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1.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5;

2.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摘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我国大型的文化与信息传媒企业,固定资产是保障有线电视正常运营的硬件基础,但由于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出了采用RFID标签和读写器,结合城市WiFi进行终端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 RFID;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我国从事广播电视的频道集成和传输;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设计、建设、改造、经营、维护和管理;因特网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对广播影视、信息传媒等产业进行管理的主要单位,有线电视大容量、高安全等级的传输网络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如信号传输设备、编码解码设备、测试仪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监视和监控设备、电源设备、光纤线路、同轴电缆网和网管系统等,这些固定资产具有量大、面广、分散等特点,且很多固定资产都架在高空或埋于地下,资产管理人员很难弄清资产所在的具置,导致资产管理难度很大,很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可依靠RFID技术来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同时实现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方便实时、准确的统计资产对帐数据。因此本文对利用基于RFID 技术进行有线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的模式进行介绍。

1基于RFID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原理

将固定资产信息编码写入RFID电子标签(必须具有防水、防油污和防撕裂等功能),RFID标签粘贴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上,RFID阅读器可自动采集和接收来自电子标签发出的无线信号,经过的解调与解码后,发送到管理系统,经过后台应用软件的智能决策,快速实现对资产的管理。通过RFID技术,可有效降资产管理员的劳动强度,并极大的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准确率,此外,所有资产都能时时“上网”,通过查询系统可以明确地查到每件资产的状态、去向等信息,也可实现资产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加大资产管理的针对性和自动化监管。

2基于RFID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基于RFID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库层和管理应用层等系统组成。具体为:

(1)数据采集层:该层包括粘贴于固定资产上的RFID标签,以及资产管理员采集数据用的RFID阅读器,RFID阅读器可读取RFID标签中的固定资产数据。RFID阅读器采集的所有数据必须先经过数据采集层过滤之后再传递给数据库层,以达到减少数据库的冗余数据和减轻管理应用层负担的目的。

(2)网络(数据库)层:数据库层可采用SQL SERVER等数据库系统实时准确地保存大容量的数据。数据采集层和数据库层可通过目前各城市非常普及的WiFi无线技术建立联系,实现网络共享。需要注意的是要对数据库层设置数据安全和备份机制,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不慎遗失等情况发生。

(3)管理应用层:管理应用是系统主要的应用展现层,可实现和管理用户的直接交互功能,包括系统管理、RFID标签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查询统计等等。

3结语

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目前已经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自动化管理、航空包裹管理、集装箱管理、铁路包裹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应用,也有在如高校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和报道,但在有线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还比较少,通过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基于RFID 技术的现代化资产管理模式,可实现有线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准确化管理,可以使公司决策者在办公室内全方位掌握、监控固定资产,为现有设备的维修和新资产购买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RFID技术可以实现有限网络公司的资产彻底额清查,可解决目前有限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清查难度大的难题。另外,RFID技术的实时监控和无线管理功能,减轻了资产管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可极大节约资产管理成本。同时RFID的智能感知,可实现自动化监管及报警,可极大节约固定资产的安保成本。但是目前,基于RFID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研究和设计工作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各省市有线网络公司缺乏系统化设计,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早日实现游戏那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梁剑冰.有线电视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13(4):64-65.

[2]单承赣,单玉峰、姚磊.射频识别(RFID) 原理与应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使用 管理 问题 建议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它在产品生产、日常办公、产品仓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固定资产在企事业单位资产中比重的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对闲置、报废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管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延长资产使用寿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成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随时变化、更新的经营环境,企业不仅要尽快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也需要不断适应急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预测水平。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与此同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在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增加、减少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例如,个别单位将购买的需安装方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长期挂在“在建工程”科目,未将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而该固定资产早已达到可使用状态,不但少计提了固定资产折旧,而且虚增了企业利润。再如,某单位资产已经报废变卖,而企业未相应核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仍计提资产折旧,导致资产的虚增及利润的虚减,并对当期企业所得税造成一定影响。出租、出借资产收入未计账,诱发腐败问题。个别企业将出租固定资产的租赁收入直接坐支,未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以租赁收入列支招待费、发放职工福利或作为部门 “小金库”的重要来源。

(二)固定资产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未在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可行性评估、资产符合程度的验收、固定资产日常保养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未兑现相应的固定资产使用考核奖励机制,易导致:一是在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后,未得到企业相关部门对其采购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效益预测分析、工艺流程符合性测试,造成固定资产的盲目投资,使大量资金被闲置固定资产占用,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是由于缺乏对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便携式固定资产的登记、交接制度,导致固定资产被个人侵吞后又重复购买,对企业资产安全造成威胁,并对企业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未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点,账面及卡片记录与实物不符,无法从数量及资产质量方面摸清企业家底,易导致资产贪污、重复采购、过度维护的发生。未指派专人对闲置、待报废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未进行统一集中存放,而是随意将固定资产分散甚至露天存放,为资产的损毁、遗失、被盗带来隐患。

(四)固定资产在人员素质与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保管人员缺乏责任心,清点、维护、保管资产热情不高;保管人员缺乏对生产设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个别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重视不够,同时,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规范企业财务基础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的及时记录

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规范要求,一是对已达到资产可使用状态的资产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并正确计提资产折旧,合理分配资本化利息,避免资产的虚减和利润不实。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切收入,完整、及时地在账簿中反映,堵塞部门私发福利、私设“小金库”的漏洞。

(二)建立建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资产管理工作

一是通过科学地设计固定资产不相容岗位分离、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及相关业务处理流程等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化。二是对资产采购申请从可行性、收益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避免资产的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对日常领用的便携型固定资产,指定专人进行登记及办理交接,避免资产的个人侵占,更好地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定期组织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合理存放闲置、待报废资产

一是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组织资产使用部门人员、保管人员、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保证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数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情况。二是企业应指派专人对闲置、待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指定专用场地存放闲置报废资产,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资产,保证资产存放的安全。

(四)加强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通过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及建立物质激励制度,促使企业资产管理人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断提高资产管理业务水平,成为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二是企业可通过将审计机构直接由董事会领导,赋予审计机构及人员更强的独立性、权威性;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审计业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与效益。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企业各部门积极采用必要的措施加强对问题的解决及管理的完善。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我国的企业取得的很多辉煌的成绩和喜人的进步,但是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企业工作人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一、当前我省粮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粮食财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产业扶持政策较少。一是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受限,特别是1998年以前政策性财务挂账消化后,大部分市、县粮食风险基金都有节余,但风险基金的使用范围限定了这部分节余资金无法用于产业发展。二是产粮大省、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等争取力度不够,与外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财政粮食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拨付和管理,都在财政部门内部进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参与较少,资金也无法保证全部用于粮食企业。

(二)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一是产业链条短。多数粮食企业仍然主要是收原粮、储原粮、卖原粮,经营方式单一,产业链条短。粮食初级加工能力相对过剩,精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二是市场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和民营粮食大企业纷纷参与粮食收购、储存与物流环节,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国内外信息优势和灵活的机制,对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冲击日益加剧。三是发展不平衡。省、市所属企业,一般资产状况良好,企业有一定积累;大部分基层企业,人员多、债务重、经营困难。股份制及改制较早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粮油经营性企业强于购销企业,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势强劲,但大量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

(三)自主经营资金短缺。一是信用等级低。国有粮食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负债率偏高,企业积累较少,在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中,处于劣势,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二是贷款成本高。农发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对自主经营粮油实行资产抵押或担保贷款等办法,企业需要支付评估费、手续费,还需缴纳10%-20%的抵押金、保证金,增加了企业贷款成本。三是贷款限制多。在贷款资金管理上,根据企业收粮单据放款,实行购贷销还、库贷挂钩和“双清零”政策,且贷款手续繁琐、款项审批时间长、到位时间不确定等。

(四)企业体制机制不活。一是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部分基层企业改革不到位、不彻底,有的企业资源没有有效整合,有的需要深层次的产权调整和兼并重组,有的没有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激励机制缺乏。部分企业仍习惯于“等、靠、要”,平均主义、“大锅饭”等依然是企业收入分配机制的主导思想,职工收入多少与业绩好坏关系不大,致使企业人才流失。三是管理存在缺位。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甚至形同虚设。有的粮食部门缺乏对企业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有的只重视本级事业的发展,对下级指导帮助不够有力。

(五)资产管理难度加大。一是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弱化。《山东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部分市、县粮食企业出资人职责已由当地国资部门履行,弱化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国有粮食企业的职责。二是资产利用效率不高。我省地方粮食企业代储的中央储备粮指标被调减,再加上最低收购价政策难以启动,造成部分仓储设施闲置,补贴收入减少。同时,受资金、政策、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国有资产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三是基层企业仓储设施陈旧。部分基层收纳库因经营困难、资金短缺,仓储设施得不到完全维修,逐年陈旧老化。

二、进一步做好粮食财会工作的思路及措施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粮食财会工作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愈加重要。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粮食财会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粮食政策的同时,粮食财会部门应牢牢把握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壮大这一主题,围绕坚持依法理财和服务企业发展两条主线,落实粮食财政、税收、金融三项支持政策,强化财务、资产、绩效、基础四个管理,推动全省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把握“一个主题”,着力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壮大。牢牢把握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壮大这一主题,通过谋政策、树典型、抓管理等措施,提升粮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通过政策扶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规模优势、资产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的区域性国有及国有控制的大中型粮食企业,加强粮油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联合,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不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粮食基础设施、粮食物流产业园、粮油精深加工、粮食市场建设扶持力度,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兼并重组。鼓励储备企业在完成政策性业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设施,稳步开拓自主经营粮油、联合收购、代收代储等业务,努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围绕“两条主线”,着力强化财会工作服务粮食流通的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的办事程序和岗位责任制度,切实做到依法理财、依法聚财、依法用财。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费用管理制度,细化开支标准,把紧开支,增强开支透明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使用合理合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粮食收购资金管理规定,保障收购资金安全。进一步加强收入支出管理,杜绝资金账外循环,防止虚列费用支出,铲除滋生“小金库”的土壤。

二是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企业在抓好主业经营管理的同时,抓住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扩大国内需求、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粮安工程”的有利时机,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工作协调,争取更多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和良好条件。指导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合作、订单等形式,加强与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等经营主体合作,主动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粮食企业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活跃城乡粮油消费市场,巩固和拓展粮食实体经济阵地。

(三)落实“三项政策”,着力放大涉粮惠企政策的正能量。

一是落实好粮食财政支持政策。按照“粮安工程”规划和要求,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落实中央资金的同时,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和政策支持。认真落实粮食风险基金政策,争取提高地方储备粮轮换费用补贴标准,帮助有关县(市、区)尽快提高县级储备粮保管费用补贴标准。重点争取财政粮食专项资金,实行财政、粮食联合发文,提高粮食部门的参与度,切实利用好地方储备库维修改造、粮油产业化发展、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建设资金。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产粮大省和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和风险基金地方配套退出资金等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有所突破,支持粮食产业发展。

二是落实好粮食税收支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做好与税务部门的衔接和沟通,落实好储备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免征政策。跟踪了解食用油加工企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征收政策和仓储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试点情况,指导有关企业做好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执行。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2]13号和财税[2012]68号文件规定,落实好物流企业大宗仓储设备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和粮油批发市场、粮油农贸市场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

三是落实好粮食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和落实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贷款,努力保证企业资金需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国粮财[2012]205号),充分利用重组贷款、呆坏账处置等政策,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努力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指导国有粮食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建立稳定、互信的银企关系,提升企业筹资融资能力。探索建立粮食担保机构或共同担保基金,争取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企业自主经营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粮食企业入市收购。

(四)强化“四个管理”,着力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一是强化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事前引导和事中监督作用。指导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继续深化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切实把审计监督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是强化资产管理。进一步盘活国有粮食企业有效资产,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和开发利用,减少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加强对国有资产变卖、置换、报损、处置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减少资产管理漏洞,管好管住粮食企业国有资产。制定《山东省粮食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范省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防止闲置浪费。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一、医院资产管理现状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持医保卡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医保收入占医院医疗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医保收入的确认、核对、结算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目前,许多医院的医保收入由于对医保政策理解不透彻,医生开大处方或不在医保范围的检查、治疗、药品造成各种原因不能按时按发生额全额结算回资金,有一部分医疗费用结算时被医保拒付,这样不仅导致医疗收入确认不准确,而且影响医院的资金周转和发展。

在医院管理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各个部分相互独立,又有共同完成复杂的医院账务处理。对整个医院而言,采取会计电算化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计算机代替会计人员从开具发票、计算金额、核对数据、登记账簿、汇总报表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就在大多数财会人员利用计算机节省时间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有少数缺乏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却在利用计算机管理及财务控制的薄弱环节,贪污挪用公款,近几年发生多起计算机犯罪案件,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隐蔽收费时段、更改票据金额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要加强对门诊收费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审核监管力度,保证货币资产安全运转。

医院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医疗设备数量繁多、医疗管理软件和药品管理软件价值大,有些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采购程序不合规,不及时入账、使用年限到了,报废清理不及时,管理不到位。保养不及时,存放地不明确,设备随意借用,随意操作,追究责任时,相互推脱,查无实据,资产安全存在隐患。

二、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医院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医院确认的医保收入与实际从医保部门结算回来的医药款总不相符,这使医院的资产受到一定损失,因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坏账准备金提取为4%,显然不够冲销实际坏账金额,而且这一差额随医疗收入中医保收入比重的增大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构建一个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利益的系统工程,作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的主体,医院既要为政府承担医疗服务的社会责任,又要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医疗需求与经济负担,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难题。 医院医疗收入中,除了医保收入外,几乎就是现金收入。近年来,医院所发生的计算机犯罪,主要目的就是非法获取现金,因为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使用方便快捷,因此,成为不法分子最直接的作案对象。就医院而言,接触现金最多的部门就是收款处和住院处,这些部门中少数人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及内控制度的缺陷,贪污挪用医院资金,最终走向犯罪道路,这些案件的主要原因是财务部门资金安全防范意识弱,对资金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内控制度执行不强,由此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使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二)医院实物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医院的实物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医院的固定资产分为几大类:(1)房屋和建筑物;(2)专用设备;(3)图书;(4)其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即需要计算反应实务。又需要反映其价值。为正确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和实际占用价值的标准。正确地计算累计折旧,必须对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计价。新会计制度规定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使用状态的资产。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捐赠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有些设备经调试安装后已投入使用,财务部门尚未入账,主要原因是购入资产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缺乏及时沟通。(2)盘点时存在账物不符现象,某些大批同类物资,如办公桌椅,购入时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使用期满,经相关部门审批报废,财务部门按批复冲减固定资产账,但其中部分实物资产尚可继续使用,若处置这些报废资产,产生的搬运、仓储等费用有可能高于其残值。因此这部分资产就留在使用部门“超期服役”,无形中增加了盘点工作量。(3)管理和使用不到位,设备随意借用、随意操作,由于操作人员水平不同,会造成人为损坏,如果缺乏监管,相互推脱,无法追究责任。

三、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目前提供医疗保障的主体还是国有医院 ,而医院的资金来源很大比例是自负盈亏,当政府把医保责任推向医院时,医院为了发展和生存,必定要考虑经济利益,势必造成“看病贵”现象,患者不满意。同时,医保部门按其规定拒付部分医药款,有些是医保政策缺乏可操作性造成的,医院也怨声载道。鉴于此,应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合理的统筹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关系,建议政府部门借鉴国外医疗保障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完善、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医保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医院应健全医保财务制度,及时与医保部门对账,按拒付原因及时做相应的账务处理,对不规范医疗行为或收费刷卡人员操作不当的要追究个人责任。

(二)医院实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管理,应建立严格的计算机操作和相应的内控制度,保障信息数据不被篡改和破坏,对软硬件实行多种加密,验证控制,分工操作,杜绝由一人掌握操作系统全过程信息,收费员每日轮换窗口,对系统实施动态记录,加强对财务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要认真检查各环节履行情况,不能流于形式。现金管理是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而且要采取突击方式进行,查对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是否相符,有无白条抵库、挪用公款行为,对于账实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就检查效果与时间而言,应选择上班前或下班后,这样既可以掌握现金确有结存数,又不影响正常收付款业务。另外,管好票据及印章。明确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使用、票号在电脑中的维护注销,并专设登记账簿工作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有了严密的控制制度,可以防止不法分子的邪念。

(三)就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十分薄弱。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环节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或流程约束,极易造成资产账物不符。从而导致资产流失。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其次要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审核以下三个环节:(1)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及入库。大型设备购置要实行公开招标制度,购置的设备应有验收部门检验,保管部门办理入库手续。验收过程中,发现与采购合同不符,要及时告知财务部门,以便拒绝付款。如验收合格,相关部门应及时办理“三账一卡”制度, “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等。即财务部门登记一级账,管理部门登记二级账、卡片账。财产管理部门要按类别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并与财务部门口径一致:同时按使用部门设置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明细账,并按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一式二份,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各一份,以便核对管理。(2)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清查。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前文提到的“超期服役”和内部转移资产。对“超期服役”资产.主要应由使用部门自行管理,可用不同于在用资产的标识加以区分,以便于盘点清查。对于内部转移资产,必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调出调入部门及财务部门领导签字,以防日后扯皮。年终盘点时,财务部门应派人监盘,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办理报批和账务处理手续,确保账物相符。(3)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必须报卫生行政部门,经国资委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处置和报废,并冲减固定资产账和待冲基金账,任何人不得擅自自行处理国有资产。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素质 。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重视后续教育,适应新技术、新知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将会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医院合计电算化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经济视野.

[2]郭慧.浅谈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视野.

[3]李建文.浅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西南西北第七次卫生经济研讨会——论文集汇编.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资产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创新点

(一)资产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1.从项目预算开始管控。在SAP中,保证价值和实物统一的工作从基建、技改项目的创建就开始了。SAP的项目管理包含全面的项目计划和项目财务管理。设计阶段产生的设备清单会传入系统中,挂在项目的WBS结构下。每一设备的采购申请都会预先经过项目预算检查,然后形成设备采购订单。到货和已经安装的设备可以直接自动产生固定资产台帐,或者记入在建工程。在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消耗的人、财、物等资源都按照工程结构和成本要素清楚分列。通过预先定义的结算规则进行自动结算,可以支持快速准确的转资,走出实现帐物相符的第一步。2.项目转资前设备现场核查,确保设备资产真实。巢湖供电公司通过《关于项目转资设备现场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工程项目正式转资前,必须组织设备现场核查工作。未核查确认,不得办理正式转资。项目转资设备现场核查由项目管理部门牵头,设备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资产部派相关专责参加。核查时点安排在财务决算后、决算审计之前,以便于在审计之前纠正。不需要审计的项目应安排在财务决算后5个工作日内。核查工作主要依据财务决算设备清册(初稿)与现场设备进行一一核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正式转资设备清册,依此开始正式建立设备资产台帐。核查发现不相符的,由财务资产部反馈项目管理部门,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进一步核查并更正,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配合,完成日期以不影响审计及正式转资时间节点为限。通过落实项目转资设备现场核查工作,杜绝了卡物不符、账物不符现象,推进了设备资产一体化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3.定期召开项目转资会议,保证资产台帐和设备台帐的联动和资产入账的及时性。当在系统中创建新增的设备台帐时,同时生成固定资产号。通过设备编号和固定资产号之间的关联,设备台帐和资产台帐的共享信息可以保持一致,如所属公司、负责人、成本中心、位置等,保持一致的方式可包括实时的同步更新,以及通过工作流实现的可控异步更新。这样实物新增或者变更时,就能够及时地反应到资产台帐上。同时,通过对基建、技改项目的定期分析,能够及时将现场已完工投运设备生成财务资产卡片,按照要求的时限在工程决算后进行项目正式转资,确保资产入账的及时性。4.开展资产实物现场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到位。为全面提升财务基础管理,确保资产账卡物清晰、完整、一致,巢湖供电公司在强化基建技改项目财务管理、实施项目转资现场设备核查的同时,建立了资产盘点常态机制,促进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有效结合。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盘点工作组织,制定了年度盘点计划,从重点资产着手,分类、分期实行盘点,不断完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夯实管理基础。5.加强对资产的退役和报废的管理,确保资产管理全面完成。当设备到了生命周期的后期,需要退役和报废时,可以先在设备维护模块中将设备置于退役或者报废状态,或者转移到报废区。固定资产报废分为省公司处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报废和市公司自行处理权限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报废。省公司处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报废由物管中心归口上报省公司物资管理部,上报前的内部处置程序责任划分与市公司自行处理权限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处置程序责任划分相同,具体如下:各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处置申请,相应实物管理部门负责鉴定、核查,并会同价值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报主管领导审批。目前,固定资产报废需在SAP中走流程审批,审批完毕后财务部启动资产报废的帐务处理,为资产帐物管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6.强化对报废设备物资处置管理,确保资产管理不留死角。报废设备物资的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虽然单件报废固定资产的价值较低,但由于数量较大,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违规操作和国有资产流失。所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报废设备物资处置管理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巢湖供电公司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报废设备物资处置管理的考核工作: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财务、物资、生产、施工等各部门的互相衔接,确保拆除设备物资的应收尽收;做好技术鉴定工作,确保报废设备物资已失去使用价值;规范处理流程,完善监督程序,确保报废设备物资及时处理,防范风险,及时回笼资金,减少无效占用。7.工程资料归档及时,确保资产形成有据可查。电网资产大都是通过基建、技改或零购以及用户捐赠的方式形成,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都有项目预算下达、实际结算、竣工决算、竣工审计等配套资料。公司分别按照基建、技改(含零购)及用户捐赠的不同类型,按照单一工程项目,对涉及资产形成的整个资料进行归档,并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存档。如对ERP系统中的设备资产信息有疑问,可随时到档案室调取资料进行核对,确保每项资产价值的形成都有据可查。8.相关制度修订完善,严格执行到位不走过场。再好的流程设计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流程最终都会变成摆设,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公司在ERP和PMS系统上线后,针对新系统对业务操作的规范要求进行认真梳理,在认真吃透国家电网及安徽省电力公司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组织结构和管理情况,修订完善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基建工程项目、非基建类技改项目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业务操作的时限性、准确性和各管理部门的职责也进行了明确,在季(月)度综合计划中进行具体布置和考核,确保执行到位不走过场。(二)资产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创新点1.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对ERP等现有各系统的整合,构建起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同时,资产信息与设备信息实现了实时共享和交互,充分支持精细化管理下数据海量增加的业务需求。而且,同一信息技术平台还节省了软硬件支出,降低了系统运维费用约200万元。2.资产和设备一一对应。在SAP系统中,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设备和固定资产对应目录及建卡原则创建设备台帐,同时生成资产卡片,并做到一物一卡,这样生产人员可以随时在系统中通过关联的资产编号查看资产卡片上相关价值信息,财务人员可以随时在系统中通过关联的设备编号查看设备相关状态和工作信息。3.工单核算多维精细。工单是资产全寿命管理中财务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工单的内容包括资产/设备、工区/班组、维修类型、项目四个主要维度的信息。工单编号、项目任务号/名、采购订单/申请编号与ERP等相关模块保持一致,实现了资产运行阶段维修费用与设备的对应;提高了维修预算编制的精细度及准确性;实现了围绕资产发生的维修费用的多维度对比分析。4.系统自动出具竣工决算报表。竣工决算报表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文档之一,是项目完成的总结性文件。资产全寿命管理系统上线前,竣工决算报表由会计人员手工编制,但竣工决算报表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往往由于前端的资料不齐,导致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及时性无法保证。资产全寿命管理系统上线后,由于在系统中将竣工决算报表编制的一些关键环节固化,因此,在相关业务完成后可以由系统自动出具竣工决算报表,这大大提高了竣工决算的效率,解决了竣工决算滞后的难题,更有利于加强基建工程管理。

评估与改进方法

1.制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制度约束行为,理顺管理流程。2.成立组织、加强协作,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3.规范流程、突出责任,切实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保管和处置工作。4.引入信息系统固化流程。按照安徽省电力公司物流体系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公司系统仓储及附属设施建设,规范废旧物资仓库管理,根据资产来源及废旧物资类型和价值情况进行合理分区。同时,为更好地服务并解决生产单位拆旧物资回收存放问题,要设置拆旧物资代保管区域。强化日常出入库管理和盘点复核机制,推进SAP系统废旧物资管理模块信息化应用,建立废旧物资仓储管理电子台账,便于按废旧物资类型统计分包变卖处置、按项目和资产性质分别统计处置变现资金入账会计核算,提升废旧物资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推广应用建议1.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先进技术手段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都离不开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建设高效的资产管理网络,队伍建设是基础,横向协作是关键。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疏通遍布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的资产管理神经是首要任务。2.通过系统的项目、物资、设备、财务等模块的集成运行,有效规划建设周期,加强资产购建管理,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及时投入运行和转资;对低效资产进行科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及时处理变现回收资金,避免资产闲置。3.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逐步实现项目、物资、设备、财务四大模块的紧耦合,完善供应商体系、物资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与财务管理体系的集成关系,不断深化ERP应用,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管理。五、巢湖供电公司资产精益化管理的实施效益1.实现基建、技改项目决算转资率双100%。2010年顺利完成安徽省电力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之一———工程竣工决算转资完成率100%,全年共计完成基建工程项目决算转资8个、各类技改工程项目转资230个,相比08年、09年,工程项目决算转资完成率大幅度提升,资产基础管理进一步夯实。2011年项目决算转资稳步推进,各类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转资均按考核时间节点完成,项目决算转资完成率每月100%。2.ERP数据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资产信息完整率达到100%、设备资产对应率达到100%、资产信息维护及时率达到100%。资产集约化管理开始发挥积极作用。3.实现数据资源高度共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多系统、多业务集成化管理充分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传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票系统、操作票系统等全部集中在统一的平台上,使得信息传递从原来的每人、每个单位手工传递变为系统自动实现,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也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从原来的统计型转为更高级的分析型,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4.设备利用率提高,减少备件库存资金占用。基于SAP和PMS系统的贯通,实现了从常态检修到状态检修的转变,减少了不必要的维修维护工作,提高了人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维修,从而减少了维修备件和物料的储备,继而加速了资金的流转。2010年,巢湖供电公司对管辖及维护管理的19座110kV及以上变电站,共3417台变电设备,按照“正常、注意、异常、严重”四类进行综合评估。据此执行A类检修或建议技改87台;提前C类检修660台,基准或延长C类检修2670台。5.实现物资管理透明化。系统建立之前,物资采购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和集中的归口管理,现在则利用SAP系统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和追溯能力,实现采购需求的集中管理、采购资源的集中分配、采购决策的统一管理。优化调配,通过集中采购和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6.以资产精益化为基础,试点ERP辅助转资。2011年9月,安徽省电力公司将巢湖供电公司旗山变扩建工程列为ERP辅助转资工作试点项目,继续提升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7.随着管理精益化的推进,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也实现了社会、企业、员工的同步发展。以精益化管理为主线,实现项目、物资、设备、财务四大模块的紧耦合,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不断深化SAP应用,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管理。

本文作者:刘维民徐红艳工作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边检机关;后勤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立足实际,深入分析公安工作发展态势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基础信息化建设”作为“四项建设”之首,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支撑,是推动边检工作长足发展的有力抓手。这就要求边检机关在研究谋划后勤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理解什么是“基础信息化建设”,切实找准“从哪里入手”“从何处突破”的问题,以服务边检事业发展为根本,紧密结合创新发展战略,扎扎实实地把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后勤工作抓紧抓好。本文从边检后勤部门工作实际出发,以“基础信息化建设”要求为引领,对创新后勤管理的具体实施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以信息化建设贯穿边检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全局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是“大数据”背景下公安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对于公安工作而言,“大数据”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对数据的交换、整合、分析和利用,带来“大信息”“大发展”“大服务”“大实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安部党委作出推进“四项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指出:基础信息化是支撑、警务实战化是方向、执法规范化是基准、队伍正规化是根本,四者相辅相成。这标志着公安基础信息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1]。边检机关后勤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把做实后勤基础信息化工作、全力实施后勤管理大数据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二)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是保障边检机关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要求

后勤信息化是公安边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边检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只有把后勤管理工作与基础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贯穿边检机关后勤管理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全面打牢“四项建设”各项工作基础,更新理念,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新”,积极探索适应边检工作需求的后勤信息化之路,才能顺势而为、掌握主动,使后勤工作始终与边检中心工作相协调、相适应,才能为扎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边检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三)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后勤工作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要求

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创新后勤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它将后勤保障力量与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一体,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整合条块系统,实现无缝对接,高效而准确地筹划和使用各种资源,提供适时、适地、适量、适配的资金装备保障,用最小保障资源满足最大保障需求,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最佳保障效益。后勤信息化的实现,推动边检机关后勤管理模式的专业化、多元化创新发展,对于改善和优化后勤系统行政效率、提高后勤部门现代化工作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围绕“信息后勤、智能后勤”推进后勤管理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

所谓“后勤管理信息化”,就是围绕“信息后勤、智能后勤”要求,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建立集“管理、展现、分析、研判”四位一体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实现数据管理的跨部门、跨职能、跨空间的“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最终达到优化整合和灵活多维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

(一)确立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的建设目标

1.实现优化整合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作为后勤工作的决策支持平台,是在“强力整合、资源优化”工作思路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分析和使用各类信息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局、反应快速、组织协调、运转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其信息资源的核心是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和辅助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现有各类业务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库(如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政府采购、被装管理、后勤保障队伍、车辆维护保养、仓储物资管理等数据),还有一部分是现有业务软件系统中不存在,通过自行收集整理后储存下来的数据(如民警健康、能源消耗、土地房屋、警械装备、基建维修、物业管理等数据);辅助数据库则可视作基础数据库的延伸,其数据资源包括在后勤管理过程中,为了应对解决各种突发事件需要预先标绘制作的当地边检口岸重点分布图、警力分布图、应急设备分布图和地方安保力量信息,以及当地采购机构、医疗卫生等社会资源信息。2.实现灵活多维为更好地实现工作衔接和联通共享,系统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工和不同的关注点,将横向、纵向不同层级人员纳入系统用户范围,实现不同层级多用户、不同权限的多维操作。每个用户可依据工作职责查看本级权限内的图形和数据(如边防检查总站用户可查看全总站数据,总站所属各边检站用户可查看本单位数据和系统公开数据),同一层级用户又可按工作需求查看各类相关信息(如财务管理人员可查看经费管理类、能源消耗类和政府采购类数据,资产装备管理人员可查看固定资产类和应急储备物资类数据)。同时,系统根据用户的工作需求和职责权限,设计合适的图表来显示想要了解的具体指标,一个图形可以反映多种指标,一种指标也可以由多个图形显示。不同用户可自行定制个性化的显示方式,将关注的指标放到选择的图表中。用户登录后即可直观监测自己所关心的业务指标,并通过钻取式挖掘,查找更加详细的指标数据,便于用户及时掌握和发现问题所在,进行高效决策。

(二)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的整体框架

(如图1所示)1.建立系统基本模块依据后勤功能设计分析,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至少应该包括政府采购管理、仓储物资管理、车辆管理、应急保障联动管理、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被装管理、基础建设管理等模块。系统模块设计上既要满足机关内部组织的保障需要,又要满足与外部组织联网的需要,同时也要时刻关注信息系统建设与边检后勤工作实际的整合匹配情况。(1)政府采购管理。应着力推进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制定采购执行标准化流程,建立采购前、采购中和采购后三个阶段“流程管理节点控制”模式[2],定期公布采购政策、管理措施、采购项目执行信息等内容。建立不同采购类别的采购资源库,坚持信息公开化,设置考评制度,不断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企业参与到总站经济活动中。采购结束后则要注意与固定资产管理、仓储物资管理等模块的协同衔接。(2)仓储物资管理。应实现采购环节、进货入库、库存管理、补货出货处理及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流程控制。需着力推进仓储物资中低值易耗品管理软件的开发,管理好办公和食堂用低值物资。该模块要求对仓库中各类物资进行详细统计、存储,建立安全准确、更新及时的信息源。特别是在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管理上,品种和数量除了符合警用装备定型列装要求外,还要加强与相关执法单位的联系沟通(如执法记录仪的配备),根据需求确定配备标准,避免出现同一系统内部各单位采购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一致的状况。(3)车辆管理。应实现车辆购置、油料采购、维修保养等环节的流程控制。特别是在车辆日常使用管理过程中,为解决人工统计录入周期长、易产生误差等问题,可以开发使用新的车辆信息采集手段,如使用车载信息采集设备。每次车辆加油后,由驾驶员将有关数据通过车载设备实时录入,车辆每次返场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行驶里程、油耗等信息传输至系统前端信息采集系统,从而对车辆行驶里程、油料等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分析研判。(4)应急保障联动管理。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满足一线实战需求上,做好各类应急装备、设备、物品的储备,并视情建立稳定可靠的应急供应服务网络,确保一旦遇有突发事件,可迅速协调各方力量,有效调动应急资源,使边检后勤保障在服务突发警务中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3]。同时,应着重解决装备培训和训练相对滞后,重配备、轻佩带、轻管理等问题,将警械装备管理流程延伸到装备使用培训和训练、装备使用反馈,甚至装备研发和引进等环节。(5)预算管理。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使预算工作体系化、规范化、精细化。它把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改进和提高的管理模式在系统中予以固化,整合构建全面预算体系。该模块实现财务核算数据和预算数据的集成统一,完成与财务系统平台的共享和传递,并提供各项功能灵活搭建各类分析报表,提升报表质量和效率,形成完整、及时、准确的专业化预算管理分析体系,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依据,满足业务迅速发展变化的需要。(6)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申购、审批、查询、维修、变更、调拨、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利用资产号和折旧计算值跟踪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活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把固定资产信息输入到该模块,方便地查询及打印固定资产信息、进行阶段性处理,生成年度及相关财务报表等,其中的很多环节都应设置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定量控制指标。(7)被装管理。被装管理应重点实现民警职工着装号型变更统计的自动化管理及与厂家数据交互传输管理,以及服装的进出库、返修、换号、品调等管理,并使模块各项功能覆盖计划、预算、统计、生产、发放各个环节。(8)基础建设管理。基础建设有三大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这三大目标是个完整的整体,并且都需要密切跟踪基建全过程予以实现。因此,基础建设流程管理应针对以上三大目标分别展开,流程控制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实现管理透明化。2.确定系统分析类别系统事先将后勤保障信息按“人”“财”“物”“组织”“事件”五要素建立主题数据库。通过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等技术,根据人员、经费、实物、组织、事件五类指标体系建立数据主题分析计算模型,通过各种常见图表为决策者提供快速、形象、直观的查询结果展示,并根据管理深度,提供钻取式查询。(1)人员类别分析。主要对民警个人基本信息、被装信息、资产配备信息、驾驶证信息等进行展现与查询。(2)经费类别分析。主要对各类经费执行情况、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和节能减排执行情况进行展现和分析。(3)实物类别分析。主要对实物资产情况进行展现和分析,包括国有资产信息、装备信息、车辆信息、警械信息、土地房屋信息、电梯/变配电通用设备信息等。(4)组织类别分析。主要对后勤保障部门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民警分工、人员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立功受奖、学历专业、业务培训、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展现和分析。(5)事件类别分析。主要对卫生绿化物业管理情况、车辆维护保养情况、应急物资和联动机制保障情况、基础建设和维修工程情况进行展现和分析。

(三)确定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的研判功能

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在全面覆盖和展现后勤业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管理中需重点监控的内容,通过要素点设置、临界值驱动、信息碰撞等手段,建立完善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和预警信息机制,为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日常管理与决策提供灵敏的分析和评估,进而推动后勤保障信息化从常态管理到深度应用的跨越式转变。1.对系统信息动态进行预警(1)系统运行预警。通过对每日系统数据同步、数据备份、信息交换、模型计算、数据库服务进行监控,为系统管理员提供信息系统运行异常预警。(2)综合研判预警。通过对数据流转及碰撞情况进行监控,为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决策层提供预警。例如,为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固定资产月份结转后实物账与财务账数据异常预警、预算执行进度预警、逾期付款预警、资产报废预警、资产配发使用前入库审核预警、警用处突应急装备维护保养预警;为车辆管理人员提供车辆报废预警、车辆年检预警、车辆保险到期预警;为通用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电梯/变配电设备维修合同预警、年检预警、达到报废年限预警、大修预警;为民警健康管理部门提供体检率预警、体检异常预警等。2.对后勤保障效益进行分析(1)总结性评估分析。总结性评估是对保障的结果所作的总结、鉴定和评价,它重点关注的是保障行为的效果,是事后评估。它以后勤保障行为的各构成要素,结合专家经验和解析模型,对保障效能进行分析评估,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矩阵法等方法实现。通过总结性评估分析,可以认识到在处理事件中保障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2)预测性评估分析。预测性评估是在组织保障行为前,以保障方案和计划为依据,充分考虑保障行为可能受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对保障效能进行分析评估,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等方法实现。通过预测性评估分析,将对在工作中实施精确后勤保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边检机关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解决信息资源采集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是边检后勤信息化的支撑和保证。在信息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信息获取和控制方面存在着不足,严重阻碍了后勤信息化建设向前推进的步伐。具体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不全面,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二是信息采集质量不高,采集和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格式不一,系统中不完整信息、错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大量存在;三是信息采集不及时,不注重信息采集的时效性,信息录入和更新不及时,该录不录、该撤不撤,无法保证系统信息准确、完整、鲜活[4]。因此,必须强化后勤基础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的采集,严格按照“服务一线”“数质并重”“管用实用”原则,有针对性地海量采集、录入信息,坚决杜绝信息张冠李戴,坚决杜绝重复信息、残缺信息,确保信息采集工作完善规范。

(二)必须解决数据“关联孤岛”问题

在信息整合共享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组织牵头,大多数单位尚未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和平台,其信息数据仍停留在自主采集层面,难度大、整合度低。在后勤业务数据方面,纵向数据开放度低,上级公安机关掌握的数据资源尚未完全对下开放,还是以简单查询为主,无法综合应用;横向数据流通性差,政工、边检等部门业务数据各自为阵、无法流通,交互应用支撑力不强;后勤内部系统中,由于以功能为主进行分工设计,各职能口之间缺少横向沟通,导致后勤管理数据条块分割。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建设目标就是要彻底改变“信息孤岛”状况,通过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信息管理链,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组合查询共享。

(三)必须解决信息分析应用问题

如今,绝大部分民警已经具备了利用信息系统录入、查询的能力。但是,不少民警缺乏提炼、应用信息的敏锐分辨能力和全面掌控能力,经验和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手段有待丰富;信息应用专门人员缺乏,专门人才多疲于应付日常工作,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的信息应用工作更多的只是信息预警或者事后分析,对实时性、深层次、连续性调研工作做得不多,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服务保障不力。在大数据背景下,边检后勤部门必须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以提升工作预见力,并依托专题调研,深入研究信息的整合利用率、覆盖率和精准度,实现对数据、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的融合处理、比对、辨析,用最大化的精确分析评估提升整个边检后勤系统的保障力。

(四)必须解决技术基础薄弱问题

较其他业务领域而言,边检机关后勤管理领域高新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下进行信息化建设经验不足,大多仅仅是建立起局部的相对成熟的软件管理系统。由于硬件设施及技术力量的限制,后勤信息管理平台功能的拓展存在一定的瓶颈,整体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今后,新建或改建后勤应用系统时,要有整体规划,按照“公安云”技术体系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直接购买、自主开发、合作研发“三结合”形式进行。其实,信息化技术开发并非难事,难的是开发后系统运行与后勤工作的适应性、不断升级的可能性以及共享平台的推广性,要尽可能地避免各自为战和重复建设。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注重保证技术力量的相对一致、互联互通和兼具个性,逐步实现顶层设计与中层对接,中层对接与底层衔接,根据不同需求,分期分批搭积木式地建成信息化综合平台。

作者:刘汪敏 单位:同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参考文献:

[1]殷实.浅谈大数据与公安基础信息化[EB/OL].(2014-11-25).

[2]闵国涛.公安后勤信息化发展建设中的警务流程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1.权力的审批

这主要是为了限定职责的范围,以保证医院内部人员在执行其职责的过程当中是在上级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自己的权利,为了保证这一内容的落实,主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对医院自身业务流程要有深入实际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级别和职位人员的职责;另一方面就是对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这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

2.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不相容职责分离,这是内部控制最基础的一条原则,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职责划分的不科学导致的内部防范疏漏的出现。对于医院来讲,除了财务人员职责之外,仓储人员的职责划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3.资产的保全

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目标,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资产的保值。对于医院内部控制而言,其主要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权利审批基础上,限制非必要人员对医院财产的接触,另一方面就是基于对实施财产管理人员的控制,要实施定期或非定期的财产盘点。

二、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单位负责人认识不足。

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内部控制环境普遍薄弱,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实行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等同于加强内部控制。有的单位处理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认识上有偏差,把加强内部控制与发展对立起来,未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未得到有效执行,有的根本是形同虚设。

2.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时效性和连贯性。

医院对外部环境和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管理落后,没有随着时代和自身业务的发展及时修订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造成一段时间内部控制制度落后甚至无章可循,使内部控制失去连贯性。基层医院的信息化投入不够,许多环节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

3.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诚信度不足。

现在很多医院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职责意识不强,业务不精通,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不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理解不到位,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三、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

1999年颁布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法规是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依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必须在一整套规范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保证其更好地参与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减少差错,杜绝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对内部扩展到了解、检查、测试和评价,查找制度和体制上的漏洞、盲区、风险点,及时纠正管理中的偏差,促进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

2.货币资金控制

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会计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资金管理体系,实行现金库存限额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其他任何与财务有关的工作,不能一人全程办理货币资金业务。财务人员要取得从业证书,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按照固定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票据和现金当日及时完整入账,账款相符。财务印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印章由本人或授权人保管。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银行账户、现金检查制度,确保医院各项收支款项相符,以保证货币资金安全。

3.成本控制

第一、全面预算控制

正确编制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医院在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医院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医院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按规定将组织的各项收入和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应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建立预算分析制度,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

第二、采购与往来款项控制

建立采购与付款的岗位责任制,经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签订合同后交具体采购人员办理,采购和付款业务相互分离,严格授权审批、申购、采购、验收、付款、付款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和营运成本,以获得利益最大化。

第三、收入和支出费用控制

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价格管理制度、收费票据管理制度,合理取得收入。更应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把效率性审计的管理理念纳入医院重要内容,效率性不仅关注组织的投入、产出,更关注两者的比率以及组织生产或服务的过程。改变过去只注重收入不注重成本和效率性的现象。建立健全支出及成本费用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程序等制度,以及支出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支出核算控制制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才能提高医院经营质量。

第四、固定资产控制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制订固定资产管理细则,规范固定资产业务流程,健全固定资产维修、清查盘点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光: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09)

[2]刘忠德,祁添: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探索与思考 [J] 中国卫生经济,2004,(06)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后勤物资管理 RFID

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医疗工作和生活生产进行物质性的保障,包括医疗、科研及教学和设备设施的保障,各类物资的保障,饮食、水电暖等经常性保障,环境净化保障等,后勤部门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自2011年我院致力于JCI认证以来,如何摆正后勤在医院工作中的位置、提高后勤管理能力、树立后勤员工的良好形象,成为摆在后勤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其中医院后勤物资管理是保障医院日常运营和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后勤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计划预算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和积压浪费,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加强物资的定额管理等,是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1]。

1 现状分析

JCI认证过程是一个流程改造和系统提升的过程,其相关标准不仅要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还需要后勤保障部门与全院各部门间实现服务流程的无缝对接,以病人安全为最终目标,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为核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后勤工作往往不被重视,后勤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成为医院发展的桎梏。因此,我院后勤保障部门在通过制度化的改造来实现JCI认证准备的过程,其中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承载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工作方式、便捷的信息沟通系统改进整体流程,使得各部门间的协作更加清晰规范、医院整体流程更加顺畅,基于信息技术的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为医院顺利通过JCI评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院使用的物资种类多、用量大,而很多医院的物资管理系统和收费系统又未能实现数据的交换共享,难以对科室领用材料进行监督,只能对个别类型的高值易耗品进行人工干预的收费跟踪,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监督项目非常有限、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严重滞后于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采购方面,仍沿用传统的供求见面的方式,沿用“使用科室申请—后勤部门评估—院长审批—相关科室采购”的流程,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采购成本,也没有进行更为科学、合理、宏观的决策,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2)物资供应和采购计划不到位;(3)库存不合理;(4)物资报废管理不合理;(5)半手工操作;(6)技术手段落后;(7)物资管理人员观念落后;(8)信息孤岛的局限性。

2 建设目标

在JCI评审内容里有很重要的一项条款——“可及和连贯的病人服务”。可及就是每位患者都有接受医疗资源的机会,病人的入院、住院、出院都在医院有序的管理运行中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连贯就是涉及病人在医院的所有环节没有中断,根据病人的治疗需求和服务需要,可以连贯地把病人在医院的饮食、护理、医疗安全等等活动管理到位,为病人提供连贯的医疗和后勤服务,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因此,建立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封闭式信息管理链,完成从事件发生、运行处理过程、监督、反馈最终结果到改进措施与修正办法的过程管理。通过建立覆盖全流程的物资管理平台,获取物资采购情况、库存情况、使用情况,各科室申领情况等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得到所需的各类报表、图表曲线和其他重要数据,使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2]。

与此同时,通过建立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紧密结合医院实际,改变“点散线多”的管理模式,整合为统一的管理平台,从而实行全成本核算、全资产管理、全流程控制、全绩效考评、全自动集成,实现了运营成本最小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收到了增收节支、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3 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院组织开发的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全面涵盖所有后勤管理业务,与医院现有系统紧密结合,实现各平台间数据的充分共享,改变各业务平台互不兼容的问题,保证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允许部门内部与部门间的横向和纵向共享。同时考虑到后勤物资种类繁多,人工出、入库、盘库等过程效率低下且易出错,因此在建立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时候,充分借助了条码和射频识别标签(RFID)作为物资信息的载体。

条码技术是指将需要向计算机输入的信息用条码的符号加以表示,并将所表示的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可自动识读的数据。条码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常见的有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制作容易,扫描操作简单易行,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时应遵循“唯一性、可扩性、简短性、格式一致性、适应性、稳定性”原则,多用于固定资产管理和库房物资管理,利用条码技术,在入库物资及其包装上加贴条码,配之以仓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作业,不仅可提高效率,降低作业强度,也将大大提高物资收发作业的准确率,进而实现仓库管理的全面自动化。其缺陷是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信息无法更改、存储容量小、读取信息不方便等问题,而且这种一维条形码长时间使用容易破损或脱落,标签破损后信息不全,一旦标签丢失,往往出现固定资产无据可查,造成管理混乱。

RFID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射频天线组成,通过读写器的接口可与外部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在物资入库的位置加装RFID阅读器,设定一个信息采集区域,使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进行入库前验货和信息采集,贯穿入库管理、调拨管理、盘点管理、报警管理、报废管理、权限管理的全流程。将整个仓库管理系统与无线射频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改进仓储管理,提升效率和价值。提高物品出入库过程的识别率,不用开箱检查,就能够同时识别多种物品,提高了入库的效率。缩短了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时动态掌握库存的状况,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能大大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加快配送的速度,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在仓储中应用RFID,可是仓库管理、存货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物品管理等实现一定的自动化,减低对人的依赖性。

此外,持续改进作为JCI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JCI检查的重点之一。后勤保障工作要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对现有相关质量指标的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条码和射频识别标签(RFID)作为物资信息的载体,我院后勤各项工作实现与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及时监督安全和质量,有效控制业务过程按目标进行,同时可以重点监控关键指标,并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同比、环比,方便决策者快速、准确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医院领导科学决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4 讨论

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有之路,其作为医院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院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建立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地管理好后勤工作,有利于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职工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后勤管理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内在要求,需要管理者高度重视,不断探索,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因此,医院物资管理是医院为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对各种物资进行规划、采购、保管、供应等组织管理工作,涉及物资在医院内的分类、定额管理、供应计划编制、采购运输、仓储管理、组织领导等流转和科学管理过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现代化医院模式的转变,医院物资管理不再是单纯的事务性管理,而是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适量的库存物资可以满足不确定性需求;过多的库存物资会增加仓储费用、保管费用和库存资金,增加医院的资金成本;而过低的库存物资又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无法满足不确定需求,只能增加采购次数或生产批次,造成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的增加,给医院带来不必要影响。我院通过基于条码和RFID技术的数字化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利用条码和RFID电子标签做货物识别,现场打印货物信息,借助其独有的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寿命长、便于使用等特点,对货物流通中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3],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节省了物资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了出错率,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与此同时,要实现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发展和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将是唯一的选择。相信通过JCI 评审所带来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现代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将大大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的目标。总之,通过建立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与领先的医教研护相适应的、与现代化硬件设施相适应的、与日益增长的病患和医护人员需求相适应的、与未来发展和竞争相适应的后勤保障工作,实现与现代医学事业同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广文.应用物资管理系统规范业务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