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1篇

一、“反映”与“核算辨析”

“反映”是指按照反映论的原理,对经济活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对于将“反映”作为会计职能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反映”包括观察、计量、记录、归纳、综合、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在内,是深刻地认识客观经济活动的过程。即“反映”是对过去、现在的反映和对未来的预测,是对表象和实质的反映,是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深刻认识。还有人认为“反映的过程就 是把大量会计数据转换为财务信息的过程。”

“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资金运动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往往贯穿于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上述“反映”和“核算”的概念中可看出,两者反映的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采用专门的方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依据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参与决策。两者的区别在于:!“反映”比较抽象、概括,“核算”比较直接、具体;"“反映”的范围大于“核算”,并且“核算”侧重于过程,而“反映”侧重于结果。

在讨论会计职能的过程中,究竟用“反映”还是“核算”的争议最初来自于对“观念总结”的不同理解,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还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或核算”。笔者认为,“观念总结”是指运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包括三层含义:!利用观念上的计量标准和尺度(货币),客观、正确地计量和反映经济活动;"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记账、算账、报账,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将“观念总结”表述为“反映”源于马克思关于会计性质、作用的论述,因此用“反映”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既符合“观念总结”的原意,又能体现会计的本质,还能弥补采用“核算”的不足。|

三、会计本科与会计职能

从会计角度看,“控制”是指会计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应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驾驭或支配,即通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手段完成预期的目标。“监督”,一般理解为监察督促。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反映来进行监察督促,使资金运动符合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监督一般应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监督问题。由此看出,“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也有联系:“会计监督是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与特殊的经济环境相联系的一种会计控制。”笔者认为应将“控制”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其理由主要有:!从词义上讲,“控制”所包含的内容比“监督”要全面,控制包括预测、决策、计划、监督、分析、考核等内容,而监督只是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控制”符合马克思关于“过程的控制”的本意;#“控制”比“监督”的要求更高。如果在《会计法》中将会计职能规定为“控制”(代替监督),在贯彻实施中就很难操作。同时,应看到《会计法》中的“会计监督”包括“会计的监督”和“对会计的监督”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而单位的内部监督是靠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的。

三、会计本质与会计职能

会计本质上包括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会计本质决定会计职能,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是提供信息,即“反映”;经济控制系统的基本职能是加强经济管理,即“控制”。会计职能体现会计本质,“反映”主要体现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职能;“控制”主要体现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职能。因此,会计的基本职能应是“反映和控制”,它高度概括了会计内在的功能,揭示了会计的本质特征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核算,是固定通过某一形式来实现的,这种形式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流程。一般说来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随着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以应对这一趋势。于是引起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会计业务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优化组合,其中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具备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存在的问题

顺序化的业务流程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基础流程,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摘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即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顺序化的业务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在日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传统核算流程日益显得迟钝、僵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更具灵活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内外部信息建立最合适的流程,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单位的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真实性有些漠视。各单位之间的也缺乏沟通,加之会计体制复杂多样,在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前进论文格式范文。然后是会计管理环节的弱化以及缺乏指导,加上会计队伍缺乏主人翁意识,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计为打工人员,缺乏归宿感,其职业道德和开拓的精神的淡化了。最后是我国总体上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虽然每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总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担当某一职务,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缺很少,加之,我国每年的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是当前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的。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已经显露出了迟钝、僵化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认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是打破企业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安排工作,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业务为重点转变,从人为分工向业务需求转变,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和服务质量【2】。随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问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逐渐突显,我国学者也对会计业务流程作了一定的研究。

吴旺盛认为会计核算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他强调的“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与国外研究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树民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现代会计应该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新时期,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向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处理服务器直接汇总,实现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核算流程再造,动态会计平台通过向中央服务器传送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成本的真实性。还有优化核算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记录、汇总、查询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取消内部往来的单据传递和重复核算、对账等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人员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袁树民依然强调了“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主张以技术手段来达到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目的。

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各行业的渗透,会计核算也引进了传统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技术手段。就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来说,它与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无论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化软件,还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软件,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流程在细节上都差不多。

流程中,消除了原始系统中的账簿等数据重复存储的部分,使得数据更加单一,直接明了;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输入的自动化,尤其自制凭证部分的数据来源,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成本;自制转账凭证直接记账,不再审核,遵从“上游审核过的数据没必要在下游进行二次审核”的设计原则,简化的审核程序,数据的真实可靠行更强;增加了预测未来、辅助决策部分,提高了预期值;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调用尽量实现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增加了共享交流的机会【3】。同时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数据传递关系,而且存在系统间的控制关系,包括调用控制、时序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会计核算流程更加便捷、迅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实施办法

(一)首先要确认核算流程重组的内容和目标整个核算流程的重新组合,需要先行制定计划,明确重组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要结合当前具备的资料条件,评估优化的等级以及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的程度。而且,这个任务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流程重组更多的是属于服务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速度、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追求。因此,它不是对传统流程的全盘否定【4】。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干预手段使得在原有流程有所突破,屏弃传统核算流程中滞后的因素。

(二)转变会计人员陈旧观念

以往的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会计核算缺乏积极探索的愿望,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重点在于要解决好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障碍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从核算向管理与控制的转变,从而将信息技术、会计方法与管理融合。企业方面要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培训,促成会计人员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使会计人员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积极的风险观念。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对于存在风险要改变过去的消极态势,要具备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网络系统观念论文格式范文。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限状态,以网络为桥梁重新认识会计核算,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会计人员思想中构建新的核算理念【5】。

(三)会计部门组织结构的重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也必然带来部门组织的变化,由于上述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再对诸如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开核算,所以也不再需要按此划分专门的岗位,并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前移到业务部门进行,会计人员不会再被困于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中,所以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部门需相应地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部分职能部分的工作重心也要转移。各职位的主要工作如下:

系统部门主要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定期维护;财务小组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会计实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由前线工作转为后台管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由原来的数据整理、收集、操作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监督与分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分析。

(四)注重会计系统流程监控

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参照COSO模型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框架对我国企业进行整改,必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以梳理和重构。同时,萨班斯法案重要的要素之一即是对工作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的控制,将原有的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转变为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这正是我们创建严密的会计系统流程监控体系的有力依据。在SAP新版本的设计中,已经融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本要求。这无疑为我国建立标准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总之,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了协同和无缝连接,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变成现实,使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核算流程,以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手段的创新,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职能更新,只有会计核算流程中参与的各要素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让会计核算优化深入人心。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当前,还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跟近过程,后期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科学地实施会计流程优化,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人员更好地认识核算流程,最终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14-2O.

[2]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19):69-71.

[3]蒋尧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J〕.当代财经,2001(9):56-61.

[4]陈良华.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与研究框架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59.

[5]陈虎.基于网络的会计核算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88-90.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体系等问题。

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满足广大劳动者社会保障的需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对象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情况。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相分离,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的会计活动也要区别开来,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性质和意义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满足广大被保险人的需要。从对象上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的专门反映和监督。这样就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与其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区别开来,从而可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会计是有区别的,社会保险会计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所有社会保险经济业务会计活动的总称。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一般基金会计也有差别,对基金会计有两种理解,一是特指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西方根据会计服务对象活动目的的不同,一般将会计分为两大类,即:企业会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按照基金理论,采用基金会计工具进行反映与控制的,因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也称为基金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基金会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以基金理论为基础,都以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两者的服务领域都是非营利性的等;但西方基金会计中的基金是隶属于政府或某一机构的,其运行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于社会保险基金。因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在核算对象、核算原则等方面与西方基金会计有一定的差异。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点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相比较,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既有会计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内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企业和单位为会计核算主体,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是基金本身。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会计核算的主体分别为各项基金。

第二,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但是经营活动,以内部成本核算的,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之所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防止社会保障预算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它与我国预算会计的一般记账基础也是一致的。

第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素的特殊性。企业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和成本费用。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要素虽然有些要素名称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相同,但其内容构成上有很大不同。

第四,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账户设置有其特殊性。为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有计划地收缴与发放,防止挪用、侵蚀基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将社会保险基金视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进行管理。基金收入形成的资金按规定全部划入财政专户,基金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专户划拨到支出户,由支出户再向保险对象支付或直接通过财政专户划拨。由于会计核算上体现了对保险基金管理的这一特殊要求,因此有“财政专户存款”账户。

第五,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核算有其特殊性。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保险对象的“养命线”、“保命钱”,政府对其最后余缺负有补充、填补作用,因此,对其实行预算管理,纳人社会保障预算,按年度考核。在会计核算上基金的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核算和反映当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人和支出,年度结束后,所有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的余额均需全部转入基金类科目,形成结余。

三、改进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议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他们及时了解社会保险的运行状况,评价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绩效,作出正确的决策,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是指为实现会计目标,依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基本理论确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选择程序和方法。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核算的具体内容。要把各种社会保险基金业务信息变为会计信息,就要根据会计活动的特点,选择确定可以纳入核算体系的经济业务,并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划分归类。这样,不仅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而且对这些业务的性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它是设置会计账户、选择会计方法的基础。二是制定合理的记录与报告的程序与方法。确定核算内容之后,就要解决如何对其进行记录、报告的问题,即确定设置哪些账户、选用何种记账方法、设计哪些会计报表、采用何种核算形式等,从而准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参考文献

[1]俞传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4篇

 “你不能计量,你就不能管理。”随着企业战略质量管理时代的到来,战略质量成本核算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操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战略质量成本核算不是随随便便地堆砌数字,而是要像会计数据一样真实、可靠、可验证,能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超越传统质量成本统计

 传统质量成本是由质量部门统计的,是围绕着以最少量的质量资金投入,消灭尽可能多的废次品损失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的。它的目标局限于成本。它为了确定并实施成本最低的质量管理,只是从成本角度去寻求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之间的内在有机构成。因此,传统质量成本统计是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

 然而,自企业管理进入战略管理以来,无论采取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质量及其成本都是企业获取巨大的竞争优势、持续的利润增长与长期的繁荣发展的战略因素。

 我们曾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认为,战略质量成本核算不应再停留在质量部门统计的层次上,而应将企业战略规划融入整个质量成本核算之中,在价值链全过程中开展核算。战略质量成本核算不同于传统质量成本统计的事后反映,而是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积极进行闭环控制;不局限于反映某一产品或部门的质量信息,而是反映各个产品及部门间相关系统相互沟通促进和制约的质量信息。另外,市场占有率下降、潜在客户消失、商誉受损等隐性质量成本引起的损失很大,企业对其也必须更加重视。

 确保数据的可验证性

 由于战略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是管理会计核算系统,从理论上说,企业就有两个会计核算系统:一个是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另一个就是管理会计核算系统。但实际上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息成本。因此,能否探索出既经济又便捷的方法,是企业实务中的核心问题。

 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出一个基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战略质量成本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即战略质量成本核算法。

 首先是会计核算账户的设置。

 企业战略质量显性成本按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的方法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一级科目;同时,按企业战略质量工作的每一个作业,在财务会计系统的一级科目下开设二级核算科目。

 其次是质量经济业务的入账。

 按照财务会计工作中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核算的原则进行质量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计量,进入财务会计核算系统。

 再次是同源数据的分流。按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战略质量成本会计)的核算要求,分别从会计中的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的经济数据获取其所需要的数据。

 这种战略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是确保战略质量成本的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一样,具有可靠性、可验证性和真实性。其二是确保战略质量成本的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之间的相互验证,因为会计中的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之间具有自动平衡的特征。

 另外,对于隐性质量成本信息的核算,我们采用战略质量成本的非会计核算方法,一般是指统计方法、经济方法等。如,统计方法主要使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和统计图,来反映质量水平、质量缺陷和质量费用;经济方法则主要使用经济学上的方法,来测算战略质量成本的机会成本与未来成本等隐性质量成本。在实务中,这些统计方法由各个战略质量成本核算的责任单位按其工作的特殊性来分别进行。

 信息为决策服务

 战略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由不同的企业战略质量管理决策来决定。一般来说,战略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有帕累托法、因果分析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分层法、控制图、直方图等方法。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5篇

传统质量成本是由质量部门统计的,是围绕着以最少量的质量资金投入,消灭尽可能多的废次品损失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的。它的目标局限于成本。它为了确定并实施成本最低的质量管理,只是从成本角度去寻求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之间的内在有机构成。因此,传统质量成本统计是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

然而,自企业管理进入战略管理以来,无论采取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质量及其成本都是企业获取巨大的竞争优势、持续的利润增长与长期的繁荣发展的战略因素。

我们曾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认为,战略质量成本核算不应再停留在质量部门统计的层次上,而应将企业战略规划融入整个质量成本核算之中,在价值链全过程中开展核算。战略质量成本核算不同于传统质量成本统计的事后反映,而是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积极进行闭环控制;不局限于反映某一产品或部门的质量信息,而是反映各个产品及部门间相关系统相互沟通促进和制约的质量信息。另外,市场占有率下降、潜在客户消失、商誉受损等隐性质量成本引起的损失很大,企业对其也必须更加重视。

确保数据的可验证性

由于战略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是管理会计核算系统,从理论上说,企业就有两个会计核算系统:一个是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另一个就是管理会计核算系统。但实际上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息成本。因此,能否探索出既经济又便捷的方法,是企业实务中的核心问题。

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出一个基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战略质量成本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即战略质量成本核算法。

首先是会计核算账户的设置。

企业战略质量显性成本按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的方法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一级科目;同时,按企业战略质量工作的每一个作业,在财务会计系统的一级科目下开设二级核算科目。

其次是质量经济业务的入账。

按照财务会计工作中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核算的原则进行质量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计量,进入财务会计核算系统。

再次是同源数据的分流。按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战略质量成本会计)的核算要求,分别从会计中的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的经济数据获取其所需要的数据。

这种战略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是确保战略质量成本的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一样,具有可靠性、可验证性和真实性。其二是确保战略质量成本的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之间的相互验证,因为会计中的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之间具有自动平衡的特征。

另外,对于隐性质量成本信息的核算,我们采用战略质量成本的非会计核算方法,一般是指统计方法、经济方法等。如,统计方法主要使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和统计图,来反映质量水平、质量缺陷和质量费用;经济方法则主要使用经济学上的方法,来测算战略质量成本的机会成本与未来成本等隐性质量成本。在实务中,这些统计方法由各个战略质量成本核算的责任单位按其工作的特殊性来分别进行。

信息为决策服务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

住房公积金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近几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资金数量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住房公积金。从起初到近几年来,尽管时间比较短暂,到那时其发展的速度惊人。应用住房公积金的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因此,这就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其只有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才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一、住房公积金核算工作的特征

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住房管理制度,对于我国的住房分配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既能够提升购房者的支付能力,减少其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主要是由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运作住房公积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并不是指传统的盈利性单位,管理中心作为一种具有协调职能的机构,其拥有一定的政府管理职能。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维护各方的利益,实现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目前,在我国,暂存资金是住房公积金的重要特性这一点在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有着很明显的体现。住房公积金并不可用于投资,仅仅属于职工个人所拥有。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核算工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分别为管理中心自身的业务核算以及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核算。住房公积金核算工作与一般的企业会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办理归集时间是固定的,一般是每年七月到第二年的六月末。一般来说,职工账户中的累计缴存的额度往往都是有管理中心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结算,计算出职工账户中的利息,然后存入账户中。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核算工作中,核算人员应该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前根据债券发生制来计算职工的利息,并且通过一定的措施,对于职工的当期收益情况进行计算和提取。

2.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与普通企业的差别。与一般性的经营类的企业相比,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在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往往不能够被当作工作的重点,主要的目的就是使资金能够正常的云中。管理中心开展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增值。而管理中心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就是确保资金的信息足够准确,可以正常使用。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1.归集和提取过程不够科学。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职工或者单位缴存的公积金进行统计,然后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结息统计。但是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借方的主要工作内容却是统计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制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会更加明确。这样会使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结构不断提升自身。在会计核算的具体过程中,由于对其内部资金转移难以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归集,最终会导致数据难以反映出当年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和提取的实际。

2.业务收支过程存在问题。当前,在《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在公积金的业务支出科目中主要有三个科目,分别是公积金利息的支出、手续费和归集费用的支出。但是,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还会产生其他的二分位。在这些多余的费用出现后,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把银行划扣的费用转到专门的账户内。在进行财务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会计分录,有效冲减这些划扣的存款。财务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大大增加了财务人员的负担,给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收付利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住房公积金核算工作中,应收利息的核算工作主要的内容就是住房公积金在运作的过程中未收的应收利息。比如,委托贷款所产生的的利息。按照相关的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需要把一些沉淀的资金以购买国债或者转存定期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样能够保证公积金的保值和增值。但是,在《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国债的购买或者定期存款等情况缺少详细的规定,管理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需要按照前一年的实际情况,然后有效开展应收利息的计提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方法难以真实地反映出个人住房公积金当期的收益情况,与会计上的收入和支出配比原则也存在着一定的出入。由于我国规定的住房公积金结算日期与会计核算年度日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样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管理中心或者少提或者多提,影响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当年的增值收益的准确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4.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工作存在不足。在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补充规定》中有这样的要求:在提取住房公积金准备金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也就是要不低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60%或者与同年度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的1%。也就是把公积金中的增值收益的部分进行分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对于不低于1%的理解不够清晰,因此一些中心会按照1%进行提取,但是有的中心会以更高的比例进行提取。这样就会使贷款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工作存在这一定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这些准备金的使用和管理手段不够科学,管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对于其中的呆账核销做出具体的规定和管理,所以导致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5.增值收益分配存在一定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主要就是指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通常来讲,增值收益有以下几个使用途径:首先,贷款准备金主要用于核销公积金中的坏账以及呆账。其次,提高城市廉租房的建设资金,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在管理中心委员会批准后,可以上交给同级别的财政部门,然后财政部门负责划拨给廉租房的管理机构,从而使其能够真正应用到廉租房的建设工作上。还有一部分是上交给财政中心的管理的相关费用,然后按照具体的使用计划按照进行计划拨回,这样可以保证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转和工作。通常来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不是一般性的费用,作为增值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按照规定进行测算,然后经过财政部门的批准。由于具体的做账方法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存在着一定的出入,这样在提取的具体情况就会很难在增值收益表中体现出来。由于其与财务报表中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别,所以这样就会使一些使用财务报表的人存在一定的误解,严重影响使用的方便性。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制度的方法

1.完善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制度。随着住房公积金的快速发展,当前核算办法以及难以适应期发展,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修补,才能够制定出与实际的发展更加符合的方针和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对于全国公积金财务核算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和考核,这样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出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利用财务核算软件进行核算工作的时候,应该规范软件使用的科学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软件使用和开放商的成本,减少在软件维护上的花费。促进我国公积金管理网络化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信息系统,以管理中心和所属机构为支撑,与上一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监管部门进行联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建立全国性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

2.划分住房公积金核算科目的具体科目。一般来说,在进行住房公积金内部转移的时候,因为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准确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所以通过划分具体的科目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在内部转移明细科目中,借方主要负责内部转出的一些资金,而贷款方主要负责把握转入的款项。这样就可以为年末统计数据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转入和转出的款项就会有更好的了解,进行更加准确的区分。同时,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和提取的数据,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在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支出科目下设银行工本费结算的明细科目。针对当前银行工本费结算存在的问题,应该在业务支出科目下划分工本费具体的计算科目。例如,虽然在班里电汇和购买支票的时候产生的费用不会影响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转。但是通过增设明确科目的方式,可以保证在核算住房公积金的相关业务的过程中,各个银行对于收取的费用有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4.完善住房公积金应收利息的核算工作。在核算单位的贷款利息的时候,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按照谨慎性的原则。尤其是对于一些财务运营状况不够好,缺少偿还能力的单位。管理中心的安全部门应该起草相关的安全报告,高职银行停止计算,然后出了对于应收利息的会计处理。同时,对于定期存款出现的利息,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应该在年末的时候进行存款的利息提取工作。

5.有效开展住房公积金风险准备金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核算住房公积金风险准备金的过程中,规定中的60%的计算方法不够科学。同时,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也会给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取消这样的核算方法,按照不低于公积金贷款余额的1%来确定。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公积金管理中心已经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并且,在年末进行准备金的余额计算的时候,按照贷款余额的1%计算,可以计提两者之间的差额。如果前者高于后者,那么则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进行红字冲回。

6.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岗位责任制度对于提高中心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同地区的管理中心应该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的流程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相关操作的一系列流程应该进行明确的要求。这样就能够实现根据需求设定岗位,同时还可以更加有效地确定?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在进行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不同岗位也能够实现有效的职责明确,提高管理工作与核算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中心运营工作的效率。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作为管理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使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落实国家系那个官规定和要求的重要措施。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不断增加,运营模式逐渐扩大,公积金会计核算人员应该不断优化思想,积极学习先进的核算知识,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工作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补充和完善管理中心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也就是很好地完善了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制度,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也会更加健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自己的福利待遇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住房公积金直接关系着大家的住房还贷、装修、改造等事宜,是每个人都注意的重点问题之一,有关部门应该着重采取措施完善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住房公积金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促进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更加完善,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人们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孟祥莲.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对策[J].中国外资,2012,(21):121~122.

[2]佟威.浅谈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J].科技资讯,2010,(09):220.

[3]迟炳乾.浅谈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0,(16):102.

[4]王继春.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建议[J].才智,2010,(34):7~8.

[5]李春荣.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J].中外企业家,2016,(18):67.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7篇

一、网络会计的主体与职能

(一)网络会计的会计主体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在会计工作中遵循的约定,是保证会计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假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会计的一般原则,如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虚拟企业所形成的商业环境普遍存在,而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利益共享原则基础上的临时性结盟组织,他们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市场变化迅速进行重组分合,使会计核算的主体、内容都呈现出模糊状态。

会计主体是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范围。确定会计主体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控制其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并提供会计报表。为讨论网络会计的会计主体可以对虚拟企业作如下分类:(1)聚集型虚拟企业,即在虚拟企业中划分层次和结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和控制,虚拟企业利用网络充当买卖中介,实现直线营销。(2)价值链型虚拟企业,这类企业是虚拟企业采取的主要形式,核心企业把价值链中低层次、非核心的业务活动,外包给其他最好的专业公司去做,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回报。在这种类型企业中,核心企业是生产作业链的主导,上下游企业互为顾客,在网络环境中组成一个联合体。(3)联盟型虚拟企业,即各自拥有关键技术和资源的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制定统一的标准,加强相互产品的兼容性,以达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虚拟企业,其一,都必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了有效的组织生产和经营,明确虚拟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必须相互提供会计报告;其二,虚拟企业必须自主营运其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按照传统的标准,虚拟企业应该是网络会计的主体。特定的会计主体决定了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或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处理普通实体企业的会计业务,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改进,没有突破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的核算范围,所以会计电算化还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会计。

(二)网络会计的会计职能

传统会计的两大职能,一是进行会计核算,二是实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算与分析,以价值指标来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会计监督职能是在全面系统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考核和控制。在虚拟企业中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与控制是超越时空和多方位的,网络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原有的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的内涵难以满足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网络会计的发展,要求赋予会计职能以新的内容,网络会计职能,应由传统核算型转变为动态管理型,监督职能转变为全方位的安全控制职能。

网络会计要以全新的方法对各项会计数据作出表述,最大限度的满足虚拟企业对网络会计信息的要求。网络会计为客户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两个特征:一是实时化提供会计信息。这是网络会计有别与传统会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会计核算将事后的静态核算提前到事中的动态核算,由于及时处理会计数据,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和确认后,就立即存入服务器,自动进入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检测和处理。方便快捷的产生反映经营状态和资金状况的动态会计信息。二是多元化提供会计信息。传统会计只能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提供规定模式的相关指标和数据,而不同的顾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网络会计应该以满足顾客需求为首要任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计完全可以提供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例如市场行情,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生产环境等等。

二、网络会计的基本体系

(一)网络会计的基本架构

网络会计必须采用网络结构系统来设计,按照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分别设置。对内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处理系统相连接,对外通过公用系统多极链接融入整个社会网络。内部会计系统作为整个经营管理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各个具体业务处理点紧密相连,从各个业务处理环节直接输入基本数据,并通过网络系统按设定的路径及时的传送到会计系统的中央处理机上,形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的网络化控制的信息系统。网络会计对外部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收集相关的经济业务信息,如网上购销,网上办税等,并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通过设置会计频道方式向外界会计信息和相互交流,保持与外部的沟通。设置内部和外部网络会计系统,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以业务为中心的责任考评,协调好各成员的协作关系,同时能够实时的反映与核算经济业务,及时地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网络会计的组织构成

按照虚拟企业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虚拟企业可以分为二类,即主导型虚拟企业和平等型的虚拟企业。主导型虚拟企业是以某个掌握核心技术或资源的企业为主体,去组织其他企业而形成的虚拟企业。平等型虚拟企业是企业各个成员均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资源,提供的产品互不矛盾,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组成的虚拟企业。

在主导型虚拟企业中,企业的会计组织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设置:一种是在主导企业会计机构的的指导下,根据事先达成的会计制度或标准,由各个成员的会计机构利用网络自主进行核算。另一种是在主导企业设置会计处理机构,处理和控制整个虚拟企业全局性的事务,各个成员只设置业务输入终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经过各个成员的一致同意。在平等型虚拟企业里,各个成员企业一般各自设置会计机构,依据多方达成的协议,利用网络各自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

(三)网络会计的核算方法

传统的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检查的方法。网络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内进行协调、核算、控制和管理,对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其方法也就围绕其主要任务来确定,通常应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会计控制的方法。现就虚拟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会计核算作以下设想。

1、设置更为灵活的会计账户体系。

传统会计严格的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划分账户类别,许多账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较为抽象,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在网络会计的环境中,实时的会计报告系统随时反映综合的信息,并且信息的内容易于公众所理解。因此,要尽可能按照虚拟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来设置账户体系,账户的名称要简明、易懂,账户的结构只设”增加、减少、期末余额”,取消”借、贷”符号;采用现金收付实现制,取消跨期摊提账户,以避免人为的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现象;账户的余额要反映现时价值,即每日按照市场的报价进行调整,以便动态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总之,设置的账户应与网络会计处理系统相适应,又能被外界普遍接受。

会计核算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特点;建议

一、财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集中式财务核算是将省市、区县财政单位的会计核算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利用相关单位的资金持有权、运用权和自,取消来自银行单位的出纳、会计与账户,只设置单位报账号码;利用会计委托记账,集中核算行政单位的各种业务模式,并且生成集会计监督、核算、服务为一体的委派模式。就当前的集中核算运作方式来看: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公开,三分离”的创新体制。

(一)会计业务的执行者与决策者相分离

从传统之所以发生会计作假的原因来看:大部分是单位管理人员让干(会计人员决策问题),会计人员受自身利益以及行政领导关系而操作。如果对会计人员进行统派统管,虽然在人员调配上无需单位管理,但是长时间和背监管的部门相处,很容易形成顶得住站不住或者顶不住站得住的居民。与此同时,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会让会计业务从内部处理变成集中核算,工作人员的属性和单位相分离,此时单位领导根本没有机会指示会计人员在集中核算中弄虚作假,从而形成想作假而无从作假的局面。

(二)会计监督与财务审批分离

传统的财务机构大部分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于一体,财务负责人也就是主管财务大权的会计主管,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有相关负责人的原始凭据(签字),表示满足财务制度审批,符合财务会计审批和监管。这种将双重职能集中在一起的形式,由于会计与财政缺乏制约,让会计舞弊在单位内部成了可能。将财务集中制贯穿到管理中,单位掌管各种财务审批,会计核算部门行使监管职能,在责任人审批与实际操作中相分离,在双重制约的基础上,让想作假的人员无处作假。

(三)会计凭证存放与单位管理形成分离

在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中,通常是在相关业务处理结束后,再由本单位保存,大部分单位由财务部门主管,一旦会计作假,其他人员很难掌握事实。进行集中式财务核算,一般由会计核算部门掌管会计凭证,根据会计考核要求与制度,考核人员将可疑的凭证或者出示凭证的单位进行考核,随着这种监管方式的出现,让很多作假开始暴露。在这期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营流程,即:被内部财政、预算单位的监管,同时它也受来自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监管。在审计单位对预算过程的会计凭证、财务发展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中心审计的核算。

(四)公开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

在传统的分散式核算中,处理会计业务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很难全面的掌握会计业务的知情状况,仅仅局限在一两个人。将集中核算应用到会计管理中,一项业务处理,必须经过单位财务审批、保障、会计核算、经手人等程序;对于较大的数额,必须经过单位主管、核算中心进行领导层层审批。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在“柜组作业、一厅办公”的环境下进行,通过公开知情范畴,扩大运作空间,将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这样才能从运行方案上有效控制舞弊行为。

二、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力度的建议

(一)改善会计核算中的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

首先,是增强业务人员工作作风以及思想政治建设,从根本上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在监督和服务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既热情服务,又坚守原则的基础上,让单位集中核算做好理财,从而为财政更好的把关。其次,通过组建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与政治学习,从源头上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养,并且做好相关业务的指导与培训工作。然后,是加强和单位集中核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真正掌握业务特征,为科学强化与核算财务监管以及年终决算夯实基础。最后,是采用走出去的战略,学习和掌握集中核算制度的经验,从而达到健全核算工作的要求。

(二)健全工作制度,总结经验教训

当前,以核算为重心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在规划与实施初期进行的,它对业务核算具有有章可循的促进作用。但是为了进一步改善集中核算制度,深入集中核算工作范畴,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且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订;在实施单位预算的同时,结合各种资费开支情况以及使用标准,让各种费用开支更加科学、规范。

(三)完善理论探讨,及时与国库收付要求衔接

进行集中核算的根本要求是,保障政府财力,尽量做到和国家资金缴纳、账户体系中的国家收付一致。虽然,两者内容基本上一致,但是其侧重点明显不同。如果想继续实施集中核算制度,必须和财政单位提出的集中收付以及试点方案改革相接轨;而在银行账户管理方案与财政收支上,结合国库集中收付要求,规范操作流程。

(四)实施远程查询

考虑到单位核算与查询,信息网络能否顺利建成将关系到改革成果。科学的网络设计不仅能展现财务集中核算要求,还能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改善成本投资的同时,提高工作层次。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整合信息系统,通过远程业务查询,在便于各级领导查询和核算单位授权的情况下,增加信息传输力度,改善工作效率与质量,让其为核算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苏波. 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