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急救医学

儿科急救医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救护理;模拟培训;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58―03

在当今,由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加,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医护人员医疗急救技能的熟悉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和抢救的成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救治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如何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急救意识和提升其技能,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是医疗界当前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目前护理人员掌握急救护理技术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国家有规定在医院管理标准中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但对大多数护理人员来讲,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或应用较少,一旦真的出现患者紧急情况,不能实施有效的急救,以致影响患者抢救的及时性和成功率。孙长怡对全国多家医院的各级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测试,小于30%的急救基本知识测试合格率,仅有8%的急救操作测试及格率。王杰斌等对83名护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相关知识缺乏,教学内容和手段不足,提出进行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是现代医疗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结合实际,开设急救护理技术,设立模拟监护病房。赵建华对一、二级医院急诊抢救护士对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成绩较低,(64.62±4.88)%。在学习需求方面,80%护士最想参加培训方式是模拟训练,57.2%护士认为自己最迫切需要补充的知识是院前及各种l临床危象的处理。张卫青对临床医生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现状和学习需求调查分析,采取到各病区随机发放问卷方式,对本院139名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生、护士成绩普遍较低,平均得分(66.64±14.63)分。在培训现状方面,只有58.99%的医生护士接受过急救技能的培训。在学习需求方面,93.5%的临床医生护士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复苏技能。认为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总体水平偏低,需引起重视,应采取有效对策提高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以满足临床急、危、重患者要求,保证医疗安全。张亚卓对急诊护士临床技能水平考核及培训现状调查采用综合考试的方式了解护士临床技能、急救知识、现状、掌握和学习需求。结果:护士对单一技术、技能掌握熟练,而综合抢救能力和素质相对薄弱。认为有必要纵深开展急诊科护士的专业培训,由单一的急救知识、技术、技能向术有专攻、训练有素的技能型人才延伸。桂莉对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9所医院2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平均得分为(71.95±10.75)分。结论:有必要开展急诊科护士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应结合我国实际、针对薄弱环节开展。

2 目前急救护理培训方法、途径及效果

2.1 目前培训方法

①普遍采用急救护理培训方式为专家讲课+简单操作。②局部功能训练模型用于单项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如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仅提供急救技能操作机会。

2.2 培训方式

①院内轮转急诊科培训,但急诊科接管带教能力有限,且培训时间短,锻炼机会少。②下级医院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⑧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班等。④院内定期培训考核。

2.3 效果

虽然按医院管理有关要求采用以往培训方法进行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仅仅学习了急救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方法,且对于非急重症治疗科室医护人员来讲,没有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结果是:“听时明白,用时忘”,或者根本就没有体会到如何判断患者的危重情况、何时开始心肺复苏、使用急救设备及配合抢救等。怎样进行接近真实情况的训练,使医院各科室各级医护人员都能在突发意外情况出现时沉着应对,真正及时有效施救,是目前需要思考及努力解决的问题。设立单项操作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每项操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3 国内外应用高端模拟人(Ecs)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研究现状

高端模拟人(ECS)是从1969年开始应用于教学,直至2002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允许在心肺复苏的教学领域中使用。2003年Barsuk D,Berkenstadt H,Stein M,Lin G,Ziv A.将高端模拟人用于医护人员的院前创伤护理的培训,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端模拟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在院前创伤治疗的能力。2005年研究表明高端模拟人可极大提高医疗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有数百家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在不同的医学领域使用这类模拟系统进行医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建立了地区和世界性模拟医学教学专业协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这种高端模拟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不仅被引入医学教学,甚至被当作临床医生护士准入考核的重要内容或用于疑难病例治疗方案设计等诸多方面。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2篇

早产儿氧疗方法和临床应用虞人杰(435)

早产儿氧疗时的监护陈克正(437)

早产儿氧疗与慢性肺疾病的防小儿急救医学 治常立文(439)

早产儿氧疗与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陈超(442)

以皮肤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2a型一例吴艳红(445)

新生儿重症水痘一例张玉琴(507)

巨大胃溃疡并大出血一例救治体会张一宁王迎九康晓萍(511)

血氧饱和度监测下无菌手套加涤纶补片分期治疗巨大脐膨出陈德烽陈玉喜(514)

白蛋白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刘敬(519)

暴发性紫癜一例陈红英陈书琴刘文君(523)

阑尾炎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例李静匡凤梧许峰胡兰陈应富(524)

小儿重症心肌炎严重室性心动过速一例何勇吉山宝蒋正生(525)

经母乳安定、胃复安过量掩盖肠套叠症状、体征一例莫武桂(526)

论著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杨明骆小京李清华谢帅华李克华(446)

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时呼吸力学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王少华杨军李志勇匡凤梧(448)

血浆D-乳酸对小儿胃肠功能障碍评价的研究张妮朱保权张庆立(451)

CRRT机血浆置换预防儿童ABO血型不合骨髓输注的溶血反应常平朱为国曾其毅郑亦男张传仓封志纯(453)

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调控颜胜宇卢荷莲李昌崇万诚(456)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检测血浆及气道灌洗液中SP-A的意义金敏张小妮陈超(459)

血浆脑钠肽测定在婴儿心衰中的应用郁峰(462)

米力农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术前血液动力学干预的研究徐衍梅李渝芬王树水谢育梅李江林(464)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气分析与神经系统损害肖春香(467)

可变流量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金志鹏王群思TweoldemdhinYohannes(469)

肺出血新生儿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变化及意义蔡栩栩高飞高红毛健韩玉昆CAI(472)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龚放黄瑛王路庆邬萍李茂霞(475)

小儿急救医学 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临床分析付桂玲(477)

社区获得性小儿肺炎病原体组成现状及临床探讨吴茜陈祝倪林仙吴澄清(479)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王凤玲(482)

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王欲琦李俊玲史胜平宋兰平葛慧李冬丁玲俊(485)

《小儿急救医学》变更刊名为《中国小儿急救医学》(487)

非洲儿童脑型疟疾148例临床分析杨方源孟文(488)

100例儿童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张斌张晓洁(489)

1995~2004年《小儿急救医学》论文作者群的分析杨华李林平(492)

2005年第5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园地答案(455)

2006年《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原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增刊征文通知(516)

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内科医师的招聘启示(522)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电子版教材征订通知(522)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变更刊名为《国际儿科学杂志》(523)

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纪要(I0001)

第八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征文通知(I0002)

小儿急救医学第12卷2005年2月20日至12月20日总目次(I0003)HttP://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蔡正维宋自强芦伟王敏熊安秀陈春宝(495)

发作期儿童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变应原测定及与肺功能的关系陈虹高云高友梅(496)

关于本刊加入网络版、光盘版数据库的声明(497)

新生儿气腹症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张华陈聪德赵一鸣李仲荣(49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神经行为变化临床观察张亚京陈欣王鑫张爱平黄学英刘志晶张玲玲(499)

静脉麻醉在肠套叠小儿水压灌肠复位中的临床应用张妍金景平别爱玉(501)

128例小儿术后中心静脉压导管的应用与护理刘丹牛之彬袁正伟(502)

大剂量血浆在新生儿胃破裂休克复苏中的应用刘东成王文祥张家勇李卫东筒赵芳(503)

应用肾上腺素心脏复苏新生儿49例分析陈和平(505)

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儿童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观察崔战菊(506)

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申昆玲段红梅(341)

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王斌封志纯(344)

病毒相关性急重症的现状和展望小儿急救医学 陈贤楠(346)

常见重症病毒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赵林清钱渊(349)

重症病毒感染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何颜霞付丹(352)

近年来新出现的重症病毒性疾病的诊治进展照日格图(356)

别字举例(括号中为正确的字)(355)

基金项目或攻关课题的标注(402)

表格要精选(411)

地塞米松、氨基胍和氨力农对内毒素休克兔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唐浩勋樊寻梅王雷(360)

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兔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常丽崔华杜江封志纯(363)

窒息新生儿血、尿表皮生长因子变化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袁安波石晓峰上官明刘东廖琼古爱香(366)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血流及神经行为评分的改变屠文娟李林李红新徐龙宝(368)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意义华山魏文吕敏(370)

哮喘儿童外周血可溶性干细胞因子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栾斌杨玉霞(372)

婴幼儿重症肺炎高危因素分析殷勇陆奕石芳芳张磊肖洁岳孟源王薇(374)

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何少茹孙云霞谢衍铭余宇辉梁穗新农绍汉钟劲(376)

逆转录多重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孙永梅梁东李海波(378)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王爱华朱保权张浩(381)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李映良夏佐中梁平翟瑄周渝冬(383)

不同疗程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初清丁艳洁万代红徐慧(385)

序贯疗法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徐浩张洪振(387)

内毒素休克家兔心、肺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陆国平邬惊雷陆铸今陈阳张灵恩(389)

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临床探讨陈芳李柳青温志红刘振翔覃尉黄丽娟(391)

抢救儿童一氧化碳中毒的新疗法徐翠琼张奇费世暖(393)

脑脊液置换术的临床研究翟娟(394)

沙美特罗与低剂量氟替卡松联合控制中、重度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唐素萍高晨华云汉郭依华(395)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的测定辛海岩王鸾升(398)

异位胃粘膜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刘金兰于树鹏徐微娜李剑明贾云静张彩霞(399)

咪唑安定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镇静作用高薇薇陈运彬(400)

体温对血气值影响的研究骆小京康继红(402)

32例低出生体重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析李丽张成元张芳(403)

小儿急救医学 小儿军团菌肺炎13例临床分析王薇(404)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合并脑炎赵士君王评董鸿雁周晶邵荣波陈立红陈洪章(405)

流行性乙型脑炎98例临床分析田茂强童菲(406)

溺水致呼吸心跳骤停85分钟抢救成功一例肖忠付四毛(407)

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王珺陈朝英陈大坤(408)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骨髓输液 儿科 危重症

2009年1月~2010年9月采用12号骨穿刺针在胫骨粗隆下穿刺骨髓输液抢救危重患儿12例,均获成功。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急救时因静脉输液困难而需应用抢救药物的12例患儿中,男8例,女4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2.5岁。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1例,毛细支气管炎致喘憋2例,窒息致呼吸循环衰竭3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婴儿猝死综合征1例,肠炎重度脱水休克3例,脓毒性休克2例。本组病例急救时均处于呼吸衰竭或休克失代偿期,末梢静脉塌陷,血管通路难以建立。根据《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儿科高级生命支持中提出的在婴儿和儿童急救中,如果不能很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连续3次尝试静脉穿刺失败或90秒内未能穿刺成功者),则建立骨髓腔内通道[1]。

方法:①操作方法:12例均无骨髓穿刺的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2],采用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两腿稍分开并适当固定,取胫骨粗隆内侧下方1~2cm的平坦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穿针,进针时针尖略向胫骨近侧,注意避开骨端的骨质生长板。用掌心顶住骨穿针来回旋转向前推进,直至有固定感后停止进针,拔出针芯,接注射器回抽,此时可能会抽吸出骨髓,抽出骨髓后即刻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以免针管内被骨髓阻塞,同时检查有无注射阻力增加、小腿软组织周围增大或软组织变硬等表现。固定骨内穿刺针,移去注射器,连接已排尽空气的输液管和三通管,连接输液泵,即可输液和给药。记录每例穿刺所需时间、入液速度、持续时间、临床体征的变化,输液部位的情况。②髓输液药物和速度选择我们根据病情分对12例患儿别使用了,多种抗生素、阿托品、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右旋糖酐、安定、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酚妥拉明、肾上腺素、高渗盐水、利多卡因、林格液、碳酸氢钠、地西泮等药品,输液速度由输液泵控制5~300ml/小时。

结 果

本组12例中有10例1次穿刺成功,2例2次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平均20~60秒,2例输液过程中发现周围软组织增大变硬,考虑液体外渗,及时更换输液部位,观察12~24小时后均自行吸收复原。输液速度由输液泵控制5~300ml/小时,能满足患儿扩容补液和及时输注药物的需要。抢救成功病例该通路维持1~4小时,病情稳定后改为浅静脉继续输液,停用骨髓腔输液。12例中8例抢救成活,家属签字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存活患儿随访1~6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

讨 论

骨髓静脉通道的优点:骨髓腔输液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成功率高,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是救治危重患儿的一种有效措施。骨髓腔在血容量减少或周围循环衰竭时并不萎缩,经此途径输注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及用药剂量与周围血管用药极为相似[3],能在静脉内使用的药物均可经骨髓腔内应用,包括输血,为小儿急救用药提供了有效的替代途径。

参考文献

1 宋丽,崔振泽,等.儿科院前急救转运611例病种分析[J].临床研究,2009,10(6):40-42.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4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等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统称。SIRS在危重患儿中并不少见,国外报道[1]在儿科ICU中其发生率为19.2%~61.8%,病死率高达7%。国内上海儿童医院报告其发生率为82.9%[1],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报告其发生率为66.5%[1]。因此,广大儿科医师应认识危重患儿SIRS,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对降低SIRS病死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1 SIRS的发病机制

在严重感染时,细菌的毒素激活吞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毒素,如TNF-a、IL-1、IL-6、IL-8等激活粒细胞,使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进一步释放氧自由基和脂质代谢产物等,可在体内产生“瀑布”样连锁反应,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其中TNF-a是主要炎症因子,在炎症瀑布反应中起核心作用[2]。SIRS是机体在遭受严重损伤后,由失控的炎症反应所致的“介质病” 。

从炎症、SIRS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体内发生的5种炎症免疫反应为:①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和抗炎症反应程度对等,仅形成局部反应;②有限的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和抗炎症反应程度加重形成全身反应,但仍能保持平衡;③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和抗炎症反应不能保持平衡,形成过度炎症反应,即SIRS;④ 过度免疫抑制:形成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引发全身感染;⑤免疫失衡:即失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造成免疫失衡,导致MODS。

2 SIRS的临床表现

在原发病症状基础上,可概括为:二个加快,二个异常,与二高一低一过度。①二个加快和二个异常:即呼吸频率与心率加快,体温与外周白细胞总数或分数异常(见诊断标准)。②二高:a.机体呈高代谢状态:高耗氧量,通气量增加,高血糖,蛋白质分解增加,呈负氮平衡与高乳酸血症。b.高动力循环状态:高心输出量和低外周阻力。③一低一过度:a.一低:脏器低灌注—患儿出现低氧血症,急性神志改变如兴奋、烦躁或嗜睡,少尿。b.一过度:即过度炎症反应使血中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TNF-a、IL-1、IL-6、IL-8的含量及内源性一氧化氮浓度与C反应蛋白的测定数值明显高于正常。

3 SIRS的诊断

SIRS的诊断标准: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均值加2个标准差;③呼吸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均值加2个标准差或PaCO2<4.3kPa;④白细胞总数>12.0×109/L或<4.0×109/L,或杆状核细胞>10%。关于SIRS的诊断,凡患儿入院24h临床表现具备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即可诊断。此诊断标准比较宽松,但有利于医务人员对危重病早期诊治。袁壮等[3]的研究显示,病情随4项诊断标准中符合的项目增多而加重,发生MODS或MOF的机会也增多。

4 SIRS的临床分期

4.1 全身感染或脓毒症(Ⅰ期)

为SIRS早期,体温异常,过高或过低,心率加快,白细胞异常,增高或减少。

4.2 败血症综合征(Ⅱ期)

败血症加以下任意一项:①精神状态异常;②低氧血症;③高乳酸血症;④少尿。

4.3 早期败血症休克(Ⅲ期)

败血症综合征加血压下降,微循环充盈差,对输液和(或)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4.4 难治性败血症休克(Ⅳ期)

败血症性休克加血压下降,微循环充盈差,持续>1h,需用正性血管活性药物。

4.5 MODS(Ⅴ期)

发生DIC、ARDS、肝肾及脑功能障碍及其中的任何组合。

4.6 死亡。

5 小儿SIRS的新定义

现行的小儿SIRS诊断标准比较宽松,按此标准在PICU许多呼吸道感染患儿几乎均可包括在内,但这些符合SIRS标准的患儿是否为真正的SIRS,国内上海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以及国外资料都存在这个问题[4],这表明SIRS诊断标准不甚严谨,涵盖范围太广,特异性差。国际小儿脓毒症联席会议[5],按照严格科学的程序制定“小儿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定义”,并经美国危重医学会(SCCM),美国儿科学会(AAP)核准。2004年第一届婴儿、儿童脓毒症论坛再次确认了该定义[6],于2005年同时在儿科危重症医学杂志(PCCM)及因特网上颁布该定义。该定义如下[7]:符合以下4项标准中至少2项,其中1项必须是体温异常或白细胞计数异常。①中心体温>38.5℃或<36℃。②平均心率>同年龄正常值+2个标准差。须除外影响因素如外界刺激、长期服药、疼痛刺激、无法解释的心率在0.5~4h内短期持续升高。或:<1岁儿童,心动过缓,心率<同年龄正常值第10百分位。须除外影响因素如外界迷走神经刺激,应用β-受体阻滞剂、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如无法解释的心率在0.5h内短期持续下降。③平均呼吸频率>同年龄正常值+2个标准差。或者急性期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与神经肌肉疾病及全身麻醉无关。④白细胞计数较同年龄正常值升高或降低(除外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或幼稚中性粒细胞>10%。(注:中心体温指直肠、膀胱、口腔或中央导管探头处温度,而鼓膜、趾间或腋窝测得的温度不精确。)

6 SIRS的治疗

6.1 Ⅰ期(败血症期)

6.1.1 抗感染

①全身应用抗生素;②肠道局部灭菌:可用庆大霉素0.2万~0.5万u/kg·d-1,每天2次,每次合用甲硝唑7.5~15mg/kg,每隔8h口服或鼻饲;③免疫保护治疗: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200~400mg/kg·d-1,连用5天。耿荣[8]、林冬云[9]报告IVIG治疗SIRS取得较好效果。

6.1.2 清除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①连续肾替代疗法:持续静脉血过滤和持续静脉血透析;②血浆置换。

6.1.3 抑制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

①非甾体类药物:可降温,也能部分抑制炎性因子,常用布洛芬混悬液每次0.5ml/kg,每天4次。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小剂量地塞米松0.2~0.5mg/kg·d-1,分1~2次。③炎性介质单克隆抗体:较成熟的是TNF-a抗体和抗内毒素脂多糖抗体的应用。④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与维生素E。⑤氧疗。

6.2 Ⅱ期(败血综合征)和Ⅲ期(休克早期)

6.2.1 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压不能维持或尿量明显减少(<1ml/kg·h)持续2h,朱建幸[10]主张应积极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首选地塞米松2~10mg/kg·d-1,分2~4次,也可用甲基强的松龙。冯琪等[11]则认为糖皮质激素在治疗SIRS中未显示其作用。

6.2.2 维持有效循环和灌注

①扩容:首选2/3至等张晶体溶液10~20ml/kg,在1~2h内输入。其次可输血浆、白蛋白及低分子右旋糖酐。②代谢与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乳。脂肪乳有利于清除TNF-a和其它炎症介质,防止MODS,尤其是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较明显[12],出现肝损时应慎用。

6.3 Ⅳ期(难治性休克期)

6.3.1 血管活性药的应用

①多巴胺:5~10μg/kg·min-1持续滴注,Sharma等[13]认为如效果不佳则改用去甲肾上腺素0.2~1.35μg/kg·min-1或起始即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②多巴酚丁胺:2.5~10μg/kg·min-1,朱建幸[10]发现,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同时应用的情况下,有些病例血压难以提升,故建议在难治性休克期不宜将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合用,其可能机制为对小动脉的多巴胺受体与β受体的作用过度和协同兴奋有关。③其它血管活性药:如东莨菪碱、阿托品;缩血管药物一般不主张应用。

6.3.2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据血气分析BE负值计算NaHCO3用量。

6.3.3 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如前述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

6.3.4 继续补充液体

可按100~150ml/kg·d-1,补给1/3~1/2张含钠晶体液,同时继续补给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6.3.5 防止与治疗DIC

在DIC早期或高凝期应用肝素目前几无争议,首剂20u/kg静脉推注后,用10u/kg·min-1静滴维持。近年来有报告用超微剂量肝素,每次3~5u/kg,皮下注射,q12h~q8h,取得较好疗效[14,15]。

6.4 Ⅴ期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干预

6.4.1 ALI/ARDS的处理

①呼吸支持:正压通气。②NO吸入及NO供体的应用[16]。③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④液体通气(PV)及体外氧合膜肺。

6.4.2 心功能损害的治疗

①心肌营养:主要是ATP和酶类药物;每日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谨慎补钾。②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国外学者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SIRS病人治疗,改善心功能效果较好,MODS合并心衰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报告较少,因其作用较差,并易中毒。

6.4.3 急性肾衰

可遵循“大进大出”的原则,速尿每次5~10mg/kg,q6h~q8h,必要时做血液透析疗法。

6.4.4 血液净化疗法

包括连续肾替代疗法,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方法。

此外,有报告用中药大黄辅助治疗SIRS[17],每次用生大黄粉100mg/kg,口服或鼻饲,每日3次,5天为1疗程,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袁壮.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7):443-444.

[2]Tracey KJ, Beutler B, Lowry SF, et al. Shock and tissue injury induced by recombinant human cacketin [J]. Scince,234:470-474.

[3]袁壮,王丽杰,刘春峰.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诊断与分期[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51-653.

[4]袁壮,刘春峰.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临床应用评价[J].小儿急救医学,2000,7(4):173-175.

[5]Goldstein B, Giroir B, Randolph A, et al.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epsis consensus conference: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dysfunction in pediatrics [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1):2-8.

[6]Randolph A. The purpose of the 1st Intemational sepsis forum on sepsis in infant and children [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 6(Suppl):s1-s2.

[7]喻文亮,陆铸今,孙波.小儿、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新定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1):1-3.

[8]耿荣,陈贤楠,樊寻梅,等.静注丙球治疗严重全身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临床研究[J].小儿急救医学,2000,7(4):183-186.

[9]林冬云,侯燕明.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32-233.

[10]朱建幸.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各期的临床处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505-507.

[11]冯琪,郭在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47-649.

[12]McCann ME, Moore JN, Carriok JB, et 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omega-3 and omega-6 lipid emulsions on equine monocyt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 production in vitro [J]. Shock,2000,14(2):222.

[13]Sharma S, Eschun G. Multisystem organ failure of sepsis [J]. Emedicine J,2002,3(1):3-8.

[14]韩国强.超微剂量肝素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血小板下降临床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8):566-568.

[15]朱绿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止血障碍干预[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05-307.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妇幼卫生岗位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广普及产科、儿科急诊急救知识和妇幼保健服务技能,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推动产儿科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临床急救能力,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大赛,激发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学习热情,营造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以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全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医疗安全,群众满意。

三、活动范围

全市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所有产科、新生儿(儿)科医生和助产人员,未设新生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全体儿科医生应接受培训和参加初赛;全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服务的人员。

四、大赛内容及规则

(一)内容

1、产科技能。理论考核: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科DIC急诊急救相关知识;操作:成人心肺复苏术。

2、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理论考核: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知识;操作:新生儿窒息复苏。

3、妇女保健服务。理论考核:妇女保健相关知识;操作:产检四步触诊手法、宫高腹围的正确测量及骨盆测量、乳腺癌自检、妇科检查方法、母乳喂养手法。

4、儿童保健服务。理论考核: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操作:0-6岁儿童体格测量的项目及方法、高危儿筛查。

(二)规则

大赛分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总计100分。其中,理论考试采取笔试闭卷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模拟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70%。

五、参考教材

产科急诊急救: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6版、《省第二周期新生儿复苏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妇女保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

儿童保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新生儿访视与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等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

六、组织程序

本次大赛分各医疗保健机构初选和市级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各医疗保健机构初选

各医疗保健机构初赛选拔工作于7月15日前完成,按照卫生局分配的参赛名额(附件5)确定参加市级决赛的选手名单,并于7月16日前报市卫生局业务科。

(二)市级决赛

各助产机构选派产科医师、助产士各2人,新生儿(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人,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各1人;未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镇(街道)卫生院选派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各1人参加比赛。其中,产科技能操作由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各1人协作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由产科医生、新生儿(儿)科医生、助产士各1人协作完成。两组参赛成员不得冲突。妇女保健及儿童保健专业均独立操作。

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表彰奖励

(一)团体奖

大赛设团体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二)个人奖

根据个人综合成绩(理论及操作)分组别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举办全市妇幼卫生岗位技能大赛,是增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学习意识,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全市卫生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省妇幼安康工程,确保妇女儿童普遍受益的具体体现。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确保圆满完成比赛任务。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降钙素原检测;儿科;感染性疾病;依据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050-02

感染是指病菌侵入人体侵害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局部组织或者全身性组织出现炎症[1]。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时常用抗生素杀灭细菌达到治疗效果[2]。频繁使用抗生素治疗易导致病菌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目前临床对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检测存在问题,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希望提高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准确性,但是效果均不理想。目前在临床医生不断实践操作下,发现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感染起到关键作用。该研究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对11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降钙素原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准确性,旨在探讨研究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起到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科收治的11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患儿体温超过38.5 ℃,或者体温

1.2 方法

110例患儿在检测前禁止使用抗生素。在检测当天早上禁止饮食。通过静脉抽取4 mL血液检测PCT,血液标本最好及时检测不能超过24 h。同时可以进行血清CRP、WBC计数检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PCT含量。检测结果分为:0~0.5 ng/mL,0.5~2 ng/mL,2.0~10.0 ng/mL,≥10 ng/mL 4个等级,阳性为PCT≥0.5 ng/mL[3]。

1.3 诊断标准

降钙素原等于或者超过10 ng/mL表示为严重细菌感染伴全身性炎症。降钙素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

2 结果

2.1 比较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原检测结果

11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有51例血清降钙素原

2.2 比较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值的分布以及阳性率

以降钙素原≥0.5 ng/mL为判断阳性标准。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阳性率为83.64%(46/55),病素感染组的阳性率为23.64(13/55)。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比较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患儿血清CRP水平分布以及WBC计数情况

以CRP≥10 ng/mL、WBC计数>12×109/L为阳性判断值,细菌感染组和病素感染组两组患儿的CRP阳性率以及WBC计数异常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比较血清PCT、CRP以及WBC计数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情况

以血清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判断标准,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染性为83.64%(46/55),显著高于CRP以及WB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对于身体的免疫情况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对于一些炎症的类别以及活动情况也可以通过检测发现[4]。但是对于重症炎症患者,能够监测炎症治疗过程的指标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没有发现。以目前医学水平对于炎症的检测一般采用血常规,但其存在局限性[5],不能帮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如何有效的监测重症患者炎症治疗的情况成为医学学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6],在正常情况下降钙素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如果全身出现感染情况时,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7]。降钙素原的发现对监测炎症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发生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时,降钙素原升高,在病毒性感染疾病感染中,降钙素原几乎不升或者升得很少。该研究主要通过110例感染患儿检测降钙素原指标,其中病毒感染组55例患儿中有42例血清PCT

[参考文献]

[1] 杜斌,陈德昌,潘家绮,等.降钙索原与内介素-6 的相关性优于传统的炎症指标[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14(8):474.

[2] 王庸晋,黄咏齐,杨天聪,等.内科学[M].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41.

[3] 简序,王金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10,25(5):471.

[4] 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远,等.脓毒症定义及诊断的新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16):321.

[5] 李彦华,王士雯,杜文津.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诊断老年脓毒症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 2010,20(1):1.

[6] Muller B,White JC,Nylen ES,et al.Ubhiquitous expression of the calcitonin-Ⅰ gene in multiple tissues in response to sepsi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1):396-404.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7篇

规范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针对全科医生的儿科教学,应包括不同年龄小儿主要卫生问题及社区保健,社区儿童疾病的综合管理等。学员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处理社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医疗技术,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其中,一般急诊急救技术、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及初级治疗与预防技术是重点培训内容。

1强化基本技能培训:全面、系统、正确的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是医生最基本的技能要求,是得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来源。学员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规范和强化此项技能。现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的中心,患者的感受受到重视,要求临床医生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2扩展思维,善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是全科医生教学培训的重点,当发现一种临床症状时,能够从多系统多视角去考虑、分析、鉴别,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逐渐建立起全科医疗的临床思维。例如:某一患儿出现呕吐、腹痛或皮疹等症状,不能单一考虑小儿内科疾患,扩展临床思维,考虑与儿科相关的其他疾病,如急腹症、传染性疾病等,予以鉴别并及时处理,以免误诊或耽误病情。

3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检验项目是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项目之一,是指导医生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学员通过培训要学会正确选择相关检验项目和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信息更是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学员通过儿科相关科室轮转,如影像科、电诊科等,学会或提高在心电图、X线、CT、MRI等检查结果的分析技能,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4合理用药:带教老师应按照严格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患者。指导学员用药前正确阅读和使用药品说明书,不仅掌握药物的适应证,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必要时应向家属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备受关注以来,输中药制剂的患儿逐渐增多。因有些中药成分比较复杂,其所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故输液时勿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特别是过敏体质的患儿更应该慎用[3]。还有,喘息患儿输氨茶碱时会出现烦躁、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严重可出现惊厥等,需严格掌握指证,输液时速度应缓慢,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因病情需要使用特殊药物时,应向家属明确交代可能的风险,经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正确评估病情,及时转诊

学员通过脱水、抽搐、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休克等重症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转归的学习,掌握正确评估患儿病情的思路,如腹泻病、急性喉炎等疾病。初期虽然不严重,但时刻考虑其并发症的发生,需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儿争取在病情进入不可逆阶段之前能够在综合医院得到综合治疗,否则重度脱水伴有血压下降,进入休克失代偿期或喉炎加重出现极重度呼吸困难时,抢救成功率就很低了。对于新生儿,需正确评估高危儿,如有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患儿,需积极查找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和遗留胆红素脑病、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儿科专科医生带教时,应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帮助全科医生识别危急重患儿危险程度,熟练掌握转诊指标,准确有效地进行转诊。这些培训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开展儿科特色教学—儿童保健教学

目前,很多基层单位在儿童保健方面,关注范围过窄,不注重发育和行为问题。因此,充分利用综合医院儿童保健专业的优势,在培训期间,让学员了解影响儿童发育和行为的因素,认识各类儿童时期的发育和行为问题和疾病状态下的儿童行为,参与评估、提供并指导使用一些简单的筛查表格等,帮助受训者在以后工作中拓宽思路。此外,把儿童的躯体和心理行为统一起来,也有助于全科医生筛查出社区中有行为偏离或异常的儿童,尤其是有高危围产因素的婴幼儿,使其尽早地接受专科检查评估,并协助家属找出一些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因素[5]。

加强继续教育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让学员了解国内外儿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最新进展及循证医疗结果,以保证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特别是《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项目是不可缺少的培训项目之一。全科医生是社区第一线医疗服务的提供者,难免遇到突发公共卫生医疗事件的发生,需掌握紧急处理或院前急救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但接受全科医生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但知识面较窄、基础欠扎实的社区医生和缺乏临床经验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他们缺乏最新的心肺复苏(CPR)知识,有的仍沿用目前认为是错误的CPR方法。因此,通过学习最新的CPR理念和方法,使他们对CPR有统一的认识,规范具体的实施措施,从而在临床上正确实施CPR,改善心肺骤停患儿的预后,使危重病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抢救。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创伤护理程序; 中重度创伤; 儿科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rauma care program in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save tim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ldren survival,reducing children mortality.Method:156 children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7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8 footwork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care program of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cess.The injury to reception time,effective rescue time,rescue success rate,mortality,length of stay,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jury to recep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using 8 footwork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care program of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8%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5.2%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rauma care program;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Pediatric

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1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29

创伤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发生创伤的几率更高。每年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交通或生活造成的中重度创伤性损伤而接受住院治疗。中重度创伤后的6~8 h是第二死亡高峰[1],被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患儿的生存率取决于入院前的抢救和护理,如果患儿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治,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很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一个系统、准确、快速、有效的创伤护理程序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描述了本院儿科8步法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在儿科中重度创伤中的应用实例,为儿科护士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抢救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创伤患儿156例,其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4~12岁,来诊时间为伤后15 min~6 h;其中交通事故伤136例,坠落伤12例,机器轧伤8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两组病例均符合中重度创伤标准[2](Injury Severity Score,简称ISS;ISS≥16分),患者的年龄、性别、来诊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按照急诊常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3],即: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以及各项护理记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该程序为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流程为外观伤情评估,保持呼吸畅通,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协助医师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各项护理记录,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 外观伤情评估 接诊后首先按照创伤护理ABCDE法则(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损伤程度评估;E全身检查)进行检查。患儿能否说话,呼吸是否通畅,循环是否正常,运用Glasgow意识程度评分或AVPU系统评估法迅速做出神经功能评估[4]。脱去患者全身衣服,充分查找可能的损伤部位,但要注意保暖,防止患儿体温过低,制动前需特别注意有无颈部或脊椎损伤。同时灵活使用视、听、嗅、味、触等感觉,望、触、叩、听、嗅等体检技巧,以及交谈等方式采集到患儿的资料,迅速对患儿的伤情以及严重性进行正确评估,妥善地安排好各部位的处理,对患儿的主要受伤部位和重要脏器功能及可能发生的病变做出果断的预判,确保对患儿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得到优先处理。在评价患者的病情时要有全局观念,整个初步检查过程应不超过2~5 min[5]。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专业的急诊知识、敏捷的思维、对患儿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对患儿外观预测指标特殊的敏感性。

1.2.2 保持呼吸畅通 由于婴幼儿及头、鼻道和舌体相对较大,多经鼻呼吸,下颌角过大,喉头偏高,会厌相对较大并呈“U”型,环状软骨是喉部最狭窄的部位,从而限制了气管内导管的直径,尤其新生儿,气管只有约4 cm长,只能容纳直径约为2.5或3.0 mm的气管内导管(成人气管约12 cm长)[6],如需要气管插管,对10岁以下的患儿应避免使用带套囊的导管,减少声门下肿胀和黏膜溃疡发生的机会。婴幼儿经口气管插管较经鼻气管容易。

1.2.3 监测生命体征 一般情况下中重度创伤患儿伤情复杂,病情多变,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中重度创伤患儿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而休克是导致该类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护士需随时严密细致地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神志等[7]。一般每30分钟测量患儿生命体征1次,始终保持收缩压在10.7~12.0 kPa,这样能降低出血量,提高患儿早期存活率;同时检测凝血功能,警惕DIC发生[8]。抢救可使用复温输液装置对重度创伤患者保暖。

1.2.4 开通静脉通道 中重度创伤多伴有大量失血,因此开通静脉通道至关重要[9]。护士在建立静脉通道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婴幼儿和青少年因其生理发育特点,其抢救过程中的开通静脉通道方式略不同于成年人[10]。首先应以置入两个内径较大的套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原则,首先穿刺周围静脉,尽量避免深静脉置管。最佳的置管位置是位于踝关节的大隐静脉和位于腹股沟的股静脉。避开穿刺骨骺生长区选择胫骨结节下胫骨的前中平面作为骨内输液通道进行液体输入相对较安全也较有效。输液的目的是婴幼儿的尿量维持在1~2 mL/(kg・h)或者青少年的尿量维持在0.5~1 mL/(kg・min)。

外伤出血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容易发生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低温和酸中毒又能抑制凝血和纤溶酶原激活,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加重了创伤症状[11],因此需及时大量补血,输注20 mL/kg的全血或10 mL/kg的浓缩红细胞,也可在患儿血色素和血型配型结果未出时以代血浆应急。抢救过程应注意保护患儿外露脏器,出血处加压止血包扎,然后进行伤肢固定,并视患儿状况给氧。

小儿体温过低是一个中重度创伤抢救的主要问题[12]。小儿经头散热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正常人。所以注意保温在儿科液体输入时也很重要,查体时,也应特别注意保暖。

1.2.5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 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要配备抢救药物和器械,确保途中止血包扎,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急诊科护士需熟练掌握各种创伤的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引起的继发性伤害,并在转运过程中做好转运生命体征监测,急诊科护士还需熟练掌握各种创伤的发展,对患儿的病情有一定的预见性,一旦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还需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儿科创伤患者由于其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时,往往焦虑、紧张、惊恐、哭闹,有些患儿会出现情绪失控、抵触治疗的情况,这时候儿科急诊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应该对患儿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生活照顾以及适当的心理疏导。护士应用从容镇静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稳重的姿态等非语言手段,给患儿以信任和安全感,以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安慰患儿,树立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减少患儿的不良生理因素,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关心患儿家属,主动与其交流,说明患儿的病情、发展、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力争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理解和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改善护患关系。

1.2.6 协助医师处置或术前准备 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要求护士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积极协助医师进行抢救。遵照医嘱对急诊患儿进行处置:如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各种皮试、导尿、心电图、X线、B超、CT等[13];并及时向医师提供有效的监护数据,同时做好采血、检查、记录、交叉配血、备血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1.2.7 入手术室、入院 中重度创伤的急救水平,主要在于急救的反应速度和质量,因此争分夺秒地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或办理住院手续,以尽快地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争取在“黄金小时”内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4]。

1.2.8 各项护理记录 各种记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护理记录等的填写要规范、及时、准确,避免伪造涂改,以防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以来诊至术前或入院前的抢救时间、患儿生存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受伤至接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儿的受伤至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死亡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重度创伤患儿的发生率迅速增高,特别是在伴有大出血或者休克时,有些严重危及生命,抢救的医护人员稍微延误可能就会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及时、准确、快速、有效地采取救护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和保证后继治疗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快速、准确、高效的创伤护理程序不仅体现在流程的科学性上,也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专业素养[14],业务精通,现代化医疗器械操作技术熟练,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创伤专科理论和技能,有独到的急救意识和观察力,并且能够了解儿科患者的特点[15],快速敏捷地做出抢救反应。同时要求急诊科各班护士需分工明确:一班护士负责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准确抢救药物和器械,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并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另一班护士负责开通患儿静脉通道,协助医师进行各项处置,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加快抢救节奏;各相关科室协调工作,密切配合,缩短辅助检查时间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中重度创伤患儿的抢救过程中采用了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在实施生命体征监测之前,先进行了外观伤情评估和保持呼吸畅通,通过对患儿外观伤情进行评估,结合采集到的患儿资料,得到准确的伤情判断及严重性评估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正确伤情等的判断,合理对各创伤部位进行针对性护理,节省了抢救时间。本研究中,通过系统的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本院的创伤护理程序通过快速、准确、高效的实施抢救,使急救护理工作规范化,大大缩短了中重度创伤儿童的救治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同时该创伤护理程序的实施还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抢救过程动作更迅速敏捷、观察能力更强、急救技能更高,而且提高了中重度创伤儿童的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者的态度,对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爱芝.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35):171-175.

[2]余翎.ISS与CRAMS创伤评分法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2):99-101.

[3]沈淑芬,陈冰玉,汤萍.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中绩效模式的构建与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108-111.

[4]陆小琼,郭亮,谭素贞.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73.

[5]张莉.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21):4816.

[6] Ramasubbu B,McNamara R,Deiratany S,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and necessity of fracture clinic referrals in a busy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J].Pediatr Emerg Care,2015,20(4):521-523.

[7] Mattsson J,Forsner M,Castrén M,et al.Caring for childre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an observation study focusing on nurses’ concerns[J].Nurs Ethics,2013,20(5):528-538.

[8] Conner N E,Uddin N.Predictors of intention to refer to pediatric palliative or hospice care[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5,26(6):210-224.

[9]尹红,李娜,马玉容.集束化护理在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6-19.

[10] Moyer D L,Carpenter J M,Landon M A,et al.Nonaccidental trauma:guidance for nurses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5,27(2):167-181.

[11]李桃梅,王元凤,董佳丽.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77-78.

[12]魏宝英.预见性护理对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4-25.

[13]杜佩红,魏薇萍,王飞燕,等.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32-34.

[14] Kassam-Adams N,Rzucidlo S,Campbell M,et al.Nurses’ views and current practice of trauma-informed pediatric nursing care[J].J Pediatr Nurs,2015,30(3):47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