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税收政策

财政税收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政税收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政策;居民需求;消费水平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财政税收政策,通过居民消费需求来刺激国民经济实现进一步提升。国内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尚未全面实现刺激居民消费的效果,居民消费需求不高,消费水平偏低,财政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力度,提出新型消费政策改善现状。

一、财政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

税收在政府总体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而消费是有效拉动国家经济的根本动力,税收对居民消费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课税会使得居民自身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长期停留在原地,未能实现长足发展,居民消费类型的减少也从侧面导致商品销售持续性出现一系列问题。税收税率与居民消费总量呈反比。政府采用低税率模式,则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促进局面消费水准有明显效果。总体而言,政府税收政策变化对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向会产生重大影响力,此类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针对居民个人收入采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式调整征税起点,可达到降低中低阶层个税征税率要求,中低阶层劳动人民负担得到有效降低。居民自身可支配资金较为宽裕后,就会进行不同程度消费。另外,对消费征税税率做出调整也是刺激居民消费的有效手段,居民如果采用资金银行存储方式,政府可降低银行利率,刺激居民大力进行消费与投资行为。除此之外,政府应用国债发行方式,以此拉动居民消费实现进一步提升带有强烈针对性色彩。因此,税收政策改进会对居民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对经济的影响也极具针对性。

二、当下税收政策刺激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税收政策在刺激居民消费水准等层面已获取一定成就,但仍有进一步开发国民消费潜力的必要。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消费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国情重点表现在贫富差距大以及消费不均衡等层面,政府税收政策在居民消费调节层面力度仍旧不足。最终使得很多居民有了把钱存进银行的想法,其主要原因为:个人所得税未能发挥应用的效果,居民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未能达到预期标准,费用扣除范围与实际情况不符,税率政策在设计上存在某些弊端等,种种国内税收政策问题成为业内人士争相讨论的话题。由此可见,我国当下对财政与税收政策优势发挥不足,即使取得部分成绩,但与预期消费需求效果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国民消费能力不强,整体贫富差距拉大导致消费结构失衡,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悖等方面。政府在税收政策力度上存在欠缺,使得大部分民众认为把钱存入银行才是一种高尚的理财方式,国内商品消费得到遏制。

三、针对当下我国税收政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素质,加大财政税收政策研究力度,找到最佳方案实现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效果,增长趋势保持正确发展方向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整改当下消费税收政策

众所周知,税收政策在居民实际消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政府可通过改革调整消费税的策略来指引国民消费走向正确方向,促使居民消费结构实现根本性转变。政府可对减少消费税征收范围进行慎重考虑,例如取消部分化妆品或烟酒,汽车轮胎生产材料等生活必需品的税收,并加大对高档家电或电子产品税收力度,也可通过降低某些交通工具商品的消费税,使得商品价格下滑后居民消费欲望增强,例如降低摩托车,电动车等商品的消费税。

(二)完善个人得税

个人所得税调节对居民手中可支配资金造成直接影响,再加上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拉大,消费水平呈现参差不齐局面。政府可采用降低中下阶层居民收入税收的方法来缩减贫富差距,从而提升居民整体消费水平。要对个税征收点进行适当改革,不断创新税收模式,应用综合与分类相辅相成的混合所得税模式,划分不同消费层次对象,并依照具体情况征收所得税。

(三)新增其他税收

当下我国税收政策对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程度不够,社会保障机构在现代社会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税收工作,政府要充分利用自身行政职能特色,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将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个体户或社会团体等考虑在社会保障税缴纳体系范畴内,以此来实现刺激居民消费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居民实际消费水平与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紧密联系,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能有效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政府应集思广益,利用科学高效的税收手段,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与居民消费水准双向提升,财政税收政策必须要具备高度可行性与可靠性,基于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大众消费习惯来制定合理税收方案,以保障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新宇.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09):23-45.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税收政策;问题;解决策略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目前国内财务税收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在财政税收改革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完善的改革计划。其中,财务税收政策作为关键性因素,直接影响着供给侧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政府的资金支持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并没有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明确的应用规划,导致资金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二,缺乏明确的财政目标。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于实现公平和效率,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则需要做到公平与效率。从现阶段国内中小企业角度来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会不同部门搜集资金。当前这种资金搜集方式,不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造成资金扶持的重复性。

(二)财政收支差距较大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经济因素所影响,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回落状态,导致财政出现收支差距较大等现象。与以往年相比较而言,各地区政府收入有所减少,但是财政支出却始终保持着居高的态势。根据年末与年初数据分析对比,对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进行了研究,其中前者为后者的二倍。而由于我国之前实行的杠杆机制,使地方政府无法获得外债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也缺少其他融资收入的渠道,大大加重了政府的压力。

二、供给侧改革中财政税收政策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目前,我国要想保证财政税收政策的供需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则需要全面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通过在一定时间内使得税收得以相应的减少,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降低税收负担,则需要注重强化对企业管理,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内需,优化社会供给要求。其一,基于全局规划的背景下,严格执行国家税收制度,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注重强化对企业的管理,使企业适应“营改增”制度要求,通过当前这一措施,降低企业增值税,并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消除部分不合理费用等;其二,针对国内新兴的企业而言,我国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对新兴企业进行保护,给予合适的税收激励,大力支持此部分企业的发展。此外,对于部分能源消耗较大的重工业企业来讲,我国要取消其政策方面的优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能源的消耗程度,针对不同的企业实行相应的激励政策。

(二)优先发展中小企业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增加了竞争的压力,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减少。由于当前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得中小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仍然面临着贷款利息高、税收负担重等问题。基于此,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强化财政资金的扶持和补贴:中小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要结合当前具体实际情况,加大对其资金方面的扶持,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其二,加快税制改革: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全面实施“营改增”,消除重复征税,减少成本费用,降低企业的经营压力。由于当前这一举措所影响,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带来更多的效益。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3篇

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改革财政预算政策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成了一个新的趋势,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前提。所以,企业在财政预算结构中,应该体现环境保护这一政策,做到从政策到财力都要重视环保,为建立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应该把环境保护设置成一个独立的项目,提供一定的环保预算。在我国现有的预算政策中,虽然有环保支出这一项,但是它被安排在其他项目下,不能凸显其重要性。所以,应该把该项目的地位提高,这样就能够使得环保资金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对环保事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确立性质时,应该将环保支出作为经常性支出预算用于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2.将环保纳入政府采购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对环保的投入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以及人民的环保意识等方面。目前,环保已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因此,将环保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很有必要。如今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发展得很迅速,未来采购规模也将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通过适当的政策来突出环保的重要性,大力推广环保事业。要加大环保产品的认证力度,规范环保产品市场,更好的为环保产品加入政府采购做准备。

3.环保补贴

企业从事环保事业获得的收益远少于社会获得的,这使得企业提供环保产品的积极性下降。所以,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扶持,提高他们的收益。需要对他们进行补贴,以提高他们的收益。政府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补贴,一是给予企业优惠的贷款用于环保事业,二是利用财政资金对环保企业进行补贴。

4.成立环保基金

根据我国的国情,除了加强政府投入外,还可以成立环保基金,为环保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们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方向来设立基金,把环境税、社会捐赠和水电附加费等纳入基金,用于环境污染的整治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在使用时应该要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同时应该加强资金使用是的管理和监督。

5.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

政府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要首先重视自己的环保工作,起到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法规,规定环保指标,明确一些机构的职能。政府应该从自身做起,引导奇特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行为。同时,政府可以将自己在环保行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跟公众分享,是环保事业得以很好的发展。

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1.对资源税费进行改革

对相关的资源税费进行改革,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扩大税收范围,我们可以将水资源纳入税收范围。例如,我们可以改革现行的用水制度,提高税收标准。对生活用水可以少征,对节约用水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此外,要改进税收依据,完善税收政策。其次,还要合理确定税率。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考虑市场因素,构建合理的税额幅度,对资源划分档次,不同的档次采用不同的税率。最后,要把土地税也放入资源税的范畴。由于土地税含有资源税的性质,为了使税收制度更为规范,我们应该将以将土地税纳入资源税,使得水搜的管理更为规范。

2.完善补偿机制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对一些补偿机制的完善。我们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对资源的耗竭进行补偿,是企业得到用于寻找代替资源的资金。此外,对于能够节约资源的工程,应给与相应的资金补助,以鼓励企业积极地寻找更好的生产工艺。

3.具体的改革措施

(1)增值税的调整

我们要进行增值税的调整,以鼓励环保型生产。主要可以通过加快增值税的转型,提高增值税的促进作用,以及加大增值税的优惠力度这三个方面进行。

(2)企业所得税的完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企业所得税,以加大资源的节约力度。首先,增大税收减免的范围,只要是完善成了资源的节约减少了污染的项目,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对其实行谁说减免政策。其次,扩大了优惠范围,对生产节能产品和购置节能设备的企业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3)消费税的调整

首先,增加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把那些使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材料的相关产品,纳入征税范围。其次,适当实行调整优惠政策。对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按照一定的程度享受优惠。

4.开征新税种

我们可以开征一项新的税种,名为环境税。在对环境税进行税率制定的时候,应该注意差别税率的实行和税率的调整。环境税的税率应该由环境部门和税务部门共同制定,并且要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实习差别税率。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税率的制定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因此在制定环境税时,税率需要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变化,这样才能北欧湖环境的同时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建立空气污染税和水污染税等新税种。5.建立企业环保基金我国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己工业污染,所以,企业成为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部分。我们应该尝试建立企业环保投资基金,以鼓励企业积极的购置污染处理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4篇

一、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涵与作用

“绿色财政税收”,是为了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得到绿色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政策,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地运用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这表明他们的绿色环保意识更加强烈。我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其中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环节,但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具有盲目性,有时会为了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出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所以他们在利用社会资源赢取利益时,未必能够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经常出现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全社会效益功能的实现。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发挥财政和税收对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投资主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促进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研发,让经济主体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重视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我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绿色化的财政税收政策也得以陆续出台,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绿色财政税收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财政税收体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一)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不够健全

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快速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到位,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不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再利用。具体到财政税收政策上,各项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制定没有同资源的节约进行有效的结合,政策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在社会范围内也没有形成节约型的生产形态和消费形态,所以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建设上的滞后,在社会范围内没有形成强烈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无法形成对资源浪费等行为的有效约束,不利于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例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经济增长指标,盲目审批和引进高耗能产业,有悖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方向,脱离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此外,与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问题相关的政策建设也严重滞后,也影响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二)绿色财政税收的政策标准不够具体

在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虽然我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都是在具体的执行标准上却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税种不健全、收费政策不合理、征税难度大、财政政策执行力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一点讲,很多资源节约的政策标准等配套制度的建设还没有得以及时的建立和完善,如高耗能产业的节约标准、家用电器的节约标准、办公设备的节约标准等还不够完善,阶梯电价、阶梯水价、阶梯气价等相关政策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始实施,导致全社会范围内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节约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推进和落实。

(三)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效果还相对有限

由于我国实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相关政策存在宣传投入不足,执行不到位等情况,使得绿色财政税收制度对资源节约的激励职能没有得以充分的体现。例如,对于社会上很多资源浪费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对节能技术研发的财政补贴力度较小,难以激发社会各界开展资源节约和节能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国当前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过分依赖行政手段,未能形成独立的政策管理体系,这显然不利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其激励效果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系的完善策略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社会各界对资源的节约、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应当结合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现状和资源环境等实际问题,加快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出台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系。

(一)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背景下,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最好是成立专门的财政资金划拨渠道,细化节能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支出细则,并做到专款专用,将节能财政支出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作为我国财政支出和补贴的常规项目,这样才能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预算支持。在此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明确财政资金支持和补贴的重点领域,一是要对重点节能工程给予财政补贴,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研发给予财政支持,二是要进一步健全落后产能的淘汰与退出机制,实现高污染企业和高耗能企业的稳定退出,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给予适当财政支持;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财政政策的绿色化程度。

(二)对我国现有的绿色税收制度进行完善

目前,我国税收政策的绿色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尚未形成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绿色”税收体系,所以绿色税收政策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还非常有限。对此,今后我国要加快绿色税制的建设进程,实现绿色税收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一方面,在资源的开采环节要合理征收资源税,除了要对水资源、化石能源等常规资源征税外,还要扩大资源征税的范围,资源税的计征方法要尽快实现从量征税向从价征税的转变,进而更好的发挥资源税对节约资源和降低浪费的促进功能。另一方面,在生产环节,要开征污染排放税和垃圾税等环境税税种,对于实现污染物净化处理或回收再利用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从而降低生产环节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在“消费”环节,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消费税的征收,对高耗能产品和高污染产品要重点征收,引导社会多生产低能耗的产品,树立更加健康的绿色消费观念。

(三)实施灵活高效的“绿色”财政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中,虽然有了很多关于资源节约方面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常常因为适用范围小、宣传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绿色化的财政税收政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激励职能。因此,在出台和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时,一定要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降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阻力。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扩大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对各种资源节约行为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并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和资源节约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税收抵免、加速折旧、提取特定准备金、投资抵免等各种间接优惠方式,都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税收政策;减税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我国政府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其中,税收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了回落,这是本轮税收政策调整的最大背景。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市场流动性趋紧压力激增,政策取向开始大幅调整,并定位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漫长从2009年的各项宏观数据来看,宏观经济还处于艰难复苏初期:尽管国家对相关行业多次出台出口退税政策,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量的贷款投放并没有使微观经济快速复苏,实体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但金融危机过后,资产大幅缩水引起需求下降。

(二)出口形势难言乐观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尽管出口结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以及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是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将使我国经济在欧美消费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难以独善其身。

(三)通胀预期不断增强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形势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要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存在强烈的通胀预期,将给财税政策的具体实施提出严峻挑战。

二、税收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政策来提升市场信心、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

比如,两次大幅度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暂时免征存款利息税、个人证券账户资金免征利息税、抗震救灾及支持灾后重建系列税收政策等。这些惠民生的举措,受到老百姓热情赞许。而在税收政策调整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增值税改革和大范围调高出口退税率方面。

(一)增值税转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明显2008年11月初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措施,公布了增值税转型方案,这是我国历史上较大的一次减税行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明显。

基于宏观层面的视角,此次增值税转型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和行业因资本有机构成差异造成的税负失衡,有利于降低资本有效税负,促进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出台时机上,在经济总体趋紧的情况下出台这项改革避免了投资过热风险,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基于微观层面的视角,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减轻企业税负,降低投资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有利于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尤其是机器设备投资比重较高、资产耗损较快、投资回报率较低的行业受益较大。转型后的增值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将对投资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而且会使企业的投资周期明显缩短。同时,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也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但要引起注意的是,转型将刺激企业增加投资,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在其后的配套政策中应防止实物资本投入对人力资本的过度替代,以免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二)出口退税率提高是把“双刃剑”

从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为稳定外需,中央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将综合出口退税率由12.4%提高到13.5%。长期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并由此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近年来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于优化出口结构,抑制外贸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远看,出口退税率的适当上调虽然对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对于出口企业的实际影响不大。当前最主要的压力还是整体的需求在下降,这并不是靠出口退税就能解决的。以钢铁业为例,目前北美、欧盟等地区部分制造业的开工率还不到60%,因而对钢材需求并不高。对企业而言,退税政策只能惠及一时,长远来看,最发愁的仍然是订单。

而实际上,提高出口退税率也是一把“双刃剑”。出口退税率上调后,外国采购商必然相应降低产品报价,在一定程度上使出口退税补贴了外商,出口企业的收益反而会小于外商采购商。同时,上调出口退税率,有可能引发新的国际贸易争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出台外贸政策尤其要谨慎和小心。对于政府而言,应抓住时机对税收政策调整做出理性选择。应借此机会推进出口税收支持政策的转型,按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改革,取消针对外商投资举办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其纳入出口结构优化的调控范围,消除由此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

三、对金融危机下我国税收政策再调整的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美国、欧盟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并伴随着通货膨胀的预期,对全球未来几年的经济前景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外需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想保持可持续增长,必须要拉动内需和增强企业的活力。未来的政策要在避免中国经济“滑坡”和防止通货膨胀之间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认为,在税收政策上应更多地发挥减税的作用,同时加大财政对改善民生、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目前中国不但外需不足,而且内需也不足,特别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偏低。

如果要弥补外需不足带来的影响,必须要提高内需。光靠投资,持续性不足,故只有扩大居民消费,才是长久之策。而居民消费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

所以,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置于结构调整的首要位置,凸显出国家解决目前投资与消费失衡这一问题的决心。目前我国财富过多地集中在政府手里,这势必影响民间的投资与消费。因此,“还富于民”将是未来政府必须要着力解决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革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由于当前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较低、税率较高,加上实行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使得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基本上落在广大工薪阶层的身上。因此,改革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提高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将分类所得课税模式改为综合所得课税与分类所得课税相结合的征税模式等措施,将对刺激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降低中小企业税负目前,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8%,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从就业方面而论,近年来,我国每年75%左右的新增就业机会来自中小企业。

①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是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把钱留给它们去投资是最理想的。遗憾的是,中小企业长期存在融资难、税负重的问题,如今又遇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已在危机中倒闭。如果能给他们大幅减负,相当于为其提供了一笔难得的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中送碳,其效果将是显著的。然而,政府实施的5500亿减税方案,中小企业真正从中受惠不多。

②如果给中小企业减负,会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应该多给中小企业免税,这将会明显拉动就业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减税就是减收,在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会扩大赤字。考虑到目前政府拥有良好的财政状况和良好信誉,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并且发行成本很低。由政府发债来给中小企业减负,实际上是引导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同时中小企业的存活与发展会扩大税源。这对于优化当前偏重重化工业、严重依赖投资的经济结构和提升就业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计金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调整分析》《,财政与税收》2009年第3期。

(2)安体富、林鲁宁《宏观税务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取向》,《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5期。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财政税收政策;政策优化

1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

1.1社会生产力水平

城市经济增长受社会生产力影响严重,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受起影响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城市在不断的发展扩大中能够吸引大量工作人员选择,投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去,实现通过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来促进成功是经济增长。社会生产能力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容纳程度,各个企业的生产能力等,是综合评价经济支撑的有利基础,对于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经济资源运用形式,也可以将社会生产力作为衡量标准,分析当前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内容,通过协调社会生产效率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支撑,进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丰富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发展规划的风险抵御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实现通过城市生产力水平提升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目标的实现。

1.2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城市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开展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计划中利用科学技术,能够帮助提升经济发展规划的稳定性,并促进经济发展计划能在其中得到更全面的落实。将科学技术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这种产业结构也更加的合理,符合当前的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十分大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也能帮助促进产业结构更加的科学化,从而进入到更理想发展状态下,经济发展的资源也能得到均衡利用,从而促进财政税收政策更加的完善。

1.3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城市等级提升的体现,因此通过提升人口素质可以帮助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转变计划更快速的落实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由传统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城市的群众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工作也能快速的完成,并且城市运营中群众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也会增强,这样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在经济转型中也能得到基础保护。人口素质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相互促进的,通过经济全面发展来促进人口素质整体提升,从而实现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配合进行。

2城市经济转型与财政税收的关联

城市经济转型是财政税收的基础,关系到经济转型是否能够高效的开展,对经济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展开探讨,最终的转型下效果更符合城市发展建设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相互发展,共同促进,对于发展期间所能够遇到的问题,在制定经济转型计划过程中会重点的探讨研究,这种共同协调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经济体系规划层面。根据财政税收情况能够准确的判断经济收益情况,并从政策方面进行宏观调控,确保所开展的经济建设计划能够与城市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3财政税收政策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方式

3.1深入发掘城市经济发展潜能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无限的潜能,财政税收政策作为鼓励政策,能够帮助发现城市经济发展以及转型过程中的更大潜能,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性计划,所应用的各项经济开展体系需要与政策紧密的结合,使政策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这样的经济体系在转型过程中才更稳定,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环境下所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而实现宏观调节控制目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一个控制体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发现市场竞争模式下存在的风险因素,更好的利用政策资源帮助解决。城市经济体系发展转变中,也体现了出了市场环境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稳定性,以及政府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由此可见制定合理财政税收政策的重要性,合理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市向更大规模发展的目标。

3.2优化财政税收政策

财政税收政策是要与经济发展模式相互结合的,想要在城市经济增长方法转变中发挥作用,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对税收政策及时的优化更新,继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发现其中存在不合理的内容要及时整改。保障政策体系的服务性能,同时在此基础上帮助完善体系内需要优化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时转变,更要建立起经济模式与收税体系之间的联系性,在转变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法,发现问题技术的优化解决,为管理计划开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模式,城市建设规划也能得到全面落实。要严格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确保财政税收的公平公正性。政府财政部分拥有稳定的税收来源,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进行合理的资金投入,从而确保经济发展能够更稳定的进行。

3.3改进税收政策税收政策

要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观察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税务,通过税收政策改变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体系,这样市场风险才不会影响到最终的财务稳定性。加大对收税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不同企业在发展中均能够了解经济体系所带来的优化作用,并为管理计划开展打下基础。税收政策改进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从而实现企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作用。改进后的收税政策,应用过程中要确保其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进而实现城市的全面改革发展。对于当前比较常见的政策不合理内容,改进后要进行一段试运行,对应用后的效果进行检验,观察是否适应,根据所得到的调查结果又针对性的改进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稳定的进行。改进增值税。可以结合其他国家的实践,对外销产品免税,或者调整流转税金额。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高新计税设备,则对其实施减免,使其在国际市场更有性价比。最后,改善管理服务。对城市范围内符合产业化经营的企业、民企进行税收减免;注意对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各项税收优惠如营业税优惠。在政策改进过程中要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结束语

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应当发扬过去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验,吸取教训,逐步改变经济转型中的各种问题,要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统筹力量,在实践层面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为调整政府的经济提供参考和保障,以减少经济转型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向集约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研究———基于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发展发展状况的调研[J].中国集体经济,2016(3):92-93.

[2]冼少强,陈庆雄,丁孝智,等.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的税收政策研究———基于广东省肇庆市的实践探索[J].肇庆学院学报,2016,37(6):16-21.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7篇

经国务院批准,现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有关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予以免征。

二、上述免税范围仅限于应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缴纳的税收。

财政税收政策范文第8篇

一、税收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国家财政为实现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而制定的税收行为规范。税收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体现在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上。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保险的税率、税种以及税收分配等设定行为规范,以实现税收征收和合理的分配。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否合理和完善,关系着保险政策的实现以及保险业的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对保险实行的是严格的税收政策,并且税收制度不尽合理和完善。

1.长期的高税率和不合理的保险调节税的设置(1994年以后取消调节税),削弱了保险公司的积累能力。保险公积金是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税率的高低、税种的多寡对税后利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较高的税率和不合理的调节税的设置必然减少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保险公积金的积累也就自然减少。由于保险公积金是保险偿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这有碍培育保险市场主体,稳定保险市场的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

2.不公平的所得税率政策,破坏了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公平竞争。1997年以前,原中保集团公司的所得税率高于国内其他股份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的所得税率一直低于内资保险公司。这种不公平的所得税率政策导致保险市场各竞争主体竞争起点的悬殊。竞争的不公平影响了建立规范有序的保险市场的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

3.实行统一的营业税率不利于保险产业发展政策的完善。我国现行营业税除寿险、农险免税外,其他一切险种都不分税种实行统一的8%比例税率,难以体现国家对各险种的政策导向,使保险产业发展政策难以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需要。

4.不尽合理和完善的保险税收分配制度,影响了地方政府对保险业支持的积极性。我国保险营业税和涉外保险业务的所得税一直归地方财政支配。(1997年后提高的3%征收的营业税归中央政府)国内保险业务所得税的分配如上所述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但总的来讲,现行保险税收分配制度难于体现保险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因而影响地方政府对保险业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保险公司对地方财政的影响,而且现行分配制度上兼顾了中央财政与省级地方财政之间的利益,并没有兼顾到省级以下各级财政的分配关系。

5.缺乏居民个人购买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保险需求的有效扩大。我国目前只对法定社会保险费实行免税,而对个人自愿购买寿险则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未能为引导人们将储蓄和投资中具有保险因素的部分转向保险市场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

二、建立合理完善的保险税收制度。

由前所述,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财政与保险的关系逐步理顺,保险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险税收政策也逐渐宽松,但总的来讲,保险税制仍不完善,保险税收政策仍然严格,制约了保险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目标的实现。为充分发挥保险税收政策对保险的促进作用,国家财政应对保险施行宽松的税收政策,建立合理、完善的保险税收制度。

1.降低保险税率,取消外国保险公司的“超国民待遇”。考虑到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很低,还不足以为社会提供较好的保障的实际情况,我国保险税率应适当降低。另外,为增强民族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国家应取消外资保险公司的优惠税收政策,对外资保险公司在税收上实行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