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伴随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当今社会,各自领域网络的相互连接日渐紧密,而对网络的性能要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则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日常工作学习中,又以科研人员对计算机的要求最高,为使软硬件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充分得到应用,软硬件资源共享则显得尤为重要,对计算机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软件的网络管理
(一)网络通行证的优势
现代社会的机房24小时开放,对软件许可证同意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利于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此外,假如某位用户没有使用自己计算机的软件,而通行证被释放,那么其他人也能使用该软件,如此便将这款软件的作用最大化。又如某些特殊软件最多拥有两个通行证时,这是就能利用网络通行证这个模式使用这款软件。当用户需要使用这些模块的时候,便可以省去一些繁琐程序,直接在工作地点通过网上调度就可以使用。
(二)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通过在实际中对网络通行证模式的运用,从而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是可以成为现实的。现在就以某些软件为例,他们以前必须在那种老式的服务器上安装完成,但当进行较大的数据运算时,将会占用cpu的大部分时间,而此时该服务器也证别其他人使用时,该服务器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等待,假如把这些软件换一个服务器安装,并将软件通行证借助网络进行应用,这一情况将得到改善,这样计算机不用长期呈现时间等待的状态,而两个服务器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对网络进行升级,从而对异地工作站进行同样配置升级,同时安装高版本的软件,进而实现重大突破――远程操控。从而解决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间不同软件的兼容问题,有效提高软件使用率。
三、软件安装
所谓传统应用软件是指其安装实施在原工作站进行,但这样也造成硬件资源被浪费的现象,从而降低工作效率。而当本地工作站出现问题时,用户将别无选择停止使用该软件。现在通过软件网络化安装,便轻松将这一问题解决。
(一)在服务器上软件安装
若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则用户调节软件可以跟便捷,用户只要登录管理系统就可以。那么本地硬件便得到充分的利用。比方说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备份数据库或者软件库数据信息,而当系统出现问题,甚至系统崩溃,磁盘遭到破坏的情况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也就是对用户基本没有影响。但当服务器出现出现问题时,由于技术的限制达不到一定要求,对用户的影响还是有的,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变,因此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并不是最优选择。
(二)对软件安装进行挑选
在安装软件时,优先选择的服务器硬件资源要丰富,这样不但该计算机用户可以使用,其他用户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也可以使用该软件。而对有的工作站缺乏硬件资源,通过该方式,用户便可直接对软件和数据进行使用,从而解决软件安装和工区数据难题。考虑到不同工作站的网络建设和宽带速率,尽可能使共享方式在相同配置的区间进行,这样避免了不同区间远距离网络不同配置所造成的数据拥堵。
同时考虑这种方式的使用范围,若在异地工作站的话,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调度使用数据图形,再有网络的不稳定,容易发生数据的丢失和数据包不完整传输。若应用在科研计算机上,将发生好的转变。老的机型得到有效使用,现有机器的使用也会更充分。
四、外部的资源共享
其运行方式采用单机挂机时传统的机房外部设备,用户若想用这些设备就必须卸下设备,接到另一个服务器上才能使用。这样做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同时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然而通过网络技术支持,可以将这些工作简单化。
(一)网络化管理外部设备
一种是管理人员将磁盘接到另一个服务器上,从而当本机磁盘的空间不足时,通过软硬件资源共享方式储存到挂接的磁盘上,充当临时存储媒介,而用使用时可以直接卸下了。
另一种是磁盘进行自动挂接。当发生硬件资源不足或需要数据调用时,管理人员输入口令便可磁盘进行挂接。通过授权,用户在调用别的工作站的数据时就方便了很多,非常好的解决了使用权限因磁盘存储容量小而受到限制的情况。该技术的应用实施,增加了磁盘的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网络化管理绘图仪
在工作站中安装绘图仪,并且还有专业人员来进行程序编制,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快捷地使用绘图设备。尤其在用户使用时,该设备将会解释相关工作,使其得到推广尤其在科研方面。因此网络化管理绘图仪,不仅满足生产尤其是科研的需要,而且把在绘图工作中的成本降到最低,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率,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是巨大的。
五、总结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计算机工作站方面的建设和网络管理的现代化还处在发展阶段,而科技的发展对其技术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科研方面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不断钻研发展,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技术改善发展和实践推广运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也更加有自信去使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应用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资源共享技术成为国家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科研技术的进步,社会综合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靳令征.论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J]2012年第3期.
[2]刘成,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记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A]第12届全国计算机与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09.
【关键词】共享储存;存储可重构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网络科学
前言:网络科技的发展日益迅猛,直接冲击到人类对计算机使用效益的满足程度,与此同时科研部门加速了针对计算机性能的开发与技术设备的更新,相关软硬件产品争夺市场份额的竞斗愈演愈烈,使得网络科技面临一种空前的发展快节奏。可重构计算机便是网络科技中新的技术成就之一,这个机种对我国和世界的计算机发展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力促进网络技术的进步与飞跃,是当今网络科技研发领域中很有挖掘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开发可重构计算机的意义
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发展至今可谓成就不匪,可重构计算机的使用则占据独特的使用效益与历史地位。可重构计算机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直是对计算机性能研究中的重点课题和主要研发对象[1]。对于计算机进行重构具有诸多效益功能,除了可以提升计算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可以实现通信效率的最大化提升,让计算机数据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和目的,同时还能优化计算机的系统设计,全面提升计算机的性能和使用价值,为人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二、共享存储可重构计算机
计算机是网络科技的骄子,可重构计算机是计算机中的领军技术,而共享存储可重构计算机又是可重构计算机中的精华,是现代科技研发史上一项近乎伟大的发明创作。这个机种的生成便是根据计算机两个关键部分的重构而得来。这两个关键部分并不陌生,就是计算机本体内为人所熟知的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而且两者均依靠编程即可实现重构[2]。在对这两个部分进行重组以后,即可最大程度地优化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与优化。毫无疑问,共享资源可重构计算机就是为了处理大规模数据而诞生的产物。虽然从以往的传统科技水平上看,单纯依赖软硬件实现难以实现可重构计算机技术,而今共享储存可重构计算机的问世和发展,有效解决了复杂数据的处理问题,当在普通计算机上实现的时候,只要依靠PCI-Express,通过其处理的相关数据,与FPGA相连,便能够及时访问到计算机系统中的相关内容,进而全面优化数据计算水平[3]。
三、软硬件通信的优化实现
在系统优化的主要实现过程中,PFGA设备是主要原动力,同时辅之以Nios等数据,多种技术设备通力合作,计算的独立方可实现并广泛运用于数据工作。要想提升优化系统性能,保证可重构计算机的良性运作,就必须借助软件与硬件的合力通信,来保障数据访问的独立性,进而实现计算机性能的全面优化。
(一)共享储存的初步实现
在实现可重构计算机的数据共享储存的时候,首先要保证信号功能的全能性与动作的原子性,从而保证数据得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被有效地访问及使用,数据才能达到被人们共享的目的和愿望。这个过程看似步骤繁多,实际程序和任务并不十分复杂,只不过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总线的锁定功能,从而保证原子的操作控制得以有效执行。
(二)存储的独立访问功能
计算机性能的发挥也具有共性与个性的两面。如果说共享储存功能的实现偏重于共性的一面,那么存储数据的独立访问功能则偏向于个性的彰显,这种功能正体现出共享储存可重构计算机的技术内涵,突出较之普通计算机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这一操作环节,首先要对计算机的总线进行翻译,然后依据翻译出的信息查询搜索准确无误的地址让总线和计算机得以相互沟通,两者内在存有的地址能够达成呼应,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就自然会得到保障。如果两者之间的地址一旦出现空口而产生联系困难或联系危机以至于出现数据处理错误的时候,也不必张皇失措,利用PGD功能对当中错误的信息和页面进行严密检查,即可迅速化险为夷。同时相关的组间也可以对PFGA进行重新计算,从而全面保障并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优化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科技飞跃的道路也是如此。依赖硬件设备与软件功能的合力作用,实现共享资源可重构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的优化,在分析其可能性因素的同时,自然也要注意其中的问题,进而为计算机的运用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科技平台与使用环境。而究其主要问题的主要着眼点,就是计算机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硬件操作系统。
(一)硬件操作系统不支持共享存储平台
由于硬件操作系统不支持共享存储平台,使得共享存储的进程通信方式共享环节难以维持,为计算机工作的效率带来阻碍,所以硬件进程与系统其他部分通信只能依靠消息传递方式的形势得以运作,效率相对低下。
(二)进程数据对通用处理器的过度依赖
软件与硬件在工作进程间的数据传输仍然需要通用处理器加以控制,从而使得计算机运作系统的工作成本增加,也增加了GPP的工作负担。加之数据传输受限于GPP获取数据的速度,严重阻滞了硬件操作系统自身的工作效能。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种运行方式要想取得高速度与高效率,还需一定的时日。
结论:网络科技注定要在曲折和探索中发展进步,这也就注定了共享储存可重构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的优化实现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还需要在未来岁月里历经科技创新的洗礼和研究者们的加倍努力。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也纷纷涌现出了大量研究关注如何简化与优化共享资源可重构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对处理数据时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正确概率。伴随着各种可重构科学器物的陆续涌现与广泛使用,共享储存可重构计算机软硬件通信逐渐成为国际计算机领域的新的热点,大有引领未来网络科技的趋向,成为信息时代里的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荀长庆,杨乾明,文梅,等.共享存储可重构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的优化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8(8):65.
(大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实践性较强。本文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理论教学内容、方法与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完善进行了讨论及实践。
关键词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应用型;教学改革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Based on Computer Configuration and Maintenance
WU Rong-hai YANG Run-biao QI Zhi-hua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3, China)
【Abstract】Computer configuration and maintenance is an applied course, with a strong prac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theory teaching contents,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examination mode reform discussed the perfect and practical.
【Key words】Computer configuration and maintenance;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al reform
0 引言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常见型号和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组装、硬件常用维修方法及技巧,掌握微型计算机实用维护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系统维护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对《计算配置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
1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特点
1.1 课程设计知识面广,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理论教学以台式微型计算机为主,介绍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构成和安装,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操作系统概括和维护工具,系统维护、维修技术,硬件、软件故障诊断、排除方法等内容。实验教学涉及微机结构认识及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双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安装及使用,系统备份软件的使用,控制面板、组策略及注册表使用,常见故障检测排除等内容。学生在理论及实验学习过程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
1.2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知识更新非常快,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教学内容会适时增加和补充,及时反映该领域新成果,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掌握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来满足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2]。
1.3 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较快,知识更新迅速,造成《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教材明显滞后于主流的软硬件技术。教材选用不当会对理论课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可能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4 实验教学用计算机种类单一,配置不高
实验教学中用于拆装的计算机多为其他部门淘汰下来的台式机,种类较为单一,学生在微机结构认识及组装实验中能够接触到的硬件设备种类及型号较少,而且过于成旧,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流知识及技能。在进行软件实验过程中,同样存在实验用计算机配置过低,造成无法安装较新甚至是主流的操作系统,以及计算机维护常用工具软件,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主流知识及技能。
2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
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顺序
教材选择以“适合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典型性可以得到保证”为原则。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介绍微机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为主,并将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概念、新技术融入其中,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涉及具体操作的内容,例如:硬件组装、系统安装、维护工具软件使用等,在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辅以图片或必要的操作演示,以讲清讲透重要的概念,而具体的操作则留在实验课过程中进行演示讲解。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应完全以教材章节顺序为依据,还需要兼顾实验教学对于理论知识储备的需求。
2.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尝试挑选一些技术论坛中语言风趣、图文并茂的帖子作为教材的补充资料与学生分享;可以通过布置类似“假设你希望通过增加内存容量来提升系统性能,依据CPU-Z检测得到的信息,借助网络(建议通过硬件厂商官网和计算机硬件门户网站)来为自己选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并阐述理由。”、“从微软( Microsoft )官网了解Windows 7 与Windows 8.1 的主要区别,并简要阐述自己对与MicrosoftWindows 8.1操作系统的意图。”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最新资讯并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教师个人博客与学生分享计算机软硬件资讯;利用课程网站,将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站上,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2.3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中,任课教师应创造条件,确保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具有破坏性的操作,例如:硬盘分区及高级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数据恢复、系统故障设置及排除等,可以借助虚拟机平台来完成。对于硬件识别及组装、CMOS设置等,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计算机中进行操作。对于网络克隆、远程桌面等基于网络环境的操作,可以借助虚拟机搭建的网络环境进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任课教师既要带着学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讲清讲透每个需要注意的环节,又要保证学生操作、讨论、提问、记忆理解操作过程所需时间。
2.4 调整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根据《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特点,课程考核绝对不能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忽视实作考试[3],所以应制订课程实验考核标准及办法。考核标准应覆盖所有实验,细化到具体的实验项目并具有可执行性。实作考试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分数由单项环节分数构成,对于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等环节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单项记为0分。
3 结束语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所学知识对于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较好地结合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对理论教学内容、方法与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完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加强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孟庆伟,张红艳,刘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8.
[2]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关键词:计算机;仪器;仪表
在新时代信息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在计算机领域,自动化仪器仪表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对社会中各个物质进行测量,它是信息发展的源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自动化仪器仪表中,嵌入式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级系统,已逐渐被业界人士广泛关注,通过相关研究,已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为自动化仪器仪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仪器仪表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高级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为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分类。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适应硬件软件系统,并且需要该系统的功能、体积、能耗、成本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该系统是一款专用性很强的计算机系统。近年来,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发达,通过分析,我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基于单片机的MCU系统。这种系统中主要是采用8位或者16位的处理器进行的,该系统的优点是具有高集成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功能;缺点是容量小,存储空间有效,功能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2)工业化单板机(PC104)。该系统的优点是:功能极为强大,并且机器小、能耗低、安全可靠;其缺点是:不够灵活,只能够选择一些板卡级硬件进行裁剪。3)MPU或者DSP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采用32位的处理器进行运作,它能够根据规定或要求对硬件进行裁剪,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这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拥有一个巨大的软件平台,专用性极强。
(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前景广阔。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动化仪器仪表的特殊要求,将硬件进行合理的裁剪,使系统微型化,并能够有效的实现高集成度,此时的自动化仪器仪表就能够越来越智能化,它可以对外界物质的空间特性进行科学的测量,能够有效的对电路补偿,有利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能够自我诊断故障并维修,还能够自我学习,适应能力极强。在利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自动化仪器仪表完成远程控制、探测、维护、处理等功能,这些都是过去仪器仪表中不能够完成的。总而言之,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诞生与应用,为自动化仪器仪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二、软硬件协同设计是自动化仪表设计的新模式
(一)传统仪器仪表设计的弊端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过去,我们在对仪器仪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工序极为复杂,其主要流程是:首先需要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进行设计;其次应该对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最后还需要对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进行全面的测试。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如果发现计算机的硬件出现错误或者整个系统出现各种缺陷问题,要想在此基础上更正是不大实际的,往往需要设计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这样也就不仅延长了系统开发的周期,增加了经济成本,还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为市场提供良好的产品。
(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复合自动化仪器仪表的设计发展。
在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开发中,人们认识到软件与硬件的开发不应是独立的、分离的,而应是协同的、一致的。即在软件和硬件实现之前,对软硬件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以便产生一个最佳的分解方案,同时在硬件开发之前,应对包含软件、硬件的嵌入式系统所实现的功能进行验证,以确保系统的实现与最初的功能规格说明相一致。这就是一种新的设计模式—软硬件协同设计(CoDesign)。这种思想对于自动化仪表的设计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可分为四个阶段:系统功能描述和划分阶段,软硬件设计阶段,协同模拟阶段,软硬件综合阶段。
1.软硬件综合。
模拟通过后进行软硬件综合,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硬件构件的综合可由硬件高层综合、逻辑综合、版图综合等几个不同阶段构成。软件构件的综合包括软件高级综合、编译、汇编等几个阶段。采用这种新的设计思想,不仅能够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而且避免了重复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成功率。
2.软硬件功能分解。
在系统功能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进一步对系统进行分解,划分软硬件部分,使系统设计能够并行进行,使系统方案接近最优。
3.系统协同模拟。
软硬件设计完毕,通过通信和同步机制对整个系统综合模拟验证,及时发现并修正系统设计偏差。
4.系统功能描述和划分。
在设计的初期就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采用和实现无关的语言描述系统的功能,可以采用VHDL作为算法级的描述语言,也可以通过对C语言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扩充作为行为级的描述语言,以便对系统功能进行模拟验证。
三、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是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核心
(一)高性能嵌入式系统使新型仪器高性能成为可能。
目前的自动化仪表大多采用8位或者16位的微控制器(单片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智能化,但是随着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微电子技术、芯片技术、集成电路工艺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的价格、体积、功耗都不断降低,新型仪器中使用高性能的嵌入处理器已成为可能。嵌入式DSP处理器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快。在数字滤波、FFT、谱分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TI的TMS320系列和Motorola的DSP56000系列。为了满足各种不同应用的需求,CPU生产商还提供了专用的集成化处理器。以32位处理器为内核,处理器中还集成了许多的功能。如Motorola68360是一个32位内核(CPU32+)的集成通信用CPU,它最大的特点是集成了一个通信系统,内含4路同步协议的协议通道,可以支持HDLC、T1/E1、ISDN等通信协议。ARM系列的微处理器种类更多,有专用于网络的,专用于通信的,集成DSP协处理器的,还有支持Java的等等。
(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使自动化仪表产生质的飞跃。
自动化仪表不一定需要实时操作系统,而且在以往的仪器仪表中由于处理器功能、存储器容量等限制,实时操作系统也难以实现应用。随着仪器仪表硬件功能的增强,成本的降低,功能要求的增加和复杂化,需要实时操作系统对多个任务进行合理协调调度,管理系统资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000-01
Curriculum Study for Computer Undergraduate Embedded System
Li Biyun,Shi Junping,Li Zongs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For the lag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embedded syste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bedded system,identify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building embedded systems of major computer science in colleges,a new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mbedded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urses of major in computer.
Keywords:Embedded system;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Computer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一、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由包括微处理器、定时器、微控制器、存储器、传感器等一系列微电子芯片与器件,和嵌入在存储器中的微型操作系统、控制应用软件组成,共同实现诸如实时控制、监视、管理、移动计算、数据处理等各种自动化处理任务。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强调硬件软件的协同性与整合性,软件与硬件可剪裁,以满足系统对功能、成本、体积和功耗等要求[1]。
嵌入式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仪器、智能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如手机、PDA、MP3、手持设备、智能电话、机顶盒等,可以说嵌入式技术无处不在。由于社会对掌握嵌入式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成为未来几年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
目前,随着嵌入式技术越来越热,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建立了嵌入式实验室。但是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很多高校嵌入式课程开设的情况不理想,很多学校建立了优良的嵌入式实验室,却很难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二、需要合适的师资力量。吉首大学作为一所办在民族地区的省属高校,其办学宗旨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吉首大学计算机系一直就是秉承此种宗旨来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从目前的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不仅要面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应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相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需求相结合进行适时调整,从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师资能力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规划,以适应当前应用广泛的嵌入式系统人才需要。
二、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嵌入式技术及其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深厚嵌入式理论基础、能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无线通信等实际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嵌入式系统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软件工程及各种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调试和测试工具[2],毕业后学生将具备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能力,有能力适应巨大的嵌入式系统产品市场需求,成为嵌入式系统产品企业所急需的掌握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的人才。
毕业生具有的知识、素质、能力包括: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熟悉计算机方面的有关法规,遵纪守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的基本能力。具体掌握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在该操作系统环境下设计、编程及开发的能力。兼具软件及硬件的协调开发能力。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英语从事嵌入式方向的研究与开发。
三、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子系统,需要掌握有关电子和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硬、软件综合知识。一般而言,自动化、测控和电子类的学生电子设计的基础较好,程序设计偏弱;而计算机类的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好,电子设计能力偏弱。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结合进行。
(一)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相结合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电子系统的智能化(工业控制、现代农业、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测控系统、数据采集等),计算机应用的延伸(MP3、手机、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等)。从这些应用可以看出,要完成一个以MCU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设计,需要硬件、软件及行业领域相关知识。硬件主要有MCU的硬件最小系统、输入/输出电路、人机接口设计。软件设计有固化软件的设计,也可能含PC机软件的设计,这些有关嵌入式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和测试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最主要的三大技术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设置应与这些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相结合,在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知识基础进一步拓展设计和应用知识。
(二)与嵌入式系统自身特点相结合
嵌入式系统以计算机、电子技术为基础,但嵌入式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按照层次结构看待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不能片面地从“电子”或“计算机软件”角度认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硬件密切相关,软硬件协同设计已经成为电子系统级工具和方法的主要应用,是软件与硬件的综合体,没有对硬件的理解就不可能写好嵌入式软件,同没有对软件的理解也不可能设计好嵌入式硬件。软硬件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是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要求之一[3]。嵌入式系统设计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作为以应用为中心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关键,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将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
(三)与市场、企业需求相结合
高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从需求的角度,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市场紧缺,企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的软硬结合的复合型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充分培养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实际岗位的用人标准,满足企业应用需求,缩短企业二次岗前培训,成为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基本内容
要完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设计,需要硬件、软件及行业领域相关知识与实践训练,嵌入式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综合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的三个结合点,制定一套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4]。
(一)理论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包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硬件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和C++)、软件工程等软件课程;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也应该为嵌入式方向的支撑课程群。操作系统考虑嵌入式方向课程设置,应增加Linux操作系统的实训内容。
在这些计算机专业课程基础上,删减原来与嵌入式方向联系不大,相对独立的若干专业课程,适当增大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方向课程比例,构成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理论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中增加嵌入式系统概论,硬件层面上增加可编程逻辑器件及描述语言FPGA/VHDL、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软件层面上增设Linux下C语言编程、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嵌入式系统级别上考虑软硬结合增设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考虑嵌入式发展方向,增设WinCE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课程。
(二)实践课程体系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应用的,实践是整个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能力。在嵌入式课程实践中,采用多层次专业实践与培训认证相结合的实践体系。专业实践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课内实验学时占每门课总学时数比例不低于30%,课程设计包括软硬件和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综合项目实践以项目团队的形式使学生得到团队协作的训练,毕业实习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形式进行。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使学生课程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提高,综合项目实践则培养学生阶段性综合性实践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设计的应用能力。目前,在嵌入式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厂商及相关认证也越来越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及在职工程师所关注,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国际和国内嵌入式认证的培训内容和知识更新体系,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在IEEE计算机协会和ACM共同制定的2004版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中,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是一项长期、艰难的任务,新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学科,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思路,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既重视融合学科的基础知识积累,又强调实践性,使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紧随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义德,汤书森,张北斗等.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8):23-25
[2]徐劲松,刘钰碧,蒋晶.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45-146
[3]徐敏,林瑞金,关健生.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5
[4]杨立林.从企业招聘需求看嵌入式系统教学课程体系设置[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69-70
[作者简介]
关键词: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26-01
1 云计算的形成背景及概念
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计算机应用,企业要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平台,需要购置硬件、软件并需雇佣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软硬件的开发维护,还要考虑到后期扩容需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回报周期较长。对于个人用户来讲,我们使用电脑需要安装许多应用软件,对于软硬件出现的问题,非专业计算机用户使用者也是束手无策。但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用户我们用计算机只是想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对于其是如何实现并不关心。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计算机资源能像水、电一样按需供应,但我们并不关心水是从哪儿来的,电是如何生产的等等。这就是云计算的的市场需求。
云计算最初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络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要领的商业实现。云计算通过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大量分布式计算机,形成软硬件资源的池,软硬件维护由专业的云计算厂商来完成,是一种工业化的产物。本质上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1]。从根本上讲,我们认为云计算是IT服务本身的规模化生产。[2]
2 云计算的特点及应用
云计算的三大特点:[1]①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一种软件分配模式,使应用程序由供应商或服务供应商托管起来,并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②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一种平台分配模式,通过网络提供操作系统和相关服务,这样客户就无需下载或安装。③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一种基础设施分配模式,把这些基础设施通过外包的形式提供出来,其中包括存储、硬件设备、服务器和网络组件等。
计算机世界的宗旨即是共享。云计算为这一宗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云计算的使用者共同享有云,而不是独占,并按需分配。云计算的使用者不必担心云的存储安全,数据丢失等问题,这些数据都在云端,并由云供应商来解决维护。用户不必关心云背后是什么,即可轻松实现资源的共享。
3 云计算的现状
云计算早已被各计算机巨头看作自我发展的未来土壤,各自也是在云探索中发展。
Google的云计算平台:Google的硬件条件优势,大型的数据中心、搜索引擎的支柱应用,促进Google云计算迅速发展。Google的云计算主要由MapReduce、Google文件系统(GFS)、BigTable组成。它们是Google内部云计算基础平台的3个主要部分。Google还构建其他云计算组件,包括一个领域描述语言以及分布式锁服务机制等。Sawzall是一种建立在MapReduce基础上的领域语言,专门用于大规模的信息处理。Chubby是一个高可用、分布式数据锁服务,当有机器失效时,Chubby使用Paxos算法来保证备份。[3]
IBM的“蓝云”计划:蓝云”解决方案是由IBM云计算中心开发的企业级云计算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以对企业现有的基础架构进行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构建企业自己拥有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企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打破应用对资源的独占,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云计算理念。[3]
微软的Windows Azure Platform Application:Windows Azure Platform 在2008年推出的时候是一个运行在微软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与遍布世界各地的巨型数据中心和网络一起构成了全球化的平台基础。在2010年7月微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微软宣布将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另外通过软硬件一体的方式—Windows Azure Platform Application(简称Azure Appliance),来帮助大型企业和托管服务商构建自己的服务平台。[2]并且微软最早提出“三屏一云”战略,三屏即电脑显示屏、手机屏幕和电视屏幕,“一云”则指云计算。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三屏一云”即将成为各个企业的主要目标主场。
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亚马逊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但是同时也为独立开发人员以及开发商提供云计算服务平台。亚马逊将他们的云计算平台称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它是最早提供远程云计算平台服务的公司。
4 云计算的挑战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挑战。云计算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一个高速的网络,如果没有它,那么一切的云都将是“指上谈兵”,如果让我们真正生活在云端,必须提供一个高速的网络环境和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①云计算的用户隐私挑战:云计算中用户的数据保存在云端,其中包括用户的机密码、隐私等。如何保证用户的隐安全是云计算的一个新挑战。②云计算的立法挑战:云计算需要一个合格的立法来规范,从而营造一个规范、绿色的云发展环境。从而使云计算能在广阔的空间中快速发展,否则会造成网络访问、安全到计算机犯罪、隐私和数据管控等相关问题。
5 云计算的展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并在商业巨头的推动下,云计算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在医疗领域,云计算的应用使电子病历、网上挂号、医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在教育领域云计算的应用会使教育资源共享,很好的改变现今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三屏一云”-电脑显示屏、手机屏幕和电视屏幕,将使移动办公、生活娱乐更加方便。我们也许每天不必再背沉重的电脑笔记本上班,无论我们身处哪里,我们的文件、系统都储存在云端,即可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而条件是只需要一个显示器而已。企业可以租用云计算提供商的服务,不必在先期即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软硬件资源,以达到预算资本的合理化投入,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百度.
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这就造成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一)信息内容数码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是将文字、图形、图像、影像、声音等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转换为数码或符号,进行存储、传输。纸质档案通常是由文字、图形、图像等直接显示其信息。这样,管理人员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所记录的信息不能直接阅读,要靠通过相应的软硬件技术还原后才能知晓。管理人员如不借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和相关设备,就无法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二)文档处理一体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和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就没有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可言。这样,电子文件归档和纸质文件归档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纸质档案在归档前的文件阶段,档案人员无须过问或参于管理,无须知道文件产生背景及其印刷等有关技术。待到文件阶段的后期,其使用额度不高时,对那些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文件,由文书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交档案馆或机关档案室保存。而电子文件归档必须要了解形成电子文件的相应软件和设备。在电子文件设计形成阶段,档案人员就要参于设计,进行指导,使产生的电子文件能按归档要求归档,并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长期保存;同时还要了解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产生背景、设计思想、数据格式、以及相应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电子文件形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参与对其管理,熟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进行积累。要及时按档案整理、签定的有关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整理、鉴定、归档。否则长时期不过问,相关技术发生了变化,设备陈旧或更新,原来的电子文件,在新的条件下必然读不出来,这样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就可能遭受损失。从管理方面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之间很难划分出明显的界限。电子文件的形成者,电子档案的管理者,要通力协作,才能保证电子文件、电于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因此,在电子文件时代,文档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保管保存技术化
电子档案的保存要比纸质档案保存复杂的多。纸质档案只要符合保管、保护条件,就能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而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就不那么简单。首先要考虑电子档案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等,这就要求不仅保存电子档案所表述的信息,而且还要保存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及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电子档案所依赖的电子计算机发展很快,设备不断更新,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其存储载体性能也不甚耐久,磁性存储载体常有粘连等现象,光盘也有矫变和保护膜遭受划伤等现象。这些都是影响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不利因素,需要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并且要有一整套的对策、技术和措施。
(四)利用形式多样化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对于纸质档案的开发利用,我国已有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如档案借阅制度、三十年前的档案原则开放、公布档案史料、编研、举办档案陈列展览等。对于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将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如怎样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又如电子档案利用场所,是允许上网利用,还是只限于在档案馆(室)的借阅系统,还有电子档案的开放年限问题、保密问题、跨国利用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法,不能照般纸质档案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保证才能开发利用好电子档案。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困难性
【关键词】USB接口;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数据;测试;系统
1 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
采用计算机的软件来对电路进行仿真,一般都是对电路里的各个元器件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它运行的过程中,对它运行时的参数以及电路中的结点进行科学的核算,一直从输出端到输入端,最终得到仿真结果。因为计算的量非常大,而且近年来芯片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所以仅仅依靠计算机软件仿真来对设计进行验证,其速度非常的慢。
为了提高速度,技术人员提出了在硬件验证和测试数据的时候,联合计算机软件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环境。
2 系统硬件的设计
2.1 设计的目标
总的设计包括了USB接口电路,以及MCU电路、以及PPGA接口管理,这三个部分是重要的模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MUC和PPGA需要依靠软件程序来运行,因此它们的灵活性非常的高。只要对软件部分进行修改,就可以满足不同的验证和测试需要。
USB接口电路的功能是对USB数据通信底层数据流进行处理,从而完成物理层的协议。它主要包括了六个,即MRZI编码、MRZI解码、数据封包、数据解析包、提供通信的端点和接收发送数据的缓冲。
图1 系统硬件的结构
MCU可以对电路部分进行控制,而且还能控制USB接口芯片的初始化以及配置,这样就可以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同时,它能够促使USB接口芯片和后面验证的接口实施数据方面的交接。由于FPGA的控制性能远远不如MCU,因此必须采用MCU来对USB接口芯片进行管理。
在验证的整个过程中,其对实时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验证的数据量也非常的大,因此,在对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进行验证之前,还必须要设计一个异步FIFO,从而进行缓冲,但FIFO对存储的深度要求并不是太高,因此,可以在FPGA当中用软件来使用FIFO。然后还要设计一个接口模式,这个接口模式必须是灵活的,而且可以满足不同的验证需要。同时,这个接口也是需要对程序进行编写,然后再通过系统内部的FPGA芯片来实现。
2.2 电路原理
USB的接口,一般都选择专业的接口和芯片。在整个电路当中,CH375它是一个支持USB的专用芯片,它可以用在USB的设备和主机上面,另外还可以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转换。它支持的传输方式有三种,即中断传输、批量传输、控制传输。在这个系统当中,只会用到两种传输,中断传输和批量传输。其内部的通信端点共有三个,系统当中可能用到的主通信端点有64字节的缓冲区。不仅如此,CH375里面甚至还对USB Dewvrce固件进行了固化,形成了内部的固化模式。这样一来,就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CH375的硬件设计很简单,芯片的只需要时钟电路或者是电源退耦,便可以开始运行。整个芯片支持多种电平标准,比如3.3伏、5伏。CH375的内核是3.3伏,如果要运用5伏的,那么则需要把28脚接在5伏的电源上,9脚则接一个退耦的电容,其内部的稳压器可以为内核提供3.3伏的电源,所以,如果是3.3伏的系统,那么就应该同时将9脚和28脚一起接在3.3伏的电源上面。
CH375的内部结构包括了几个部分,PLL倍屏器、主从USB接口SIE、被动并行接口、数据缓冲区、异步串行接口、协议处理器、命令解释器等等。同时它还有7个物理端点,所有的端点都包括了上传端点和下穿端点。
2.3 接口总线
在CH375当中,有一个异步串行接口,还有一个8位的并行数据总线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异步串行接口仅仅只能够用在USB的主机当中,而且因为并行的总线,它的通信带宽高于异步串口,因此,可以使用另外一种,也就是8位并行数据总线。
这种8位并行数据总线,它既是数据输入和输出的端口,又能够对输入的端口进行命令。因为端口AO会对输入数据进行分辨,所以,如果CH375写入命令的时候,那么端口AO可以设置为高电平。如果CH375的写入数据,或在总线之中读出数据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将端口AO设置为低电平。
只有DR信号有效的时候,CH375的数据总线才会显示输出状态。在另外的情况下,数据会显示为高阻抗的状态。对芯片进行了读写冲突的保护,即便是写信号和读信号同时有效,那么数据总线也能够显示为输入模式,并且开始写。
2.4 操作命令
关于CH375的所有操作,都要通过总线发送命令,这样操作才是有效的,它的命令数量为23。当系统上电之后,必须对CH375实施硬件复位,才能够执行命令。因为该命令的执行时间过长,大概在40毫秒之后才能完成。然后是对USB设备的VID、PID进行设置,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VID、PID进行选择,如果是不设置,那么则可以用系统当中默认的VID、PID。设置时必须要在设置器件的工作模式以前操作。
SET-USB-MODE可以用来设计器件的工作模式,写入了SET-USB-MODE命令以后,必须再写一个表征模式代码的数字。这样一来,CH375的初始化工作就算完毕了,就要等待INT引脚的中断信号了,如果发出了中断信号,那么总线便有反应,可以采取GET-STATUS命令,可以将中断状态进行取消。另外还要按照中断状态输出的代码意义来进行相关的行为,并且执行命令。
3 测试方法
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传输数据的带宽是重要的指标,而且数据的完整性也显得非常重要,数据一旦产生错误,就会影响测试的结果。
以上研究和设计的软件带有输出数据显示窗口,可以对硬件通过USB接口传来的数据进行显示。软件会从计算机里面读取文件,通过USB接口发送到测试电路板当中。等到单片机收到了数据,会把数据全部传送给计算机,最后再对传输过去的数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数据是否一致,有无差异。(下转第350页)
(上接第243页)4 总结与体会
软硬件的协同验证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结合的验证方法,采用USB来传输数据,能够实现目标设计和计算机之间的大量数据传输。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珂,桑胜田,喻明艳.基于PowerPC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J].微处理机,2009,3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