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管理

前言

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城市生产生活的用电安全,更关系到各个行业的稳定运转。新时期要改变传统的做法,应高度重视配电网络规划,基于配电网络规划的目标,通过加强配电网络的设计基础,加强各方面组成的配电网络规划,制定适当的配电网络规划技术标准,加强在发展背景下的经济支持,实现配电网络规划的目标实现配电网络的价值。

一、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更没有进行深入的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主要设备的选择没有足够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追求截面和容量;一些地方只是取代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对操作的设备未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资产技术分析,不能完全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价是简单的,没有足够的科学计算和认识,只有通过一些简单的收益估计,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二、加强配电网规划和管理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地市供电公司以及各县供电公司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公司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溧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已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区域,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公司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县级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公司应在地市级供电公司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交流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配电网规划管理的措施

2.1强化配电网规划的基础管理

应以基础情况、基础数据、基础信息的采集为出发点,为配电网规划找到最根本的基础,同时对于管理配电网规划也可以起到明确目标和明确责任的作用,特别对于配电网规划区域的供电半径、配变容量(公变与专变比)、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负荷率、转供电能力等重要数据进行全面地掌握从源头上进行配电网规划的管理。

2.2加强配电网规划过程中的协作与沟通

配电网规划单位要搭建好各类信息和工作良好的沟通平台,真正促进配电网信息共享和各部门协同工作,要建立以基层单位为中心的信息反馈和工作协调机制,定时召开配电网规划专题会议,协调配电网建设中存在的设备满载、过载,用户报装集中设备承载能力校核不满足等问题,对规划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和指标进行充分沟通,搭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平台和联动协作机制,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互沟通的氛围,为配电网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达到配电网规划管理的有序性和协调性。

2.3制定配电网规划流程

首先,当总的规划负荷不超过配电网供电能力的上限时,在不需对电网结构进行改变的前提下,只需增加负荷,并应用上述负荷再分配的方法即可。其次,当总的规划负荷大于配电网供电能力的上限时,在新增负荷后,总负荷超过供电能力的最大值,使得现有配电网无法消纳,但如果强化网络架构,又使得供电能力的上限高于总负荷,针对该种状况,可采取馈线规划的方式;如果分布校验没有通过,则还需应用负荷再分配的方式。最后当总规划负荷超过 MSC,或是存在供电盲区时,总负荷超过可扩展供电能力的上限,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相关要求,就需新增变电容量。首先应用变电站规划的方式,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的基础上,可应用馈线规划的方式,也可将馈线规划和负荷重新分配两种措施进行综合运用。另外,当新增负荷距离变电站较远时,会形成供电盲区,这时也需要新增变电站。当原有变电站其重载过多时,无法通过馈线及联络的增加来满足供电需求,这种情况也需要新增变电站。

三、结语

当前应该明确配电网规划的目标体系使其形成对配电网规划的全面支持,同时要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中基础和沟通方面重点环节,在更高、更合理的技术标准指导下在强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下,实现科学的配电网规划达到为电力企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江利,刘莹.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新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3篇

摘 要:为了满足日渐增大的电力供应量,电缆已经逐步取代了电力系统内的城市架空线,其中城市无杆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城市10 kV外网配套施工量也日渐增加。电缆皆被埋藏到地面以下,其复杂的运行环境必然会增加电缆故障的处理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的现状,就其施工技术管理进行讨论,以期改善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关键词:10 kV 外网配套施工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57-01众所周知,我国城市架空线已基本被电缆所取代,此乃电力供应量日渐增加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城市无杆化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针对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其具有客观限制性因素多、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则加强对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是提高电缆敷设施工质量和管理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第一章分析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的现状;第二章讨论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的强化措施。1 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的现状分析大量工程实践证实,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容易受到施工组织管理方式、工程规划设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由此产生的外网施工问题存在重大隐患。若处理不当,其必然引起资金损失、资源浪费或质量缺陷等后果。就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1)部分电缆管线线位因工程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而被挤占。如果工程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其必然导致部分电缆管线线位出现被挤占现象,这容易造成电缆线敷设混乱,进而为电缆线故障排查造成诸多不便。一般而言,工程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包括:10 kV外网管线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而导致勘察数据失真或不能准确反应实际情况;其次,单体管网规划设计的精确度不够,或规划设计完毕单体管网以后,没有对单体管网出现的变化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导致挤线现象或串线现象的出现;10 kV外网配套施工涉及管线种类多且数量大,这容易导致理论线位距离与工程设计要求间存在一定偏差;没有全面掌握工程施工现场构筑物或建筑物的分布情况,此乃管线线位被挤占的重要原因。(2)前期施工受到后期管线施工的损坏,研究证实,前期施工受到后期管线施工的损坏是造成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2 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结合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应对措施,以期提高我国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质量。2.1 加强配电网管理的可靠性研究证实,强化配电网管理的可靠性可提高配电网供电作业的可靠性,其中建立健全配电网管理制度是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的必然要求。配电网管理制度通常应包括如下内容。(1)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以维护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具体做法包括:就可靠性管理措施予以细化并落到实处;就可靠性管理权责内容予以合理分配。(2)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机构内部组建一支专业的领导小组,以便定期组织和召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会议,同时就工程阶段性施工过程的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配电网监测数据予以合理化分析,其中有必要把相应的工作计划落实到此过程。(3)结合配电网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挑选出最佳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对获选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由此加强配电管理、城网改造、停电计划与配电网可靠性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力度。2.2 提高外网管线勘察设计的科学性外网管线规划设计通常包括单项设计和规划设计,其中外管网配套施工必须坚持“按位、按线”的施工原则,而外网管线勘察设计通常包括如下内容。(1)提高管网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做法包括:即住宅小区的设计要求和功能分区予以充分了解;就市政管线的分布情况、改造计划等予以详细了解;就管网施工现场予以详细勘察,由此掌握施工现场管线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而明确管线的准确线位、具体走向和合理线距等。(2)热力、自来水、燃气、排水、电力等专项设计的单项管网设计工作皆应满足外网规划设计的有关要求,其中单项管网设计工作必须综合考虑管网的规划设计、所属专业的技术要求等问题。(3)待单项设计工作结束后,应该就管线予以再综合,同时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各类管线的管径、数量、线距,各类化粪池、各种管井及箱变等位置就各类管线予以预放线和预摆放,此时可结合存在的问题就工程勘察设计予以调整。2.3 提高工程施工组织的科学合理性外管网配套施工通常被安排到主体施工的收尾阶段,此阶段正在进行外管网主体配套施工,具体情况包括:若干外管网施工专业平行作业、部分场地被占用,即立体与平面交叉施工的状态。由此可见,此种立体与平面交叉施工的状态通常为施工安全和施工组织的最大阻碍。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本文就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组织提出如下建议。(1)坚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原则。众所周知,10kV外管网施工具有专业施工队伍庞大、与主体施工交叉作业等特点,则专业施工应该结合总体施工部署服从监理部门的统一指挥和统一协调。(2)编制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的施工组织方案,由此明确工程施工顺序,同时就工程施工的潜在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3)工程施工队伍必须严格按照组织纪律开展作业,严防任何随意更改工程施工方案或不服从监理部门协调指挥的行为,同时对违者予以严肃处罚。3 结语综上所述,电网工程外网配套施工直接关乎到电网经济效益、用户用电等多方利益,同时是连通用户与主网之间的纽带。由此可见,加强对10 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林雄.10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75.[2] 廖文环.10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初探[J].价值工程,2010,29(30):253. [3] 郭志坚.有关10kv电力工程外网配套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电子制作,2012,(10):41.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规划;立项;评审;设计;四级管控

一、工作描述

为了提高配网标准化建设的效率,加强配网工程项目前期管控力度,解决原有运检、规划、设计、施工等部门“重项目落地、轻前期技术审查”问题。全面运用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充分考虑地区配电网实际情况,一是发挥配网规划引领作用,通过滚动规划持续完善网架结构,提升配网各项关键成效指标;二是通过《标准化技术方案书》编制工作,管控项目立项规范性和有效性,使配网投资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项目评审,根据地区电网特点编制项目评审标准,开展项目方案技术管控,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式,确保《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全面实施落地;四是强化设计管控,编制《标准化图审卡》持续开展设计质量审查,确保配网工程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应用典型设计、统一施工工艺、规范工程造价,确保配电网典型设计和标准化物料应用率均达到100%,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1]。

二、主要做法

1.试行配网一体化规划,统一规划理念。⑴问题分析。公司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专项规划、滚动规划编制工作存在聘请外部咨询公司进行编制,本单位人员只起到提供相应数据,提出大致要求的作用,编制的规划报告内容较空泛,对后期立项缺少实际指导意义,导致工程项目立项实施与规划存在“两张皮”现象。⑵解决方案与做法。公司于2014年初改变做法,由配改办规划设计评审组牵头,试行配网一体化规划,抽调发展部、经研所、设计所、运检部基层单位、班组等相关配网规划技术人员成立本单位2014年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办公室,组建配网规划团队并集中办公,独立开展地区配电网规划工作。2.试行配网标准化立项,统一技术规范。⑴问题分析。原配网工程项目立项未使用统一的《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书》,基层单位项目申报《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书》编制随意性大,工程建设背景、现有设备运行现状、工程建设必要性、建设规模等描述不规范,不仅造成技术方案书评审效率低,单个项目方案往复修改次数多,而且容易造成评审误判,导致部分现场实际亟需解决的工程项目未通过技术评审,造成项目无法立项建设。⑵解决方案与做法。为进一步有效管控项目立项规范性和有效性,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配网工程项目标准化技术方案书》模板,统一配网立项技术方案书编制规范,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立项方案编制水平,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3.试行配网精益化评审,统一评审标准。⑴问题分析。原配网工程项目评审工作归口运检部统一管理,由于运检部门既是项目需求申报部门,又是项目技术方案评审部门,评审工作开展深度不够,评审标准不统一,项目技术方案评审工作存在较大空缺。⑵解决方案与做法。整合公司经研所、运检部配网技术评审人员,由配改办归口配电网项目评审,规范统一配电网项目评审管理。通过设置专职配网技术评审人员,明确专业管理部门,突出了统筹平衡,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的问题,实现了对配电网项目技术方案的统一评审。4.试行配网规范化设计,统一设计方案。⑴问题分析。原配网设计图纸由于审核管控不足,造成部分工程设计深度不足,图纸资料不完整,设计说明简单不充分,未严格按照典型设计等问题。⑶解决方案与做法。深化应用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前阶段典型设计成果,严把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审批关,编制《配网工程设计标准化图册内容》及《配电工程标准化图审卡》,未执行典型设计和选用非标物料应提出说明原因,有效规范配电网工程设计方案选择。按照标准化图册内容和标准化图审卡,开展省控项目工程及核准工程图纸审查,提升设计深度。

三、特色亮点

1.根据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管理需要,重新梳理流程,完善规划、立项、评审、设计“四级管控”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配网工程项目前期管控力度,解决原有运检、规划、设计、施工等部门“重项目落地、轻前期技术审查”问题,不断提升配网建设成效。2.建立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绩效考核与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规划设计评审的全过程评价,对各相关部门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中规划质量、立项评审、设计质量和立项成效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规划质量评价涉及的内容为:计划与规划的一致率;立项评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为:评审结果的准确率;设计质量评价涉及的内容为:协同设计平台应用率、通用造价应用率、通用设计应用率、通用物料应用率;项目立项成效评价涉及的内容为:配电线路“N-1”提升率、配电线路联络提升率、过重载配变与线路改造率、线路绝缘化率、低电压台下将比率。3.通过编制《配网工程项目标准化技术方案书》模板,统一配网立项技术方案书编制规范,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立项方案编制水平;4.通过编制《中低压配电网项目审查标准》,统一评审标准;开展技术方案现场抽查评审工作,试行配网精益化评审,全面提升配网项目评审质量。5.通过编制《配网工程设计标准化图册内容》及《配电工程标准化图审卡》,进一步规范提升配网工程设计质量及深度,提高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水平。

四、实践效果

开展“四级管控”的配网项目前期工作两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1、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体系更为清晰。通过开展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重新梳理了配网规划、立项、评审、设计等相关专业的管理流程、技术标准。2、配电网规划与落地实施衔接更为紧密。配改办规划设计评审组集约各专业部门直接组织参与配网年度滚动规划工作,统一了地区配网规划的理念,便于运检部门、建设改造部门了解地区电网发展趋势的规划思路,使配网规划与工程项目落地实施衔接更为紧密。3、配电网设计更为规范。按照国网公司深化细化配电网典型设计方案的工作要求,全面应用典设成果,并结合公司实际,整理并形成地区差异化设计方案库,实现配电网通用设计应用率达100%。

五、工作总结

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条件。我公司在配电网建设前期采用“四级管控”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四级管控”模式不仅能够加强配网工程项目前期管控力度,还可以提升配网标准化建设的效率,值得在配电网建设中大力推广。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建设规划;电力负荷;配电网自动化;设备选型;电缆敷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13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49

1 城市配电网建设规划的步骤

1.1 仔细研究配网现状

对目前的配电网络运行状况进行一个全面透彻的评估、配电网络的构架、用电的荷载情况以及配电网络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评估的主要因素:目前的供电情况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在对这一内容进行评测时我们主要需要考虑的内容就是使用N-1准则的供电网络可靠程度是否过硬以及配电网络在产生故障的情况下的运转能力;目前所使用的电缆横截面、载满负荷运行时的供电情况以及线路负载比例的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的输电损耗是否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怎样做可以尽可能地将配电网络的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1.2 预测电力负荷

对电力使用负荷进行预测是否准确是电网建设工作规划过程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对于用电负荷预测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了电网规划的重要性。因为用电负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预测过程之中应当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并且一定要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工业发展情况来进行预测,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提升预测的准确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使用至少三种方法来进行预测,对近期或者中长时期的用电负荷的大小进行前期预测,最后使用空间预测的方法来进行审核,而且要确保误差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表1中罗列了很多用来进行预测的方法,这之中包括了综合应用比例系数增长法、回归模型预测法、曲线拟合法这三种最为常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总量预测方法和空间负荷预测法来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将总量预测法的结果与空间负荷预测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且测量误差很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这种预测方法具有比较强的可靠性。

表1 某地区3a负荷预测结果

1.3 制定合理的技术原则

依据Q/GDW 156-200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以及内蒙古电力公司《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技术原则》之中所提出的要求,立足于当地的城市建设情况,在确保成熟配电网络安全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发展情况的配电网络

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而言并不丰富,配电输电线路所需要的站点建设以及线路走廊建设工作用地比较稀少,而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负荷高密度用电地区的供电不足的情况以及农村的低负荷用电地区电压下降过多的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中等电压配电网络的电压等级。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我国目前中电压配电网络的发展现状来进行分区域、分阶段的配线系统改造工程,任何地区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20kV电压来进行供电,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目前供配电网路供电能力不足这一问题,还可以有效降低电网输电过程之中的电能损耗。

2 城市配电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配电网现状分析不全面

在绝大多数地区对于配电网络的情况分析较为模糊,无法严格执行配电网络规划之中的内容,在分析过程之中会出现文字表述不清的问题、前期资料收集不全、所收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分析过程的数据出入较大,还存在着一些混淆不清的概念问题,无法切实地表达出配电网络之中所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也没有针对现在的配电网络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

2.2 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选取供电配电设备时没有根据自身的供电变电需求进行选择,选取的设备有一部分并不合理,只是去追求导线的横截面积或者设备的蓄电容纳量;在选取设备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很多地区在选取供配电设备的过程之中只顾去选取数值较大的设备,这样会浪费极为大量的资源,更有甚者有些地区会将所有的供配电设备进行更换,这大大浪费了地方的资金;无法严格估算运行设备的使用寿命,会降低经济效益,浪费较多

资金。

2.3 电缆敷设不合理

因为内蒙古的面积相对其他省份比较大,而且自身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在搭建供配电网络时要在地方政府技术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可是因为在配电网络规划之中并没对电缆入地提出一些明确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施工人员又没有和当地政府人员进行全面的交流,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会只顾追求美观而不注重实用,选取了一些不切实际或者毫无意义的建设方案,这都会给供配电建设工作带来一些阻碍。

3 改进城市配电网建设规划工作的措施

3.1 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目前,在城市配网规划建设方面我们缺乏足够的经验,也没有技术方面的指导以及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因此城市配网规划和主网架建设相比进度较慢,同时也落后于一个城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因此一定要将配电网规划工作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之上。在以后的城市配电网建设过程之中,应当把修订审查之后的规划内容当作是后期投资的依据,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还要确保电网改造工作的结果有助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因此建议农村地区也要尽快开展供配电网络建设工作。

3.2 完善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

以此次审核的实际结果为基础,更进一步地完善内蒙古地区配电网络的规划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供电设备的适用范围,在原有基础之上加入一些更加细化的经济原则,以此来确保城市供配电网络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伴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在建设过程之中要优先选用技术先进、损耗较低的设备来进行安装,除此之外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内蒙古地区发展的经济发展情况,在某些地区尝试使用20kV的配电网,并在应用之后及时地将使用经验总结并保留。

3.3 加大专业技术指导力度

要将电网规划企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对内蒙古电力公司各基层供电局(农电局)提出一些建议以及建设指导;尽可能地将内蒙古电网规划中心配电网所使用的计算软件完善,使用最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次来降低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消耗,对电网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管和评测。

3.4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为了尽可能地将城市供配电网络的质量提升到最高,建议可以从基层电力技术人员着手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而且要鼓励基层人员积极参与国内举办的城市供配电网络计划培训活动,学习技术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经验,以此来尽可能地开阔自身的视野,借此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从而有效提升供配电网络的网络质量。

4 结语

从相关数据之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停电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城市供配电网络产生了问题,除此之外在供配电过程之中产生的绝大多数电能损耗也在这部分线路之中,所以一定要强化配电网络规划工作。想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市,就一定要有一个与之相配的电网规划。因此,笔者建议各个相关政府部门、各地方的电力企业和各处供电局应该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强化各个单位级层之间的配合。内蒙古电网规划中心一定要在配电网络规划的过程之中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并且要和各个相关企业密切配合,开拓新的规划建设思路,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开展电网建设规划工作,一定要将“超前规划、提前分析、合理实施”作为规划工作的核心,以此来确保电网运行过程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伴随着智能电网的日益推进,人们逐渐发现智能电网的推广和应用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内蒙古电网要在进行配电网络规划的同时,还要进行智能配电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内蒙古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解丽.GIS在城市配网中的实际应用[J].科技信息,2011,(26).

[2] 吴波.浅议城市配网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6篇

【关键词】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改善措施

引言

电力配网工程中的技术使用问题的研究是促进电力工程建设以及保障安全施工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以10kv的配网电力工程为例子进行研究,从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文中介绍的电力配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外力破坏、闪路以及过电压,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使用标准也从电网工程建设的区域规划以及线路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说明,确保电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展开的措施主要是从提升电力配网的转供电能力、避免污闪问题、提升仪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说明。通过本文对上述几方面的介绍和分析,以促进我国电力配网工程的发展。

1 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遵从下列原则,这些原则也是配电网安装的安全准则的关键。

(1)依照城市的规划对不同区域的电力配网进行不同的规划与安装:10kv配电网发展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通过将整个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里分别开展电力配网的规划及建设,并在各个区域里根据不同的电力负荷使用情况以及各区域的经济水平来决定电力配网供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

(2)对10kv电力配网实行分段管理:10kv配电网不仅可以形成多个环同时运行的单环网,也可以形成“T”型网,只要容量达到了规定标准就要对该线路做一次分段处理。分段的开关以及线路的联络开关都需运用特别的带电压互感器,这样一来,就可进行负荷开关的分、合闸的自动化操作。如果安装的基本容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所规定的标准,需在用户支线以及公用线的T接点处装上负荷开关。

(3)合理建立变电站:10kv电力配网的环形网络需通过相同或不同的变电站以及不同的母线做为主要的电源据点,由于变电站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可以考虑适当建立变电站作为电源点。

(4)区分不同级别的客户,按照客户所承担的负荷量来决定供电电源的数量:对于比较重要的用户,应当采用双电源,因为这些重要用户所承担的负荷较重,可采用双电源供电或增加应急的电源。应急电源的类型包括正常电源之外的发电机组、可独立工作的蓄电池或干电池等。通过这些应急电源的储备可以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处变不惊,即使某个l0kv电源在检修过程中停运,也可以继续为用户正常供电。

2 10kv配电网建设中引起技术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技术原因

原有的10kv配电网是以架空线为主的原有配电网,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式是其接线形式,而目前的工业开发区和居住小区一般采用的是环网供电,电源也是取得与临近的架空线。此外,网架的接线存在一定的临时性,因为有时规划网架还没有真正完善,用户就急于用电。加上由于沿交通道路的建筑施工道路比较多,这样会直接威胁到架空线走廊附件线路的运行安全。总之,城区的10kv配电网较为落后、转供电能力比较差,接线比较杂而乱,事故发生率比较高,这种情况在老城区尤其严重。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旧型的10kv变电站设备的线容量以及安全性能都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2 设备原因

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对设备的选择方面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再做决定,并加强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以免因设备故障而对配电网施工的造成负面影响。闪路是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之一,一般是在原有配电网的运行中,由于受到工作电压的长久影响,当绝缘件表面受到污染并积有污垢并达到一定的含盐量时,设备的绝缘设施遇到潮湿而发生的。此外,堆积的污垢还会使绝缘体的冲击性能大幅度地降低,因此在雷电和闪过电压的冲击下,也会引起闪路的发生。

2.3 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是影响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工程地质、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因素,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等工程管理环境因素等。不同的环境对电力配网的施工进程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如恶劣的气候环境等,会对电力配网施工造成延滞和拖后的影响。此外,设备若处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将会导致设备的绝缘保护强度有所降低,继而引发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文环境因素在对配电网施工工程中的影响也占有极大比例,如施工人员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程度以及其责任感等,都会对配电网的施工产生影响。

3 10kv电力配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讨

根据上述10kv电力配网的管理原则及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现陈述如下:

(1)加强对10kv配电网的设计监管:可通过加强对电力配网的转供电能力、联络开关设备、环网柜等的设计来实现。这些设计不仅可以扩大供电的面积,而且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的可能。此外,使用方便简单、体积小便于安装、成本较低、使用性价比高且安全有保障等都是上述设备的优点。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对线路的保护以及控制作用,也是配网电力工程建设中最常使用且最值得使用的设备。

(2)加强对电路故障的监管:在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问题时闪路引发的线路问题,或是短路或电压过高而导致设备损毁的情况。为了保障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必须使用绝缘体形式的电线,或采用电缆、绝缘子或者其他的一些绝缘材质的装备,再者也可以在上述设备中安装防止污闪的装备[3]。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设备,在预防污闪的问题时也应该有特殊装备,以避免了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电路故障。

(3)加强对仪器设备性能的监管:电力配网工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成本较高,且使用方法较繁杂。因此,对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受电磁干扰情况及其使用中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性能都应反复确认并加强。此外,通过对设备使用人员的技能培训也是提升设备使用性能的重要措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制定的原则、技术管理问题以及具体管理的措施的探讨,拟为电网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进入了电气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器的也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器也在不断的创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所代替。导致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原有的配电网无法满足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对农村来说,电量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将会影响其发展和规划。所以 ,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内容。

1农村配电网

1.1农村配电网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使用电是很普遍的、也是很广泛的。在生活中家用电器比如:电磁炉、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常用的家用电器,当遇到停电或者是断电的情况,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工作中由于农村区域配点数量比较少,并且存在不合理的配置现象,在农忙时期,用电量达到了高峰,很容易出现超负荷的运行的现象,面临用电故障问题,将会对农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在农村,下雨天或者是刮大风都有可能导致停电或者断电。由此可见我国现在农村的配电网现状还不是很好,所以必须对农村的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

1.2农村配电网的发展

目前,农村的配电网中存在很多问题,还不够完善。电作为二次能源是可再生的,这也就是说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电在未来的世界里将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在我国发电业也是十分发达的,例如风力发电、潮汐发电还有水力发电这些都是借助自然界的外力进行发电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数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一大部分。所以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因此对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势在必行。当农村拥有了完善的配电网不仅是使农村的人们受益,还对国家电网有很大的益处。电器的使用、用电量的增加,都将促进消费水平的上升,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这样说来,对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是利国利民的。

2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

2.1规划的目标

在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否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根据农村配电网的现状,预测当地具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该地区原有的配电现状进行规划设计;完善电网架构、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系数和提高供电质量并且满足节能降耗的国家要求。建立一个可发展的、优质的、高效的、稳定的农村配电网,为实现农村奔向小康奠定基础。

2.2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原则

(1)优化配电设置。在电网优化的配电设置中,应采用绝缘化电路电网。在线路改造的实施时,将绝缘保护套套在导线上,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来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系数,减少电流泄露导致的线路故障。(2)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为了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就必须依据大型正规的电网公司制定的方案来进行实施。这样才能在改造中使建设时间得到缩短;是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得到提升,从而满足经济的要求。(3)提高配电智能水平。农村电力系统的未来是要依存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来构建出互动的新型用电关系、推进集中抄表工程,实现智能化电网管理。提高配电智能水平就要提高智能电网的性能来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2.3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

(1)合理预测配网负荷。在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对现有的配电网以及该区域的用电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当前的负荷和在未来所需要的负荷发展趋势。如果不进行调查,就会出现数据与实际相差很多的现象。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合理估算,确定该地区供电的实际负荷和用户的类型。通过多种途径预测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参照负荷曲线,客观了解该区域的用电情况,有助于配电网负荷预测工作的进行。(2)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容量。依据地区配网负荷的预测结果,确认该区域的配变总量、各个分区的配变容量和台区的配变容量 。对于农村配电网变压器的设置要遵循“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电安装大多数应用柱上安装或者是台式安装形式。(3)合理规划农村配电网的主干网络。根据供电半径对农村配电网主干网络进行科学构架。农村配电网建设情况比较复杂,要满足相关要求难度很大。需要根据国家及地方的设计标准对其进行调整,一般设计时,将末端的线路电压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在满足运行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或缩短线路的长度。(4)引进先进技术。1)建立完善的电网规划设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工作内容相符合的专业辅助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基础数据管理、规划业务管理以及规划辅助决策等工作,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水平。2)引入先进的理念来完善当前的管理工作,提高配电网络、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增强负荷转移和互供能力,从而使维护工作更加全面。3)选择合理的农村配电网的设备类型,引进新型技术设备并对其升级改造,从而完善农村配电网的配套措施,使其能够稳定运行。

3总结

农村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给予重视,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对农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配电网达不到人们实际的需要量,就会严重制约农村的全方面发展。所以,必须做好配电网设计规划工作,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以便确保配电网能够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斌斌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灵宝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颜冰.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157.

[2]饶阔.农村配电网规划与改造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6):92-94.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第8篇

关键词: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精细化;减少

中图分类号: U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稳步增长,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服务态度好,更重要是在提高供电可靠率、减少停电时间上下功夫,让老百姓放心用电,用好电,让老百姓共享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果,才是最好的优质服务。因此,对如何有效地科学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是我们供电企业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随着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可挖掘提升的潜力逐渐减少,开展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持续动力。根据国内外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在基础管理、电网规划、电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进步等五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总结,提出一些精细化管理措施,以持续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1.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1.1 每月停电计划的制定必须满足可靠性要求,不具备条件或配合工作未准备好的停电工作不予批准,用户接火的停电计划至少提前1个月提出申请,原则上不单独安排停电,充分利用停电机会安排各项工作,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严格控制和审批临时性停电,推行设备停电和临时停电“一支笔”审批制度,杜绝重复停电现象。

1.2 每月召开全局性的停电协调会,建立主配网停电联动机制,通过停电协调会将协调主、配网停电的方式拓展到主、配网工程立项、设计、施工、物资申购、停电施工全过程联动,将主配网协同工作的关口前移,打通了原来主、配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改变了到停电才进行协调的工作方式,实现主配网工程项目最大程度的统筹和协作,并最终实现相关联工程停电时间的一致,减少重复停电。

1.3 严管“重复停电、临时停电和延时停送电”,按照“先算后停、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原则,对计划停电实行闭环管理,即停电前评估分析,制定转电方案,停电后严抓延时送电。对停电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可靠性指标跟踪检查,实行全过程管控,避免因过程管理不到位造成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

2.细化转供电管理

2.1 在综合与统筹停电计划过程中,对具备转供电条件的预安排,按照“逢停必转”、“能转必转”的原则实施转供电,对故障停电,按照“先转后修”的原则,在隔离故障点后实施转供电,减少非故障段客户受停电的影响。

2.2 由调度中心统筹全局转供电工作,对配网停电计划中能转供电的,提前制定转供电方案,实行转供电全过程管理,对每月转供电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量化考核,定期通报。

2.3 提高转供电操作效率。制定配网设备倒闸操作时间标准,明确各项设备转供电的操作时间,在安排一项涉及多点转供电操作任务时,规定安排多组操作人员配合,提前到达操作现场做好操作准备,缩短转供电操作时间。

2.4 大力推广合环转电。实践证明,线路转供电是有效减少停电范围的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配网不停电转供电对减少客户受停电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不仅提升了客户对供电可靠性提高的切身感受,同时大大减少了因停电需要通知客户的工作量。因此,规范联络图绘制、合环点对相等合环转电基础管理工作,对所有符合合环转电技术条件的线路全部实施合环转电。

3.强化配网规划,完善网架结构

3.1综合考虑地区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配网规划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达到配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的目的,把关口前移,以供电可靠性来校核配网规划,细化“一市(区)一册”、“一镇一册”配网规划和修编工作,作为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为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网架结构和高供电可靠性提供坚实的保障。

3.2完善的网架结构是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按照典型接线模式,实现线路分段、联络、环网供电、互为备用的网架结构,逐步提高线路环网率和转供电能力,不但满足N-1,对重要客户采用N-2或更高模式,还要满足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要求,以此,消除电源布点不足、不满足N-1、线路“卡脖子”和重载问题,改善容载比,使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灵活,设备可靠性高。

3.3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配网是相对最为薄弱的环节,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使配网在结构设计上先天不足,特别是不能满足分区分层以及负荷中心各级支撑电源的要求,因此,按照电网规划技术原则,要实施分区分片供电,避免交叉重叠,分阶段实现合理的电源布点,解决线路和主变设备重载问题。

4.稳步推进带电作业

4.1 实践证明,配网带电作业是有效减少重复停电、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尽量减少停电,要将带电作业流程作为停电流程的前置环节,只有不能开展带电作业的项目才能进入停电审批流程。在条件许可的区域推广带电作业,成立带电作业班,购置带电作业车及工器具,组织作业人员参加带电作业专业培训,考取资格证上岗作业。

4.2 建立健全的带电作业管理机制,编制配网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现场操作规程及常规项目作业指导书,在每次带电作业前必须先测湿度和风向,对工器具进行检查,再进行安全交底,还要选派熟悉带电作业每个环节的安全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作业零风险。

4.3 借鉴现有成熟的带电作业经验,在配网基建、技改大修、线路设备故障消缺等工作上稳步推进10kV带电作业,实施架空线路拆接火,更换柱上开关、绝缘子、刀闸、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故障指示器等,处理线夹和导线断股、清理飘挂物、带电立杆等常规作业,减少因工程接入、线路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停电影响。

5.提升设备运行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

5.1 承接网、省公司管理标准,细化设备准入和选型原则,以统一标准,做好设备安装和验收工作,确保设备零缺陷投运;设备选型要将可靠性放在第一位,主要设备均采用全绝缘、全密封、低损耗、全户内免(少)维护设备,设备类型相对集中,按30年使用寿命设计,质量优良的选型原则,客观上减少设备的检修次数,降低设备故障率。

5.2 严格执行网、省公司设备运行管理标准,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发现故障缺陷,及时制定措施,落实整改,消除隐患,不断提高设备运行健康水平。

5.3 提高线路设备运行的风险管理,防止外力破坏,建立“黑点”档案,如易受受车辆碰撞的设备、外单位施工或树障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等,重点监控;对因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而不能满足安全条件或有树障影响的线路,建议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城市及城镇中心区逐步实现线路电缆化,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4 加强客户专用设备安全监管。由于客户内部设备故障影响到电网停电,建议采用加装“看门狗”设备,让用户“故障不出门”,将这部分故障仅限制在用户范围之内,避免因客户设备故障影响线路跳闸。

6.推广新技术应用,提高配网装备水平

6.1 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提高配网运行实时监控能力,通过配电自动化设备使用遥控功能,可以在远方迅速隔离电网故障,进行不停电合环转供电操作,恢复非故障段供电,免除了工作人员来回现场的时间,实现线路故障快速定位、隔离和快速复电的目的,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快速隔离故障、缩短故障停电的范围和时间。

6.2 推广配网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应用,开展开关柜、环网柜、电缆分接箱的局放测试,连接点的红外线或热成像测温技术,电缆振荡波测试技术等,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有利科学制定检修策略,这种以状态监测为主导的设备维修有效地避免了检修的盲目性,降低了维修成本,减少停电修试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6.3 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水平,开展线路综合防雷及接地装置改造,在雷害较重区域的10千伏线路加装防弧金具及线路型避雷器等,有效防止雷击断线,减少线路故障率,且投资相对较少、维护简便、效果明显。

7.结束语

供电可靠性是供电系统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改造、电网运行、供电服务等技术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整个电网从规划、建设、运行、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升过程,最终目标是让客户亲身体验到停电时间减少这一变化带来的真正实惠。因此,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总抓手,运用PDCA闭环管理方法,全面推进基础管理、电网规划、电网建设、运行管理和技术进步等五大领域的精细化工作,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努力迈进全国供电可靠性金牌A级企业,使供电可靠性总体水平实现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兴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农村电工2010年10期

[2] 余新财对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2期

[3] 朱圣龙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探讨科技与企业 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