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账务处理的主要流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在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中,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技术组织方式,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或者会计核算形式。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关系;记账程序是指从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开始,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一系列顺序和方法。
不同的企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各种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下,账簿组织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汇总表(或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业务量大小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缺点集中体现在: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电算化会计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账簿组织不再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会计核算形式从程序设计角度考虑也只需要采用一种就可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
1.无纸化使账薄可以脱离纸质载体而存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会计处理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账簿组织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基本概念。但账户完全可以脱离账簿而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是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惟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可以不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会计系统的虚拟载体使得账簿可以以文件格式存在,也可以根本就不存在。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拟”的。所谓“虚拟”,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真正的账簿文件,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发生额和余额可以通过运算即时得到。
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所以从理论上说,保留了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传统会计账薄在电算化系统中不再存在,其本质是虚拟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登记账簿,是手工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
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当然不排除程序设计允许独立的账簿数据库文件存在。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
我们知道,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账表一定是相符的。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会计软件中即使设置了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会为了对账。因为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诸多财务软件设置的对账功能也仅仅是为了迎合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人员的应用习惯,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凭证一账簿一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登记账簿直至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制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诸多程序。
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凭证)、数据共享(账簿报表甚至分析表都可以使用凭证中数据)。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
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指令。过去繁杂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核算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WwW.133229.CoM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校 会计电算化 年初工作 探讨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会计实现了电算化,且逐步进入了网络化。作为一个以提供综合经济信息为主要手段的控制系统,高校电算化会计在高校事业发展和财务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给高等学校的会计工作带来重大的影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会计在如何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做好高校会计电算化工作等方面,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当前形势下,高校会计电算化年初工作的一些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高校年初电算化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部门预算全部纳入政府收支预算。会计年度结束后,须编制部门决算报表,上报财政部门。决算报表编报工作的完成时间一般在1月底或2月初。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年度结束后,单位存在与银行对账、与财政对账(包括预算内、预算外资金以及应缴财政专户的核对)、确认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单位资金年终清理、结算、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工作,这将花费相当的时间。由于这些因数的存在,单位新年度的会计账套不能及时建立(因无法取得上年余额,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数,以及所需的其他会计资料等),而单位的日常工作并不是停滞的,经济业务在不断的发生。
此时,大多数单位的处理方法是:对于新的会计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现不做计算机录入,待新账建好之后,再进行事后补录。而这种状态至少会持续近1个月。这样的现状和处理方法则可能会导致:
(1)单位会计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财务收支情况,失去会计相应的职能。
(2)正常完整的电算化会计处理流程被无奈地强制中断,事后的补录几属重复性的工作,增加了工作量。
正常的操作程序是:软件录入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正确录入计算机。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按规定的时间及时结账,不得提前或退迟。
(3)非完整的处理程序,增加原始会计凭证保管的负担,极易发生原始凭证遗失、毁损的情况。且未入账的会计凭证,长期置于出纳人员手中,不能按时归档,使得单位财务负责人无法了解和掌控收支具体情况,亦会出现资金安全隐患。
(4)事后补录的账务处理,可能与当时的实际处理出现偏差,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般的情况下,此时学校可能处于寒假期间,单位安排的补录人员可能并非该业务的当时具体处理人员,虽然有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规定,但在面对具体业务时,也可能会出现判断和理解上的偏差。即使补录人员为该业务的经办人,也会因时间的原因而产生处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失实。而针对这些失真、失实会计账务的查证、纠错,又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5)事后的补录行为,总是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进行。会计人员既要处理日常业务,又要抓紧时间将以前已发生、且不断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录,使经济业务的发生与账务处理录入尽快达到时间上的统一。在这种状态下,使得会计人员身心疲惫,也会增加出现差错的几率。
由于新账建立时间的滞后,高校面临着会计人员处理的经济业务与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时间上不同步的现状。
二、高校年初电算化工作对策探讨
在上年度整个会计工作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如何开始进行新年度制单、审核、查询等会计工作,达到经济业务的发生与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时间上的统一?针对此现状,笔者在工作中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年度建账、结账以及日常凭证输入操作的工作流程及数据库运行原理(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年初建账工作流程分析
会计电算化软件包括多个子系统,其中的账务处理子系统,也称总账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工作流程见以下图例。
从以上流程图例中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完成年度新账建立的流程及工作内容包括:
(1)完成上年各项会计工作;
(2)建一个新年度账;
(3)进入总账系统,根据新年度相关制度、规定和本年度实际工作要求,调整会计科目;
(4)调整部门、个人、供应商、项目等资料;
(5)结转上年数据;
(6)进行期初余额调整。
(7)最后,开始新年度的会计工作。
在建账流程中,建新年度账的一个根本前提条件是“完成上年各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前述原因,上年会计工作很难在年初及时全部完成。虽然我们在年初可以确定新年度使用的会计科目,可以调整部门、个人、供应商、项目等资料,但由于无法取得上年结转数据和进行期初余额调整,故不能在年初及时建立新账,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在这一时期相对滞后。
(二) 电算化软件年度结转、凭证输入操作及其数据库运行原理
1、年度数据结转:
(1)操作员将12月数据进行结账处理,
(2)退出用友软件,
(3)打开系统管理,以账套主管身份注册登陆当前会计年度,
(4)在年度账一栏选择建立新年度账,
(5)建账完成后,注销当前年份,重新用账套主管按新年度注册,
(6)在年度账中选择结转上年度数据,完成后即可开始使用新年度账。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数据处理
计算机在数据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计算机在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使得管理工作面貌一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会计信息系统
电算化操作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操作手段,来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运用电子技术,编写出特定的指令程序,按照人们的意图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到预期结果的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一般由输入、存储、算术及逻辑运算、控制、输出五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相互连贯的。工作时相互配合、自动运行。
会计的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从系统职能看分为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决策职能。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子系统。它通过会计核算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通过会计管理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通过会计决策来参与企业管理。在上述三个子系统中,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是基础,只有会计核算得出的信息正确,才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进行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一般可分为存货、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成本、销售、账务处理、报表汇总八个模块,他们之间以账务处理模块为核心,通过转账机制凭证为接口,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数据处理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
会计数据通常是指记录下来的会计事实,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一般来说,会计数据包括数字和非数字数据。它们还不能作为人们判断、得出结论的可靠依据。在会计工作中,从不同渠道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等,都属于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对会计数据的解释。它可以用数字、符号、文字、图表等来表示。依靠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作出财务决策。在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和信息在互相转换着,数据和信息又不断地流动着,数据流不断变为信息流,信息流不断变为数据流。所以,会计数据处理一般也称为会计信息处理。企业组织中的会计人员,日复一日地对各种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即数据)进行分类、计算、记录、分析、检查、编表等处理工作,这一工作产生的结果,就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存货模块可以产生存货收付存汇总表,并通过存货收付存汇总表做出有关存货的转账凭证,由于这些转账凭证是由机器制成的,也称为转账机制凭证,这些凭证经确认后,自动通过机器输入账务处理模块;同样,往来账模块可以产生债权、债务动态情况表,据此做出有关往来的转账机制凭证,经确认后,通过机器输入账务处理模块。工资模块可以产生工资汇总分配表,通过工资汇总分配表,做出有关工资的转账机制凭证,经确认以后,通过机器输入账务处理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可以产生固定资产折旧提存表,然后产生有关转账机制凭证,经确认后,通过机器输入账务处理模块,成本模块(不管是哪种成本核算方法),会产生成本计算底稿(成本计算单),然后产生有关成本转账机制的凭证,通过机器输入账务处理模块;销售核算模块,可以产生销售利润明细表,然后产生有关销售的转账机制凭证,通过机器输入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汇总模块的数据,可以通过自定义和取数公式,自动从账务处理模块中提取数据。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会计信息处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会计信息处理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和有关的行业会计制度;对大量的会计数据进行重复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或逻辑判断;由于数据的分类、汇总、合并、整理等问题较多,故会计数据结构较复杂会计数据进行严密的管理;会计数据处理的过程要有一定的可审计性;会计数据的安全、正确要求性高。会计信息处理的结果往往需要以文档资料方式加以保护,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会计信息保存形式从纸质的转变为磁介质,从可视的转变为不可视。
四、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需求与选择
不同的企业因为其组织规模大小、经营业务特点和范围、会计业务的繁简程序等不同,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也应选择不同的方案,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和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的特点决定采用不同的电算化实施途径。如大型企业一般管理有其显著特点,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管理更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另外企业的组织机构比较复杂,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也相应非常复杂,因此一般的通用商品化软件不太容易满足其核算和管理的需求,而且企业内部相关的技术人员比较雄厚,所以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了自主开发的方式来实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或者以该行业的主管部门开发的行业财务软件为主要实施方式。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则因为业务相对简单,而且自身开发力量比较薄弱,宜选择通用商品化软件来实现。
选择购买通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一条捷径,它也是各单位选择会计软件最多的一种方式。通用会计软件的优点是:成本低、见效快、软件质量高、维护有保障。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在购买某商品化会计软件之前,必须搞清楚想购买的会计软件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的条件选择适宜的会计软件;合法性是指会计软件提供的功能,必须符合会计核算的规定。盗版软件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还可能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用户应取得合法的会计软件,保障会计核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商品化会计软件都需满足财政部颁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符合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及税收制度的各种要求;安全可靠的会计软件对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安全正常运行尤为重要,在选择会计软件时要对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认真的考查。会计软件的安今可靠件是指会计软件防止会计信息被泄漏和破坏的能力,以及会计软件防错、纠错的能力。
本文从小额支付系统总体结构、主要应用系统、特点及业务操作流程及账务处理方面进行了浅谈。
一、小额支付系统的总体结构
1.小额支付系统是以国家处理中心(NPC)为核心,以城市处理中心(CCPC)为接入节点的两层星型结构,并与大额支付系统在同一支付平台上运行;
2.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同城清算系统通过城市处理中心(CCPC)接入小额支付系统:
3.商业银行、清算组织等机构通过前置机系统(MBFE)与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CCPC)连接:
4.国债、银联、外汇、城商行汇票处理系统不接入小额支付系统,只处理大额支付业务。
二、小额支付系统的主要应用系统
一个业务应用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
两个辅助支持系统:清算账户管理系统(SAPS);支付管理信息系统(PMIS)。
三、小额支付系统的特点
小额支付系统建设的总体原则决定了小额支付系统的特点。小额支付系统具有业务种类多、业务量大、业务流程复杂,支付业务净额清算资金、业务转发和资金清算不同步等特点。
1.业务种类多、业务量大。
小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种类包括普通贷记业务、定期贷记业务、普通借记业务、定期借记业务、实时贷记业务、实时借记业务、同城轧差净额清算业务、通存通兑业务、支票圈存业务等1 1种。同时支持网上支付业务。小额业务种类繁多决定其承载的业务量必然很大。
2.全年不间断运行。
小额支付系统实行7×24小时连续运行。
3.组包发送。
为有效利用系统资源。提高小额支付系统的处理效率,小额支付系统以批量包为单位处理各类业务信息,即对小额支付业务或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批量组包后。提交系统处理。实时业务,需单笔组包;其他业务每包最多2000笔,但容量不得超过2M字节。
4.业务转发与资金清算不同步。
小额支付系统采用“实时双边轧差,定时清算”的资金清算模式。商业银行将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包发送至小额支付系统后。小额支付系统并不直接借记付款银行的清算账户,也不直接贷记收款银行的清算账户,而是在检查付款银行的可用余额进行轧差后。将业务转发给接收银行。待每一个清算时点,小额支付系统按照直接参与者(即清算银行)计算上一清算时点至本清算时点的轧差净额,并进行相应的资金扣划清算。
四、小额支付系统基本业务处理流程
小额支付系统基本业务处理流程是“24小时连续运行,逐笔发起。组包发送,实时传输。双边轧差,定时清算”。
1.小额支付系统实行7×24小时连续运行,每天于16:00进行日切处理,即前一日16:00至本日16:00为小额支付系统的一个工作日。
2.发起行逐笔发起小额业务,组包后经CCPC或NPC实时传输至接收行。
3.CCPC或NPC分别针对同城业务或异地业务逐包按收款清算行和付款清算行进行双边轧差,并在规定时点提交清算账户管理系统(SAPS)清算。这就是说先双边轧差后再定时清算,清算资金的工作由账户管理系统(SAPS)清算完成。CCPC、NPC每日16:00小额系统日切后进行当日最后一场轧差清算,日切后的业务则纳入次日第一场轧差清算处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时业务在组包后,先转发接收行再进行轧差,而普通或定期业务时在组包后,先进行轧差再转发接收行,两者在轧差与转发顺序上正好相反。
4.小额系统轧差净额的清算日为国家法定工作日,清算时间为8:30―17:00,如遇节假日,小额系统仍可继续轧差和转发业务。但所有轧差净额暂不进行资金清算,统一在节假日后第一个法定工作日进行清算。也就是说,小额支付系统如遇节假日,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不清算资金,但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资金还是正常清算的。
五、小额支付系统账务处理流程
商业银行在进行小额支付系统账务处理时,根据小额支付系统业务轧差在前、资金清算在后的特点,需要引入“待清算支付款项”科目。用于核算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过程中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资金未清算和已清算的金额。商业银行在具体业务操作中根据实际需要又引入了“待轧差支付款项”科目。用来反映该小额支付业务在轧差前后的情况,即核算未轧差和已轧差金额。
以下就小额支付系统普通贷记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第一步:商业银行发起小额支付系统汇出业务。
商业银行本着不垫款的结算原则,在为客户办理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时,须先从客户账户中支付出汇款金额。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发起小额支付业务同时,就已经从客户账中扣除了其汇款金额,银行不垫款。其账务处理为:
借:××存款―××户
贷:待轧差支付款项
这时,发起清算行按同一接收清算行和同一业务种类进行组包,再由前置机系统(MBEE)对行内系统发来的这些业务包按组包规则进行检查、核对,检查合格的批量包进入下一处理流程,对检查不合格的批量包拒绝受理。此时,从贷方“待轧差支付款项”科目以及报文状态(未轧差)可以看出,该资金尚处于未轧差状态。
第二步:轧差业务。
前置机系统(MBFE)将检查合格的批量包传输给与其连接的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CCPC),若为异地业务,再由CCPC传输到国家处理中心(NPC)。CCPC或NPC同时具有轧差功能。该系统支持每日N场轧差,轧差以直接参与者为对象双边轧差,已纳入的轧差被视作小额支付业务最终性。双边轧差后,该系统将转发给接收行。商业银行轧差账务处理为:
借:待轧差支付款项
贷:待清算支付款项
第三步:接收行接收来账汇入业务。
人民银行的《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小额支付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一经轧差即具有支付最终性,不可撤销”。商业银行对于接收到的小额支付业务,在正常情况下直接进入收款人客户账户,账务处理为:
借:待清算支付款项
贷:××存款―××户
不能直接进入收款人客户账户的,在系统内为宕账清算状态,账务处理为:
借:待清算支付款项
贷:小额应销记汇入款项
此时。发起行同接收行都与其所在行的客户进行了资金清算,但都未与人民银行进行资金清算。
第四步:清算账户管理系统(SAPS)进行清算。
CCPC和NPC在每场提交清算时点将轧差净额实时提交清算账户管理系统(SAPS)。清算的原则上为已轧差的净额原则上纳入当日清算;已提交SAPS的小额净额清算报文当日必须清算;小额净借记差额只能用圈存资金以外的可用资金清算。小额支付系统在每一场次轧差结束提交清算时,对所有轧差净额不为零的清算银行生成清算报文并发送清算银行进行资金清算处理。
发起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待清算支付款项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人民银行从发起行在其处存款账户中扣除已支付的小额资金。
接收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待清算支付款项
人民银行在接收行在其处存款账户中增加收到的小额支付资金。
此时,商业银行报文状态为已清算,但对账状态为未对账。
第五步:小额支付系统日终业务核对。
小额支付系统支付业务信息核对的目的是保证已经被小额支付系统进行资金清算的支付业务信息,能够在商业银行的行内系统完整地予以反映。
支付业务信息核对主要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自有的日终支付业务信息核对功能完成。每个工作日日切后,小额支付系统将自动向商业银行行内系统发送上一工作日至本工作日已经清算的小额业务对账信息。
商业银行收到对账信息后与行内系统所保存的业务状态为“已清算”的数据进行核对,并以人民银行下载的明细信息为准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的业务调整,可以保证人民银行已经清算的小额支付业务都能够在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中予以体现。此时,商业银行对账状态为已对账,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整个流程至此全部结束。
六、建议
1.加快多种业务的实践运用
尽管小额支付系统支持上面讲到的多种业务的运行,但实践中还只是以普通贷记、普通借记业务、小额支票影像业务为主。更能体现快速、实效、小额特点的业务还没得到进一步应用。所以,加快多种业务的实践运用已成为当前急需。
2.增强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小额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只有做到本身系统的优异、抗干扰、防病毒和黑客的袭击,才能使系统稳健快速地运行。
关键词: 商业零售业 商品销售 售价金额核算 账务处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大量知名商业企业纷纷涌入我国,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商品流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发展迅猛,但是与之相配套的会计处理方法仍然是传统方式,没有什么质的改变。一些企业虽作了相关改进,但只是更多地走回或偏向到工业企业做账的模式,渐渐失去原本姓“商”的特征。商业零售企业账务处理的重点是购进、销售、储存三个环节,尤其是销售环节的核算,即销售环节的账务处理将成为整个环节的焦点和核心,而销售环节的账务处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已销商品收入的确认和对已销商品成本的结转。在整个销售核算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是否选用售价作为其记账的依据上,即售价是否包含增值税(以下简称含税售价和不含税售价)。
一、商品零售企业的现况及其售价金额核算方法的特点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举行的“全国大型零售企业2002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及主要商品销售情况信息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2894.8亿元,同比增长29.2%;零售总额为2413.3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前十名分别是华联集团、大连商场、北京国美电器、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上海农工商超市、华润万佳(外资)、苏宁电器、苏果超市(外资)等。另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连锁企业前30强的销售额达到178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43%。排名前5位的连锁企业销售额均超过了100亿元。上海华联集团有限公司(零售连锁部分)以214.73亿元销售额、1451家店铺的业绩列全国首位。综合看来,我国当前零售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企业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有了大幅提高。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亿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与2001年的零售百强相比,分别提高了5.53亿元和5.1亿元。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销售增加,企业在账务处理上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商品流通企业与工业制造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最突出的差异就在于对存货核算方法的不同,而商业企业最重要的存货就是库存商品,差异主要体现在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上。我国现行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的库存商品可以采用进价或售价进行核算。纵观商业企业发展的历程,商业企业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主要有四种具体方法:进价金额核算方法、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方法、售价金额核算方法、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方法。我国的商业企业习惯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批发商业企业,另一类则是零售商业企业。对于这两大类企业,我们又习惯在批发企业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方法,而零售企业选用售价金额核算方法。
根据调查和统计,目前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在实际选用存货核算方法时,仍然选择“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售价金额核算方法的特点有:1.实行实物负责制。这是一种管理库存商品的方法;2.建立会计二级核算体系。依据实物负责小组设置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明细分类账,并依据商品的售价来登记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记入到商品进销差价;3.严格商品的盘点制度。该方法没有对库存商品的数量进行核算和反映,对库存商品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此方法不仅可以让企业完善自身的财产清查,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在期末对自己的已销商品成本的结转和调整;4.健全各业务环节的手续制度。
二、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零售企业采用的“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落实商品管理责任、简化商品成本核算方法、减轻营业人员工作量等诸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也基本符合人工操作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随之提高,售价金额核算方法也就暴露出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售价不稳定;2.商品进销差价核算的任务重且复杂;3.与零售企业自身发展和管理不协调;4.购销过程中增值税的计算不准确;5.销售成本结转中“水分”足或“时间滞后”,容易让人钻“空子”;6.财务信息反馈迟缓,信息质量较差。
售价金额核算方法究其实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原来所采用的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必然会暴露出不足,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地运用这种售价金额核算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应该深思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账务处理程序。
1.账簿设置
需要按照实物负责小组设置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二级账。
2.核算流程
(1)商品购进
借:材料采购(不含税进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商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含税售价)
贷:物质采购(不含税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XX柜组(含税差价)
(3)商品销售
借:主营业务收入――XX柜组(含税售价)
贷:银行存款(含税售价)
同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根据当月的主营业务收入/1.17×0.17)
借:商品进销差价――XX柜组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XX柜组(含税售价)
贷:库存商品――XX柜组(含税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XX柜组
贷:主营业务成本――XX柜组
从上述程序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账务处理充分体现了零售企业采用售价金额的核算方法,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很多缺陷和漏洞,而这些缺陷和漏洞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给商业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销售核算程序复杂,容易让人在售价上做手脚。库存商品在零售企业购进后就采用含税售价登记总账和明细账,销售后,企业确认收入时,也以含税售价来进行计量。
2.期末增值税销项税额是依靠其他项目计算出来的,影响增值税,计算不准确。除增值税进项税是直接根据购进行为计算的,销项税是放在期末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的总额计算而得的,这可能导致最终所计算的应纳的税额不准确,影响国家正常的税收。
3.成本的结转采用综合差异率方法,时间滞后。成本的结转要通过剔除增值税销项额和采用综合差价率方法共同计算出来,时间滞后,这一点也容易让人钻“空子”,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迟缓及质量较差,最终影响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
三、商品零售业销售核算处理的建议
目前,一些企业在原有的账务处理程序上结合自身企业经营的特点作了一些变动,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账簿设置
二级核算单位按照实物负责小组(以下简称柜组)设立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明细账,再新增设一个“商品进销差价―增值税”明细账簿,专门用来反映商品销售过程中增值税的具体核算情况。
2.核算流程
(1)商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含税售价)
贷:材料采购(含税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XX柜组差价(售价―进价)
―增值税(售价―进价)×17%
(2)付款时“剥离”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进价的进项税)
贷:商品进销差价―增值税(进价的进项税)
说明:因为材料采购在记账时是采用含税进价,所以有必要从材料采购中去“剥离”增值税,作为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的计算,同时也是本账务处理中的第一次“剥离”。
(3)商品销售
①确认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XX柜组(含税售价)
贷:银行存款(含税售价)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XX柜组(含税售价)
贷:库存商品(含税售价)
③剥离增值税的销项税
借:商品进销差价―增值税(售价中的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红字冲销:
借:主营业务成本(售价中的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售价中的销项税额)
说明:在第二步骤这是从商品进销差价里“剥离”增值税,完成本企业当期的销项税额的计算。也是本账务处理的第二次“剥离”。
④按柜组结转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XX柜组差价(已销商品的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XX柜组
上述账务处理方法不仅能克服原来账务处理所存在的缺陷,而且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市场环境。没有采用现在的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方法是因为要继续沿用这个仍有使用价值的方法。上述账务处理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是仍以含税售价作为库存商品的记账依据。二是增加对商品进销差价这个总账账户的明细核算,让其能单独反应增值税和进销差价,具体措施是在商品进销差价总账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增值税的明细科目,并建立账簿。在增值税的明细科目下还可根据需要设置进价的进项税额和售价的销项税额两个专栏。在企业确认收入时,能同时把原先放在商品进销差价里需要核算的两大板块:应交的增值税和售价与进价的差异额单独反映出来。三是因商品进销差销的两大主要内容现在是分明细核算的,所以在采用期末结转时不会出现时间滞后,比之前的账务处理要快得多。
【摘要】通过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通过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通过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本文就此作一阐述。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内容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分析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理论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应用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会计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方法。(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纳税实务。(8)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目前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账务处理能力;对策
经笔者分析,目前我国各大企业在账务处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运转,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学校部门在开展会计实训课程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帮助企业输送更多专业化人才。为促进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提高,学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如:充分完善师资结构、会计技能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会计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实战实习经验、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充分完善师资结构
高校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技能,提高账务处理能力,首先应对高校教师结构进行逐步完善,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实施培训,首先,对会计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其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掌握会计技能,顺应时展。会计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实际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会计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既要从企业中引进专业的人才,又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实际参与到会计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只有完善师资队伍,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会计技能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会计实训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会计人员掌握会计相关技术,教师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当采用实用技能和素质教育结合的方式授课。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学生通过会计技能的学习,能充分掌握会计处理技能,同时,教师还应将素质教育引用其中,帮助学生形成基本职业道德。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播放《今日说法》等法制栏目视频,简要向学生讲述违背会计法需付出的代价。例如以高职会计课本中“财务管理学”这一章节为例,其中就要求学生学会制作财务报表,教师可推荐几个制作财务报表的软件,让学生以自己一个月的财物支出为例子,制作一份财务报表上交,通过学生实践应用来提高学生会计技能水平。
三、鼓励学生参与会计技能大赛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会计大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学生会计技能的提升,对其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给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相互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更为参加技能大赛做准备。比如在参加会计技能大赛前,教师可以模拟技能大赛现场,分小组讨论合作答题。
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会计时,采用的教学模式除了讲解课本之外,更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般公司中会计人员运用计算机财物软件对财物报表的处理。比如,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第二阶段考核的形式是采用网络季赛形式,以用友软件U872为平台,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应当让每一位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能熟知财物管理软件用友ERP-U8,掌握会计相关知识。
四、增强学生实战实习经验
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参与各种考试过程中会出现紧张、躁虑等情况,轻者影响考试发挥,重者脑袋出现暂时空白不知所措。相较于中国学生,部分外国学生在参加各种竞赛时,都能自信积极应答,这和他们经常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关。而会计技能大赛是在仿真的会计职位环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参赛人员要有好的心态。会计学科学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多的实战操作,据此,教师应增强学生实习经验,充分掌握会计技能,学校应为学生实习做出努力,加强对当地企业的合作,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业去实习,真正感受到工作的严谨性,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工作实践,学生可获得相关经验,这些经验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在实践工作中获得,长此以往,提高了学生账务处理能力,达到了会计实训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五、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当今社会,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被广泛使用,给会计教学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而中职院校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应为各个班级配备电脑和投影仪等电子设备,建立实训室,组建校园网等。教研室则应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多媒体教学研讨活动,讲解制作课件的方法,教学应如何突出重难点等,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开拓了会计实训教学范围,对教师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优化,为实训教学开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制作相关会计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件,进行演示,使教材中的内容直观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会计相关知识并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会计课程内容的课件、学习方法与练习题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教师可依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软件,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前掌握常用会计软件,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一定保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财务核算软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必须在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六、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我国相关企业财务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了促进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提高,学校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素质教育之外,更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创新,安排学生实习等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会计技能,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凡平.加强会计实训课的教学 提高学生账务处理能力[J].价值工程,2014,06:245-246.
[2]裘敬忠.加强会计实训课的教学 提高学生账务处理能力[J].品牌,201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