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评价矩阵法

风险评价矩阵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悬索桥;技术方案;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险指数矩阵法

风险指数矩阵法也称为定级法。

其中:――施工风险;

――发生概率;

――事故危害程度;

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常用于进行定性的风险估算。此分析法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即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和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按其特点相对划分为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本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初步估算出危险事件的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分级。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编制步骤为:

①由系统、分系统或设备的故障、环境条件、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当、人为差错引起事故的有害后果,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严重分级。通常严重性等级分为四级,见表1-1。

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分级 表1-1

②把上述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其出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五级,见表1-2。

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表1-2

③将上述危险源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见表1-3。

风险评价指数 表1-3

矩阵中的加权指数称为风险评估指数,指数从1到20是根据危险事件可能性和严重性水平综合而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于危险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是有灾难性的后果的。最低风险指数20,对应于危险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且后果是轻微的。数字等级的划分具有随意性,为了便于区别各种风险的档次,需要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确定风险评价指数。

④根据矩阵中的指数确定不同类型的决策结果,去确定风险等级,见表1-4。

⑤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般来说1级为不可接受的风险;2级为不希望有的风险;3级为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接受的风险;4级为可接受的风险,需要引起注意。评价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风险等级。

例如: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方案,在“拼装”工序的风险评估中,事故频率按“有时”,事件严重性按“严重”。查表得风险指数为6,风险等级为2。

二、核对表法

两种方案风险评估和比较 表1-5

以主塔基础围堰设计方案的比选和风险评估为例

南、北主塔均位于柳江岸坡上。北塔后侧紧靠防洪堤,柳江水深7m~28m,塔基处水深5m~10m左右。围堰设计提出钢套箱围堰和密排桩围堰两种方案,施工单位内部争论较大。采用核对表法对两个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和比较,见表1-5。

通过分析上表:Ⅰ钢套箱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3级;

Ⅱ密排桩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4级。

同时,还经过经济比较,最后确定采用锁口钢管桩密排桩的施工方案。在锁口钢管桩围堰设计时,还参照风险管理评估的结果,对围堰采取如下加强措施:

①南岸边坡陡峭,采用卸载,形成7m宽的平台。既有利于稳定,也便于施工。

②主塔位置回填土方筑岛(所用土方为锚碇挖出土),填筑宽度为塔基轮廓线外5m~10m。

③打入锁口钢管桩深度除按围堰本身稳定性计算外,还要计算边坡(和防洪堤)的稳定。

④采用刚度大的圆形锁口钢管桩代替钢板桩,对稳定性有利。

三、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学分析和工程力学的理论,能够综合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如时间、空间、地下水、动荷载、接触、振动等力学问题)甚至还能高度仿真。常用于岩土和结构的安全稳定评估,预测施工安全,优化施工方案等。

在评估上节所述的主塔基础施工围堰的风险和比选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法评估围堰对防洪堤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两种围堰和防洪堤关系的计算模式,见图1-1。利用岩土力学和工程力学理论分析防洪堤的稳定性。

a) 钢套箱与堤坝的关系 b) 锁口钢管桩与堤坝的关系

图1-1 围堰与堤坝位置关系

数值模拟法的主要步骤是:

①构造所要分析的问题的几何模型;

②在几何模型基础上,构造所要分析问题的数学模型,即事故数值模型;

③对划分网格的几何模型,施加初边值条件,并给材料和接触边界赋予本构关系;

④计算分析,或对计算基础参数进行分析后再计算分析,利用表格、图形、动画表示结果形式、评判安全稳定性;

⑤优化施工方案,作出评价结论,提出措施建议;

四、 专家调查表(或称德尔菲法)

钢箱梁的安装,提出的三种施工方法:

1 桥面吊机安装方案

施工流程:

①主缆安装完成后,边跨采用支架法安装完成;

②在主塔搭设临时焊接平台,在平台上安装近塔的三块钢箱主梁,并安装斜吊杆。

③在桥面上拼装桥面吊机;

④利用桥面吊机继续对称安装钢箱梁,见图1-2。

a) 纵断面图 b) 横断面图

1-2 桥面吊机安装设计图

2 施工栈桥安装;见图1-3。

①边跨钢箱梁采用支架法安装;

②在两主塔之间搭设连通的施工栈桥,在河中央设3跨通航孔。

③在栈桥上拼装大型龙门吊;

④利用龙门吊吊装钢箱梁到设计位置,对位后焊接。钢箱梁在南岸制作,拼装顺序由北向南;

⑤钢箱梁全部就位后再对称安装吊杆。

a)纵断面图 b)纵断面图

图1-3 栈桥设计方案

3 单滑道多支点连续顶推架设方案

对以上三种方法,施工单位汇同设计、业主三次组织多方专家评估、论证,最后确定采用第三种方案。

五、 结语

利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悬索桥施工技术方案的比选和评估,以选取适应性和操作性强、安全度高的技术方案。为提高评估的技术水平,一般须聘请专家组进行。

参考文献: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风险框架

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介绍

1 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2003年7月美国COSO(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征求意见稿中对其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4"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是一个广义的风险管理定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行业和部门。

2 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关于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定义,也缺乏一个概述风险管理运作程序的全面框架,这使得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进行风险交流变得异常困难。在这背景下,制定框架有着强烈的驱动力。为了顺应企业的呼声和要求,2003年7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讨论稿描述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四类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要素: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二、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有财务审计到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

现在国内外的审计都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站在企业立场的内部审计师更多的把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扩大为企业或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能实现其目标的各种风险,所以内部审计领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为依据确定审计项目,以企业进行的所有降低风险的活动为测试重点,评价风险降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的一种审计方法。

三、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即是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要素,其中监控又分为持续监控与个别评价。持续监控的对象是除监控外的七大要素,持续监控的主体是各直接进行风险管理的业务部门。个别评价的对象是除监控外的七大要素和持续监控。个别评价的主题是内部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并且应该以内部审计部门为主,因为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持续监控,长时间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容易产生偏差,由内部审计部门介入,能有效地纠正这种偏差。作为个别评价的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评价除自身以外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部内容。

四、内部审计中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

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是对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本文试图建立一个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以方便地指导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价工作,加强全企业范围内对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 评价的目的。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控制风险、增加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过程中内审人员与各部门的沟通以及评价后相应改进措施比评价本身更为重要。

2 评价的内容。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评价可分为总体和业务两个层面进行,评价的内容就是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八要素。

3 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一览表、问券以及流程图技术等。这里介绍2种模式。(1)风险管理自评。风险管理自评的方法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对本部门风险管理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提出审计报告,由管理者实施。对于内部审计而言,风险管理自评可以让管理部门了解到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同时还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节省审计时间。(2)风险管理矩阵法。风险管理矩阵法是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经常目标、风险与控制之间的联系,为确保审计建议能针对重要的风险而建立的一张工作表。

该表包含了下列信息: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的初步了解,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识别风险因素,衡量风险的重要程度,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审计人员的评价和结论。

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在测试的最后阶段来做这个矩阵,其优点是清楚地反映出对每一目标的测试和评价,有助于关注重要风险。

4 评价的报告。评价报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项评价报告,一类是总体评价报告。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3篇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在研究中,对水电水电工程建设危险源的主要判断方法是根据相关的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安全法规的规定,主要对其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进行识别,采用矩阵法。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将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及专家评估打分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综合安全指数,从而完成对整个施工中重大危险源风险的辨识。对工程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保证工程建设按质量完成,这是重大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环;其次,有助于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检测,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后,因为其中涉及对各个施工单元的安全检测,一旦出现问题,便于查找相对应的施工单元,从而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重大危险源的初次判断

主要是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LEC法)来计算各种危险作业的相关容忍度(记为D),可以表示为:D=LxExC(其中,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指施工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频繁程度、C为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从上述的共识中可以看出,危险性(D)的大小与作业环境的危险性是正比关系[2]。研究证明,当D的数值大于160时,定义为危险作业[3]。

(二)指标量化分析

评价体系具有系统系、实用性等特点,在水里水电工程施工中,可将其中不同类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具体包括目标层、中间和最底层。主要分层依据为专家对工程危险性的打分,将分数作为安全等级系数(C)的评价印象因素,同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其中的主要因素如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周围环境、管理方式方法等也需要纳入影响因素的范围。

二、危险源风险评价系统流程及结构分析

评价系统主要有输入、分析、输出这几大模块组成,具体流程见下图1。由图1可知,在系统输入模块中,主要是细聊的收集环节,对工程施工和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管理现状及技术水平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考量,并整理所所有资料,主要是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表现和内容时,对各个施工单元的风险进行罗列,并计算各危险源的容忍度D,然后进行分层次输入。接着,在系统分析模块,主要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之上,根据资料量化分析结果和各种评价指标,采用矩阵法对其安全指数进行评价。最后,在输出板块,将安全指数和评价标准值进行对比,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分析。风险源风险评价系统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输入和输出的方式较多,包括界面资料直接输入和文件导入导出等方式[4];其二,通过工程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最终囊括了大量的实际工程资料库,并且结构层次较清楚,与实际施工联系较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三,系统面向对象进行分模块设计,计算过程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并且计算模式较其他模式简单,具有便捷实用等特点,从而可在工程项目的评价系统中得到推广。

三、系统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目前,随着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施工单位也逐渐意识到对工程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探究的重要性,因此,风险评价系统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对工程质量影响重大。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某水电站主要建筑物主要包括了进水口、压力管道、厂房等,周围环境较复杂,对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首先,需要对每个单元的施工进行初步判断,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对施工作业进行分析,包括起重吊装、开挖等,确定每个施工环节中的危险性。在完成基础的初步判断工作后,还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主要是根据前面的判断,选择相对应的危险作业,并且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和计算,并将计算得出的工程综合安全指数C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整个工程的风险情况,如果此工程存在很大的施工风险,则需要加强管理和安全控制,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施工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注意的是,水利水电工程较复杂,施工难度大,并且受到主管环境和认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其安全性能的评估,也不能只停留在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更多的是要结合工程实际,注意对周围环境因素的考量增加危险源风险辨识的可信度[5]。从而为整个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4篇

数据来源于从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实践和研究的相关人员,共有15名。调研对象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有一定的认识,调研方式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调研内容包括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影响程度和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2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影响程度的确定

由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不具有可比性,没有参照对象,历史数据难以收集,并且煤炭企业安全涉及的风险因素定性指标占有大部分,所以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影响程度的确定采用调研对象调查法。设有n位调研对象参与评价,一般将第r位调研对象给出的第i个风险评价指标Ui的风险影响程度记为dri,风险影响程度参见表2,综合全部调研对象对所有风险评价指标的风险影响度评价,得到评价样本矩阵,如式(2)所示。按照调研对象等权的原则,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值计算受访者的打分,结果作为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影响程度量化值。以“作业人员持证率风险”为例,最终简单算术加权平均值为3.1333,处于(3,4]这一区间,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同理其他12个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因素的评分结果:“作业人员责任心”为3.2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人员操作违章率”为3.0667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设备故障率”为3.4667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设备完好率”为3.3333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防护装置配备率”为3.1333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地质情况”为3.2667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粉尘浓度”为3.4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照明情况”为3.3333分,风险影响等级为“微小”程度;“湿度和温度”为3.2667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安全制度的健全”为3.5333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操作规程的落实”为3.4667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安全投入”为3.6分,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风险影响等级为“中度”程度。

3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发生概率的确定

由于历史和行业等统计数据的缺乏,客观定量确定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非常困难,所以相关数据只能通过定性分析。通过调研,在风险矩阵栏中填入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发生概率详见表3。以“作业人员持证率风险”为例,其平均分值为46%,处于(41%,60%)这一区间,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会发生”的等级。同理其他12个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因素计算结果:“作业人员责任心”为59.33%,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会发生”的等级;“人员操作违章率”为52%,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会发生”的等级;“设备故障率”为46%,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会发生”的等级;“设备完好率”为47.33%,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防护装置配备率”为49.33%,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地质情况”为50%,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粉尘浓度”为51.33%,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照明情况”为53.33%,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会发生”的等级;“湿度和温度”为47.33%,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安全制度的健全”为58%,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操作规程的落实”为60%,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安全投入”为59.33%,属于“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的等级。

4煤炭企业安全风险等级的确定

风险矩阵方法中,风险影响程度和风险概率决定了风险等级,由于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影响度和风险发生概率均设置了5个范围区间,所以风险等级也被划分为5级分值区间,具体如表5所示。可采用插值法计算更为精确风险等级量化值,计算方法是,假设一个煤炭企业安全风险经过调研对象评估确定的风险影响量化值为I,在区间I1,I[2]内,其风险发生概率为RP,在区间RP1,RP[2]之间,该煤炭企业安全风险等级量化值被定义为RR,处于区间RR1,RR[2]之间,则RR被定义为式(4)。在确定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因素的13个三级指标的影响度和发生概率后,为进一步细化风险等级,采用插值法计算。以“作业人员持证率”为例,经过计算其风险影响度量化值为3.1333,处于(3,4]这一区间,风险发生概率量化值为46%,处于(40%,60%]这一区间,参照公式(5)。

5确定Borda序值

风险等级计算结果显示,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因素的13个三级指标都处于“严重”等级,这就形成了一个包含13个安全风险因素的风险结,因此需要运用Borda序值法对这13个煤炭企业安全风险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关键安全风险。本文来自于《中国矿业》杂志。中国矿业杂志简介详见

6结论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5篇

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与常规能源匮乏成为了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矛盾。为此,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升级,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制定的新能源发展振兴计划(讨论稿),至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0Gwp。预计今后10年内,光伏发电的年平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GWp。在今后10年,我国光伏发电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2009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对光伏建筑项目给予政策支持。2011年3月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光伏发电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虽然光伏建筑项目有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等众多优点。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光伏建筑开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开发过程中将会遇到诸多风险。本研究将以国际光伏产业市场及发展趋势为背景,通过对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旨在对过去几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投资及发展方式进行反思。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风险评价的研究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的实施分三个层次:由国家制订法规并进行监督;企业内部设置,专人负责,董事会决策;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培养风险意识。已有不少国家以此模式来开展工作,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现有情况看,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风险管理正式列入了项目管理的行列,构成了项目风险管理。

美国学者汉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对风险管理进行了定义: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管理和控制而以最小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巴格利尼在指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同时,是风险发生造成的成本损失降低到最低。Rerry和Hayes基于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源分析了风险因素。Wirbaetal将Tahetal和Cooper与Chapman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按照HRBS(Hierarchical 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方法对风险进行分类。Akintoyet和Macleod等先后归纳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技术,如概率分析、敏感分析、随机控制等方法,对风险出现的后果和概率及分布进行定量分析。Terry Lyons和Martin Skitmore做了一份关于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高级管理调查,调查的研究结果认为项目生命周期的执行和规划阶段风险管理的应用多于项目的概念设计和结束阶段;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和评价尤为重要,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次之。

(2)国外光伏发电项目研究

目前国外对光伏发电项目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经济效益分析和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等内容上,在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

John Byrne等基于需求管理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光伏发电经济效益的多样性,并通过案例验证了需求侧管理系统可以为光伏发电项目使用者提供潜在的效益和功能。Kate DLatham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屋顶光伏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应用光伏发电替代非再生能源发电是非常可行的,并通过案例计算得出并网政策是促使州政府推广光伏发电的关键。

Lemer Ivan提出了光伏发电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对美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且预测了到2020年世界光伏产业年收益将达到15亿美元。Jardim等分析了巴西南部地区建筑应用并网光伏系统的潜力,并将六种不同的商业光伏系统与完全屋顶安装的光伏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具有优势。Masini等总结了欧洲五国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实践经验,分析并设计了促进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的激励政策,并基于学习曲线研究光伏发电项目在四种不同政策下所表现出的不同宏观发展情景。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风险评价的研究

国内在风险评价方面,主要结合不同的研究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风险评价应用的研究主体,多集中于风险投资、财务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评价的方法多集中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理论、神经元网络法等。汪忠、黄瑞华梳理了国外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对风险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从纵向、横向、垂向对国外的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立体透视分析,进而从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和项目管理风险分析技术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风险评价的相关工具。陈建华将视角定位于风险投资项目,结合风险投资特性,阐述对风险的识别并分析了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客观风险评价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故障树分析法、Var方法、风险矩阵法等等,进而结合触发器原理、屏障分析、多层防御体系建立动态风险防范体系。吕海萌关注于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设计了风险投资项目综合动态评价模型,在对项目进行全面初评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生命周期,利用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深层次评估。

(2)国内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光伏发电项目的评价主要还集中在经济效益的分析上,对外部效益的研究还不全面,且缺乏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可行性准确判断的缺失是制约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内学者对光伏技术发展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一是从技术路线图的角度分析了特定区域内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耿亚新等人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李彦峰研究了保定光伏产业的技术路线图,二是从光伏产业的技术应用角度进行分析,张青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李剑等从光伏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光伏技术与绿色照明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优势,张悦等从光伏技术的应用、价值链和成本分析来探讨光伏技术带来的社会效应、长期和外部的经济效应,黄鲁成等在梳理技术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来确定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起步较晚,还未能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套适合的风险评价体现,有效科学的发觉和评价风险。因此,将风险识别、评价与境外水电工程项目特点相互整合,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许谨良.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1~15.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6篇

1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近年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法得到促进和发展,李忠等}6]考虑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把静态风险管理和动态风险管理有效结合,提出更为全面、合理并贴近大断面城市隧道工程实际的风险界定、辨识、估计、评价和控制的静动态风险管理过程架构;周宗青等}7]针对隧道塌方风险,利用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开展基于孕险环境的静态风险评估,汲取大气降水、开挖支护措施及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评估,基于动态评估结果提出了风险动态规避方法;苏洁等针对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安全开展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建立包含工前检测、工前评估、工中动态控制、工后评估及恢复等四个方面的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体系,即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地铁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施工中的控制指标及控制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既有桥梁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几通过对施工结束后施工数据的分析,对既有桥梁结构进行必要性评估及恢复。上述文献通过动态更新地质、环境等评价指标、增加施工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实现动态风险管理,但是对于施工行为的风险评价方法涉及不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定性评估方法中主观因素影响太大,由于相关统计数据有限,定量评估方法发展基础明显不足,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目前采用的主要风险评估方法。杜修力等将网络分析法应用到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中,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地下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MATLAB对各风险因素的比较判断矩阵及加权超矩阵进行分析和运算;刘保国等通过建立集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和网络分析法于一体的模糊网络分析法,将其应用于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在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全过程分析基础上,建立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汪涛等}川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风险事件、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风险贝叶斯网络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 深长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近年大量的高风险深长隧道工程正在或即将在地形地质条件极端复杂的岩溶地区或西部山区修建,建设过程中极易遭遇突水突泥、岩爆等重大灾害,针对隧道突水、岩爆、大变形等单个风险事件开展的研究日益增多。李术才、李利平等通过案例统计分析,遴选出突涌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突涌水发生概率和发生次数之间的隶属函数或表征关系,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郝以庆、卢浩等利用概率理论对突水评价指标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表征,引入了属性测度扰动区间,推导了单指标属性测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董鑫、卢浩等提出基于嫡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隧道突水,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了裂隙压剪破坏与裂隙拉剪破坏的临界水压力值,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临界水压力的影响。吴世勇等通过微震实时监测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TBM施工速度、导洞施工等TBM开挖方案对岩爆风险的影响研究。肖亚勋,冯夏庭等在锦屏II水电站3#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实施了”先半导洞+TBM联合掘进”实验,结合微震实时监测信息对TBM半导洞掘进的岩爆风险开展了研究。温森等针对洞室变形引起的双护盾TBM施工事故开展风险分析,根据后果等级结合发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变形风险评价矩阵。    

深长隧道中地质因素不确定性大,影响机理复杂,目前风险评估主要侧重于研究地质、施工等因素与风险事件的相关关系,建立初步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风险的机理和综合评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蓬勃发展,围绕深基坑、盾构隧道、过江隧道、地铁穿越建筑物等工程施工开展了风险分析。张驰针对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提出了风险损失评价指标、风险等级划分以及风险损失计算公式。郑刚等开展盾构机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敏感度的风险分析,分析盾构掘进参数与掘进速度的关系,分析对周围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以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关键掘进参数为底事件建立风险故障树并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吴世明对泥水盾构穿越堤防的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规避和处理措施,并结合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泥水盾构穿越钱塘江南岸大堤的工程实例,验证所述风险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王浩开展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施工期安全风险管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几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石钮锋针对超浅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施工开展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在对可能采用的预加固手段及开挖方案进行初步比选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量化比选。张永刚等针对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开展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考虑超前地质预报风险、施工工序风险、支护施工风险、防排水风险、超欠挖风险、海域段隧道施工风险、施工对环境影响、洞内环境对人员健康及施工影响8种类型。    

相比深长隧道,城市地铁、地下空间地质环境信息更加完备,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施工因素对于风险事件的影响,为施工动态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4 盐岩地下储备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对能源储存库的需求增大,盐岩地下储备库风险分析也逐渐展开。井文君,杨春和}29-31 ]基于国外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库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的统计资料,采用风险矩阵法、故障树、专家调查法对盐岩储备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可靠度分析法计算各参数为正态随机分布时腔体收缩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分析地应力与腔体内压差值与各级风险发生概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张宁建立地表沉降、盐岩片帮风险功能函数表达式,最后采用基于随机变量的蒙特卡洛方法、可靠度理论计算获得盐腔体积收缩引起的地表沉降风险、储气库片帮风险失效概率。在力学机理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功能函数,进而利用可靠度理论可实现定量风险评价,然而风险评价指标概率分布的确定比较困难,需要相关的数据统计样本的支撑。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现场作业;设备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ecurity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pplied to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hrough risk management field of power opera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network equipment in detai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power production,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 risk management; electrical safety; oper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4

前言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1、现场作业的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1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①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②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③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④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1.2 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①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②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③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④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式是基于某项作业活动、装置和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程,依据行业规范和规定,借鉴事故案例,基于系统研究成果,整理作业历程,对于全部风险因子均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检查项目进行认定,最后把全部信息按序制表,为检查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这种方法对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和管理方面危险这两项情况而言行之有效。

1.3 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①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②LEC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针对作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展开的评价。与SPE类似,也采用LEC三项指标乘积的方式来对于伤亡风险进行评论。其中,L表示事故的发生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C表示危险事故形成的损失。确定LEC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危险性的评价参数D。

③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2、电网设备的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1 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①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②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2 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①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②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③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风险评价矩阵法范文第8篇

从企业内部业务出发,优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模型,设计了一个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实施模型,并深入分析了该模型的内容,使其适用于企业依托自身力量来有效开展自评估活动,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防护能力。

关键词:

信息安全;自评估;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有2种模式,即他评估和自评估。相比较而言,自评估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点,比如外部依赖性小、投入费用低、评估周期短、次生风险低和可以提高内部安全意识等。除此之外,信息安全风险的动态化决定信息安全评估工作应是长期持续的,大部分的内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内容企业可采用自评估方式来完成。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专业性、技术性、标准性比较高,企业难以掌握复杂的评估技术和方法。本文以企业业务为出发点,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了一个更适用于企业依托自身力量来有效开展自评估的实施模型,以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防护能力。

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模型

对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风险评估基本模型是一种基于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资产的评估主要是对资产进行相对估价,估价准则依赖于对其影响范围的分析;威胁评估是对资产所受威胁发生可能性和威胁严重程度的评估;脆弱性评估是对资产脆弱程度的评估,也是对资产被威胁、利用成功的可能性的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模型的评估过程就是对资产信息、威胁信息和脆弱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且生成风险信息的过程,包含确定评估范围、资产识别阶段、安全威胁/脆弱性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等阶段。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模型,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目的做了优化和完善。但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已有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①缺乏对评估内容的逐层细化,难以评价和量化各要素,可操作性比较差;②缺乏对风险评估基本要素属性的综合思考,难以体现评估要素与企业业务的关系;③大部分模型比较复杂,评估方法和流程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企业难以采用。

2基于基本模型的企业信息安全自评估模型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不足,本文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业务和内部约束条件,在基本模型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更加简单、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模型。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模型应遵循自主、简单、规范性、可行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基本思路是从企业业务出发,多角度研究自评估模型中资产、威胁、脆弱性的关系和指标,应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统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量化相关要素和风险,最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企业自评估模型。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3方面的问题:①明确评估的对象、内容和流程;②构建评价方法,统一评估和度量风险基本要素;③统一不同层面、角度的评估结果。

2.1基于AHP的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度量方法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步骤是:①分析问题,建立递阶结构(评价模型);②构造比较判断矩阵;③层次单排序;④一致性检验;⑤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⑥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资产、威胁、脆弱性作为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模型的3个基本要素,需要分别识别和分析,并提炼出各自的评价指标。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自主性、简单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原则出发,基于相关标准、企业环境和企业业务影响分析,提出信息资产的评价因素应包含经济、名誉、法律法规、业务运营、社会秩序、商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等等,威胁可能性评价指标应包含威胁攻击力、威胁动机、资产诱因和威胁频率等,脆弱性严重程度赋值的评价因素应包含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根据资产受到损害时对其评价因素带来的损失为资产价值赋值(比如从1~4取值),数值越大,表明资产价值越高。得到各评价因素的综合分值后,分值最大的为该资产的价值,即资产价值为A=max(i)。根据威胁评价指标和脆弱性评价因素,利用AHP方法建立威胁、脆弱性评价体系,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方案层)构成。为了方便对不同威胁发生可能性概率、不同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进行类比、度量,使用统一的度量标准,采用相对等级的方式处理评价结果(比如从1~4取值),数值越大,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带来的损害越大。通过AHP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个人主观判断结果,采用专家和团队评分进一步比较各要素的重要性,并做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要素的值。

2.2企业信息安全自评估风险计算

在对资产价值、威胁、脆弱性分析和量化后,还要确定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具体的计算方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2007)对风险值的计算提出了如下函数:风险值=R(A,T,V)=R(L(T,V),F(Ia,Va)).(1)式(1)中:R为安全风险计算函数;A为资产;T为威胁;V为脆弱性;L为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F为安全事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Ia为安全事件所作用的资产价值;Va为脆弱性严重程度。信息安全风险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矩阵法、相乘法和预先价值矩阵查表法等,并且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因为相乘法操作简单,所以,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该方法是一种定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思路是利用2个相关要素值的乘积计算出结果要素的值。按照简单性、科学性原则,对于企业自评估,本文认为,相乘法比较适合企业使用,但不限于该方法。根据相乘法,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值的计算过程是:①计算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即L=L(T,V)=T×V;②计算安全事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即F=F(Ia,Va)=Ia×Va;③计算风险值,即R=R(L,F)=L×F.

2.3企业信息安全自评估模型和流程设计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的基本目的是依据企业自身业务,识别出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并排列优先级,为风险信息计算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提供建议。基于上述方法,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模型的实施分为范围确定、资产识别与量化、威胁分析、脆弱性分析、风险分析与计算、风险应对建议6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如图2所示。本文提出的自评估模型综合了企业自评估的约束条件、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关键环节与流程、基本要素度量等,具有以下5个特点:①模型提供了统一的资产、威胁、脆弱性3个基本要素的度量和评价方法,依据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可以进行量化和排序。②模型将企业业务与风险评估结合起来,体现了IT服务企业、服务业务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业务的影响程度和对企业的价值。③模型满足信息安全的动态性要求,适应企业业务不断发展和调整的需要。当业务调整时,企业仅需分析业务信息流,识别出相关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等。④模型满足信息安全的持续性要求,企业可建立相关制度,将自评估设立为日常性工作。当业务无法调整时,自评估活动仅需识别和分析新的脆弱性和威胁信息,从而节省大量资源。⑤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裁减和优化,根据各自的偏好选择风险计算方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