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结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职校课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时代
一、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计算机技术教育与职业学校学科的课程结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结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结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结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计算机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结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计算机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新型教学结构和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冲突,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做好。
计算机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结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支持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学习方式。更为明显的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着教育的改革向着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它的应用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把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以“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带动教育在计算机技术文化背景中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结合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前人才培养的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践中,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状况却不令人满意,职业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的旧有模式无法承担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结合职校生的特点把计算机技术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贯穿至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转贴于
(三)结合是计算机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必然促使教育产生以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的一系列变化。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结合具有有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功能特点,同样教育模式的改变必然会使教育工作者从中获得理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教学基本理论,使之成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计算机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计算机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结合模式,应该成为职校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借助人机交互,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如何实行有机的结合
(一)对课程教学结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最为关键。对在职教师,当然最适当的方法是接受培训,或者说是继续教育。对于师范教育,要加强各学科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培养。对于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本身也有课程结合的问题。同时,他们迫切需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把结合的研究和实践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媒体开发技术、媒体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技术,提高实施结合研究和实践的智慧和能力。形成完整的教学价值观体系,以结合的教学活动全面地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借助通讯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协作学习精神。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
关键词:微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支持服务
一、课程介绍
1999年,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自试点以来,作为工科主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便一直开设。《微计算机技术》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微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等相关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主要内容是:1.对微计算机系统进行综述;2.讲述Intel 8086微处理器内部结构、总线周期及其操作过程;3.介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概述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5.介绍微处理器常用的接口芯片;6.介绍微计算机的接口技术;7.介绍总线系统;8.介绍高性能处理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懂简单、完整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和整机系统组成,以及计算机部件连接关系和运行机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入门性知识,掌握使用和简单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材特点
电大开放教育《微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文字教材为清华大学马群生主编;实验指导书《微计算机技术实验与辅导教程》为清华大学仇玉章主编。整套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多、专业术语多,对开放教育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作为基础不牢靠的开放教育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2.教材处处无重点,处处是重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3.实验条件差,动手能力弱,导致整个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讲授上,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三、学生特点
首先,电大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进行大专层次的学习时,并非一定是计算机专业,因此,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其次,《微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在开设时间早,一般会选择在第一学期开设。第三,电大开放教育绝大多数学生是在职学习,存在着严重的工学矛盾。所有这一切,都导致《微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分析《微计算机技术》教材发现,虽然课程整个教学量是非常大,但是总结出来,全书实际由三个部分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理解常用的简单计算机外部设备和计算机总线;了解计算机接口技术和先进的微型处理器。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删繁就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1.考虑到电大学员的特点,课程教学重点放在通过教学软件动态演示和介绍微处理器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能读懂,能明白程序运行过程为重点;3.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实物进行讲解,尽量变抽象为具象。
五、教学形式改革
1.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结合《微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在学习形式上,提出了以章节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根据章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集中面授辅导、定时网络答疑、小组讨论学习、个别化辅导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2.积极进行主要教学环节改革。制定和完善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管理制度;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全程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以期末考试“双及格”为抓手,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全程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注重课程教学形式的探讨。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将一个教学班分为三个教学小组,分别采用“导学网络型”、“导学网络面授型”、“导学面授网络型”三种课程教学课型。4.不断坚持完善教学支持服务。通过自身经验,逐步建立了信息助学、条件助学、方法助学、解难助学、服务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增强信心,顺利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
六、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将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前教育部长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在开好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并把计算机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可在具体的操作中,人们注意的多的是计算机的运用和课的设计,还有一些问题给忽视了,在此我想想自己的一些新的认识。
一、正确对待计算机
计算机技术的载体就是计算机,计算机进入学科课堂教学,利弊皆有,用好了对课堂教学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就会产生副作用。有些老师上语文课,计算机主宰了一切,老师成了计算机的附庸;学生也只是计算机的奴隶。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环节,应该简明扼要,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要画蛇添足。而且,对于每项设计,都不能为了展示计算机而抑制教师的作用,限制学生的活动。所以,我们在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模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自身的特性,再正确认清计算机应是辅助作用,用来帮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的。用一颗平常心,把计算机视同于小黑板、录象等辅助工具,它只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
二、尽可能资源共享
使用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除希望有特别的效果外,我们期待的就是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但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却是老师们往往为了一节 40 分钟的课,在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来设计课件,还事先选定几个学生,课前花上好几个小时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才能上课。可遗憾的是,这些花费了语文老师和电脑老师大量心血的课件,通常只是用来上一堂公开课,表演一次之后,就搁置一旁,无人问津了,再用也是上公开课。设计该课件的老师,以后有机会再教这一课的时候,可能还会想起来用它,别的老师碰它的可能性都是小的。这样的资源就白白浪费了。
目前,语文课使用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最大的问题我们以为缺乏一个理想的平台软件。数学有几何画板,语文没有功能类似的平台软件,语文教师似乎只好自己来制作课件,这些课件共同的弊病是制作时耗时耗力,个性很明显,通用性很低,结果成为一次性产品,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我们希望老师上课应有自己的个性,老师讲课有鲜明的个性,是课堂魅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也希望课程整合设计应该重视共性,好的整合设计应有很强的通用性。利用它们上课,不同的老师用它可以上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效果,发挥出不同的效能。
三、注意交流把握情感互动
语文课使用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特别要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动,由于操作的原因,教师表现得很紧张,这样造成和学生的情感阻碍。所以教师要适时调整情感,及时给予引导,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学生的注意力都找回来,引领学生由对精美的画面的关注转移到主动积极的思考上。计算机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生必定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也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整合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情感因素,并为学生主动学习,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对学生的情感期待时时在师生互动中进行。
四、正确对待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化的时代,行业的职能都越来越社会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一样,我们以为仅由学校来统揽一切已有一定困难了。所以,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软件的制作,同样可以而且应该社会化。不必让每一个老师都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课件制作的事应主要交由软件公司去做,老师只需要向软件公司提出构想要求就行了。软件公司的效益追求,软件公司的专业人才,专门设备,制作出来的课件,肯定比业余的匆忙的老师们做得要好。所以,教师专心学科教学就可以了,没必要成为计算机专家。当然如果教师精通教学同时也能精通计算机甚至其它学科会更好,但能这样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只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巧,近年来的计算机应用考试情况也能看出来。所以,我们更希望将来的计算机能简单方便随时能用。如果再一个好的平台上,不必花太多的力气,也能做出较理想的课件,那当然再好也没有了。
五、有效拓宽范围
对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解,随着平时的应用发觉,计算机运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师用计算机备课、出题、上网浏览教学信息,这在各学校已普及使用,但学生用计算机光碟做习题、上网接受远程教育等,目前却是有相当困难的,这虽然都是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内容,但牵涉到经费这一瓶颈问题,实施起来很困难。现实中,大家关注的是听公开课,上公开课。而让老师和学生都来上网,建立自己的网站,专门进行辅导的网页等。这些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见得到的,它的效果也不可能是仅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更要有人去做。我们应当一定要重视计算机在课堂之外的使用。
六、关注课堂节奏
在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有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声、光、色变幻交错,知识信息泉水般涌出,对于小学生来说,注意教学节奏的安排就显得很重要。如何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教师既要注意操作,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课堂上要留出空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感悟,充分体会语言艺术本身具有的魅力。
七、关注学习效果
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资源极为丰富,学生个性差异表现突出。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选用资料,并相互合作协调,在各个环节培养信息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各种机会让学生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也要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实感受。学生语言的灵感,常常是刹那的,闪过即逝。如果能及时捕住或激发,那么一定会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如读书交流会往往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见状要适时鼓励,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测评,同时让学生借此进行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了解自己,更好地提高自己。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1.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2.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3.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4.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187-02
作者简介:李为波(1979-),男,湖北天门人,硕士,武汉纺织大学现代教育中心实验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
0 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运用中,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是最能体现其实用性的。而在很多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实验操作教学没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实验课程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我们知道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实践教育。而实验教学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计算机课程的
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中心环节。它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出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而现在很多学校实验教学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教学内容陈旧以及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较少,有些实验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且实验室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等。因此,必须全面推进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
1 对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
1.1 从教材编写着手,创新教学内容
学习最终还是要归本的,课本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和理论依据,其质量会对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①将部分旧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有些内容相近的实验进行合并,以免重复,增加计算机发展中新的教学内容。比如用新的32位接口实验设备代替旧内容16位微机接口实验设备,环境上换成Windows系统;②鼓励高校教师自编教材。因为每所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类型以及学生实验基础等条件不相同,运用统一的教材来教学显得困难,所以各个高校在其基本要求不改变的情况下,应该根据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教材进行创新编写;③改变参考教材的内容。可依据设计类实验、基础类实验、综合类实验进行内容编排。基础类实验中包括性能特点、计算机主机、工作原理等重要内容;在综合类实验中,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和涉及面较广以及难度较高的计算机编程实验;在设计类实验中,教师要在课程中提出有深度的设计课题,并明确要达到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的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1.2 重视计算机实验教学
不仅要让教师重视,而且要让社会共同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学校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从实际出发,加大投入力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与完整性,使老师能够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形成一种浓厚的实验教学氛围。学生应该重视自己的计算机实验学习观,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可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计算机座谈会或参观历届学生的计算机实验成果等。教师要起到一个积极引导作用,在实验教学方式上要呈现多样化,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通过开展实验成果比赛、带领学生参加企业计算机技术应用基地等方法让学生多多实践。
1.3 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门教学课程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导致计算机课程低效率教学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逐渐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并不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兴趣与激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向学生讲解实验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视计算机实用性教学,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多使用讨论式与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
1.4 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创新
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实验上,教师要使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学生如果能够充分掌握基础部分实验,将会对后续编程实验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当学生完成基础实验课程后,教师应该进行组织操作考试,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实验学习的情况,对学习不理想的学生要进行督促,直到其完成课程目标。计算机技术课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在实验操作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编排成一个个小组,使用分别编写和集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讨论中自主掌握计算机实验原理、类型以及实验步骤等。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让学生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或是学习体会和总结。整个过程最好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得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实验中,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教学指导。
2 结束语
本文从4大方面着手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旨在强化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教学,加强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以使学生不断适应市场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褚建立,许运华.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
\[2\] 陆颖,于德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绘图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1(1).
\[3\] 吴文利,李茜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0).
\[4\] 孙焕良,窦广会,于丰.计算机绘图课程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所以计算机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来看,距离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是有一段距离,而且社会上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也非常紧缺,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不断深化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相关的知识。
一、我国《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计算机基础不同
由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存在差距,所以,城乡在计算机教育水平上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比如在很多偏远的山区,由于教育资金的紧缺,所以学校并不具备配置计算机的能力,而城市里面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比较优越,因此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计算机教育。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环境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水平的不一致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过于书面,脱离实际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始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理论教学,而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内容大多数天马行空,利用一般的思维方式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学生即使将书本上的知识点都记住了,但是,在理解上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到最后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的操作水平非常薄弱。社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非常强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所淘汰[1]。
(三)教师教学水平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之所以会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等现象,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提不起兴趣,就导致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况且,这种“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想学生能够吸收这些知识,首先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
二、解决我国《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要加强对于计算机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就像笔者之前提到了,我国城市与山区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事业水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这种需要耗费巨大财力的课程上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就是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并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还需要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只能依靠国家对于计算机教育事业的资金注入,来缓解这个问题[2]。
(二)教学方式要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如果想将《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学好,单凭课堂的知识点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将知识点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国是非常紧缺的,并不是因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数少,而是能够达到企业标准的人数少,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如果你空有一身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执行,到最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就是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当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化险为夷,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算是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员[3]。
(三)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善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来说并不适用,所以才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就必须要不断深化《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俊华.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19:60-61.
关键词:多媒体;任务式教学;课件;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0-30306-02
Tactics of Education for Computer be Aimed at Adult
ZHAO Jing-ming
(Training Centre of Peking BUCC, Beijing 102218, China)
Abstract: Tactics of education for computer be aimed atis not the same as be aimed at young. We must know about actualities of adult, and take special way to teach them. In this text, we combine actuality ofstudy and different course content, Put forward viewpoints about the way to raise teaching efficiency by means of using multi-media and strengthening, and based of them we put forwar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multi- media; teaching measure of doing task; software of teaching plan; practicality teaching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类最新科学技术的标志,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技术课也成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它以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的特点为广大学生所喜爱,但它又以高速发展性、综合性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作为一名从事成人教育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笔者将就如何搞好成人计算机教学,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简单论述一些个人的看法。
1 要针对成人特点,强化实践教学
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体制的必要补充,也是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学习是成人教育的必须。但成人有成人的特点:
第一, 成人基本上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他们平时工作,业余时间到学校听课学习,能够用以保证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加强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主动思考过程,力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被掌握,从而尽量避免或尽可能少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与在校生一样课堂上满堂灌,课下完成作业的方法对成人往往很难达到效果。他们或者没有时间完成,或者没有条件完成,或者没有能力完成。
第二,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机相当普及的今天,能够每天接触甚至必须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是很常见的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平时很难接触到计算机,因此,在同一班级里,就有对计算机技术某些软件,如Office相当熟练的学生,以及对计算机技术软件一无所知的学生。因此,针对成人的教学必须以课程为基础面向每个学员,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员采取重点关注甚至手把手教学方法。所谓“任务式”教学,即理论知识利用少量时间集中,并有重点地讲授,然后布置一定任务要求他们完成,遇到问题再集中归纳解决。
第三,学员的年龄层次不一,接受能力差异很大。针对成人班级年龄层次差异,接受能力不同地特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教学尤其不能期求教学效果会达到统一。就好比吃饭,人的饭量有大有小,吃不了强喂,就会吐出来。因此,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员(往往是年龄比较小的学员)我们采取能吃多少就教多少的方法教学,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员(往往是年龄较大的学员)采取吃不了就少教,让学员集中深入学习一个软件,最后利用类比方法使其认识不同软件的差异,以使其尽量缩小与其他学员的差距的方法教学。
实践表明,针对于成人的计算机技术教学不能和学校教育中的计算机技术教学一样,必须针对成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令学员学有所获。
2 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与现实,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都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进入教学课堂,以发挥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多媒体教学”就是使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而且更要通过多媒体生动有趣的展现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理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多媒体的优点:
第一,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成人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提炼课程的精华部分,并将这些精华部分采用动画、视频、录像等方法加以演示,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基本骨架结构,再针对每个学生特点,有意识引导学生给“骨架”添加丰满的“肌肤”。
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教学模式死板,枯燥。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在教学时事先设计好当堂课的教学课件,并设计相应的试题,课堂上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边学习,边做相应生动有趣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
利用了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中的繁琐,可以将教师解放出来集中解决教学中难点,即提高课堂了教学效率,也节省教师的力量。如一个教师若担任三个班的同一门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同一节课,他要重复在黑板上书写三次,而利用多媒体,则只需设计一个课件,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使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致力于设计好教学模式。
3 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的性质,根据所教课程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目前成人教育计算机课程主要有:
1) 基础理论课程,如: Windows,Office,微机原理,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硬件组装与维修等,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理论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
2) 应用技能课程,如PHOTOSHOP,DREAMWAVER,FLASH等,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掌握相应专业技能。
3) 程序设计课程,如:QBASIC语言,C语言,数据库等,主要学习程序设计的开发与应用;
对应于不同的课程,结合成人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幻灯片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网络教室等。适合于软件的操作的教程,知识内容的展示,如技能基础课程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幻灯片式可以大大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节省时间,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为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提供可能。并且,对于以“任务式”为主的学员,以幻灯片讲述的理论为基础,可以按照布置好练习任务,在计算机教室让学生以独立的性质来完成。教师从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践问题,集中说明解释。也可以以幻灯片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边学习边上机实践。在以网络教室为主的机房中上课时,对较难的知识点,教师讲解后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CAI和相关软件,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要选择合适的课件和软件,可尝试使用市面上常用的教学演示光盘,如开天辟地、洪恩软件等,帮助教师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可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编制适合教学的课件和软件,但课件的制作要生动,有趣,且忌照搬课本,呆板低调。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成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必须成为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召力,善于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能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的创造型教师。教师要由知识的重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教师成为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会一门课程,更要与信息社会相接轨,要掌握多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搞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在教育的中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大,一不小心就会“超速行驶”,成人学生接受起来尤为困难,会造成“吃多了,吐出来”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掌控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进度的关系,要根据成人学生的基本情况,适当控制教学速度和深度以及实际操作的时间。既要有秩序的完成教学内容,又不能使时间失控,还要让学生“吃得正好”。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目的。
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开始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勤思考,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自主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沦、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成果欣赏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通过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到不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