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 职业基本素养 调查与分析

职业基本素养是完成职业活动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的集合。在现代社会,职业生涯发展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人员职业基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及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调查

为了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探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途径和方式,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了高职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认知度

在职业基本素养了解程度这个问题中,6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22%的学生选择了了解,10%的学生头选择了不太了解,还有3%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

在职业基本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认知调查中,选择非常重要的占总人数的48%,选择重要的占总人数的47%,选择不太重要的占总人数的5%,没有人选择不重要。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到了职业基本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2、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基本素养

在是否应当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的问题上,选择非常应该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6%,选择应该进行的占总人数的42%,还有10%的人认为无所谓,极少人认为不应该。大部分学生是非常认可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也非常愿意去学习的,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职业基本素养,完善自己,为将来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基础。

除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该具备哪些职业基本素养这个问题,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首先要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基本素养,其次还应具备谨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的途径

在“您认为哪些途径可以提高职业基本素养”的调查中,选择职业基本素养专题培训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校内实训课和理论课上,再次是在校外实习和兼职工作中,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食堂宿舍等生活场所也可以提升职业基本素养。

4、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职业基本素养评估的必要性

在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估对自身发展是否有必要的问题上,有4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同时有3%的人认为一般,没有人选择没必要。

5、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对自身帮助认知

在“您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对你有什么帮助”的问题上,60%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身发展,25%的学生认为可以快速的适应各种环境,14%的学生认为找工作容易,也有1%的学生选择了其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职业基本素养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身发展,对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措施与建议

1、创建会计文化氛围,在环境中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

在校启蒙式的会计职业基本素养教育,需要创建会计文化氛围,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近似的环境中体味会计真谛,在感触中提高,成为既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会计职业基本素养的新型会计专业毕业生。

2、用教师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底蕴

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会计文化底蕴却带有根本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逐步积累,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会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来形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淀会计文化的过程。

因此,需要专业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学生做出榜样。除了课堂这个主要场所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的激情,还可举办一些与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相关的专家讲座。

3、在课堂教学和会计实习环节中渗入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

在课堂教学和会计实习环节中渗入职业基本素养内容,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尤其在会计实训中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下,不仅锻炼学生自主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还使学生感受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感受了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的考验。

4、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大量的,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专业引导,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尽可能紧扣专业来进行,体现专业特点,从而既开展了学生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他们看问题、做事情能以专业的眼光和专业的思维进行,体现会计人特有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会计人的特点将逐步成为学生的个人习惯。

三、结语

职业基本素养是每一个职业人做好本职工作、合格的完成岗位职责必备的综合素质,是一切职业行为的基础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不是靠讲解和说教形成的,需要各个环节的统筹配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这样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够胜任日益发展的会计工作需要,在未来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显现其强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安身立命之本)[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ESP,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英语教学;

   英语是会计专业会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课程的整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为外国的会计人员将有更大的需求。因此,高品质材料的发展无疑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英语教学质量。会计专业地位和英语教材提供的会计界的问题有很多的英语教学,但对于高职院校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好材料。教学难度太大。现有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英语基础低的问题普遍存在职业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不能满足会计专业的英语教学高职阶段。教学定位模糊。不从职业取向的教学效率低,导致现有的材料看,学生的语文能力差,无法适应职业培训和实用技能型会计人才。旧的教学内容课余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答案基本配置,选择,翻译句子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和会计实务等练习很少参与的情况下,内容陈旧,应用性不强。

    研究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为特定用途的缩写。哈金森和沃特斯说,ESP教学首先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英语;二,ESP教学必须根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分析,包括目标和学习需要的分析。丁教授方需要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类型。需要的社区,其中有两个,一是外国政府或其他需要政治目的;第二,社会机构,如公司,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其他需求。高级会计英语教材发展计划对现有的会计英语教材的不足之处,我认为,职业英语教学会计的发展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在理论的指导1需要在ESP的分析,我认为职业用英文写会计教材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在由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对外语技能的需求近年来已呈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能力,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创新精神。职业教学ESP需求分析。高等教育需求分析包括ESP学生,教师,高校教学资源的分析。课程发展,解决了前两个英语和会计的优点和缺点科目的问题。第二,我们必须确定的重难点课程学习。再次要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后,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第二个是就业为导向。教学中的教材的编写教材,包括会计,会计循环,会计等式​​,复式记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信息系统概述等。在教材的难易程度,应遵循由浅到深,从易到难顺序,尽量减少使用长句。课后练习的设计,应该对每个类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材料,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文字重,难点。 4材料,以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和实施包括以下两点:学生的身体。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会计专业是中国高职教育最具普遍性的专业,在校生人数庞大,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剧增。如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各高职院校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体系重建,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创新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着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进行特色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过去各校会计人才培养都围绕着面向市场需求、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大目标进行。这样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严重忽视了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和就业的适应性。现在如湖南、广东、江西等大多数省份在每个地级市都有设置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目的就是希望高等教育能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又是以培养基层一线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紧密与当地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区等产业背景和职业岗位背景相联系,并根据学校所在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行业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将培养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服务升级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目标。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创新的切入点

会计人才的培养只有以“工学结合、校企业合作”作为切入点,才能引导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室与实训场地一体化、课堂教学与科研工作站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

首先,广泛深入区域内的企业调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才能有效推动会计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印象中会计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是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本专业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它不像理工科专业一样一个企业可以一次性吸收大量订单班人才。但是会计专业只要与当地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相结合不难发现,在同一个园区内行业性质相同的企业大量存在,学校可根据这些企业的要求为几个企业组建一个性质相同的会计订单班。这样学校会计专业的方向设置也不再围绕着广泛的社会需求设置成注册会计师、电算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向,而是配合区域企业所处的主流行业、性质需要设置成工业会计订单班、涉外会计订单班、物流会计订单班等具备行业特色方向的订单班。

其次,根据企业签订的特色方向订单班,开展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再次,以签订订单班的企业为依托,选择在行业中规模较大、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技术先进的典型企业建立学校的会计专业科研工作站。让工作站成为老师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更是老师们进行科研、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企业产品的研创中心/。

3.重构、优化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是核心

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重构以工作岗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合。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当包括职业岗位课程、职业考证课程、订单培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职业迁移课程。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紧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岗位能力课程在设计时要注重“教――学――做”一体化,让所学课程能保证学生有胜任基本会计岗位的能力。订单培养课程的开设要满足于用人单位的需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编制实用的优质教材。会计职业角色已从管家型人才转变为现在的经济决策管理型人才,根据职业迁的要求必须设置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使学生既熟练掌握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同时又熟练掌握其他某个专业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职业考证课程要紧密结合行业标准、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的考试标准开设,让培养的学生至少符合行业执业要求,顺利考取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专业资格证书。坚持教学与“双证”融合的原则,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毕业证和本专业的执业资格证。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新的关键

专业竞争的核心力是专业教师。教师是办学思想的实践者也是专业特色的传承者和缔造者。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爱岗敬业,具有较高实践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双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特色,也是每所高职院校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众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很少比例经过了长时间在企业中工作的磨砺。这使得有效的会计方法、先进的会计工作经验、灵活的会计管理技巧很难系统地走上课堂。一方面要增加专业教师的实际工作经历,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强化职业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补充。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来看,校外兼职教师占全部校内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的合计数比重达到20%时,则对应的评估项目等级标准为“优秀”,但这个比例对以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而言这个比重实在太低了,个人认为应当在40%为好。像这样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兼职老师与校内的专职教师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此外,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应集 “职业素质培养师、职业知识传授师、职业技能训练师”三项功能于一体,校内专职教师承担职业知识传授师和职业素质培养师的角色,校外兼职教师承担职业技能训练师的角色。学校要激励教师关注专业、不断开展专业研究、教学研究与改革,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5.实施会计人格教育是创新的质量保障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也更加注重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如果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高技能高技术而没有良好的职业品质,那么这样的“产品”只能算个危险品。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技术技能的教育是重点,会计专业人格教育是核心。只有把心理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良好职业素养、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的会计人才。坚持诚信育人,把诚信作为健全会计人格的灵魂。传统的会计人格教育只是在教学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和相关讲座,这只是一种手段和形式,起不了实质性的效果。因为会计人格(下转第388页)(上接第382页)不是通过几门课程的学习就能速成的,而是通过学生在不断的历练、感悟和体验中形成的。所以最有效的会计人格教育方法是推行国学教育,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直至大三每学期早自习都学国学、读国学,让学生去领悟圣人的诚、慧、贤、德,让国学思想和精髓深入脑海。三年的国学教育肯定对学生会计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一辈子,并将践行于整个职业生涯,比快餐式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起的效果更大,影响更深远。 [科]

【参考文献】

[1]孔德兰.高等职业教育财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人才 需求 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调整,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对高职高专会计人才总需求当中,中小企业占很大比例。综合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们发现财务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广阔,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广泛的其他相关知识等方面。

1.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是企业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会计基本知识,能处理单位日常经济业务,还要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2.扎实的实践技能。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些核算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比如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初步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珠算、点钞技能、及其他实践技能。

3.广泛的知识面。调查中一部分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因为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因此,一名合格的现代会计人员还应当具备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满足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

(二)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

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相较于以前更广泛了,除了会计专业的一些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涉外会计证等以外,某些企业还需要少量的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1.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另外,会计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大量增加,也需要大量的独立从事会计、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人员。

2.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除了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等。某些企业还需要少量的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三)企业对综合能力的需求

企业现在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除了计算机、英语等基本应用能力外,对于其他能力的需求也很强烈,即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

1.计算机能力。计算机现已广泛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其他工作,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差错。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2.人际沟通能力。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除对会计专业能力需求外, 有近一半的企业在“其他能力”项目中强调了对毕业生表达沟通能力的需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3.不断提高英语能力。我国会计核算更加与国际接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市场对高、中级会计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国际商务贯例的会计专业大学生偏爱欢迎,适应高级财务管理等高层次就业岗位。

(四)企业对会计人员学历的需求

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对学历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人才。目前各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人数明显比具有本科学历的多,再翻开诸如《中国人才市场报》等招聘报刊,发现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也是专科居多。

(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满意度

虽然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被企业和学校普遍认同, 但大部分被调查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不能够立即顶岗工作。被调查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能力有限, 不能够立即顶岗工作, 必须经过企业培养才能上岗, 通常到企业 1 年以上才可能胜任会计岗位。

总之,根据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与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差距。得出如下结论:为使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研究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

技术教育,2000,(16).

[2]赖江梅.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广

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杨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机遇及对策思考[J].昆明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刘玉廷.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

伍建设[N].中国会计报,2010,(3).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主要以技能型为主,以理论指导为辅。在目前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还是采用“2.5+0.5”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5个学期,在校外实习1个学期。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学生所学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重要的是要掌握实践技能,这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人才结构,同时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高职教育不同于学术型高校,其主要特点如下:

1、市场导向。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高职教育应用性和实用性的定位,要及时了解产业结构变化以及技术发展等因素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围绕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的合理设置,不能闭门造车。

2、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校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高职生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校期间就可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3、“双师型”教师。高校教师资格证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从业资格证书,但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不但要有教师系列职称,还要有专业职称(职业技能证书)如“经济师”、“会计师”、“工程师”等。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实践主导。高职教育是为特定的职业群培养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有很大区别。高职教育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定的,这充分体现了实践这一主体。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近年来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改革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渐进性等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从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的递进,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我们从实践的角度编写了相应的实训教材,从第一到第五学期按小型工业企业、中大型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各行业进行综合会计实训等模式进行实训,每个学期做一套账,适应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其中《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反映了会计的实际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如实训中手工与电算化结合、应用最新的会计软件、按实际会计岗位分岗实训、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学生独立处理各种问题和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从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很快适应将来所从事的会计工作。通过“角色扮演”和“协同工作”以及角色轮换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实践环节如表1。

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我院会计专业突破了这种合作模式,与记账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合作的公司都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包括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等,公司的会计记账业务,囊括了工业企业、房地产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商品流通、进出口贸易、物业、广告服务业、物流、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具体做法是:学生在第四个学期结束时,合作企业便到学校通过笔试、面试环节择优招聘“订单班”学员,学生第五个学期的课程在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结合实际讲授,企业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讲授完课程后,便对“订单班”的学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联系其他企业到校外实训基地招聘,并负责推荐“订单班”所有学生就业。

三、采用“模块课程”外包,创新“工学结合”模式

我院会计专业课程实施“平台+模块”教学模式改革,以“够用、适用”为度和“课程内容模块化”为原则,通过课程内容模块化,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第三个学期末就可以选修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有五门课程,选好后学完模块中所有课程才能拿到相应学分,第四个学期学习三门课,第五个学期学习两门课。我们和会计师事务所紧密合作,根据会计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将模块课程《审计应用模块》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该模块包括特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审计)、常规审计(年报审计、验资审计)、会计报表分析、评估实务(房地产评估、资产评估)和税法综合应用五门课程,由事务所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根据审计实际岗位知识要求到校对学生进行授课,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我系会计专业根据学院提出的“六双”教学改革目标,积极做好“双证”教育,主动与南宁市劳动局、广西财政厅、广西劳动厅等鉴定培训机构联系,先后建立了多个职业资格培训点。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这些资格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体现在具体的课程中,比如会计职业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助理会计师实务和金蝶ERP实践教学课程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有助于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关证书。学生通过考取技能证书,进而增强了实践能力,如会计专业方面的资格证及职称考证安排表(见表2)。

五、积极探索多专业多角度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提高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水平,结合我院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建设活动提出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我们开展的“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主要是组织经贸系和管理系部分专业学生仿真模拟公司的经营模式组建商业企业、运输企业、公司(收购商)和银行机构开展商品交易活动。由学生扮演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参与商品洽谈、交易、开单、款项结算、运输业务办理、仓库存货的收发管理等业务,并最终完成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生成相应的经济信息。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了票据的产生及传递路线,了解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办理程序。至今,我们已举办了两届“商品模拟交易会”。2010年6月,有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共720名学生参加;2011年6月,有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和营销与策划六个专业共923名学生参加。通过“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可以使学生充分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工作,检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

六、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达到“以赛促训,以训强技”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我院会计专业积极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活动,特别是对接国家级竞赛项目。如参加全国每年一届的“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该大赛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和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的国家级学科竞赛活动,同时对接香港财务会计协会主办的(香港)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参加由中华会计网校主办的“中华会计网校杯”每年一届的校园财会实务大赛;另外,我们和合作企业“会计记账公司”联合举办财会专业大赛,由企业根据实际岗位所需知识策划出竞赛内容,以此来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七、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会计岗位是不同行业和性质的单位都需要的专业技术岗位,而不同的行业和性质的单位,其会计工作环境、具体核算环节等都有不小的差异,为使实践教师队伍更适应教学的要求,我们有一个稳定的外聘教师团队,在区内不同行业以及较大的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专家,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1。

同时,我们要求中青年教师不仅学科理论知识精通,还要提高操作水平,增加实践经验,通过到企业与所教专业相应岗位进行数月的挂职锻炼,与企业人员进行专业工作经验交流,更好地融合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开拓专业视野,不断充实自我,发现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理论结合实践,增加教学的案例与方式方法,不断总结与归纳,为学术论文和教材、专业书籍的编辑与撰写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

总之,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每位会计学教师都要结合本院校的实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院校的培养特色,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玲艺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05)。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6篇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去变革,不断完善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职会计人才。

关键词: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思考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1中等职业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十年前国家为了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技术人才,将职业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中等职业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机床、电气焊、汽修等传统专业成为中职学生们的首选专业。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存在着诸如师资队伍不稳定、生源严重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专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的有机组成,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1.1课程体系重点不够突出: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共同构成。做为职业教育理所应当把岗位实践作为重点实抓实干,但是现状却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搞得所谓岗位实践只不过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理论的再次讲解,将平时写在笔记本、试卷上的作业再次搬到账册、凭证上,搞得学生们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

1.2师资队伍缺乏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

目前来看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存在着师资短缺,尤其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的现象,为了弥补教师人员上的不足,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都选择从基层选拔一些教师进行补充。这就无法保障教师的专业素质程度,因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甚至小学的语文、数学学科教师,根本没有相应的专业理论,更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只能是照搬书本上知识,书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的也不知道补充,使得学生们三年下来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1.3学生学习过于散漫,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三年级分流出来的那部分生源。他们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学校就是因为他们中小学阶段缺失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对自己的未来学业失去了希望。他们抱着混时间、混毕业证的念头走进中职课堂,等到真正走进课堂的时候,他们因缺少目标与动力所以根本不想认真去学习,使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了“自说自话”场面甚是尴尬。

2对改进中职会计课的一些思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然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应该通过改变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等行为来促进该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持续发展。

2.1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中职会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虽然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人努力,但是我认为也不能忽视其中教师的引领作用。那么教师要想完成引导、释疑的使命,必须要学高超的专业技术技能。为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要坚持加强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要支持教师们参加中专职业教师资格考试,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职岗不符现象;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学科的网络培训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丰富理论知识;鼓励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都申报本专业的课题研究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水平,实现教学、研究的双赢;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到企业中观摩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

2.2树立“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宗旨,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

现在的中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强差人意。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力,不喜欢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中职教师教应该在根源上进行改变。首先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要心中有学生,不管是教学还是其他活动都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和目标;其次教师要积极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友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快乐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分层次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向往。第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阳光向上,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岗位锻炼活动,让学生在真是的工作岗位中体会到会计专业的魅力所在。

2.3认真实行“国家+地方+校本”的课程体系,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新课改以后教育部一直在大力提倡“国家+地方+校本”制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要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比如会计专业就可以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本地区的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微小企业的运营等情况编入教材,让学生觉得会计理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2.4积极推进岗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

学习理论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理论掌握得怎么样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中职学校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应该多一些与企业领导、员工接触交流的机会,在接触中了解会计专业涉及到的各项业务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总之中职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要发展需要学校领导与教师们群策群力,只有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切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改革,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作者:吴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7篇

中国经济步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逐步增加,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相应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中经济管理专业的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功能和目的均发生了变化,由塑造精英人才、培育社会化人才向培养专业化的精英和知识、技能型的人才过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除了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从事综合经济管理岗位的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合于政府、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金融证券机构的会计、审计工作以及管理咨询等工作。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突出。据统计,目前有近1400家境内上市公司中,几10万家国有企业、近50万家外资企业、300多万家民营企业需要专业的审计和会计服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不断深化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的新形势,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而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作为一种新型人才类型应该具备有以下特征:

(一)不同于学术型本科会计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体分为学术型人才(从事科学研宄)和应用型人才(从事技术转化)两类。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不同于学术型本科会计人才。学术型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以会计学科体系为本位,注重学术性,通过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和专业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为升入研宄生教育做准备。而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以适应会计行业市场需要为目标来组织教学,侧重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解决企业具体财务问题的能力。

由于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更注重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除了具有本科学历以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或技能,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养目标不再是传统的“账房先生”

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相对饱和,高级人才告急阶段。出纳、普通会计人员并未出现供不应求,而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持国际认可的会计执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有一定资历的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会人才。目前进入国内的外企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业务的日益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除了熟悉中国的会计准则外,还要对国外财会领域的运作规则、法律法规等相当了解,熟悉海外主要的融资市场,熟悉一些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当然,要做到这些,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的要求也相当高。“容永道会计学奖学金”的设立者、前永道会计师实务所主席永道先生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近几年国内会计人才成长很快,但整体业务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他认为,优秀的会计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东西,在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还要始终保持诚信的品德,不做假账,乐于助人。

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不再是只会记账、算账的传统意义上的“账房先生”,而应该是具备“管理型”人才特质的会计人才。不但要具有牢固的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以及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这些能力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

二、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己有300余家高校开设会计专业课程,23家高校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市场上会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较多,但受到青睐的却寥寥无几。可以说,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会计职业要求有偏差

目前,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较为笼统。学习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目标没有具体说明,因而在理解上随意性较大。现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仍然偏重“学校本位”,与会计实践缺乏有机联系,忽视会计职业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实践不一致

以基础会计为例,国内很多教材将环环相扣的会计循环过程人为割断,将会计工作步骤与该步骤所应用的工具相互分离,且各步骤之间的顺序也被打乱和颠倒,教学内容显得七零八落,使初学者很难窥得全貌,令学生难学,教师难教。

此外,很多教师教学时未能注意对会计系列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加以整合(比如中、高级会计课程存在相互衔接、重复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客观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现行会计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及计划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的安排采取的是“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模拟实训”,必然会使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可能把实践教学放在主要位置,学生也不会把实践技能锻炼放到首要位置。

此外,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去推理实际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方式,而实践教学则完全依赖理论教学的需要进行安排,其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范围及性质均不够明确,不够具体,二者相互脱节容易加大教师与学生的负荷,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故需要重新整合。

三、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世界各国大学对大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有各自不同的界定和各自的培养策略。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将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分为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和支持策略。

(一)教学策略

第一,课程反映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在专业方向设置方面,进一步细分就业市场,根据市场调研,及时增设或调转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如传统的会计专业具体可细化为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资产评估、审计鉴证、纳税筹划、管理咨询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出现缺口,会计专业又可以细化为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课程,并相应增设与注册认证考试科目有关的课程。这种随着环境发展的需要及时增加或调换专业和课程的方式,使得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能紧跟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匹配状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二,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知识的广泛性和发展性,学校不可能将会计专业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因此,学校应注重最持久、最基本的基础课程。对于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而言,必须完成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以及相关选修课程。这些基础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作为就业能力核心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不同于高职高专教育。

第三,在课堂内外呈现工作情景。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合在课堂中,创设工作情境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如,美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邀请企业参与课堂教学,做就业讲座,与学生互动。在会计专业实验实训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设施先进的实训室,大力开辟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善实训硬件条件。同时,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教学工作流程,为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软条件。另外,还可以通过公司实习、暑假打工活动、创业计划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学习策略

面对会计专业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各种急功近利的世俗观念、过重的学习压力往往使某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他们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学习策略主要有:(1)自主性学习。大学课堂教学应避免教师“一言堂”局面出现,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互动学习。(2)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会做事”和“在作中学”“模拟企业环境”为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会计实践和操作能力提供平台。(3)合作式学习。鼓励学习者相互学习,包括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承担任务,如ERP沙盘训练、SYB创业团队训练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反思性学习。对于研宄对象之间的联系勤于总结和归纳,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醒悟,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支持策略

第一,政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平台。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把评估高校或教师的重心由“科研成果”适度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倾斜。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让企业参与大学生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及培养过程。另外,政府拨款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资金,协助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会计专业大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

第二,公司企业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交流和实践平台。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企业高管、CFO等进入高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介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介绍公司的创立及运营过程等,使学生具有职业意识,自觉地、有目标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工作过程的机会,使他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通用电气有一个专门为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而设置的FMP财务领导力培训项目(Fi¬nancialManagementProgram),76°%的现任GE业务集团CFO均毕业于FMP。该项目自1995年在中国展开,招聘进入FMP项目的大学生,整个培训期为两年,其间将经历4个为期半年的轮岗,在不同的GE业务集团从事4项。

第三,积极推动和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向优秀学生提供资助的助学机制。建立注会协会、会计师实务所与相关院校的合作机制,畅通学生到国内、国外大中型会计师实务所的实习渠道。建立开放、系统、递进的人才跟踪培养机制,实现深度、持续和系统培养。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双师素质;实训;校企合作;在行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8jxxm558)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创新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广大会计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演变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不断地在探索中前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工作从未停止。在实践教学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有“零”实践教学模式、“分散”实践教学模式、“2+1”实践教学模式、“1+2+1”实践教学模式等等。

“零”实践教学模式指学生在校三年,一心一意专升本或沉湎于考证过关,强调理论教学,实行题海战术,无精力、缺时间顾及实践教学。“分散”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一些分散的、不够系统的实践操作,“实践教学”只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2+1”实践教学模式则是先安排学生理论学习两年半时间,在专业课程结束时进行两周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最后一学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1+2+1”实践教学模式与“2+1”实践教学模式差别不大,一般在学生进入两年半的理论课程学习同时,会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结束时安排一周的“基础会计实训”、在“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结束时安排两周的“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最后一学期离校顶岗实习。可见,“零”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的完全是理论教学,没有任何实践教学内容,这与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分散”实践教学模式、“2+1”实践教学模式、“1+2+1”实践教学模式等等实践教学模式下,实践操作的内容越来越多、比例也越来越大,但会计教学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对于会计实践教学仍未摆脱原有的辅助教学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及模式与高职教育的目标极为不符。

2 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制约因素

制约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最好是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而且每个单位都有相应的会计部门,实践的机会也应该是最多的,而事实是企事业单位根本不愿让学生去实习,即使去了也不让他们接触实际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且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德国的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双元制,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德国的国情不同,这种职业教育典范在我国没能推广开来,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环境,在法律方面,我国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税收优惠。

2.2 难以打破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会计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即由教师先讲授各章节知识点,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是公式化的,每堂课教学的形式都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学生练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使得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书本到书本”的简单重复、照本宣科,教学与实践一直停滞不前。

2.3 有限的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在校三年,要完成学理论、强基础、长技能、考证书、专升本……等任务,再要接受系统的操作训练、实践体验和顶岗实习,大多数学生的毕业实习就只能在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实训来完成了。另外,学生们的实习通常是在毕业前夕完成的,这也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2.4 明显不足的实践教学资源

近年来全国存在的扩招造成的多数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量偏大,加上企业没有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的社会环境,使得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资源的严重不足!当然近两年国家开始投入、高职院校自己也在想方设法投入并进行资源整合和专业共享的努力,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明显不足的基本面未变。

2.5 不合时宜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改革进程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考核方法单一,缺乏考核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所有学生按部就班地做一样的实训,完成实训内容完成考核任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2)考核内容缺少综合性、研究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忽视学生个体对实践教学考核的需求,实践教学考核往往采取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的评价,既没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也无法真正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

2.6 缺乏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和必须环节,但实施实践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或“双栖型”教师很关键。在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师都是从正规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学校的,并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职高专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而在澳大利亚等国,想成为高职院校会计老师,前提是“在行”职员,从事会计教学以后,每年都必须有一定时间的“在行”经历和自己参与专业会计工作的记录。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尽管引进了少数来自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但总体数量偏少,还存在缺乏教学经验的明显缺陷

2.7 缺陷明显的校园仿真实训

校园仿真实训有缺陷明显,直接导致岗位意识难以鲜明。校园仿真实训,偏重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往往忽视帮助学生对会计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行业法规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训和社会实际相脱节。会计实践教学业务再注重仿真处理,由于缺少实际会计工作的情景,使学生无法完全理解会计业务实际发生的过程,往往出现实训过程结束了,但究竟怎样与银行税务部门打交道、怎样与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相联系、怎样办理结算业务、税务登记、申报和纳税、甚至出纳如何处理报销业务也都是一知半解。这样的实训无法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无法帮助学生对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形成明确的认识,更谈不上新会计准则下强调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完善策略

3.1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三个模块构成:专业实践模块、素质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主要指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认知模块训练、基础模块训练和仿真模拟训练。认知模块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对企业的财务凭证、账簿、报表及企业基本生产经营环节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具备会计操作流程的能力;基础模块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获取对原始凭证的处理、记账凭证填制、成本核算、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制和电算化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仿真模拟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仿真的模拟职业现场环境中,巩固前面两个层次的能力训练,并加以综合运用。

素质实践模块主要指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要包括学生身心素质、道德素质、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等。基本素质是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引导逐渐形成,职业素质是为了更好的从事会计工作在专业知识外所必须具有的一些知识与能力,如财经法规知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操作、点验钞等,是从事会计专业的基本保障,也是从事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综合实践模块是对学生进行的最后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一般包括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两种形式。但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企业实际认识现状,所以综合实践的重点一般放在校内综合实训上。但校外实习不能少,至少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实际中的会计岗位设置与会计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3.2 拓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的培养。先实行混岗与分岗训练,按会计的实际工作环境设置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让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各岗位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深刻体会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各岗位之间、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其次训练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运用,重视沙盘实验等手段,可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会计职能的深入理解。如何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问题、如何防范工作中的风险以及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等,都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迫切需要的,这种人际协调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

3.3 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丰富实践内容

实训资料的编写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和仿真性原则。每种实训资料的编写以及各种实训资料的衔接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此外,资料仿真度越高,学生感性认识就越强.训练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编写者应该广泛深入到具体的大中小微型企业中,全面搜集会计核算等相关资料,同时编写时应请会计工作的实务人员参与或指导。既要体现各会计岗位的实习要求,又要满足业务流程的需要,要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3.4 改革会计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时要明确实际会计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准备案例、安排实训并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实训一个模块就能掌握一个岗位技能,按照实际会计运作模式安排综合实训,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在练习,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作用。加大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完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重视学生训练效果的评估,根据学生参加实训的科目和掌握情况评判等级。

3.5 提高双师素质,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实践水平。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到实践基地和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和顶岗锻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社会执业资格考试,丰富实践经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让那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企业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经理等上课堂。

3.6 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创建校内实体性实训基地

通过自办实体公司,由教师、学生双方角色参与转变到教师 、学生、员工三方角色参与,形成了“校中企”联合服务创新教学新模式。

3.7 培养“靠前”的职业素养

会计专业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即这些专业人才既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胜任企业的操作。这就需要与中小企业用人的忠诚度、专业性、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一句话,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要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三个职业素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各种财会业务岗位的职责和能力集于一身;会计人员的“忠诚与公正”的素养——既要正确处理各项财会业务又要忠诚于企业;既要对老板忠诚又要对其施加影响、既要服从又要公正;会计人员的“全能”素养——即应对税务、债务、内务、业务的全方位能力,既要有理论与实践的才能又要有灵活与规范的技巧。这就是中小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普遍真实的需求和现实需要,也自然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标准和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财会月刊.2008.4

[2]黄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经济视角(下) .2009.10

[3]赵红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J] .会计之友.2010.10

[4]王一中.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级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J].市场周

刊.2011.1

[5]吴霞.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

[6]钟顺东.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企业研究.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