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第1篇

一、上半年主要出入境数据统计情况

二、公安机关开展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相关情况

6月1日,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监察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全国开展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对外劳务合作是我省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劳务人员实现自身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增进与有关国家的友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体上看,我省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情况是好的,大多数外派劳务企业能够遵守国家各项政策规定,规范经营,自觉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为对外劳务合作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对外劳务合作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一定程度的蔓延势头,一些无资质企业和个人通过虚假承诺,高额收费,一些外派劳务企业违规层层转包,导致高额收费,损害了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此次专项行动中,吉林省公安机关从4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国保、刑侦、经侦、出入境、行动技术、网监、户政等多警种协同作战,配合商务、工商、外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我省从事对外劳务经营活动的各类劳务公司、及下设或挂靠的中介组织和重点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重点掌握辖区内劳务输出窗口单位的数量、责任人、工作地点;详细了解涉外劳务的输出手段、输出方式、输出人数、输出目的地、收费标准、资金用途等情况。通过深入劳务输出的重点乡镇、村屯,走访基层干部、劳务组织者、劳务输出人员及家属,及时发现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及案件线索。

(二)建立外派劳务风险预警机制。各级公安机关在摸底排查过程中,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对非法劳务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全面查清此类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收费标准、监督手段,评估该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认真接待群众举报、投诉和报案,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对于可能发生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及时掌控,对发现的线索及劳务输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评估和上报。

(三)强化非法劳务组织活动的打击力度。为有效侦查和打击外派劳务活动中的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在排查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公安机关制定了侦查计划,明确任务目标,思路方法和侦查方向,并随着工作进展不断完善工作计划。目的就是要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惩罚一批违法犯罪分子,遏制违规违法势头蔓延,有针对性地进行打击。

(四)宣传普及群众参与合法外派劳务知识。通过法律知识宣讲、送法律下乡、温馨提醒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对外劳务合作政策,普及群众参与外派劳务防骗知识,提高群众防范能力,便于人民群众通过正规渠道出境务工。

特别说明的是,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作为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的管理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因私出入境中介市场,加大对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的检查、审核和督导力度。目前,我省延边州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率先研究制定了《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将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量化打分,评定相应的信用等级。一方面促进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的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同时也有利于群众及时了解各公司信誉情况,主动选择信誉好的公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已经在延边州试行了一段时间,收效很好,省厅出入境管理局将根据外派劳务市场清理整顿的结果,适时将延边州的做法予以推广。

另外,我局根据有关部门的文件,对外派劳务企业违法行为的种类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外派劳务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16种,境外就业中介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5种,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5种,非法外派劳务行为5种。详细情况新闻会后发给各位记者朋友。

三、吉林省公安机关外语人才库的建设情况

为有效应对公安机关外国人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满足日益增多的涉外案(事)件侦办需要,提升我省公安机关涉外警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吉林省将在省、市(州)两级公安机关建立外语人才库。

吉林省公安机关外语人才库入库人员包括公安系统内部人员和系统外部人员,以系统内部人员为主,系统外部外语人员主要从当地高校中选拔,入库前需经严格的考核和政审。所有入库外语人员除需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涉外警务工作能力,能熟练掌握英、法、德、韩(朝)、俄、日、泰、缅、越等其中一门外语,同时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技能。

吉林省公安机关外语人才库主要为涉外案(事)件的查处侦办、各市(州)公安机关涉外警务工作以及全省公安机关与境外警方的警务交流合作提供翻译支持。吉林省公安机关外语人才库的建立,既是落实“服务涉外企业发展十项措施”和“院校涉外管理五项措施”的重要载体,更标志着公安机关涉外警务工作的日益规范化。人才库的建立,将有效突破公安机关外语语言瓶颈,强化公安机关与在我省居停留外籍人员的沟通,大幅推进涉外案件的侦办进程,逐步实现110外语报警台功能在内的一系列公安涉外管理服务举措。

四、全省机关打击拐卖境外妇女案件情况

全国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的专项行动正在进行中,我省各级公安机关深挖案件线索,成功打掉5个拐卖境外妇女的犯罪团伙,解救19名境外妇女,抓获了13名犯罪嫌疑人。下面通报几起典型案件:

五、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采取防控措施情况

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深入走访涉外企业、宾馆旅店、院校等涉外单位,重点了解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境外人员出入境情况,积极向有关单位宣传疫情发展情况及危险性,善意提醒赴境外人员注意出行安全,做好非常时期涉外管理工作。

根据省厅出入境管理局工作掌握的情况,发现疫情的32个国家均有外国人在我省居住或居留,分布在我省9个市、州的各大涉外院校和涉外企业,其中在长春市居住的墨西哥人38名,美国人273名。省厅出入境管理局重点走访了东北师范大学、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等涉外学校和单位,并与部分在我省工作的外国专家和在我省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了解到,在我省的这些外国人自疫情发生以来均未回国,其国内家人也没有感染病情,生活基本稳定,都没有近期回国的打算。他们对学校针对疫情取消外国专家的旅游行程表示理解,对中国政府和出入境部门对外国人的关心表示感谢。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一)强化涉外单位疾病防控组织。组织各个涉外院校、涉外企业和酒店宾馆等单位成立甲型h1n1流感涉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建立涉外单位协作机制,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的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及时掌握外籍人员动态和对甲型h1n1病毒的反映,主动做好疫情的防范和信息上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二)加强对涉外人员疾控宣传。联合疾病控制中心深入重点的涉外院校、涉外企业和酒店宾馆等单位宣传甲型h1n1病毒的疫情蔓延情况及安全防范常识,提醒涉外院校、涉外企业和酒店宾馆等单位要对外国人及时进行防范教育和身体检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与外籍人员座谈,建议外籍人员尽量减少出境、入境计划,有效防控交叉感染几率,并对其来访家属做好动态监测和报告工作。各级出入境受理窗口民警提示广大群众在出国时要慎重选择,尽量暂时不要去疫情严重的国家。

(三)密切与疾控部门联系。与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建立紧急情况通报制度,并通过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控临时来我省外籍人员的情况信息,积极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外籍人员身体检测工作。

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第2篇

一、整合警务资源、盘活警力存量

实践证明,公安机关越往基层走越不能分工过细,过细分工势必造成内设机构过多,警力资源分散,指挥成本上升,警务效能衰减。因此,必须通过“调机构、减层级、转方式、强培训”的途径,整合警务资源,盘活现有警力存量,提高警力使用效益。

一是调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优化规范机构设置,以精简综合管理部门为突破口,探索实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按照警务指挥调度、侦查办案、行政管理、反恐处突、警务保障等分类方式,合并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警种,减少机构数量,避免职责交叉重叠,形成“大指挥、大维稳、大治安、大刑侦、大配侦、大保障”的机构格局。

二是减层级。紧密结合警务实战化、扁平化的管理思路,在纵向上压缩指挥层级、缩短运转链条;横向上捆绑运作、合成作战。可探索对部分实战警种由目前“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管理模式,压缩为“支队―中队”或“大队―中队”两级管理模式;对个别派出所实施“市局直管派出所”模式;对职能相近的警种可直接合并或联勤联动,或纳入分(县)局或派出所。

三是转方式。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做好现有警力资源的“加减乘除法”,在编制管理上,按照“总量控制、有减有增、动态调整、保障重点、服务实战”原则,构建新的警力动态配置模式,动态监测调整编制投向,最大限度调剂机构编制资源用于基层一线和急需增加警力的警种,切实把有限的警力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四是强培训。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毫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素质强警方针,围绕实战化主线,聚焦战斗力标准,因地制宜、紧贴实战、因需施教、按需施训,全面对接实战、无缝融入实战,全力推动“轮训轮值、战训合一”模式创新升级,切实提高基层一线民警的实战能力,努力实现警力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坚持减上补下、优化警力布局

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公安队伍的主体在基层一线,基层一线警力不足,将直接导致整个公安队伍结构性缺编,影响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现有警力编制这一“大盘子”中,公安机关警力保障的重点首先应该是坚持“减上补下”的原则,将有限的警力资源向基层一线实战单位倾斜,建立长效倾斜基层机制,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一是建立人往基层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精简机关、充实一线,对机关单位一定年龄段以下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民警,一律下派到基层所队轮岗锻炼,同时置换出机关一些非重要岗位民警,配置到基层所队,其工作任务由文职或辅警人员承担。对新招录民警,除特殊警种特需人才外,一律分配到基层所队,让每名新警先从基层一线和实战警种干起。

二是建立民警交流轮岗制度。根据工作性质、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机关民警进入遴选制和民警交流轮岗制,构建多向流动的民警管理新机制,打破警种间热岗冷岗、城乡区域间的人员流动壁垒,推动警力资源科学有序健康流动。

三是建立倾斜优待基层保障机制。从政策、体制、机制上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在晋职晋级、表彰奖励、经济待遇、装备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条件改善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让基层民警在辛勤付出的同时,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经济上有实惠感、事业上有成就感,激发广大民警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上级民警、机关干部愿意、乐意下基层。

三、依靠科技强警、强化科技支撑

现代科技是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倍增器”,是提升警力资源效能、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顺应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着力打造公安科技信息化“升级版”,为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推进信息化普及应用。加快推进科技装备和信息化在公安机关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善于统筹各种科技手段,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把公安信息流、业务流和管理流有机融合起来,优化警务流程、助推高端应用,努力使信息化手段贯穿到公安工作各个方面,让信息数据多跑腿,把民警从繁重的警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努力实现公安工作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转变。

二是锤炼高精尖科技人才。紧紧围绕科技信息化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这一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通过内部挖掘潜力、重点培养、定向招录等渠道,筑巢引凤、栓心留人,培养一支“科技精、业务熟、能力强、水平高”的公安科技生力军,使公安机关的各项高新技术开发和信息化手段应用都尽量由自己的专家来布建实施,减少对外来专家的依赖和牵制,推动警力资源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同时,强化全警的科技信息化专业知识普及培训,努力实现公安工作从依靠经验向依靠科技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转变,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和警务效能倍增。

三是完善信息主导警务机制。健全情报信息主导下“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警务运行模式,强化情报信息动态研判,科学调配警力、合理部署勤务,精确制导打防管控,把警力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投向最需要的时段,使应急处置更具主动性、巡逻防控更具针对性、侦查破案更具精确性、警务部署更具科学性,真正把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四、注重科学管理、激发队伍潜能

公安队伍中蕴含着巨大创造潜能和创造活力,把这些潜能和活力激l出来,就能形成强大战斗力。

一是厘清权责边界。公安机关不是“万能公安”,没有警力也没有精力大包大揽,去管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必须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厘清职责范围和权力边界,坚持职权法定、权责统一,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规范警力调动使用权限和程序,建立非紧急求助警情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机制,做到依法用警、规范用警、科学用警,坚决杜绝错位、越位、不到位和警务职能“无限泛化”的问题。

二是赋予基层更多自。会议多、考核多、专项行动多,是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牵扯了基层大量警力和精力。对会议、考核、开展专项行动,关键是要控制总量、精简数量、提高效能。特别是对机关来说,部署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体谅基层难处,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大呼隆”,着力把基层警力从粗放式管理、运动式执法、突击式整治中解放出来,给地方公安机关自主开展工作留出足够的空间。

三是创新队伍管理激励机制。职级低、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是影响广大民警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要适应公安民警超负荷、强应急、高风险的职业特点,注重科学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人文管理,全面落实从优待警措施,通过调整完善警衔津贴、岗位补贴等方式,探索建立民警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办法,健全完善民警工资待遇和职业风险保障制度,进一步激发公安队伍活力。

五、统筹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树立社会治安由政府和民间共同承担的理念,坚持社会共治和专群结合理念,统筹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为做好公安工作提供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

一是借助辅警力量。警务辅助人员在协助公安民警维护社会治安、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开展行政管理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了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压力,是警力资源的有益补充。要继续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向社会公招一批由政府财政保障、公安机关管理使用的临聘人员,充实到基层,增加警辅力量,规范辅警人员管理和使用,明确辅警可以从事的岗位和任务,划定辅警职责红线,真正管理好、使用好这支队伍。

二是借助保安力量。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全面推进保安队伍有偿服务和市场化、职业化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