史文脉得以传承的村寨、部落。[4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生活理念、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的古村聚落的存在,为延续区域文化的文脉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也正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的关键。江西省在这方面的资源数量虽然不是多,但是质量和档次在全国皆属上层,如南昌的安义古村、景德镇婺源村庄等,都是代表鲜明的徽派建筑群。

二、基于非物质文化层的空间布局

在中国众多的傩文化中,江西的赣傩文化是其中一个很独特的分支。赣摊始自何时,来自何方,史籍均无记载,只有清代8座傩庙的相关记载,民国时有48部傩神之说, 摊舞称“仰摊神” 或“耍傩神”[5]。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口口相传的非物质形态的傩文化,多加整理和保护,需要政府的引导扶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部分地域属于古徽州地区,这些地方属徽派文化圈辐射较为明显,如景德镇、鹰潭、南昌等市;这其中开发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有婺源和安义古村,徽派建筑标志性的白墙灰瓦、高耸的封火墙以明确的视觉符号冲击给游人,起到了较好的文化旅游效果。除此之外,区域内的道教文化资源也很丰富,其中不乏宗教文化重量级人文典故,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旅游区内的张天师典故及现存道观都是可以深入发掘的文化资源。与之相配合的还有区域的风水文化圈,江西对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作出卓越贡献的地域,传统的风水理论即发祥自这里,其中将罗盘纳入传统的“相地”风水勘察流程,更是传统风水学领域一大创新。

三、时空旅游景观文化布局

红色文化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明显的旅游文化优势,从地理分布来看,本区域内除了南昌市市区内存在民国时期遗留下的红色文化景观和建国后兴建的红色文化景观,这些地方依托大城市的物资集散优势和人员流动性强及知名度相对较高的优势,配合以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在形成比较成熟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其余大多数此类型旅游文化景观多分布与偏远的山区和城郊结合部,其中还有一些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地方,如余江县境内的烈士的革命根据地等,这些地方大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被泯灭在历史的烟云中。类似这样的红色旅游景观文化资源,挖掘的潜力还很大,只要配套设施同步跟进,利用文化资源的优势,对李东地方绿色经济也是有很大裨益。

四、结 语

诚如戴代新等在《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一书中所言:研究文化与景观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如何用系统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来看待历史文化......一是如何从文化角度看待现代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和游憩开发。[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景观文化的构建,需要从文化发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空间布局的理性梳理,找到切合本地域发展的旅游文化经济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12:1-2

[2]沈福煦.中国景观文化论[J].南方建筑,2001年第1期:40-43

[3]戴代新 戴开宇 .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3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6篇

1.1选定具体项目,明确具体的项目任务

课程负责人在选定项目的这个环节中应该组织团队中的教师以及行业内专家共同组成一个评审小组,结合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向选择、确定一个合适的实施项目,同时应该共同讨论、分析项目和课程教学的有效切入点、结合点及其可操作性。其次,应该将课程组织具体细化到每一节课程中,明确每一节课程的质量要求以及课程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具体应该包括时间安排、具体要求、主要内容以及项目实施目的等相关内容。根据第三学期该课程的培养要求表明:根据项目流程采用“项目制”教学方法认真完成设计项目,指导学生基本上了解、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流程,如项目设计需要的知识以及技能、项目设计过程等,尽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此,在第3学期可以设计以下两个实训项目:第一个项目——“城市住宅景观规划设计”;第二个项目——“城市绿地景观测绘及规划设计”。第一个项目的要求如下:

(1)以PPT的形式说明住宅小区以及设计项目的调查情况。

(2)整个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1张总平面图、2~3张设计分析图、设计说明、3~4张剖面图、2~3张分区平面图、3~5张透视效果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项设计简要说明以及分项设计意向建议。

(3)版式设计制作。

(4)设计概念模型设计。第二个项目的要求如下:

(1)项目测绘手绘草图。

(2)制作剖面图以及总平面图。

(3)以PPT的形式展示项目调查报告以及一些经典案例。

(4)五张速写。

(5)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手绘图纸。以上两个项目有机结合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将相关的课程有机整合在了一起,根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主要包括电脑设计软件、手绘效果图、环境建筑构造、外部空间论、环境艺术设计专题等五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中环境艺术专题设计课程是这个组合课程群中主线,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将其他四门课程涵盖了。

1.2制定具体、详细、科学的工作计划

在选定项目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们自由分组,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目标。项目小组成员可以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在正式开始实施项目前广泛收集、查阅项目实施的相关资料以及数据,而且进行深入、全面分析,探究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共同讨论一种合理、有效的项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步骤。例如,第3学期设计的“城市绿地景观测绘以及规划设计”的项目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们直接到达选定地点亲自在现场进行测绘,测绘面积应该<3000平方米。每一个项目小组内成员应该以分组方式完成测绘任务,在现场拍摄一些照片,准确地绘制图表以及现场平面,然后再广泛收集关于本次项目研究的相关资料以及相关的经典案例,然后综合各方面进行评价、分析,采用手绘制作以及拼贴草图进行汇编,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设计目标以及设计创意主题,将设计图纸绘制出来后即可完成设计文本。

1.3计划实施

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后,项目小组内的学生应该合理分工,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成员的合作形式,然后根据实现确定的步骤以及程序严格执行计划。为了确保能够顺利实施学生制定的计划,教师应该进行跟踪控制,并且将相关的教学内容穿插到其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监控、指导、组织、引导以及辅助等作用。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入关于项目的景观设计方案作为分析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程序。

1.4项目评价

这个环节主要有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步,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首先学生应该阐述自己执行项目活动的任务情况以及工作结果,对自己进行一次客观评价,然后教师结合学生自评情况进行整体评价。结束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综合汇报,相同专业的很多教师共同成立一个评审小组,每一个项目小组整体将自己调查的资料上交上去,具体的资料包括项目图纸、经典案例分析PPT、调研分析报告等,一定要将各项目小组的组织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明确其中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修改方案。每一个小组都应该选派出一名同学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最后由评审教师给出客观的评定成绩,通常都是根据图纸绘制质量、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资料收集分析、团队协作精神、图纸数量、图纸质量、表达技能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施“项目制”教学的效果以及心得体会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7篇

目前,在基本解决了居住面积之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室内环境的装饰装修,人们已开始关注居住大环境的质量。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对人们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方面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设计理念

居住区景观可采用简洁、自然、现代的景观设计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人文气息,采用回归自然的造园手法突出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将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整体环境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自成系统的绿化景观格局。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建设绿树成荫、独具风情的生态居住区。

2 规划原则

主要遵循交通安全性、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经济实用性四个原则。

2.1 交通安全性

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绿化工程施工后小区内的的道路交通满足其功能需求。利用植物引导视线,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

2.2 景观舒适性

采用自然式栽植手法,总体设计风格力求简洁、大方,注意整体性和节奏感,形成良好的、舒适的视觉冲击效果。在细部处理上,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根据周边的不同规划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而又具有较高园林艺术水平的园林景观。

2.3 生态适应性

在植物选择上,选择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材料。采用块状混交,组团结合的方式,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和长期稳定的生态效果。

2.4 经济实用性

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业主的经济利益,尽量降低造价和后期绿化管护费用。在选用植物材料时,明确材料来源,易于施工、便于养护,达到在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投资的目的。在硬质铺装的选材上尽量选择价格较低,效果较好的材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尊重原生地貌,依势而建。

3 设计内容

3.1 功能分区

居住小区从居民的使用上可分成广场区、休闲区、老年活动区、青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以及生态防护林区和风景林区,明确各功能区的具体布局。在重要区域确定景观节点,进行分区和组景。安排重要建筑、雕塑、园林小品于开敞空间绿地等,形成连贯的景观,并有各自的特色。

3.2 规划布局

规划在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上强调人本精神的体现和服务系统网络化的营造。功能服务网络融居住、休闲与交流于自然环境中,营造健康与和谐。交通网络使得人流、车流各成系统,覆盖全区,四通八达。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绿化工程施工后小区内的的道路交通能否满足其功能需求,利用植物引导视线,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

3.3 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道路的断面设计、线型和路边绿化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强化道路的景观特色。区内道路依据使用功能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等。景观与道路铺装要相互结合,同时在主题景观旁增加道路上的休闲功能,让道路也成为风景。在较为集中的绿地内或公建附近,结合景观布置适当地步行道路。铺装用材多样化。

3.4 景观系统规划

3.4.1 景观系统结构

景观系统规划与用地布局密切配合。在规划中,利用景观规划的自然水系和环形道路相互交织,合理安排景观,展示自然美景。场地内设计的水系及植被,应充分加以利用。水景轴线可以串连沿景观带的各个居住组团,将水系和绿化伸入组团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

3.4.2 景观序列组织

人对景观的感受并非是各个景观片断的简单叠加,而是景观在空间、时间多维交叉状态下以某种方式的连续展现。我们欣赏景观一般都是在运动状态下的连续审美过程。景观欣赏是在时间流程上、在连续空间中逐步实现的“时空序列”。

在规划中,景观序列也是这样一条时空序列:起点 承继中间延续终点。序列中的点也是景观节点,景观元素相对集中于此,在设计上也应重点加以强化,以使整体序列的关系更加明确,由此增强景观的可认知度。因为人对环境的认知是建立在空间环境里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基础上的,所以景观序列的组织与景观节点的控制能大大增强住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3.4.3 空间规划

三级空间规划,从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营造,达到景观的完美统一。

开敞空间给人开敞的视觉感受,形成充满层次感的公共空间。

半开敞空间是指各组团景观通过绿地、树木进行联系。在绿带内结合不同树种之间隙及养护作业道,设计健康步道,局部设计小广场,以供业主晨练及散步之用。

封闭空间园区为减少噪音的影响,在边缘处营造生态防护林,阻隔干扰,形成封闭式空间。

3.5 绿化生态系统规划

3.5.1 水系统

该项目的绿化系统和水系统两部分相辅相成。水系统是以“水”为灵魂,强调水对用地的渗透与影响;通过大小水域、动静结合、湿地环境等方面的处理手段,增大了人们的亲水面,创造了开阔、休闲、舒适的景观环境。同时,通过对自然水的处理,形成一系列流线型的景观单元。

3.5.2 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则为“点―线―面”结构,以地块周边的树林为“面”,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为“线”,以部分节点为“点”,共同构筑社区的绿色框架。结合郁郁葱葱的树林布置相应的居住、休闲及服务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憩、锻炼、赏景,享受生活之趣,体验自然之美。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嘉和城;景观设计;水系统规划

生活居住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约为50% -60%。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人们向往融社会、文化、历史、未来、自然、独处与交往等为一体的人性化的心理空间。在东盟市场与北部湾经济区、泛珠经济圈带动下的广西南宁市,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以三塘四塘构成的东北部片区是未来外东环地区的新区,而嘉和城项目正式顺应了这天使地利人和的发展好时机。嘉和城景观设计着重利用自然水体资源换个自然起伏的地形变化,致力于为景观的营造带来空间变化,体现出了创新性的生态景观规划意识。

一、嘉和城项目整体概况及景观规划

嘉和城位于南宁市三塘镇,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9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40万平方米。已建成的标准18洞高尔夫球场与温泉中心已经获批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环高尔夫球场和温泉中心分期在建的西班牙风情别墅小镇也逐步成型。

嘉和城的整体景观设计理念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①因地制宜原则即要结合项目地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水文及人文、动植物、经济和社

会等多方面要素,选择适当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景观条件,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环境和美化效果。在嘉和城景观设计中,特别注重利用其独特的场地优势,注重自然水体资源和自然起伏的地形变化,以期能够为景观的营造带来更多的空间变化。②恢复性循环再生原则。在项目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生态环境,构建符合自然规律的复合生态系统,完善其循环再生机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设计理念早已成为目前景观设计的主流趋势,全球都在倡导可持续生态理念,在嘉和城景观设计中,我们着重想要体现的就是其生态价值。通过生态水系统的营造,将人工湿地体系与现代资源完美结合,将自然植被的保护理念贯穿其中;③乡土化设计原则。在本项目设计在积极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的同时,适度引用外来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既可营建地方特色鲜明的景观,又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④分区管理原则。依据周边环境特点与现状资源分布划分功能分区,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建设,推动南宁市的建设。本项目规划十分重视保持文化价值和健康价值,将地方精神贯穿整个规划设计始终。包括自然地域性因素(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特征(名俗、民情)。

二、项目水景系统详细构思

2.1充分利用及考虑水岸线形状

项目景观设计充分考虑水岸线形状,尽量丰富岸线景观,对地形进行高低起伏的处理,增强空间层次感,实现景观多元化。周边设置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以满足高档商住区游客的娱乐活动需求。根据原有地形地貌可将水岸线及水景设置为各类绿道休闲岸线:生态湿地岸线、自然坡地岸线、木栈道或硬质驳岸岸线,主要通过以下处理方式:

软质岸线:尽量保护和保留自然而多样化的水岸线,修复和设计生态环保的植被堤岸。主要包括生态湿地岸线、自然坡地岸线和木栈道岸线。所有软质岸线设计过程中,强化了基地保水与渗透功能。同时为减少软质岸线对整体水系的污染,要求采用生态过滤排水系统,将污水收集并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硬质岸线: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部分水岸将打造硬质岸线。主要包括直立岸线和台地岸线。所有的硬质岸线设计同样注意了避免对原水系的污染。岸界雨水收集入城市污水系统,严禁直接排入河道水系。

2.2建筑与环境设计

为强调建筑空间的围合感、层次感及水景的渗透感,规划将商业街的主要景观轴线延伸到各个居住区外部,使景观具有通透性和连续性。考虑对景观的最优化利用,规划在靠近高尔夫球场地方布置高级的低密度别墅区,层高设置在10-12米,环绕高尔夫球场及水系布局,构建小尺度、人性化的景观空间。不同别墅区被绿地及水系自然包容,通过这些环绕绿地构建的不行系统将各个小镇连成整体,与公共绿带体系共同构成嘉和城的西班牙小镇风光。之后的建筑层数逐渐增加,使每栋建筑里的人都可以欣赏到周边的美景,并可形成丰富而具有层次变化的空间景观。中密度花园洋房,层高设置子啊18-20米,临规划的“莱茵河畔”布局,欧式建筑风格,依地形而居,坡屋顶形态构建丰富的河岸天际线,与河岸公园绿地体系共同构建优美的河畔风光。高密度高层住宅区,层高设置在50-100米,环别墅及26.5米景观大道和市政道路规划而居,构建内向型空间,由于日照的需要形成舒适的内框院空间,而便捷呈高层林立的空间形态,可以俯览河谷景观、高尔夫景观、西班牙小镇景观,观景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规划在大型商业区里采用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使建筑的形式与岸线环境充分融合。内部环境设计体现生态和人文设计理念,将中西方园林手法相结合,堆山理水,引水入园,创造丰富的景观轴线与空间序列;提升文化氛围,以独特的水景作为高档住区的支撑,力求突出嘉和城特色。(附嘉和城规划总平图)

三、景观及水景的竖向处理

“嘉和城”内各地形之间以及地形与其它要素之间如道路、水岸等的边缘部位是设计的重点,而且复杂多样,也是整体协调性的关键部位。随着高度与距离的比例不同,给人的空间感也不一样。一般高的地势可营造私密性空间,当比例相当时给人协调舒适之感,当距离越远空旷感就越强,因此,设计时因根据场地的氛围、性质,选择地形高差与边缘距离。地形需与植物相互结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地形基本决定了植物的种植形式,植物高度应顺应地形高度,这样地形轮廓才能依稀可见。为水景造势,依地形可塑造水景形式的多变,如瀑布、叠水、溪流等,为丰富的水景观创造了很好的基础。地形应保证道路视线通畅。地形设计应以车行道和人行道而区别开来,注意不阻挡行车视线,保证畅通安全,游步道可在地形上多变台阶、汀步等,同时也注意与其它景观设施如景墙等的相融合,保证景观的连续性。地形辅助其它设施功能,应考虑到居住小区的照明情况,地形的排水,园林养护等,减少养护中的麻烦。地形可组织排水、增加绿量及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作用,应发挥地形的最大功效,地形的人性化。居住小区的户外环境不仅代表居住小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居民营造归属感以及彼此交流的空间,功能上兼顾公共性与私密性的要求。多样性、趣味性的地形空间更加具有人情味,拉近居民交流的距离。

整体水景的竖向设计,各社区临近水岸边缘,以打造社区业主共享的滨水带状公园,营造丰富的驳岸形式,创造社区精致的滨水景观空间为目标,在竖向上建筑区域应为高程控制点,水岸结合水景及排水为较低控制点。例如:在西侧河道滨水河岸公园采取半开放方式,半开放河岸空间仅对小区内业主使用,提供滨水慢跑道及自行车道;全开放河岸空间完全对外开放,且水域中设置公共滨水设置供游客使用。西侧河道水源从北部引入,利用北高南低,水源一次经过沉淀区、蓄水区、净化区、汇水区,完成一次生态水净化流程。

四、项目种植总体规划

在“嘉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与水景观的结合设计极其重要,尤其在意境和文化意蕴的传递方面体现明显的效果。对嘉和城的总体平面布局,应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自然式种植方式为主,营造一个舒适的写意的欧式水岸景观,满足人们游玩休息的功能需求,运用植物的空间围合,适当营造各个空间,或舒朗、或紧密,满足人们游船,步行的乐趣,流线型的灌木水草的种植方式,领河岸线更具美感。以营造不同“绿墙”种植效果为设计核心思想,将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相搭配,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在属性方面选用树冠较大的伞型树,或在花色、叶色具有观赏性的乔木,孤植或丛植。

4.1道路绿化体系。以通透性围墙结合绿带种植营造绿墙景观。人行道与围墙之间绿带宽度在1.5-3米之间,采用“绿墙”及绿篱的方式结合通透的围墙进行设计。局部与街角公园衔接的区域可形成疏朗的疏林草地空间,使道路沿线景观疏密邮址,形成丰富的视线流动空间。绿带空间在3米以上,则可以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绿化种植带,由大乔、中乔、开花小乔、灌木、地被、草坪的混植形式构筑多层次的绿墙景观。

4.2城邦内公园体系。强调营造自然“绿墙”的种植景观形态。在公园与住宅区的边界以混交林种植为主,开敞草坪空间之间的分割以自然的多层次种植形态或局部密林景观围合不同的使用空间,开敞草坪与水岸之间自然衔接,湿地植物的种植结合草坡、疏林草地、局部的种植丛形成丰富而舒适的公园景观。

4.3小区内庭院花园景观体系:根据各个分区的风格定义不同的空间形态,绿墙概念主要体现在围绕高层建筑周边营造绿岛效果,以大乔、开花小乔、灌木、地被、草坪形成多层次的种植绿化丛,使高层建筑环绕在绿茵之中,有效削弱建筑给行人带来的视觉上的压迫感。

总之,“常绿、落叶、色叶、观花、观果”相结合的植物配置,体现绿化景观的季相变化。通过水生、湿生、陆生植物的有序配置,特别是绿化景观的重点打造,模糊和软化生硬的湖岸线,实现水体与陆地空间的自然过渡,以及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景观的契合交融。

五、水系治理措施建议

嘉和城的水系是由上游的东山水库水源往下分支或汇集,其中由北往南分支贯穿于嘉和城别墅和高层住宅中有三条水系,借鉴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水系治理措施及方案,在水系整形治理时,就需考虑对水系河道疏浚、疏通、拓宽、使整条水系能相互贯通流通,还要在施工时,注意对河岸进行固土措施,对不同情况的驳岸考虑景观结合进行处理,防止水土流失河道变窄,最重要的防止水质变差。

同时,在进行水系施工时,就考虑水系在整个嘉和城的规划方案,将河道整形出来的同时,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对水系进行截污、清淤、生物治理与水生植物种植相结合。

结语:通过“嘉和城”景观整体规划,以打造“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体现欧式风格的花园型城邦”为主线,体现花园城市的人居价值,以生态价值、健康价值、文化价值为核心,维持三者的平衡与苍生,以达到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黄晓鸾.园林绿地与建筑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张文英.住宅环境设计实录(2)[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3]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南宁嘉和城景观概念规划设计项目[R].南宁:广西嘉和置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