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腹症;急诊;分诊

急腹症:是由于腹部脏器疾病、腹腔外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急诊分诊:急诊护士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专业技能,分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通过分诊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通过分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及时正确的分诊,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

1.材料与方法

1.1我院急诊科分别邀请内科、外科、妇科的医生为急诊科护士讲解各科腹痛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思路、举例和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还制定了急腹症分诊鉴别原则:喜按,腹软先发热后腹痛常见于内科疾病;拒按,腹硬先腹痛后发热常见于外科疾病。

内外妇科常见急腹症(详见表1)。

内科 外科 妇科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阑尾炎 宫外孕

急性右心衰 急性胆囊炎 卵巢蒂扭转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管炎 卵巢滤泡

糖尿病酮症 消化性溃疡穿孔 黄体破裂

消化道溃疡急性发作 肠梗阻 排卵痛

基底部大叶性肺炎 尿路结石

病毒性肝炎 异物吞噬后梗阻

尿毒症

各种中毒

肠炎

1.2具体方法。急诊护士所有人员利用休息时间自发的参加了此次学习内容,在课堂上随机出题由护士进行分诊,同时还出题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每位分诊护士在工作中遇到不典型急腹症患者做相应的跟踪记录,在每月科室业务学习时提出,全体护士共同学习、讨论,以便提高我科护士对急腹症的分诊率。患者到急诊分诊台时,通过询问病史,年龄、性别、既往史、病人主诉疼痛的部位、时间、(有无变化规律)、性质、强度、影响疼痛的因素及既往采用的止痛方法及效果,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检查结果,进行分诊。

2.结果。

通过这样的培训和考核使我院急诊科护士对急腹症的判断和护理措施有了深刻的了解与提高,较学习前能快速的对急腹症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可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也可减少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

3.讨论

虽然医学在不断的发展,但病种不断增加,病情越来越复杂。分诊是急诊科的重要环节,作为分诊护士应专业化,应熟练掌握各种腹腔脏器解剖分布位置,腹腔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其他全身疾病可能引起的腹痛特点,分诊护士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达到一定考核水平的护士才能胜任此岗位[2]。急腹症是最难做出正确分诊疾病之一。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分诊错误率高的病例进行重点学习分析讨论,以便大家在今后工作中提高分诊正确率,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我院急诊科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2篇

病 史

XY太太,43岁,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妈妈。四个月来感乏力和疲倦。同时存在下述问题(“购物清单”): 浑身肌肉疼痛;原因不明的紧张性头痛; 情绪烦躁;焦虑;双手麻刺样疼痛,特别是晚上;厌食(无食欲);胃灼热(烧心);便秘;睡眠不好;体重轻度下降。

各种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尿常规检查均属正常。在此阶段没有要求进一步的检查。

讨 论

XY太太的情况在全科医学服务中是极为常见的。这种病案让我们绞尽脑汁,在诊断和治疗上拿不定主意。病人是否真的(或者很严重地)患有器质性疾病,还是心理疾病躯体化表现,或是相似的某些功能失调?因此,下一步要更进一步考虑病人的既往史、家族史、精神病史以及用药史。

如果收集所有相关信息后仍然得不到初步诊断的话,可以使用“诊断策略模型”,通过这个逻辑过程来帮助你解开谜团。诊断策略模型包括五个问题。

问题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问题2:必须不能忽略哪些严重疾病?

问题3:这种病例中经常忽略哪些症状?

问题4:病人是否带着“化妆面具”来看病?

问题5:病人试图要告诉我们什么?

化妆面具

经过多年的全科医学服务,我的经验告诉我,有些疾病是有“化妆面具”(或伪装)的,它们带着“面具”来参加“化妆舞会”(注:这里指全科医学诊所),使得医生不能轻易地识别其真面目。我把这些带着“化妆面具”的疾病分成两类,每类有7种面具,其中第一类是比较常见的。

第一类带“化妆面具”的7种疾病:抑郁;糖尿病;药物作用(因医生的诊断、态度和治疗产生的作用,或自己滥用药物,如酗酒、服用麻醉剂);贫血;甲状腺或其他内分泌失调;脊柱功能失常(疼痛症状);尿路感染。

第二类带“化妆面具”的7种疾病:难以医治的细菌感染,如结核病;难以医治的病毒(和原生物)感染,如EB病毒、禽流感;艾滋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疾病。

分 析

实际上,XY太太被诊断为抑郁症。我们还不能断定造成抑郁的深层次原因。不过在全科医学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的规则,是把抑郁看成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基本生活活动的五类疾病:

活动能量

睡眠

食欲

应对生活的能力

澳大利亚社区居民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大约为5%。人的一生中因为抑郁需要治疗的比例,男性为12%,女性为25%。

我给XY太太的“处方”是心理学方面的治疗和心理支持。经过这些基本的心理学治疗措施后,她的情况有所改善。假如她对这些基本治疗措施没有显著效果,那么可以给她药物治疗,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特别提示

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英文为somatisation。由于心理长期压抑得不到缓解,使病人自觉严重的躯体症状,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有心理问题的病人往往不会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往往把莫名其妙的症状归咎于躯体问题,反复就医,即便做各种医学检查也不能打消自己患躯体疾病的疑虑。心理问题躯体化通常是某些特别的生活事件或遭遇造成的心理应激反应,在中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最先接触心理问题躯体化病人的医务工作者,往往是全科医生。主要治疗措施是给病人进行心理学上的咨询和帮助,必要时转诊给心理学专家。

关于抑郁症:中国的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病人数估计为3 000万以上,发达地区略高,且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每年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千亿元的损失。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和精神疾患占疾病负担的首位,其中抑郁症在心理和精神疾患中占第一位。中国的心理学服务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以社区为基础的心理学服务。因此重视全科医学教育中的心理学技能培训,加强社区医生心理学服务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杨 辉

体验全科思维,阅读发现价值

谷 建 阅评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68

调查分析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为防控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医院重症医学科721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721例患者收入本院重症医学科, 男405例, 女316例;年龄最小2岁, 最大88岁;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常规采集患者标本, 包括血液、尿液、痰液、中心静脉插管、各种引流管、伤口深部拭子等, 均送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1. 2 方法及诊断标准 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2009年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对重症医学科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由主管医生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经临床表现、胸片、血液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确诊[1], 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

2 结果

2. 1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部位 72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3例, 感染率为19.83%;共271例次, 例次感染率为37.59%,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4.11分, 调整感染率为4.82%, 调整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4%。见表1。

表1 271例次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n, %)

2. 2 病原微生物的分布 271例次医院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59株。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构成比见表2。

表2 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构成比(n, %)

2. 3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构成比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构成比(n, %)

3 讨论

3. 1 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感染部位分析 重症医学科(综合ICU)的医院感染率为19.83%, 例次感染率为37.59%, 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5%~10%)[2], 说明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且比文献报道[3]的发生率要偏高, 考虑与收治患者的病情轻重有关, 统计得出平均病情严重程度[4]为4.11分, 调整感染率为4.82%, 调整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4%。控制重症医学科患者医院感染,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重症医学科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占50.55%。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病情危重,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长期卧床, 应激及高分解状态, 免疫力低下, 且气管与外环境直接沟通, 破坏了呼吸道屏障, 防御功能减弱[5]。

3. 2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分析 病原微生物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57.53%, 且居前3位的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因为革兰阴性菌是人体皮肤和肠道等处的常居菌, 故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能是此次调查的样本数量有限, 加之不同医院的病原菌不同和各个时期患者的体质或病种不同, 真菌的感染较革兰阳性菌还要高, 比文献报道[6]的比例高, 但也反映了医院真菌感染增加的趋势。

3. 3 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主要高危因素还是侵入性操作, 居前4位的是机械通气、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泌尿道置管。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 是引起相应部位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7] 。正确掌握侵入性操作的指征,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或减少操作损伤, 缩短留管时间但又避免重复插管, 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做好留置管道的护理, 开展前性的感染监控, 是预防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生率高, 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病原微生物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应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地监测、预防措施, 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对提高医疗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中华医学杂志, 2001, 12(1):395-396.

[2]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

[3] 贾会学, 林金兰.乳腺癌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2):2655-2657.

[4] 沈波, 许琴芬, 倪芳颖, 等.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与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4(4):516-518.

[5] 周红芳, 龚光明, 徐俊炜, 等.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3):567-568.

[6] 李国强, 魏路清, 李亮, 等.综合ICU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7):1665-1666.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技术 中医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往往是决定的因素。中医的教学难度较大,特别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选择。笔者认为,除继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外,现阶段中医诊断教学应注意推广现代技术。

1.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以往中医诊断的课堂教学大多只详其理,未见其形,所配少量电化教学,如望舌的幻灯片、脉诊的录像片等,在教学过程中亦须由教师操作集中进行教学演示,操作非常烦琐,大多不能按教学意图停顿、剪接或增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数据、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为一体的信息技术[1,2]。这种技术作为中医诊断教学手段非常合适,因为中医诊断教学本身的特点也正需要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交流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上课所用的多媒体演示教学课件由教师亲自动手制作,将原来分散的板书、图表、图谱、幻灯、录像、录音等各种教学信息,全部集中到计算机中,在互动平台上,运用教学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授课时由教师控制计算机按教学需要随时调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项现代电脑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艺术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由于任课教师特别熟悉本专业教学内容,所编课件能有机地将视听结合,使声像并茂,把枯燥、空洞、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高度统一,尤其符合诊法、辨症形态教学的特点,不仅节省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按教学需要插入图表,展示图谱、幻灯、录像,模拟各种病态发音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来,使学生过目难忘,印象特别深刻,有利于“三基”知识的记忆与掌握,颇受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开创出令师生都为之振奋的教学新局面。

2. 开设现代科学研究实验课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科研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院学生和其它中医院校的学生一样,在这方面普遍能力较差。我们中医学科对毕业生追踪调查,收到的1200份函调中,不能动手看病的毕业生占72.3%。可见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薄弱环节,而中医要现代化、要发展,重担就压在下一代学生肩上。因此必须从中医基础学科做起,加强中医实验教学。

开设中医现代科学研究实验课,中医诊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是我们没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医诊断学研究中运用日益广泛深入,使中医诊法和证的客观指标与机理不断被揭示。如舌诊已用比色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蛋白电泳、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微血管造影、电味觉测定、X射线微量元素分析等进行研究;研究脉诊最具代表性脉象仪,也已从早期的传感式演变为微机化全自动进行脉图描记分析;各种证实质的研究更是涉及理、化、光、电、分子、细胞水平,其结果是大大地扩大和延伸了传统中医诊断的范围。

如果我们能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开设实验课,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传统中医诊断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用脉象仪做实验,指导学生学会描记脉图,测量脉图数据,熟悉常见脉象图形分析,写出正规的实验报告。使学生不但对“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各种脉象有了具体脉图可测的客观性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现代脉诊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扩大了知识领域,奠定了科研基础。

3. 重视和强化临床见习带教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前辈即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可见临床实践是中医诊断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电化、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中诊课堂教学效果得以逐步提高,然临床见习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见习次数一减再减,呈逐年萎缩之势,带教质量亦随之滑坡。若再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医诊断的教学质量将难以保证。

中医诊断的基础是四诊八纲辨症,诊法、辨症的可靠性、可信性是决定治疗的关键,亦是每位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事实证明,不少学生虽然在校考试得分较高,但到临床面对病人时常手足无措,不知该干什么、怎么干。查体时动作笨拙,询问病情经常前后不一,甚则语无伦次,切脉更是浮沉虚实滑涩不分。碰上较为复杂的病症,辨症诊断更是摸不着头绪。由此可见,要把诊法、辨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基本技能,必须多次地、反复地临床实践。

因此我们必须消除重课堂、轻实践,重课本、轻动手的传统观念,重视和强化临床见习带教工作。遴选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带教,做好示范,讲解要领,指导学生严格规范操作,逐渐提高学生诊察疾病、认识疾病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此,不仅能学好中医诊断,同时也为学习后续中医临床各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采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讨论

研读案例(医案),是中医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比较定型的学科,过去限于条件,科学仪器用得很少,但思维方法用得多,经验非常丰富,这是一个特色”[3]。中医诊病靠辨症,辨症是中医临床思维的精髓,体现了中医诊断的特色,是对疾病全面、完整的本质认识。然而临床辨症思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这种能力的培养,一靠临床,二靠医案。而在中医诊断教学阶段,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无疑是训练和提高辨症技能的良好方式。

案例的选择,不局限于传统古代医案,也不仅是现代典型病案,主要多选临床常见实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一般以脏腑辨症内容为核心,尽量争取选用学生在附院见习能看到的典型病人。如将心系病症中有关“心脉痹阻症”;肺系病症中有关“肺气虚、痰湿阻肺症”;脾胃病症中有关“脾胃气虚症”;肝系病症中有关“肝风内动症”;肾系病症中有关“肾阳虚、肾虚水泛症”等常见病例整理成讨论所需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

课堂讨论安排在临床见习之后,是对临床见习的补充和深化。讨论时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配合积极思维,主要围绕①辨症依据――四诊资料的收集整理,②辨症步骤――多种辨症方法相互联系和补充应用,③辨症分析――对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的再认识,④辨症结论――规范的证名诊断四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则要充分地准备,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质疑,并在讨论结束时作出精辟的分析和讲评。如此反复对学生进行辨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知常达变的本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鸣.正确看待计算机多媒体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中国电化教育,2003,(12).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5篇

鄞州人民医院于1985年设置了精神卫生科,是综合性医院中较早设置精神卫生科的医院。近几年,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精神科方面需要的增加,我院精神卫生科工作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精神科病房会诊量和精神科门诊数量均有较大的增加。精神科会诊和精神科门诊工作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不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本次研究对临床各科请精神科会诊的195例病人,将其与同期在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的720例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鄞州人民医院临床各科请精神科会诊的病人195例,和同期在精神卫生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病人720例。精神科会诊组男92例,女103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1.71±18.62)岁,精神卫生科门诊组男322例,女398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41.80±15.83)岁,两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 P>0.05),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80, P

1.2 方法 比较两组病人精神障碍类别及使用的精神药物类别。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精神障碍类别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 会诊组占前三位的病种为神经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门诊组占前三位的病种为神经症、心境障碍及心理生理障碍。

会诊组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与门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5.19、69.87、14.59,P均

2.2 两组病人使用的精神药物类别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不管是门诊病人还是会诊病人,所使用的药物占前两位的均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5 -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或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5 - 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类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会诊组排第三位的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而门诊组排第三位的为三环类抗抑郁药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

会诊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比率高于门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 20.91、6.03,P均

转贴于 3 讨论

近年来,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吴文源等[1]报道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中,精神疾病患病率为20%~70%,综合医院初诊患者分类中,略高于1/3的患者是躯体疾病,不足1/3的患者是心理疾病,即神经症,其余1/3的患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即心身疾病。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在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会诊和门诊中,排第一位的病种均为神经症。在会诊组排第二、三位的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而门诊组排第二、三位的为心境障碍及心理生理障碍。在综合性医院,病人基本上是因为躯体疾病或症状而住院,而门诊,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临床各科转诊,因而,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处理的病人,与躯体疾病或症状关系密切,即使是焦虑症、抑郁症等,亦常主诉有较多的躯体症状,鉴别症状主要由躯体疾病还是由心理因素所致非常重要。另外,鄞州人民医院没有精神科病房,故发病率高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并不多。

从两组病种的差异可以看出,会诊组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比例大,而门诊组功能性精神障碍的比例大。本次研究得出会诊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门诊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诊的比率逐渐增加。会诊组器质性精神障碍,特别是谵妄的比率明显高于门诊组。这两点是由于住院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器质性疾病发病率高,而且器质性疾病总体上比门诊组要严重得多。王高华[2]和兰光华[3]分别在有关综合医院会诊联络5~10年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会诊病人存在年龄升高、内科、老年科会诊比率增加的现象。本次研究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在综合性医院开展精神科会诊,需要有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扎实理论和临床基础,在对症处理精神症状的同时,要积极寻找导致精神症状的原因。在使用精神药物时,要充分估计精神药物对器质性疾病的影响及与相关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用药的剂量和疗程。与此相关的,安全性好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会诊组使用比率高于门诊组。而且,器质性精神障碍往往只需短期用药,如病人处于谵妄状态,出现行为紊乱等,一般症状控制即可较快停药,故对价格考虑较少。但不管是会诊还是门诊的处理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均已成为主流。

SSRI和SNRI类抗抑郁药在两组的使用比例均相当高,两组无明显区别。这是因为综合性医院不管是精神科门诊还是会诊,均有相当多的病人表现为焦虑、抑郁及体检、各种辅助检查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SSRI及SNRI类抗抑郁药对这些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耐受性好。失眠为精神科门诊及会诊病人的又一非常常见且重要的症状,故苯二氮卓类的应用比例亦相当高。但门诊更多的为失眠症及焦虑、抑郁障碍伴发的失眠,而病房的这类病人除原来睡眠不好外,很多与躯体疾病导致痛苦,对躯体疾病的担心,环境的改变等有关。因为病人常对失眠的症状非常关注,希望改善的要求很迫切,为较快缓解病人这方面症状,医师常会选择使用苯二氮卓类。除因失眠而使用该类药外,不论病房还是门诊,均有很多是因为焦虑,包括少量惊恐障碍而使用苯二氮卓类。病房还有因急性兴奋躁动及酒依赖病人为缓解戒断症状而应用苯二氮卓类。

综上所述,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会诊和门诊病人的主要病种、主要使用的精神药物是相同的,因而,相同点是主要的。但这两组病人许多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导致用药也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器质性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而,要搞好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工作,既要有专科医院医生所具有的功能性精神疾病诊治的技能,又要熟知器质性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诊治。

本次研究虽总结出精神科会诊与门诊的一些异同,并对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但对原因的深入分析存在一定的欠缺,这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6篇

健康平安地度过孕期是很多准妈妈的期盼,但新生命的孕育常常会遇到一些“拦路虎”。总地来说,孕期影响母胎健康的疾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妊娠导致的,妊娠终止后疾病消失,称为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严重者称为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羊水栓塞、围产期心肌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另一类叫妊娠合并症,是孕妇原有的内外科疾病,可发生于孕前、孕期加重,如各种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慢性肾炎、肝病、免疫性疾病等。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最常见、最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重视产前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1.妊娠合并心脏病

症状:常见的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心功能I级者可以没有不适症状,心功能减退者可有心悸、气短、水肿、乏力、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血等症状。

后果:对母体的影响有心力衰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死亡等;对胎儿的影响有流产、早产、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死亡。

对策:认真产检,定期评估心功能。

效果:因病情发展及病变程度而异,患严重心脏病(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不宜妊娠,患其他心脏病在妊娠过程中心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的要及时终止妊娠。

2.子痫前期(严重的妊娠高血压)

症状: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甚至昏迷、抽搐。

后果:母体可因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引起脑、心、肾、肝等各脏器缺氧损伤,发生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胎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

对策:产检时检测血压、尿常规、体重,高血压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及时发现异常。

效果:轻度者可进行降压、镇静和解痉等治疗;重症者需及时终止妊娠,病情随妊娠终止后好转,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高血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设有妇科肿瘤、生殖免疫、普通妇科和产科。产科为首批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临床专科,是上海市产科心脏监护中心和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自身免疫病、产前诊断等在国内较有影响力,妇科肿瘤、妇科微创手术、生殖免疫学和病理妊娠等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牵头制定了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

专家简介

狄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的临床综合诊治研究,尤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及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综合治疗等方面有一定造诣。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东院)

赵爱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反复自然流产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

特需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下午(东院)

林建华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7篇

一个韩国孩子为什么要找李耀谦教授诊治呢?

这就要从李教授的名气说起了。李耀谦早年在江苏中医药大学随名中医吴克谦学习,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经4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对儿科、内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参加《现代内科学》编撰,50余篇。早在1998年就被收入“中国当代医学名人”和“科学中国人专家人才库”,2005年被疑难病研究会授予“中国传统医学专家”称号,他还是扬州市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由于他名声在外,所以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

说到儿科病患,李教授指出,儿科疾病和成人疾病有明显的区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儿童的特点,儿童的机体和各种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完善。儿科病有如下几个病理特点,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注意:

一是容易发病。小儿卫护功能薄弱,屏障能力不足。加之寒热不能自调,容易为外邪侵袭;内则乳食不知自节,容易为乳食所伤,因而肺脾二脏的疾病较为多见,传染性疾病也明显多于成人。临床最常见感冒、咳嗽、哮喘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和吐泻、腹胀、腹痛、食积等脾胃疾病。另一方面病后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昏迷。这些症状尤其在传染性疾病中多见,故医界前贤总结归纳这个发病特点是“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是很确切的。

二是变化迅速。小儿发病后常常变化很大很快,其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明显迅速。如病后医治稍缓或治疗失当。极容易轻病变重、重病变危。

易虚易实:如小儿肺炎,病初中期表现为邪气闭塞、肺失宣降的实症,如高热、咳嗽、痰J、气喘等,若因气郁血滞,邪气内陷,心阳不振,又会迅速出现肢冷、汗出、唇紫、脉数等虚症(西医称肺炎、心衰)。

易寒易热:和易虚易实的机理相似,热和寒之间非常容易出现相互转化,如:小儿风寒感冒,出现寒邪外束的表寒症,可以迅速出现寒郁化火、热极生风等风火相煽的热性症候群,由于正不胜邪,在邪正分争之际,高热、抽搐之实热症,也可突然转为肢冷、汗出、脉细数欲脱之虚寒症候。

三是易趋康复。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生机蓬勃,精力充沛,处于蒸蒸日上、迅速生长的阶段,患病后在及r治疗和护理下,病状消失快,身体康复比较迅速,即使出现较危重的症候,只要抢救及时,处理得当,预后也是很好的。

四是免疫力较低。随着月龄的增大,小儿从母体接受的先天免疫力逐步减少,而自身免疫系统相对薄弱而低下,对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肺炎等病抵抗能力相对不足,容易感染发病。

五是精神因素不可忽视。由于小儿心怯神弱,最多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当小儿乍见异物或骤闻异声时,容易导致夜啼、惊惕、心悸、抽风等。长时间所欲不遂,缺少关爱,容易导致忧思而损伤心脾,出现厌食、呕吐、腹痛、孤独不群、情绪焦躁;家长对小儿过于溺爱,使儿童心理承爱能力差。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都会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如好动不安,无法控制,频频眨眼,摇头耸肩、嗅鼻咂嘴,秽语抽动,易于激动,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等。

另外还有其他致病因素,比如先天遗传因素、意外因素、环境及食品的污染等。此外,还有治疗、护理不当及医院内感染等医源性损害因素。

那么,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有什么区别呢?

据李教授介绍,中医儿科古称哑科,因小儿有口不会言或言之不恰、难以尽信,故医治小儿疾病较难。中医儿科首重望诊、观五色。察精气神,审苗窍、阅动态,配合闻、问、切(包括腹诊)等方法,诊察了解、汇集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以准确诊断。

中医儿科是医生对患儿表现出来的症象观察(望诊)加上问诊、闻诊、切诊(切脉和腹胸部触摸)等一系列传统的诊断方法,观察、分析、探求,从而测知患儿疾病属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气血的盛衰;其病位在卫、气、营血、上焦、中焦、下焦,在何脏、何腑。汇集所有患儿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其病因病理(即审证求因、论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在宏观上,中医儿科需从节气、时令、气候、当年的流行病及历史流行病学,患儿的体质强弱、既往病史、现病状等多方面综合归纳、分析、诊断,确定治则及用药,这个整体观是中医各科辨证论治的核心所在,不仅仅是儿科。

中医儿科治疗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急性病以祛邪为主,时时不忘顾护正气,特别是急性病危重阶段更要注意顾护阳气,以挽救患儿生命。慢性病以扶正为主,时时不忘扶正不碍邪。本着加速疗效的目的,往往在病急时采取综合治病,如针灸及各种外治疗法,配合内服药物治疗。

西医儿科是医生观察和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望、触、叩、听、问)后,加上检验、X光、B超、CT、核磁共振等理化检查,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采取降温、止痉、镇静以及使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等措施。

西医的支援疗法,如补水、补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措施,起到了积极救护作用,过去那种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现象现在临床已少见,但伤阴津、阴虚热甚等症象则仍可见到,需要通过中药加以纠正。就是说,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现代医学扩管扩容;中医防治五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短暂性脑缺血(TIA),也称一过性脑缺血。祖国医学属“中风”范畴。症状多为发作性偏身手足麻木或无力,或言语不利、或痴呆凝视,时间不超过24 h。但大多发作时间约几分钟到一小时。笔者临床多年,以专诊脑血管病为特长,经常遇见TIA发作患者。理论上讲,该病预后1/3发展为脑梗死,但临床多见约半数患者发展为梗死类脑血管病,可见该病预后不良。往往患者甚至医者对此不予以重视,掉以轻心,认为发作后就没事了,或者防治处理不当,导致引起严重的脑梗死类疾病。故笔者着重讨论此病,以引起医患注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中医为主中西结合调治,每收良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诊断要点

(1)突然的短暂性神经局灶功能丧失发作,数分钟或数小时,不超24 h;(2)起病大多4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慢性病者;(3)反复发作;(4)发作间隙期无神经系统定位体症(但特殊检查如CT'或MRI等仍有10%~20%的腔隙性梗死灶);(5)没有高颅压。

2 具体特征症状和常见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1)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或出现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特征性症状:①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们矇伴对侧偏瘫或感觉障碍。②可出现失语。(2)椎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广泛,故症状很复杂,大致为眩晕、平衡失调、多数不伴有耳鸣。特征性症状:头部转动时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双眼视力障碍发作[1]。上述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的各种复杂症状,尤其是椎动脉TIA时临床表现更趋复杂,这就需要医者全面分析归纳,特别是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则大致可以诊断。但需审慎检查,必要时行CT等检查排除。

转贴于

3 治疗与预防方法

一旦确诊TIA,即应争分夺秒开始治疗。现代医学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预防治疗、保护治疗。笔者体会: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并用,对于TIA再发,比单用阿司匹林有更大效果。阿司匹林 100 mg,1日1次;双嘧达莫25 mg,1日3次口服;同时施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滴1周,这些作为常规治疗。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对于防治TIA尤为重要,我们着重应用中医治疗。笔者总结为防治五法:(1)活血通络法:方用血府逐瘀汤,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生地、赤芍、牛膝、枳壳、柴胡、桔梗,加用水蛭、全蝎、僵虫;(2)益气通络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生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蜈蚣,重用黄芪、地龙;(3)平肝息风法:方用张氏镇肝熄风汤,药用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牛膝、龟板、天冬、元参、赤芍、甘草、川楝子、茵陈,加用丹参;(4)祛痰化湿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菖蒲、钩藤,重用天麻;(5)滋养肝肾法:方用一贯煎加减,药用生地、熟地、沙参、麦冬、枸杞、川楝子,加重生地用量。

此五种方法,首用第一种方法即活血通络法1个疗程(10天),再用第二种方法即益气通络法1个疗程(此两法必用),然后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第三、四、五种方法。用药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在祖国医学属于“中风”范畴,而中风又有血瘀生内风之说。病机则是血行瘀滞,时堵时开,如“风性善动”,中医治疗则以活血祛瘀为首选。首用血府逐瘀汤加用水蛭,破血逐瘀,加用全蝎、僵虫,收风止痉,意在建功;1个疗程后则恐气虚推血无力,活血化瘀基础上加重用生黄芪补气助推以行血。2个疗程后,病情得到控制,即要追本求源,按痰、湿、虚各类治之,以求得到根治。整个用药过程,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能收到良好效果。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1岁,原有高血压病5年,于2007年1月31日中午突发言语不利,伴右肢麻木抽动,约10 min 恢复正常,然后每隔约1 h发作一次。测血压140/90 mm Hg,TCD示左颈动脉斑块狭窄,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即给予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口服、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外,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30 g,川芎20 g,桃仁10 g,红花15 g,生地15 g,赤芍10 g,牛膝10 g,枳壳10 g,柴胡6 g,桔梗6 g,水蛭5 g,水煎服。第3天发作渐终止。继续用药至10日后,中药改用补阳还五汤重用地龙15 g 10剂,随访两年未复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