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1篇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的施行给企业报告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何种及多大程度的影响成为广大投资者、理论界、实务界、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自从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许多学者撰文比较了新旧会计准则,并探讨了新准则的影响。这些文献往往采用演绎法进行规范分析,对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做出了“应然”解答,而没有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影响。本文拟运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对新准则的具体影响做出“实然”回答。

2006年11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以下简称“证监会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即2006年末仍在执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规范体系,以下简称“旧准则”)编制和披露2006年报的同时,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自身业务特点,在2006年报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还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年度财务报告的“补充资料”部分以列表形式披露经注册会计师审阅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股东权益调节表”)。股东权益调节表详细说明了按旧准则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的股东权益是如何变化到按新准则对2006年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后的股东权益的过程,其中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性房地产”等13个新旧准则主要差异项目。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的上述规定披露的股东权益调节表及其他数据为研究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影响提供了资料。并且,股东权益是一个综合指标,其本身就是反映财务状况的关键数据,同时也反映了经营成果的直接影响,因此,可以从股东权益的变化评价新准则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截至2007年4月30日,上市公司2006年报披露工作已结束。我们从wind资讯获取了截至该日上海、深圳两个证券市场已披露年报的145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的统计数据,对该数据进行了认真校验。另外,通过逐个阅读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收集管理层对新准则影响的评估数据,归纳总结了管理层对新准则具体影响的评估结果。

二、股东权益影响的统计分析

(一)总体分析 首先,对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和按新准则编报的股东,益之间的差异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统计可以发现:29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没有变化,占公司总数的2%,1314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增加,占公司总数的90.6%,107家公司下降,占7.4%。按旧准则报告的全部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合并报表,下同)为34355亿元,按新准则报告的股东权益合计数为37650亿元,新准则导致股东权益增加了3295亿元,总体增加幅度为9.59%;增长幅度最大的达7317.48%,下降幅度最大为207.04%。

在导致新旧准则下披露的股东权益发生变化的因素中,“少数股东权益”是一个特殊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影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从而影响列报,而该因素仅仅因为列报规则的变化而影响股东权益,在旧准则下作为独立于负债和股东权益的项目下列示,而在新准则下作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列示。因此,为了考察因新准则引起的(狭义上的)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真实影响,本文还统计分析了扣除该因素后的股东权益差异。结果表明,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共有1370家(94.5%的)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真正因为执行新准则发生了变化,其中,1054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增加,占公司总数的72.7%,316家公司下降,占21.8%;80家公司没有变化,占5・5%。表1显示,新准则的真实影响是使股东权益增加了413亿元,幅度为1.2%,变化幅度的中位数只有0.46%,远小于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前的上升幅度。

为了获得新准则影响的统计证据,笔者还在上述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假设检验。首先计算了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的变化率(即差异率的绝对值),然后进行z检验。均值为0时z检验的p值为0.0131;均值为5%时z检验的p值为0.1183:均值为10%时z检验的p值为0.4435。由于股东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从上述统计结果可知,执行新会计准则总体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影响,但影响很小。

(二)分项目分析 证监会通知中给出了股东权益调节表的格式,其中列出了新旧会计处理变化较大(如长期股权投资)或新的会计准则(如投资性房地产)等预计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14个项目(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最广泛,89.32%的公司报告了该项目引起的股东权益差异,位列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变化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方法变更。资产弃置费用一项由于以前会计准则没有明确提出,也未规定其会计处理,而没有一家公司报告该项目影响其股东权益。另外,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交易性金融负债、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的影响范围也都非常有限。

从表2可知,旧准则对投资类金融资产按成本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新准则把投资类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资产,前两者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新旧准则的上述变化导致股东权益增加了827亿,是贡献最大的项目,这是因为我国股市近年来涨幅巨大、导致公司持有的投资类金融资产的市价大幅上升所致。但同时也应看到,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变化导致新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比旧准则减少了182亿元。另外,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虽然影响范围广泛,但影响程度不大,对股东权益的合计影响仅约8亿元。

(三)分行业分析 笔者采用证监会的分类标准对股东权益差异进行了分行业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表3分别报告了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和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差异,两个口径的统计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按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口径计算的结果显示新准则对信息技术业的相对影响最大,使股东权益增长了27.85%,而按除少数股东权益外口径计算的结果显示新准则对信息技术业的相对影响位列第三,反而使股东权益减少了4.22%。因此,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差异真正反映了新准则的影响。

表3显示,执行新会计准则只对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四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其股东权益减少,其他行业的股东权益均增加;从绝对金额来看,执行新准则对金融、保险业的影响最大,使股东权益增加了约257亿

元,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小得多,这可能是因为该行业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等,净资产规模庞大。为了剔除公司,行业规模的差异,笔者还从相对比率进行了统计。从差异率来看,执行新准则对制造业中的其他制造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制造业一纺织、服装、皮毛。

此外,还对新会计准则对各行业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了方差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对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各行业以股东权益为表征的公司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所致(各行业新、旧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方差分析的p值均等于0.0000),但差异率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管理层评估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

表4报告了按会计准则项目对管理层评估执行新会计准则具体影响的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准则按其影响范围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第18号、第2号、第33号、第17号、第6号、第16号、第22号、第9号,超过20%的公司管理层认为这8项准则将对公司产生影响,其中认为第18号准则――所得税将产生影响的公司数占公司总数的82.62%,其次为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这一结果与表2报告的分项目的广度分析的统计结果相似。

另外,本文还对上述8个具体准则进行分行业统计。表5分行业报告了管理层认为受到影响的具体准则的公司数及其占所在行业公司数量的比例,为了辨别这些准则的影响在行业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还报告了方差分析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一些新准则(如长期股权投资)方差分析的结果统计上不显著,表明这些准则施行后将影响所有行业,不存在行业倾向性;而无形资产、职工薪酬、借款费用等准则方差分析的结果统计上显著,表明这些准则的影响在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影响专利技术、研究开发支出较多的信息技术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0.2%的公司管理层在评估新准则的影响时提及了该准则;而没有一家金融、保险业的公司管理层认为该准则的施行会产生影响。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独立性是民间审计生命力之所在,本文在分析了独立性所包含的内容后,侧重从形式上的独立性方面阐述我国民间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引言

现代审计理论认为独立性是民间审计的灵魂,我国民间审计目前面临的状况是独立性缺失,本文从民间审计的起源分析独立性之于民间审计的意义,独立性包含的内容,进而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分别探讨影响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民间审计的起源与独立性

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民间审计的起源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密不可分。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希望存在一个独立于经营者的第三方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核实,经营者也希望通过一个独立第三方的验证来解除其受托经营责任,于是受所有者委托,专门负责对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鉴证的民间审计产生了。可见,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方是审计委托者与被审计者共同的要求,即独立性是民间审计从起源上的基本要求。

何谓民间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又包涵那些方面的内容,在审计理论界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仅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结构理论》一书中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和职业的独立性,实务人员的独立性是指单独的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独立性保持的状况,职业的独立性则指民间审计这一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另一些学者如Moiser、Higgins等则将审计独立性分为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确无利害关系,形式上的独立性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于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状态,即在第三者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质上的独立性对于第三者而言过于抽象且难于评判,形式上的独立性则通过观察较易于判断,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具有独立性第三者是通过对形式上独立性的判断来实现的。第三者通过观察形式上的独立性来推断实质上的独立性,单个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影响着公众对单项审计业务独立性的判断,众多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则影响着公众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独立性的判断。当公众对单个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产生怀疑时,将会影响公众对聘请该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公司的投资决策,当公众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独立性产生怀疑时,公众将不再依据经审计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可见形式上的独立性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独立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通过审计委托者(所有者)、审计受托者(审计人)、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经济环境来表现。因此分析某一国家民间审计独立性可从其形式上独立性入手,分别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研究。

二、影响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从形式上独立的角度出发,影响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站在微观的角度,我们首先从三方当事人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从民间审计起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民间审计产生的初期,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经营企业并委托审计人对经营成果进行审计,审计人与经营者为审计与被审计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由原来的几个、几十个发展到成百上千个,众多的股东在利益一致的大前提下仍存在各自的利益冲突,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些大股东开始凭借股份的优势插手企业经营管理,表现在审计委托上则是利用控股权优势委托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大股东权利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的威胁西方国家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相关法律制度来制约的,而我国由于股份制建立较晚、资本市场不发达、相应的法律法规又不健全再加上我国股份制企业的一些特殊情况,使得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更加复杂:国有股一股独大,国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企业管理中国家是个抽象的概念,真正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的是国家派出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表现在民间审计上则是国家派出的经营管理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具有决定权,并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审计人对经营者有了明显的经济依赖性,形成了经营者自己委托审计人员审计自己的奇怪现象,造成了我国审计委托关系上的严重先天缺陷,加上我国的国有股多为不流通股,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能通过股票的涨跌真实反映,因此许多经营者为了圈钱、完成利润指标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改变了委托审计的初衷,影响了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其次我们从审计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状况:民间审计在国外属于垄断性行业,在我国却属于竞争性行业,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众多且规模不大,在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中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事务所不多,使得单一依赖报表审计业务为生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激烈,为了生存许多事务所不得不以竟相压价和迎合委托人既被审计单位的需要来获取业务,降低收费的代价是审计质量低下,独立性无法保证,而迎合委托人的需要更是以直接丧失审计独立性为代价的,不利于我国民间审计行业的长期发展。加上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初期,与当时的情况相适应,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其所谓挂靠单位,虽然后来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先后都与挂靠单位脱钩,但现实中效果并不理想,事务所依赖原挂靠单位获取审计业务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造成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在获得审计业务上的不公平竞争和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依赖加剧,一些后成立的无挂靠单位所依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更是置独立性于不顾。

第三,从审计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民间审计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审计是在所有者为了审核企业经营者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经营成果,经营者为了解脱受托经营责任的情况下二者共同需求产生的,而我国民间审计的需求是扭曲和不足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界限的模糊导致委托审计者往往为了吸收资本(圈钱)、完成利润指标等目的委托审计,有些甚至是在上级单位要求必须把会计报表与审计报告一起上交的情况下委托审计,中小股东则由于在企业经营决策上处于弱势甚至根本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并不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仅致力于短期股票的买卖差价,因此我国中小股东在对会计报表审计上存在需求不足,债权人、潜在投资者虽对会计报表审计存在需求但苦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各种原因,他们无法依据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因此也存在需求不足。

综上所述,我国民间审计在微观层面上不具备形式上独立性存在的条件,进而影响我国民间审计实质上的独立性,因此我国近几年接连出现丧失审计独立性的典型案例,从而影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整体的独立性。

站在宏观角度,我们对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分析如下:第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行业自律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省级财政部门的双重领导,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干预较多,不利于行业自律管理,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第二、我国审计市场目前处于买方市场阶段,市场营销学认为买方市场比卖方市场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具体到我国审计市场来说,买方市场使得经营者在委托审计及支付审计费用时拥有过多的决定权,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及相应法律制度的缺位无法制约经营者,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处于被动地位,影响着民间审计的独立性;第三、我国与审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本身不健全,相互之间不乏矛盾之处,并且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规定较少,对刑事、行政责任规定较多,使得因丧失独立性而导致审计失败的当事人得不到应有的民事惩罚,刑事、行政处罚也不够严厉,违法成本低廉,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权衡了违法成本和因此获得的收益以及为保持独立性而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之后,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倾向于丧失独立性,结果是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遭到公众的置疑。

三、加强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途径

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通过各种相关制度来体现,因此加强形式上的独立性就离不开与独立性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

第一、加快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促进公司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真正做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将审计委托与付费的权利归还所有者,消除审计人对经营者的经济依赖性,二者之间仅保持审计与被审计的正常关系。

第二、培育健康、旺盛、良好的审计市场需求,改上级或有关部门要求企业审计的被动审计状况为经营者主动要求审计的积极审计状况。

第三、促进审计市场的公平竞争,鼓励事务所扩大规模,开展多样化业务,降低对会计报表审计及单一客户的经济依赖。

第四、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管理。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上,我们应减少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增强行业在管理形式上的独立性,参考国外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不断完善的行业管理模式。

第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变目前注册会计师仅注重短期效益的行为。

第六、完善与审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完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民间审计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改变我国目前审计市场状况的一项可行且见效较快的措施。

参考文献: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3篇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展的重要会计理念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念。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作出更为清晰的定义。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不仅要从某一时间段的收入利润表出发,而且要从公司的净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价值的角度,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影响的情况来计算。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在基于会计收益理论企业价值最大化,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思考问题,规定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税基的变化来衡量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企业所得税。企业会计体系的目标。财务报告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搜集起来,经过专门的手段分析后,将实用性的信息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评估企业管理受托层的责任履行情况,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趋于国际水平,而且符合中国具体国情。会计基础: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到多元化计量基础。新会计准则体系用谨慎的态度对企业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适用范围小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范围。

(一)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和创新发展理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行业只能针对理想状况下但社会上各种情况进行预判分析,然后才去如何做的方式来进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在当下,并不能很好的适合会计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当下会计行业需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这一点是会计在发展道路中必须拥有基本素养。这些发展理念与国际上的会计行业的认识基本上不谋而合。这些会计从业者在会计的发展道路中对于公允价值等方面在新的经济体当中在国际财务报告?试蚶硎禄崤?准的反射规则的谨慎使用, 高要求的会计标准。

与此同时,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情的复杂性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没有办法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具有相同的标准,需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在对于固定资产我国就具有不同的规定。固定资产在我们国家预计的提高净利润价值的因素,然后制定详细的规则,通过引导和不考虑企业年金界定福利计划和通胀,这与我们的真理一致,非常实用。

(二)实质性和可靠性并重原则

我们可以通过新的研究准则发现,在会计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国家会计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发展经济性质的业务的开展,这些业务就是会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在基本原则的实质上增加了信息素质的要求。其次,在具体的标准中,减少规则过于具体,以说明概念和原则,然后根据常见的情况来确定样本规则,并减少测试的数量或百分比的边界。如“原固定资产更新的原始资本20%国界废除;有的甚至有明确的界限,仍然被认为是一个例外, 无形的资产当它们的使用寿命化为零时,这些它们一般还会提供一些基本的条例,与此同时,伴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发展,这些准则开始更加注重安全性和信息来源的正确性,这些都已经在整个会计行业能否在现有的情况下,分析正确的情况来使得信息能够发挥真正的价值,在现实的准则实施过程中,会计的政策等问题,商业的股票交易等,都是需要得到实施的。以及交易资产;计量属性、需求变化等“证据”。 按照事实来说,这些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是整个会计行业思维的核心,这些也保证了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原则和会计目标。

(三)市场经济化

会计的市场化需要整个市场来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比如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和原来对于计划经济的进行彻底的清理,这些都是需要一代代会计人才进行坚定不移的改革的。我们需要对于确认有新的特征。第一,如果有商业性质的进行确认是否亏损或者盈利,另外,如果没有商业性质的我们就无法来确定,第二,我们要对于初始的成本进行确定合理的公允值。三是资产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有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的原则。

引导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修订后的标准对金融工具和租金标准的出台,规范处理各种金融创新,交易的资本运营;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表、财务风险信号提供更透明、更完整的绩效;应付账款按实际利率法,以剩余成本,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 新会计准则下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旧的会计标准已经不能适合现代会计发展的步伐,财务报告的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所关心的并不是衡量盈利质量指标缺乏反映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指标的不足,对评价和发展缺乏。修订后的标准对金融工具及租金标准是很有帮助的,各种金融创新的交易,交易的资本运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报表,财务风险 信息公开化、效益完整化;按照新的利率计算方式,剩余价值反映了货币的价值。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 决策有用性原则

water B Neigs教授认为财务分析是通过分析和解释搜集来的、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将结果提供给用户,帮助用户进行决策的一种技术。因此,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在新世纪当中,会计开始应用新的价值观,即决策有用,它强调: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向投资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以及类似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全新的分析体系,来帮助客户作出合理的分析和例证。

2. 可理解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清晰明了,便于表明和确认。假定在整个分析体制中,这个分析工具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目的,并且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会引导人们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并且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都是整个会计发展中不能够忍受的,因此来建立一个有目的性的分析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可接受性原则

健康的分析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信息只有在得到使用时才能够发挥应该有的作用,假设一个新体系无法被用户接受,那么他们将忽略它或拒绝遵守它。这样,执行会大大减少,结论的合理性往往在分析中不能够被正确的认识。所以,科学的财务分析需要大家都能够进行理解和接受的条件下。

4. 可操作性原则

有关信息必须进行详细的收集,指标体系的设计不能只基于理想环境,要把指标体系的目的和现存的各种因素相结合。如果过于理想化,那么设计出来的分析体系也只是一个理想模型,并不适用。

5. 重要性原则

这里的重要性原则是指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财务分析指标体现各个方面,也就是必须重视。

有关财务的指标必须具有权威性,从各个方面不同的揭示整个企业在财务报表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但是,全面性也应该有主次顺序的分析企业财务,均衡的全面性不利于评价企业财务的核心问题。因此,指标体系应主要分析对企业财务不利的核心问题。不必逐个剖析所有问题。

6.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如何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获益是在整个指标的建设过程当中有必要进行详细分析的。一些项目的评价指标是非常有用的,但如果对成本指标大于好处,一般应采取放弃指数而不是替代指标,其他低成本,然而,指数是重要的,在指标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应该是指数收集。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会计的准则主要集中在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比如资产、属性等。相对于以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这些变化明显不利。本文在对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变更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环境基于新准则得以重新构建。一个巨大的影响,在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帮助企业信息使用者的财务效益评价,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偿付能力、资本发展、未来前景、发展水平需要在企业的报告当中体现出来。对于企业的实际进程当中,如何能够在实际的发展获得更大的驱动力。

1. 财务效益状况

财务的效率就是资本的获得的回报比上原本资本的总数,这在一定情况下反映了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认识自己,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即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些结果得到会计从业者的分析以后反馈给利益相关者,这些投资人关注不同的交易信息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应该高于实际在存款所产生的收益;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债务贷款的稳定良好的操作效率的信用担保,不正常的利润,企业将无法偿还债权人。

2. 偿债能力状况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以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还款和能否具有偿还水准。企业的还款能力是可以通过以往该企业的运行状况和财务报表来得到的,这些是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来进行分析判定的。当下,随着全球的经济运行放缓,这些开始导致企业的还款能力变慢,导致破产风险。专业的会计从?I人员定性的分析整个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的潜力,来分配放款的额度,降低企业出现无法按时还款的概率发生,降低财务风险。

3. 资产营运状况

资产管理是反映整个企业效益规模利用率的最好证明,主要在企业的运转和发展中体现出来。企业的资源是以资本资产―成本―收益―资本循环的逻辑为基础,不断地流动,只有在发展当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使自己的资本变大变强。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就是要实现整个企业的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更多的价值。

4. 发展能力状况

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状况就是整个企业所具有的潜力,能够实现多大的收益。几乎所有的会计从业者都关心整个企业的发展,因为这是吸引大众进行投资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个没有潜力的企业,不会是一个资本眷恋的企业,也是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这些都关系着利益人的实际收益,可谓重中之重。不同角度对于企业的运行产生影响,如资本收益、营业收入增长等,增加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理念,创新管理水平,另一个重要因素――员工的素质也要有所提高。在分析企业发展和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不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就可以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运用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1. 上市企业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态度使我们专注于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实际效果的时候,会计在稳健性和公允性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深究,这些都是推进会计行业的发展的基石,合理的规避风险,在当前,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开始导致实体经济已经离不开,资本市场开始衍生各种金融,这些都是整个企业在发展中无法避免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变成了重中之重。

具体来说,金融工具的信息将会更加透明,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变的越来越完美。行业内自行进行诊断的机构也开始变得逐渐完善,加强风险管理和金融工具控制的建立。

2. 公允价值的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对过去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型分析, 房产公司会进行有目的的合并测定,但是。开发商主要进行是转移使用权的基础上的利润,这是作为一个房地产业务或房地产作为本质区别的使用和性质的股票出售房地产。新会计准则将房地产作为一种单独的会计资产进行投资,无论是选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都会单独核算。变化无疑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结构,特别是在开发商发展进程当中,投资的增加,这些都开始导致公司的风险增大,资产比重严重下降。

从表2中得知,2013年以来,整个房地产行业转变了计量方式以后,对于公司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企业的发展?E西安行增减,在房产投资上的比重逐渐增加对企业发展一般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的公允?r值下,企业采取的新的计量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资金,与此同时,公允性质的增加或者减少开始计算如企业的发展状况当中。

投资性质的公允价值都会对企业的发展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EA,公允价值的净利润占100%以上的贡献者,这意味着如果你剔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在这部分的公司会计利润的影响。即利润损失为负。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转换基本上使得公司的利润大幅度的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当公司面对困难情况时,这些举措可以保护一些可信资产不受到损耗。

四、对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几点思考

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对会计人员的重视,提高企业整体质量管理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实时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质量意识的员工和全过程,建设好企业的控制环境。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有利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适合企业的发展,建立检验和相关评价指标,对内部控制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保证企业可以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为了使内部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支持,这将有助于促进企业长期利益和企业利益一致,有利于内部控制目标的最终实现。企业还应建立自己的风险防范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力争在可控范围内控制大部分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是控制的一部分,在内部审计中占重要地位,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改进。

2. 要防止“规范前不规范的” 原减值准备转回、交易性证券公允价值取得等问题的发生,这些是执行新会计准则应当非常注意的重点区。

五、结论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报表;会计信息;会计诚信

会计报表是市场上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反映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最终结果。虚假会计报表错误地向投资者传递有关公司的信息,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错误,最终给投资者和企业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损失。所以,识别和防范虚假会计报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

阅读会计报表是了解一个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制作虚假会计报表的手法,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为了蒙骗投资者。企业为了获取投资者的奖励或者信任,往往含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二是为了取得银行及商业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在发放信用时必然会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不愿向经营亏损严重、财产担保不强、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信用。这样,经营状况不佳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就容易产生操纵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来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的动机;三是为了减少纳税。企生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逃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的目的,企业就会去调整会计报表。

二、现有虚假会计报表的制作方法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按权责发生制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的目的。

1、应收账款、特别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

2、在建工程长期挂账。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竣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而不进行竣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二)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许多企业就借此做文章,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来进行利润操纵。

(三)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1、通过其他业务利润进行利润操纵。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

2、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三、如何识别虚假会计报表

(一)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是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的财务报告部分进行分析,包括三项内容: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会计报表。

1、进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时,首先阅读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发表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两种)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风险最大的。因为,如果是由被审计单位伪造的虚假凭证、账表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或者干脆由注册会计师出于利益驱使直接参与造假,那么他们所出示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必然是最具风险的。

2、在分析会计报表之前,应先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主要解释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列示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等。了解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这对于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3、财务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计算各种财务指标。

(二)基本面分析方法。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位置、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望等。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严重脱离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那么会计报表严重脱离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之处,应该是调查分析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叶爱枝.论会计报表粉饰的方法识别与对策建议[J].魅力中国,2009.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 制定完善 激励机制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与功能

财务报表分析是对各种财务报告进行的现金、利润等方面的分析。基于财务报表包含范围广,涵盖信息量大的优点,报表使用者可以得到很多优质的决策信息。对于每一个部门,财务报表都有其不同的分析方向。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但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经济预测与决策,还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总结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财务报表分析建立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之上,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分析,是会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会计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的预测、分析和总结,可以让使用者清楚了解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根据资料进行正确评定,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方便企业完善制度、改革机制等。

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缺陷

(一)企业财务报表自身存在局限性

1、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缺陷

真实性是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报表的数据存在偏差,很可能使信息使用者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真实状况不符,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错误。

2、报表数据的可比性缺陷

依据国家相关制度规定,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要根据各自的经营情况使用与其相符合的报表分析方法,使分析数据在企业横向的报表上不存在可比性。

3、报表数据的完整性缺陷

近年来,企业大多以无形资产作为发展的核心资源,但国家规定企业可计量的项目中没有无形资产这个项目,因此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目不能准确反映,在报表上无法显示资产份额,使企业的报表数据不完整。

4、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企业分析财务报表大多依据历史资料,但历史资料无法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变动原因,使企业在分析时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使分析失去意义。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缺陷

1、财务比率体系缺乏严密性

报表分析的比率有自身针对的方向,降低了各个指标分析的严密性,使企业分析财务成果和经验状况的误差加大。

2、财务比率计算形式缺乏一致性

企业的不同计算形式可能使计算结果产生很大误差,不利于对企业的比较和评价。

3、财务比率反映情况缺乏确定性

判断企业运用的分析方法的好坏,需要注意企业财务比率反映的情况缺乏确定性。因此,在企业运用财务分析方法时,需要对财务比率进行一定的分析,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自身情况。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完善措施

(一)财务报表自身局限性的完善

高度重视审计报告分析。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时应重点审计企业会计报表编制是否正确,是否能准确反应企业资产、负债等情况,是否符合各准则、规定和办法,是否具有确定的会计处理程序处理资料信息。

注意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即对会计报表及相关项目的解释说明,在分析会计报表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补充信息,使分析更准确。

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加强与国际惯例的同步,并用“时价会计”进行调整。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完善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不能定量的外部环境常常影响企业的发展。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要注重对数据的定性分析,使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准确,使报表达到最佳分析结果。

2、强化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应用

财务报表附注有利于明确财务报表信息,有利于准确了解企业的各项发展情况。使用者在分析企业财务时,需要重点注意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各项信息,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可投资性。

3、综合分析财务指标和运营环境

若放心标准是趋势分析,则以历史资料为标准分析企业不利于数据分析。因此,如果企业的运营环境不变,就应变动企业的历史资料,使其更接近企业现在的发展状况。所以对比企业的财务结果与计划结果时,要考虑企业运营情况的变动。

4、着重分析企业所处的职业环境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在行业中职业环境的作用十分重要。一个新兴的行业,即使负债多,盈利少,但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相对容易筹集资金;相反,一个衰落的行业,即使各方面情况依然良好,但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小,急需改变对策。

5、加强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培养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对最终获得的企业分析结果的质量影响巨大,若不加强员工分析能力的培训,会使报表分析产生不准确性。因此,加强财务人员技能培训,是企业利于长远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华杰.浅谈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6篇

(一)成立管理会计学会

管理会计属内部会计,是指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需要很深的理论基础,成立管理会计学会并逐级建立管理会计分会,正式把本行业顶尖人才包括非财务人员吸收进来进行研究,出具一些既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报告进行推广,并且组织管理会计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支职业化管理会计队伍,将管理会计理论灌输到决策层,以会计的方式应用管理会计,不拘泥于财务会计,给决策者一种全新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既有鲜明的实践性,又有显著的灵活性。

(二)建立管理会计计算机信息系统

网络经济时代,是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力,开发软件建立模型,将财务资源信息实时录入系统,通过财务资源信息,计算所需管理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最佳资源配置方案。

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是有区别的,财务会计评价是单一的、不全面的,而管理会计是多样化的。通过分析、预测、决策以及责任会计,全面系统评价本行业经营状况,为本行业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特别是非财务指标的披露,改进了财务会计的不足,发挥了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的职能,服务于决策者寻求最佳竞争的优势。

(三)实地考察

基层单位向决策层逐级报表,据以分析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决策、考评等。当然单凭数据报表远远不够,决策者还要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实地考察,从基层入手,逐级检查、逐级上报,确保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会计系统,规范管理会计行为,突破财务会计只注重反映信息的职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分层次发挥管理会计多元化的作用

地勘行业新的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开辟了目标管理的新渠道,摒弃财务会计固有的局限性,从价值到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的转变,构建知识经济时代是管理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管理会计体系要体现价值链连锁与内部控制,自上而下层层控制、自下而上逐级汇报,大到行业、小到地勘单位项目主管,接受管理会计,层层重视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分为基础管理会计和高级管理会计。基础管理会计主要是提供财务信息,不仅要提供短期信息还要提供长期信息。高级管理会计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价值链分析为线索,重在创新与成长,了解内外部经营环境,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诊断、分析、培植、提升。

三、地勘行业管理会计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开发手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管理也上升到日事议程,对经营管理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凸显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从萌芽发展到现在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其功能框架也在不断的完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扩展,它的扩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7篇

目前国家已经把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并着力解决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计划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多举措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真正培养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实行家族式的管理,管理者缺乏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同时财务人员基本素质相对较低,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很清楚,其脑海中只有利润最大化的概念,因此其财务报告所体现的包括企业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相关信息对债权人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并不能形成足够的支持;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获取某些不当的经济利益,经常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造成财务报告失真。从而使金融机构等对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保持谨慎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使用者如何面对复杂情况,以评价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通过关注整体的经济及行业情况来发现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业务

整个行业不景气,行业内的企业普遍营业额减少,利润率降低,但是该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该公司可能存在维护公司对外良好形象,并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达到粉饰财务报告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业内类似企业经营实绩、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着手,来找出或排除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一般面对相同的经营环境,行业内企业业务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一旦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走势出现与业内企业其他较大背离的状况,需关注其收入及利润的真实性。

二、通过审计报告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作为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也由查错防弊发展到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逐步演变为对整个社会负责。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故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来查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如果企业审计报告是无保留意见的,需要查看是都带强调事项段,以及该事项对于判断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至于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寻求企业对此作出的解释,并就解释的充分性、合理性、完整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分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一)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其中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企业运营及财务状况的信息,众所周知,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但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纵向(与企业以往年度指标值进行分析比较)或横向比较(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发现人为操纵的财务舞弊行为都会使企业的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或是明显超出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指标值,或有宏观环境周期明显不符等情况。

(二)会计科目余额异常分析

如果企业财务报告存在舞弊行为,其部分会计科目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而且与部分相关联的会计科目存在勾稽上的逻辑不通状况。重点关注的会计科目有与收入成本结转相关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与非经常性损益有关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及与关联方及非关联方资金拆借有关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

(三)盈利质量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评价其获利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现金流入能力的保证上,即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来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客观分析。现金流量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现金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因而它所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客观、更充实,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我们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对比,就能从中发现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虚假的情况。

四、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关注事项

(一)是否存在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行为

企业为达到人为巨额调节重要财务数据的目的,往往会同时变更多种会计政策或方法。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方法,是违背会计一贯性原则的。企业明知这一点,他们对运用会计政策或方法变更手法舞弊,会有两种态度:一是避重就轻,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或者刻意渲染变更的合理性,或者对变更实情瞒天过海、含糊其辞以蒙混过关;二是装聋作哑,不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静 等“火眼金睛”识破,识不破赚一回,识破了认倒霉。具体调节利润的手段包括改变折旧计算方法,改变主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降低坏帐准备计提比例、把收益性的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等,虚增资产的手段包括如改变期末存货的计价方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坏账损失的核算方式等。

(二)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舞弊行为

关联交易能够很大程度美化企业的财务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形式:关联购销。通过关联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提升企业营运能力。资金往来。通过关联方资金拆借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以此虚增利润。费用分担。通过由关联方承担相关管理、运营费用,“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利润。关于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也是有迹可循,可重点关注年末关联方往来余额(包括应收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异常情况,以及关联交易价格标准是否参照公允价格。

(三)是否存在突击性重要资产转让行为

突击性的重要资产能够对财务状况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转让的重要资产包括土地、房产等,通过高估资产价格的方式迅速提高企业利润总额,并扩大权益资本规模,能够起到粉饰财务报告的作用。

总体来看,虚假财务报告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评估,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投资者、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厦汉平.企业财务报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

[2]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43,68,164-173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葛家澍.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法》的一点体会[J].会计研究,1999(12)

[5]李爽.舞弊检查[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比率;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

财务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报表项目及其数据之间所揭示的财务关系的研究,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大量有助于作出正确决策的财务信息。与趋势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相比,比率分析法具有适用性强、系统性好等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财务比率指标本身固有的弱点及财务比率分析自身的约束条件,财务比率分析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财务比率的有效性。由于财务报表根据历史成本原则编制,其所反映的数据多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的结果,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各种财务比率,很难为其现在和未来制定经济决策提供有实质性参考价值的依据,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经济动态.只有参考价值,并非完全有效。

2.财务比率的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上,便于报表使用者比较分析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的优劣。首先,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企业经营方针的独特性会使不同企业之间的同一比率指标缺乏可比性。比如,造船企业的经营周期较长,应收账款较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周期短,应收账款少,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其次,对于同一家企业而言,虽然一致性会计原则的运用使其有可能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基本交易性质发生变化,企业据此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则同一家企业不同时期财务比率的可比性将大大减弱。因此在采用比率分析法时,需要充分注意企业的重大会计事项(包括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情况、变动原因及其对本期财务状况的影响等)。最后,抽象、笼统的用于计算财务比率的数据有时会误导分析人员的判断。很多财务指标仅经过简单的数学处理,并不能说明实质问题,有时不能很好地反映财务状况的本质,不能仅依据财务比率指标的大小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3.财务比率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财务信息要同经济决策相关联,以便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在运用比率分析时,有时某一比率指标无法反映真实财务信息,对使用者来说是不相关的。首先,财务报告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仿佛十分确定的数字,掩盖了一些十分必要的信息。其次,比率的高低至少受到两个财务数据的影响,同时又要受到某些综合财务数据的构成影响。比如,一般对于债权人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但过高的流动比率可能是由存货积压造成的,也可能是拥有过多货币资本而未加以有效运用,因此,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意味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良好。

4.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提供的财务信息应不偏不倚,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意志左右。实际上,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各种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影响,使财务比率分析显得不够可靠。报表使用的各种数据都是过去的资料,不反映物价水平变动,具有一定滞后性是必然的,各种资产都以历史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与其现时公允价值会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影响收入、费用及利润的比较。此外,编制报表时,由于会计估计的存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等都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作出的,一般情况下不是精确的数据,导致财务报表分析也运用这些近似数据,可靠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