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1篇

蒙台梭利十分强调特殊教育教师在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他认为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正是教师身上所存在的那些不好的脾气和内心障碍,使儿童胆怯害怕,不能以真实的一面在教师面前展现,致使教师缺乏对特殊儿童的体会和深入了解。为了全面透彻地了解特殊儿童行为特点,教师必须要有思想准备,教师首先从了解自身开始,总结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例如,傲慢、发怒、偏见等。总之,“教师必须变得谦和友善和慈爱,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这种精神预备将给予他所需要的平衡”。③要在精神上为幼儿营造舒适、温馨、安全、宽松愉悦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将心理学知识寓于教育教学领域之中去,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国在特教的师资培训方面由于国家的重视,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我国的一些特殊学校和康复机构里,由于师资匮乏,很多特教师资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缺乏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所必备的知识素养和教育理念。因此,面对特殊儿童的外在表现形式,不知该如何应对,有的教师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行为,缺乏爱心和耐心,这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而应更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特教工作尤其强调特殊教育教师的人道主义服务精神,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这样才能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而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特殊教育教师要加强专业伦理、专业素养、专业行为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服务和奉献于特教事业。

二、幼儿特教教师感官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的精华所在。蒙台梭利指出特殊儿童的某些障碍和缺陷,只要在敏感期之前进行教育,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儿童敏感期大多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到六岁前这一阶段,即学龄前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是幼儿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教学效果也最好。感觉发展敏感期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特殊儿童接受训练,有利于纠正智障儿童的感官缺陷,如果错过了这段最佳时期,对于有缺陷儿童来说更是勤苦而难成。

蒙台梭利把智障儿童的感官教育划分为:一般感觉教育(触觉、热觉、压觉和立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教育,在这些感官训练中以触觉训练为主要练习方式。智障儿童常常通过触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双手成为他们理解事物的直接器官。由此可见,特教教师只要掌握了智障特殊儿童感官敏感期的发展规律,充分地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而且可以把握住智障儿童感觉器官逐渐从不成熟到完善的发展机会。同时蒙台梭利也指出,如果儿童感官敏感期已经过去,再加以练习,不仅增加了训练困难度,而且也不可能达到完善的地步。在智障儿童的各种感官训练中,蒙台梭利主张把“教师”改称为“指导者”。幼儿特殊教育教师根据智障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如思维发展迟缓、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判断分析能力、情感发展滞后等心理特点,对弱智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的指导,使儿童自由自在地发展。幼儿特教教师在缺陷儿童感官教育实验中,充分运用了分解训练原则训练缺陷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解智障儿童的感官训练程序和步骤,既符合智障儿童感官发展水平,又能够适应智障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如果不把感官教育作为某种含有智慧和动作的整体活动的一部分,那么就永远也不可能有什么感官教育。”

④最后,蒙台梭利关于智障儿童的感官教育必须借助智障儿童的感觉器官和直观的感官教具进行。幼儿特教教师利用能够刺激智障儿童感觉器官的教具为媒介,通过不断训练和强化,提高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感受性在不断的探寻和发现的过程中提高和完善。纵观新时期幼儿特教改革的发展进程,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这些观点在蒙台梭利的著作里随处可见,蒙台梭利在幼儿特教方面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三、蒙台梭利幼儿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的现代价值

蒙台梭利是以一个教育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尽可能试图打破以往传统智障学校的教学方法。客观、公正地从儿童家庭教育的视角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特点等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蒙台梭利对特殊儿童开展早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后期乃至今日的缺陷儿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实地观察低能儿童,努力寻找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低能儿童进行训练,并在训练中不断摸索新的经验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她的这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态度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关于特教教师的师资培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很多真知灼见,她提出特殊教育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发展的敏感期进行感官训练,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尊重特殊儿童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教学中,幼儿特教教师如何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何利用各种教具刺激弱智儿童的感官,以及生活技能训练,至今为我们现今早期特殊儿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2篇

音乐教学是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中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国际上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普遍受到重视,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学生中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目前在特殊教育中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还是比较薄弱。作者结合自己在特殊学校智障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音乐多媒体教学对智障学生的影响,实践证明:在智障学生中开展音乐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改善运动障碍,帮助学生宣泄情绪,激发学生智力发展。对于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学;多媒体;特殊教育;智障学生

音乐是一门能够想象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调动人们的感情,充实人们的想象。在音乐中人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或欢快或忧伤,人们的情感也会通过音乐而得到升华。笔者本文将谈一谈音乐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的问题。据专家调查,我国现有的学龄智障儿童有五百万之多。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音乐,则可以治疗智障儿童,对智障儿童的大脑进行一定的治疗。适当的让这些儿童听一些音乐还可以锻炼其反应能力,甚至有时还可以约束其不合理的行为。智障的儿童在听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提高自我的反应能力。此外,在倾听音乐或者唱歌的过程中还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笔者认为,若在智障儿童早期便对其进行音乐的熏陶,那么其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便可以很早的得到锻炼,久而久之,智障儿童后期康复的可能性便得到了提高。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这些儿童感知音乐,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一、特殊教育的学生的特点

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为智障学生。而智障学生一般是指脑部受损或者因后天刺激,而造成智力发展障碍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显得十分欠缺,所作出的行为也很难让正常人所接受。作为智障学生其行为举止有时比较怪异,他们共有如下几点特征:

1.理解能力差,智力低下。

2.记忆力欠缺,不能记住事情。

3.言行举止怪异。作为智障学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比正常人较慢,在音乐多媒体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需要把握住这些学生的特点,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通过音乐来鼓舞学生,通过音乐来熏陶学生。先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再通过音乐多媒体教学来锻炼智障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在音乐多媒体作用下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智障学生中的运用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音乐多媒体教学也一定会给智障学生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音乐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与即兴教学法

这种方法源自于美国的音乐治疗中心,是他们开始使用这个方法并成功治愈患者的。这种方法运用在智障学生教学当中,也一定会产生有效的结果。为了活跃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即兴教学的方法让智障学生自己即兴创作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通过即兴音乐表演的形式,来带动全班的人对音乐的学习,让其陶醉在音乐欢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即兴音乐表演的现场。记录学生展示的精彩瞬间。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即兴表演的素材,让学生得以学习。

(二)多媒体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主要特点为,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随着我国奥尔夫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在教学方面得到应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的互动性和表现性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的节奏当中,能够给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启发性。多媒体可以起到伴奏或者卡拉OK的作用。把学生们的上课情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回放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喜欢。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领域的运用能够使课堂的表现更加多元化,更加形象丰富的表现音乐知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表达能力很强。例如在投影大屏幕结合音响的表达形式能一下子让学生的情绪就带动起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智障学生中更好的学习音乐。

(三)多媒体与钢琴音乐

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研究证明钢琴学习可以明显促使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肌肉的相互配合。对于智障学生具有重要的康复意义。我结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在脑瘫学生中开展钢琴与多媒体学习的个训,取得了一点成绩。钢琴协调智障学生双手的灵活度,开发了智障学生的潜能。多媒体直观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通过多媒体进行钢琴教育令到一些不容易表达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声像化。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我结合教学目标,寻找下载一些钢琴练习软件,让学生在电脑前完成一些钢琴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少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进步。让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对于一些智障的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钢琴。这让我看到了钢琴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意义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音乐属于全人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运用到各科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在音乐教育当中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努力把音乐与多媒体教学作为治疗智障学生的方法。推广使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熏陶更多的学生。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努力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智障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能够自觉融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对音乐的学习,锻炼自我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让这些智障儿童重新振作起来寻找到自我。

作者:洪曼莉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恒.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2,(08).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3篇

一、应用沙盘游戏构建教康整合的心理教肓课堂

沙盘游戏最大优点是在“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游戏者在沙盘中运用沙具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替代了语言对思想最直白的表达,陪护者只需要作为“静默的见证者”,以接纳、共感理解和赏识的态度在旁边陪伴,使游戏者的“自我自愈力”得以发挥。多年来,沙盘游戏开始逐步被教育工作者认识,走进学校,并被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运用。沙盘游戏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介入,并非单纯以游戏儿童的心理症状为工作目标,而更注重其内在心理的充实与发展,在儿童的健康成长方面,如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特别符合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为学校心理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沙盘游戏帮助智障学生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激发语言表达能力

沙盘游戏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容易被智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运用沙盘在低年级开展游戏教学和语言训练,让智障学生在自我游戏或合作游戏中创设情境,构建关系,从而引发交流与对话。唐强撰述的《中国智障儿童的测评于治疗现状》中提到,游戏在智障儿童心理康复和行为矫正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满足智障儿童的安全需要,对他人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调节认识和情感之间的矛盾,使郁积的不良情感得到宣泄及获得快乐并体验成功。智障学生在语言和行为方面有很大的特殊性,如感知觉迟慢、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弱、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比较容易兴奋、意志力差、情绪变化快等。而沙盘游戏的起源与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心理辅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思想:自由与保护、治愈与发展,以及发展与创造,都符合儿童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都能够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游戏者提供一个自由、安全、受保护的空间,具有非语言性、形象性、生活化等特点,与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康复和行为矫正等具有积极作用。

三、沙盘游戏有利于自闭症学生构建社会关系

沙盘游戏既是-种治疗工具更是一种沟通工具,巧妙运用沙盘游戏,可以为自闭症学生架起对他人和外界沟通了解的桥梁。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广泛性发育障碍,一般指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核心障碍之一是社会交往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可以在沙盘游戏室中陪护自闭症孩子,慢慢通过语言、行为互动和肢体接触,帮助其接受对方发出的语言信号与意识,处理大脑所接受的交流信息,建立良好的初识意识,构建信任、依赖的社会关系。

四、沙盘游戏有效干预特殊学生问题行为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障儿童;存在问题;处理措施

一、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不能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特别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智障儿童甚至连3-5分钟也难以做到。例如:儿童小李,上课时总是坐立不安,左顾右盼,没有目光接触。不停地向教师索要东西,甚至趁人不注意时随意拿玩具,有时还会干扰其他智障儿童上课。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在智障儿童中,男孩子发生冲动、攻击行为的比较多,中度者主要表现为冲动、辱骂他人、破坏物品等行为,幼小者主要表现为以好打、咬人或物品来发泄情绪。例如:儿童小青,患有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较严重的攻击行为和自残现象。只要有长发的女性出现在她的视线内,便会很快地抓住那人头发不放,口中大喊其名字。喜欢向他人索要食物,如得不到时就用手抠破自己的脸,得以发泄。

3.退缩行为。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在年龄较大,特别是程度重的智障儿童中,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例如:儿童贵贵,从小就胆小、怕见生人,对周围不熟悉、不常见的人会有强烈反应,会不停地大哭,直到有亲密的人抱起才会逐渐停止。

4.异常。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提示下分辨出男女性别。因智障儿童自身自控能力差、行为规范意识也较为低下,都会以某些特定的行为来掩饰自身心理的缺陷。例如:一些智障男孩不分场合、地点随意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一些智障女孩常用力夹紧双腿,或两腿用力夹紧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还有的会时常抓挠下身。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儿童或教师,在智障儿童中也较常见。

5.异食行为。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的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难以消化,导致消化系统的紊乱。例如,儿童小青,异食行为表现为抓扯自己的身体皮屑吃,自己无法控制。

二、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问题的处理措施

1.对智障儿童的心理辅导。家长、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平时对待智障儿童都可采纳“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理方法进行多方位辅导,即多支持、鼓励、接纳、安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促进发展健全的人格。

首先用鼓励赞扬的话语,公正客观的评价等方式让智障儿童体验自信。多鼓励赞扬儿童,要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肯定。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欣赏、激励等良好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多以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智障儿童,全方位地为智障儿童提供支持。要给儿童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儿童,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需要,分析智障儿童的心理状态。并且要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和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例如:有一个在学习上极困难、懒惰的智障儿童,但他也会有一些积极地举动,像是抢着打扫清洁、到垃圾等行为。此时根据智障儿童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夸奖,以及引导其更积极地做其他事情,比如:“你真棒,打扫得真干净,如果你学习也这么积极,那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肯定更加喜欢你。”如此一来,及时、充分地给予智障儿童鼓励,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树立自信心,渐渐克服懒惰行为,积极学习。

其次让儿童体验成功,帮助智障儿童树立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给每个智障儿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智障儿童试一试,做一做。自信可以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在实践活动中,多提供一些机会根据每个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到了起床、用餐、上下课时间时,可以鼓励儿童独立吃饭、穿衣、收拾玩具、打扫教室。这不仅能锻炼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还使智障儿童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

2.对智障儿童的行为治疗。在智障儿童的治疗上,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矫正法,例如:认知、感觉统合等专门训练,奖励、暂时隔离、系统脱敏、忽略消退等方法。同时在治疗期间还需要结合智障儿童康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更改治疗方法或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

3.对智障儿童要及时转介。如果儿童出现严重情绪、行为异常难以控制或造成危害时,如严重的攻击行为、兴奋躁动、严重抑郁、焦虑情绪或者智障伴有的重性精神病,应马上转介到有关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如药物干预、住院隔离等。

三、总结

智障儿童与我们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虽要依赖别人,但都有能力独立起来。同时,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他们也能发挥潜能,不但能懂得自我照顾,也可以帮助别人。所以,对智障儿童的帮助是义务也是道德,我们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改变他们,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6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5篇

在智障教育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与家长密切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接学生时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架起沟通桥梁,使智障儿童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四、将德育融入生活,培养智障儿童感恩之情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6篇

一、教师保教法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教学校采取教师保教的方法,即一名教师包教2~4名学生。要教会智障儿童一个动作、一个字、一句话需要用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则采取“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小步子,多循环”、“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教师们在课余时间还要对自己保教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强化训练,不停地教、反复地教,久而久之就会取得“百炼成钢”的效果。在期末的保教教师工作评比中,教师们都会如数家珍般地述说自己保教孩子的进步历程。如,教蒋同学,先天智障,在教师保教的方法下,由一个“傻”孩子成长为有爱心并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大安市建设银行员工。他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我要尽到孝心;老师教会我生活,我要自食其力活好。正是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康复训练,使学校的智障儿童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普特融合法

由于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与慧阳小学同处一个校园,学校利用这个优势,充分发挥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并存的优势,积极开设融合教育的训练科目,引导普通学生自愿与智障儿童结对子、做朋友,他们同欢、同乐、同游戏,让智障的孩子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也能抬起头来做人。如今,特教学校的60名特殊儿童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和影响,使智障儿童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康复的信心,提高交往能力。

三、家校共育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紧紧抓住智障儿童的家长这支队伍,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一年召开四次家长会。学校和班主任向家长详细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布置下一步的重点培养工作,激活家长的教育意识,使家长坚定教育信心,懂得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校还制定家长联系制度等措施,实施家校共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丁同学,中度智障。如今他已从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石油机械厂的工人,在家里他也被左邻右舍公认为大孝子。

四、动态管理法

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份个人档案,包括学籍、成长记录、家访记录、阶段测试、体检记录等,跟踪记录学生智力、身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便综合分析学生的成长状况。制定分类或个别教学和训练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康复转化。同时每学年组织一次对学生的综合测试,依据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调整学生就读班级。即重度班学生可转化为中度班学生,中度班学生可转化为轻度班学生,轻度班学生可插入相应的普通班随班学习,随班就读学生可转化为普通学生。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7篇

2001年的那个夏天,__做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抉择。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本可以像身边很多同学一样,接着就读中学然后再考个不错的大学。但她却出乎了家人、朋友的意料,选择了就读__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准备将来做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我的母亲也是一名特教老师,她把大半生都倾注在了特殊教育这份事业上。我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__她小的时候无人照看,母亲又忙于工作,就常常带着她一起到任教的聋哑学校上课,每天和年龄相仿的聋哑儿童一起玩,她就是那个时候和残疾儿童培养起了深厚的情谊,这也为她今后选择特教事业奠定了感情基础,也正是那个时候,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要做一名像妈妈一样的特教老师。就在所有人都不理解时,母亲的一句话让她坚定了信心——“有些孩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了,你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的人生吧”,就这样,__带着母亲的这句话踌躇满志地踏上了自己的漫漫特教路。

2006年,从__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的__,回到了家乡__,从事了一年的特殊教育工作后,听闻__区__学校筹建初期,急需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她毅然丢下两个月大的宝宝,来到了__学校。

作为学校教培智语文和康复训练的老师,__要对孩子早期行为的矫正做辅助治疗,__告诉记者,教会孩子一个简单的读音就要好久。像正常的孩子一分钟可以学会的东西,他们可能一年都学不会。这些孩子全部都是智力上有缺陷的,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话都不会说……

__学校招收的是智障儿童,孩子从年龄到智力发展都各不相同,教学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普通学校,教学生认字时,老师只需要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上字,带着学生去写、去读就可以了,可对于智障儿童,__要握住他们的手,手把手教他们写,还要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说、写,一句平常的问候语,往往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__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在去年的艺术节上,一位母亲看完了儿子的表演后,激动地哭了,“__他开口说话了,__他会喊妈妈了!”原来,__属于中度智力残疾,已经一米八的他虽然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没有多大区别,可他却患有天生的语言障碍,听得见声音却不会开口说话。为了实施更好的干预措施,__和几位老师一起研究,为他制定了个人语言康复计划。经过两年多的不断训练和矫治,__渐渐地能从喉咙发出声音了,偶尔也能说出单个字或词语。__会喊妈妈,__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他以后还会说得更多,但那天__突然喊出的一声“妈妈”,还是让她流下了泪水,“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我很欣慰,也很为孩子骄傲,也让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有信心。

机械的重复,琐碎的工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__还要当他们的“妈妈”,帮助孩子们穿衣、洗脸,照顾孩子们吃饭、睡觉、上厕所。

因为这个群体特殊,我们都会耐心地处理突况,像父母一样去爱护这些孩子。

2008年3月初,__县一名7岁重度语言障碍的男孩慕名而来,在__的班级试读。孩子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上厕所都需要按时提醒,即使这样,这名男孩还是会把大小便弄到裤子上。但是__毫无怨言,每次遇到情况都会立刻帮孩子清理干净,她说这就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责任。而她家里的宝宝这时候才不到四个月,更需要母亲的关爱和照顾,她却说:“我的孩子不光有父母的爱她还有外婆、奶奶,她能得到很多人照顾;而学校多接纳一个孩子就是多解放一个家庭,智障孩子早一天入学就能得到多一点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8篇

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策略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证残障儿童能够得到早期、有效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强残障儿童早期干预,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延伸。这是一项惠及残障儿童,为他们创造美好明天的爱心工程。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在胶州市教体局、残联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尝试开展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学前特殊教育与胶州市普通幼儿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相适应。

一、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现状

以胶州市为例,胶州市对残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始于1998年,由市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招生对象主要为6周岁以下的聋儿,对他们开展听力和语言康复训练,但从教学设施、教辅人员等主要因素看,无论在训练条件和训练水平方面与大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都存在很大差距。2007年,根据《青岛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精神,胶州市特教中心被确定为青岛市13处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之一,这才真正开始了胶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对学龄前听障儿童与智障儿童集中办班,开展学前教育,强化早期智力开发和听力语言训练,促进缺陷补偿和全面康复。目前,康复点共有6周岁以下听障儿童7名,10周岁以下智障儿童8名,他们障碍缺损程度不一,有的还伴有精神方面的异常。康复点共有指导教师4名,均参加过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技术人员培训班,他们热爱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有一定专业素质和业务特长。

二、制约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因素

1. 康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原因在于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康复知识和技能匮乏,对康复训练的方向和目标把握不够;在失望和打击面前,有些家长对残障儿童的康复不抱希望;社会上仍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对残疾儿童持有主观偏见,对康复教育缺乏足够认识。

2. 由民政、残联等部门牵头举办的康复机构与教育部门相脱节。与特殊教育学校无联系或少联系,得不到系统的有关特殊教育方针政策及教学理论的指导规范,特别是多数教辅人员是从如何操作和适应机器设备入手实施教学,而对教学对象个体需求缺乏必要的认识了解,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大多数贫困家庭的残障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对康复机构只能望之兴叹,而不能就近接受训练或顺利完成训练。这就容易导致这些康复机构的生源没有均衡的保证,使残障儿童系统性、规范性接受教育成了问题,其办学效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4. 由于康复对象在听障和智障的基础上,还往往伴有多重残疾。而无论是单一残疾还是多重残疾均表现出多重障碍,需采取多重干预手段,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等等。但就目前来说,特教中心虽在仪器设备配置方面有了极大改善,但使用效率还不很高,难以适应当前康复训练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家庭对特殊教育的要求。

三、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 健全学前特殊教育体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以科学的康复训练和以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为突破口,改革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满足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要求,使残障儿童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身心缺陷得到补偿的同时,潜能得到发展。

2. 在开展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受康复人数。学前6周岁以下听障儿童3年制入学率达90%,入学年龄向3岁以下儿童延伸。学前10周岁以下智障儿童3年制入学率达70%。

四、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理念先行,拓展服务

着眼学校的长远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障儿童康复和教育需求,形成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培训指导”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将特教中心的功能从单一的为在校学生服务,扩展到为社会上的所有残障儿童服务。

(二)培训师资,建设队伍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前特殊教育指导教师的选聘、培养计划,学校内部采取自培、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前教育指导教师的训练水平和能力。将学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纳入本市普通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之中,积极创造条件使这些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稳定学前特殊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分批选派有培养前途的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学校进修,引进国际先进的康复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康复教育研究能力。

(三)加大投入,改善设施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聋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担负着医学康复与特殊教育的双重任务,应建立医学康复与特殊教育结合的综合康复体系,引进相关仪器设备,应用现代化的康复技术与装备,对残障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训练或康复治疗,以达到康复和教育的目标。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积极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课程的研究,以个别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为突破口,改革康复模式、康复方法,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提高康复的质量和效益;将残障儿童的身心康复工作贯穿于学前特殊教育康复的全过程,针对儿童的缺陷,制定个别康复方案,采用康复、教育、医学、心理、物理等多种手段,科学地开展康复训练,使残障儿童的缺陷得到弥补。

(五)依托科研,提供支持

贯彻求真务实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我校科研上的优势,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对在学前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有关特殊儿童的检测和评估的工具、方法等课题进行研究,为学前特殊教育和训练提供技术支持。发挥教研、科研、师资培训等骨干人员的作用,对学前特殊教育中有关信息技术教育、个别化训练、课程开发、提高课堂训练效益、训练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等深入开展研究,以提高教育质量。

(六)突出龙头,辐射全局

1. 建立和健全残障儿童筛查制度和随报制度。密切与残联部门的联系,定期做好残障儿童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情况及时登记造册,做好学前残障儿童的入学工作。

2. 以残健儿童一体化教育的思想,指导学前特殊教育工作。加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建设,集中力量总结和研究学前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工作经验,将好的经验做法向全市辐射。在普通幼儿园要普遍开展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对各种轻度障碍、发展落后的幼儿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充分发挥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的作用,对面上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对不能来园或康复机构接受集体教育的障碍儿童采用送教上门、社区辅导、走教、家长培训等方式,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和实施教育。

(七)制定编制,完善待遇

建议市教体局研究制定适合于特教康复定点机构的编制标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要适应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技术岗位要按比例单列,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同时研究进一步提高学前特殊教育指导教师、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地位,鼓励他们终身从事学前特殊教育事业。针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特点,研究和制定适合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考核办法。

(八)加强督导,注重实效

1. 切实加强对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把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列入对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尤其要将残障儿童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监察的重要内容。

2. 做好有关调查登记工作。要建立学前教育阶段残障儿童入学调查摸底工作和未入学、辍学儿童登记制度,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教育行政部门,并协助做好入学工作。

(九)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