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语文的重要性

学语文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是普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重要性

1.合作学习的特征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1)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学习阶段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宽容他人,使学习不好的同学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和自信。

(2)积极互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

(3)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激励和帮助。

(4)资源共享。互相体谅和彼此帮助。

(5)奖励体系。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2.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的联系

在言语的生成过程中,孩子们将复杂的内心感受通过手写或者口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且这种内化的过程必须通过人与人交流获得和生成。合作学习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更多交流的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尽情的参与到大集体中来,提高孩子们交际能力以及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突出。例如碰瓷事件、强买强卖、独生子女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差等问题。小学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小学教育基础的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孩子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与合作学习的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是时代的召唤,顺应了社会的的发展潮流,俩者的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培养孩子们与人共处的能力,因此合作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甚至教育的领域中大放光彩。

3.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陪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2)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自身与集体共同成长的过程。

(3)在合作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得到认可,其潜能也能够得到挖掘;有助于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彼此间的关心和帮助的重要,使得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相互激励、共同成长达到一种彼此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成长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4)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过去那种反复强化或外在因素来维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效的教育,其后果不仅使得学习成效与学习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更压抑了学生本身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的发挥,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正如俗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人。”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喜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前后桌同桌学习、小组学习、集体讨论、学生讲课和情景表 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一句话,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分享,语言上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更深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道理也有所感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做带来的乐趣,也使学生认真学习每一堂课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相互学习的关系。所有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目标也紧密的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所应该完成的环节,成员之间直接的接触,以彼此了解的方式进行交谈,非常亲近体贴。不管有没有天分,他们都能够昂着头挺着胸,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显得尤为自信,无忧无虑,他们非常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值得别人尊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积极的参与着,自愿学习,没有被被动的感觉;整个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认真聆听、积极探讨来实现的。因此成功的合作不仅使得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学会应该怎么去与同学交流交往,学会参与,学会聆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4.总结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朗读;审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1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改革;传承;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素质的融合通过语文的学习,可有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我们的语言,了解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了解到我们发展和传承的汉语言文学。但是由于英语等外来语种的侵入和我们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问题,使得小学汉语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需求,同时落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才能改变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才能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语文教材的功能包括,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并且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人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对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太过难于理解,书中很多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去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导致学生的思想出现混乱,不利于其成长。因此,小学语文课本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关于友情、诚信、善良等做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材内容,通过学习更多与之相关的文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诚实并且注重友谊的孩子。文章的选取也要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有意义的童话故事和文章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可以通过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语文类教材的代表作品《神童诗 》、《千家诗》、《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我国源远流长的汉语言文学经典,不仅可有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可以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第二、小学语文授课方式的改革。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停留在学生跟着老师读书理解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和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密切相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利于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有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通过开展诗朗诵、书法小比赛、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这种授课方式除了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不至于让优美的诗歌和书法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第三、语文教学政策的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英语等外语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因为英语等外语在社会上的实际效用的增大,国家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减少。直到近两年,我国才开始重视起语文教学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对于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现现状来说是完全不够的,国家需要更加重视语文教学,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应该将汉语水准的高低作为衡量高水平人才的标准之一,逐步减少英语等外语的衡量,让人们真正看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让人们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和传承。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现状的分析

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教师重视“讲”,而忽视学生的“读”, 让“读”则成了一种形式,殊不知,这样做便忽视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死板,课堂变的沉闷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索然。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语言表达的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必然滞留不前,不会说话、作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尽量摒弃纷繁复杂的课文分析,让学生去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的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强化记忆

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口、眼、耳、脑、心并用,增加了文章向大脑输送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更有利于增强记忆。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使学生在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从练习正确发音开始逐步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强化朗读训练时,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大量时间进行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天长日久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大脑的记忆转化为语言的表达,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如《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读出鬼子的狡猾,雨来的镇定和勇敢。在赛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体会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一是对雨来的赞美和敬佩;二是对鬼子的痛恨。连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显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用朗读把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练习起来一丝不苟。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其进行美的熏陶和爱的教育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分别是“物境”“、情境”和“意境”,情境教学的情境正是来源于这里“。情境教学”的“情境”,是人为创设的教育情境、人际情境、活动情境、校园情境,渗透着教育者的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而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枯燥而且乏味、难懂的。因此情境教学借助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形式来创设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图片、绘画、文字等编排成读本,或采用演讲、交谈、表演等口头形式,也可以采用录像、视屏、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组织各种情境教学活动或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争取达到形式上的形象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老师找一些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时,老师便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这时老师便扣人心弦地提出:“同学们,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还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能会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会“变苦为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之也就有可能会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求知欲,从而乐意主动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氛围,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个先生一张嘴”的呆板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教学的课堂氛围之中,唤起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能够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2追求“美”,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情境教学有六种具体形态:即图画的再现、音乐的渲染、表演的体会、语言的描绘、生活的展现、实物的演示。情境教学正是以孩子的情感作为纽带,把孩子内心的情感转移到所认知的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从而加深孩子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培养孩子的价值取向。另外,语文学科的学习应该引导小学生去感受客观世界的美,去体验、认识现实生活的真实。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学科本身是美的,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世界,有声有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追求它的“美”,儿童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形成是从感受美开始的。所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不仅要为小学生切实打好语言文字的坚实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其间受到人文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价值取向,去创造美。

艺术是最具感染力、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利用艺术,将图画、音乐、表演引进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美起来,学生很容易从富有节奏的美感中产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李吉林老师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这篇课文时,采用图画、音乐以及分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了一个任儿童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的课堂情境。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想象他们喜欢的东西飞起来,飞向远方。有的孩子说“:我想把翅膀送给可爱的小猫,让小猫飞遍全世界去捉老鼠。”有的孩子说“:我想把翅膀送给树木和漂亮的花朵,让树木和花朵飞到远远的太空去,打扮太空”等等。从孩子们的话语中体现出人在情境中,是“有我之境”,是“有情之境”。由此看出,在如此富有美感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语文课堂是美美的,孩子的心里也是美美的。因为心情的愉悦,让孩子们的智慧迸发出如此绚烂的火花。

3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活动一直是被动式的进行的,学生心里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所谓“距离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墙垛”,老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我教你学”“、我灌输你接受”的状况,老师的权威、尊严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儿童不敢接近老师,不敢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陌生感。采用情境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生活中创设一种“亲、助、和”的人际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这样便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师生之间最佳的情绪状态。那么,学生则会从老师那儿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将这种期待、这种力量转换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生对教师感到“亲”,对教材感到“近”,达成以情激趣、以情育人的目的,进而形成一种“诲人为乐”的教风和“学而感趣”的学风,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学生,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给予、和学生的一种沟通;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严厉训斥。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如“:听了你动听的朗读,我们如同走进了童话般的九寨沟,真美呀!”“你读得真好听。看,雪儿冲你微笑了。“”多么精彩的发言啊,简直太棒了!”“你读得真好,老师为你感到骄傲。”通过激励性的话语,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在组织具体的课堂活动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融入到学生当中。比如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在优化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师生共同进入了忘我的境地。(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早读课;语文教学;增强语感把握;提高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28-0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虽是古话,但至今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一天之中的早晨,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早晨是播种最佳的时节;对于一个工人来讲,早晨是生产的黄金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早晨是朗读的美好时间。

尤其是对一个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科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大脑的清醒度在早晨是最高的,早晨开始朗读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产生朗读效果。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这显然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这句话则强调了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大声朗读可以排泄胸腹中的郁闷之气,使人心神气爽,在新的一天调整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对于一个大脑、身心等各方面发育正在进行时的小学生来讲,早读课是规范学生的习惯、增强对汉语语感的把握、锻炼记忆力一个相对理想的手段。

一、可以规范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五个环节 :预习、听讲、复习、做作业、检测。学习最容易忽略的是预习、复习这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早读时间强化了这两个环节,使这两个环节落到了实处。同时,早读时间激活了学生朗诵、表演、讨论课文内容的热情,他们或扮演角色,或摹拟人物语言,或交流情感体会,往往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教师和学生一样成为早读学习场合中的一个分子,同一盘棋中的卒子。”

小学生的学生习惯养成是一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最易受到其它各个方面的影响。因为,他们多动、爱玩的的天性,使他们无法很快集中注意力到一件事情上来。所以,在此阶段利用早读课来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做一定的要求,相信可以得到一些显著的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在早读课堂上,尤其是在周一、周二的早读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精神明显不振。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早读时间来帮助学生矫正他们慵懒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几十分钟的朗读,能够相对自觉地又迅速地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学习状态,潜意识里提醒自己周末已经结束,该是学习的时间。个人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规范小学生的习惯,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于学生自身发展还是于课堂纪律都非常重要。

二、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早晨朗读尤其重要。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未完全,早读有利于他们对所读内容有或多或少的见解。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对他们所读内容作一定的规范。比如,中华民族经典诵读名篇美文。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潜意识里能够积累一些相关的名句名言,为以后的升学储备知识能量。

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意味的领悟与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常按照固有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活动,往往搞得学生云里来雾里去的,学生基本没有得到实际上的知识。据调查,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对于即将要讲解的诗词进行有准备的预习,即大声朗读。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朗读可能贯穿一堂的始终,早读课教师可以专让学生大声诵读,“在抑扬顿挫之中,学生自然领悟了诗词中某些无法言说有时也是无须言说的神韵。它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文章的理解。”这就像观看电视电影比只看文学作品印象更为深刻一样。

这样看来,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学习,绝对有助于学生对于汉语语感的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肯定不会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来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所以,朗读很自然就落到了早读课堂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三、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记忆力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在一天的时间当中,早晨是我们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多读多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锻炼记忆力,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清晨早读,头脑经过一晚的休息而格外清醒,没有杂念与束缚,所以更容易记住材料。德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艾宾浩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通过机械记忆复述记忆长度不等的音节序列,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09-29

一、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复习知识

1.要培养学生自我复习意识

与新课相比,单元复习容量较多,往往显得枯燥。温故而知新,但复习时并不能简单地“剩饭重炒”。复习不仅要防止知识的遗忘,还要获取新的感受。我们可从学生的遗忘现象入手,以生疏、遗忘等切身感受,引导学生领会“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学习经验,懂得“学而时习之”的道理,明白不断回忆、品味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的任务可引起人的注意及需求、动机和意志的产生。我认为最重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复习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同时可培养学生对知识整理的能力。对知识的整理,实质是对前期学习的一种回顾、总结,是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串成“知识链”,完善自己的认知系统。整理知识也是进行词汇积累的基本功之一。

2.把握方向,让学生自主复习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关键。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全面复习教材的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要“点、线、面”全面到位,构建知识的网络图,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要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复习时间。还应教导他们每天的复习内容要适当,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以免事倍功半。复习难度小的可适当集中,难度大的内容可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做到分散和集中相结合。还要有适当的短暂放松时间,不能强制性地复习,否则会影响复习的效率。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不要太单调,否则容易引起疲劳、厌烦等消极情绪。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视、听、读、写结合起来复习,努力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动用各种感官,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时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

二、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让学生爱学、勤学、乐学

如果教育是一缕阳光,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把这缕阳光照耀到教室的每个角落,照耀每个孩子的心灵。在小学语文的复习中,更要将关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位孩子,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自主意识还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孩子的爱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爱可以解决许多教育难题,可以感化并影响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不管是哪个班级的学生,不管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教师都不能存在偏见和歧视,都要因材施教,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传递给每一颗渴望知识的心灵,这样才能够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心理保证。同时,为了保证每一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开展,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勤学、乐学。在复习中,爱学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基础,勤学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而乐学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灵魂。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复习中,一定要把握爱学、勤学、乐学的方针,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保证复习的效率。

三、及时评价,深化巩固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语文与文学是一体的,文学是一种鉴赏、一种爱好,可是却被迫披上枯燥、乏味的外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改变现有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学习,将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一科目。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状况

近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中语文的现状越来越不好了。首先,有一部分老师还是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授课显得平淡而无聊,这样就让很多学生开始渐渐地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是开始慢慢地讨厌语文这一科目;其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喜欢使用教学设备,上课的时候只是用粉笔和黑板,这样就让整个课堂显得呆板无趣,而学生就会在面对这个沉闷的课堂时提不起兴趣,就会讨厌学习语文;最后,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带动上课的气氛,无法营造出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让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地在课堂上进行发言,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就会一直下降。

二、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加强对语文学习的意念,而这个意念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喜欢语文这一科目的话,在上课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配合教师并且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觉得课堂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但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一科目的话,那上课的时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讨厌上课的时候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讨厌上课的氛围,总是觉得自己是格格不入的,老师的问题也不会好好地思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慢慢地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就会讨厌语文这一科目。因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围绕这个重点进行讲解,方便学生听懂,同时讲解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独特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吸引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习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例如,在《春晓》这首诗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打瞌睡的现象,将《春晓》原文化为:“春眠不觉晓,上课睡懒觉。醒来伸懒腰,悔恨知多少。”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幽默诙谐,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让原本枯燥刻板的课文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秦兵马俑》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从而可以更加专注地去学习。

三、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些年来,社会上越来越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所以学生的个性是创造力的一个基础。在小学语文老师授课时,就应该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探索,在此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培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而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答案,这样就可以在激发创新性思维的同时促进个性的发展。语文老师可以在下课时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一些需要思考的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

四、W习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了兴趣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才会用心地去做,因此兴趣对学习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就可以完成自己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一样的,唯一起决定因素的就是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决定的。对自己喜欢的科目想学的话,那就能很快找到学习的方法,而对于不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压力。因此,语文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老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