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措施;分析讨论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我国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控能力,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推进事业单位资金的良好运行,新会计制度也应运而生。此项制度的出现,给会计核算工作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怎样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效避免各类问题的出现,并使用新制度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对核算内容方面产生的影响

通过运用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有利于对当前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善与升级,不断强化财务会计的各项功能,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使事业单位更加明确自身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规范性与完整性。

(二)对会计信息方面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及会计信息提出了新标准,使会计信息更具精确性与合理性。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出现私自调整的现象,才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为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进程相对较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建立更加透明的财政管理系统,才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由于传统的会计信息制度具备较强的滞后性,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难以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所以,必须要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报告。

(三)对财务报表方面产生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财务报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之前,报表主要反映收支问题,但由于财务报表具有片面性,难以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也会导致信息的核对以及审核具有较大的难度。通过运用新会计准则,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提升信息的精确性与合理性,降低信息核对以及审核的难度。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存问题

(一)信息化构建不到位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信息化水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自身的管控功能与常态化发展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信息化构建工造缺少重视,致使信息化构建工作落后。让其只能做一些较为单一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达到事前预期、事中管控和事后剖析的要求。增大了汇集和剖析有关财务信息数据的工作量,损耗了更多的时间和人工成本,而且在人工操作时难以规避错误,致使统计出的信息数据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偏离预期目标,很难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和效率。

(二)会计核算机制不健全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中开始套用会计机制,盲目使用业务部门的管控办法,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全面的调研考察。这种死板的管控办法,虽然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的执行效率,但若不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则很容易在会计处理工作中出现很多“误区”。年末结账时,需要调动众多账目,极易影响各部门绩效奖励的发放,不助于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因为缺少规范、合理、健全的会计核算机制,所以各类报销费用的归属较为随便,账目无法做到实时更新,财务信息数据的汇整剖析不准确,这很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中日常管控工作的不断进步,以及会计核算工作整体效率及质量的提高。

(三)内部管控工作执行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中的从业人员认为,一切资金的支出应由人去管控,所以对会计核算工作缺少一定的监察和管控。首先,是会计核算职位中的内部管控工作执行不到位,对事前、事中、事后经济工作的管控没有根据有关会计机制开展。其次,如果无法全面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那么会计核算工作则缺少规范性与合理性,极易造成财务部门的“特殊独立性”,财务信息数据无法得到实时监管,这样的情况极易让事业单位内部滋生腐败问题。

(四)思想认知滞后

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机构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当中的会计核算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缺乏先进的思想认知,难以全面理解会计核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很容易将会计核算作为一些基本内容,并没有进行全面的探讨,从自身认为只有进行收支核对,便能够完成会计核算内容,这种方式便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仅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进行完善与改进。其次,虽然新会计准则及时得到了实施,但众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对该项制度进行仔细的解读,始终沿用传统的核算方式,停留于之前的状态,如果不能够及时的端正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便难以满足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际需求。

(五)会计核算方法和队伍力量无法满足新会计的要求

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并没有得到升级与改进,难以满足新会计制度的具体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便难以优化会计核算。在运用传统会计制度开展工作时,事业单位的要求相对简单,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以及对会计核算的计量基础产生的较大影响,提升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在会计核算的人才管理上,事业单位并没有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导致当前的会计人员始终短缺,由于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加上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所需的设备较少,便难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效率。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出台,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需要,实现财政管理的升级与改革,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新会计制度在范围、结构以及内容方面都与原来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会计核算方面,能够有效地拓宽核算的范围,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措施

(一)规范、合理地编制财务报表

在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下,事业单位必须对财务报表编制的合理性及相关规定开展较为全面的剖析,全方位地展现出报表的编制情况,并严格根据会计核算准则开展评估与剖析工作。在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报表编制的时候,单位可以借鉴对应的会计科目,严格根据权责机制的规定对会计核算科目开展调控。并以此基础,编制出较为健全、全面、清楚的财务报告。另外,在进行编制预算的时候,必须对事业单位编制出的收支预算同上年度财务经济情况开展科学匹配,剖析编制出的初步预算规划是否合理、有效。在此前提之下,结合本年度经济规划、发展目标以及对应政策等因素,进行实时督查,保证督查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精准性、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有序进行。

(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者的整体素养

首先,要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核算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在聘用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其次,汇整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全面使用各类学习机会,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研讨会,让有关工作人员产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强化自身法律观念的意识,培育其自主增强自身的整体素养。最后,经过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专业知识,协助事业单位降低运营成本,达到单位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构建科学健全的会计核算目标

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事业单位必须对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给予相应的重视,以保证会计核算最终结果的精准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在某种程度上,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工作不断延展和扩张的关键。所以,在管控财务运营工作的时候,会计核算部门必须对此项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全面展现出其在增加事业单位问责制、提高管控水准等方面的实际影响作用,实施高效的成本管控工作。

(四)改进会计核算机制,增强财务信息化的构建

事业单位要融合自己的发展特征以及经营管控的实际情况,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着手,学习吸收其他优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体制的有关内容,主动构建和健全配套的会计核算机制。并选用科学、规范的预算管控办法和成本管控方式,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准,为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准供给制度上保证。另外,在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前进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利用大数据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财务管控信息化的构建,使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得到高效的结合,规避信息孤岛的现象出现,进一步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进行打下夯实的基础,使其可以更好地顺应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

(五)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建立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既是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真实性、健全性的前提条件。所以,事业单位集各部门管理人员一同讨论、健全内控机制,学习吸收其他优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关键和办法,主动建立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现状的内控机制,构建强有力的内部管控机制,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控、记录、监察、核查等不相容职位的解离,定期清点和抽查资产,规避事业单位资金损耗的情况,逐渐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

(六)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

在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管控中,只需遵守三种预算管控方法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新会计制度取消了此项规定,不再对预算管控方法作出统一要求,而是固定在编制各类预算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思虑资金的来源渠道、属性和应用范围。以资金的分配均衡为科学核算的日常标准,拓宽收入来源,降低不必要的开支,确保资金运行顺畅。

(七)会计核算管理的变更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涵盖范围以及分工提出了更加清楚的规定,这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控机制构建的要求。所以,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增强对自身的内部管控工作,健全内部管控机制的构建。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还确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要重点关注的信息数据。在以信息化管控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环境下,信息化建设之路是会计核算工作不停进步的首要途径。

(八)会计内容变更

首先,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一些改变:新会计制度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内容,如:可以展现出固定资产在应用时的有形与无形资产的累计损耗,“非财政补贴结转”和“非财政补贴结余分配”,增强结转与结余项目的分开核算。这些新增内容,有利于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更加精准地管控资金。其次,会计报表构架的调动中最明显的调动内容之一就是会计报告的主体构架体制需要包括三个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收支表和财政补贴收支表。这些报表的加入让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变得更加规范、健全。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必须贯彻落实资金专款专用的行为准则,记录每笔预算资金的划分和应用情况,以此确保预算、分配和支出的统一性,从基础原则中对各类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约束。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总支出可划分成业务型支出和运营型支出。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严格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选择项目支出。项目划分的规范性有助于合理、科学地进行会计信息录入、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工作。

(九)增强对会计核算内容的管控

1.重视各类会计核算法律法规的构建会计核算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资金可靠性以及事业单位全方位前进的首要工作内容。所以,在贯彻落实此项工作的时候,要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法律法规观念。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的特征,构建操作性强、有针对性、规范合理的管理机制。并以此项机制为标准,把各类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执行到各部门和个人中,为合理、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2.增强对资金预算和固定资产的管控在开展资金预算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科学编制、严格落实、全面监察,从基础上对工作进行管控,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定期清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实时监管和把控各类资金或资产的使用情况,促进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科学与规范。

结语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公司; 一本账; 会计核算

1 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集团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分散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对应的是各会计主体采用分散式会计核算模式,由各成员企业对会计资源进行分别运作,财务组织机构的权力也相对比较分散,并且总部对各分部的控制也相对比较松散,其通过定期的报表报送,然后由总部进行简单的加总。它往往是一种事后的监督和控制,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项目业绩的低下,集团战略缺乏整体规划性。这种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不利于资源的整体调配,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上下游资源发展的不一致性和不同步性。随着现代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上述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带来的管理弊端就迅速凸现出来,并成为制约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在集团企业财务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将整个集团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的风险集合于一身,达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集中和共享,实现对各个成员企业的财务权力进行重点收缩和监控,对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调配,实现集团总部对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掌控,进而做到实时监控企业使用资源的风险。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建立起了以财务信息系统为依托的集团财务管理网络,使财务核算与经营环节实现了集中统一的在线管理与控制,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个职能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 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流程重组为手段进行集约管理,把集团内部原来按照产权和职能关系设立的多层级多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归并为单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有经济业务都由财务人员直接以集团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①,集团及各所属单位通过集团账套数据生成相应地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表,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它是实现企业所有交易事项、资源控制情况、项目投资情况等等集中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一种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压缩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供给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传递,进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必须服务于集团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整体性、复杂性和监控性的需求,是一种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手段,能够简化会计信息传递的流程,加快会计信息流转的过程,并且减少集团资源的浪费程度,有利于控制和监督相关业务的风险,实现企业财务要素的优化配置,它注重的是效率和效益。

3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3.1 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南方电网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应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2.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3.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

3.2 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型对于电网集团企业,有两种符合电网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方式一是直接对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各分账套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取消原各会计核算分账套,实现“实体一本账”。方式二是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保留独立实体账套,通过在财务信息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将各单位分账套数据中的主要科目栏目信息汇总抵销生成“逻辑一本账”。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的优势是实现了集团企业所有财务数据的整合,并有利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得集团报表的生成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集团总部掌握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监控更加到位;劣势是会计核算主体复杂,账务数据整合操作难度大,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税收风险和系统实施风险,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巨大,可能导致“一本账”初期企业运作的不顺畅。后者的优势是实施难度小,与现有的会计核算法规不存在冲突,只是生成了虚拟的一本账,对原会计核算主体产生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法律税收风险;劣势是不能将分账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集团总部获取的信息有限,监控不到位,并且没有解决集团内部单位的往来财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很难获得与财务数据相关的业务信息,集团财务报表的生成仍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②,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此,笔者建议在“一本账”运作初期采用第二种方式,通过网公司统一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的格式,以此为基础进行抵销平台数据的合并抵销,等到南方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这些企业的业务和流程中实现对接后,才考虑对这些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

3.3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3.3.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一本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统一各成员企业的核算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规范集约化式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

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3.3.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3.3.3 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

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

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1)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2)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3)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4)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

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3.3.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4 结束语

电网公司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长的工作,必须合理地进行前期规划,分阶段地稳步推进,确保集中核算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3篇

(一)会计核算方面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不仅对工程结算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问题的产生,不利于施工企业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受到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影响,导致施工企业下步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也无法对上步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再者,工程变更对财务会计核算具有很大的影响,而相关人员对工程变更管理和控制过于忽视,导致财务会计核算死账或者坏账问题的产生。

(二)会计信息方面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以承包方式为主,施工地点变动较大,导致财务信息无法及时传递至财务会计核算部门中,对财务会计核算效率造成一定影响。再者,在施工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不能及时获取临时采购的物品的票证,对财务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内控制度方面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实施力度不足,导致很多会计核算人员未能严格根据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办事。而很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者对这种不良现象并不重视,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并导致各种财务会计核算问题的的产生。

(四)人员素质方面

人员素质作为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因素,对财务会计核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财务会计核算人员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从现阶段来看,财务会计人员能力及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人员素质不足主要体现在:会计知识不够扎实;会计法律了解甚少;任意篡改会计信息、虚报账目等违规、违法现象的产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优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并促进财

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保证财务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及准确性。首先,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中心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并明确相应的权限,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核算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以保证财务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其次,建立专业财务会计核算小组,并不断提高小组人员会计核算技能,引进新的会计核算知识和技术,以使财务会计核算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再者,引进先进的财务会计核算设备,以及时掌握正确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核算行为进行有效的监察,以保证会计核算质量。

(二)健全各项会计核算机制与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质量,必须对其各项会计核算机制与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主要包括风险机制、信息机制、内控制度。风险机制。主要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为财务会计核算提供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信息机制。主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审核和整理,同时加强各个部门沟通与合作,以提高会计信息流通性,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内控制度。通过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并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对会计报告进行有效的审查,以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

(三)加大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监督机制必须由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及中介审计三部分构成,以加大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其一,内部审计。主要对招标工程、分包管理、运营资金、施工合同、财务风险、工程结算、内控制度、日常开支等进行有效的审核。其二,国家审计。定期对建筑工程进行专项审查,以避免会计核算误差、违规或者舞弊行为的产生。其三,中介审计。为了避免内控制度实施不到位现象的产生,施工企业必须定期聘请财务会计核算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内控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四)提高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

为了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局面,提高财务会计核算质量,必须加强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培养和考核,具体措施如下:其一,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同时要对会计核算相关法律知识和新会计准则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其二,增加会计人员实践操作机会,并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可以让会计人员对自身掌握的会计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五)做好财务会计的实务处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做好账户、合同、计算、成本确认等实物处理工作,具体如下:

1、账户方面

对成本开支费用进行详细记录,并工程成本结转时导出;竣工结算时,将借款方剩余资金且未结算成本,列入到资产负债项目中,并作为存货处理,或者作为合同损失计提;将建筑工程差生的毛利归入至今年利润中,并利用损益账户结算来实现;对施工企业财务结转形式进行合理改进。

2、合同方面

在工程结算时,对合同费用、收入进行有效的确认,并保证应收账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结算方面

按照新会计准则,对每个单项工程进行有效的结算;将施工账户成本费用在施工合同费用中的比重,作为工程项目完工率来计算,以简化财务会计实物处理程序,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4、成本方面

在对成本项目进行确认时,必须依据工程造价的预算方案作为成本项目确认依据,其中工程项目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劳务费、材料费、设备费等,而项目间接成本主要包括现场管理费用、项目管理费用等。

三、结束语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改善措施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核算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处理记录,对企业资金和经济活动进行价值核算与全方位的反应,对资产盘算、财产安全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与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维护财产安全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都需要依靠会计核算去完成。会计核算作为一种企业各项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反应,通过它即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也可以了解各项经营活动的成果,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照资料。

一、企业会计核算及其作用

现代意义上企业会计核算不仅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反应,也是企业会计工作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总称,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规章制度来进行核算,如债权债务计算、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基金增减及经费收支、财务收发及使用、财务成果计算及处理,其他会计核算事项等。因而,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及时查漏补缺和实现企业不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通过会计核算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问题,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企业通过财务核算可以把及时整理会计凭证,以及一些分散及零碎的会计资料,然后分类、汇总,以期实现对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与反映,与此同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维护企业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利于帮助企业建立内部核算责任体系。企业内部会计责任体系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经营者责任,即企业经营者对财务活动的负有主要责任,要求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使财务人员能够依法行事;财务部门负责人负有相关责任,即有领导、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工作的责任;财务人员负有直接责任,即财务人员是会计核算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并与自身的会计核算能力高度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利于抱枕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推进廉政工作的开展。关于企业内部的廉政建设,紧靠财务人员的自觉性远远不够,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工作机制并彻底落实,以防治“弄虚作假”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企业资金运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运营中主要起到两个方面作用。一是真实、完整、及时记录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二是客观、公允地反应经营活动的信息。企业通过会计核算不仅可以了解内部的财务情况和各项活动的运营成果,也可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此,会计核算在企业经营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现行的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企业发展和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明确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项目投资者往往也是经营者,以致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无法明确分开,核算主体界限不明确,账目混乱,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种企业产权和个人产权不清不明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尤其明显,当企业项目活动的投资者是经营者时,企业成了经营主体的“活期存款”,随时都可以从账目中支取资金,且理由不明,难免为会计核算带来麻烦。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我国,不少企业基于成本考虑不设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了,机构也非常简单,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硬件设备跟不上,以致工作环境环境非常不好、办公条件差,浪费、重复核算等问题日渐严重。除了会计机构设置不善,从业人员任用上也存在问题,尤其一些中小企业此问题表现地尤其明显。如,用人唯亲,用兼职人员担任会计核算职责,这些兼职人员通常一人兼职数个单位,定期到企业做账,无法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时效性。

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而言,即使具有足够的能力去吸收优秀的会计人员,但是由于受到某些因素制约,机构层次不清、从业人员职责不明、核算行为不规范等行为仍然存在。

(三)账目建设不规范

一些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不设账,以票代账,即使设有账目,账目也较为混乱。另外,还有不少民营企业设有两套或多套账目,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规范,无视会计核算规范和会计准则,以致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

(四)会计核算失真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由于受到利益驱使或受限于相关利益人权威,往往违规操作,虚列成本,隐瞒利润等,导致财务信息失真,不能切实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为企业发展埋下严重隐患。

(五)会计管理内部制度不全

企业内部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制度有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正常情况下,一个发展成熟的企业都要具备这些制度,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落实,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做不到这样。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与体系不仅“残缺不全”,仅有的几项制度也得不到彻底地贯彻落实。之所以造成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企业负责人对此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

(六)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大型企业由于具有足够的能力吸收优秀的财务人员,与之相比,中小企业则没有那样的人才吸引能力,所以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学历低,专业资质低,而企业又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培训与学习环境,以致相关从业人员的个人发展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且满足不了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要求。加之,会计核算涉及经济这一敏感话题,管理人员用人唯亲,根本保证不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成果。

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界定产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法人资格,通常由企业的产权决定,企业能否成为市场主体在于企业产权界定是否清晰,为此,只有企业产权明晰才能成为市场主体。为此,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要明确企业产权和负责人产权之间的界限,不可任由负责人不明理由地随意支取企业资金,也不可操纵利润等,这些都要依靠完善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和指导。目前,我国已经重现修订了《会计法》,企业应根据新修订的《会计法》内容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实施细则,使其成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利用法律的权威性规范企业产权和会计核算行为,消除产权不清、会计秩序混乱等,使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会计核算责任体系建设

在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中涉及的责任人有企业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每一位责任人都要根据职务、权限的不同等负有相应的责任,构建一套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责任体系,赋予会计核算中的每一参与人员一定责任,让其在责任制驱使下认真完成自身所肩负的任务。与此同时,建立企业会计核算责任制度不仅利于责任明确,也利于相关问题的责任追究,一旦发现问题能够立即揪出与此相关的责任人,追求其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会计机构设置,二是从业人员配置,三是会计资料管理。在会计机构设置方面,无论企业规范大小都要设置会计机构,并确保组织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办公环境建设,如办公设备、应用软件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从业人员配置方面,在企业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平庸专业强、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工作,促进会计人员自我素质的提高。另外,禁止“用人唯亲”,搞“家族经营”并不利于企业快速发展,尽管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有了保障,但是不利于激发企业内部潜在生产力。

另外,只有真实、完整的企业会计信息才能客观、公允地反应企业资金运作过程、经营成果。为此,必须加强会计信息这一基础工作建设,做好会计基本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保证财务信息完整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企业的会计档案主要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中重要历史资料,应该给予重视,企业应该依照相关规定整理、装订及保管会计档案;当企业的会计档案保管到期之后就应该依照规定程序来填制销毁表,同时建立销毁会计清册,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之后,再依照相关要求进行销毁。

(四)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切实发挥监督作用

现代企业发展中,其要按照相关法规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提高内部机制在财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控制力度,切实发挥会计核算监督职能,进而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另外,还可借用外部监督管理工具促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完善会计账簿管理体系,一旦发现不合理或不规范行为都要及时处理,纠正不规范、不法行为。

四、结语

鉴于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研究分析当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和水平,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除了文中提到的完善措施,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冬敏. 论当前时期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03).

[2]黎寿石. 会计核算既要遵守规章制度,也要研究核算方法[J]. 中国证券期货. 2012(01).

[3]俞娜. 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作用[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6).

[4]于桂鑫. 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14).

[5]李文玲. 试论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17).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引言

对我国许多高校而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加速了其会计核算的复杂化,落后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高校资金安全的必要性,不断改善会计核算环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内部资金的安全性,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力发展。

一、高校会计核算的特点及意义

我国公办的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的一部分,使用的资金大部分属于财政性资金,因此高校的会计核算具有国家会计预算的特点,那么会计核算对财政拨款的资金应严格遵守财政性资金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同时高校还应明确自身业务范畴,重视成本核算,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尽力规避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全面地、完整地反映资金的来源和走向,推动高校经济活动的开展。

高校会计核算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对于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进行采购,同时按收支两条线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高校资金大部分属于财政性资金,因而在开展采购行为前要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根据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进行自行采购或委托机构进行采购,报账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会计核算处理,这样能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财务资金的安全性。第二,会计核算信息化。随着我国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发展,会计核算逐渐走向信息化,高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处理资金核算工作,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及时共享,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速度,这既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加速了高校教学资源的更新,对进一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三,通过国库对资金进行集中收付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通过这两种支付方式,可以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规范资金的使用,避免财政危机。

二、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基础较差,缺乏规范性,使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会计核算制度落后于现有经济水平,与新时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很多学校缺乏与报账相关的管理制度,致使会计核算体系混乱,这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同时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不健全,报账和结账环节存在漏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与分析产生偏差,使核算结果缺乏可靠性。另外,高校缺乏相应的教职工考核机制,或已有考核机制但缺少有效管理,导致债权不明,长期挂账等一系列资金问题。

(二)“营改增”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面临新挑战

“营改增”后,高校的税负会发生明显变化,纳税申报机构改为国家税务局,申报程序更为繁杂,增值税的会计核算不同于营业税,“营改增”后,高校项目的采购与收入会有所改变,按照相关标准,高校的经济业务的债权责任制与收入确认的认定标准也要作出及时相应的改变。

(三)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逐渐向网络化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与高科技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高校对会计核算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先进的会计设备,核算电子信息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专门专业的会计核算团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高,导致核算人员职业技能跟不上国际化会计核算水平,法律意识淡薄,科技账务处理能力低,制约了高校的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加强会计监督

我国高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机构,对高校资金走向进行全过程跟踪审核,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对核算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监督、审计,推动会计核算职能型向管理型转化,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督促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并利用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熟悉高校运行机制,规范教职工的资金使用及报账流程,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二)改变传统核算方式,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推动“营改增”平稳过渡

一方面,高校会计核算必须树立全局观念,落实具体个人或单位核算责任,根据“营改增”及国家政策对内部会计制度作出及时调整,明细核算账户,明确各单位职责。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推进会计核算信息化进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账目信息实时共享,督促会计核算人员严格根据“营改增”后的税务变动绘制财务报表,加强对会计核算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层层把关报账、结账环节,力求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济活动的情况,加速“营改增”的平稳过渡。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转变传统工作观念

高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核算队伍,因此高校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现代化会计核算的重视,进一步扩大会计核算部门权利,形成学校内部职工团队上下一心,共谋合力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才队伍的梯度建设,严格把控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录用门槛,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就业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引进科学的会计从业规范,指导高校内部会计从业人员对高科技核算设备的使用,加大核算电子信息化力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之,高校的高速运营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高校必须要认清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根据法律法规调整、完善自身不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管,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引进优质教职员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动自身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银萍.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6(28).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财务预算;会计核算

近年来,社会化大生产对企业的有限经营规模提出严峻挑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为此,企业集团应运而生。为使其保持持续竞争力,良好的企业管理不可或缺,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集团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难点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是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最高决策层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其财务活动实施的整体性战略规划、政策指引、制度规范与决策督导。目前,集团财务管理的难点主要有:

1.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由于各成员公司与母公司大多不在同一个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核算工具,因此在财务报表完成报送时间方面存在差异,使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整个集团经营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2.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一般情况下,成员公司的财务团队包括财务负责人在人事关系上隶属于成员公司,直接对成员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因此不能代表集团整体利益进行客观预算及核算。此外,由于成员公司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也会造成报表体系方面信息存在偏差,导致企业信息横向和纵向不可比。

3.费用管理不规范,成本控制不严。成员公司往往只看重销售份额的增长而疏于对公司进行日常财务管理。成员公司总经理权责范围不清楚,忽视了成本、费用管理及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成员公司经营目标与集团整体经营目标存在差异性。

二、企业集团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衔接的重要意义

上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反映在财务管理的日常技术操作层面。为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应该从集团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高度重视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把两项工作做细做实,既要考虑可行性,又要考虑前瞻性。

集团管理层进行财务管理使用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日常会计核算。集团会计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对会计准则中没有具体操作步骤的经济事项进行确定,建立统一标准,保证集团内财务人员对同类业务财务判断的一致性,以得出准确、连贯的财务数据。集团管理层通过定期分析会计核算数据,可为成员企业设立全面预算体系,将其实际经营业绩与预算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企业达到预算目标;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相关企业目标并同时对相应资源进行调配,确保整个集团达成最终的预算目标。

因此,财务预算及会计核算密不可分,需要相互配合、互作补充,尤其在复杂的集团财务管理事项中,两者的衔接尤为重要,可有效解决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企业集团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衔接的基本思路

1.企业集团财务预算要建立在准确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1)财务预算要贯彻责任会计原则。企业集团实行分权管理制度,决策权随同相应的责任下放给子公司的经理人员,责任会计正是适应这种管理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会计管理及核算体系。其首先要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规定权责范围;其次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业绩考核标准;最后要求确定好内部转移价格。

因此,企业集团编制财务预算的第一步应落实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分为三种: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一般来说,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均为投资中心,其预算目标直接影响集团整体预算目标。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将某成员企业的某个部门在集团范围为设定为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以便集团最高领导层直接控制。预算中的责任中心确定后,会计核算中的部门设置需及时跟进,一一匹配,预算与核算均要贯彻责任会计原则。

集团预算编制应科学的分解生产经营整体目标,使各个责任中心在完成总目标中明确各自目标,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为激励各责任中心完成目标,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体系,按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奖惩,为此,集团需要建立健全严密的信息采集系统,落实责任,分析偏差,指导行动,充分发挥信息反馈作用。

科学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正确处理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责任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集团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内容。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要保证各责任中心的利益,使各责任中心的收入、成本、费用匹配,真实反映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同时,由于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抵消了内部交易产生的收入、成本、费用,因此,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更要保证子公司利益与企业集团利益相一致,以使整个集团获得最佳整体利益。

(2)财务预算要落实好收入、成本及费用的确认原则。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企业集团往往因规模大、行业多元化、地域广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收入、成本及费用的核算上不能做到统一、规范,对同一个财务指标,不同的成员企业有不同的确认标准,甚至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采用核算方法也不一致,导致不同企业间信息不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信息不可比。要把握这三类指标,需要在集团范围内的预算阶段按照核算要求对这三类指标的确认原则做出统一规定,使预算中的收入、成本、费用这三类指标与会计核算的收入、成本、费用基本一致,这样,集团财务预算才能真实可靠,同时为接下来的会计核算打下坚实基础。

(3)财务预算要关注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进行因素分析。责任中心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首先会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明确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否则难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明细预算。而按照零基方法编制预算时,也需与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因此,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财务预算相当重要,只有弄清楚历史数据的来龙去脉,厘清财务预算中的各项关键性假设,才能逐一分析各项假设是否合理、正确、可行,进而有效保证财务预算中各项指标的最终达成。

2.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要体现财务预算的根本原则

(1)会计核算应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而现代会计核算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财务预测,参与决策;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则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和财务管理。企业集团会计核算应该高度关注财务预算信息,对照预算数据进行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这样才能保证核算的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才能使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财务角度支持业务,给各成员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业务指导。

(2)应按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核算体系。目前部分企业集团没有统一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主要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出于自利原则往往会做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因此应首先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集团企业中,一般应由控制预算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子公司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级下设科目,以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

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集团必须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核算进行定期的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集团管理层形成固定的会计报告制度,并以此作为企业集团预算分析和财务控制的依据。

(3)利用会计核算科目动态反映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过程中,某些会计核算结果不能直接为预算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利用会计核算科目动态反映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例如,分析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不仅要查看收入核算科目,而且要查看预收账款科目,并保证两个科目的财务数据时时更新汇总,这样才能对预算收入完成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存在规模庞大、行业多样、分布广阔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其财务管理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及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而集团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应该努力探索核算数据与预算数据能够衔接的方法,将日常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财务管理事项处理好,这样财务高层人员才能集中精力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集团财务活动做出指导和决策,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绮玉: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探析[J].中国市场,2010(27):56-57.

[2]周爱君: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衔接问题的探讨[J].事业财会,2007(1):75-77.

[3]关 勇 刘菁立:论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J].会计之友,2008(7).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7篇

一、高校防范会计核算风险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高校的也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也使得高校的投资主体逐渐从原有的单一化形式发展为多元化投资形式。当然,各高校在发展中,为了获取长期的经济支持,则需要保证各高校向投资主体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以及真实的发展情况,这样投资主体才能根据这些数据给予高校相应的经济支持,为高校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只有降低会计核算风险,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报表以及凭证的完整和准确,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市场的变迁,我国高校的建设也应对经济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性的开展。这就需要高校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改革财务制度,当然,在这些财务制度出台之后,将会对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高效财务核算工作效率,则需要高校结合发展情况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发展需求。

二、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形式

(一)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固有风险

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固有风险指的是由于高校内部因素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使其财务系统发生错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而所谓高校的固有风险也不完全是无法避免的风险。高校会计核算的固有风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高校的债务风险问题。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开始展开大规模的扩招,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以及高校学生的增加,也将对高校的办学场地、办学设施设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学校的发展运行维护资金也将随之增加。在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通过会计核算有效的利用资金。然而由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缺失,导致高校会计核算在实际执行中与财务预算严重脱节。其次是票据风险的问题。由于票据的普遍应用,使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虚开发票,使得高校发展资金使用数据与实际资金使用不符,其中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高校面临极为严重的会计核算风险,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引发大量的财务清查问题。而财务清查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财务清查的有效性,也就是通过盘算和清点物资和财产的形式,确保其实际使用金额与账面金额保持一致。然而由于各资金项目的负责人并不是财务的经办人,往往会出现徇私舞弊或是资金盗用的情况,影响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

(二)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

众所周知,人是一切行为活动的载体,因此,高校的会计核算风险直接受会计人员行为的影响。随着高校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日益繁重,这就使防范会计人员行为风险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面对如此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很容易出现抄写、核算错误以及登错会计记账科目的现象,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重影响了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我国部分高校对于会计核算人员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设置模糊,使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这样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就往往会出现重复记账、重复核算等现象发生,从而增加了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除此之外,高校部分会计人员对于其相关的财务政策没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在工作中没有及时发现超过支出的报销金额,导致高校资金的流失,为日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埋下了伏笔。

三、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形成的原因

上文提到,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表现为固有的会计风险和会计人员行为的危险,因此分析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形成原因就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近年来,高校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其外部环境对高校财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也相应的颁布了相关的财务制度来使高校适应环境的发展。然而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体系相对滞后,很难适应其高校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高校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离不开其内部以及外部的监督。通过相关部门的监督不但可以了解高校经济运营的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会计人员核算风险。而在现实工作中,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使其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此外,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会计核算的风险发生。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考核的范围比较小,这就很难了解到相关会计人员对其财务制度、专业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掌握程度,不利于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开展。同时,部分高校也不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没有建立健全的奖罚制度,无法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因素。

四、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

随着高校环境的不断改变,为了使其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规范性以及合法性,减少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加强其高校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校要根据《会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保证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打好基础。高校要想加强其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要结合该校自身的财务制度,通过广泛的实践与调查,不断地改进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同时,应合理设置高校会计核算岗位,以此来减轻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在此基础上实行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用相关的制度来明确的规定每个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使其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避免越权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以此来减少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内外监督机制的建立

众所周知,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本身涉及的部门较多,如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成本核算、制定报表、财产清查等等,这就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不但可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可以保证高校会计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可见,加强高校会计核算监督力度就势在必行。内外部监督指的就是高校内部的自我监督以及国家、社会对高校的监督。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要落实其会计岗位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将其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不同工作内容相互分离,尤其是要将记账、审核、复核等职务进行有效的分离,使其互相进行监督并相互制约。如审核人员要严把相关凭证的审核关,杜绝假冒、手续不完备的凭证进入其核算环节;而核算人员要仔细核对原始凭证的金额,减少其核算误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高校在实施内部监督机制中可以引进适合自身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技术来辅助内部监督工作,保证其监督工作的安全有效。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其监督奖惩机制,提高整个监督体系的威慑力,从而减少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是可以通过核算人员来避免的,因此,选择专业知识过硬、核算能力强以及思想品质高的会计核算人员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提高其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至关重要。为了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高校要根据其业务发展需求,可以定期的开展会计核算人员的岗位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业务知识竞赛、业务研讨会等来激发核算人员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高其培训效果。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可以使核算人员了解其会计政策,掌握其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从而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高校在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传播其职业道德规范,使职业道德观念渗透到会计核算人员的思想深处,建立其符合标准的道德规范价值观,提高其自律意识。以制度和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坚持原则,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从而避免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

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第8篇

摘 要 为了有效使用教育教学资源,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地的区县教育部门陆续成立了教育财务结算中心。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教育财务结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教育财务结算中心 会计核算 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各地县区级教育系统财务结算中心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地展开,教育系统的内部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会计核算逐步得到了规范,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得到了加强,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教育财务结算中心在会计核算中仍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信息反馈不及时,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会计人员不能充分履职尽责等问题。笔者通过介绍自己所在单位会计核算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想改进的措施,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教育财务结算中心的职能

目前,我国财务结算中心主要有两种运作模式,即企业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企业模式的财务结算中心也称资金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负责资金调剂和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行政管理模式的财务结算中心是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调控,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纳入结算中心集中核算。

笔者所在教育财务结算中心是一所隶属于政府教育部门的县区级教育财务结算中心。其主要职能包括:(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各项财经法律、法规、规章,负责经管单位的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2)负责编制经管单位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情况分析和其他各项财务资料;(3)负责经管单位的财务票据和会计档案的管理;(4)负责经管单位的税务报表的编制和报税的有关事宜;(5)负责经管单位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工作等。

二、教育财务结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合所在单位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当前会计核算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教育财务结算中心(以下简称结算中心)成立于2006年,为一区县级教育局属下科级全民事业单位,负责对全区教育系统各公立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局直属单位和局机关共119个单位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自2010年开始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二)现行的主要管理模式

各经管单位在财务工作纳入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后,不再设立会计、出纳岗位,原始凭证的审核、报销、资金结算、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编制等一系列财务会计工作均由结算中心负责;各单位通过制定相关的财务审批制度和程序负责处理本单位的支出报销业务,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由报账员负责向结算中心办理报账事宜。

结算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财务管理机制,完成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的统一管理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信息质量不高

会计核算规范统一,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前提。目前结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上,结算中心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培训不到位,账务处理欠缺规范统一。比如在国库集中支付后,年度结余需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财政授权支付学杂费等额度,年底额度注销和下年结转额度的会计事项问题上,目前结算中心统一的会计处理是注销额度时冲减当年收入,下年结转上年额度时再确认为下年的收入,但在所有经管单位年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没有“财政待返还额度”这一会计科目。这样的处理影响了年度收入等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第二,在会计报表对会计信息的反馈上,存在着会计信息反馈不及时和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是有的报账员办理款项的收付款后,没有及时办理报账事项,增长了单据的传递时间,推迟了会计报表的反馈时间,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会计报表的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以结算中心一所完全中学为例,其统一提供的月会计报表多达25页A3纸。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复杂繁琐,严重影响了决策者的信息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在内部控制上,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运行。二是内控管理不到位,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如:按照规定,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必须由不同的操作员来完成,审核无误的凭证方可记账。但有时后台会计为了省事,把自己的操作密码给其他的会计人员,使得审核环节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又如:有的经管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报账员认为各项经费支出有结算中心把关,票据的真假规范与请款手续是否完善与本单位关系不大;而结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又认为只要单位负责人(校长)签字就可以办理报销手续。这就造成各工作岗位职责不清,会计人员未能充分履职尽责,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

3.会计人员队伍素质不高,职业道德存在偏差

有些经管单位的会计人员不能坚持继续教育学习,工作上不思考,不创新,对于经手的票据不管其是否真实有效,不管手续是否完善,觉得票据的规范与否反正有结算中心的人员把关,都将票据送到结算中心报账;有些单位的报账员缺乏必要的工作主动性,经结算中心提醒应补全单据手续的事项也不能及时完成;有些会计人员服务教学一线的意识不强等。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上进心和社会使命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薄弱,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三、教育财务结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进一步规范结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