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末,区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27.75亿元(不含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2.63亿元,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0.83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区县政府通过融资举债,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债务管理工作得到重视,债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历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富有成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审计也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和资金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区县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部分区县未及时安排使用债务资金;违规取得债务资金;违规集资;出资人无偿占用其投资的融资平台公司资金;个别建设项目资本金未配套到位;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不规范,资产质量不高等。

为了切实加强区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更好发挥政府性债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对政府性债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区县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弥补财力不足,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个别区县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风险较大,这些对我市区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财政安全运行都构成威胁。因此,必须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区县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职责、制订措施、规范管理,努力化解债务风险,把区县政府性债务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二、切实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强化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充分认识债务资金在借、管、用、还各环节的困难和问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维护财政安全和政府信誉。落实偿债准备金制度,拓宽偿债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偿债责任,增强化解防范风险的能力。健全政府性债务的计划管理和报告分析制度,对债务的规模和举债的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和设计,对债务的规模、结构、安全、还款能力及效益性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反馈信息、掌握情况。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责任追究和考评制度。明确政府性债务借、管、用、还各环节的责任,提高对政府性债务相关工作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对不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不按计划偿还债务等行为,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三是强化审计监督。深化财政决算审计、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并规范管理。对使用债务资金的民生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市容环境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检查纠正存在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将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情况和债务余额作为区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促进区县政府科学决策,合理举债。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类项目的管理,促进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偿债资金的稳定可靠

按照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债务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做好债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筹划、优化工作。加强投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整合,根据建设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效益性和还款来源的可行性,进行投融资项目风险评估,密切关注投融资项目的效益性。一要探索加强项目公益性和经营性有机结合的途径,加强综合性项目建设。二要结合地方财力增长,合理安排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的比例,不断提高融资平台公司整体运营能力。三要探索和尝试已建成的公益性项目向经营性转变,提高项目自身运营能力,保证还款来源,降低债务风险,减轻财政负担。四要加强区县债务项目的综合平衡和合理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建设。提高项目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效益良好的政府投融资项目管理机制。五要科学统筹优化项目自身收益,增加项目综合附加收入,改变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益偿还债务的现状。六要增强风险意识,合理解决资金需求,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降低和缓解未来偿债压力。

四、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和规范,提高融资和偿债能力,促进市场化经营

按照国务院规范政府融资平台有关要求,规范和明晰融资平台职能,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其以项目收益偿还债务,实现独立运作、市场化经营。一是按照项目关联或产业链发展要求,整合投融资业务和融资平台公司,发挥行业、渠道、产业优势,做大、做专、做强投融资专业平台。二是加强资本运营,以参股、间接控股等多种资本运营形式取得或控制更多的民间资源,提高融资平台资产规模和质量,增强平台融资实力。三是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以项目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或其他资金组织共同开发建设新方式和新途径,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融资建设新模式,创建新型项目资本运作机制,培育战略合作关系。四是针对平台资产质量不高、不可变现或不宜变现的资产多、出资不规范等现状,可探索部分减持国有股权、盘活国有资产、产权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把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充实资本金,降低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融资能力。五是逐步培育和引导融资平台加强自身运营,形成借、用、管、还一体化的运营模式,确保项目自身稳定的还款来源,改变目前主要依赖土地收益偿还债务的现状。

五、积极创新债务管理模式和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

探索研究和积极创新债务管理模式。对区县政府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大小,实行差异化财政转移支付,积极探索尝试区县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县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事务的财政转移投入。对县域重大投融资建设项目开展财力统筹、集中资金、统一组织、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降低和缓解县级政府债务压力。支持县级政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壮大经济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有财力。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地方政府已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并不是全部存在运作不规范,负债规模过高等问题。笔者建议要逐步化解现有的融资平台风险,不能简单地进行“一刀切”,要对其做好清理分类、区别对待。对那些为了融资而融资,或者是完全靠贴息来运行、没有主营业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予以清退和取缔;而对于具有稳定经营收性入,并且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可以予以保留。

经过全面的清理规范,存续的融资平台公司可获得合法的市场地位和合法的融资渠道,要通过多方面的市场化转型成为地方融资的长期制度安排。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然是独立法人,应该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负责人的党团关系要与原工作单位脱钩。工作人员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不得保留双重身份,逐步使融资平台由事业法人向公司制法人转型,增强平台公司独立承担民事经济和经营能力的责任。

融资平台的运作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允许民间投资、海外资本多渠道进入,通过拉动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居民参与地方投资建设。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完善BOT、TOT、PPP等创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并研究开展融资平台贷款的证券化工作,利用债券市场来识别、分散和防范投融资平台贷款的信用风险,降低贷款的集中度。此外,平台公司在运作过程中要强调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可适当提高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

当前,我国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每年要做到收支平衡,不得列支赤字。但是实际上地方政府负债现象广泛存在。融资平台问题的凸显正是源于地方政府通过操纵平台公司而“间接负债”。为此,必须从全局上加强地方政府融资管理,逐步形成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笔者认为要在制度明确、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地方政府负债需求。加强地方政府融资的法制化管理,对地方政府融资的来源,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别是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和偿还责任以法律形式作出明确规定。杜绝行政领导随意拍板决定项目取舍的不科学的做法,规范融资主体的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地方政府融资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此外,对投融资政策运行的各个环节应该加强监督,建立相关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拓宽稽查范围,对重要业务及岗位进行经常性稽核,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与审计,同时应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从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管,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集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集团管控体系的工作核心之一。企业集团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面临资金短缺、存贷双高、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众多企业集团的实践表明,成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强化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是有效利用集团资金的规模优势、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的成功经验之一。

一、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定位

稳定健康的资金流是企业集团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为了保证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满足各业务发展的需求,资金管理中心的工作重点应关注以下内容:

(一)集团掌握各成员单位资金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通过信息系统改变信息收集方式,使集团管理者可以由上至下实时、主动地查询任意成员单位的资金信息,集中监控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动和运营情况,做到资金信息的明细、透明。

(二)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集团对成员单位资金的统筹规划和调控能力

完善资金计划的管理体系,及时掌握各成员单位的经营信息和资金状况,平衡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入、流出需求,在集团内有效调剂闲置资金和短缺资金,使资金资源的流向和配置符合企业集团整体战略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资金集中监控管理,实时监控集团重大、敏感资金的流入流出

建立集团资金监控的平台,根据资金流动的性质决定资金监控的方式。对于经营费用类支出可以采取额度控制的方式,利用信息系统设置费用控制额度,由系统自动监控费用支出的情况并及时提出预警;对于资本性支出、大额度资金支出等重大、敏感性资金支出,通过系统设置相关的控制流程,通过审批流程自动提请相关人员审批,满足集团对各成员单位重要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需求。

(四)提高资金分析的效率和质量,真正满足集团各级管理者进行决策的个性化、及时性要求

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统计各种资金信息,根据集团的需求进行分析,满足集团发展过程中对资金信息的需求。

(五)利用集团资金的规模优势,挖掘集团沉淀资金,提高内部融资能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结算,建立集团资金的现金池管理模式,挖掘结算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资金,扩大内部融资的规模,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满足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

(六)严格控制集团各成员单位的投融资、担保决策权,有效调整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防范经营风险

在信息集中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可以根据各成员单位的行业特点和融资能力对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调整成员单位的融资能力和投资需求在时间和比例上的差异。

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合作银行,利用集团的规模优势与银行协商更优惠的金融服务条件,提升集团整体的融资能力。

二、资金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

大型企业集团往往下属成员单位分布地域广、管理层级多、资金流量大,为便于管理和控制,建议大型企业集团筹建的资金管理中心隶属于集团财务管理部,资金管理工作与集团财务管理其他分支信息共享,与集团财务核算、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部门共同构建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因此,资金管理中心应建立成多层级的组织架构。

一级资金管理中心:隶属于企业集团总部,负责集团整体资金管理工作。主要根据集团的管理要求制定资金管理的总体原则,不参与具体的资金结算管理事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实时监控下属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流信息;

2.统一规范企业集团资金结算的标准和操作原则;

3.统一集团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政策,负责集团重大外部融资活动的操作;

4.根据集团各行业结算需求确定主要合作银行,与银行进行整体战略合作,明确集团各成员单位与银行合作相关事项的操作原则。

二级资金管理中心:隶属于企业集团下属子集团,负责该子集团的资金管理工作。据一级资金管理中心确定的原则管理下级资金管理中心的日常业务和所管辖成员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实时监控下属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流信息;

2.根据本集团资金结算业务特点和行业特点,制定本集团资金结算管理细则;

3.根据集团制定的融资政策管理下属成员单位的融资活动;

4.根据集团制定的原则,管理下属成员单位与银行的合作事宜;

5.负责管理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预算、资金结算等日常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管理中心的具体组织架构和管辖范畴可在筹备期根据企业集团下属成员单位的具体情况设定。

三、资金管理中心筹备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管理措施

1.根据各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定位确定资金管理的业务流程

资金集中管理必然改变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业务流程,可以根据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推进制定并逐步完善公司的预算流程、资金计划审批流程、资金结算业务流程、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等。通过流程设置逐步完善资金管理的内控措施,减少重复操作,使资金流的管理符合安全性、及时性的要求。

2.根据资金管理业务流程确定资金内部控制措施

根据企业集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设置严格的权限设置和其他内控管理措施。在资金管理中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原则,防范资金管理中的纰漏,避免错弊的产生。同时通过权限设置严格控制资金信息的传播范围,保护集团商业秘密。

3.明确资金管理中心和各成员单位相关资金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根据企业集团对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责界定,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可以设置资金结算管理、信贷管理、审计监督、系统管理等管理岗位,并根据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发展,逐步完善各岗位的工作职能(见图1)。

为了保证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集团的决策领导担任筹备工作的负责人,便于各成员单位充分理解并配合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工作。资金管理中心的业务人员在配备上需要具备财务、金融、法律等专业背景,掌握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

4.编制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

通过基础管理制度的制定,规范集团各成员单位的操作规则,建立独立的资金管理体系。

建议根据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资金计划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制度》、《资金结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办法》、《授信管理制度》、《信贷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

5.确定集团的主要合作银行

企业集团的资金通常分散在众多商业银行,不利于集中资金资源,发挥规模优势。建议企业集团组织人员进行内部调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初步整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各商业银行协商服务内容,最终选定几家主要合作银行,利用集团优势充分运用商业银行的各种金融服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利用规模优势与银行协商更优惠的结算服务条件和综合授信额度。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

构建一个管理制度统一、基础档案标准化和业务流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平台,是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制度化、标准化基础上的信息化系统,才有可能实现集团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达到有效监管、决策支持的目的。

资金信息的集中管理必须借助银企互联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平台与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建立无缝连接,将集团各成员单位在各商业银行的资金数据及时纳入集团的资金管理平台。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可以由集团公司制定标准的制度和操作规则,通过网络化的应用将管理制度从上至下分发给下级成员单位,下级成员单位在集团公司授权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和调整。

在基础设置平台中,管理者可以规范操作流程,设定是否对下级公司进行控制以及控制的程度,并通过严格的权限设置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四、资金管理中心的发展规划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在资金集中管理上应实现阶段的划分:

近期:建设统一的资金结算平台,满足企业集团统一资金管理的需要,提高集团资金集约化管理,降低业务运行成本。

中期:在稳定结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投融资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规模 金融风险

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急剧膨胀。诚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城市基础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市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通知》文件,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加强对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探讨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带来的金融风险对经济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合肥也不例外。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定位与发展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含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但是当时改革分了财权,未分事权;于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财权层层上收、重心上移,事权层层下放、重心下移的局面,导致地方政府财力紧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断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破资金瓶颈和法律障碍,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专业投融资公司,承接信贷资金和信托资金,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时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规模并不大。

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央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级地方政府纷纷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据央行数据统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从2008年的3800多家发展到2009年的8000多家到2010年的9800多家,地方政府的负债已激增达14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

二、合肥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每个开发区和县区都至少有一个融资平台,合肥市本级也有一个融资平台,资产总额和融资规模居各县区融资平台之首。据统计,合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总额约500亿元。这大约是地方经济规摸的五分之一(2010年合肥市GDP为2702亿),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约2倍左右(2010年合肥地方财政收入259亿元),与地方财政总收入大体相当(2010年合肥市财政总收入476.2亿元),基本与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达到当地财政收入2-4倍的水平近似。合肥市融资平台负债规模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合肥市为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现在,城市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一倍多,人口也增加了100万。合肥市自2006年整合融资平台,开始大建设以来,经济发面取得了飞快发展,发展成果从《2006-2010年合肥市主要经济指标概况》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三、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以及融资平台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大,无论从客观还是从主观上等方面来看融资平台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债务结构不合理

从债务形式上看,合肥市地方政府债务的借贷主体主要为银行,信贷资金比重高,债券形式的债务余额不足,直接融资形式利用不足,合肥市最大的融资平台合肥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2010年度财务报表显示,2010年底,该集团公司银行融资占负债比例50%,其余为债券融资和其他融资,债券结构尚属于合理水平,但各县区融资平台因缺少合肥市本级财政优势和其他方面的优势,银行融资在整个融资中的比例远远高于50%,有的甚至100%为银行融资。

2.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部分融资平台因担心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不计成本,盲目扩大举债规模,造成一方面大量账面闲置资金存入银行,另一方面,大额支付贷款利息。2010年末合肥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余额高达28亿元之多,占债务余额15%左右,高额的沉淀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资金使用成本。据调研,合肥市融资平台普遍存在资金沉淀现象。

3.债务资金不纳入预算管理,损害地方政府预算完整性

由于现行预算法律制度禁止地方政府直接举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用于建设的大量债务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游离于预算之外,地方政府预算不能反映财政的实际收入活动和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作用,预算约束软化,大量财政收支也脱离了现有预算监督体系。融资平台实质上是各级政府及开发园区的第二财政,但却缺少财政预算约束和监督。

4.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地方财政承受的压力巨大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合肥市计划实施综合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园林绿化、水电气热、保障性住房等类676项大建设项目,计划总投入资金达613.26亿元。如此大的建设规模,财政本身的能量非常有限,资金缺口大多依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融资方式筹集。2010年合肥市地方财政收入259.4亿元,按照20%增长率算,2011年合肥市地方财政收入为311.28亿元,投入资金约是地方财政收入的2倍。据测算,以2010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基础,合肥市地方政府偿还利息金额超过30多亿,在考虑偿还到期贷款本金,财政压力很大。部分县区的财政基建预算支出只能偿还贷款利息,贷款到期后只能借新还旧,资金链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国家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地方财政收入必然大幅下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债务偿还问题上将产生很大的利益冲突。

5.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需进一步细化

我国对金融平台尚没有出台明确法律规定,各部门对金融平台的定义模糊,无法明确界定债务的责任主体及相关的管理和偿还责任,地方政府更是缺少对融资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游戏规则。面对庞大的债务余额,也没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分类。

6.融资平台众多,职能交叉重复

合肥市管辖下的七个行政区和三个开发区至少都有一个融资平台,某些县区甚至存在多个融资主体,这样算起来,合肥市目前至少有十个融资平台。多头融资,融资平台之间职能交叉,融资平台相互独立,甚至相互竞争,造成融资管理成本高,也不利于集中管理。

7.税收收入增长较慢,偿债资金严重依赖土地收入

2010年合肥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39.28%,土地出让金收入198.99%亿元,同比增长29.21%,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42%。政府偿还债务能力与土地市场收入高度相关,还债能力极易受到政府土地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一旦地价下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就会很大。

四、合肥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进的若干思路

针对合肥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和特点,如何引导和规范势在必行,以下提出若干改进思路,以供商讨。

1.建立地方债务总量控制机制

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总量的有关控制和管理,做到“量入为出”,避免债务膨胀趋势恶化。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财政报告制度,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掌握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和结构。

2.整合重组现有融资平台,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

为推进融资平台由行政附属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需要对现行混合型平台进行区分,进行资产剥离和重组,逐步形成专门承建公益性业务、准经营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的三类平台。无论是公益性的融资平台还是经营性的融资平台,都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切实保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决策效率,建立长效的融资机制。

3.升级债务管理,推进“隐形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

提高平台的透明度,对于全面把握平台的债务总量、期限和结构,消除信息不对称、规范平台运作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要构建平台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以地方债务率、地方偿债率等为重点指标对平台债务规模、结构、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其次,要对平台融资规模实施显性约束,防止过度负债。

4.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

要改变平台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和金融机构贷款的现状,促进“土地财政+融资平台+打捆贷款”向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转变。要不断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广开融资渠道,缓解单一间接融资的压力。

5.严格债务资金的使用监督

地方政府应当着力规范自身以及下属城市投融资公司的投资行为,明确细化债务资金使用方向,对于债务融资支持的项目要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明确资金按时准确拨付,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责任制,严密监控项目质量和进度,完善竣工验收程序。此外,通过地方人大、社会公众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地方债务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

6.建立地方债务偿还保障机制

为缓解财政偿债压力,地方政府应当制定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债务偿还保障机制,建立专门的偿债准备金和偿债基金,根据地方综合财力制定完备的还本付息计划,确保隐性负债的显性覆盖,逐步形成以盈利性项目为载体、城建项目偿债基金为保障的债务偿还机制。参照国际惯例,偿债准备金数额为还本付息总额的100%至120%,也可以是债券发行价值的10%。

7.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监测和预防债务风险

市级在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管理体制应推广到县区,把县区融资纳入到市本级统一管理,并根据国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革目前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如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建立偿债模型、建立多级偿债预警体系,建立偿债责任制等。

8.限制融资平台的投资行为,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限制融资平台的投资行为,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留在本地,为本地区的建设服务;可以限制投资冲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地方政府应制定融资平台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平台的对外投资严格管理,确保资金的最大效益。

总之,衡量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地方城市化建设和应对危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合理控制和规避平台业已累积形成的巨大的融资规模和潜在风险,应当着手对其实行改革,方向是规范化、市场化和透明化。

参考文献: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改善

2008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均衡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信贷高速投放积累的风险隐患也正在急速增加。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在地方财政无力充分支撑大规模基本建设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变通方式设立众多的政府性公司,建立地方融资平台以获取资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迅猛,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蕴含的各类风险可能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76万亿元,而同期银监会公布的整个银行业的拨备约在1.3万亿元,在没有到还本高峰时期,这部分风险还没有具体表现。现阶段处于付息阶段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都是2009年发放的项目,期限多为两到三年。因此,目前这些项目不存在付息的压力,但是未来或将产生还本的困难,根据贷款期限推算,真正的偿债风险或将于2012至2013年爆发。2012年左右,还本付息额将由2010年的1.3万亿元大幅攀升至2.7万亿元,随着集中还本付息阶段的到来,到那时,银行不良资产可能会显著上升。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宏观政策的干扰

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看,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进行大规模的借贷,直接制约了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常是为地方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设立,为项目筹措建设资金,这些项目一般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使用周期长的特征。2009年,大量的信贷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后,为确保项目的持续投入与运营,未来几年的信贷投放规模极可能保持较高的被动增长趋势。中金公司最新的预测认为,在老项目后续融资的带动之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将可能达到十万亿元,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信贷投放的调整空间将会极大缩小,严重威胁国家的金融安全。

(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透明度低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很不透明,不仅商业银行难以全面掌握,有些地方政府自身也很难说清不同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对外负债与对外担保状况。而且,商业银行在与地方政府的互动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不完全对等使得商业银行通行的一些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手段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上难以有效落实,目前该类贷款主要是并没有真正法律效力的财政承诺函等形式担保。这些投融资平台总体上负债率都非常高,资本金普遍欠缺且偿债能力低下。

(三)地方融资平台的统计口径统一度低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统计口径模糊不清,主要是平台范围界定和负债规模的统计较难统一,监管层和理论界对此存在广泛争议。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范围界定,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都陆续出台了一些规定,但各自的判断口径并不统一,且至今尚无标准定义。其中,人民银行的统计口径范围最大,包括土地储备、城投、开发园区和交通运输等贷款;银监会的统计口径则侧重于贷款主体是否为政府所控制、主导或者担保等;而财政部的统计口径最小。各方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了难以准确掌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具体负债规模。

二、促进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完善中国财税体制,平衡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

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是政府融资平台泛滥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健康、稳步发展,首先应完善中国财税体制,平衡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降低地方政府对外融资的依赖性,并摸清和掌握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标准,既符合地方财政债务状况,又能反映地方财政风险程度及其变化发展趋势,通过这套风控标准监测和预防债务风险的发生。在成熟市场,大部分国家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都制定了风险控制标准,如美国联邦政府就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制定了规模控制标准,而且还制定了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严格的规定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二)增强地方债务信息的透明度

在现阶段,急需摸清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规模,减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盲目借贷,提高地方财政及债务信息的透明度,打造“阳光融资”的地方融资平台发展道路。这需要通过建立一套投融资管理运作的操作标准和相应的制度流程,用标准程序、客观指标来规范作为融资平台的地方法人实体的融资行为,增强政府融资平台运作的透明度;还要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情况的公开披露制度,促使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明晰化;针对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要加大投融资行为的监管主体建设,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监管机制。

(三)利用信托模式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

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作为一种聚集社会资金的投融资工具,能够实现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和运作方式的多元化,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信托投资公司与银行信贷、保险并称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信托投资公司根据项目情况,设计推出信托产品,引导社会资金,以贷款、投资、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管理资产和融通资金,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作为一种投融资中介,信托投资公司可通过单独或集合方式发行信托计划的方式筹集社会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股权或债权融资支持;亦可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营类资产发行受益权信托,促进和改善其流动性。

参考文献: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与普及,股份制成为企业设立的主流模式。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配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暴露出许多制度上的不足与弊端,其主要体现在会计管理体系未充分细分,难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企业的投融资制度落后,难以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转;企业运营中现金流量管理制度落后,难以化解企业的现金流风险;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难以达到充分控制经营成本的管理目标;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激励薪酬结构不科学,导致企业经营无效率问题。会计管理体系未充分细分,难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传统会计体系只包含一般会计,而忽略了责任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使得会计管理体系的职能缺失而无法实现其全面的管理作用。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难以达到充分控制经营成本的管理目标。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成本核算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核算的内容片面不够全面,成本的核算方法不够科学等。企业的投融资制度落后,难以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转。企业投融资管理制度落后,体现在:一是自有资本少而融资途径单一,其经营使用的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增大企业经营风险;二是企业投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难以达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以上制度的不足导致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造成资金配置的资源浪费。企业运营中现金流量管理制度落后,难以化解企业的现金流风险。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资金管理意识薄弱,未意识到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控制体系,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这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资金断流风险,威胁企业的安全稳定经营。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激励薪酬结构不科学,导致的企业经营无效率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难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考核评价体系没有覆盖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的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激烈薪酬结构单一,缺乏对员工的有效激励等。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针对我国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种种不足,本文在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投融资管理、企业运营资金安全、绩效考核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来满足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新要求。(一)构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及管理会计三个层次的会计管理体系细分会计管理体系,将会计管理体系细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三个层次,一般会计为其他两种职能提供基础财务信息,责任会计则负责对各个部门的监督管理,管理会计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形成三者相辅相成的会计管理格局。一般会计就是指传统的会计职能,即负责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详细记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员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良好的财务信息质量能够保障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责任会计是指通过建立专门的责任会计部门,通过会计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其他部门的管理监督,充分界定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利,协调各部门顺利完成企业的经济活动。责任会计同时也负责对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充分实现了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下的有效管理。管理会计则是指通过收集积累企业生产方面的资料,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它同时也负责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包括企业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监督等。(二)构建完备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实现企业活动的全面详实记录首先,制定完备的企业成本核算规范与准则。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处理做出具体规定,明确核算工作中的核算方法、核算对象等。其次,对核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同时及时通知核算人员在具体核算工作中的处理方法的变动。再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提升成本核算的可靠性,着力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备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财务信息的一体化。最后,强化预算的管理职能,重视预算的编制工作,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负责企业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要注重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及考虑不确定因素。严格预算的执行工作,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管理职能,将预算的最终执行情况列入对考核单位的绩效考核,提高各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积极性。(三)构建严格科学的投融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资金运转效率1.在企业融资管理方面首先,构建完善的融资管理制度,明确融资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成立专门的融资工作小组,负责融资方面的信息搜集以及决策工作,并且要求在融资工作开始之前制定严密的融资工作计划。其次,在银行贷款方面,要积极树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改善本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暴露度,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再次,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借助国家金融改革这一有力背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最后,加强对融资工作的审批与监督力度,杜绝盲目融资的出现,将融资工作纳入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考核范围。2.在企业投资方面首先,建立一套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企业的投资活动。制度内容应包含各部门的职权划分、投资项目的立项与汇报工作、投资项目的审批及投资项目的事后总结与考核工作。其次,建立专门的投资部门,聘请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同时要求每一项投资项目要有具体的分析报告,包括投资项目准确可靠的收益预期及风险评估等。最后,要注重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对项目风险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报告要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查。(四)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经营资金的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关系到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经营,因此加强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运营资金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培养财务管理人的风险意识,认识到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施行资产负债表综合管理的工作思路。在资产方面,要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在负债方面,要积极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建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五)建立完善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科学激励薪酬结构完善的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部门的经济效率,该指标主要包括各部门生产成本、企业的销售收入;二是各部门管理效果,主要包括企业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各部门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等。构建科学的激烈薪酬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科学的激烈薪酬结构首先应做到薪酬激励的多样性,包含股权激励等方式;其次是对员工需求的注重,在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同时,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最后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厉强 单位:山东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字]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 风险补偿机制

引言

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以来,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9年末,以中小企业及下岗再就业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并纳入自治区统计范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400家左右,其中自治区本级信用担保机构2家,盟市级信用担保机构30家左右,旗县区信用担保机构约40家,民营信用担保机构300多家;从信用担保机构组织形式来看,采取事业法人的21家,其他则全部采取企业法人制;从担保资金构成来看,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的79家(占资金总额的22.5%),民间资本全部出资的298家;总累计筹集担保资金45.68亿元,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有4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19家,2000万元以上的有100家左右。总体来说全区担保机构规模酱遍偏小(大部分只有几百万元),抗风险能力较弱,与银行的合作信用度较低,急需通过股东持续出资,或兼并联合以及吸纳外资等有效的资本扩张方式做大担保公司,以改变目前担保机构实力严重不足的现象。本文拟从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内蒙古担保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内蒙古融资担保机构的现状

1.缺少风险连动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行业的特点是低收益、高风险,高成本。目前,自治区各担保机构的资金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均是投资者一次性投入的,对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人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性规定。在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过程中,合作银行将风险全部转移给担保公司,造成担保公司风险加大,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担保公司的作用是分担银行的风险,而不是全额承担风险。并且担保公司仅仅靠收取少量的担保费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旦担保公司承保的贷款发生损失,在担保公司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收到严重威胁。

2.担保机构体系制度建设不健全

目前缺少失信惩戒机制和资格准入机制是全国担保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担保公司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运作,缺乏既懂金融,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在反担保合同中,对债务人的义务约束不够,有很多都是通过人情来实现的担保,这些对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造成巨大的挑战。

3.政府对担保行业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担保公司由政府投资参股,并且股份占相当大的比例,担保公司的管理人员通常由政府指派,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导致担保业务不能顺利开展。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政府的理念是重收费,轻服务,各种指令性担保。

4.中小企业诚信意识差,信用观念淡薄

内蒙古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企业信用优良,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缺乏诚信。在金融监管环节,对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有的中小企业虚造会计报表、有的根本就没有还债的意愿。

二 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积极引进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打破国有银行对担保行业垄断的局面,有效分散担保风险,减少政府行政指令对担保业务的直接干预,采用新型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领导、协调和管理,尽快成立担保行业自律协会提高政府对担保行业的扶植力度,采用财政补贴或减税的方式间接增强担保机构的实力。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业交流。

担保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给予的关于发展担保公司的税收减免政策,不断提高担保公司业务水平,努力学习国内外担保机构的经验,为我所用,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加强担保公司之间的交流,实行担保公司之间资金互助,信息共享,行业自律机制。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

3.创新担保的形式和品种

目前,担保机构开展的业务主要是以贷款担保为主,还可开拓更广阔的担保领域,如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4.强化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经营模式。

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以全程监控为手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健地推进业务规模的扩张;在完善和发展常规担保业务及担保品种的基础上,依靠创新来实现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探索具有民族化、国际化特点,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的经营模式。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地方融资平台在解决地方政府城市建设资金不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扩内需、保增长的投资计划的刺激和带动下,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建立,融资总量激增。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务院清理规范地方融资有关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现有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渐显现出来,融资平台风险防范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如何缓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保持地方融资平台的健康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济南市各融资平台运营状况与运作机制

本世纪初,随着济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规划建设布局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开展、整体推进”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拉开了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序幕,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保障。济南市通过建设各大融资平台和实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运用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破解了多年来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资金难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发展环境。

1.1 济南市投融资平台设立概况

2005年,为加强政府投融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改革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成立了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同年8月,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成立,同时组建济南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与投融资管理中心一套机构、两个牌子,作为政府唯一的投融资平台,行使代表政府统一对外融资、统一管理政府项目投资、统一归还以及国有资产授权管理等职能。之后又根据具体项目,相继成立了济南市城市投融资管理中心(济南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济南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济南市西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济南市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济南市旧城改造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济南市小清河投融资管理中心(济南市小清河改造投资有限公司)4个市直融资平台,搭建起运转灵活高效的融资平台体系。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本级政府的平台公司。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家市级政府平台公司、10家县区级平台公司。从组织形式看,这些融资平台都是“中心”与“公司”两个牌子一套机构,直接隶属政府管理,承担着政府授权范围内的规划、建设、投资和融资职责,其中市级5家平台公司全部为正局级全额事业单位。从融资形式看,除市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心发行的企业债券由政府提供承诺担保书外,主要是政府信用贷款,并利用政府土地预期收益作为还款主要来源。这项改革为济南市政府全面完成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促进省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和资金保障。

1.2 济南市投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情况

为积极应对融资环境变化,全面整合提升济南市平台的融资能力和自求平衡能力,不断提高投融资管理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和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委《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文件精神,济南市委、市政府开始对五家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市场化改革。2011年9月5日,制定下发了《济南市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实施方案》,将原五大平台公司整合组建为四大集团公司,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至此,济南市新一轮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框架基本建立。一是对五大平台进行公司制改革。此次改革,主要是改变城投、西区、旧投、小清河四家平台现有一套机构两个牌子的现状,暂时保留其事业牌子,将平台由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改革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市国资委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本的出资人职责。市政府明确公司主营业务,充实公司资本金,注入经营性优质资产,优化资本结构,深化产权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做大、做实、做强公司。保留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的牌子,其人员、资产、业务和债务随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整建制划归城司,并对统借统还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移交和管理。二是加强人员管理。冻结改制公司现有事业编制人员及身份,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现有在编人员保留事业身份,由改制后公司承接现有全部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企业化的用工和分配制度,工资待遇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也可以根据公司效益情况实行年薪制,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享受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为调动大家改革的积极性,事业身份人员财政可继续统发工资三年。新进员工一律对外公开招聘,实行聘任制,新聘人员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员工,按照企业化方式管理,工资待遇由公司根据经营状况确定。三是合理界定改制公司业务范围。在现有城市建设格局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改制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受政府委托具体实施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土地收购和熟化等相关工作;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进行资产运营;从事房地产经营开发。四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后,改制公司实行国有独资公司管理体制。按照新《公司法》的要求,规范公司章程,建立程序规范、决策高效、运营有力、监督到位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

1.3 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督管理状况

为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监管,近几年济南市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在融资决策方面,市县两级政府都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工作的领导。在制度建设方面,相继制定了《济南市政府投融资计划管理办法》、《济南市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济南市政府投融资资产管理办法》、《济南市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管理办法》、《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监督办法》、《济南市政府投融资财务监察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保障了政府投融资平台科学规范运营。在规范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方面,通过建立政府投融资统一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了融资和资金使用流程,明确了全市政府投融资会计核算主体,统一了核算口径,满足了各平台日常核算的需要,达到市有关部门实施监控资金和控制风险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方面,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联合审计办公室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市财政局派两名副局级干部担任市级平台公司的财务监察专员。各县(市)区及济南高新区也根据本地实际,通过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有效控制成本,减少资金浪费,防止违法违规行为,杜绝不合理开支。全市基本建立了“决策科学、操作规范、监管有力”的政府融资运营监管体系。

1.4 济南市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机制

自2005年济南市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融资工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和“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城市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首先,建立存量资产注入制度。审计部门对改制公司进行清产核资,在整合现有平台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将目前分散的政府性存量经营资产,根据改制公司开发建设需要和各自的经营情况注入公司,并在今后形成定期的新增资产注入制度。改制公司各自负责这些资产的建设、运营、管理,并依托这些资产开展公司的主营业务,不断扩大公司资产规模,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其次,健全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机制。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改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之一,形成公司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不断完善土地出让成本返还和收益分配办法,对公司承担的公益性项目,在返还土地成本的基础上,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单独记账、单独核算,并根据项目的工程建设成本据实结算,确保土地出让收入能够合理、合法、合规注入改制公司。再次,完善政府资金注入制度。根据改制公司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情况,将政府城市建设资金划拨公司使用,并按照规定给予相关规费、税收的政策优惠,将政府资金通过合理、合规、合法的渠道注入公司,夯实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

二是探索政府融资市场化机制。通过对市级各平台债务规模、结构与其储备土地存量匹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梳理、评估,针对全市城建债务总体情况和风险现状,引导平台公司积极探索建立融资市场化机制。首先,鼓励改制公司运用市场化方式经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灵活运用企业债券、股权融资、信托计划等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壮大自身实力。其次,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土地熟化和储备功能,通过土地捆绑、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征收熟化,土地储备、整理和开发工作。再次,积极尝试采用BT(建设-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TOT(转让-运营-转让)和PPP(政府项目与民间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城建项目的融资创新。

三是完善公司贷款融资帮扶制度。不断完善对改制公司的融资帮扶制度,进一步调动公司贷款融资的积极性,为城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财政部门要及时将土地成本和分成的收益划拨到公司贷款时指定的账户,使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市金融办要及时与人民银行、银行监管机构及各银行沟通协商,取得银行对公司的贷款主体资格和抵押质押的认可;建委、规划、发改、国土等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城建贷款融资项目的建设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项目建设单位办理完相关手续,以满足贷款需要。

四是建立偿债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含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设立城建项目偿债准备金,在公司支付政府公益性项目贷款资金发生困难时,动用偿债准备金支付。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政策,加强组织实施,各级政府成立了“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清理规范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协调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确定纳入清理规范平台公司名单,制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自查工作提纲》,明确清理规范工作各个阶段范围、内容、要求和目的。建立定期例会调度制度、工作联系人制度和巡视督察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扎实推进全市清理规范工作。为防范债务风险,市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借、用、还一体的债务良性循环机制。按照“谁负债谁偿还”的原则,落实债务还款责任和还款来源,严把项目投入产出平衡关,将贷款与土地挂钩,还款来源都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提高政府防范债务风险的调控能力。同时,不断调整贷款结构,中长期贷款比例超过80%,缓解短期还款压力;努力控制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济南市政府融资平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平台公司运营体制不尽合理

第一,济南市五大平台公司开始运营时都是“中心(全额拨款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公司”模式,有8个融资平台公司挂靠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的依存度高,到目前公司运营体制刚刚起步,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运营体制还有一定距离,还不能有效发挥融资功能,更不利于平台做大做强走向市场。第二,现行体制和分配机制未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融资平台公司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也束缚了融资平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2.2 融资平台公司信用结构失衡

首先,平台还款来源单一,缺乏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融资平台公司主营业务单一,现金流不稳定。目前,济南市各融资平台公司主要承担城建项目融资和土地熟化的功能,在适时扩大土地二级市场开发、建设、运营等延伸自主经营项目等方面涉足少,单靠土地成本收益返还收入,难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入。由于对土地熟化的依存度高,资产负债率高,弱化了融资功能。其次,平台贷款项目“借、用、还”脱节。其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抵( 质) 押专户及偿债资金账户管理执行不到位;二是部分平台现金流来源不通畅。未能形成制度化的政府回购资金以及土地出让资金注入机制,平台公司无法形成较稳定的现金流,待还本付息前期临时筹集资金,各方衔接不畅。三是融资、使用与偿债职能分离,资金的责任主体模糊。由于大多数平台公司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不实施管理,贷款使用人往往是建设单位,影响了投资资金使用效率和还款能力。“重视投资、轻视经营、忽视偿债”的情况在融资平台比较普遍。

2.3 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济南市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主要依靠政府信用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由于没有掌握充分的优良资产,缺少多元化的融资手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融资功能的发挥。特别是贷款新规出台后,政府信用方式受到限制,而土地收入只是作为未来的现金流入,各融资平台公司缺少有效实物作为抵押,不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已经呈现出政府融资困难,重点工程及民生项目资金难以保障的现实问题。

2.4 融资规模扩张导致风险加大

由于地方政府贷款建设的项目,大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用项目本身产生的效益来归还银行贷款,要用当地本级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来归还。巨大的还款压力对一些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而言,是个很大的负担。由于目前对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些地方政府不仅扩大融资量,而且尽可能延长融资偿还的期限,把还贷负担转给了后几届政府。加之,在融资平台投资上存在政绩趋利因素,“前人借债,后人还钱”、“新官不理旧账”,不少地方政府难以抑制投资冲动和建设冲动,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盲目上项目,这些都可能催生基础建设的泡沫,导致重复建设。按照一般融资平台的运作流程:项目建设―环境改善―收储土地―熟化土地―土地升值――溢价分成,“土地财政”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收入等来偿还融资平台的负债,因此在客观上有强烈的动机来推高土地价格,从而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推动作用。特别是2009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房地产业成为投融资链条上的关键一环。而一旦房地产业出现大的波动,整个链条便有断裂的危险。

2.5 平台公司偿债对土地依赖过大

平台融资过程中,虽然地方政府会想方设法提供变相担保或承诺,但由于多数地方政府自身的隐性债务水平已经很高,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数目过多,地方政府的这些担保或承诺往往是“一女多嫁”,重复运用,许多担保、承诺实际上有名无实,一旦平台还债发生困难,地方政府实际上无能力还债。一方面,一些投融资平台中存在着资本金不足或资本金不实以及抽逃资本金的现象,甚至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向平台注入不实资产“滥竽充数”。另一方面,投融资平台的总体负债水平都相当高,负债率普遍超过80%。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所需资金规模较大,投融资平台往往需要从多家银行分别借款,然后将借来的资金放入一个“资金池”里,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随时提取。这样做虽然方便了平台的资金使用,但却给贷款银行带来很大风险,使其无法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控,更无法防范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的风险。地方政府大量通过银行融资,加剧了低成本资金市场的竞争,并可能增加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难度。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载体的政府信用扩张,实际上形成了地方政府的隐性举债。地方政府在举债时考虑更多的是政绩,较少考虑债务成本问题,风险意识淡薄,举债投资存在一定的冲动性。调查发现,在偿还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方面,项目经营收入、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设立的偿债基金、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来源分别占偿债来源的25%、35%、10%、15%和15%,还款来源中,财政补贴和土地出让收入占比高达50%,表明还款来源受制于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收入的波动。

2.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偿付风险

一是还款来源难以保证。由于融资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往往缺少突出的主营业务。即便是公用收益项目,其项目的收费一般都在地方财政部门设有归集专户,项目收益直接归地方财政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项目还款资金难以掌控。如果依靠土地和税收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出现大幅下滑,则会直接威胁地方财政偿付能力,导致融资平台难以履行其偿债的义务,政府承诺用于还款的财政资金,银行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管,还款担保往往落不到实处。三是质押权存在法律障碍。在城建项目贷款中,目前常用的质押方式是收费权质押,虽然这些收费权都按贷款银行的要求,在有关上级主管部门作了抵押登记,但目前这些项目收费权大部分都由政府垄断,在现实市场中是难以转让的,项目收费权质押不具备变现性,质押实际上也是悬空的。

3、加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评价考核机制

要按照政企分开、经营管理与监督约束相制衡的原则,建立平台公司“借、用、管、还”一体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约束机制。建立程序规范、决策高效、运用有力、监督到位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并建立对应的薪酬激励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和议事规则。按照企业集团构架,以资本为纽带,逐步构建公司内部母子公司体系,加强集团内部专业化分工、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提高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财政、规划、国土和银行等机构与投融资平动,指导平台公司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转机制,促进平台公司的高效规范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在规范法人治理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由地方政府牵头,财政、人行、银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融资平台贷款评价、监测、考核机制,成立专门委员会,动态监测,定期评价和考核融资平台贷款运行情况,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

3.2 建立科学的债务管理模式,依法规范整顿存量债务

要将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偿还本息等计划采取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建立政府偿债基金和债务风险预警、监控、评估机制。一是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顿保全”的原则,督促融资平台公司落实债务抵押物,进一步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严格按照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协议约定偿还,严格防止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帮助平台公司对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及时完善建设项目计划、规划、用地、环保、施工许可证等手续。财政部门采用资产划拨、预算资金拨付、非税收入返还等方式,充实融资平台公司资本和项目资本金,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融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土地熟化职能,放大土地效应。明确和规范国有储备用地登记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落实存量债务抵押物,申请增量融资资金创造条件。四是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定期统计和公司会计报表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审查、分析,及时掌握各平台的资产和债务总量结构变化、资金使用等情况,为加强债务管理奠定基础。五是健全城建公益性融资项目机制,加强公益性项目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严格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明确项目资金来源和项目主体,督促各融资平台公司对政府安排的公益性项目按照投资计划单独记账、独立核算建设成本,经审计后由政府财政部门足额拨付建设资金,推进融资项目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3 拓展平台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城建主渠道作用

第一,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建分开的原则,可尝试将分散在政府部门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职能以及城建资产和其他政府性资产、权益统一由融资平台公司运营管理。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经授权依法享有出资人权利,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对政府下达的城市建设项目计划,依法进行融资、建设、管理以及部分市场化项目的运营。第二,在确保融资平台公司完成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任务的情况下,着力推动各融资平台公司拓展业务领域,加快向房地产开发、城市资源市场化运营等领域延伸步伐,通过拓展新业务以及整合现有资产资源,形成多种主营业务,以公司充足的现金流和稳定收益,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关系,为依法、合规融资奠定基础。同时,将融资平台公司受益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作为城建基础设施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2010年,济南市西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已与山东高速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恒大地产等展开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组建公司,承担拆迁、建设、开发等业务。小清河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也积极与鲁能集团等展开合作,共同打造滨河新区。西区及小清河两个融资平台的有益尝试应成为济南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调整的开端,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

3.4 健全城建项目决策机制,推进项目建设规范化

强化政府城建项目的统一规划审批管理,所有城市建设项目必须由“济南市城市建设项目审批领导小组”审批。建立健全政府城市建设项目立项、城建和资金安排、筹措使用的统一决策机制,对全市城市建设项目和投融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严格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明确项目资金来源和项目主体,并将年度城市建设计划下达到各融资平台公司负责承建。各融资平台公司对政府安排的公益性项目按照投资计划单独记账、独立核算建设成本,经审计后由政府财政部门足额拨付建设资金。对经营性城市建设项目,有融资平台公司按市场化方式建设运营,政府给予适当支持。

3.5 建立政府支持保障机制,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第一,建立城市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将现有的城市建设资金统一整合划归融资平台公司使用,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注入力度。对新完工的可经营性城市资产要及时划入投融资主体。按照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情况给予相关规费、税收的政策优惠。通过财政资金补充、城建资产注入、土地增值受益返还等形式,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通过外部注入、内部积累,不断扩大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规模,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第二,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偿债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以及土地出让收益和其他经营开发性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设立城建项目偿债准备金,委托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和使用,逐步形成以盈利性项目为载体,以城建项目偿债准备金及经营收益为主要还款来源的,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城建项目筹资、建设、偿债的良性运营保障机制。第三,发改、财政、国资、建委、规划、国土等部门加大对融资平台公司的支持保障力度,为城市建设提供相对宽松的政府内部环境,全力以赴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发展壮大,为济南市城市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