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校互动;特殊教育;模式

引言:

研究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残疾学生数量较多,不能以普通方式进行教学,近些年,学校与家长展开积极合作、交流、互动,开展了多种方式进行尝试教学,本文主要是总结了家校互动的作用以及在应用方面的方法上提出了补充。

一、良好的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离不开两个环境,一个是家庭环境,另一个就是学校环境,积极综合两方的作用,加强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特殊儿童由于心理和身体上的缺陷[1],使得他们在想法、行为等各方面异于常人,学校的环境和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家校互动模式的展开以及交流合作,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动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儿童的身体、心灵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保证平等的教育环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的时间一般比正常儿童要长,主要体现在需要花一定时间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教师除了在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外,其他信息例如学生的身体状况、社区活动情况、医疗情况等都需要家长提供详细的信息,这样才能综合两方面信息,根据儿童不同的学习时段,适时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保证公平的教育环境。此外,特殊儿童需要外界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家庭和学校展开更多互动,能够帮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而根据学生的最新状态,适时调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这种积极的互动、交流保证了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和反馈,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更好的帮助了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三)维护学生的权益

特殊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在家校合作模式中,家长和教师都共同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监督的作用,家长有权力参与学校的课程设计以及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同时也可协助学校教师完成相关工作。学校在这个过程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同时也可将一些想法和建议反馈给家长,同时向家长宣讲特殊教育的文献、法规等相关资料,提高家长的特殊教育理念,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的提高和身心的发展。

二、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如何有效的保证家校互动模式的开展,是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家校互动模式的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校互动中的多样性沟通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仅仅停留在家长会或者家访的形式,在特殊教育中,此种方式并不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育的发展,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沟通。21世纪的网络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沟通方式变得更加多样,例如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建立QQ群、微信群以及利用学校计算机网络中心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并分类进行管理,家长有任何疑问以及学生的动态,都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进行反馈,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路线,方便家长和教师更好的探讨合作教学方法。此外,也要定期组织会议,让家长和教师能够敞开心扉交流,家校互动模式是双向开展,如果家长只是单一听取教师意见,反而不利于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二)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家校互动模式最关键的是如何有效的沟通保证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尤为重要[2]。例如:残疾儿童在学校学习完后,要将学习的内容以及老师的评价等及时向家长进行反馈,家长知晓情况后,应密切关切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将信息收集后,及时的反馈给教师。特殊教师综合家长的意见,会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此方法,保证家校互动模式为一个动态过程,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至于记录信息的方式可以为电子文档或者书写笔记,将以照片或文字的形式通过微信、邮件、QQ等方式及时反馈。

(三)建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在家校互动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学校可以确立家长为主体的活动方案,例如成立家长委员会[3],增进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促进孩子的发展。家长委员会的成立须有全体家长投票选举或者学校提名选举委员而组建。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可以对委员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成为家长中的代表以及典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家长委员要积极参与家校互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落实各种教学方案活动。同时,家长委员也要作为代表收集各家长的意见,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校方,根据家长的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共同探讨家校互动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针对相关不足,优化方案改进。

(四)以亲子活动为载体,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

家校互动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观摩孩子的学习过程,并通过不断的观察,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此外,学校也要多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关游戏活动、社会融合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为家长和孩子的情感连接,搭建一座桥梁,同时亲子活动也拉近学校与家长的感情,方便以后能够更好的沟通交流合作。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爱心 学生 家校互动 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82

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特殊教育学校自身的弊端,特殊教育者对残障学生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关注不够,现行教育制度还没有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同时,也没有寻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谈几点有关特殊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残疾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了生理上的缺陷。又因此进一步引发了各类心理问题,产生了如自卑、任性、多疑、仇视等不同的“心理疾病”,而特教教师的师爱好比“剂”,也可以说是医治学生残缺人格的一剂良方。有了它,才有师生之间的信赖和亲近,从而更好地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目的。

责任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如果一个人有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作为特教教师,责任心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时时刻刻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对特教教师责任心的巨大考验。

二、充分的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

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包括:①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学生个人成长经历,如有无与成长密切相关、继续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作息和生活习惯;在家里的劳动习惯;餐饮状况和习惯,零用钱及其用途,等等。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如喜欢看哪类书籍、影视节目,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课余喜欢干什么;气质类型状况,如趋向何种性格类型,等等。③学生发展的资料卡。包括:思想品德情况,如对劳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的热心程度,对人的态度(尊重、礼貌、诚实等),在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等;各科学习情况,如哪门学科最感兴趣或最感头痛,学习的方法与习惯,自理能力和习惯等;健康状况如身体发育,包括体形、心跳血压、肺活量、用脑卫生等内脏机能情况和性发育情况、体质和健康水平,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个人卫生情况等。

三、在特殊教育中有效开展家校互动

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如何有效地开展家校互动需要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强个性化教学,促进家校的全方位互动。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特殊儿童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自身的个体差异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特殊学生的成长规律。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主要是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开展全方位互动。家校之间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加强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探索性的互动合作,利用对特殊孩子的全方位了解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更好地促进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校要加强对特殊家庭中家长的理解,做好解释引导工作。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对于学校来说,由于特殊家庭面临着经济、精神和物质等各方面的困难,学校教师在家校互动中要加强对家长的理解,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通,让他们更坦然和理性地面对孩子的身心缺陷,对孩子既不过分溺爱,也不轻易放弃。特殊学生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身心缺陷中,常会产生情绪的巨大波动,家长的过分悲观或过于绝望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学校要体谅和理解家长的心理感受,对于他们的情绪钐要给予尊重与理解,做好对家长的解释引导工作,争取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3.积极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家庭和学校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由于特殊儿童身心上的缺陷使得一些家长在心理上会存在悲观或消极的情绪,学校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要以积极平等的态度来对他们进行疏通引导,而不能以高姿态的心理对家长进行教训或指责。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学校可通过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而温暖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回到生活中,和正常人一样能够工作和生活。由于年龄和生理心理的原因,他们不可能自发的去寻求信息技术,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手段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口语,手势语。但是对于幼小的特殊学习者来说,不可能通过说服教育,使他们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客观环境,实际的激发学习者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积极性和实际需要。学校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一种环境。应该把学习者的全部生活认真组织好,为他们创造条件。在生活中尽量引导他们使用信息技术。

所以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适时地刺激特殊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需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接近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之余能够加深对技术的驾驭能力。

总之,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生水平,让培智教育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特殊儿童 适应教育课程理论 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特殊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以及与家长的交流,发现目前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存在一个问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相一致。例如:在学校,老师费尽心思地教孩子认识红绿灯,耐心地教会孩子红灯停、绿灯行,一些家长却在接送孩子时,为了赶时间不顾交通规则、无视生命,拉着孩子闯红灯;在学校,老师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法控制学生暴躁的情绪,一些家长却为了孩子在家里不吵闹,带着孩子去吃孩子喜欢吃的但刺激孩子情绪的火锅;在学校,老师不厌其烦地、负责任地一步一步地教会孩子擦桌子、扫地,一些家长却在家里以孩子干活慢、打扫不干净为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不少。孩子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怎么才能统一,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呢?这些问题引发我不断地思考。

二、适应教育课程理论

1992年,美国智能障碍协会(AAMR)的智能障碍定义指出:“智能障碍是始于儿童期间,在智力及生活适应、技能方面有限制的一种特殊功能、能力状态。”这个定义着眼于将儿童放在所处的环境当中,着重强调儿童对环境的适应,即特殊儿童理解社会要求,适应社会与环境,课程应该具有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2002年,美国智能障碍协会给智障的新定义为:“智能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方面存在实质性限制的一种障碍,主要表现在概念、社交和实用的适应能力方面,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这个定义着眼于环境中的儿童,着重强调环境对儿童的适应,即要让社会理解、接纳、协助特殊儿童并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课程应该具有功能性,给特殊儿童提供支持、辅助。

从对智力障碍定义的一步步完善中,我们看到社会、环境对特殊儿童的支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由儿童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儿童和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家长作为与这个系统密切相关的核心人物,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家长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们对学龄中后期、初中阶段的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主要适用的课程是根据特殊儿童适应教育课程理论而设置的。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特殊儿童在环境中的功能性适应力进行培养,注重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效、实用的能力教育,以及在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职业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升其生活品质,让其过上更独立、更统合、更具生产力的生活。按照此课程理论划分了沟通、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交技能、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适应性科学、休闲娱乐、工作等十大领域作为课程目标体系。这十大目标都是特殊儿童经过接受教育而发展成长的目标,在他们发展、成长的期间,势必会对家长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因此我根据特殊儿童适应教育课程理论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了分析。

三、目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长态度。

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给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很难与正常人融洽地沟通、交流,使他们经常受到正常人的排斥,这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多伤害,使他们变得孤僻、偏激、易冲动。家庭是他们唯一感到安全和放松的环境,但是目前许多特殊儿童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采取的态度却令人堪忧。有的家长既不认为孩子是累赘,又不对其寄以希望;有的家长对子女采取严苛、虐待的态度,认为他们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受到惩罚;还有的家长对子女采取溺爱的态度,认为是自己的过错造成孩子的障碍,对孩子满怀愧疚之情,于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凡事听之任之,不加约束。

2.教育内容。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是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大多数家长一窝蜂地追求名师、名校,以使孩子成龙成风。特殊儿童的家长深知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存在实质性限制,但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有些家长仍然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而没有考虑孩子真正的感受,其结果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

现在社会上流行“速成班”,不管多难的事都可以通过培训迅速成功。有些特殊儿童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三天可以学会一首唐诗,便训练孩子,试图让孩子也可以做到,殊不知他们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难处。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来说,在两三个月内使语言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结果只会是拔苗助长。

四、根据课程理论提出家庭教育新理念

1.家长要用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给予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

事实上,能够理解特殊儿童,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并施以正常的教育,才是对特殊儿童最好的态度。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特殊儿童的家长更是如此。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长首先要消除自卑心理,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不能因为怕孩子的特殊性被人笑话而自我封闭,更不能因此剥夺孩子与外界接触、交流融合的机会,否则会导致孩子生性孤僻、不合群,对他人不信任、易冲动等潜在性弱点。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抱有更多的期待,更有自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正常人,拓展他的生活空间,这样才能使他们融入生活、适应生活。对特殊儿童来说,适应生活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其次,家长要想让孩子适应生活,融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就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及时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和个性缺陷。溺爱只会使孩子性情懒惰、意志脆弱、依赖性强,不利于孩子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动手操作的技能的培养。因此,家长应该更多地创造锻炼机会,培养孩子的生存、生活能力,从细微处入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2.家长要合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维护孩子学习的动机。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一些正常儿童通过潜移默化或生活情境能学到的内容,特殊儿童必须专门的、细致的、小步骤地学习。而且由于特殊儿童某方面的缺陷,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要注重生活中有效实用的东西。如,我们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的孩子首先要教他们自我照顾,对于文化知识不可强求;对自闭症孩子来说,不能一味地强迫训练他们与别人交流,而是要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维护他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动机。

不仅是不同障碍类别的特殊儿童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有不同,同一障碍类别不同生活环境的孩子教育内容也是有差异的。如,南方地区的自闭症的孩子也许父母必须教会他们游泳,但是北方孩子学习游泳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农村地区的中重度智障儿童要学会如何打水,但是城市的孩子只要学会如何开关水龙头。

因此,特殊儿童的家长不能有攀比心理,不能想当然地让孩子学习自认为重要的知识,而是要根据孩子实际的生活环境来学习最实用的东西,注重广义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完整的真实的生活状况的把握。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温柔地坚持,提供孩子发展的机会。

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被称为是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慢镜头,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复杂、耗时长。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对孩子坚持教育。不能因为教孩子一项必备的技能一年还没教会便放弃,也不能因为看到孩子学习太累太痛苦便让孩子放弃,如,脑瘫孩子的训练是非常苦的,家长不能因为不忍便中途放弃,否则对孩子的发展无一益处。总之,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本着按规定、坚持、不破例的原则,在温柔中坚持,并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4.家长要定期培训学习,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孩子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家长必须对学校的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切不可南辕北辙。为了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根据特殊儿童适应教育课程理论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学校不仅要视特殊儿童为受教育者,而且要把家长看作是同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学校可以对家长定期进行培训,建立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机制,要求家长每周要和教师见一次面,教师要告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并且要根据家长的意见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家长设计不同的训练课题。

根据特殊儿童适应教育课程理论的指导,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而且要运用生态观,提供更多联系生活环境与具体情境的动态、弹性、多元化、个别化的适应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京.徐家成.弱智儿童适应教育课程与实践.重庆出版社,2002.

[2]张文京.弱智儿童适应性教育再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3.5.

[3]易进.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58-61.

[4]申仁洪.论随班就读的家庭支持.中国特殊教育,2006.2.

[5]茅于燕.弱智儿童家庭训练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6][7]赵忠心.家庭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国特殊教育,2000.12.

[9]田红.关于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家庭教育,2006.6.

[10]余慧琴.家庭教育的几个特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2.

[11]刘颂华.弱智儿童家庭早期干预的实践与研究.中州大学学报,2005.7.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殊;活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48-0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变,新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每个学校都在努力实施着自己的有效教学方式,但是在每个学校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学生,以前我们说的差生或后进生,目前我们把他们称为特殊学生。这部份学生行动能力和自制能力差,导致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平时行为习惯也不太好,遇事时偏激、冲动。

老师最头痛的事就是遇到特殊生,但是我们却还是要面对现实。我们直接的工作必须面对全体学生,由此抓好特殊学生的教育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让我深刻认识到改变特殊生实在不行,要让他们能够融入班级,首先要对学生的身心问题进行进一个完整了解:

1.班级中的淘气者

一个班级里都会有这样几个人,见事生风是他们的强项,跟同学们的关系恶劣是他们的特点,常常有学生到办公室告状,事情零碎,不外乎,某某骂我们,某某又故意打我们一下了,实话说,刚碰到这样的学生,心里总有一股莫名其妙在燃烧着,想好好训他一下,但是又冷静下来,这些孩子这样做其实就是想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所做所为很幼稚,目标却很明确,就是希望自己出头露面,让别人关注他们。

2.班级中的孤独者

在班级里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类学生,无论是做什么事,他们都是独自行事,身边无朋无友,不忠于团体活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喜团结团学。在我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她从来就不喜欢和学生交流,更谈不上和老师交流,她从来不惹是生非,对任何事都不会有积极的态度,班里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导致了成绩很不理想,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她的父母平时工作忙,无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就把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重任交到了外公、外婆的手中,由于和老人家呆久了,二位老人平时也不多说话,她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跟老人十分相似,在学业上紧张不起来,与同伴缺少共同语言,行为上过于懒散,缺少儿童积极向上的活力,只要保护自己,就万事大吉,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接触,越来越孤僻自己。

3.班级中的头目者

俗称班级里的"小头头",这类孩子在班里影响大,如果教育的方法得当可以让他起一定的带头作用。反之,方法不得当,会给班级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对班主任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独特的活动空间,凭着自身的条件,常发生违纪行为,这需要教师进行特殊教育。

这部分特殊原因的造成主要来自于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生活的环境影响,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崇尚地位与金钱的同时,我们有许多年轻家长没有时间照顾、教育自己的孩子,把责任推给了老人和学校,由此,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不得不加以反思,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清醒知道,孩子的成败关系着孩子的一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希望。针对上面的问题,我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种应对特殊孩子的方法:

3.1 以调查了解为主。每个特殊的孩子都有一个他特殊的背景,因此要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辅导,首先要对其行为的产生做一个深刻的调查了解,然后对症下药,对其行为进行更深层次的关注和教育,利用课余的时间对他进行谈心,让他向全班敞开心怀,不被放弃的感觉,对他的任何一小点进步都加以表扬和鼓励,使他消除自暴自弃的心理现象。

3.2 以宽容为基调 让步为主骨。人总会有错误和缺点,但是特殊学生犯的错误和缺点却总是比较受人关注,告状的对象都是以特殊生为主,就是几个特殊学生占的比例无论如何都要大一些。因此,对这些孩子所犯之错,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对他们降低要求。其实,在部分孩子的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的,他们最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我们既要懂得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的原理,加大帮助力度,心平气和,以礼相待。特殊问题特殊对待,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童福利;特殊教育;课程

在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孤残儿童来说,儿童福利机构对他们的照料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活上,而应该渐渐着眼于怎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个人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针对机构内的孤残儿童设定适合他们的特殊教育形式与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

一、儿童福利机构内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特殊教育一般指用一些教学工具和教学,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儿童福利机构内教育的对象是孤儿,缺比之其他的孩子更加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爱,而且与社会很少接触减少了学习的机会。针对这些孩子的康复教育,应当实行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其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

1.小班教学

对于一些有缺陷的孩子来说,每个人的能力水平不同,不应完全依据年龄来分班,而应当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水平。按照能力划分班级,进行小班教学,更能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进而多与人,与主流社会接触。

2.个案教学

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的教育不同,注重把个案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一个补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个案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一个宽松的教育情境,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3.游戏教法

对于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利用游戏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既能放松,又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如果把一些知识加入到游戏中,孩子就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印象深刻。

4.创设良好情境

传统教学中我们一般倾向于比较沉闷的方式,这种形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应该增加互动,参与到学生之中,孩子们也可以有情景表演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是有益的。

5.综合教学方法

特殊教育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应当多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来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去,从而综合各方面的优点,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6.开设社会实践课

福利机构内的孩子很少和外界与社会接触,所以应当在每周的课程中开设社会实践课,带着孩子们参观社会上的各个机构与自然的景色。这样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融入社会。

7.生活自理能力

机构内的孩子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种情况我们应当重视起来,在课上和课下教师都应该进行教授和照料,来帮助孩子们培养独立意识和能力。

8.尊重孩子人格

福利机构中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容易受伤,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尊重孩子,避免贴标签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消极影响。要平等看待他们,心中不应有歧视,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化。

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特殊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所有的工作者努力地去探索发掘。作为福利机构内的特殊教育更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的期望:

1.多媒体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教学辅助工具也在更新换代。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幼儿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和音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这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先进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设计出更多有意思美观的教案,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去学习。

2.“正常化”教育模式的探索

对于特殊儿童的“正常化”教育,很多专家和工作者认为,应该改革原来福利机构中的隔离形式,让孩子们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来适应现代的生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选择最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如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特殊教育班或特殊学校。尽可能贯彻“正常化”原则,即尽可能减少限制,尽量让特殊儿童与同龄儿童、主流社会文化保持联系和保证儿童的权益。开展家庭寄养这对于机构内的孩子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

3.关注福利机构内孩子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儿童福利机构中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由于他们缺乏正常家庭的关爱与成长环境,所以难免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心理上产生的阴影和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影响其未来。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孩子们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最好可以在开展工作时有专业人士指导来保证效果。

三、结束语

儿童福利机构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从整体上看还不尽完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应尽到的责任,以及努力思考怎样让教育工作更能让孩子们接受并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参考文献:

[1]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03)

[2]曲学利,吕淑惠.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06)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字:特殊家庭;小学生;分析;思考

一、背景

某小学学校规模较大,学生来源基本相同,大多为附近小区的住户的子女。有一名二年级男孩子十分调皮,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老师们对于这个孩子的作业和成绩常常是抱怨有加。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缺少管教,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怎么听爷爷奶奶的话,爷爷奶奶也感到束手无策。该学生的个人卫生也比较差,衣服比较脏乱。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之后,老师对他就一直比较关注,也常常关心他。帮他搞好个人卫生。显然是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现在的这些问题,包括了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都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父亲的疼爱,母亲的关爱,使幼小的心灵在无形中留下了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而同时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也不能细致地照顾到孙子,对于他的个人卫生也没有太大的重视,于是使得他平时在学校里邋里邋遢。

二、解决办法

班主任老师一直在思索要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一种方法是与他交朋友。经常给予他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上积极启发他,帮助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予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缺少课外书也买给他;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他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鼓励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但是这对于老师的时间要求很高,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方法是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这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老师,而这是最困难的。

第三种方法是与他的爷爷奶奶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级比较大,对于这一方面也不是很了解,也很难弄清楚,同时也存在着沟通的问题。

三、启示

班主任老师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了这个学生的问题,并且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本身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忙。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小学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作为小学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老师的努力,他的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老师的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7篇

这些案例值得我们深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孩子如何享有健康的生活?这些问题既是历史的问题也是现实的问题,既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在今天更显得十分突出,尤为重要。如何教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家庭都有不同观点、不同的方法,当然也就有不同的效果。

一、家庭教育及其特点

家庭教育简称家教。是指在家庭内,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实施的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有以下特点:

(一)先导性: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为未来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性: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又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三)连续性:父母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就是终身教育,子女的一生与家庭教育永远相伴。

(四)权威性:特殊的血缘关系,使父母的权力和威信有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

(五)情感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什么感情也无法超越的,并且将伴随孩子一生,关系会越来越更加密切。

(六)灵活性:时间、地点、场合条件不受限制,可利用一切机会对子女进行教育。

(七)感染性:家庭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子女在与父母的生活中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八)传承性: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代影响一代,代代相传。

二、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关心、爱严结合。既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又要教育子女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的人,同时又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心里健康成长。对子女的“爱”是父母一种天性,一种本能,对子女严格要求,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严而有度,严格而不苛刻。

(二)榜样示范,循序渐进。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先做到。家庭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制定目标,选择内容。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切不可盲动,操之过急。

(三)正面引导,要求一致。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民主平等,用事实讲道理,用行动作榜样,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教育要求一致,要通力配合,要求和期望不能随意性太大。

三、家庭教育的误区与解决办法

(一)误区

1.溺爱。关爱不等于溺爱,爱孩子但不要害了孩子。关心疼爱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本性,但对孩子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该严格时必须严格,该宽松是也该宽松。

2.专制。严格不等于专制,方法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塑造孩子。不能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能造成孩子巨大的压力,缺乏自信,养成不良习惯。方法简单,方式粗暴,会造成孩子的被动屈服,个性丧失,木讷呆板,也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完全对立,严重者还容易有暴力倾向。

3.放纵。放手不等于放纵,不能缺乏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各种理由对孩子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有的父母以让孩子自由,顺其自然发展为由,不问不闻,等到问题严重了才醒悟。有的甚至以孩子不听话为由,说什么自己管不了,国家管。有的不与学校,老师配合,为孩子护短。如此等等,放纵孩子,最终孩子没有成人成才,害了孩子一生。

1.树立全面发展观,加强养成教育。父母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要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又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质和体质的培养,要全面发展,全面培养。要加强孩子养成教育的培养,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家长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观的思想,全面培养孩子,注重孩子个性,让孩子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孩子的教育都需要三者紧密合作,高度一致。父母要主动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与老师要求一致,配合进行教育,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教校育,健健康康的成长。

3.父母教育孩子思想要统一。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很重要,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统一,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切不可你唱你的歌,我吹我的调。

4.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最关键。家庭教育中,父母与父母的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沟通从心灵开始,很好的说明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平等、宽容、尊重、理解、信任、支持,这一切都需要心灵与心灵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撞击。

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第8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孩子吃穿优先,学这学那,只要是学习需要的,再贵都舍得投资。是的,现代孩子成才与否,不仅关系到这些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然而,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健康强壮的体魄、聪明活跃的大脑,它更需要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性格,如勤奋、勇敢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都是孩子将来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这些品质的培养不得不引起教育家庭高度重视;而这些品质往往就是孩子幼小时期养成的。由此可见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幼小抓起。而孩子幼小教育的基础就是家庭教育。因此为了孩子的成才、成长做父母的必须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纵观历史,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误子终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冲击,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今天,独生子女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忽视对独生子女的创新思想和行为的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忽视了受教育者是独生子女的因素。家庭教育问题导致孩子的畸形成长告诫父母:正视问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探索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家庭是所特殊的学校,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特殊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儿童行为指导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对于父母而言,尤其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这孩子几乎成了整个家庭的希望。“三岁看老”、“人看极小,马看蹄爪”,这些千百年来流传的俗语,指出了一个人由出生到长大,尤其是学龄前的早期生活经验,对其一生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最早教育的起源。家长教育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效果。影响儿童发展与教育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教养观念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