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

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17-01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的含义十分广泛,它的使用者不同,含义也不同,例如一般的使用者和供应商对网络安全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一般的上网者只是单纯的关注电脑的病毒问题,会不会造成计算机的崩溃,损失一些资料等问题。网络的供应商不仅关注网络的信息是否安全还会关注网络的连接性能是否良好,计算机的硬件是否安全等问题。在平日的生活中,计算机受到来自其它角落的威胁难以避免。但是如果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种威胁就意味着要出现高技术的防范措施来抵御这种威胁。所以这就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秩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威胁还会变的更加强大。

二、计算机的网络攻击特点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的网络攻击有以下几个特点:网络攻击会造成大量的损失,因为网络黑客一旦入侵,就会使大量的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给广大用户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威胁,存在某些黑客专门攻击国家的机密文件,这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攻击手段富有变化,而且不易被查出。攻击计算机网络的手段具有多样性,黑客能够利用各种隐蔽性的手段来套取一些保密信息,甚至能够使用户的防火墙崩溃,对用户造成重大的损失;计算机网络攻击主要是以软件攻击为主,一般来说,它就是靠软件来侵入其它的计算机。

三、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工程是脆弱的

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所以这就对计算机网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可以说,对于当下的网络环境,网络传输和共享逐渐普及,也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这种便利的条件,计算机网络才会而临着很大的挑战。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主要是由网络的自由性、国际性和开放性来表现出来的。所以,计算机网络工程经常会受到黑客的攻击,而且上述的特征给黑客攻击计算机网络带来了便利。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所产生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网络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最常用的软件,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得到操作系统的有力支持我们才能正常获取各种信息。如果操作系统一旦遭到破坏,那么网络安全也不复存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最主要的部分是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这两大部分为计算机的管理提供了很多功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一定的自然条件,也就是说,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此外,计算机网络还会受到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措手不及的外部力量的威胁,这些因素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难免遭受影响。

四、维护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防范

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的管理,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改善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严格把控系统中的每一道关卡。时刻备份好系统内的重要信息,建立责任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设置一定的网络访问权限,这样可以禁止非法人员入侵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权限管理相当于为网络安全的大门上了一道“锁”。

(二)加强管理

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性环节,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技术防范来保证,还应加强安全管理,或者是将这项内容纳入到立法程序中来,只是在管理中会有很多认为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大难度,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维护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

(三)进行安全层面的保障

维护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物理条件,所以,机房的选址就显得尤为重要。防止人为的攻击和来自环境的破坏。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控制一下虚拟地址的访问,限制某些用户的权限,利用身份识别功能,这样可以减少非法入侵网络的现象。

(四)保证网路安全的综合措施

加强对网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所以用户信息需要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方而的密码技术需要提升。在使用密码加密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加强防火墙的防范技术,使防火墙技术与侵入检测系统相连接,使它们能够更加合理的运行,共同为计算机的网络完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五、结语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进程的脚步逐渐加快,人类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运行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之处。所以,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就摆在了人们的而前,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应该坚信,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会有重大突破,安全防范技术也会不断加强,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会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使人们的学习生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网络环境,使国家愈加安全繁荣。

参考文献:

[1]黄丹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2(15):245-246.

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区别与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一、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一)从发展历程来看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传统技术阶段是从教育技术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这时期的教育技术指的是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等。教育媒体技术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这一时期教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教育信息技术阶段主要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我么现在所说的信息技术指的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狭义的信息技术。

从两者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教育技术中技术的发展是影响教育教学,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

(二)从研究领域来看

1、研究对象及范畴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所谓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为基础的,对各种形态的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性技术。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但是教育技术不只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也是一种传播过程,而信息技术就是研究优化信息传播、处理的技术,所以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个领域。

2、研究目标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是使受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是是要使受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

3、研究内容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中也涉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教学自动测评等教学应用的内容,但目的是通过这类教学应用作案例去验证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二、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

以教学设计和资源处理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不同,具体如下:

(一)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教育技术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而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二)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育技术是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方式的总和,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当然现在教育技术中很多研究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所以也造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概念的混乱。在教育技术中关注的信息技术现在主要包括:广播卫星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方面内容。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不应把信息技术等同于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不只关注信息技术,其核心点在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其它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总之,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等无形技术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简单的说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媒体的合理应用,而信息技术关注的是教育领域关于计算机和网路等知识的应用。教育技术比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网;无限网络;网络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236-02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校园网上的教学应用系统也日益的增多,各项业务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校园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很多关键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校园网络的全面监控运行状态,现在急需组建全校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

1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组建

校园网已成为现代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学院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组建为高校的网络化、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为研究型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自由和广阔的科研与教学空间,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加快信息化的组建,只有把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才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组建一个先进接近现实的校园网,必须对校园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明确正确的组网思想,考虑到网内的设备的兼容性和互通性等特点,统一考虑硬件设备选型和软件系统的选择。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结合联系实际、讲求网络的实用性、安全性强、高标准、易管理等原则组建了一套软硬件环境。

在校园网络组建的初期,考虑到投入的资金有限,缺乏技术力量,很多学院整体的计算机管理和应用水平相当薄弱,只有从局部做起,筹建综合楼的局域网络,以教学管理单项应用开发为试验点,多数校园网络一期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主,大体上采用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两校区的采用单模光纤连接,各楼之间的传输媒体采用为单模光纤,网络主干采用百兆交换以太网技术,工作组采用10/100M独享式交换以太网技术,使用D-LINK二级交换机与500余台终端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

随着网络的组建要对校园网络进行全面升级,逐渐的建设覆盖整个校园的以千兆以太网为核心、百兆到桌面的高效网络系统,连接了综合楼、图书馆、教学楼、实训中心等,在校园内大部分办公室和教室铺设了信息点。在这个工程中,建立信息点约2000个,室外光缆约6000米,室内光缆约400米,楼内网络布线约45000米。校园网络的出口增加为1OOOM连接Internet,l00M接人科研计算机网络和中国教育系统。随着校园网的组建,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覆盖整个校园的大型园区TCP /IP网络,并通过宽带城域以太网与中国教育系统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公众信息网互相连接。

2 高职院校网络资源的组建

教育信息化的组建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真正的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必须有丰富实用的教学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来说,校园网的应用给教学、科研、管理和效率带来了一定的提高,可是现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校园网络的应用,最近很多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步从以硬件基础设施为主向软件和资源发展。学院网络的组建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代表着学校在虚拟网络世界的地位和形象,校园网络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校园信息化程度和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很多院校的主页已形成拥有学院概况、校园新闻、院系设置、教务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招生就业、校园文化等多个栏目的综合性宜传教育网站。通过校园网站不仅有利于外界深入了解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最新成果。

3 高职院校系统软件的组建

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为充分挖掘现有精品课程资源的作用,也同时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力度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相吻合,经过有关人员的考察和调研,大家一致认为网络辅助教学软件十分符合大家各项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购买了类似于“Blackboard”的教学系统,该系统的购买为今后网络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很多高职院校基本实现了教务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和无纸化。学生的成绩录入、学生的成绩统计、学期的课表、教务处的通知公告、学生成绩查询、学院选修课与“大课”(形势与政策)的选课、排课大部分在网上进行,这样大大减轻了各系级、学院和教务处的工作,同样也方便了老师和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学院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条件,形成了校园内部、校园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体系,同时也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4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工程的组建是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提供无缝、安全覆盖学院校园的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宽带无线接入。包含教学楼在内的所有教学楼阶梯教室、会议厅、办公室、图书馆、会议中心等,进行全方位的无线覆盖,让老师和同学们可以随时随的连接到网络。合理利用原有完善的有线网络系统,新的无线网络组建在网络互联、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互补,实现无线网络认证计费无缝融合。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对有线网络具有补充作用,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老师和同学们可随时随地连接校园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同时又推进了学校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使用无线连接解决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成本,仅需要在每个教室或宿舍的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接口,便可轻松实现无缝连接校园网。启用无线连接解决方案后,如果教师、学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再也不必为座位紧张的电子阅览室上机发愁,学校在建设公共机房方面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

5 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应用

5.1对教职员工进行网路技术的培训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对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管理技能的培训;对各科室管理人员进行其熟练操作程度的培训;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业务。

网络技术培训是对网络应用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只有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网络才能保证正常进行,才有条件开发适合于本校的应用软件,校园网建设才能充分的被合理运用。加强对应用人员的培训,校园网络就会有人使用,网络建设就会有它的实际意义。其中,我认为校园网络建设的重点应当加强对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不但从网络中获取知识,而且还应该将网络应用于教学、科研和工作实践;引导他们在网络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养。

5.2把校园网络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技术的培训,更新观念

随时更新教师传统的教学和生活观念,充分展现出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强调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教师的观念更新后,学习网络知识和应用网络技术才能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网络和实用网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3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完善性

校园网络所必不可少的是具有一套功能完善、信息强大的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这样所有的使用人员会有很大的方便。让学院网络中心人员和专业网站建设公司共同建设学院网站,让各个部门、系科能及时信息,让外界想了解学院的通过校园网站能充分了解。

以网络应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反过来,再以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促进网络在更多领域、更大规模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网络应用和网络发展的良性循环。

网络是现在新发展起来的新生物,校园网络的发展任务更是繁重。校园网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所不能处理的问题,也给老师和同学带来的很多方便。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网络的组建应该说刚刚起步,从硬件建设和应用上,都需要我们积累经验,认真探索,只有不断的变革才有发展。因此,我们在目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校园网怎么样建设、校园网在教学和行政系统管理中怎么样发挥有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方冬. 局域网组建与应用实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网合一” 青年学子 学生管理 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0-02

1 “三网合一”在高校中运用的概述

“三网合一”技术是目前运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网路电视服务等方面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是将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路和计算机网路相互融合成一个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当下科技与生活标准逐渐融合的典型表现形式就是三网融合,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技术的核心是网络,网络可以将用户的有线电视融入,意味着可以扩展出电话、接入互联网功能,意味着只需要引入三个网络中的一个,就能实现电视、互联网、电话的功能,网络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发展趋势,高校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可以依托网络技术来展开,纵观全国高校,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几所顶尖大学部分实现三网合一功能之外,其他高校都基本上是三网分开独立建设使用,运用最多的是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而研究将“三网合一”技术如何对接青年学子的管理工作,深入满足高校信息化发展需要,实现青年学子对信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建设更丰富、更全面、快捷的学生管理工作平台,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2 “三网合一”给高校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青年学子的管理工作在“三网合一”的浪潮中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三网合一”为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开创了有利条件。首先,利用“三网合一”技术开发出学生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符合青年学子目前对网络的使用状态,以及自身的发展需要,青年学子善于运用网络,追求时效、渴望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三网合一”为完善青年人的自我发展和满足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三网合一”加速了青年学子管理工作手段的快捷化。从传统电话或者会议等的上传下达的信息传达方式相比,现在直接由学生管理者在网络上信息,受众对象到网络中去获取信息,这一方式的改变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反之,青年学子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及时反馈,大大加强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三网合一”的技术促进了新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青年学子的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又使得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交流平台。这式青年学子管理工作者的新的课题。首先是如何吸引和凝聚好青年学子,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愿意通过网络信息圈来关注他们自己的大学生活,实现用新技术对青年学子进行信息的覆盖与交流成为重大课题。其次,对青年学子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考验。以往信息的登记和获取都是通过纸质的材料录入,现在新技术的出现,如何设计出适合青年的各种信息平台,让那他们参与其中并习惯在信息平台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各种交流,是一个大问题。青年学子喜欢用QQ、论坛、微信、短信、博客等方式来召集自己的信息交流群进行交流。因此,如何通过网络、电信、移动通信等主动有效地实现学生管理与思想交流活动的有序实施成为重要的内容。

3 “三网合一”技术运用在青年学子管理工作中的新思考

“三网合一”的发展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现代人对于信息传播形式的新要求,更能实现青年人求知求新的愿望。笔者对徐州某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进行“三网合一”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时,发放问卷50份,回50份,回收率100%,只有10%的辅导员听说过三网合一,有53.7%的辅导员愿意了解“三网合一”,在问及三网中的电信、网络、电话媒介你更愿意更多了解哪个,87.3%的辅导员愿意了解网络技术,在问及三网合一可能会带来的变化时,42.5%的辅导员认为是信息的传播更快捷,21.2%的辅导员认为是媒介容量变大,34.3%的辅导员认为信息容量变大;虽然辅导员了解不多,但是三网合一却是真实走入我们的生活,因此,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应该主动认知“三网合一”的浪潮,并积极思考抢占工作制高点。“三网合一”实现了传统的线性单向思维模式向空间非线性立体化的思维方式的转化。作为青年学子管理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以下的转变。

3.1 树立正确的新网络技术发展意识

现代技术发展将会呈现出全球信息一体化的状态,出现了更多的综合宽带多媒体通信网技术,这是将采用超大容量光导纤维构成地面的骨干网,而这一网络结构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结合体系,为全球任一地点,采用任何终端的用户提供综合的语音、数字、图像等多种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明确认识,转变思想,提前应对,开发多种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软件,如:学生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学生论坛平台建设等融合电视、电信、网络、手机等客户端的软件开发,要充分发挥“三网合一”时代网络带来的技术为教育服务,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手机等阵地,与青年学子进行信息交流与思想引导。

计算机网路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远程培训;资金;互联网;卫星电视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5―0106―05

一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型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由于其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因此在农村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常规面对面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农民远程培训过程中,拥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制、有效的组织形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国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训较发达国家而言,虽然缺少丰富的高质量教学资源,缺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但也存在着适合发展中国家农民远程培训的方式方法,并且得到成功的应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训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以下,我们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民远程培训方面一些典型的项目和做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农民远程培训的实际情况,然后提出适合我国农民远程培训发展的若干建议。

二 国外农民远程培训的现状

1 国外发达国家农民远程培训的总体情况

在国外,发达国家通过远程教育对农民进行培训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农民教育和培训进入了信息化、知识化、个性化阶段。[3]在大洋洲,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远程教育,在各方面尤其是资金和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当大,使远程教育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改善教学手段。[4]在亚洲,韩国政府十分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农民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对农民的远程培训,农民在家里就可以接受教育并咨询问题。[5]在欧洲,法国政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通过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全国各地的农民提供培训。随着互联网、卫星、数字有线电视技术的不断成熟,法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民远程培训。[6]在北美州,美国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及农业培训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于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培训的支持力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美国,农场主家庭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可以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接受各类培训服务。[7]综合这些发达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训现状,我们不难看出:(1)政府在农民远程培训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2)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这些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训应用比较普遍,并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2 国外发展中国家农民远程培训的总体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较发达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训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训虽然缺少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但很多国家在农民远程培训方面已经找到适合自身国情的方式,并且得到了成功的应用。YAYÇEP(Project of Extensive Farmer Education through Television)项目是土耳其农业广播应用很成功的项目之一,并凭借它可以减轻贫困、扩大创新这两点优势,在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会议中被提出。[8]斯里兰卡农学部实施了农民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for Farmers)――L3F项目。该项目创建了一个网站,该网站以远程学习的模式促进农民之间以及农民和专家之间的互动。[9] 印度的农民远程教育项目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渡过程。SITE(Satellite Instructional Television Experiment)项目主要使用卫星电视作为媒介。KCP(Kheda Communication Project)项目扩大了覆盖的范围,增加了与受益人之间的互动。而TDCC(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项目主要由单向的视频(广播)以及双向的音频(远程会议)构成,能够提供及时的交互。JDCP(Jhabua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Project)――Jhabua发展交流项目结合了SITE、KCP、TDCC 项目的特性,不仅有广播,还有互动培训。[10]越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80%的劳动力靠农业为生。近年来,越南在水产养殖、交易、信息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方面都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由越南渔业大学参与的项目Fisheries College Number4 建立了与因特网连接的两个远程教育中心,其中一个在大学,另一个在乡村。 [11]综合上述发展中国家农民远程培训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1)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媒介在农民远程培训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开始利用双向视频会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双向交流的农民远程培训的探索。

我们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农民远程培训都具有各自的特色,通过对比我们国家农民远程培训的现状,我们能够找到对我国在农民远程培训方面的一些启示和借鉴之处。

三 国外农民远程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远程教育。1980年以来,相继出现多种“三农”远程教育的组织机构,最主要的就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以及党委组织部三类组织部门。各组织部门有着共同的服务目标和对象――即“三农”(农业、农民和农村),都提供有非学历教育,例如提供了有关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从教学媒体的形式上来看都提供了文字教材。此外农广校、中央电大、党委组织部都提供电视节目供广大农民及农民干部们进行学习,同时中央电大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学校的远程教育还提供网络课程供一些农民进行学习。 [12]

以下我们在具体分析上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民远程培训方面一些成功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三农”的发展现状和农民远程培训方面的现状,着重探讨国外农民远程培训对国内的一些启示。

1政府要加大在农民远程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并发挥主导作用

发达国家一些成功的农民远程培训项目大多都是由政府主导,资金投入力度比较大。例如,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和第一大食品制成品出口国,通过互联网对农民进行远程培训的问题备受政府关注。政府曾免费向农民提供外形酷似电脑,却比电脑更小巧的基于公用交换网通信的远程信息设备,俗称迷你电脑。[13]根据APC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估计,使用迷你电脑的法国农民在1989―1992年间从2万个增到了7万个。[14]由此可见,法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向农民普及迷你电脑,农民的远程培训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又如,近些年来美国青年农民和大农场主数量增加,为了满足这一代农民的需求,美国政府提出了BFRDP(The Beginning Farmer and Rancher Development Program,青年农民和大农场主发展计划)项目, BFRDP隶属于食品和农业国家协会管理(NIFA)。项目工作组是国家年轻农民教育协会(NYFEA),支持单位是畜禽环境学习中心(LPELC)。BFRDP项目的目的是:为青年农民和大农场主提供教育,延伸、扩大对农民的服务,用于帮助所有类型的青年农民和大牧场主,为他们提供技术上援助计划。BFRDP首次授权是在2002年的农业法案,但是在2008年农业法案中BFRDP开始有强制性的资金,并通过每年竞争性的拨款项目来运作该项目。以下表一是BFRDP项目这几年拨款的数目。[15]

借鉴美国和法国的经验,我们认为,农民远程培训要在我国取得良好的发展,政府的持续资金投入是非常关键的。尽管我国互联网的应用高速发展,到2010年6月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但普及率仅达到31.8%。[16]由此可见,网民数量虽然不少,但普及率并不高,尤其在我国一些西部边远的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家庭还不具备上网的条件,更谈不上在农村地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了。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农民远程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

2 在我国发达农村地区可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培训的试点

在以上提到的美国BFRDP项目中,青年农民和大农场主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电子的(Virtual/electronic)方式来进行,在Moodle平台中开发在线课程,利用开放资源、协作的软件鼓励以共享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发展。[17]LPELC团队使用的Moodle平台能够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农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形式,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2008年2月21日,LPELC在华盛顿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展望论坛中启动了新的网络产品――eXtension Web Site。在eXtension网站上,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一些例外),东部下午2点30分,中部下午1点30分,山区12点30分,太平洋地区11点30分对青年农民和大农场主进行网络直播。所有网络直播都被记录并存档,为以后的观看需要。[18]青年农民和大农场主有两种查看已存档网页的方式,一是通过时间顺序来查找,二是通过主题来查找。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空气质量、规则条例、肥料养分管理、肥料处理技术、肥料的价值和经济、出现的问题、肥料存储处理和失效率、小规模农场、环境规划。[19]与此同时,LPELC还提供了继续教育单元,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学分。一是参加即时网路广播,二是查看已存档的网页。获得足够的学分后可以取得以下证书:农作物咨询者证书(CCA)、专业农学家证书(CPAg)、专业土壤专家证书(CPSS)。还有一些专业的动物科学家(ARPAS)、技术服务提供者(TSPs)、专业工程师(PE)、软件需求者等通过继续教育单元为青年农民和大农场主提供服务,解答一些农民比较关心的问题。 [20]

依据美国的BFRDP项目,我们认为在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较高的农村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可以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Moodle等开源软件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教育的试点,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建设办法,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扩大―全面推开”的思路,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培训。

3 卫星电视网依然在我国农民远程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虽然基于计算机的媒体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但由于基础设施和资金方面的缺乏,并没有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电视在发展中国家则很受欢迎。YAYÇEP项目是土耳其第一个主要的远程教育项目,这个项目主要由土耳其农业部、国家广电部、安纳托利亚大学以及财政部联合实施。YAYÇEP项目选择电视作为该项目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媒介,是因为它是娱乐的主要方式,并且价格低廉,能达到大多数农民朋友的消费水平。已注册的以及没有注册但对农业感兴趣的城乡居民,都可以通过该项目来学习农业方面的新知识,该项目的受众面很广。YAYÇEP项目主要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起止于1991年到1997年,包含了338个电视节目,每个节目的持续时间是半个小时,第二个阶段起止于1999年到2009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53个电视节目,这些电视节目也被录制成录影带的形式分发到农业部,以备在整个土耳其的农民培训和广播活动中使用。[21]因此,电视是YAYÇEP项目中向农民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体。

在之前提到的印度远程教育项目中的SITE项目是由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发起的,它被称作是在印度1975-76年间最大的社会实践,主要使用卫星电视网络作为媒介,使印度的2400个分散的村庄都接收到了电视信号。SITE项目的优点是能够通过电视广播来向偏远的地区提供电视信号。KCP项目和TDCC项目对SITE项目做了改进, 这两个项目都增加了基础设施,包括一个低能量的发射机和其它额外的设备等,这个发射机安装在某一个村庄,然后连接到当地的一个电视演播室,最后再连接到空间应用中心的地球卫星接收站。因此,KCP不仅能够广播当地的电视节目,还能广播国家的卫星电视节目。该项目扩大了覆盖的范围,它不仅仅传递单向的信息,所传递的信息是通过被培训者积极的参与来产生,与被培训者有密切的互动,通过被培训者参与到节目中来获得频繁的反馈。JDCP ――Jhabua发展交流项目结合了SITE、KCP、TDCC 项目的特性,不仅有广播,还有互动培训。这是一个以卫星为基础的交流项目,JDCP互动培训项目(JDCP-ITP)使用单项视频,双向音频进行小范围的播送。这个JDCP-ITP系统包含一个小的临时演播室和在印度空间应用中心的移动上行地球站,直接安装在150个村庄,12个基于人造卫星的对讲电话终端机和一个印度国家卫星的变换器,目的是满足印度农村地区的需要,并且得到了成功的应用。JDCP是印度的一个试点项目,它的成功证明了在农村地区进行卫星传播的有效性,在印度的其他地区建立相同模型的可行性。[22]

我国人口众多,在城镇地区,计算机在家庭、学校及社区的普及率较高。而在占全国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广大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率相当低,并且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计算机媒体方面合格的人才,使得现阶段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培训困难重重。然而,电视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都相当普及。到2008年为止,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拥有电视机,普通彩电的拥有率为98.3%,是农村居民的主要信息来源主体。电视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户的必需品。[23]考虑到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突出,同时借鉴土耳其YAYÇEP项目和印度SITE等项目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电视媒介由于它的素养要求低、传递视听信息丰富、成本低、信号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将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的主要途径。但是,就农业节目播出总量而言,截至2005年4月全国开通5个农业电视频道,占全国1,254 套电视频道的0.4% ,而在全国电视节目年播出总量的1,004 万小时中,农业电视节目不超过1%。显而易见,0.4% 和1% 的比例与我国庞大的农民受众规模极不相称。[24]因此,各级政府还应在这方面开发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资源,并通过卫星电视网、有线电视网向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和边远农村地区广播。

4 重视与农民的互动并不断完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印度的远程教育项目JDCP项目的特色就是不断的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不同部门的人都积极的参与。积极参与者不止是Jhabua部落的人们,而且包括大量的州政府部门,中央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他们一起努力来完成这个项目。[25]通过与农民的互动,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远程培训的质量。

在法国,随着互联网、卫星、数字有线电视技术的不断成熟,法国学者提出了“开放式教育资源(FORE)项目,提出了远程站点拓展计划(POT)”,主要措施有两项:一是针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农民,开设专门的培训场所,以便学员就近进行培训;二是将面对面的培训机构转换为网络远程培训,在这里,农民不是简单的听众,而是与政府合作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的合作方,并且培训机构可以从农民那里获得反馈。另外,农民还可以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寻求相关信息,并可以向有关专家直接咨询。[26]

在越南的农民远程培训中,由渔业大学参与的项目Fisheries College Number4主要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和评价阶段等。其中实施阶段持续了大约14个月,主要包括:(1)课程的传递。大学开设了一个一周的关于渔业的培训项目,学校的教师也帮助教授这些课,并去农村的学习中心进行辅导,他们每次离开学校至少有一个月,每个班级容纳45-100人,大学每年实施2-3次的这种培训; (2)课程的校订和调整(总共进行了三轮);(3)项目的具体计划与实施(持续了两年)。检查和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者和教师的满意度、设备的可靠性、项目扩展的可行性等。可见,该项目通过学校教师亲自去农村进行学习辅导,增加与农民的互动,并且不断对实施的课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出现的问题,不断改正从而促进该项目的发展。[27]

经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对参加培训的地点,56%选择在村里,37%选择在乡镇,7%选择到县里学习,总体上有93%的农民只愿意在乡镇范围内接受培训,而我国的教育资源多集中于城市。[28]这种教育布局使得通过远程的方式进行农民培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我们需要在发挥这种形式的教育优势中加强对各种农民远程培训项目的形成性评价,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广大农民的互动,以持续不断地提高培训的效果。借鉴上述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农民远程培训的成功项目,如果我们在对农民进行远程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对培训内容的接受情况,并加以改进和完善,那么远程培训的效果就会大幅度提高。总而言之,在我国农民远程培训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获得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重视对项目本身的形成性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资源的设计、开发、传输以及应用。比如农民对什么节目内容感兴趣、采用什么介绍形式农民较容易接受、什么时间播放节目比较合适等等问题,在每个阶段都要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那些不充分和失败的地方,从而做出必要的调整。这些都是在与农民的双向互动中才能逐渐了解,在不断总结评价中才能获得真实的答案。

除了以上四点主要的启示之外,从土耳其的YAYÇEP 项目和斯里兰卡的L3F项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印刷类学习材料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例如,YAYÇEP 项目在第二个阶段还发放了大量农业方面的相关手册,这些手册还可以在网上下载。分发的农业印刷手册和通过因特网的电子文稿对大部分农民来说都是简单清晰易懂的,到现在仍然被用为指南。[29] 又如,L3F项目给广大农民分发了两本印刷小册子,一个是关于蘑菇栽培,主要涉及农民关心的问题和实际解决办法,另一个是介绍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方便农民的远程学习。[30] 由于印刷材料具有便于传阅、普及范围广、价钱便宜、浏览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可以作为学习指南长期保存。

最后,我们认为,上述在分析国外一些农民远程培训成功项目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对我国农民远程培训的几点启示,尽管更多的是比较宏观的、政策性的结论,而非具体的、微观的、操作性的结论,但是往往这些宏观和政策性的结论对我国整个农民远程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和决定性意义。因为,显而易见,一旦宏观政策出现问题,则具体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则很难获得成功。

总之,我们需要放眼全球,积极借鉴他国农民远程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大力发展农民远程培训,探索我国农民远程培训出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12] 马红亮,房凯.我国三农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58-62.

[2][3][5][7] 戴起伟.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与农民培训[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8-10.

[4] 冯万玉,安玉麟,刘建设.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4):1-4.

[6][26] 丁麟. 农业网络信息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EB/OL].

[8][21][29] Kürşat Demiryürek. Distance education for rural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YAYÇEP experience from Turkey[J]. WS1.7. Virtual realities and the future of distance learning in rural areas, 2010,(7):641647.

[9][30] M. Wijeratne , W.N. De Silva. Implications of Interventions: Sri Lankan Experience on Lifelong Learning for Farmers[EB/OL].省略/images/2/25/SJ_M._Wijeratne.pdf.>

[10][22][25] S.L. Rajashekhar, Gayatri v. Ayyangar, Rahul Sharma.Satellite-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in Digital aradigm:ISRO perspective [EB/OL] .

[11][27] Ramona R. Materi. Interim Report: A case study of 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 development in Vietnam [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4,( 4):1-12.

[13] citrusman.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EB/OL].

[14] 法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EB/OL].

[15] Beginning Farmer Development Program [EB/OL].省略/publications/grassrootsguide/farming-opportunities/beginning-farmer-development-program.>

[1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我国网民达4.2亿普及率31.8%[EB/OL].

[17]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Leadership of Beginning Farmers & Ranchers [EB/OL].

[18] Livestock and Poultry Environmental Learning Center Webcast Series [EB/OL].

[19] Animal Manure Management [EB/OL].

[20] Continuing Education Units Available Through the Livestock and Poultry Environmental Learning Center [EB/OL].

[23] 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 2008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态度浅析[EB/OL].

[24] 李烨.试论中国农业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传播,

2007,(2):147-148.

[28] 于青.农民培训方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0,(22):25-27.

The Implication of Foreign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Projects for Our Country

WANG Mei-jing YUAN Juan-juan MENG Qing-xi MA Hong-li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an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Shannxi 710062, China)

Abstract: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etc)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Vietnam, Turkey, etc) have rich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the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 After analyzing some specific project of the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in these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our suggestions to the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that i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funds an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ed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we can carry on experiment site about the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based on internet firstly; The satellite television network still has a irreplaceable status and function in our country farmer distance train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with farmers and improve formative evaluation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continuously.

Keywords: farmers; distance training; fund; internet; satellite television network;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