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1篇

随着央行业务地不断变化和深入发展,内部监督的作用日益凸显,内部监督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基层央行内部监督方式仍然是以现场监督为主,而非现场监督方式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也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还不广泛,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变化需要。目前非现场监督工作存在的难点及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单位和员工在思想上对非现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形成以非现场监督为基础上的现代监督理念,还存在畏难情绪,这也给开展非现场监督工作带来很大负面效应,甚至直接影响到非现场工作的开展。

2.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基层央行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非现场监督体系,不能从制度上明确非现场监督对象、方法、范围和相关责任界定,对相关业务及高风险领域缺乏规范性的监控,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到非现场监督工作水平的提高。

3.人员配备不足。随着央行业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非现场监督将成为监督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由于种种原因,在监督部门既懂得业务又懂得计算机的非现场监督人员较少,多数人员业务技能单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对于一些非现场监督项目常疲于应付,直接影响到非现场监督工作质量。

4.数据共享机制不畅。近年来,央行业务不断拓展,数据集中化程度不断加强,现代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将非现场监督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主要手段。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监督部门存在数据共享机制不畅的问题,以致大量信息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分享和利用,风险监测水平较低。

5.业务培训交流较少。非现场监督工作要求监督人员既要对业务精通,又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这一重要工具,同时还需要使用一些监督软件。但目前多数基层单位还达不到这一要求,非现场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主要靠个人的自学和摸索,而系统规范地学习、培训和交流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现场监督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6.非现场监督系统推广使用不足。为更好开展非现场监督工作,近几年总行组织力量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但在基层推广使用不足,使该系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也是导致非现场监督工作进展迟缓,效率不高的原因。

二、加强非现场监督工作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要改进目前基层央行非现场监督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学习和借鉴国外非现场监督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将非现场监督技术和经验相结合,具体应用有效的非现场监督方法,做到非现场监督与现场监督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非现场监督的效用。

1.提高对非现场监督工作的认识。与传统监督方式相比,非现场监督是一种新的监督方式,容易被忽视。因此,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和认识,充分认识非现场监督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关心和支持非现场监督工作,参与监督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加速监督信息化进程,促进非现场监督工作的发展。

2.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非现场监督工作保障机制。要建立制度保证机制,将非现场监督的要求、程序、报告制度,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使非现场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级机构都能自觉接受非现场监督,并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3.进一步优化非现场监督人员的结构。应根据非现场监督工作需要,培养一批既精通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定人、定岗,以满足非现场监督监测和数据处理业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非现场监督的作用。

4.加大非现场监督的科技投入。要根据非现场监督发展趋势,尽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畅通数据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共享率,提升风险监测水平。

5.加强非现场监督业务培训和交流。对非现场监督人员进行理念和监督方法的培训,造就一批既精通央行业务,又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经常开展非现场监督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及时分析处理非现场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非现场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

6.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监督工作是非现场监督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广和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督风险预警功能,拓宽监督范围,提升监督层次。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监督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合适的会计监督制度和体系,提高会计监督力度,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进而提高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1.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会计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维护财经法规方面的作用,还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通过企业会计监督,可以有效提供企业的经营效益,保证企业活动符合国家财经法纪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合理化,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

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只是重视会计核算职能,却忽略了会计监督工作的作用。企业的不重视,造成了管理人员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指的那一刻的核算工作,他们认为只要企业的账目不出问题,钱财安全就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些企业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认识不够,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监督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新时期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相悖。

2.2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力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普遍存在法律约束力不够的现象。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企业会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会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规执行效果较差。此外,我国企业开机监督的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的财务制度,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阻碍了企业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2.3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制衡企业部门和成员的有效方式。对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也是一样的,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失衡,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失去独立性,无法发挥出会计人员的最大价值,将降低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力。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乏企业内部管理意识,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执行只是流于形式,当企业遇到问题时,不能够解决切实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2.4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近年来,我国与国际逐渐接轨,对企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企业会计人员队伍的素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企业的跨级人员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不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理念,不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再加上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较少,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较低,法律意识单薄,无法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工作,无法执行企业会计监督职能。

3.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3.1提高会计监督控制意识

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从思想上,提高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建立积极、诚信的会计监督控制氛围,增强企业会计员工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意识,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完善的机构,落实会计监督权责分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企业会计监督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3.2健全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制度

完善的会计监督法律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约束企业自身的会计监督行为,还能够规范企业外部监督行为,进而优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只能,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的效果。因此,针对目前企业会计监督法律约束不够的问题,企业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制度,加大会计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力度,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企业的会计监督过程中,要严惩违法违纪现象,同时,要借鉴先进的会计监督制度,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强化会计监督法律约束的实施,提高会计监督的法律效应。

3.3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关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快现代化会计监督制度,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健全的会计监督机构。另一方面,要健全内部审计和稽查制度,为会计监督提供有效的保障,形成规范的会计监督工作,并且将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将会计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维护企业的财产物资安全,促进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正常、高效的运转。

3.4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企业要建立人才选拨和竞争机制,给予会计人员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为会计人员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帮助会计人员找到自己的定位,全面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完成。

4.结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力不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企业要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控制意识,健全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进而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剑. 论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商业,2013,02:232-233.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标准监督 产品质量监督 作用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的关键。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也是积极建设,提高其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由于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企业的产品标准制定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多会通过降低标准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对企业产品标准的监督与管理保障企业产品标准制定符合相关法规,以此避免企业降低产品标准等情况的发生。

1.标准监督的重要性

标准监督是对企业产品标准的监督与管理,是有效预防企业降低产品标准以提高成品率的重要手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在注重自身综合成本的压缩。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企业为了提高成品率而降低产品质量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规范性与公平性。在这一情况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强化标准监督管理成为了保障市场经济规范性、公平的关键。通过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产品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效避免企业降低产品标准的情况发生,避免了产品质量与设计标准不符造成的隐患。

2.标准监督在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作用

2.1标准监督对产品质量监督的促进作用分析

标准监督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促进产品质量监督质量的提高。通过对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监督与管理能够使企业产品标准更加科学的对生产环节进行控制,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对企业产品标准的监督还能够提高企业对产品标准的认识、促进企业针对产品设计进行相关的改进,提高企业综合技术水平。标准监督工作的科学开展,还能够强化对企业标准的管理,通过规范企业标准实现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标准监督工作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强化对企业产品综合控制与监督的力度,提高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产品的掌控。标准监督管理能够起到预防性质量控制的作用,通过对企业标准的审查、监督、复查等工作流程强化企业对自身标准的完善理念,使企业能够认识到标准管理工作对产品质量预控的重要意义,促进企业质量预控工作的开展。

2.2以标准监督提高企业标准编制水平

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通过对企业标准的监督管理能够使企业认识到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企业提高标准编制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企业产品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企业标准编制水平的提高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有效地减少了标准编制过程中错误的发生。其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标准编制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由于概念不清、理解不深等因素造成的标准编写错误,有效地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例如:在保健食品企业产品标准编写过程中,生物制品与植物制品的微生物检验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生物制品按照植物制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标准的编写,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造成事实上产品微生物超过国家相关标准,但为超企业标准的情况。通过对企业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效的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监督的力度,有效的保障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2.3标准监督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质量标准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企业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对产品质量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量,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完善,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标准的监督能够提高企业对标准的认识与理解,促进企业标准规范化的实施。通过企业标准规范化实施,为企业标准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促进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标准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企业标准格式的统一、促进企业对标准号的管理,这一工作的有力开展使得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在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等监督时能够及时的调取数据库中的企业标准进行标准比对,提高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企业标准不规范造成的检验标准差异。

3.标准监督发展展望

通过近年来标准监督工作开展的综合与分析可以看出,标准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已经成为现代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部门间职能的交叉,使得一些行业的标准还归属与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造成了质量监督中工作的一些麻烦。随着我国相关职能部门的整合优化以及机构调整。标准监督管理工作将更加规范,其将在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标准监督对产品质量监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通过对企业监督力度的强化,为我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标准的规范化奠定基础,其是我国现代质量监督工作管理新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陈磊.标准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J].质量信息,2009,3.

[2]刘正和.产品质量监督中标准监督的重要性[J].质量管理资讯,2006,12.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物卫生与监督;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70-02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发生多起动物疫情和食品事故,这些问题都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以来,已为预防动物疫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目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加强认识、不断改进,才能提升整体监督工作,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1]。

1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督力度不足

当今社会整体法律意识薄弱,加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了相关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的疏忽和不足,尤其在执法过程中造成相当程度的执法不严的现象。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执法,放宽了执法标准,减小了处罚力度,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有些执法过程中受到相关领导的干扰,甚至阻碍执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与其他机构缺乏统一的合作体系,遇到棘手情况需要强制执行时没有相关行政、执法、司法机构的后盾和支持。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都造成了当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尴尬处境,削弱了《动物防疫法》的法律影响力,放纵了违法犯罪行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1.2 监督质量有待提升

由于条件有限,动物执法部门的团队综合素质、技术保障体系、基础设施配备和一系列软硬件的条件限制,都让相关监督工作的执行水平不尽如人意,无法达到理想水平。一些卫生监督人员的个人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感不足,在监督工作中避重就轻,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政府形象。同时,由于财政力度不够,使得动物卫生监督单位的基础建设无法跟进,办公设施简陋、执法用具破损、检测手法单一、落后,这些原因都可能成为新疫情的导火线。而更有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工作仅凭经验,缺乏专业设施,准确率非常低,无法从根本上完成动物卫生检疫的工作,影响动物卫生监督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1.3 动物卫生监督环境不良

人民群众对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不甚了解,而其他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的支持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卫生监督人员不合法的行为,导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很难开展,这些行为反映出相关卫生监督部门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也反映出当代动物卫生监督环境亟待改善。再或者,由于一些人民群众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认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与其关系不大,甚至于使用有疫情的肉类也不会出现病情,这样错误的思想意识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相关部门联合力度不够,工商和卫生等部门在进行执法时不能和动物卫生监督相对接,造成人民群众对于监督工作过于疲劳,进而不配合的情况多次发生。

2 对策与建议

2.1 增加编制

按照现有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量,监督所应该保证人员配备,按照工作重心的不同进行编制增设,保证各工作内容有足够的人员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能够按时按量完成。

2.2 强化监督工作

首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内部建设,将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监督人员的身上,保证出现问题有人负责,避免逃避责任式的监督模式。其次,需要规定在参与有关亲属的监督工作时,监督当事人应当回避[2]。另外,还需要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卫生监督工作的舆论监督工作,一旦发现监督不力的现象应当立刻举报,而且进行严肃处理。最后,应当建立监督工作奖惩制度,对有良好表现的工作人员进行鼓励,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监督工作的水平。

2.3 保障执法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培训和相关知识讲座等,加强其职业素养的养成,提升道德教育的水准,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工作力度和工作刚性。

2.4 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做好动物卫生监督的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了解这一工作,减少工作过程中的阻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卫生监督人员提升社会地位,赢得更多尊重,提高社会认可度,在日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配合而不是阻挠,更好地为我国动物卫生监督事业献力。

3 小结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是我国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我国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不断思考对策,才能让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督、长效机制

【分类号】:F426.31

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指企业通过安全生产的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等措施,强化安全管理,使企业在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少发生或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有效地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安全生产的态势处于可控状态。要达到控制事故,特别是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需要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认真思考,下真功夫和实功夫,工作应有新思路,积极推进思想观念创新、事故防范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创新,积极探索在“机制”上做文章,以构建油田安全生产监督管长效机制的形成。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产资料、保障财产不受损失,是对企业的最根本要求;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以企业单位为主,以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手段,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消除身边事故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这种利益不仅是涉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问题,同时也是涉及到本企业员工利益,更加重要的是涉及确保广大职工身体健康,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大问题。随着油田的快速上产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施工队伍进入油田建设的各环节,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片面追求产量和效益,致使火灾、爆炸、中毒等等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客观条件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企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要有效控制危险源,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或防止事故的扩大。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事故原因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冒险组织生产、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为了进一步落实各项标准、规范、制度,就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于是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9月份成立了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经过这七年安全环保监督工作的摸索和实践,安全环保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已逐步得到各级管理、操作人员的认可。有效避免了原体制下监管不分的局面,对整个油田安全环保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和在把长庆油田建成西部大庆的征程中起到了功不可磨的作用,有效的遏制了油田内重大安全环保事故事件和颠覆性事故事件的发生。

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因此,安全也是生产力。长期安全生产会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

对于安全环保监督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突出安全环保监督工作地位

安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生产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企业依法管理安全生产制定了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依法、依规监督的根本,为我们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自安全环保监督队伍成立以来,油田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稳中提升,同时监管分离模拟第三方监督这一模式也越来越得到油田内的认可和兄弟油田单位的广泛关注。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来看,企业的管理层大部分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安全环保监督工作是促进他们的安全管理,实践证明,安全监督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创新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提高安全环保监督人员积极性和强烈责任感

安全环保监督部做为二级单位,与其它二级单位比较,监督人员的发展空间示得不令广大监督人员感到焦虑和担忧。提搞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根本上是提高监队伍的工作威慑力,坚决体现监督人员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的理念,从而有效推动安全环保监督工作良性前进。

提高监督人员的待遇,我认为主要指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具体是指监督人员的前途成长发展、收入等方面考虑,确保监督人员收入稳步提高。同时建立约束、淘汰机制,使监督人员把监督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确保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得到最大化发挥发和挖掘,从而使得这支监督队伍能在建设西部大庆的伟大征程中保驾护航。

三、增加安全环保监督队伍培训资金投入

企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还要通过实施监督和制约制度,加强安全监督,这就必须要加强监督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因为安全环保监督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与孤独寂寞相伴,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过程中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注入,这将势必给安全环保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思维定势和视野局限,不利于安全监督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通过增加监督队伍培训资金的投入,可有效开阔监督人员视野、有效促使安全环保知识及技能的提高。努力培养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懂安全知识法律规范,掌握安全技能,有比较丰富的安全监督经验和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的基层骨干安全环保监督队伍,从而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建立安全环保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宾馆;防火措施;监督;安全意识

近些年,建筑事业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建筑防火监督工作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措施越来越被业界重视,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宾馆作为常见的公众聚集场所,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群流动,因此做好消防安全监督工作更加重要,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该场所防火监督工作进行研究。

1.宾馆防火安全概述

消防工作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关注,常言道水火无情,只有彻底做好消防工作,才能确保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经多年工作实践表明,消防工作是一项极为关键且重要的综合性、系统化工程,这也要求相关单位必须不断改善工作策略、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工作流程,从自身加强防范意识和防火能力,从而更好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就当前我国社会现状分析,我国很多宾馆的装修都是一些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同时,我国的宾馆普遍存在用人门槛低、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识差等的特征,在工作中难以发现不利于自身和客户安全的问题,且即便出现隐患也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安全隐患明显上升。因此,在宾馆防火工作中需要我们认真总结这些方面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从而保证宾馆的防火安全。

2.宾馆防火监督工作的意义

宾馆作为与人类日常生活接触最为紧密的社会公众休息场所,也是消防责任最为重大的工作内容。针对目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业界需要不断的完善监督体系、优化监督策略、改善监督流程,从而让宾馆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和解决。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还要对宾馆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工作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消防设施的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从而为整个宾馆消防安全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帮助。

2.1宾馆防火是确保宾馆安全的关键

宾馆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常见公众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场所逐渐朝着多元化、综合化、多功能化迈进。时至今日,不少高级宾馆已经不再单纯的局限于为旅客提供休息服务,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娱乐场所、就餐场所以及其他的辅助设施,这些工作的出现给火患的产生提供了便捷。基于这种社会发展趋势,防火监督意识的建立与增强势在必行,是确保宾馆防火安全的关键所在,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具体的工作中,防火监督意识的建立和提升能有效的增强宾馆整体环境和安全,同时对环境完善、创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消防设施管理工作、培训员工的消防设施操作技术、提高耐火材料的使用标准、完善防火系统规划流程,从而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公众场所。

2.2宾馆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在消防工作中,具体的执行者主要以宾馆内部工作人员为主,因此做好防火监督工作的重点也就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认知。而防火设备做好灭火、防火的主要原件,只有员工正确认识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使用作用,才能更好的减少火患,确保社会稳定。一般来说,在工作中对于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员工基础认识为核心,只有做到科学管理、合理操作,才能有效的确保防火安全,为宾馆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基础。

3.宾馆防火监督的方法

3.1建立健全宾馆防火监督制度

宾馆防火监督需要严格的按照防火规章要求进行操作,并相互监督,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宾馆应该严格按照防火规章制度要求的操作规程使用电气设备。并合理接线,对设备的安装按照操作要求,不私搭乱搭线路,对电气设备的施工进行监督。并定期对线路进行排查,对其老化线路进行更换,对严格要求绝缘的线路进行核实,确保宾馆线路的安全,排除因规章操作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3.2加强消防设备管理和维护

宾馆防火监督需要加强宾馆消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核查。宾馆防火监督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火源隐患进行监督,加强宾馆消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宾馆确保防火救灾工作实施的重要步骤。宾馆从业人员应该对消防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其可使用性及完好性进行核查,并定期对宾馆内的所有消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备能够在紧要关头发挥其防火作用。

3.3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

宾馆防火监督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明火加强监督管理。宾馆防火监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防火意识考核工作,是事关宾馆安全和人员伤亡的重大责任。宾馆从业人员应该从自我做起,加强防火的安全意识,对宾馆内的安全隐患进行监督,对发生异情的地方进行跟踪调查,尤其要注意明火火源的管理,对宾馆内的明火进行监督,―旦发现,坚决予以处理,确保宾馆安全隐患尽可能的排除。

3.4完善商品监督制度

宾馆防火监督需要加强商品管理制度,对建筑施工监督其设计要求。宾馆防火监督工作需要对宾馆内的商品存放进行监督,确保易燃易爆-或化学品不乱放乱堆,物品存放井然有序。此外,针对宾馆内的建筑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是确保宾馆安全性的重要过程,尤其要减少可燃材料装修,对材料的耐火等级做严格要求,不低于Bl级,以提升宾馆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结束语

当前,全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防火墙”工程,宾馆作为休息娱乐的公共场所之一,其安全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近年来由于火灾引起的伤亡十分惨重,这对宾馆从业者来说是十分严格的考验,如何做好宾馆的防火安全是宾馆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宾馆防火工作的开展重在安全意识教育,重在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其工作的具体实施就在于宾馆从业者的相互监督,防火的效果就在于监督的执行情况。只有充分的认识到了监督的重要性,其宾馆防火的各种方法才能顺利开展。宾馆防火监督方法的实施不仅确保了宾馆安全隐患的排除,而且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了宾馆业整体利益的创收。

【参考文献】

[1]杨平.宾馆提高防火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

[2]靳峰.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7篇

1.1完善高校反腐倡廉机制有利于积极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完善高校反腐倡廉相关机制建设,能够促使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在教育、督促、检查高校党员干部遵守法律法规、党规党纪和学校规章制度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1.2完善高校反腐倡廉机制有利于积极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完善高校反腐倡廉机制建设能有效遏制把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筹码的现象,能够很好地加强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

1.3完善高校反腐倡廉机制积极推进高校干部队伍建设

完善高校反腐倡廉相关机制建设能促使领导干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带头执行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为群众做表率。

1.4完善高校反腐倡廉机制有利于积极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完善高校反腐倡廉机制建设有利于校园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完善的制度及制度的有效执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2现阶段高校反腐倡廉机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实施效果不佳

在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对反腐倡廉的工作认识不够以及对反腐倡廉的制度认识不清等问题,反腐倡廉的宣传工作不能真正体现在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甚至有部分纪检工作人员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的思想,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忽视了高校发展的整体利益,这就造成了他们在监督工作中坚持双重标准,故意曲解制度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事事为己考虑,以对自身有利的方式解释制度、执行制度,这使得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高校的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2.2高校反腐倡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的各级部门都实施了对本单位工作的监督检查,但是在某些程度上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在纪检监督工作中,反腐倡廉制度的不健全也造成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实施不力。首先,在反腐倡廉制度的设计中,制度规定过于宽泛,在整体操作上缺乏完整的、科学的规划,使得反腐倡廉机制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在反腐倡廉机制实施的过程中也没有制定后续统筹计划和预警机制,给反腐工作的实际执行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2.3高校反腐倡廉监管工作不到位

监督检查是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更是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内容。就目前而言,高校反腐倡廉的监督管理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学校缺乏成熟的监督系统,这就使得高校的监督工作没有力度。同时,由于高校的监督主体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不强,他们对于监督工作认识不清,认为监督工作是得罪人的工作,所以他们甘愿作老好人,不去主动监督上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此外,就高校的领导干部而言,他们缺乏自我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觉悟,或者他们本身存在着的现象,所以他们不敢被监督,甚至破坏有关部门的监督工作,造成了高校监督权力的丧失,因此,高校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要加强监督工作,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

3建立和完善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对策

3.1完善对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机制

高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首先应该明确工作的重点,即反腐倡廉,教育为先。在高校的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中也应坚持教育为先,做好长期的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对高校所有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法制建设,通过利用相关的教育资源,加大对高校领导干部法律法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法制意识,进而从自身做好防止的工作。其次,还应丰富思想教育的形式,通过利用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引导、影响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从根源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

3.2完善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建设

在党和国家加大反腐力度的前提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现阶段,反腐倡廉已经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它的实施需要更加科学、严格的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在高校的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中,应根据高校的运行情况和工作情况,建立科学的制度。在高校中,应推进高校建立各项制度管理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要让制度管理凌驾于人的管理之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在高校中还应该设立重点检查对象,在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建立或者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以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觉性,杜绝腐败行为的出现。

3.3建立高校反腐倡廉全面的监督机制

全面的监督机制是高校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核心,完善各级监机制,也是维护高校权力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必须要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首先,高校应大力推进校内各项监督工作的开展,以政府机关的纪检、督查等监督机制为蓝图,建立高校内部的纪检监督制度,重点消除高校领导层中的“官本位”思想和“小团体”主义的存在,引导全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从根本上肃清封建残余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此外,还应加强外部监督,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审计。为此,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由他们对本校的财务工作进行审计,从而加强对高校财务经济活动的管理,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3.4加强高校纪检队伍建设

高校党委还应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为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此,高校纪委干部要树立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要有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和奉献;要有工作的智慧,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推动工作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守住政治底线。

4小结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8篇

【摘要】我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已经有10年。目前,卫生监督资源投入不足,监督员数量偏少,质量参差不齐,监督机构的保障不足。卫生监督职能模糊,思想认识不到位、理念不清。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理解。政府应该加大投入,重视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体系,提高执法效率。

【关键词】卫生监督;现状;体制

2005年,全国31个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已全部挂牌成立。[1]从此,我国制度化规范化的卫生监督工作局面基本形成。有的地方已经摸索总结出一套认为是行之有效地中国卫生监督体制,并正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2]但是,我国现今的卫生监督体制还不完善,离建立统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卫生监督改革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1.我国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 卫生监督资源投入不足

1.1.1 卫生监督员数量偏少,质量参差不齐 截止2011年,全国各级监督机构中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有监督员2733名,市级15403名,县级58692名。全国卫生监督员平均配置为低于1/万的最低标准,导致无限的工作任务有极其有限的工作人员承担的卫生监督局面。[3]卫生监督工作涉及的学科多、能力要求高、要求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员保证。但是从目前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看,普遍存在人员紧缺、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不同级别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员学历差异比较大,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中大学本科学历占62.97%,市级本科学历占48.14%,县级本科学历占29.28%。[4]一些没有学历、没有专业职称的非卫生专业人员,或者在其他医疗卫生部门难以胜任工作的人员进入到卫生监督机构,这就降低了卫生监督体系人员的整体质量,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1.1.2 卫生监督机构保障不足 目前卫生监督机构从政府里得到的经费保障比较有限,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财政能力也不大一样。导致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很多卫生监督机构就用业务收入来弥补经费的不足。[5]卫生监督人员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较低,加剧了人才流失,进一步导致卫生监督人员整体素质的下滑。

1.2 卫生监督职能界定模糊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完全,职能界定不清。[6]2002年保健食品监督管理,调整为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2010年,部分地区食品卫生监督也从卫生监督部门移交出去。多头执法、各自为阵,有利益的事争着做,无利益的事互相推诿、扯皮,与质监、环保、工商等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不畅,也让监管责任难以有效落实。[7]卫生监督机构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执行权过程中,对上不能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又没有得到其他执法机关的支援与协助,也无权组织联动执法。但却要承担一定的执法责任。这种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情况让卫生监督工作严重受制。

1.3. 卫生监督思想认识不到位、理念不清

1.3.1 执法监督工作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理解国家一向对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非典和甲流后大量的社会资源开始注入到疾病的预防控制。但是对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被逐渐淡化,投入严重不足,人员培养落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作用明显被轻视了。

1.3.2 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不新还有很多地方投入和举办卫生事业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督管理却要滞后很多,执法监督软弱无力。[8]而且研究卫生执法工作不足,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1.4.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完善卫生监督机构经过卫生部这么大规模的体制改革,但大部分卫生监督机构仍实行事业编制 [9],职能定位为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的执行机构。长期以来,卫生监督体系的运行体制不顺,工作职能定位不清。

2.我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道路

2.1政府加大投入,重视卫生监督工作,完善卫生监督体系 政府应该重视卫生监督工作,建立适宜而灵活的投入机制。要政府建立这样的机制,卫生监督体系自己需要调查清楚:(1) 怎样的人力配置才能使卫生监督体系更完善;(2)怎样的投入和怎样的工作条件才能维持日常工作,稳定队伍,完善卫生监督体系。

2.1.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按照财社[2000]17号文件的规定,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责所需的经费应由同级政府预算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但这一政策在基层得不到落实。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已经导致有些地方靠执法罚款来维持机构的日常运转,严重背离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财政投入,能够很好的保障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2.1.2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工作能力 根据《2011-201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培训和考核卫生监督人员,完成国家级卫生监督专家、首席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紧缺专业人才以及基层复合型卫生监督人才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端引领、结构合理、覆盖基层的高素质卫生监督人才队伍。提高卫生监督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2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体系 卫生部的《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卫生监督要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制。同级卫生监督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中的卫生监督职能机构合并,形成新的卫生监督机构,归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这样一来就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减少环节和矛盾,保证信息畅通,明确卫生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侯峰忠.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现状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6

[2]王选平.中国卫生监督体制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1):32-35

[3]侯峰忠.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现状调研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6):410-413

[4]陈刚,陈文,孙梅等.《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研究结果简介[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49-152

[5]谷政,黄浩,孙梅等. 剖析影响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发展的根源及作用机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4):319-320,310

[6]李程跃,蒋虹丽,陈锐等.卫生监督体系的首要问题:职能缺位[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317-318

[7]司远仁,姚硕,关于加强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4):51-52

[8]唐世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4: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