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外科手术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半世纪以来喉癌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多,全球喉癌三大高发区是意大利的瓦雷泽、巴西的圣保罗、印度的孟买[1]。我国则是东北地区发病率最高,尤以沈阳为剧。以上诸地大部分是重工业基地,发病率可能与工业污染相关,同时也源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粮食蔬菜的化学污染等。但其真正的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明晰。现在喉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十分完善,一些基本术式已定型为经典。总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再造喉的发音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喉癌手术的治愈率较为乐观。下面总结我科1993年至1999年喉癌手术治疗的病例,对外科手术治疗喉癌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26例喉癌患者,系鞍山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1993年至1999年喉癌病例,排除因远处转移未手术和部分声门上喉癌病例(这些病例行全喉切除比较可惜,勉强行复杂喉部分切除术我科恐难完成,故转上级医院治疗)。26例喉癌患者中男25例,女1例,年龄46~71岁,经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25例,腺鳞癌1例。按UICC标准,声门上型3例,T22例,T31例;声门型23例,T11例,T27例,T310例,T45例,术前淋巴结转移12例。术前常规检查肝功、肾功、心电图等未见异常,符合全麻手术条件。术前肝、胆、胰、肾等腹腔重要脏器彩超、头及胸部CT、全身骨扫瞄均未见转移。
1.2 方法 1例T1患者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YAG激光单侧声带切除术;另25例T2及T2以上患者局麻下低位气管切开,然后气管造瘘处插管全麻下行全喉切除术15例、喉部分切除术10例。颈淋巴结廓清术12例。
2 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局部伤口感染4例,咽瘘2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相应治疗好转。
术后回访:失访1例;生存3年21例占80.8%;生存5年19例占73.1%;生存10年以上15例占61.5%。
3 讨论
临床上发现早期声门上型喉癌确无显著症状,有的仅有咽部不适、咽异物感、轻度咽痛,而声门型喉癌多可早期发现,我科总结的部分中晚喉癌其实早期已有症状,只是有的患者没太注意,有的到医院没检查出来。因此我们主张40岁以上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或有声嘶,均需到医院检查,而医生应给其行喉窥镜至少间接喉镜检查。
喉癌以声门癌为最多,约占三分之二,而声韧带区域是血管、神经、淋巴分布较少的人体区域之一,肿瘤早期生长较慢,极限情况可停顿较长时间,早期转移的可能性较少。
声带是喉癌极佳的预警系统,声带附近发生占位性病变,早期即可出现声嘶,所以较其他躯体内部肿瘤比如腹腔肿瘤具有早期发现的可能。
喉室是声门上癌和声门癌的分界线,肿瘤中早期不易逾越;前联合也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凡此等等构成喉部分切除的解剖学理论基础。
喉部占人体的比例很小,但其胚胎发育却始于多个咽弓[3],我们认为其具有原始的肿瘤扩散延迟性,即肿瘤从不同咽弓所发育来的组织如舌骨上部(第二咽弓)向舌骨下部(第三咽弓)侵润扩散要慢于同种组织间的扩散,有一定的延迟作用。同理喉的声门上区来源于颊咽始基,而声门及声门下区来源于气管支气管始基,肿瘤扩散亦有一定的延迟。所以喉的部分切除也就有了胚胎学的依据,而非仅仅解剖学的依据。
在喉肿瘤的扩散过程中,喉软骨和喉软骨膜起着很大的屏障作用,在连续的病理切片中,常可以看到肿瘤扩散被软骨膜阻断,肿瘤周围常有强烈的间质反应,这是在肿瘤附近构起一道临时组织起来的防线,是人体免疫机能对肿瘤的顽强抵御。
以上这些可以延缓肿瘤的发展,为手术切除肿瘤争取了有效时机,并构成外科手术治疗喉癌的理论基础。另外手术切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如c-myc[4]、表皮生长因子[5]等为手术范围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加之国内王天铎、费声重、屠规益、李树龄诸教授的不懈努力,喉癌成为治愈率较高的肿瘤之一。我科对喉癌患者手术治疗采用全喉切除术较多,部分原因基于TMN分期,也缘于我们水平所限,以后应多加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02.
[2] 费声重.278例喉部分切除术生存率分析.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86,21:281-283.
[3] 吴学愚.耳鼻咽喉全书-喉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
关键词:微创外科手术;高血压;临床效果
高血压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占到了各类脑血管疾病发病总数的30%以上,且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居于脑血管类疾病死亡率的首位[1-2]。现阶段高血压症的临床治疗方法种类较多,但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不一,且对于高血压症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等观点不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试验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6~74岁,平均(59.6±0.5)岁。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的血压值为(150~230)/(105~140)mm Hg,其中有54例患者有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意识状态为:清醒4例,嗜睡20例,浅昏迷74例,深昏迷2例。
1.2 治疗方法:本次手术使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1型微创手术仪,以及一次性接管,手术时间选择在患者发生高血压临床症状的6 h后,最晚手术时间为发病3 d以后。通过CT扫描来定位患者的穿刺手术点和血肿部位,使用长度适当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并使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钻入的力度和深度,当穿刺针进入患者血肿中心时,立即将钻蕊退出,将侧孔与引流管相连接,从而将血肿吸出,通常将首次血肿吸出量控制在总血肿量的1/2~1/3。对于剩余的血肿,可以通过粉碎针在患者的血肿腔内注入3~5 ml的生理盐水和1~2万U的尿激酶,并在置留3 h将血肿排出。若血肿已经侵入了脑室,可以通过脑室穿刺来引流,同时实施电解质平衡、维持水、脱脑水肿、防治感染、控制血糖等治疗。
2 结果
经过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有效88例,死亡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死亡率为12%。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因各种原因停止治疗2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3例,脑疝7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了3~6个月不等的随访,患者的术后GOS评分结果为:2分8例,3分10例,4分52例,5分30例。
3 讨论
高血压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血压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并逐渐向着高死亡率和低龄化的趋势发展。临床医学研究的结果显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死亡率通常在50%左右[3-5]。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不仅无法根治高血压症,而且手术死亡率高、手术时间长、需要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安全性大且创伤大,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既能够阻止脑出血问题的发生,彻底清除血肿,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又能够消除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从而有效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而预后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微创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具有以下优势:①手术创伤小:微创外科手术无需进行身麻醉,因而给患者造成的生理机能损害较小,适用于各年龄段及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当患者的身体条件无法接受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时,微创外科手术便成为了首选的治疗方法;②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手术时只需进行局部麻醉,且手术操作和准备时间都较短,能够在患者病床边完成,操作过程简便,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和患者搬运过程,手术最快可在20 min内全部完成,从而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机会;③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轻:微创外科手术能够对血肿腔进行反复的冲洗,为减轻患者脑部压力,且功能性障碍的发生几率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命质量;④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小:因为YL-1型的穿刺针均为一次性使用,且穿刺针能够自带钻体,密闭程度较高,因而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⑤能够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手术无需全身麻醉,且手术操作过程简单便捷,手术费用较低,而且,微创外科手术一次成功,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和颅骨修复,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较短,因而整体的治疗费用较低。综上所述,微创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症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更具优势。
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微创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症,具有治疗效果好、简便、快速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各个基层医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曲春城.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2007,47(30):1273.
[2] 王化贤.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0):168.
[3] 胡 曦.高血压小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17例[J].重庆医学,2008,33(6):1073.
[关键词] 显微外科;不同入路;颅脑肿瘤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a)-0038-02
Clinical study of mic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umors
MA Rujun1 ZHANG Wei1 LIU Yong1 YU Mingkun2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Eighty-Fifth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hanghai 200052,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Shanghai 20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athway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mic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umor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umor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s of lesions. The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8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umors, 74 patients received total resection, 5 patients received subtotal resection and 1 patient received major resection. After the 6 to 24 months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good prognosis was obtained for all: primary clinical symptoms of craniocerebral tumors disappeared; most patients were capable of normal learning and work. No postoperative disabling, life disenabling or other sequelae were observed.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cores of life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Conclusion Choosing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of micro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s of le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umor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microsurgery, improv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Microsurgery; Different approaches; Craniocerebral tumors
随着显微外科手术在颅脑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有关其对颅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安全性、肿瘤切除率、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不断增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诊治的80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寻找确实可行的提高颅脑肿瘤患者预后的治疗措施,并且为如何选择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腹部外科;肠梗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4.2R5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64-01
肠梗阻的主要特点就是变化快,起病急,因此,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患者由于治疗上的延误而出现肠绞窄,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给就诊带来难度,如若延误时间过长,患者会出现休克更甚者会出现死亡。
医院在对患者的临床分析上,要能正确就患者的相应症状判断患者的病情,这种肠梗阻最常用有效的解决手段就是进行手术治疗,而选择好的手术时间和正确的预后措施不仅能保证患者根除这种疾病复发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1临床资料与解决方法
本文通过肠梗阻患者实例的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提出,探究外科手术治疗在肠梗阻治疗上的应用。
1.1临床资料:选取接受肠梗阻治疗的132名患者进行试验,其中,男女各占86和46人,这些患者的年龄都分布在40到80岁之间,在这些患者的手术类型分析的临床诊断中,发现,有6名患者属于肠扭转,2名属于胃扭转,肠套叠有6名。而在手术之后的临床分析中,有52人属于粘连性肠梗阻,40人属于结直肠癌,绞窄性疝性手术有20人,粪石性肠梗阻2人,小肠炎症穿孔致肠梗阻手术有4人。
1.2解决方法:对132名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40例患者狭窄段结肠,有3例进行了结肠造口的治疗,患者进行狭窄段结肠切除同时对结肠进行灌洗后I期吻合手术有10例,有12名患者进行了结肠次全切手术和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手术,切除右半结肠的患者有6名,直肠癌手术患者6名,其余患者都进行了开腹肠扭转复位的手术。
2结果分析
经过手术治疗,在这132名患者中,有2名结肠癌患者在手术后由于心力衰竭死亡,有6名患者的手术切口出现感染,但是经过相应的护理治疗,切口感染消失并痊愈,其他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并健康出院。
3讨论探究
同过上述实例分析,在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及时判断肠梗阻的原因选择正确治疗方式很重要,而在现今医学上,CT检查对这类型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肿瘤,粪石的占位性病变都可以通过CT精确查出来,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手术治疗,同时它在治疗晚期肿瘤造成的肠梗阻方面的应用也有着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病发肠梗阻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而在结肠癌患者中也将近15%的患者出现此种病状,这种外科急腹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出现率也很高,根据一些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的老年人的肠梗阻是由于结,直肠癌导致的。一些老年人由结,直肠癌导致的病发症过多时,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应进行简单的治疗而避免大手术治疗,在简单手术护理的同时,保证不放弃治根性手术治疗,这种积极的治疗方式就如今结,直肠癌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群体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对待患有绞窄性疝引起的肠梗阻时,由于其本身起病急,医院在这方面的疾病诊断中,已经查实,就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否则手术延误会增加这类手术的风险和死亡率。在手术中还要注意检查绞窄肠管是否坏死,如果经查实确实坏死,还要对患者进行坏死肠管切除手术。
4结论
通过对132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的数据分析,知道如果对这类疾病进行一味的保守治疗不但不会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会让患者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一般对于肠梗阻患者要能及时诊断,保证不耽误患者的最佳手术治疗时间,因为对着诊断时间的加长,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几率也会增大很多,对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时,其出现长期不缓解或者反复发作的症状时,保守治疗已经没有多大作用,这时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梗阻。
在对肠梗阻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及时判断出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和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医院在对待这类病情的手术治疗时要随时保持着高度的重视,手术前及时了解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时间,手术过程中不要掉以轻心,在手术后的护理中也要做到细心和耐心,只有这样全程化的治疗和护理,才能降低肠梗阻的病死率,提高医院外科治疗在这类疾病上的处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甲状腺腺肿瘤(thyroid adenoma,TA)是颈部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 从病理学角度上70%~80%患者为滤泡型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型腺瘤(papillary thyroid adenoma,PTA) 相对较少见。甲状腺腺肿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下女性,其主因是甲状腺内分泌失调所致,约20%的患者容易引起甲亢,约10%的患者会产生恶变 [1]。因此,甲状腺腺肿瘤患者应该早期就医,采取外科切除手术治疗措施,争取早日康复。本院1995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外科切除手术治疗的19例甲状腺腺肿瘤患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1995年1月-2011年10月1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其中女15例,男4例;年龄33~54岁,平均37.8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4.6年。腺瘤肿块最大8 cm×4.5 cm×3 cm,最小2 cm×0.4 cm×0.9 cm;13例为单侧肿块,6例双侧均有肿块;患者颈前有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多无压痛,病程中肿块不断增大,严重者有胀痛;患者大多数都表现急躁、易怒、心慌多汗。
1.2 方法 本组19例患者手术前,首先安排患者仰卧,将肩垫起,头向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接着采用颈丛加局部实施麻醉;然后医者用手术刀在患者胸骨上2 cm以弧形切口,将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依次切开后,再将颈阔肌深层上下切断、分离皮瓣,沿气管走向正中切口将颈白线切开,甲状腺包膜与颈前肌群分离开,使肿瘤和甲状腺显露[2];然后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肿瘤数目、大小及性质,制定具体手术方案[3];手术方案确定后,对于良性囊肿,医者可先缝扎或者用手术钳夹住腺瘤表面甲状腺组织的血管后,将表面的甲状腺组织切开至腺瘤表面,用弯血管钳或手指沿腺瘤周围作钝性分离直至蒂部,将腺瘤从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中剥离出,将蒂部钳夹、切断后结扎,切除腺瘤。在剥离腺瘤手术中发现出血点时均采用血管钳夹进行止血,切除腺瘤后,结扎好血管钳所夹的血管组织。最后,医者对腺瘤切除后所留下的残腔用细丝线逐层缝合切口[4]。切除标本应立即行冰冻切片检查,以判定有无恶变。术后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和适量抗生素,手术后48 h将引流管拔除,术后5~7 d拆线。本组患者依据其肿瘤个体情况,有16例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另3例采用腺叶次全切除术,并对治疗后患者恢复及其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2 结果
本组1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及时处理后痊愈,其余17患者术后均痊愈;手术后经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并且术后没有出血病例,所有患者经术后康复治疗恢复良好;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8~47.1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7)d,取得理想临床效果。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6年,均未出现甲状腺腺瘤复发。术后对腺瘤进行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瘤,14例为滤泡型腺瘤,5例为型腺瘤。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患者常无任何不适,肿块往往在无意中被发现。一般为单发结节,多位于近甲状腺峡部,呈椭圆形或球形,质较硬、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其随吞咽上下活动,生长缓慢,但其若恶变、囊性变和出血后,瘤体便迅速增大[5]。患者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慌、消瘦、乏力;部分甲状腺腺瘤可发生癌变,如肿瘤近期迅速增大者,瘤体活动受限或固定者,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者,肿瘤硬实、表面粗糙不平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应当考虑癌变的可能性,要及时就医,采取必要治疗措施,尽早解除病患。
甲状腺腺瘤在甲状腺疾病系统中属相对较难治愈的疾病,很多患者治疗时间长,康复周期缓慢,给患者带来很多苦恼,其实患者大可不必担心,甲状腺瘤虽然属于顽固性疾病,但是只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是可以达到临床康复的[6]。此病产生原因有多方面,如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饮食因素等。很多患者出现甲状腺瘤的同时往往被检查到自身免疫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同时伴有机体多种并发症;甲状腺腺瘤具有遗传性,尤其是当女性患者具有发病史时,遗传子女的概率明显增加,所以想要生育的女性患者在生育前应及时治愈,以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内分泌失调也会引发,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内分泌失调较多,由于处于自身生理活跃的年龄阶段,更容易导致因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甲状腺激素紊乱;饮食因素,如多食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其富含大量碘,体内含碘量过高容易导致甲状腺瘤;环境电离辐射也是诱因,头颅内部照射或明照射都可致甲状腺瘤发生,应该引起患者的注意[7-8]。
甲状腺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甲状腺瘤本身并不严重,一般瘤体小时无明显症状。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瘤体会日益增大,个别瘤体较大患者会因为瘤体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9]。此外,良性甲状腺瘤有10%~20%的恶变率,所以发现后应尽早治疗。如果瘤体小于5 cm,且活动度好,瘤体表面光滑,患者无其他症状,可以保守治疗,应尽早服用中西药治疗,使瘤体由大到小,由硬变软,最终消失;相反,如果瘤体大于5 cm以上或有恶变趋势,应尽早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并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便确诊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若不治疗病程一长,成为难治之病,甚至危及生命[10]。外科手术切除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对腺瘤包膜不完整、腺体周围粘连患者采取腺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疗效非常好,且术后并发症少[11]。而对瘤体小患者采取单纯瘤体摘除手术,手术损伤小且简单易行,术后身体恢复快[12]。本组研究的19例患者中甲状腺腺瘤全切除术16例,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术后当日均禁食, 半卧于床,保持安静状态,术后1~2 d可食流质饮食,并做好紧急情况时抢救准备。这样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经过外科手术切除腺瘤,患者均达到痊愈,取得可喜临床效果,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总之,对于甲状腺腺瘤的手术切除治疗,通过医生的技术娴熟、丰富经验、准确结扎缝合和术后良好预防并发症措施,均能取得较理想疗效,证实外科手术是彻底治疗的唯一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实用肿瘤学编委会.实用肿瘤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46-152.
[2]李忠友,杨效东.甲状腺腺瘤553例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01,30(4):375.
[3] 蔡安全.几种甲状腺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6(1):26.
[4] 缪继斌,朱英淮. 42例甲状腺腺瘤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5(11):101.
[5]王险峰,陈明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74.
[6] 叶岗,蔡生荣.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312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97,2(19):90-91.
[7] 傅永清,刘明,吴文光.259例甲状腺腺瘤临床手术分析[J].哈尔滨医药,1989,6(1):32-39.
[8] 高力,谢磊,叶学红,等.甲状腺伞切除或近伞切除术治疗180例甲状腺癌的手术体会[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5):300-303.
[9] 余生林,贾磊.780例甲状腺病手术并发症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1(6):27.
[10]热衣汗古丽・买买提.甲状腺疾病280例外科治疗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6.
[11] 曹显利,李作杰,李晓霜,等.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20-21.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经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肝移植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15—03
肝胆管结石病指位于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结石可能是原发于肝内胆管(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能是从胆囊或肝外胆管移入到肝内胆管(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其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率高、复发率高而著称,是腹部外科领域内具有持久挑战性的难题[1]。去除病因是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和核心,也是腹部外科中最困难和最复杂的外科手术,常因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而造成多次手术失败,因此总结本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1 手术基本术式及其选择
1.1 经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
经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主要适用于无胆管狭窄且肝内胆管结石易清除的病例,也经常用于部分急诊手术,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差的手术。由于该术式较难弄清肝胆系的全面情况,留有残石的概率很大,疗效不够满意,故目前已经很少单独采取本术式[2],术后多常规从T管行纤维胆道镜取石。而以挽救患者生命或为2期确定性手术做准备等为目的和受累的肝管及肝脏病变轻微、取尽结石后肝内外无残留病灶、胆管无狭窄的Ⅰ型病例[3],经肝外胆管切开取石仍有可能单独应用。
1.2 肝部分切除术
切除病灶、通畅引流是肝叶切除的理论依据。肝胆管结石的肝切除范围取决于结石分布及毁损性病变范围。原则上应以肝段、肝叶为单位作规则性切除,以完整切除病变胆管树及所引流的肝脏区域[4]。其中,左肝管开口或其横部狭窄引起的肝左叶的病变,手术切除的范围是完整的左半肝,而对左肝管的区域性结石,首选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右肝病灶切除则应根据右肝结石独特的病理特点,准确判断肝胆管和肝脏病变区域以及病肝切除范围。无论是针对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时病变肝段或弥漫型肝内胆管结石时毁损性病灶,肝脏切除范围不够,遗留病变,常是术后并发症及症状复发的根源[5]。有学者[6]比较大范围肝切除[3段以上(含3段)的肝切除]与小范围肝切除(3段以下的肝切除)发现,虽然大肝切的出血量多于小肝切,但其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大范围肝切者残石率更低。因此,既然决定行肝叶切除,就应尽可能切除病灶,不要因担心手术风险而仅仅行局部病灶的小肝叶切除,避免增加了残石率。目前,肝部分切除术以其结石清除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成为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4—6]。
1.3 胆肠吻合术
肝部分切除术并非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唯一方法,一些肝内胆管结石并不适合行肝叶切除,即使做了部分肝叶切除,仍因技术困难等原因残留病灶,特别是为保持胆汁的通畅引流和防止肝内结石下降时嵌顿于胆总管下端而再发急症的情况下胆肠内引流术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7]。胆肠吻合术可分为:(1)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操作比较简单的手术,但有术后反流和盲端综合征等缺点。现多使用其改进型,如间置空肠人工成型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此术式具有操作较简便、引流较通畅等特点,是目前胆道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经常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3)肝门部胆管空肠大口径吻合术,主要用于肝门部胆管狭窄,Ⅱ~Ⅲ级胆管狭窄的病例。绝大多数此类病例需行肝门部胆管广泛切开、整形、大口径胆肠吻合术。手术关键是清楚显露肝管狭窄处的近远端,才能保证取净肝内结石和术后通畅引流[8]。
最初的胆肠吻合术式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但这种术式对肝内胆管有狭窄和结石者,胃肠内容物逆入胆道可导致胆管炎的反复发作并致肝内出现新的病灶或新感染,近年来少被采用。于是,另一种分流术式即Roux—en—Y型取而代之,胆汁不再流经十二指肠而被导入空肠。胃肠内容逆入胆道确已减少,但也只是减少而已,胆道积气和肝内病灶被激发等情况仍未减到满意的程度,若干改进术式的不断出现均是外科手术医师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见证[9—11]。
在肝管狭窄未纠正和肝内结石未取净的情况下行不恰当的胆肠内引流可引发或加重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根本原因仍是吻合口上游未得到处理的胆管狭窄和结石。国外有人认为胆肠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要慎重。因此,胆肠吻合应注意以下方面:(1)保证吻合口足够大,在2.5 cm以上。(2)肝胆管高位横断整形后,用可吸收缝线行空肠Roux—en—Y肠襻与胆管黏膜对黏膜端侧吻合。(3)胆肠吻合不能代替外科技术对肝内结石或狭窄的处理,胆肠吻合前应至少解除1~2级胆管的狭窄,结合肝部分切除和术中胆道镜去除病灶。(4)能将病肝切除干净者,无需再行胆肠吻合术。
1.4 肝移植术
目前认为本病应用肝移植术的手术指征为[12]:(1)已有多次手术史再次手术估计无效者。(2)广泛弥漫存在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及胆道镜取石难以取尽者。(3)合并肝硬化黄疸肝功能衰竭者。但由于肝移植术要求的技术较高,基层医院较难开展。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33-01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肝胆管结石发病原因为胆汁淤积、胆道蛔虫、胆道感染,其他病因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胆胰管合流异常,合并胆管、血管变异者。后天性者除蛔虫感染外。还包括源于肝外胆管结石的“移入”、堆积及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不恰当的胆肠吻合或吻合口狭窄者。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外科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68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病患者26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79例,男女比例l:2,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3.8岁。临床表现:腹痛252例(94.%),寒战、发热180例(67.1%),黄疸132例(49.2%)。1.2既往胆道手术史268例中82例有1~4次胆道手术史(30%),其中1次手术史者50例,2次手术史者24例3次及3次以上手术史者8例。既往术式包括:胆囊切除和(或)胆总管切开取石,胆肠内引流术(Rou)【一en―Y胆管空肠吻合),左肝外叶切除等。
1.3结石分型
II型结石165例,IIIa型结石64例,IIIb型结石31例。IIIc型结石8例。
1.4手术方式
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数量及分布范围、胆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肝脏的病理改变、肝功能状态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具体手术方式:1)胆囊切除+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26例(47%)。2)左肝外叶切除+胆管外引流82例(30.5%),其中72例为“T”管引流,10例为U形管引流;3)左肝外叶切除+内引流36例(13.4%),其中32例胆管空肠Rou)【一en―Y吻合,4例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4)左半肝切除8例(3.0%),其中6例采用外引流,2例为内引流;5)右半肝切除4例(1.5%);6)尾状叶切除l例(0.37%);7)6例左肝外叶+右肝部分切除(V或Ⅵ段,2.2%)。8)肝实质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例(1.8%)。
2结果
2.1术后临床症状、胆道残余结石
手术效果良好,237例临床症状消失,手术优良率88.4%。术后随访l~3年,经门诊B超或CT复查,发现肝胆管残余结石30例,残石率为11.2%。术后经T管瘘道胆道镜取石。或经内镜十二指肠开取石,治愈12例。
2.2术后并发症
本组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7.1%,其中胆漏21例(7.8%),膈下脓肿7例(2.6%),急性胆管炎8例(3.0%),胆道出血3(1.1%),肺部感染5例(1.9%)。围术期死亡1例(0.37%),死亡因:肝功能衰竭并胆道出血。
[关键词]乳腺增生;冰冻病理切片;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163-01
本文对30例乳腺增生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结合病理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4年3月-2005年12月选择性手术治疗乳腺增生30例,其中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乳腺癌12例,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43.5岁,均有单侧或双侧乳腺周期性肿胀痛病史。
1.2 病历选择
手术适应证:①经口服中药制剂治疗3个月后,疗效不甚明显,且部分腺体仍有硬性结节者18例;②中药治疗曾有缓解,但是近期症状加重,且腺体增厚者13例;③乳腺腺体外 上象限可触及条索状肿物者6例;④血性分泌物者5例;⑤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者3例。
1.3 方法
选择性切除硬性增生结节及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做冰冻病理切片。
2 结果
病理回报示:乳腺增生18例,其中乳腺纤维化10例,纤维腺病型 3例,囊肿病5例;乳腺癌12例,其中导管原位癌6例,导管内癌早期侵润5例,派杰病1例,均为病理学中早期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触及肿大淋巴结者术后病理证实无转移,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疗效满意。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病,是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其病理形态复杂,基本病理变化是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本病好发于35~50岁妇女,其癌变率大约为20%左右,尤其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与乳腺癌有所混淆,故对本病应引起足够重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在逐年递增,同时出现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倾向,其病因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乳腺小叶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1]。
本组18 例乳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①纤维腺病型:早期以上皮增生为主,后期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有伴有导管上皮增生时称为导管增殖;如伴有多数导管内上皮呈状增生时称导管状瘤病;若伴有盲管形成时称为盲管腺病;若伴有明显纤维化时称为硬化性腺病;易认为浸润性癌。②纤维化型:病理见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失,腺管弯曲变形,细胞变小。临床上可扪及无痛性不规则盘状肿块,常位于外上象限,质硬如橡皮,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有时活动受一定限制,易误认为癌,但肿块和皮肤和基底组织均无粘连,只有病理明确诊断。③囊肿病:病理见乳腺腺泡及末梢腺管不同程度的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变化,囊肿上皮有不同程度的状增生。
通过本组病例及病理回报,我们不难发现乳腺增生有些病变与乳腺癌同时并存,上皮非典型增生,特别是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2],但其毕竟不是浸润癌,在外科手术中不必切除全部乳腺,只行局部扩大切除即可,对乳腺增生纤维化及囊肿型行乳腺区段切除,这样我们既治愈了乳腺增生,又预防了乳腺癌的发生。另外状瘤也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因此确定溢液的病因既可以对早期乳腺癌进行治疗,又可以对癌前病变进行干预,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通过病理回报我们还可以证实乳腺增生症状加重伴乳腺局限性增厚,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一个重要临床征象[3],因为早期乳腺癌中多数尚未出现肿块或肿块较小,症状轻微,于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区别,容易延误诊治。所以通过本组病例分析我们得出高危年龄的妇女乳腺增生症状进行性加重,伴乳腺局限性增厚者或腺体有硬性结节者,有溢液者,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者,我们均可行外科手术结合病理早期治疗,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治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7.
[2]林增源.112例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及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1986,6(11):585.
[3]王丕林,智迎辉,张铁,等.早期乳腺癌30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9):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