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进一步抓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的贯彻落实。
1、做好街道本级的贯彻落实。以会议形式将《条例》纳入培训、研讨范围;发放《条例》到各居委会;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网站等宣传渠道进行宣传。2、督促各居委会贯彻落实。各居委会要组织干部学习《条例》;要结合实际,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网站等宣传渠道进行宣传。3、配合好县应急办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进一步充实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领导变动及工作实际的需要,对照街道各项应急预案,调整充实街道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居委会对照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建立自己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上报街道。街道和各居委会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应急办,加强街道与县应急办的沟通联络。
三、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1、要绷紧应急值守“严防死守”这根发条,严格24小时值守纪律,做好应急值守排班工作。街道应急值班将以街道现有的值班安排为基础,确保每天都有人值班。2、以“两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为依据,强化第一时间报送,杜绝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建立信息报送的总结评估机制,在完成突发事件首报、续报后,要及时向县应急办报送总结,总结评估信息报送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建立典型案例汇总分析制度,及时汇总、及时总结。今年至少向县应急办报送案例分析、工作调研等2—3篇。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及演练。
1、开展《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学习,切实提高街道应急预案管理水平和运用水平。2、根据街道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街道的各项应急预案;要求各居委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各项应急预案。3、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综合演练,强化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性,进一步规范应急演练程序,强化应急演练总结评估工作,提升应急演练质量。
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以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核心,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救援”的要求和思路,街道成立了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并储备有各种应急救援物资。各居委会要依托基层警务室建设、组织一支不少于20人的兼职应急救援小分队,发挥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救援处置作用。并将救援队伍、信息员名单报送街道。
1.1编制目的
(1)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置黄金周期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尽可能地为旅游者提供救援和帮助,保护旅游者的生命安全,维护我区旅游形象,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旅行社管理条例》
(5)《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6)《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7)《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8)《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9)《省旅游管理条例》
(10)《市旅游黄金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区处置旅游黄金周期间旅游者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而发生的重大游客伤亡事件。
(2)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导致的重大游客伤亡事件,包括:水旱等气象灾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其他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重大游客伤亡事件,包括:突发性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特指发生重大涉外旅游突发事件、黄金周期间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和游客密集场所事故。包括:发生港澳台和外国游客死亡事件,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由于人群过度拥挤、游客密集场所、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
1.4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在处理旅游黄金周突发事件中以保障旅游者生命安全为根本目的,尽一切可能为旅游者提供救援、救助。
(2)属地救护,就近处置。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运用一切力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及时报告,信息畅通。各有关单位在接到事件救援报告时,要在第一时间内,立即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或边救援边报告,并及时处理和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2.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1)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负责全区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成员: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公安分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物价局、区统计局、区环卫局及各镇办)负责人。
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区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确定应急救援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及镇办对黄金周突发事件进行紧急救援工作。
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旅游文物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旅游文物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为联络人。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救援方案和措施建议;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组织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的新闻,起草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区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2.2工作职责
(1)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旅游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3)负责通知有关人员和协调有关部门对旅游行业黄金周实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负责上报各类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
(4)认真落实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原则,对工作不负责任、者要建议进行责任追究。
(5)依法对本辖区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6)建立健全区旅游行业警告、警示通报机制,适时旅游警告。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黄金周突发事件的预告信息,以及本地区有关涉及旅游安全的实际情况,适时通过媒体本地区相关旅游警告、警示,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
3.应急救援适用单位
3.1旅行社
(1)要成立安全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制定黄金周组、接团的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按规定做好各类合同的签订,旅行社要与游客和旅游车辆单位签订租用合同,明确安全生产等工作责任。
(3)制订和实行旅游团队活动中的旅游安全措施,要求全体员工都要熟悉安全救援常识、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
(4)要选择符合旅游运营规定的车辆为旅游团队服务。
(5)对开展特殊旅游项目的活动,事前必须制定好各项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6)带团导游员随时向旅游者提醒安全注意事项,旅途中遇特殊情况,要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3.2旅游星级饭店
(1)要成立黄金周旅游安全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认真做好消防、治安、卫生、防疫工作和各种紧急救援的物质准备工作,防范各类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
(3)要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熟悉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护常识。
(4)对餐厅、厨房、商场、舞厅、酒吧、咖啡厅等卫生防疫要达标。对重要的公共场所要加强值班制度和卫生消毒制度。
(5)坚持配电房、水泵房、锅炉房、消防和安全监控室等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3.3旅游景区(点)、游乐场所
(1)成立黄金周安全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下设抢救救援组、警戒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等组织。
(2)要制定各类游览、游乐规则和游客须知。
(3)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客运索道、缆车、游船等特种设备的检查,坚持日小检、周中检、月大检,要保存好原始检查记录。
(4)各景区(点)在旅游黄金周期间,要充分加强保卫,做好重点时段的游客分流疏散工作。
(5)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培训,提高救护技能。
4.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4.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办公室,并就近寻找有关救援单位。
4.2事故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应急处理工作状态,以最快的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抢险救援行动,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书面将事故发生及救援情况及时上报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
4.3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接到发生事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有关部门紧急救援,保护现场,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同时报告区政府、区安监局、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办公室。
1、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17号令)等法律法规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企业应对矿山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2、演练目的
1、评估企业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措施中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评估企业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
3、检验应急参与人员对矿山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应急参与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积极探索非煤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方法和伤亡人员救助,同时检验我局在发生非煤矿山坍塌事故时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的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和协作配合能力。三、方案策划
1、演练地点:XX县XX建材有限责任公司XX矿采石场
2、事故假设:2020年X月X日下午2时00分,XX县XX建材有限责任公司XX矿采石场作业现场,一名工人在实施作业,一台挖掘机在进行装载作业,上方约20米处突然发生塌方,石块大量滚落,一名工人被石块块掩埋了,生死不明,情况危急。
3、演练时间:30分钟
四、组织领导
演练设立演练总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组、应急救援组、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宣传通讯组。
(1)总指挥部
总 指 挥:XX
副总指挥:XX
现场指挥组
现场指挥:XX
负责协调组织事故现场处理工作。向各组传达指挥部指令;向指挥部报告各组救援进展的重大问题;督促各组工作。
(2)应急救援组
成员:XX县XX建材有限责任公司XX矿部分职工负责调用铲车等机械清除塌方土块,组织有关人员解救被埋人员;观察事故地段上方塌方状况,制定防范措施。(3)现场警戒组
组长:XX
成员:XX县XX建材有限责任公司XX矿部分职工
负责划定现场警戒区,并组织警戒,矿区及进出口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车辆畅通;疏散事故区内无关人员。
(4)后勤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XX县XX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职工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5)宣传通讯组
组长:XX
成员:XX
负责演练现场拍摄、宣传工作。
五、组织及实施单位
本次演练由XX县XX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六、演练人员及器材
参演车辆、器材:应急指挥车1辆、救援车1辆、演习装载机1辆、挖机1台,对讲机5部等相关器材。
参演人员30名:现场指挥组 1人;安全警戒组5 人;宣传通讯组3人;参演人员(现场作业)10人;后勤保障5人;工作人员6人。
7、演练前的准备
1、下午1时00分,参演人员、车辆到达现场,对车辆、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察看现场和停车位置,准备工作在下午1时15分之前完成,准备就绪后向现场指挥组报告。
2、13时15分,各小组长和工作人员进入演练区开始清场,检查进入演练现场的道路是否畅通,无关人员劝退出场,全部准备工作在13时30分之前完成,各小组一切准备就绪后向现场指挥组报告。
3、13时40分,由现场指挥对演练单位和场地设施全面检查一遍。
4、13时50分,全部车辆、人员、器材各就各位,等待演练开始。
8、演练角本
14:00
XX县XX建材有限责任公司XX矿采石场塌方,现场一名作业人员被掩埋,厂长立即上报总指挥,并及时拔打120,总指挥命令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05 事故救援预案启动,现场指挥组、应急救援组、安全警戒组、后勤保障组等分别赶赴现场集合。
14:10 各组人员集合完毕,总指挥长统一指挥,警戒组设置警戒区,在进入塌方面主要路口设置警戒人员,防止闲杂人员进行警戒区,确保救援区内畅通、安全,并且随时关注塌方情况;应急救援组,马上进行对塌方地面的挖掘,并搜寻是否有受伤者;后勤保障组确保通信和道路畅通,以及后勤物资的准备。
14:15 伤员从塌方地面被挖出,从事故现场被移至(正确搬移方法)就近安全地带,医疗救治开始诊断救护,经过对伤员采取临时包扎措施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14:20 应急救援组安排人员对工作面进行清理,排除险情隐患。
14:25 险情隐患排除,应急救援组人员撤出,清除警戒。
9、演练要求
为了确保所有参与演练人员、周围群众、生产环境等的安全,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演练前必须组织参与演练人员对这次演练计划方案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与这类事故相关的救援程序和抢救技术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2、参与演练的人员必须听从统一安排,服从指挥,按照规定的路线和区域进行救援活动;在救援时必须保证本人和同事的安全。
3、演练过程中必须保持警惕,注意发现可能出现的真正的紧急情况,一旦发现真正的紧急事件应立即终止演练活动,并按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程序立即通知所有参演人员转入真正的应急救援行动。
4、演练过程中要求做好各项记录,演练后必须进行认真的总结。
十、演练总结评估
为落实应急演练工作,公司制定了应急演练计划,并按演练计划开展了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现将演练情况评估如下:
一、开展情况:2020年X月X日,公司开展了坍塌事故应急救援事故演练,由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队伍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应急物资配备到位,应急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得以顺利完成。
二、演练效果:
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扎实顺利开展,取得预定演练目的;
2、参演人员联合互动,检验和磨合相互各应急队伍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和配合能力;
3、此次应急演练为模拟演练,严格以模拟高空坠落的真实环境锻炼应急救援队伍,提升了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4、通过演练,参演人员得到了锻炼,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分工,明确了救援程序,掌握了应急救援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5、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三、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1、操作不熟练,失误较多。还需平日里加强应急预案的学习和加强练习;
【关键词】自然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
党的十八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宪法规定国家对于人民负有基本保护的义务,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应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生态环境,保护老百姓的国计民生安全。而目前全人类正处于随时可能因为气候极端异常而爆发大灾难的风险社会当中,气候极端已经不再只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已经成为人民日常性及公共性议题。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江南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大平原的接壤处,山地众多的地理位置、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全球环境异常等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自然灾害活动日益频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风、暴雨、洪涝干旱、山体崩塌滑坡和地面沉降等是浙江抗灾的重点。面对灾害,拯救生命是第一位,浙江省政府本着一贯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建设平安浙江、和谐浙江为目标,高度重视浙江的救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如《全省救灾防病预案》、《浙江省卫生系统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浙江省地震应急预案》等,对灾害医疗救援给予全面性的法律规范的指导,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域外法律制度介绍
抗击灾害,拯救生命,不仅是浙江省、甚至是中国政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全球范围而言,也是每个国家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其中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设置了比较先进的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的灾害医疗救援体系,其中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所了解及借鉴。
(一)美国
1.法律法规。美国《国家应急预案》是有关处置灾害的综合性法法律,将国土安全、紧急事件管理、法律实施、消防、公共工程、公共卫生、应急救助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应急医疗服务以及私人部门等统一为一个整体结构,对联邦政府、州长、地方行政首脑和民族行政首脑在应急事件时期的职责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和民族政府在紧急事件期间互相协调的基础。《美国突发公共卫生实际应急反应指南―针对州、地方及民族自治地区的公共卫生管理者》旨在帮助州、地方及民族自治地区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突发事件或灾难发生后24小时内,迅速有效地采取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行动。这是针对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专项立法。此外,还有《减灾和紧急救助法》、《联邦紧急相应计划》、《联邦紧急事态应对预案》、《国家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法》等。
2.确立包括灾害医疗救援在内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体系。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三级应对体系,自上而下包括:CDC(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系统)一HRSA(地区/州医院应急准备系统)一MMRS(地方城市医疗应急系统)二个子系统胡。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指挥系统由CDC提升到联邦应急计划,总统有权根据危机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启动联邦应急计划;HRSA主要通过提高医院、门诊中心和其它卫生保健合作部门的应急能力,来发展区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主要负责药物获得、急救、运输、信息传递、隔离检疫、医务人员培训以及医院系统协调;MMRS通过地方的各个执行部门,如:消防、自然灾害处理部门、医院等部门,现场救援人员协作,确保城市在一起公共卫生危机中最初48小时的有效应对。
3.非政府机构依法成为灾害医疗救援的法律主体。美国十分重视自愿者和自愿组织在灾害医疗救援的作用。1970年成立全国抗灾志愿者组织,该组织的主席是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在《联邦紧急事态应对预案》中被要求固定承担紧急救援和为灾民提供后勤服务方面,被公认为是第一应对者和有效救援者。此外,还有1881年成立的美国红十字会,履行包括国内和国际灾难救援在内的某些美国政府的责任,具有“联邦工具”的合法地位,今天,美国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几乎完全纳入了美国紧急事态管理的工作体系,承担着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的部分工作。
4.设立专门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美国在联邦 C D C 中专门设有负责与媒体沟通的通讯办公室,负责向公众和医疗救援人员及时告之灾害事态信息,帮助相关人员正确判断灾害发展状态。此外,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主持全球应急管理系统,以灾害信息服务、灾害应急事务处理为目标,主要业务包括同国际系统连接,进行灾害管理、减灾、风险管理、救助搜索、灾害科研等。
美国对灾害医疗救援制度有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体现在基本行政法律、各项专门的减灾法之中,并且还有针对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专项立法;依法分配了各行政职能部门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职责,并且该职责是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非灾害发生后的“临危受命”;把卫生系统与其他系统串联起来,使得公共卫生、灾害事件管理、执法、医疗服务等领域内的人员可以综合有效的协作;重视非政府组织的灾害医疗救援力量,并将其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发挥其优势作用;依法确立了灾害医疗救援的日常应对体系及具体程序和专门的服务与灾害医疗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二)日本
1.法律法规。 1 9 6 1 年颁布实施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是日本预防灾害、对应灾害和灾后重建等事业方面的根本大法,对其他相关法律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也是其他相关法律的立法依据。该法就防灾救灾中政府的责任、地方团体的责任以及市町村的责任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布于1 9 4 7 年的《灾害救助法》是关于灾害应急救助问题的最早的法律。其宗旨是:在发生灾害时,国家要在地方公共团体、日本红十字会、其他团体及国民的协助下,进行应急的必要的救助,以此来保护受灾者和维护社会秩序。此外,针对多发行地震灾害,还制定了详尽的地震灾害对策性法律,如《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等。
2. 确立包括灾害医疗救援在内的三级政府负责管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即中央一都( 道、府、县) 一市( 町、村 )三级,由主管卫生和福利的厚生劳动省负责建立,并以之为中心,纳入整个国家危机管理体系。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日本政府会向国民及有关机构发出紧急通报,通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同召开了干事会,研讨对策。中央主管机构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最主要职责是收集信息并制定和实施应急对策。在日本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系统中,消防(急救):警察、医师会、医疗机构协会、通信、铁道、电力、煤气、供水等部门,也按照各自的危机管理实施要领和平时的约定相互配合。平时,在灾害疾病的预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全国各都道府县的地方保健所和市盯村的保健中心。
3.非政府机构依法成为灾害医疗救援的法律主体。2007年修订的《灾害基本对策法》把红十字会在内的61个非政府机构制定为全国性公共事业,要求其无条件配合灾害救援工作。
4.快速反应的灾害救援机制。建立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的医疗救援程序,并根据不同时间段设立了应急措施:灾后6小时内,主要救援工作是派遣医疗队救助伤病;灾后12-24小时内,主要救援工作是转移伤病。
5.建立应急信息管理网络,可服务与灾害医疗救援工作。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灾害通讯网络体系,包括: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的“中央防灾无线网”;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消防防灾无线网”;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都道县府、市町村的“防灾行政无线网”;以及在应急过程中实现互联互通的防灾相互通讯用无线网等。此外,还建立了包括紧急联络通讯网在内的各种专业类型的通讯网。另外,还正式设立内阁信息中心,以24小时全天候编制,负责迅速搜集与传达灾害相关的信息,并把有关灾害通讯网络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日本同样也制定了详尽的灾害应对法律法规,使灾害医疗救援工作可以有法可依;依法分配了各行政职能部门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职责,同样的该各行政部门是承担该职责的常设机构;把非政府部门规定为灾害医疗救援的法定主体,调动了政府和民间的各方面积极力量,并要求其互相协作;依法确立了灾害医疗救援的政府负责日常应急体系及具体24小时应急救援程序,并重视对灾害医疗救援的日常预防工作;将来完善的专门的服务与灾害医疗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一项切实有效地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灾害医疗救援法律渊源多元。灾害医疗救援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在突发公共事件、灾害防治等领域的行政法律法规、卫生法规等不同的部门法中都应重视设置灾害医疗救援的内容,也可制定单项灾害医疗救援法律,使其有法可依;
2.依法建立灾害医疗救援日常应急体系,有备无患。在该系统中,应依法确立非卫生行政机构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各自职责和工作程序,部门之间要做好有效的配合,使灾害医疗救援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3.依法确认非政府组织的灾害医疗救援主体地位,将其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给予有效地配合和协调,发挥非政府组织分布广泛,在后反应快速,医疗救援力量专业化的优势;
4. 设立专门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与灾害医疗救援工作,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
二、浙江省自然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现状介绍
自然灾害具有的突发性及危害性特点,使其被定义为突发事件的范畴[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因此相关的突发事件处置的法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卫生法规都包括对灾害医疗救援的适用,主要的法律性文件如下:⑴国家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门继而制定的预案与办法等主要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卫生援助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尸体解剖检查规定》、《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疫情霍乱等应急预案》、《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职责》、《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等。⑵浙江省法律性质的规范文件主要是,《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浙江省重特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应急处理预案》、《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浙江省救灾防病预案》、《浙江省干旱卫生应急专项预案》、《浙江省防台风应急预案》、《浙江省卫生系统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浙江省地震应急预案》、《浙江省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和《浙江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等。
虽然浙江的灾害救援已经具备了预防和抵抗灾害的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并在以往的抗灾救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关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其缘由如下:
(1)完善社会立法,构建成熟的灾害医疗救援制度,为浙江省抗灾救险工作贡献微薄之力,促建和谐社会。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凡是法律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如地震、风灾等灾害事件的防治和应对就较为得力。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应急法服务法》,它规定州长可以根据《健康和安全法》对灾害事故中的救助问题给予豁免;日本有比较完善的国民健康计划。与之对比的是,《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助有明确的规定之外,有关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援是零散的分布在其他地方性法规之中,且对于医疗救援方面的规定也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即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医药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缺乏针对灾害医疗救援的系统性的完善立法,这会导致灾害医疗救援不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具体权利,导致社会矛盾出现,不利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2)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汶川地震不仅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对中国现有的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在抗险救灾中出现了许多有关灾害医疗救援方面新的法律问题需去研究,如在灾害救援中的医生为拯救生命对遇险者进行截肢的紧急处置的权利与遇险者知情同意权的对抗;灾害国际救援队伍和民间救援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在灾害医疗救援中遇害者的尸体应急处置的法与情的冲突;灾害医疗救援中出现的专业救援人员缺乏和药物等重要救援物资调配等救援中的依法管理等问题。汶川地震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会是偶然现象,今后也必然会不同程度的在其他省市的灾害医疗救援中有所表现。《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我们应以汶川地震的灾害医疗救援行动为研究的对象,结合浙江省的现状,对浙江省的灾害医疗救援给予深层次、防范性法律研究和完善,使我省的灾害医疗救援制度更加的法治化,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害降到最少程度。
(3)填补浙江省灾害医疗救援制度法学研究的空白领域。如前所述,灾害医疗救援制度涉及到诸多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医事法律问题,法学界对医事法律研究的相对陌生和不重视,导致该研究领域出现研究的空白点,而本课题组成员立足于温州医学院,具有法学研究背景,长期从事医事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信可以从法学特别是医事法学的角度,对我省灾害医疗救援制度的完善有所建树。
三、浙江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缺陷分析
(一)灾害医疗救援有法可依,但是法律效力不一。
调整灾害医疗救援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如《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二是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的相关国家和省级的预案或者办法等,如《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前者是实施灾害医疗救援的工作所依据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并有追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而后者是落实灾害医疗救援工作所依据的具体操作性政府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内部指导性文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要参考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其法律效力明显低于前者法律法规,导致其执行力度和效果因此受到的一定限制。
(二)综合性规范或者专类性规范有关灾害医疗救援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自然灾害医疗救援的单独规范。
综合性规范主要指的是针对所有的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的等的一部综合性法律规范,如《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专类性规范是对具体某一类型的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的等的一部单独性法律规范,如《防震减灾法》、《浙江省卫生系统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等。在综合性和专类性规范中,灾害医疗救援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而已,相关法律规定内容简单和过于原则性,不利于实际的操作执行。虽然后面制定的医疗应急救援预案有具体救援措施的落实,但是也是针对整体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卫生援助应急预案》和《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所有的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规定简单统一,对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援实施缺乏针对性,对于自然灾害而言,拯救生命和控制疫情是首要任务,但如果是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现场事态控制比医疗救援而言更为重要,因此虽二者同属突发事件,对医疗救援的要求也是各有不同的。此外,当今社会地球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特别重视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援的法律规范也是形势所逼。
(三)灾害医疗救援中的卫生防疫环节的法律建设优于灾害疾病急救环节的法律建设,立法层次上存在漏洞环节。
国家经过非典事件以后,卫生防疫方面的法律法律已经比较完善,主要有《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尸体解剖检查规定》,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疫情的预防、应急处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就政府和社会该如何行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对灾害疾病急救仅是简单片语而已,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疾病急救方面的规定简单的一笔带过,即人民政府可以实施医疗救助、卫生防疫以及其他的法律措施,《防震减灾法》里面也只有一条,地震灾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医药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灾害医疗救援立法体系中上位法的“厚此薄彼”规定必然影响浙江省在制定灾害医疗救援的下位法法律法规时,重疾病防疫,轻疾病急救。
(四)忽略非政府医疗救援组织的法律地位。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灾害医疗救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对于上述主体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都在法律法规中有详尽的规定。但对于非政府的医疗救援组织,如红十字会组织、自愿者等仅是简单规定了其可以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协助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但对其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职责、权利范围及政府医疗救援机构的配合和冲突协调等实际会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涉及。事实上汶川地震的救援经验告诉我们的,非政府的医疗救援力量对实施灾害医疗救援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而且在医疗救援工作上的专业性也是得到认同的。随着非政府的医疗救援力量日益参加到各类灾害医疗的救援工作中,重视其医疗救援法律主体地位,依法规范其医疗救援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熊文美、陈进、李幼平、陈燕玲、郑会贤、周丽萍.美日俄中四国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比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 ( 8 )。
[2]熊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唐承沛.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方法[D].中国知网,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俞慰刚.日本灾害处置的应急机制与常态管理[DB/OL].维普资讯。
[5]熊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6]《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7]《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条规定,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1.1前言
为适应新时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切实做好本局公共安全工作,防范公共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和控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根据邻府办发【2012】63号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预案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2.1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公共安全工作由处理向主动预防转变,推动公共安全工作规范化。
1.2.2编制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自救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原则;坚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坚持“先人员、后物质”的原则;坚持“先重要物品、后次要物品”的原则;全局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或配合应急救援工作,服从统一指挥。
1.2.3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1.2.4主要事件类型
全局主要事件类型分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尤以自然灾害频繁,轻、中度旱洪灾害基本上年年发生,严重特大旱涝灾害几乎是十年一遇或两遇。
二、预案内容
2.1组织领导
为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局成立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工作小组,保障组和专家组等。
2.2工作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现场指挥、临机处理及后勤保障,灵通信息和善后处理;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及救援工作情况,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单位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
2.3总体要求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农机职工要牢固树立抗灾减灾、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全体职工和群众安全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抗灾减灾意识,立足于抗大灾、防大事故,战胜灾情保平安,切实做好应急救援物质,资金的储备和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农机抗灾减灾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农机抗灾能力,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最终杜绝灾害。
2.4预案适应范围
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对农机系统造成损失的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发生后,农机部门进行抗灾减灾工作。
三、灾情预警和灾情报告
3.1适时保持与县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救灾办、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密切联系,了解灾情信息,接到灾害预警后及时通知各工作小组,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小组汇报灾情。
3.2建议与对策
各工作小组应根据灾害预警和抗灾减灾物质配备情况向本级政府及上级农机部门提出抗灾减灾的建议及对策,必要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3.3灾情报告
灾害发生后,农机部门必须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农机部门报告初步灾情情况,并进一步实地调查核实。灾情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损失及发展趋势,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各级农机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根据灾害等级确定预案启动时机。特殊情况下上级农机部门可直接指令下级农机部门启动预案。
四、灾害等级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4.1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等级按县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4.2预案启动条件及方式
发生重特大灾害时,县农机抗灾减灾预案启动,受灾片区推广站站长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启动农机抗灾救灾预案。其他灾害由受灾片区推广站站长根据具体情况启动预案。
4.3应急预案等级划分
根据全县洪涝、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按照〈〈县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划分为三级应级响应预案:
4.3.1I级响应预案
县局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部门负责人和各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部署,宣布本县进入紧急救援,迅速将本系统情况上报县委县府、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站查险和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提水送水、抗灾救灾工作。受灾地区各级农机部门负责人,应按照职责赴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和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各抗灾服务队应发扬不怕苦、敢于碰硬的精神,认真履职、辛勤工作。
4.3.2II级响应预案
县局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部署,根据情况下达本县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迅速将本系统情况上报县委政府、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并做好抗灾救灾的应对措施和物资准备。
4.3.3III级响应预案
县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将本系统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府和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根据预案组织救援抢险或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应急救援工作。
4.4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
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地区农机部门要核查统计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突发事件应急力量和资源需求及缺口等情况,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县农机局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及时向县政府、市农机局报告,争取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资金支持。
4.4.1火灾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时,应积极自救,扑灭火灾,同时立即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要说明单位、地点、物质燃烧种类、是否有人员被围困、火势情况,请求灭火,报告人姓名,并记录报警时间。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要现场指挥,组织灭火并组织人员、重要物资疏散。
2、报警后,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安排人员到指定地点迎接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辆人员到达指定位置。
3、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员要向消防负责同志报告情况,移交指挥权,协同公安消防做好灭火工作。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现场指挥的要求边救火边负责内外警械,维护公共秩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保证人员通畅。
4.4.2农业机械事故应急措施
农业机械发生事故,无论何方责任,车辆驾驶(操作)人员应第一时间抢救人员,保护好现场,通知主管部门和投保保险公司,并及时上报。
4.4.3盗窃案件应急措施
1、遇到或发现有盗窃案件时,值班人员要立即向带班领导报告。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保护好案发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触摸和移动任何东西,包括罪犯经过的通道、爬越的窗户、打开的箱柜、抽屉等留下的一切手痕、脚印、烟头等,待公安部门人员勘察现场或勘察完毕后,方可恢复原状。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记录好被盗物品的名称、价值等情况。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犯罪分子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作案工具等妥善保存,交公安部门处理。
4.4.4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措施
1、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或发现可疑爆炸物等危险物品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拨打报警电话。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保护现场,禁止任何人接触可疑物。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对附近区域人员疏散,设置临时警戒线,禁止人员入内。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附近区域全面搜索,消除隐患。
5、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协助警方排除爆炸等危险隐患和调查。
6、如危险已经发生,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好抢救和转移伤员,同时组织人员安全撤离,保护好现场。
4.4.5群体上访影响办公秩序事件应急措施
1、有5人以上上访者来群访时,值班室要通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或协调有关部室接待来访人员。
2、办公室接待人员通知相关部室做好应急准备。
3、经解释、劝阻无效,发生上访人员群体性冲击办公楼情况,办公室立即向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组织人员阻止。
4、在人员阻止无效的情况下,办公室迅速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经同意后报警,由警方负责解决。
4.4.6破坏性地震应急措施
1、发生破坏性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墙角等坚固处,禁止跳楼逃生。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报告,指挥并疏散人员快速在室内安全地带避震或沿安全地带转移。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自救同时拨打“120”和“110”求救。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维护现场,防止失盗。
4.4.7洪涝旱灾及泥石流应急措施
1、发生洪涝旱灾、泥石流灾害,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报告,指挥并疏散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自救,同时拨打“120”和“110”求救。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监测现场,防止灾害事故扩大和人员物质二次损害。
5、严格按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启动预案。
4.4.8抢运抗灾减灾物资。组织农机运输机械抢运抗灾减灾物资和抢险物资等。
4.4.9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积极组织农机人员,设施设备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4.4.10做好宣传工作
按照当地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口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认真宣传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五、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构
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机构由指挥决策机构、综和协调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组成。指挥决策机构是各级农机部门成立的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综合协调机构是各指挥部办公室,具体工作机构是各级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服务队。县农机局组建由局长任指挥长,副局长任副指挥长,相关股、室、站、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抗灾减灾指挥部。指挥部负责对农机与其他公共事件应急主管部门工作进行协调、部署、组织,指导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由管理站工作人员担任,其职责是:1、向各公共应急服务队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2、收集各公共事件应急服务队工作进展情况;3、负责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信息;4、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指挥部门汇报灾情和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情况;5、协调公共事件应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6、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服务队由农机技术人员,基层推广站人员及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组成。负责执行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进行公共事件应急和事后工作
六、公共事件应急准备
6.1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组成
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由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和突发事件地区的干部群众组成。
6.2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物质储备
物质储备工作主要包括:1、提前组织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设备随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2、提前采购、储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及零配件;3、做好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燃油储备和用水用电协调工作。
七、公共事件应急具体安排
7.1成立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按照县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全面组织领导防汛抗灾工作。
7.2应急救援工作队
队长:
副队长:
队员:农机系统在职全体职工
工作职责:在局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做好人员和国有财产等抗洪一线的抢险救援工作。
7.3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全局抗灾减灾后勤物质保障及供给工作,负责抢险队员的医疗及抢险工作。
7.4国排站防汛抗旱工作
7.5各片区公共应事件急救援工作。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现场处理险情,同时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当地政府汇报灾情,统计上报灾情情况。
八、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纪律
8.1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是各单位和个人应尽的法律义务,要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命令,决不允许推诿扯皮,讨价还价,拖延塞责。对消极怠工、而造成损失或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8.2局应急救援队队员及各单位抢险小分队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
8.3各股室负责人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公共事件工作,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局机关防洪指挥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令。
学校电梯在安全使用与管理方面问题凸显
人员众多
学校是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学生们活泼好动、好奇心重、遇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行为上易盲目、冲动。
运行时间较集中
电梯的使用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上学、放学和课间,这样容易造成此时间段电梯使用较为拥挤,并且超载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较为复杂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教职员工和众多学生的配合、学校与职能部门的配合,也要考虑学生心理素质与行为能力特点等诸多方面,因此,学校的电梯应急救援与其他场所的救援相比更为复杂。
完善学校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电梯技术资料
电梯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保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意外时间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电梯技术资料交专人管理,为日后维修保养提供原始资料;需要改造和大修的电梯应及时按程序申报资料等。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按照国家规定,使用电梯的单位必须配备至少1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县级以上质监部门考试合格后发给电梯管理员证方可从事电梯管理工作。电梯管理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确保齐全、清晰、有效;妥善保管电梯层门、机房、电源钥匙;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并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同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实施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的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签字确认。
重视电梯维修保养工作
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前提,学校应当做到:与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做好日常故障记录,便于日后查找安全隐患;督促电梯维保单位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需要大修的电梯应实行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修理、更换零部件。
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大力宣传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形象的宣传海报、生动的游戏、电梯安全事故视频的播放、实景模拟等。宣传的内容应包括:告知学生们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对一些明示不得使用的电梯要禁止使用,不能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在电梯内禁止蹦跳、打闹等,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不能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者标志,不能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被困于轿厢时,切不可盲目自救等。
保证应急救援装置配置齐全
机房内救援装置应配备齐全,并放置在明显处,便于取用,紧急救援程序应正确、清晰明了,张贴上墙;轿箱内应急照明应保证在停电时功能有效,照明有效时间应能供1 W灯保持1小时,照度应以能看清操纵盘上的按钮为宜,这样能够降低被困人员的恐慌心理,可以及时地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紧急报警装置应接至常有人接听的值班室、办公室,保证报警装置的有效,及时应答被困人员的呼救,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及时与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尽快解救被困人员;有条件的学校可试行在电梯轿厢内安装电视监控系统,通过电子眼把实时监视到的异常情况传递给管理部门,有利于管理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应急救援预案
要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人员分布散状况、学生年龄特征、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及电梯数量、方位等多个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应包括:1)遇地震、火灾、突然停电、大型活动时等特殊情况下的救援方案;2)确定主要负责人协调涉及的各个部门,教职员工分工明确;3)制定救援措施、救援路线、方法以及注意事项;4)人员受到伤害后的紧急救助。
开展应急救援的演练活动
1编制目的
1、确定xx镇交通事故应急指挥者及管理者的职责和作用,确定相关应急人员的应急功能和任务分配,协调xx镇内应急资源的使用,建立“统一指挥、规范有序、反应快捷、科学高效”的应急机制。
2、对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采取先期处置和先期控制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消除蔓延条件,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及后果,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3、有效防范、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规范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2交通安全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2。1交通事故类型
本专项应急预案的交通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事故类型:
1、车辆伤害;
2、火灾;
3、爆炸;
4、中毒和窒息,指职业性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伤害。
2。2事故风险分析
交通安全事故风险分析见下表2。2-1。
交通安全事故风险分析表表2。2-1
2。3事故分级
1、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公通字(199(1)113号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1)轻微事故:一次造成轻伤一至二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一千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二百元。?
2)一般事故:一次造成重伤一至二人,或轻伤三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三万元。
3)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一至二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三万元以上不足六万元。?
4)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伤十一人以上,或者死亡一人、同时重伤八人以上,或者死亡二人、同时重伤五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六万元以上。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xx镇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应急总指挥部,交通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xx镇政府有关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xx镇、村、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组成,见图3。1-1。
交通安全事故领导机构为应急总指挥部,
负责领导xx镇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交通事故现场指挥部、工业企业组在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协调、开展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公安消防部队)、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等。
xx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履行本部门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职责,负责制定、管理并实施有关应急预案。
3。2职责
xx镇应急总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xx镇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全面负责全xx镇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
xx镇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指示,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负责相关状况上报工作;指导监督应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本xx镇交通安全整顿措施和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掌握应急处理动态状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工作。
3。2。1应急总指挥部
应急总指挥部由下列人员及单位成员组成:
1、总指挥:
xx镇xx镇长、安委会主任,负责指挥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处理全面工作。
2、副总指挥:
xx镇副xx镇长、安委会副主任、派出所所长胡秀杰,负责协助总指挥全面处理重、
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调查处理、道路畅通及相关场所的治安保卫工作。
xx镇副xx镇长、安委会副主任鲍海涛,协助总指挥做好协调联络工作。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区安办、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交通部门对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指示,提出应急处理具体措施,相关状况的上传和下达。
3、成员:
xx镇安委会相关职能组成员及xx镇安监办成员。
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相关单位及其主要职责如下:
1)xx镇派出所、综治办负责领导和组织公安机关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进处置,并依法打击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2)xx镇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优先救援人员和物资,组织调配紧急救援物资所需车辆等运输工具。
3)xx镇安监办负责对交通事故的倒查工作。
4)xx镇卫生部门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和紧急处理,并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全力抢救伤员,减少人员伤亡。
5)xx镇环保部门负责因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以及对事故现场污染物的处置工作。
6)xx镇民政办负责督促事故发生地殡葬单位及时运送交通事故尸体并带给优质相关服务。
7)xx镇派出所协助大港消防支队负责交通事故现场的灭火、控制和排除易燃、有毒物质泄漏等工作,协助组织搜救伤员工作。
8)xx镇司法所负责协调律师、人民调解员、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事故发生地参与个性重大、重大、较大交通事故的调处。
9)xx镇政府法制办负责带给涉及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的咨询意见。
10)xx镇气象部门负责监测事故现场天气气候,做好分析预测,及时带给天气气候分析预测信息;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预警机制,对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状况,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通告”。
11)xx镇政府办公室会同新闻宣传部门由总指挥授权统一通报事故状况,做好宣传工作。
3。2。2交通安全事故现场指挥部
交通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由下列工作小组组成:
1、综合协调组
1)负责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状况,对事态发展进行评估,并根据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处置方案;
2)负责向其他工作小组传达现场指挥部的指令,负责联系和督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报告工作小组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负责联系及请求社会保障力量进行援助。
2、现场警戒组
1)负责划定现场的警戒区并组织警戒,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2)负责疏散事故区域内的群众和无关人员;
3)负责救援运输车辆的畅通。
3、现场抢救组
1)负责根据各类事故的类型、特征,依据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和相关支持附件,实施事故现场抢险;
2)现场伤员搜索,抢救现场物资;
3)施工设施的抢修等应急处置工作。
4、医疗抢险组
1)组织事故伤害人员的现场紧急抢救处理工作;
2)负责保障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车辆、医疗卫生人员、担架、氧气呼吸器、防毒化服装的抢险需要;
3)因事故伤害人员的抢救需获得医疗援助时,负责向上级卫生系统联络。
5、物资保障组
1)制订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检查、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建立应急反应物资档案;
2)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到事故现场;
3)负责保障电力、通信设施安全畅通。
6、善后处置组
1)负责事故调查评估;
2)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
3)与保险部门一齐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4)事故现场恢复。
4预防与预警
4。1交通事故的预防
xx镇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交通道路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辖区内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需要收集和分析的主要资料包括:
1、可能诱发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
2、辖区道路建设和交通状况;
3、潜在的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及影响区域;
4、xx镇区域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交通和基础设施状况,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等气象条件,人口数量、结构、特征及其分布;
5、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其应急潜力、分布,应急设施和物资的种类、数量、特性及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地区可用的应急资源;
6、可能影响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7、交通运输企业自行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或现场处置措施。
4。2交通事故的预警
xx镇交通事故的预警机制依照《xx镇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4。2章节的资料执行。
5事故信息报告程序
事故信息报告程序见图5-1。
图5-1事故信息报告程序图xx镇交通安全事故24小时值班为:022-[1**********]3。
报告资料一般应包括以下要素: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状况。
3、信息来源。
4、事故的简要经过。
5、主要危害物质及危险源。
6、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7、事故波及范围和发展趋势。
8、已经采取的措施。
9、事故报告单位、报告时间等。
事故信息报告应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事故信息
上报格式、资料,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较大以上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xx镇应急办、xx镇派出所等,必要时报119、120,请求救援。紧急状况下现场有关人员或单位可越级上报。
xx镇应急办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xx镇安委会领导报告事故的初步状况,并同时向大港区应急办报告事态发展和现场状况。事故中伤亡、失踪、被困人员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时,xx镇安委会要及时通知区商务局。
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要跟踪续报事故发展、救援工作进展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及时提出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带给的支援。
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有关单位、部门要及时、主动向xx镇应急办、有关部门带给与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资料,为xx镇应急办、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救援方案带给参考。
对涉外、敏感、可能恶化的事故及发生在重要地段、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的交通安全事故,应加强状况报告。
相关工作可依据《xx镇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执行。
6应急响应
6。1响应分级
按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预案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分别是:
1、Ⅳ级响应:企业级的响应,针对发生轻微交通事故。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2、Ⅲ级响应:xx镇有关部门级的响应,针对一般交通安全事故。
发生一般交通事故,xx镇交通道路安全主管部门能够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由相关xx镇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3、Ⅱ级响应:xx镇应急指挥部级的响应,针对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超出xx镇交通道路安全主管部门、事故单位、现场人员应急处置潜力的,需xx镇应急总指挥部统一协调进行应急处置的交通事故为Ⅱ级交通事故。
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由应急总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具体处理。
4、Ⅰ级响应:滨海新区、大港区区级响应,针对个性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发生特大、重大交通事故,并且造成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危害,超出xx镇应急处置潜力,需立即向上级应急机构汇报,请求增援;或上级部门要求公司配合进行应急处置的交通事故为Ⅰ级交通事故。
发生Ⅰ级交通事故,由天津市滨海新区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xx镇应急总指挥部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2响应程序
1、Ⅳ级响应
当事故到达Ⅳ级应急响应标准时,事故发生现场人员或接警人员应迅速采取下列控制事态发展的措施:
1)事发单位负责人及相关接警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先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
2)事发单位负责人和现场接警人员应及时掌握事故应急处置状况,当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超出单位或现场接警人员应急救援潜力时,应及时报请xx镇政府(应急)办及安委会启动更高级别应急响应程序;
3)xx镇派出所接警相关人员按照报告程序上报xx镇应急办,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状况。
2、Ⅲ级响应
当事故到达Ⅲ级应急响应标准时,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应立即上报事故信息,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
(1)立即向xx镇应急总指挥部报告,报告资料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可能原因、危害程度和救援要求等资料,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状况。
(2)由事故职责方或现场接警人员组织、研究、制定、决策应急救援方案,统一指挥和调配有关有效资源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xx镇交通安全事故现场指挥部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立即向应急总指挥部领导和有关成员报告事故状况,交通安全事故现场指挥部主要成员到位,并按照应急指令下达程序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意见;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状况
2、Ⅱ级响应
先期处置未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当到达Ⅱ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未防止事态的进一步
扩大,xx镇应急总指挥部分析事态状况后,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派遣xx镇交通安全事故现场指挥部入驻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
2)现场指挥部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责划分开展相应工作,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状况,并向xx镇应急总指挥部反馈状况,xx镇应急总指挥部则根据实际状况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性意见。
3)xx镇应急总指挥部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向上级汇报事故应急救援状况,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状况。
3、Ⅰ级响应
当事故到达Ⅰ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滨海新区、大港区应急管理部门将启动相应应急预案,xx镇应急总指挥部配合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按照如下资料响应:
(1)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及时向滨海新区、大港区应急管理部门上报事故状况,并及时续报事故发展态势。
(2)在滨海新区、大港区应急管理部门采取应急行动前,调用xx镇内应急资源,按照Ⅱ级应急响应采取应急行动,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3)在滨海新区、大港区应急管理部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后,理解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指令,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3现场处置
6。3。1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本预案第5章事故信息报告程序”中规定的程序及时进行上报;
2、各单位应建立信息通讯网络,构成值班电话、无线对讲系统、领导和相关人员移动电话组成的通讯联系网,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无阻;
3、在必要时及时请求社会救援。
6。3。2应急救护
1、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和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接警人员务必保护事故现场,安排专人严密封锁周边危险区域。
2、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和第一批到达的接警人员在进行信息上报的同
时应首先组织开展救援。在开展救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事故现场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安全处理因交通事故泄漏的燃爆、有毒、腐蚀性物品,疏散周围群众,防止事态扩大;
2)疏通事故现场通道,保证救援人员及车辆行驶道路通畅;
3)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急救等各项工作。
在自救过程中,当有危及人身安全状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
3、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由xx镇应急总指挥部根据事故灾害状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通知有关单位及其应急指挥机构、救援队伍、事发单位和毗邻单位的应急指挥机构,带给增援或保障。
1)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各成员单位接到现场应急指挥部指令后,立即响应,派遣事故抢救人员、物资设备等迅速在指定位置聚集,并听从应急总指挥部的安排;
3)现场应急指挥部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专家推荐等,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救援,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的各单位务必持续通讯畅通;
4)当现有应急救援队伍和资源不能满足救援行动要求时,应及时向xx镇政府、大港区应急办、滨海新区应急办汇报,请求调动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或资源;
5)根据现场状况,现场应急指挥部通知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社会救援力量(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中有医疗资源名单,现场应急指挥部可根据实际状况选取医疗机构),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6。3。3应急疏散和警戒
应急总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状况,在充分思考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如建立警戒区域、紧急疏散、扩大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事故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实行专人警戒,除消防及应急处置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2、紧急疏散
受灾区域内被围困人员由公安部门负责搜救;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由事故单位配合
公安部门实施紧急疏散。
3、扩大疏散
当事故可能危及周边地区较大范围人员安全时,总指挥部应综合应急专家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提出实施人员紧急疏散的推荐,推荐应当明确疏散的范围、时间与方向。
6。3。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基本工作资料如下:
1)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立即到达现场,查明并控制险情,防止灾情扩大(如损坏电气设备;燃料泄漏;易燃易爆物品引发火灾、爆炸;中毒;污染环境;建筑物倒塌等)。与应急救援相关人员商定初步救援方案,并向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经批准后,现场组织实施。
2)现场抢救组排险人员根据状况携带专用防护器材和专用工具迅速到达指定现场。严密监视现场危险源,转移危险物品,防止发生联锁事故。进行现场抢险作业,消除事故现场火种和其他危险源。
3)医疗抢险组组织抢救伤员,迅速将伤员移至安全地带,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4)现场警戒组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带、围栏等明显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原始状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区域交通管制,禁止无关车辆进入事故现场,保证救援道路畅通;维护撤离区和疏散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工作,保护主要目标和财产安全。
5)后勤保障组确保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的救援用车,做好救援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
6)在组织现场救护的同时,安排人员记录事故现场基本状况、事故原因、事故时间、伤员受伤部位及程度、采取的措施等第一手资料。
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一览表表6。3。4-1
6。4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人数清点的规定。
6。5群众的安全防护
在易燃、易爆以及危险化学品泄露难以控制的前提下,由应急总指挥部发出指令,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资料如下:
1、事故单位及现场接警人员负责现场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2、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3、现场处理组负责实施疏散、转移;
4、启用应急避难场所;
5、开展医疗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
6、负责治安管理。
6。6事故分析与评估
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应根据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的现场调查和分析来评估事故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的范围。同时,在充分思考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6。7应急结束
现场应急处置完成后,经xx镇应急总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xx镇应急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应急响应程序关掉。
6。8后期处置
1、有关部门与事故单位应做好现场处置与清理,消除危害因素。
2、按照程序组成事故调查组,按照处理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职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依法对事故职责者提来源理意见。
3、督促事故单位、相关保险机构做好事故的赔偿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4、以事故单位为主,上级相关部门配合,组成善后工作组。负责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按国家政策负责遇难者及家属的善后处理和受伤人员的善后工作。
5、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善应急救援工作的推荐,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7应急保障
7。1通信保障
1、依托xx镇现有相关网络系统,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保障期间信息通畅。
2、xx镇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及xx镇应急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由值班领导和保障人员组成的战备值班制度。相关值班工作依据《xx镇安全生产值班制度》执行。
7。2队伍保障
成立xx镇专职应急救援小队,并鼓励和奖励村、企业建立自己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7。3经费保障
应急保障资金首先由事故职责单位承担,事故职责单位暂时无力承担的,xx镇安委会帮忙协调解决。每年xx镇应急办和专职应急救援小队工作经费应从xx镇年度财政计划中列支,村、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经费原则上自己解决,应急救援抢险中表现突出的队伍和个人由xx镇安委会审议后给予奖励和补贴。
7。4物资装备保障
特殊设备由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联系,费用由职责单位负担。
各单位应根据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迅速带给现场应急救援所需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常用物资和设备有:
1、常用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仁丹等)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带、氧气袋等。
2、抢险工具:铁锹、撬棍、千斤顶、麻绳、气割工具、灭火桶、小型金属切割机、电工常用工具等。
3、应急、消防器材:呼吸器、安全帽、安全带、应急灯、灭火器、消防斧。
7。5医疗保障
按因地制宜、防救结合的原则建立医疗救治网络。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别的事故,联系不同的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保障工作。
7。6公共设施保障
xx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水、电、油、气、热的供给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7。7技术保障
xx镇安委会应成立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应急救援工作带给技术支持。
7。8紧急避难
xx镇政府应指定或建立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
明确各级职责人,确保在紧急状况下的公众安全和有序的转移和疏散。xx镇应急办应为涉险人员和xx镇专职应急救援队人员带给贴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8培训与演练
8。1公众信息交流
xx镇应急总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宣传力量,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要普及交通安全事故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交通安全事故的潜力和心理准备。
8。2培训
xx镇应急总指挥部xx镇安委会应用心开展针对各类不同事故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相关工作可依据《xx镇应急救援队伍演练培训制度》执行。
宣传、法制、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应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定期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工作人员进行常规培训或专业培训,将有关道路交通事故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资料,增强各级领导的应急意识,提高防范潜力和应急指挥与处置潜力。
8。3演练
演练由xx镇安委会负责协调组织,各级应急救援负责部门按照在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任务进行演练,透过演练检查应急反应、协调配合、现场反应和现场处置潜力,完善和改善应急救援体系。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相关工作可依据《xx镇应急救援队伍演练培训制度》执行。
9附则
9。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应急救援预案管理部门为xx镇应急总指挥部xx镇安委会。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
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预案实施后,经评估发现其缺陷和不足,xx镇应急总指挥部xx镇安委会要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遇有特殊状况可随时修订。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重新办理审查、批准、印发、备案和公布等各项程序。
xx镇应急总指挥部每两年要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审、修订,评审结果报xx镇政府审定。各部门应按职责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年组织一次评审,并根据实际状况及时修订,预案修订状况应有记录并归档。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状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2、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3、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4、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9。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xx镇应急总指挥部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9。3预案实施时间
关键词:烧结 机械伤害 爆炸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一、编制依据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七十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六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六十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法规、规章: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
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 87-85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二、危险源及危险性分析
1、火灾、爆炸
(1)由于干燥物料使用煤气进行生产,存在易燃气体Co在达到临界含量时,在明火作用下、在局部区域会产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车间内电缆密布,数量较多,电缆表面绝缘材料为可燃物质,当电缆自身故障或高温物体与电缆接触时,容易引起电缆着火,且电缆着火的蔓延速度极快,易酿成火灾。
电气火灾有三种:一是外界火源引燃电缆;二是电力线路短路引发火灾;三是电流过载导致火灾。
2、中毒和窒息
我公司烘干生产使用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剧毒、气态,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2%时2h左右就会使人头痛恶心;浓度达到0.08%时2h能使人昏迷;浓度达到1%时10min就会使人死亡。在停炉检修煤气管道时如果没有对煤气管道进行充分置换,冒然打开管道检修会造成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
3、灼烫
灼烫主要存在于烘干机炉前岗位和维修岗位,一是在烘干成品出炉时由于岗位工,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成品溅出造成灼伤、烫伤;二是维修工在检修过程中割、焊时由于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会造成灼伤、烫伤。
4、高处坠落
作业人员在静电除尘、煤气管道检修作业中,操作平台无护栏或护栏损坏,可导致人员高处坠落事故。
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因素:
(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2)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损坏。
(3)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安全保护设备、设施进行作业。
(4)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6)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等。
(7)高处平台没有围栏或围栏不合格。
(8)高处平台不完善,存在可以造成人员坠落的孔、洞等。
(9)平台为钢结构,年久失修,地板过薄,难以承受人体重量。
(10)平台没有防滑地板或冬季平台上结冰等。
5、触电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电气设备漏电,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失效,电气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未办理作业票,检修中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未按电气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随便接临时电源等情况下,人体接触带电物体导致的。
造成触电伤害事故常见的因素有:
(1)违反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带电危险部位。
(4)在检修电气设备故障时,未按规定切断电源或未在电源开关处挂上明显的作用标志(严禁合闸等),电气开关被他人误合闸或随意合闸,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5)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或绝缘不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6、机械伤害
潜在的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泵类、金属加工等机械的防护装置不完善或损坏、拆除,转动部分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损坏,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1)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上本身存在缺陷。
(2)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导致事故发生。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紧急情况下无法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几台机械设备开关设在一起,容易造成误开机引发事故。
(4)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
(5)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故障运行。
(6)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他人随意启动;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操作。
(7)在与机械相关联的不安全场所停留、休息;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
(8)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若干个职能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注意一定要明确日常安全管理职责、应急管理职责。
四、预警与信息报告
一、危险源监控和预防
1、火灾、爆炸
危险源监控
(1)煤气浓度的监控使用壁挂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在主车间二、三、四层分别设置了壁挂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凡在煤气区域的工作人员、检修人员配备了便携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当煤气浓度超过30ppm时自动给予报警。
(2)岗位人员加强对电气设备的防火巡查力度(每30分钟巡查一次)
(3)在禁火区内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相关作业票、由安全员和监护人进行监督。
事故预防措施
(1)分别在主车间二、三、四层煤气区域设置了轴流风机并与壁挂式煤气检测仪连锁,煤气浓度超过50ppm是轴流风机自动启动,主车间三次煤气操作平台设置电、自一体快切阀,眼镜盲板阀和逃生通道。
(2)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制定巡查、监控和动火作业制度,并严格执行。
(4)尽可能用不燃油代替可燃油。
(5)配备合适的灭火器和消防水源。
2、中毒与窒息
危险性分析
烧结矿物使用的燃料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剧毒、气态,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2%时2h左右就会使人头痛恶心;浓度达到0.08%时2h能使人昏迷;浓度达到1%时10min就会使人死亡。在停炉检修煤气管道时如果没有对煤气管道进行充分置换,冒然打开管道检修会造成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
事故预防措施
(1)在巡查煤气设备时必须双人进行、佩戴便携式煤气检测报警仪。
(2)在检修、更换煤气设备、管道阀门前,必须通知公司负责人、安全员,经同意批准后办理作业票方可作业,作业前必须使用氮气对煤气管道充分置换,经检测确认无煤气后方可作业。
3、灼烫
危险性分析
灼烫主要存在于主车间三层烘干机炉前岗位和维修岗位,一是在烘干成品出炉时由于岗位工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成品溅出造成灼伤、烫伤;二是维修工在检修过程中割、焊时由于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会造成灼伤、烫伤。
事故预防措施
(1)上岗前必须合理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三违”现象。
4、高出坠落
危险性分析
作业人员在静电除尘、煤气管道检修作业中,操作平台无护栏或护栏损坏,可导致人员高处坠落事故。
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因素:
(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2)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损坏。
(3)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安全保护设备、设施进行作业。
(4)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6)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等。
(7)高处平台没有围栏或围栏不合格。
(8)高处平台不完善,存在可以造成人员坠落的孔、洞等。
(9)平台为钢结构,年久失修,地板过薄,难以承受人体重量。
(10)平台没有防滑地板或冬季平台上结冰等。
事故预防措施
(1)高空作业必须办理作业票。
(2)设专人监护、安全员现场监督。
(3)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
(4)严禁交叉作业。
(5)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
5、触电
危险性分析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电气设备漏电,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失效,电气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未办理作业票,检修中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未按电气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随意接临时电源等情况下,人体接触带电物体导致的。
造成触电伤害事故常见的因素有:
(1)违反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带电危险部位。
(4)在检修电气设备故障时,未按规定切断电源或未在电源开关处挂上明显的作用标志(严禁合闸等),电气开关被他人误合闸或随意合闸,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5)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或绝缘不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事故预防措施
(1)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检修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悬挂检修作业牌。
(3)作业前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4)检修电气设备时设专人监护。
6、机械伤害
危险性分析
潜在的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泵类、金属加工等机械的防护装置不完善或损坏、拆除,转动部分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损坏,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1)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上本身存在缺陷。
(2)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导致事故发生。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紧急情况下无法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几台机械设备开关设在一起,容易造成误开机引发事故。
(4)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
(5)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故障运行。
(6)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他人随意启动;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操作。
(7)在与机械相关联的不安全场所停留、休息;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
(8)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
事故预防措施
(1)对新设备质量安环科严格把关,严禁带病运转。
(2)新安装的设备必须重新制定操作规程,并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习。
(3)经常检查机械设备防护措施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及时维护、更换。
(4)维护、更换机械设备防护措施必须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设专人监护。
二、预警行动
当发生出现有人员轻伤以上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其他伤害时。现场人员发现事故时,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预案,即按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及时通知现场处置方案中的应急救援组长,组长立即按应急预案组织控制事故。若事故被控制、消灭,应急结束;若事故无法控制则立即通知公司值班人员或公司总经理,总经理接到通知后,判断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一级响应预案。
三、信息报告与处置
需设立24小时职守电话。发生事故时汇报情况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
3、事故原因初步判断。
4、涉及范围、灾害程度、人员伤亡情况。
5、事故类型。
6、现场人员是否撤离,现场人员联系方式,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
7、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抢险求援情况。
8、如有条件可附现场图
四、信息上报
发生事故后在1小时内向政府安全管理及相关部门汇报。
1、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4)已采取的措施。
五 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的可控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将我公司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一级响应:可能造成人员轻伤以上和2万元以上经济损失,事故需公司力量能控制和救援的生产安全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二级响应:可能造成人员轻伤以下和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下,且公司依靠本单位车间、班组救援力量,能够达到事故救援、事故控制能力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判断事故为二级响应时,启动公司应急救援现场处置预案,当事故不能控制时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
1、应急响应的过程分为:报警、警戒、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判断事态是否扩大、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
2、应急响应过程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骤
三、应急救援
1、抢险救援程序启动后,在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下、各救援小组,按照安全技术规程和事故处理预案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指挥部调集好应急救援的各种资源,现场抢险时2―3人一组,佩戴好各人防护用品,同时注意相互监护。抢险原则是救人第一,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将事故有效的隔离起来。
2、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和抢险人员接警后,应立即按指令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在现场操作人员的配合和帮助下进入现场,实施救援。
3、若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由指挥部决定是否扩大应急,请求政府或上级单位的救援。
四、 应急结束
一、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事故隐患消除后,进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应急救援状态可以终止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并应急救援状态终止命令,在应急状态终止后,根据要求对事故进行调查。
1、事发单位应在2日内向事故调查小组或上级单位提交事故情况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情况:包括事件发生详尽时间、地点、事故发生是经过等;
(2)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3)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影像、记录图示等;
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1)应急处置过程:包括从接报开始、下达的命令、抢险过程到抢险结束整个过程叙述,参加抢险组织人员等;
(2)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原因和责任等;
(3)抢险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
(4)抢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