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1篇

    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1)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2)预防风险。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

    (3)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理论起源上看,先出现保险学,后出现风险管理学。保险学中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是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风险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保险研究的深入。同时,风险管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实践看,一方面,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风险管理的发展对促进保险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险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设计

2007年初,广西财经学院的保险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审批,成为广西目前惟一的一个保险本科专业。广西财经学院保险本科的设立,可谓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广西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人才瓶颈问题。

一、国内保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高校保险专业教育伴随保险业的发展几经起伏,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保险教育开始恢复和发展,截止2007年,经过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本科院校有60多所。目前,国内保险本科终于在高校的专业系列中逐步走向成熟,有关学科和专业之争也逐渐平息,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保险市场和保险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办学历史、资源禀赋等条件各不相同,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1.西南财经大学模式。西南财经大学保险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依托于财经类院校的资源禀赋,成立了保险学院来完成对保险人才的培养,其办学模式较大,学科区隔比较明显。其保险人才的整体培养是教学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2.南开大学模式。南开大学的保险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依托于综合类高校的资源禀赋,在经济学院架构下设置与金融系平行的保险系,开设了保险专业,本科阶段的保险教育保持相对独立。其保险人才的整体培养是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武汉大学模式。武汉大学的保险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借助于综合类高校的力量,将原来的保险与精算学系和金融学系“合署办公”,成为新金融系,保险与金融朝融合方向发展。在整个金融系内开设了保险专业,金融专业,金融工程专业,数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规格比较高,其保险人才的整体培养是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有保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保险专业建设涌现了“西财模式”、“南开模式”和“武大模式”等,但是,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从相关研究来看,一些学者关注到保险高等教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姚学乾注意到了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但保险教育跟不上。王康则认为教学思想、教材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教学质量亟待提高。陈伟则主要探了保险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问题。

学者张洪涛、徐徐则认为:高校全日制保险学历教育作为各种保险教育形式中最全面、最系统的一种基础性教育,应立足广义保险学理论框架,通过保险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加以落实,课程建设应进行课程更新和改进,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纵向考察和横向分析相结合,向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向转变。此外,一些学者如王健康、刘雪梅、龙玉国(2004)认为:各专业课程间缺乏应有的科学的整合,以至于各专业课程“各自为政”,互相重复的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的浪费,自然也制约了保险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广西保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和改革

广西保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和改革的模式是在市场经济理念的引领下,以市场导向为定位,实行“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要求,从单纯传授知识向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向转变,把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实验教学贯穿其中,大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需要的适应性专业人才。

但是,学校在确定保险人才目标的时候,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保险市场需要的是“来即能战且战无不胜”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则经常是“既不能战且战不能胜”,这种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是没有得到解决。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调查了国外著名大学的保险专业建设,通过网络调查了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精算学与统计学系的保险专业情况。结果发现:第一,国外大学保险专业教师队伍素质较高;第二,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第三,研究领域极为前沿,研究领域集中在风险管理、精算和金融数学等;第四,风格与特色自成,乔治亚州立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注重个人、机构和社会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其服务对象是政府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注重公司的风险管理和保险公司的运作及保险产品的设计,其服务对象是公司。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精算学与统计学系注重保险精算的研究,其保险精算在英国高校中首屈一指。

四、广西保险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选择

目前,全国保险专业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可划分为五类:一类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外语、计算机及其应用、应用统计、会计等。二是基本理论,如: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学等。三是专业基础理论,如:保险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风险管理学、国际金融学等。四是保险专业课,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寿险精算、利息理论、健康保险等。五是保险经营管理与监管,如:保险经营、保险管理、保险营销和保险监管等。上述课程体系的设计基本上是国内高校尤其是文科类院校专业课程的主要特征,对于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来说,由于学科属性的要求,既要体现经济学科的内容,也要体现金融学科的知识体系,所以,所开设的课程除了保险学等专业课程,还有经济学和金融学相关的课程。

从这些课程体系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高校的保险专业主要是从教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出发而进行的,但对于广西财经学院来说,现在主要培养的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显然这样的课程设计不太合适。所以,对于广西这样一个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且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对保险人才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果照搬国内外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模式,必然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地区差别、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和保险市场的异同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不仅需要其掌握学科的完整知识结构,更多地需要对地区经济文化的了解和对保险业务相关的知识结构的掌握。为了解决上述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需求,保险专业课程体系除了通过保险学这一核心课程来体现经济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外,还应包括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相关的生命科学、汽车、建筑等工程学科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开设一些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

所以,保险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通过通识课程模块来解决保险业务需要的基本知识准备,通过学科基础课来解决专业课程的学科归属问题,通过专业主干课来体现金融和保险专业的主要知识结构,通过专业课程来体现保险业务知识,通过地方经济文化的课程来解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了解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来体现保险专业学生从事业务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因此,广西财经学院保险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了“双平台、双体系、多模块”的模式,“双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平台”指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核心课平台,“多模块”指将全部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核心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多个模块。除了对学生保险专业的三基知识进行扎实的训练外,还在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了汽车、医学、建筑、广西区情、东盟国情、第二外语(主要以东盟国家语言为主)等地区经济文化课程和专业扩展课程,以满足“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聚焦北部湾、服务社会”培养目标的需要。

[本文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忠海:《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黑龙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7、8。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保险 农业巨灾风险 政府参与

一、背景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其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面临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这些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给农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并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为了有效分散、转移和化解我国日益严重的农业巨灾风险,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障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我国需要探索一条有效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道路。

二、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现状

农业巨灾风险指的是发生概率小,但一旦发生,影响范围很广,造成损失程度很大,一般超出人们预期,累计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了承受主体的实际承受能力的农业风险,一般指的都是严重自然灾害。

我国现阶段对农业巨灾风险的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对受灾地区和群众做出财政救济。这种形式的补贴水平很低,难使受灾群众得到足够赔偿,还会造成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较大财政压力。而农业巨灾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作用很小,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绝大多数公司都面临着承保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保险公司收取较低保费,则发生巨灾风险时,保险公司赔付不起。但如果收取较高保费,农民投保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第二,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分散途径有限,难以适应大量承保农业保险这种巨灾性质的保险。而政府对于保险公司的相关激励也很有限,难以激发保险公司对于承保农业巨灾保险的热情。

第三,现行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首先,基于农业和农业风险的特殊性,需要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法。现在我国法律中涉及农业保险的只有一些框架性的条款,操作中指导意义不强。同时,政府在农险中的定位还不明确,有待相关法律指引。

三、外国农业巨灾风险承保现状

(一)美国

美国的农业巨灾保险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政府给予大量而广泛的财政补贴。美国政府既为参保农民提供补贴,又对开展农业巨灾险业务的保险人提供补贴,这提高了农民参保、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促进了农险的顺利开展。第二,承保农业巨灾险的相关保险公司有较好的分保渠道。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FCIC)是美国农业风险的一个总体管理者,商业保险公司根据FCIC制定的各项条款办理农保,向FCIC分保,并获得政府对其补贴的行政管理费用;同时,商业保险公司也会按照自身对风险的管理要求,向其他商业的保险公司分出再保险,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提高收益。第三,美国政府对遭受了严重损失甚至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农户提供紧急贷款措施。并且规定只有参加了农业巨灾保险的农户才可以享受到相关待遇。这既保障了遭受巨灾影响的农户的生活,也敦促了农户购买农业巨灾保险。第四,巨灾风险的证券化保障了发生巨灾时保险公司的应急资金来源。第五,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从最初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 1938) 到后来的《农作物保险改革法》( 1994) ,再到现在的《农业风险保障法》(2000) ,在不同时期,美国都在用法律来规范农业巨灾保险的发展。

(二)日本

日本实行区域性农业共济组合模式,其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由共济、保险以及再保险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在村、镇一级,以村镇农户形成农村共济组合,主要负责当地的一些农险业务,承保和支付保险赔款;都、道、府、县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 负责农村共济组合的分保,与其形成再保险关系;农业共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处,负责对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再保险。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共同投资组成农业共济基金,负责在大灾时向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贷款,由国家财政给予兜底补贴。此外,日本采取强制性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对种植重要农作物的农户强制其进行投保,其他作物根据农民意愿自由选择。而日本对于农业巨灾保险也有一系列的立法支持,包括《家畜保险法》、《农业保险法》、《农业损失补偿法》等。

四、思考及建议

(一)完善相关立法,健全相关制度安排,从法律角度指导农业巨灾风险保险市场的发展和运转,实行强制保险和自愿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给予相关优惠鼓励农户购买保险。

(二)做好政府角色定位。在农业巨灾保险中,政府应该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包括投入初始资本和提供准备基金,为参与农业巨灾保险的农户提供保费补贴,对运营巨灾保险的保险人提供管理费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待遇。另外,政府可以尝试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补贴再保险费率以及相关主体管理费等。

(三)设立专门机构为经营农业巨灾风险的保险公司提供分保业务,帮助他们分散和抵御风险。同时也鼓励保险公司加强自身风险管理,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不同地区进行再保险风险分散。

(四)另外,建立相关的巨灾风险准备金,试将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把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业巨灾保险的宣传力度,同时深入农村进行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农民保险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汴.美国农业巨灾保险的经验及其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2] 周佰成,白雪,李佐智.部分国家发展农业巨灾保险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2(03).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4篇

(一)社会发展因素

人的生命和身体是人身险的保险标的,因此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容忽视。1平.均家庭人口数与65岁以上人口占比的回归分析。近十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河北省平均家庭人口数呈现下降趋势。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经济风险的共担主体,从理论上讲,成员的减少会削弱家庭抵御风险能力,从而使人们更多利用人身保险来分担家庭经济风险。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可反映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家庭人口规模下降以及老龄化趋势加重,必然使养老问题更加凸显,目前退休金水平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而人身保险可以在退休后提供经济保障,维持生活质量。为验证平均家庭人口数与65岁以上人口占比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将构建如下模型:LnPREMIUM=β1+β2LnX2+β3LnX3+μX2代表平均家庭人口数,X3代表65岁以上人口占比,回归结为:LnPREMIUM=0.6987-7.3298LnX2+6.5419LnX3这一结果表明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与平均家庭人口数呈负相关关系,与65岁以上人口占比呈正相关关系。平均家庭人口数若增长1%则人身险保费收入将会下降7.33%,65岁以上人口占比若增长1%,则人身险保费收入将增长6.54%。2.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对保险知识理解较深,风险意识较强,另一方面高学历者一般也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对保险产品的购买能力较强。从2001年到2011年,河北省内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数不断增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与大专以上人口数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高学历人群的壮大将会对人身保险的需求产生推动作用。

(二)保险公司因素

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其产品价格、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都对人身保险需求产生影响。保险产品的价格与需求呈现负相关关系,产品定价越高,其收入的需求弹性越大,对普通居民来说将是奢侈品,这样会损失大量中低端客户。服务质量与需求呈现正相关关系,勘察、理赔速度快的保险公司会在客户群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将提高该公司的市场份额。良好的品牌形象代表着公司信誉度,大公司通过广告宣传等,使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依靠人们对其公司的信赖来带动人身保险产品的需求。

二、针对河北省人身保险需求改善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可支配收入,降低恩格尔系数模型结果显示,当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人身保险总保费收入将会增长1.92%。所以河北省应积极鼓励自主创业,扩大就业渠道,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促进人身保险需求增长;恩格尔系数与人身保险需求呈现负相关关系,恩格尔系数提高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收入水平不高,只能使人们满足基本生活,二是安全感不足,储蓄额较高。要降低恩格尔系数就要在增加收入,同时政府可通过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来减少顾虑,改善生活水平。

(二)扩大宣传,提高家庭风险认知度目前,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同时人口老龄化又不断加重,家庭成员共担风险增大,也给社会养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政府应加大对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在收入期购买人身保险,为年老时储蓄的必要性,利用保险的风险共担性来增强家庭对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减轻社会养老的压力。

(三)发展保险学科,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受教育程度和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呈正相关关系,高等院校的学生对保险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可以把保险学作为高校的重点学科来发展,不仅能够培养风险关系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可以通过学生来影响其亲友对保险的认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5篇

中远海运集团万敏总经理,上海市交通委张林副主任、中远海运自保公司郑晓哲总经理分别在大会上致辞。中国保险协会、中国保险学会等发来贺信。

中国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部分中外重要客户代表,合作伙伴、行业协会代表、海事院校代表、律师代表以及集团内各兄弟单位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应邀参加了成立大会暨战略客户签约仪式。中远海运自保公司董事长王大雄主持成立大会及战略客户签约仪式。

万敏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集团航运金融战略板块的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牌照,中远海运自保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远海运集团在布局“6+1”产业集群的横向和纵深化改革更具成效。这是集团战略蓝图中极为重要的金融战略布局,对助力集团打造以航运、综合物流及相关金融服务为支柱,多产业集群、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集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远海运自保公司作为上海市第一家自保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航运自保公司,对上海市乃至全国航运业和保险业都具有深远影响。自保公司作为中远海运集团的保险管理平台、风险管理工具和成本管理中心,将充分利用和整合集团内保险资源,为集团风险管理能力与水平的升级提供保障,为国家的战略安全和资产安全保驾护航,为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保驾护航。

张林在致辞中对中远海运集团及中远海运自保公司表示祝贺。表示航运企业是“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在实现战略效能大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国家战略安全和人员安全、资产安全、环境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的风险识别,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风险,自保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中远海运的运营风险管理能够起到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相信自保公司做为我国航运业和保险业紧密衔接的新生事物,必将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必将为中远海运集团风险管理水平的专业化、运营管理能力精细化和业务发展能力的链条化保驾护航,为我国航运业和保险业新形态的探索和推广积累更积极丰富的经验,更将为“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执行提供更加有益的风险保障。

他指出国内保险业需要并正积极推动拓展新的保险业态,中远海运自保公司的成立,不仅为中远海运集团及其成员单位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保险保障,也契合了中国保险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需求,为我国保险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尝试。希望中远海运自保公司能够逐渐成为国内保险业有特色、有能力、有高度的专业自保公司,也期望公司能够发展成为国内保险业的典范和全球自保领域的佼佼者。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寿险风险 模糊评估矩阵 模糊分析

一 、引言

要进行企业风险管理,首先要找出风险,对风险进行衡量与评价,即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否准确与合理是决定企业风险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保险公司作为以一种经营特殊业务的企业,其经营管理的好坏取决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的好坏,而经营管理风险的好坏取决于对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确切与否。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式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认识企业存在的风险,从而以最小的风险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近年来,各寿险公司与保险监督机构都认识到了寿险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估,乃至保险整合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针对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并无具体指标可以进行风险衡量。更进一步来看,我国现在已有的很多保险业的监管指标也并不能很好的说明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高低,不论是IRIS还是RBC,都没有全面考虑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指标有限,在判断一个公司综合风险指标方面还不够全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就要求我们寻求新的方法解决对寿险公司风险能力的评判方法,模糊分析法正弥补了这一缺点,可以较好地反映寿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二、模糊分析的基本原理

模糊分析法是在对一个事物难以考核的情况下,将一个大的系统分解为较小的系统,较小的系统在分解为更小的因子,然后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与隶属于每个评语集的隶属度,最后推导出整个系统中影响最为重要的系统或因子。具体来说:寿险确定被评价对象的指标集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建立评语集,获得模糊评价矩阵;最后进行模糊运算得到模糊评价的结果并运用这些结果进行细化分析。

三、利用模糊分析法评估寿险公司风险的步骤

1、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

加入WTO以来,我国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我国寿险经营经验来看主要有:

U1:定价风险,主要包括费用率风险、死亡率风险和预定利率风险;

U2:销售风险,主要包括产品结构风险、销售决策风险、诚信缺失风险、扩张风险与佣金风险;

U3:运营风险,主要包括承保风险、保全风险和理赔风险;

U4:管理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单证管理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与资金运用风险。

即模糊分析中评价指标为:

U={U1, U2, U3, U4}

相应的我们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集:

其中,权数Ai(i=1,2,3……,n)是对因素Ui(i=1,2,3……,n)应满足的非负归一条件:

Ai≥0(i=1,2,3……,n),

这里我们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头脑风暴法等评分方法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数。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表:

2、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

V={V1,V2, V3, V4}

表示每个评价指标优劣成都的集合。评语集的确定需要有较强的科学性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得出。在这里,笔者将寿险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V={V1,V2, V3, V}={强,较强,一般,较弱,弱},相对应的分值为W=(90,75,60,50,40)。

3、模糊评级矩阵

(1)先对某寿险公司的每一个子指标进行专家打分,得到每个子指标的评语集对应的隶属度。例如在这里我们请到20位专家对某寿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指标进行一次打分,在进行费用率风险的打分中,有4位专家给该寿险公司打分为90,有6位专家打分为75,有6位专家打分为50,有2位专家打分为40,相应地可以得到该寿险公司的费用率风险这项子指标从属于强、较强、一般、较弱和弱的隶属度分别为:0.1、0.2、0.3、0.3、0.1。以此方法可以得到所有子指标的隶属度。如下表所示:

(2)从因素uij出发一个一个进行评判,把对应评语集m个元素的Vm的隶属度记为rij,则将各个单因素评判集的隶属度为行形成的矩阵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模糊评判矩阵Ri(i=1,2,3,4,5),结果如下所示:

(3)一级指标各自的权重分配为:

A1=(0.3,0.3,0.4) A2=(0.2,0.3,0.1,0.1,0.3)

A3=(0.4,0.1,0.5) A4=(0.5,0.1,0.2,0.2)

则得到模糊综合评估及其评价指标:

B1=A1×R1(0.14,0.34,0.32,0.13,0.07)

……

B4=A4×R4(0.19,0.26,0.35,0.12,0.08)

(4)取为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其对应的权重为:

A=(0.2,0.2,0.35,0,25),

所以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为:

B=A×R(0.187,0.2975,0.311,0.1365,0.068)

(5)最终可以得到该寿险公司的评判结果为:

U=W×BT=67.3475

4、结果分析

(1)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从综合评价的指标可以看出,该寿险公司抗风险能力“一般”的隶属度0.311最大,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隶属度0.2975次之,“强”的隶属度0.187第三。总体来看,该公司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不得否认,该寿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并不是绝对的“较强”或“强”。

(2)有评判结果的分值67.3475我们可以看到,还寿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介于“一般”与“较强”之间,所以该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风险管理绝不可掉以轻心。

(3)在得到以上两个结果后,我们可以分析得到致使该寿险公司抗风险能力没有足够强的主要原因。我们对整个模糊分析的过程进行再一次分析可以在一级模糊分析中找到使得该寿险公司抗风险能力没有绝对占优势的因素,由B1=A1×R1=(0.14,0.34,0.32,0.13,0.07),B2=A2×R2=(0.19,0.21,0.29,0.21,0.1),B3=A3×R3=(0.21,0.35,0.29,0.11,0.04),B4=A4×R4=(0.19,0.26,0.35,0.12,0.08)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B4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导致整体较差,其实是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引起整体抗风险能力的不够强,在回归到专家对该寿险公司的评判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由B2销售风险中产品结构风险与销售决策风险以及B4管理风险中的资金运用风险较弱致使整体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没有很强,因此公司在今后的风险管理中应该注意对这几方面的加强。

四、对于模型的一些必要说明

(1)模糊分析中有很多权重与指标值是专家打分给出的,而权重与公司的指标值是模糊分析的基础,专家打分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这里笔者本想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但鉴于笔者能力有限,没有找到合适的“准则层”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在这里笔者尽量增加专家数量或者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另一方面,鉴于现阶段我国寿险行业中没有一个可行客观的指标可供参考,笔者暂且用专家打分的方法作为这里的模糊分析指标的来源,相信在以后不断的积累中,笔者会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权重的确定,以便更客观可靠的进行分析。

(2)笔者在对寿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时采用了汪祖杰在《现代保险学疑难问题剖析》中的寿险公司的分类方法。在实务中,寿险公司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需要进行不同的风险分类,主要是要对每个细小的风险因素要有很好的归类,要做到各个子指标不重不漏,这才是分类的关键。

(3)笔者在模糊分析中采用了改进的模糊分析综合评判中的改进的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对指标的计算分析,这样分析较为中立简单,对于风险不同的管理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4)在专家给出了分值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各个指标的隶属度乘相应的权重得出每个子指标在整个系统的权重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但是这样做不会很明晰的反应层级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明晰的来找出导致整体抗风险能力强弱的因素,所以笔者认为进行模糊分析更合理。

五、结束语

应用模糊分析综合评判的方法可以有层级有条理地对寿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很好的评估,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寿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强弱程度,一方面又可以对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衡量,还可进一步探究其原因所在。这种方法有较大的优越性,在现今很多方面没有具体指标可以衡量或是指标衡量存在一定不足的寿险环境下,运用模糊分析寿险公司的风险将是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个人和家庭 风险 风险管理 保险

从广义上来讲,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只要某一件事情发生结果与预期不同,我们就说它存在风险。在狭义概念上,风险则是指损害及其发生程度的不确定性。而我在此讨论的个人和家庭面临的风险,是为了得到一套系统的家庭管理风险的方法而提出的,所以在本文中,风险则主要是指的后者。

一、个人及家庭所面临的风险

现代社会,家庭的形态各种各样。根据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根据财富程度,可以划分为富裕家庭、小康家庭和贫困家庭;而根据家庭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等许多种。虽然家庭的种类千姿百态,但其所面临的风险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一)人身风险

一般定义下,学术界把人身风险分为生命风险和健康风险两部分。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这两部分是密不可分,并且都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重创的。例如,现代人越来越亚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灾害更频繁的发生,车祸、空难、工伤等意外灾害以及空气污染、核辐射等技术风险,对我们的人身安全形成了一种极大的威胁。

(二)财务风险

1.失业风险

在当代中国的环境下,我们面临的是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以及我国人口多、劳动力的供给远大于劳动力的需求现状,失业的风险与日俱增。据调查显示,在2010年,我国的失业率为9.4%,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家庭主要劳动力一旦失业,则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等诸多问题,这就更加要求家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失业风险。

2.养老风险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养老问题上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老年人没有工薪收入并且体弱多病,他们若想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就需要在退休时达到财务自由度为100%。而对于目前大部分的中国老年人而言,并没有进行良好的养老规划,以至于退休之后生活得不到保障,面临很大的风险。

3.财产损失风险

每个家庭的财富,由于微观上的意外情况、宏观上的经济、政策等因素,使财产有受损的可能。如一场车祸的发生,可能会使我们的动产价值受损;一项政策的出台,也可能会导致房价下跌,住房的市值大打折扣。一旦类似上述的意外发生,可能会使家庭的积蓄濒临危险。

4.投资风险

现代家庭都拥有一定的投资资产,如股票、债券、投资性房产等。这些投资性资产的存在,就会使家庭暴露在投资风险之下。市场风险(利率波动、经济周期、政府政策等)和非市场风险(投资企业的违约风险、行业风险等)都有可能会导致损失的发生,从而降低我们的收益。

5.责任风险

责任风险一般都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状况的改善,责任风险所带来的经济责任越来越重大。在这里,我把家庭面临的责任风险分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两种风险。

侵权责任风险,一般指的是家庭整体或者个人,由于过错而实施的、因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而面临赔偿的风险,可能是民事或刑事的。如个人或家庭的不当驾驶而侵犯了对方的生命健康权甚至生命权所面临的赔偿。而侵权责任的赔偿数额往往是巨大的,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违约责任风险,一般在企业中会更加常见,但家庭或个人也会由于参与一些经济、民事关系,产生无法、延迟、瑕疵、不适当履行的违约责任。例如个人无法定期偿还银行贷款、未尽合约要求履行应尽义务等。对这类风险进行防范,不仅利于我们提高个人信用等级,而且避免不必要的违约赔偿。

二、建立个人和家庭系统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般而言,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估测、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几个步骤。而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风险管理的过程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系统的阶段。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指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及其危害,并通过回避、预防、分散和抑制等方法,降低风险发生的机会,减少损失。因此,家庭首先应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进行家庭风险的评估。在我国,大多数家庭和个人的风险意识都较低,保险普及率不高,事前的防范不足,而使应对风险的能力低,并造成风险发生后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家庭应进行自我面临的风险的评估,在事前做好应对准备,以防风险发生后的措手不及。其次,家庭应该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对风险做一个全方位的预防。积极应用意外伤害险、财产损失保险、医疗保险、寿险产品、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险类型,对自己面临的风险进行预防,尽可能保障风险发生后的经济利益。最后,家庭还应做好风险的分散工作。例如夫妻两人在性质不同的行业进行工作,防止同时失业的发生;进行投资时对资产进行良好的组合,防止市场风险的发生;备有一定额度的现金、活期存款,防止突况的发生和流动性危机。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就是指个人或家庭在从事具有风险的事情的同时,应尽自身最大的可能防止损害的发生。对于人身风险,家庭成员在平时应该加强身体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财产风险,我们应该防止动产和不动产被盗窃的可能,防止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的发生等等。对于责任风险,家庭要做的便是诚信守法,在与他人进行民事或经济活动时,持以尊重的态度;注重自己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谨防违约风险的发生。

(三)事后控制

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性,现实生活中风险总会出现。面对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个人和家庭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事后控制体系。首先,家庭应该有效率的划分清楚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赔付范围,通过法律渠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现实中,有些家庭在风险发生后并不清楚这笔损失是可赔付的,而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使事前对风险的预防失去了本应有的意义。其次,家庭应该总结风险发生的原因,防止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因为不当驾驶从而触发了责任风险,这就需要家庭成员总结自己不当驾驶的原因,并在以后的驾驶中更加注意,谨防风险再次发生。最后,家庭应该尽快从风险中振作起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变化和生活,以行动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NJ].浙江大学学报,2006.

[2]丁烈云.从风险社会的权利视角看转型期的失业风险[J].甘肃社会科学, 2008(04).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保险学;专业综合改革;实践教学

一、保险学专业的建设目标

保险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保险知识和保险理论,具有保险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良好,能从事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毕业时必须符合: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知识要求中,要求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在能力要求中,要求学生掌握风险管理、金融机构、保险实务三个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构建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展保险学专业综合改革。保险学专业的建设目标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险专业作为一个新办专业,迫切需要加强团队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化、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团队。建立了以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带头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教学团队。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实现老中青传帮带的良好的教师梯队建设。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紧跟时代步伐,广泛采用教育部重点推出的教学资源,如网络精品课程、慕课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专业综合改革校外共建单位,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今后在学生的培养中,将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优质资源和开放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师要结合自己所带的课程,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目前,保险专业已经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一些教学改革成果,如“保险广告设计大赛”、“我爱保险学”征文大赛等。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要开展符合课程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共同推动保险专业的教学改革。

(四)强化实践教学。

保险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纯依靠理论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实践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教学应该成为有序的体系。通过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及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建设,使学生掌握保险实践操作技能。

(五)教学管理改革。

注重教学管理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完善课堂教学秩序,强调课堂教学纪律,加强学生学业预警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学生不良风气的形成,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保险学专业建设方案

(一)修订培养方案。

保险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在2011年申报专业时建立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在2013年、2016年修订了培养方案。今后在发展中,要有更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合理的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确保课程设置得到优化,执行情况良好。

(二)建立校外共建单位。

保险学专业已经在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成为共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今后要根据需要建立更多的校外共建单位。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保险学专业目前具有专业教师八位,其中教授二位、副教授三位、讲师二位、助教一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比例达到87.5%,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达到25%。但是目前,教授职称的教师偏少,因此,必须尽快提高职称比例。此外,加大教师进修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完善教学条件。

目前,经济学院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满足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的需要。综合实验室能够满足《计量经济学》《SPSS》等课程的教学需要。金融实验室能够满足《国际金融》等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今后要增加安装保险学专业软件,以满足保险学专业发展需要。

(五)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目前保险学专业已有《保险学》校级精品课程和《保险经济学》在建校级精品课程,已经完成四项校级教改项目。因此,今后要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改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在教材建设上,主要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因此,必须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

(六)改革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授课,增加课堂信息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授课的优势,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有关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参与式、讨论式、探研式、翻转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七)加强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