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会经济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协调发展;水资源;社会经济;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127;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4-0149-04

1安徽省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概况

安徽省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从降雨量看,水资源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00~1 800 mm(河川径流深200~800 mm)。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全省人均、每公顷平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6 500 m3和15 600 m3,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地区,水资源人均亩均占有量仅为全省的50%左右。淮北中北部不足500 m3。按照世界惯例,安徽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和重度缺水地区,部分地区已达极度缺水区。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2011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5 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省内各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亦不均衡,发展过程中,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协调状况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2研究方法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资源禀赋等的协调发展研究较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包括: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来建立协调度函数[2];利用灰色系统对协调度进行分析与预测[3];从系统论协同学出发,以不同时段各子系统的有序度组合状况来反映协调度[4-5];通过混沌分析建立系统整体协调度优化模型[6];建立距离协调度模型对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7];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8],秩相关分析方法[9]等建立协调度模型;利用经济与环境综合效益函数和效益指数来构建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10]等。本文所选用的各指标的协调度模型是针对安徽省的平均水平而建立的,相对与其它协调度模型而言,更能反映出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度差异,在当前的协调发展计算中,使用相当广泛。

2.1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

由于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处在不断调整中。协调度就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11]。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具体表现为某一状态的值,反映系统的整体的优劣状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衡量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度及其供求关系。

式中: CIj为协调度指标;WPCRj为各行政区划人均水资源相对指数;OPCRj为各行政区划其他指标(人均水资源量、每公顷平均用水量、单位工业产值用水量等)相对指数;WPCj为各行政区划人均水资源量;WPC为安徽省人均水资源量;OPCRj为各行政区划(指标;OPC为安徽省指标。

整体上来说,协调度越大,则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越强,相反地,协调度越小,则水资源对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越小[13]。通过对协调度的评价结果可知,协调度大于1,则表明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大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有利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协调度小于1,则表明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小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其结果不利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2指标体系的选取

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目的即满足人口和社会经济的需求,因此选取可供水指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G1(m3);每公顷平均水资源拥有量G2(m3);人均可供水量G3(m3);万元GDP工业产值水资源拥有量G4(m3);需水指标:人均用水量X1(m3);每公顷平均需水量X2(m3);人均生活用水量X3(m3);万元GDP工业产值需水量X4(m3)作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指标。

3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评价

2005年安徽省平均降水量1 208.3 mm,较多年均值多3.0%,属平水年份。本文选择平水年份的2005年作为安徽省平均状态进行分析。根据200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安徽省水资源公报》计算,全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见表1。

3.2徽省各地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空间差异

选取平水的2005年进行安徽省各地市协调度空间差异分析。根据《2005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和《2005年安徽统计年鉴》各地市水资源供需指标,结合协调度公式计算结果见表3。

(1)平水年的安徽省各地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状况以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5个城市)和低开发协调(6个城市)两个类型最为突出;其他地市基本以中度开发协调或基本协调为主。

(2)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的5市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淮南。这与周亮广等(2011)从社会经济干旱角度得出的2005年安徽省经济干旱最严重的区域也相一致。由表3可见五市的人均GDP在全省都正排在前五位,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最高: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人口众多,经济发达,GDP量(853亿元)高出其他城市的2~3倍;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主要由于工业用水量巨大,是全省工业平均用水量的2~4倍,人均用水量占居全省第一二三位;淮南作为全国13个亿t煤炭基地之一和全国6个煤电基地之一工业用水量最大,高达15.61亿m3,占到全省当年工业用水量的23%。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使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大增,带来水资源的供应与人口和社会经济的极不协调。进一步分析发现,5市中又以淮南和马鞍山两市协调度最低,都在0.3以下,两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出了200%,需要大量地外部供水维持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高度发展、本底水资源不足,更加大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极不协调。

(3)低开发协调的6市有亳州、宿州、阜阳、宣城、池州、黄山。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如阜阳、亳州和宿州人均GDP在全省排在倒数第一、第二位和第四位,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用水量也在全省处于最低水平;另一类是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区,如宣城、池州和黄山人均水资源量在全省位列前三。可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社会发展用水量少和区域本底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需太高就可维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6市在社会经济干旱评价[15]中也基本是干旱指数最低的无旱情,不过在协调度和社会经济干旱评价吻合度上要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两者表现出更高的一致性。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以需定供的原则,经济发展水平低,需水量相对也较低。故虽然水量较小,但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同样不会出现干旱状况。

在安徽省的17个地市中,与淮北市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芜湖市,见表4。两市的水资源量、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及其水资源模数和人均水资源量都相当。但是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方面,淮北(1.147 0)为中开发利用基本协调,而芜湖(0.624 1级)属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水资源的自然条件,而是由于两市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引起的水资源供需量迥异,GDP、人均用水量、每公顷平均用水量与工业用水量的比值都在2~3倍。可见,在水资源量相当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是造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迥异的主要原因。这与利用社会经济干旱[15]研究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时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4结语

安徽省降雨量虽然较为丰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在平水年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协调,并且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为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本底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表现为低开发利用协调状态。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造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迥异的主要原因。协调度与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在度量水资源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结论基本一致,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表现出更高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张 丽,董增川,张 伟.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概念及研究思路探讨[J].水利学报,2003,(10):110-114.

[2]戴西超,谢守祥,丁玉梅.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J].决策参考,2005,(6):29-32.

[3]刘耀彬,李仁东,宁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4]雷社平,解建仓,黄明聪,等.区域产业用水系统的协调度分析[J].水利学报,2004,(5):1-8.

[5]刘向东,何建敏,江红莉.基于 PESR-C 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47-53.

[6]吕 彤,韩文秀.基于协调的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混沌控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3):8-12.

[7]汤 铃,李建平,余乐安.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594-602.

[8]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2):120-124.

[9]朱效明,李旭祥,张 静.黄河流域县级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91-5494.

[10]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11]李 瑜,庄会波,宋秀英.山东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水文,2003,23(4):37-41.

[12]汪党献,王 浩,马 静.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J].水利学报,2000,(11):21-26,33.

[13]张晓东,海.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J].资源科学,2003,(2):1-6.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关系解析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4-0003-02

一直以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之间的关系都是我国统计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纵观当前统计学领域当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成两种看法。其一,持“分”的态度,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将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分别按照各自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进行分割式的纵向发展。其二,持“合”的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将二者融为一体,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形式,促进二者之间的和谐共处与进步,从而既可以用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认知,又可以使其成为社会现象认知的工具,切实地便于人们更好地工作与学习,为统计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为了深入探究该问题,本文将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概述

1.社会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恩格尔、梅尔等人。他们的观点融合了更早的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认为统计学在学科性质上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本身不断地向细分化和定量化发展,社会统计学派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也日益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如今,社会经济统计学分科包括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社会统计、金融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等,是一门涉及范围相对广泛的学科。目前,社会经济统计学活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依据,研究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科学[1]。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各项活动的相关规律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当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能准确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2.数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派的产生与概率论的发展紧密相关。瑞士数学家伯努利对大数定律的论证,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发现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以及颠覆经典统计学的贝叶斯理论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发展。数理统计学是研究社会和自然界中大量随机现象数量变化基本规律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分组,以计算各种特征指标,描述资料分布的集中趋势、离中趋势等。推断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2]。数理统计学在实际运用的层面上,涉及到的范围极其广泛,也是一门社会基础性的学科。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理统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数理统计学可以切实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知识,为行动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依据。在各类社会问題的处理工作中,都可以通过数理统计学的手段,针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处理,以进行预先判断并提供相关决策。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联系。统计学本身起源于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制度的早起,需要针对奴隶社会的人口数量以及土地进行丈量与统计,虽然只是简单的登记和计数,但最初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可以说已经出现了萌芽。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在资本主义环境之下,社会资源更加炙手可热,社会分工更加明确。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在实践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使用也更加成熟。早期的概率论所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来自于当时比较泛滥的赌博活动。17—19世纪,不少数学家都对概率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数理统计学随着概率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虽然从时间上看,形成要晚于社会经济统计学,但发展飞速。数理统计并非完全独立于社会经济统计,它是在统计学的发展阶段中形成的一种分析数据的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分析问题时同样需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支持。近代,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势头迅猛,甚至有一些看法认为统计学几乎就是数理统计学。然而社会经济统计,作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绝对有其存在的意义。有学者提出,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之间的关系与牛顿的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的关系十分相似。相对论力学在接近光速时使用,而大多数情况是远离光速的,此时使用牛顿力学既准确又方便,社会经济统计学在描述变量时使用,数理统计学在描述随机变量时使用[3]。随机变量是随机现象下的变量,变量与随机变量的这种联系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之间存在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相同之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具有一定的相同点,都能够有效地针对客观的事物进行充分的统计,并且针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都能够利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手段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客观,且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建议。学术界在对于数理统计学进行表述时,都明确地说明了数理统计学是对随机现象的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和问题揭示。但是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学术界对其的界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独立的社会学科,在应用的过程中,一般是将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社会现象中所表现出的经济活动内涵进行阐述,有效地揭示其数量表现以及规律特点。另一部分学术工作人员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应该被归纳到统计学当中,并在重大社会事件中详细地分析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在经济现象的积极引导之下,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4]。从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中来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的实际研究对象相同,并且两者都能够对统计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两者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都能够将某一人、某一事物、某一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还可以针对部分进行划分,分别是研究目标、研究客体,并能有效地分析出研究对象的客观发展规律。

3.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不同之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区别与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其主要的差异有以下几点:其一,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研究范围不同。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一般是针对社会经济现状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数理统计来说,不仅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针对自然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相较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数理统计学所涉及到的应用问题相对比较广泛。社会统计学虽然研究范围相对狭隘,但是社会经济当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广义的层次上来说,社会经济不仅涵盖了人们的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活动,而且社会经济统计学当中的各项内容又存在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特点。所以,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研究对象与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等内容之间的关系[5]。客观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涉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次领域当中。而数理统计学一般是针对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利用随机现象的手段,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预测和体现出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其二,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存在差异。客观来说,数理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内涵便是概率论、统计推断理论。尤其是针对抽样推断来说,更是以概率论的大数法作为核心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作为我国社会学科的基础内容,都是在统计学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内容。客观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层面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同之处,但是在研究范围以及理论基础层面当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在实际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两者的优势和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能够将两者一概而论,更不能将两者进行分离。另外,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科,相信今后可以相辅相成,继续发展壮大。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3篇

1研究区选择与概况

西安市当前的行政区域面积为1.0108×109km2,行政辖区包括9区4县。2013年,常住人口为865.29万人,人口密度为856人•km-1,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为50.15%,总产值为4.366×1012元,人均GDP为51048元•人-1,产业构成(即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为4.4∶42.1∶53.5,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为每人4751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人21219元。西安市教育支出为11.2×109元,人均预算内教育支出为每人1364元。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区(县)为主的教育管理和财政经费划拨体制,西安市目前行政辖区中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只有个别基础教育学校城乡类型属于乡村;而其余的阎良区、长安区、临潼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高陵县中基础教育学校中绝大多数学校的城乡类型都属于乡村。因此,考虑到区域的完整性,本文最终选取阎良区、长安区、临潼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高陵县这7县(区)为研究具体区域。

2研究方法

2.1模型描述

2.1.1构建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水平与农村基础教育系统的水平判定,由此,根据选取指标是否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指标是不是可以获取性、指标之间可否比较性等原则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1],进而使用计算平均方差的方法[2]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2.1.1协调发展模型利用加权指数和模型来计算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式中,J代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值,S代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值。C是协调度,取值范围是[0-1][6],其值越大,说明农村基础教育和设计经济的协调程度越高。一般的,协调度模型计算的协调程度不能定两者是在较高发展水平时达到协调,还是在较低发展水平时达到协调。因此,在此基础上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7]。协调发展度模型能够更为明确的判断农村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是在何种水平下的协调。式中,D为基础教育-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取值范围在0-1间;T是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λ、μ是待定系数,且λ+μ=1。在本文研究中认为农村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同重要,所以取λ=μ=0.5。参照现有研究成果,把农村基础教育-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划分为如下类型(表2)。

2.2数据来源研究区的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数据均来源于《西安市统计年鉴》(2000-2014年),复合指标均通过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各个指标原始数据的量纲、数量级都不相同和一致,同时各个指标在复合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有的是正向作用、有的是负向作用,且作用的过程也非常复杂,基于此本文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来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

3实证分析

3.1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析总体来看,西安市农村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年份居多,不协调的年份占少数。在由7个县域研究单元和7个时间点所组成的49个研究样本里,其中7个属于C类为失调衰退关系占14.3%;11个属于B类为过渡发展关系占22.4%;31个属于A类为协调发展关系占63.3%,大多为6级初级协调和7级中级协调。所有样本中有16为是社会经济滞后占32.7%,33个为基础教育滞后占67.3%。在7个时间节点中,不协调的样本主要出现于1999年和2004年两个年份,也就是说西安市农村区县的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近15a来一直趋于协调。但协调等级并不高,只有个别区县个别年份达到良好等级,同时农村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并不完全同步。

3.2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序变化分析西安市7个农村区县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之间的协调程度自1999-2013年中基本呈逐渐提高趋势,如图3和表3所示。1999年,7个农村区县的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大多是失调衰退关系和过渡发展关系,只有长安和户县达到了协调发展关系,其中长安是初级协调发展类社会经济滞后型、户县是初级协调发展类基础教育滞后型。临潼、阎良均为过渡发展类基础教育滞后型。高陵、蓝田、周至均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基础教育损益型。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当时6个农村区县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因而对基础教育投入的经费有限,所以基础教育产生滞后和损益现象。2004年,7个农村区县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程度大多呈现起伏状况。长安继续保持其协调发展状况,高陵提高较快,都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型。其中长安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基础教育滞后型,高陵为社会经济滞后型。蓝田和周至的协调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均,户县有所下降,这3县均为过渡发展基础教育滞后型。临潼和阎良的协调发展水平都有所下降,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其中临潼为基础教育损益型,阎良为社会经济损益型。各区县在这5年中社会经济水平有所提高,都在探索发展经济的途径,但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呈现起伏。2009年,7个农村区县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的协调程度仍起伏不定,且主导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长安的协调发展水平一直都相对较好,为中级协调发展类社会经济滞后型。临潼、阎良的协调发展程度有较大提高,和户县、高陵都达到了初级协调,其中临潼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为基础教育滞后型,其他三县都是社会经济滞后型。蓝田、周至协调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均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基础教育损益型。这5a间7个区县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各自发展的速率并不尽相同,因此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支持程度也出现差异,导致出现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变动。2014年,7个农村区县的协调发展水平都达到了协调发展的等级。其中长安为良好协调发展教育滞后型。临潼、阎良、户县、高陵为中级协调发展类教育滞后型。蓝田、周至协调发展水平相对最低,只达到了初级协调,也都是基础教育滞后。由此可见,这5a间,农村各区县经济发展迅速,对基础教育投入增加,因此协调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基础教育的更大需求,协调类型都为教育滞后型,如果这种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的水平,进而也会对社会经济不利。

4结论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统计 指标 经济规律

一、实际学习中的现状和成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所必需的统计方法与实践操作技能,为其它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该课内容复杂抽象、方法独特,尽管学习中教师以及学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正如俗语所说,教师忙、学生累,辛辛苦苦半年费,考完不知对不对。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习中客观因素的影响

1.学科本身性质所致。社会经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现象的具体量认识事物的质。所以其具有社会性、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的特点。

2.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断层,接触的社会经济现象少,客观上有一定的困难。

统计学的理论、方法论基础是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统计除了自己的专门方法外,要在了解社会经济现象、认识本质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其规律性,而这些课程没有学过,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知道很少,又要按基础理论所规定的指标、方法和口径范围进行计算,描述社会经济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所以,在性质各异的现象中找到统计概念、方法所规定的表现标志不同程度的量,不论学习还是使用,多多少少有一些无奈。

(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得过且过。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三)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一章至第七章,是统计入门知识的全部内容。这几章涉及的原理、计算方法,经过努力,要学懂的问题不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实际中不能灵活应用;教材第八章至第十章的统计抽样、统计预测,逻辑思维推理强,推导过程繁琐,比较抽象,学生从未涉猎过高等数学,只能不求甚解地使用结果。

2.文化课功底不深,理解力不强,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要进行大量的运算,前七章的计算原理、方法一般都能掌握,主要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要求。如动态数列中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内容,理解不了是“增加”,还是“增长”,解题就无从下手。像这种学习能力不强造成的困难,其影响远远大于第一个不利因素,如果有些同学两种情况并存,就相当麻烦。

3.由于没接触过社会经济现象,事物显得抽象,难理解,加上用计算器进行大量冗长的数学计算,使学生在学习中觉得枯燥,缺乏兴趣。

以上方面的原因,给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这就是为什么学了不会用,倍感统计抽象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的办法: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方面应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狠抓基本技能

1.实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授课前提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理论的同时,就知道此理论的实际应用,懂得该理论是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到统计有用,学完后会用,在工作中管用。

2.理论教学中采用“双三边”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边展、边指导;学生边听、边学、边练习”。做到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充分体现职业教学特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提高对统计数字的计算、分析、图表的设计、绘制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印象,避免繁琐、枯燥的统计计算,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开展实习活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可就地取材,师生共同确定题目,学生用统计学方法亲自进行调查,系统计算,对现实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写出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巩固教学,尽力搞好复习工作。

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课后复习的习惯和能力,要使其对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在各章节教学结束和大型考试前进行扎实复习非常必要。

(1)抓住学科主线,复习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分析指标和统计指数等内容,无不体现出“平均”的思想。以平均思想作为该课程的主线,再结合总量分析、对比分析等其他方法,会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收效。

(2)图表归纳、同类归并复习法。

对各章的内容,可把一些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名词联结起来绘出直观清晰、凝炼简洁的框图,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和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统计学原理中,有些重要名词内涵前后是一致的,但在各章称谓不一,比如,第四章讲的动态相对指标,在第七章叫发展速度,第八章又称为中义指数,它们都是反映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直接对比结果的同一个内容。这种现象极易使学生混淆而模糊,不易理解。把意思相同、内涵一样的名词归纳在一起,可帮助学生加深同类名词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相关概念。

综上所述,学习《统计学原理》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学能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克服不足,把上述几方面结合起来,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几方面能力的教育,那么,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建设性统计人才。

参考文献: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经济因素;纬度;降水量;气温;体格差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62-03

男女体格的差异在出生时就表现出男婴比女婴略大的倾向[1]。另外,出生后,除了青春发育的短暂时期外,男性的体格均大于女性。体格的男女差异虽然被认为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但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2-6]。例如,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Malina RM.et al[2]指出社会经济因素明显对男性的体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对女性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Bogin B.et.al[3]提到虽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因素对男性的体格的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对女性的影响作用却要少得多。2000年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报告[4]显示,中国汉民族学生(6~22岁)的身高及体重的城乡差别,几乎各年龄阶段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在自然环境因素方面,Hass JD.et.al[5]指出高海拔对男婴的出生体重的影响比女婴要大。Schutte JE.et.al[6]提到低海拔出生的儿童向高海拔移住时,男女身高及体重均减少,但是,男孩比女孩减少的量要大。

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体格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7-8]。这些地区差异主要与城乡因素,气温,纬度,民族等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当中,城乡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男女体格的差异比较明显[7-8]。虽然过去的许多研究已经报告过诸如城乡因素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体格的男女差异,但是与自然环境因素相比,这种差异程度如何,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报告,目前国内外几乎没有。本研究将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对我国大学生体格的影响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上海A大学2001 年9 月入学的全部2 990名学生中除去不满17岁的学生、体育系的学生,生长发育有缺陷,有疾病史的学生以及汉民族以外的学生后, 余下的2 524名(男838名,女1 686名; 1年级平均年龄:18.71±0.64;4年级平均年龄:22.39±0.64) 大学生。本研究除去生长发育有缺陷以及有疾病史的学生主要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如果将其纳入,可能不能较好的反映一般大学生的总体发展状况;将汉民族以外的学生除去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遗传因素的作用。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本研究的资料来源是A大学定期健康检查卡及学生家庭情况登记卡。本文利用了定期健康检查卡中记载的1年级(2001年9月测定)及4年级(2005年5月测定)学生的身高、体重及入校时学生家庭情况登记卡(2001年11月记录) 中记载的学生出身地、出生年月、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数值型变量)等资料。这些资料的使用均得到A大学卫生科及学生科负责人的同意。

纬度[9]、气温、降水量[10-15]及海拔[16-18]是研究对象进入大学前居住市(县)政府所在地的数据资料, 气温及降水量均采用年平均值。

1.2.2测定方法测定者是A大学的在职专业人员(医生、护士) ,在测试前均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用的器材是无锡衡器厂ZT-120型数码体重-身高计。每次测定前都要对器材进行校正。身高精确到0.1 cm,体重精确到0.1 kg。被测定者均脱鞋,身穿薄衣。测定按双盲原则进行,因此可以认为测定误差在组群间比较时,不存在系统性差异。

1.2.3分析方法通过以下顺序分析和讨论出生地域属性,家庭人均收入与男女体格的关系。体格的指标是指1年级及4年级的身高、体重及BMI[=体重(kg)/身高(m)2]。

出生地域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家庭住所。以这个住所为基础,将出生地域的属性划分为城乡因素,纬度,海拔,气温及降水量5个因素。在我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般都与父母同住,即使有些农村学生中学时寄宿在学校,但一般也不会离开父母所属的县市。

城乡因素是根据地名来划分的(例:浙江省杭州市路号室则为城市;山西省远城县乡村第组则为农村)。

本研究所指的体格主要为身高,体重以及BMI等身体形态方面的指标,而体质则包括体格和身体素质等指标。

1.2.4统计方法

1.2.4.1单因素分析每一种因素对体格造成的性别差异是根据男女比(=男性/女性)进行分析与讨论。有关城乡因素是城市与农村的体格差的比。有关人均收入,纬度,气温及降水量是根据一元回归方程得到的体格增加量的比。

1.2.4.2多因素分析以身高,体重以及BMI作为因变量,城乡因素,家庭人均收入,纬度,气温及降水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根据多元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的比来分析体格的性别差异。身高及体重采用Z-score进行分析。分析模型为以下5种:

模型1因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

模型2因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纬度;

模型3因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气温;

模型4因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降水量;

模型5因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纬度,气温,降水量;

以上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v.12。显著性水平以P

2结果

表1为男女研究者人数,家庭人均收入,自然环境因素及体格。从表1可以看出女生家庭人均收入显著性高于男生,但是,男女的自然环境因素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男生1年级和4年级的身高,体重及BMI的差分别与女生1年级和4年级的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是根据单因素得到的每个因素与体格相关的男女差的结果。就身高而言,城乡差的男女比为1.89,随着平均收入的增加身高增加量的男女比为3.00,纬度,气温,降水量分别为1.31,0.99,1.33。总体来说,与城乡及家庭人均收入因素相比,纬度等自然环境因素的男女比要小。体重及BMI也显示了同样的倾向。

表3是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得到的男女标准回归系数的比例。就身高而言,模型1~4的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男女比要比纬度,气温及降水量(自然环境因素)大。虽然模型5的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的男女比要比纬度,气温及降水量的要小,但是,对于模型5的纬度,气温及降水量来说,男女双方总有一方在统计学上是没有显著性差异。体重尽管也显示了同样的倾向,但是,对于人均收入来说,所有的模型均表明男女不同时存在显著性差异。BMI虽然也与身高显示了同样的倾向,但是,就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而言,仍然表明男女不同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对身高,体重及BMI产生的回归系数比均大于1,这表明对于男性而言,随着因素(社会经济)的变化产生的体格的变化较大。纬度,气温及降水量的回归系数比,就身高而言,与1接近,对于体重及BMI来说,在1~2的范围之内。因此,随着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体格的变化,就身高而言男女间没有差异,但对于体重及BMI来说,男性略微大于女性。

3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1) 与纬度,气温及降水量相比,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对男女体格造成的差异要大;2) 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对身高,体重及BMI产生的影响男性大于女性;3) 纬度,气温及降水量对体重及BMI产生的影响男性大于女性,但是,在身高方面,这种差异却不存在。

根据Acheson RM[19]等报告,虽然家庭社会经济良好(根据父母职业判断)的男性的身高在各个年龄阶段均比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男性的身高要高,但是女性却不存在这方面的差异。Malina RM.et al[2]指出,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土地,职业等判断)对男性的体重影响较大,但是对女性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与这些报告均不矛盾。

关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体格产生的影响,Malina RM.et al[2]同时推测,就男性而言,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通过营养及疾病感染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另外,还提到,学龄前的儿童(2~6岁)的能量及蛋白质摄取量几乎不存在性别的差异,但是,学龄后的儿童(7~14岁)的能量及蛋白质摄取量却显示男性高于女性,因此,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可能导致男女营养摄取的差异,进而影响体格的性别差异。Siniarska A[20]推测,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女性的体格等的影响比男性要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自然选择原理(Selection mechanism)造成的,因为当时(19世纪),女性的死亡率总体上比男性要高,因此只有那些非常健康的女性才能生存下来。本研究的结果(表1)显示,女性的家庭人均收入比男性显著性偏高。在我国男女平等的思想虽然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女孩,特别是农村家庭出身者,如果跟同等家庭情况的男孩相比,进入大学的机会可能要少得多。另外男生1年级和4年级的身高,体重及BMI的差分别与女生1年级和4年级的差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进一步表明男生在体格方面比女生更易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为学生进入大学后,国家以及当地政府会适当同时增加男女学生的各种补贴,也就是说即使同时增加男女学生的生活补贴,但是女生的增长量仍然赶不上男生。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通过营养及疾病感染影响男女体格的生长发育。与此相比,自然环境因素则主要通过刺激机体的反应来影响人体的体格。Morimoto T.et al[21]提到,无论在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中,如果增加温度,女性的出汗率均高于男性,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男女的体温调节机制不同。本研究使用的自然环境因素为纬度,气温及降水量。这些因素当中,气温是温热环境因素,纬度及降水量也是与温热环境有密切关联的因素。这些因素与体格的关系中,身高的男女差异没有被发现,体重及BMI的男女差异却被证实。这些不同也许与以上Morimoto T.et al 提到的由温热刺激产生的性别差异,或者与脂肪代谢产生的男女差异等有类似的原因。

4结论

本文以我国A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对体格影响的性别差异。

与自然环境因素相比,社会经济因素对体格造成的性别差异要大。社会经济因素主要通过营养及疾病感染导致体格的性别差异,自然环境因素则主要通过刺激机体的反应导致体格的性别差异。因此也许正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体格的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1] Velonakis EG, Maghiorakos P, Tzonou A, Barrat J, Proteau J, Ladopoulos I. The relation of birth weight and gestational age to biological, occupation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J]. Clin Exp Obstet Gynecol,1997,24: 232-6.

[2] Malina RM, Little BB, Buschang PH. et al. Socioeconomic variation in the growth status of children in a subsistence agricultural community[J]. Am J Phys Anthropol,1985,68:385-91.

[3] Bogin B, Wall M, MacVean RB.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adolescent growth of ladino and Mayan school children in Guatemala: effects of environment and sex[J]. Am J Phys Anthropol,1992, 89:447-57.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Hass JD, Edward AF. Altitude, ethnic and sex difference in birth weight and length in Bolivia[J]. Humam Biol,1980,52:459-477.

[6] Schutte JE, Lilljeqvist RE, Johnson RL Jr. Growth of lowland native children of European ancestry during sojourn at high altitude (3,200 m)[J]. Am J Phys Anthropol,1983,61:221-6.

[7] 尹小俭,黄超群. 试论我国大学生的出生地域与体格的关系[J]. 体育科学,2005,25(6): 59-62.

[8] 尹小俭,黄超群,孙辉等. 我国大学生的体格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体育科学,2006,26(1): 37-42.

[9] M icro soft: ENCARTA. 百科地球仪[M/CD]. 2001.

[10] 中国气象局.全国160 气象观察所数据[DB].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资料室(电子文献).

[11] 高秀静.福建省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

[12] 张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

[13] 毛忠民.河南省通用地图册[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01.

[14] 杜怀静.吉林省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3.

[15] 杜怀静.贵州省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0.

[16] 河北省地方编集委员会.河北省志・气象志(第8卷) [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17] 许炳南.贵州省・气象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18] h ttp://www.t7online. Com/China. h tm.

[19] Acheson RM, Fowler GB. Sex,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cular Increase in Stature, a Family Study[J]. Br J Prev Soc Med,1964,18:25-34.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抑郁;社会支持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抑郁情绪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据相关统计,中国逾9000万人患抑郁症。近年来,由抑郁情绪和抑郁症而引发的事越来越多。2016年2月份,华东师范大学的江绪林老师自杀,生前疑患有抑郁症。不久之后,被称为“史学天才”的林嘉文因抑郁症而自杀。抑郁症使深陷其中的人们痛苦不堪,同时也会伤及周边的人。近年来,因抑郁症而杀害同事、舍友、亲人的案例屡见不鲜。2016年4月,四川师范大学滕某因患有抑郁症将其舍友杀害并分尸,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恐慌。2016年7月份,华硕CEO张伟明自杀身亡,生前患有抑郁症。

促成抑郁症的因素复杂,除了人格、性格、生活事件、生活方式、个体所处的环境外,在遇到危难时能否从周边得到支持和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中来自家人和社会的支持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之一。而衡量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依据家庭所获取或控制的有价值资源(如教育、富、社会地位等)而对其进行层级排名,可分为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它反映了个体获取现实或潜在资源的差异。已有许多研究发现,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发展有利,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的发展不利。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意味着父母接受教育年限越高,教育水平越高,父母的职业层次越高,收入越高。这些有利于子女从周围获得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子女形成乐观的人格特点,并有较少的抑郁情绪的体验。相反,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意味着父母接受教育年限少,教育水平低,父母的职业层次低,收入较少。低的受教育背景和职业层次,较少的收入水平不利于子女从周围获得支持和帮助,越容易使子女体验到抑郁情绪。

除此之外,来自家庭外部的社会支持同样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体验。以往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有着密切联系,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较高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充足的社会支持能够使个体较少地体验到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有助于保护个体远离抑郁情绪的困扰。即使在遭受了重大创伤事件和应激事件,较好的社会支持也能够保护个体顺利渡过难关。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有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影响的实验方案,假设社会支持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情绪呈现负相关。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向山东省济南市两所专科学校和烟台市一所学校分发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9份(97%),有效问卷294份(84%)。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94人,年龄19+1.57岁,城镇户口102人(34.69%),农村户口192人(65.31%)。

2.材料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本研究根据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的相关研究,测查内容包括家庭收入、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共五项指标。所调查的家庭收入是家庭月收入(以下简称家庭收入),包括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元以上,共五个水平。父母受教育水平包括,小学或小学以下、初中(含初中未毕业)、高中或中专(含高中未毕业)、大专(含夜大、电大)、大学本科、研究生(硕士或博士),共六类。根据职业的专业技术性程度将职业归为三类,农民或下岗失业人员、蓝领、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2)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为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NIMH)的Radloff于1977年编制,最初为了研究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以及发展规律。目前在国际上广泛用于对普通人群进行抑郁症状的筛查, 不仅适合最初针对的成年人群, 也可用于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其测量内容包括情绪低落、无价值感、绝望、食欲下降、注意力差、睡眠困扰等抑郁症状, 但并不包括食欲或睡眠增加、精神运动性激越、自罪感、自杀意念等症状。(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肖水源和杨德森(1987)在借鉴国外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编制。量表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为理论指导,根据被测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对形成被测者心理障碍的社会环境原因做出可能性推测。共10个题目,主要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三个方面。

3.统计方法

通过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

三、结果

1.被试的基本情况

被试的基本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其家庭收入、父母各自学历、父母亲的职业,用这五项指标经数据转换来衡量被试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二是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人口变量上的分布情况。在本研究中,将父母学历分为5类,父母职业分为3大类。由于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只有一人,将其归为1000元一类,因此收入分为4类。

表1列出了被试家庭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在本研究中父母学历分为五类,其中父亲以初中(占45.23%)和高中(占29.25%)学历为最多,母亲以小学(占24.49%)、初中(占39.46%)、高中(占24.49%)学历最多。父母的职业以蓝领、农民居多。家庭每月总收入以4000元以上居多,占35.71%。

表2列出了被试的抑郁情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在被试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包括在家庭环境、性别、文理科上的人数分布,抑郁情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的平均值,标准差。经过数据分析得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家庭环境(城镇/农村)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

2.相关性分析

表3列出了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两种情况下的分布。经数据分析,社会支持在高低SES上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当P

表4列出了社会经济地位,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均值,标准差,及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CES-D总分的实际得分范围为0~60,平均数为13.24,标准差为10.33。本研究的抑郁情绪总体上平均数为13.24,标准差9.69,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

经过相关分析表明,抑郁情绪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存在相关性,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P

四、结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较好的社会支持能够降低个体的抑郁情绪。这有可能是因为较好的社会支持能够给人带来归属感,降低孤独无助感。抑郁情绪常常会使人体验到孤独无助,会使人躲避社会交往。而社会支持给人以温暖和爱护,从而缓解抑郁情绪。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中,一般的典型表现就是降低了对社交的主动性,内心的快乐感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交和来自周围人的关心和支持不再重要。相反,如果这时周围人能够给予其较好的支持和关爱,那么抑郁情绪将会降低。

上述结果表明,抑郁情绪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性只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性,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当P

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维度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P

五、建议

本研究在样本上仅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将来的研究需要对其他年龄和其他背景的群体进行研究。同时被试样本中的父母职业、学历分布太过于集中在初中和农民,父母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代表性不是很全面。

本文建议对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无论是班级活动,团体活动;还是社会活动,增加其社会支持的力度,避免其陷入无助、孤独、抑郁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357C1370.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及类型

通货膨胀在我国一般表述为:在货币自由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客观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国际上是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的程度。常用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的产生依赖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不同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也不同。在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最为流行的有三种:需求拉上理论、成本推动理论、结构失衡理论。需求拉上理论是从社会总需求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品下的社会总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从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来看,在我国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高达了25%,特别是有些工业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者通过推动成本上升间接助导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三、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在分配和产出方面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总的来说,它对社会经济的危害远远大于其对社会经济发挥的短暂刺激作用。通货膨胀在爬行阶段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得促进作用。但是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其正面效应。在通货膨胀的非爬型阶段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货膨胀会扭曲国民经济的价格机制;第二、通货膨胀会打乱产业结构合理分布秩序。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预期,“货币幻觉”所产生的盲目投资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最后,通货膨胀的发展会使社会的实际投资减少。

四、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其治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国出口需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2009年,中国通过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内需求从而弥补萎缩的外部需求,实现经济的最先复苏。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复苏,2010年第四季度的CPI同比增长平均处于4.7%高位,尤其在11月份达到5.1%。2011 年初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9%,二月份CPI同比上涨4.7%左右。由此看来,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流动性过剩,另一个则是成本推动。资金流动速度快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构架有利于出口和投资。出口有助于积累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反过来它也回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更多的外国投机资本的流入,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以往被严重低估的资源,能源价格的回归和劳动力价格逐渐上涨的趋势都成为推高生产成本,进而推进我国的通货膨胀,使得我国通货膨胀呈现出成本推动的特征。生产成本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粮食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三个方面。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居民收入水品有了大幅度提高,需求扩张,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创造了条件。

在应对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时,我们及时调整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已经回升,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的严峻考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应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我认为具体措施有:第一,放缓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要从根本上控制货币的增长速度,首先要加快改革我国的利率和汇率机制,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水平上浮动,加快实现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第二,增加农业和农产品的补贴,稳定粮食价格。证供应是阻断价格上涨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必须对农业和农产品进行补贴,通过政府买卖等行为,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参考文献

[1] 张红伟,货币银行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0第一版.

[2] 李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经济探讨,2008.6.

社会经济原因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环境;工商管理;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53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很大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企业的发展有离不开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交叉性学科,其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完成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对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找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并让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

1 发展工商管理的意义

1.1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落实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市场化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社会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在我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市场的竞争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社会企业有序开展竞争,从而让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其能够帮助企业更脑底完成对日常经营和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从而让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趋于良性竞争,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1.2 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势必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并且也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对于竞争力强劲的企业而言,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相应的优势,从而让企业能够持续发展,而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会逐渐被淘汰。因此,在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的时候,其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让其使用社会竞争的恶劣环境,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工商管理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其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日常经营计划的制定,并且让企业的重大策略更具科学性,从而让企业的综合实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1.3 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能让社会经济的发展获得更多动力。同时,工商管理的发展能有效提升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从而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 我国工商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时间较短

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才得以真正实现,这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而言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取得联系后,国外的企业竞争力明显比我国企业更强,尤其是我国企业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根据发达国家工商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在二战之后就逐渐开始探索,而我国指导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对工商管理进行研究。而在我国工商管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常是直接引入国外的发展经验,以此来促进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但采取这样的措施就会让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并且发展速度也落后于其他国家。

2.2 缺乏完善的制度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政府和企业都不断采取措施来加强工商管理,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但根据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首先是工商管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并且在执法过程中的力度十分有限,导致工商管理难以正常开展。同时,一些地区带着地方保护色彩开展工商管理,对于外地企业的管理十分严格,导致工商管理出现畸形的发展。

2.3 缺乏工商管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才,在人才的能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时,就能让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较强时,能够让企业的发展得到持续的动力。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相对较低。这主要是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人才的供求出现不平衡现象,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2.4 缺乏足够的经验

工商管理的经验缺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时间较短,并不能有效总结出有效的经验。这一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借鉴国外工商管理发展的经验来解决,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其在开展工商管理的时候缺少相应的借鉴,只能通过不断探索去寻找发展工商管理的方法。因为在我国之前并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商管理经验能够值得我国借鉴,因此我国必须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方式不断摸索。

3 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

3.1 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逐渐趋于常规,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其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执法部门的管理,对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进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的提升。其次,要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体制。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动力来源于企业,而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商管理体制的影响,因此要建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体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要构建有权威性的工商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对工商管理制度的完善,起到维护我国市场有序发展的作用。

3.2 借鉴国外的工商管理经验

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时间较短,长时间以来并未形成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体系。虽然现有的工商管理系统能够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明显的秩序混乱,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言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不断发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国外的工商管理经验进行借鉴,让其能够为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提供帮助。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工商管理的研究力度,尽量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其中,从而找到更适合我国发展的工商管理方式。

3.3 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工商管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好需要加强对工商人才的培养。其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加强工商管理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是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在加强工商管理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引进先进的工商管理教学理念,并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的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主要是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定期对人才进行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交流让我国企业的人才能够不断接触到国外企业的工商管理理念,从而让我国的工商管理能够与国外的工商管理接轨,从而促进我国工商管理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根据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的现状,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为了让我过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有效保障,就必须要加强对工商管理发展的策略研究。其中不仅要逐渐构建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还要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事业以及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速度,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迎红.新环境下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64.

[2]齐珊娜.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规律及其改革策略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

[3]代荣华.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商论,2016,(02):141-143.

[4]杨丹.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工商管理有效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