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群营销的商业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浅议社群经济生态下的品牌营销 网络经济背景下的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经济商业模式 社群经济与组织社群化 顶层营销构建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 社群经济及社群运营策略探析 “社群经济”真的来了 挖掘社群经济潜力 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男士护肤品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媒体背景下的品牌营销传播方式 城市群经济圈背景下的济南服务业发展研究 社群经济:那些不成熟的摸索 传统媒体构建社群经济的选择 从社群经济的视角解读“IP”热现象 Web2.0时代的营销与品牌社群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品牌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 社会化媒体背景下事件营销的传播策略研究 淘宝商城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品牌传播的工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0]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43(50):370-396.
[11]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孟广均,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4.
[12]李善友.产品型社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49.
[13]Goffman,E.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Woodstock,NY:Overlook Press,1973:67-90.
有一个很普通的台球厅,只有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候生意火爆,平日里基本看不到人。对这种情况老板虽然头疼但也无计可施,毕竟行业就是这种性质的。有一天一个经常来打球的小伙子跟老板商量着,低价购买了白天的空闲时间。
反正白天没有生意,随他折腾去吧,也正好看看他有什么手段,老板这样想。小伙子建立了好几个台球爱好者的QQ群,经常组织群里人低价团购来这里打台球。老板觉得小伙子虽然有点门路,但还是差得远。过了几天,小伙子聘请了美女陪打,又频繁组织台球比赛,“美女效应+技术交流”,加上网络卖力宣传,就这样,台球厅生意好了起来,即使白天依旧火爆。
老板心服口服,将部分股份给了小伙子,让他放开手折腾去。小伙子也的确爱动脑筋,仅一年时间,台球厅又开了两家分店。
在这个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时代,小伙子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组织比赛、低价团购、网络宣传,将大量台球爱好者聚集在了他的店里,既让用户玩得开心,玩得舒适,又达到了自己赚钱的目的。
……
按照IBM商业研究所和哈佛商学院克利斯坦森教授的观点,商业模式就是一家企业的基本经营方法。它包含四部分:用户价值定义,利润公式,产业定位,核心资源和流程。与之相对应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四种方法:改变技术模式,改变收入模式,改变企业模式,改变产业模式。中小微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管理模式化:企业自我颠覆与组织重构
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企业,但是困境往往意味着机遇,只要能够快速融合互联网+这把打破困局的钥匙,企业就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企业管理进化和转型的速度。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大趋势,很多企业借助与互联网的融合,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犹如涅重生。
从事传统制造的持久集团抓住互联网的机遇,采用“互联网+时钟”的模式使时间服务业进入物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行业的产品模式和服务模式,在国内首创了钟联网系统,不仅拿下全国90%以上的机场、85%以上的高铁地铁和70%以上核电站的时间服务,还输出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欧美国家在“时间同步领域”的垄断。
持久钟表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呢?持久钟表负责人邱旭强对企业的颠覆性变化颇有感慨。“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探索了。在2003年,持久钟表率先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时钟领域,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全程一体化,使工作效率提高了40%、销售成本下降了30%。”
邱旭强还说:“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把我们的钟和全国的钟链接在一起,然后把数据收集起来,在后台做一些分析和处理,这样就可以通过它的规律早预防、早处理,使我们的钟一直运行在无故障状态下。不仅如此,客户也可以自己访问钟联网服务中心,做一些基本的维护和调试,他们通过手机就可以操控,非常方便。”
借助互联网,持久集团可以对遍布世界的时钟授时,授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邱旭强称:“中心母钟接受外部时间源信号,比如GPS或者北斗的同步信号,信号从卫星传送到地面,有一定的延时和抖动,我们通过时间推后补偿技术,可以将时间精度提高到50纳秒。”
邱旭强感慨:“可以说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传统钟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触发了时钟行业由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的大变革。”
《连线》创始主编、《失控》作者凯文・凯利认为:一家大企业有固定的流程,有比较成熟的流程,就会让其中的产品、研发等限制其中,可能达到某一个高点之后就陷入一个局部优势,缺乏内部创新和把握新机会、新机遇的能力。往往看到的一些创新是从边缘的地方起来,存在自下而上的情况,企业内部也是一样。
正因如此,如果一家企业完全自上而下,说好了怎样前进就怎样前进,那么这样的企业往往缺乏活力,非常僵化。这一点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产业里非常不利,可能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会被抛下,当发现自己落伍的时候,恐怕为时已晚。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最爱问的问题是:现在和之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变得不一样了?有哪些人们的假设已经不再正确?为什么事物似乎发展得越来越快?一切都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存在在飞速改变,然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掌控未来就必须具有抓住瞬变机遇和敢于拥抱挑战的眼光。
这次互联网+的进化,不是要跟任何竞争产业拼个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要看谁能最快地融合互联网+的问题。这波浪潮正在展现着它对传统中小企业的巨大冲击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认为:在工业互联网化领域,如果说互联网是人与人、人与服务的连接,那么工业互联网就是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机器与服务的连接,这将使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是,基础必须是传统产业。
《三体》中有句话说得很对,在宇宙中你永h不是最弱的,也必然不是最强的。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传统企业通过管理转型带动经营转型,通过引进互联网+的思路,对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重构,颠覆了常规观点,企业的未来瞬时变得一片光明。
互联网+的出现使小企业可以短时间内翻身变成大企业,也可以让大企业快速沦为过去式,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勇气颠覆传统观念,引进互联网+使其快速与自身产业相融合。
生产模式化:企业要做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
在互联网+成为必然趋势的时代,怎么拥有更多的客户,让更多的用户成为自己的忠实拥趸,可以说是传统企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必定会引发新的生产制造方式,推进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将引领潮流――智能制造。
德鲁克很早就指出:互联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零距离。因为通过互联网,用户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不比一些企业的专业人士要少多少,用户因为了解产品,所以更希望能够参与产品的开发、生产,以期望能够得到自己理想的产品。
在互联网+的大潮流来临之际,如果中小微企业还在将所有精力投放在产品的生产上,那么将会被潮流无情地拍打在地上。在互联网+浪潮滚滚来临之际,在转型与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小微企业只有改变生产方式,引进智能制造的方式才能在浪潮中屹立不倒。
罗文说:“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将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将促进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工业云平台成为新型生产设施,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业生产要素实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工业大数据应用将贯穿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过程,成为生产辅助决策的支撑,更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
以海尔集团的生产线为例,据了解,海尔的佛山工厂采用了全程订单执行管理系统,装配了4300多个传感器、60个设备控制器、200多个RFID,全面实现设备与物料互联、设备与人互联、设备与设备互联,从而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最终促成首批50万台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
海尔的这批洗衣机具有跨时代的巨大意义,因为我国今年不仅制订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且着重提出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所以,海尔生产模式的转变,给我国智能制造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也让众多企业对互联网+更有信心。
个性化定制是这个瞬变的时代中最流行的一种概念。然而实际执行则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主要是因为它需要贯穿企业所有的供应链和制造环境,从消费者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开始,需要考虑企业的柔性设计、敏捷计划等,还要协同供应链,然后再开始智能制造,最后就是产品建议、进度跟踪、质量追溯等方面。
因此,当企业开始个性化定制的时候,企业就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给予者,而是一个服务者,为客户定制产品服务、监督、制造等,就是一个产品经理。
营销模式化:大数据营销、社群营销、内容营销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中,营销环境有三个特点: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人们已经不需要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场所消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心所欲地购买任何需要的东西。
因此,用户碎片化的趋势就产生了。从消费地点、消费时间到消费需求,都已经变得碎片化。
虽然营销这件事看上去头绪万千,但只要针对营销环境做出相应转变,中小微企业完全可以在互联网+的大潮流中平安过渡。传统的营销模式必然要被淘汰,企业若是想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营销战略,才能让企业转危为安。有三种营销手段是必须要掌握的――大数据营销、社群营销、内容营销。
大数据营销
随着互联网+的趋势,多元化大数据呈爆发式发展,如何使大数据所蕴含的价值最大化,让大数据为我所用,成为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数据营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数字品牌和效果营销。传统企业的数字品牌如知名度、美誉度等仅是一个基础,这里更重要的是品牌与消费共同产生出来的数字化价值,通过进行有效的导流和销售,达到实现数据商业化的目的。
当前,大部分企业并不缺少数据,影响决策的最大问题是数据太多且碎片化,不知道如何下手。信息部门只有把这些数据库打通、连接、共享,才能够最大化数据价值,给决策者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比如,某个新产品要推广,就可以利用大数据整理用户需求,进而设计出新的产品,而这些参与新产品设计的消费者就是最原始的购买群体,这样某产品的销售渠道就打开了。大数据营销不仅起到了一个连接社交平台、精准抓取用户的作用,而且通过数据整理,提炼大众意见做产品,完成了社交平台营销中的最基础环节。
社群营销
现在的消费主力是80后、90后,他们的消费观、消费权利乃至于消费话语,在整个商业圈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他们接受了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互联网进程的洗礼,因此他们的观念与老一辈迥然不同。腾讯QQ的《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2014》显示,90后是具有强烈社交需求的一代人,因此各种社交工具火热流行。
社群营销主要就是针对这些人。一个社群中,仅仅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发出的声音,就能迅速地成为100人、1000人、1万人或者2亿人的共同声音。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早在几十年前就知道了这个原理。就好比一条鱼突然窜动就能带动整个鱼群转向食物或逃离危险一样,如果我们知道了满天飞的谣言是如何传播的,那就对未来的营销战略,即社群营销有了一定的了解。
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的恒美广告公司总裁查克・布莱默在他所写的《点亮社群》中这样描述社群营销:“社群的行为方式就像我们的祖先围坐在篝火前一样,每个人都受着相同的影响。所以当有人在某个在线评论网站上发表一个观点,或某个流行乐队在网上他们的新专辑时,就会触发整个社交网络的连锁反应,这种反应来得既突然又完全在意料之中。这种新型数字社群的本质在于个人的力量及群体的力量。”
“群体互动这种营销手段要比宣传产品高明多了。这些社群会成为你公司的一部分,而你也会慢慢渗入这些社群的生活。这些公司的做法非常直接,例如一家玩具公司就曾邀请它的消费者帮助设计它的下一个产品套装。而有的公司则采用虚拟的营销手段,例如在《第二人生》的数字世界里为某位客户举办一次派对。总而言之,我们都是在从产品营销向真正的品牌族群战略转型。”
内容营销
什么是内容营销?营销的是产品,跟内容有关吗?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就是内容。比如杜蕾斯的“光大是不行的,薄是一定要出问题的”,酷炫的广告内容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小米手机的“一K钢板的艺术之旅”足以让米粉们心跳加速尖叫不已。
随着各种传播内容的软件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内容营销正在飞速变化和发展。中小微企业要紧跟变化的脚步,顺应消费者的偏好才能事半功倍。当务之急,学会几种变化会令你的营销效果达到最佳。
第一,人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过去的情况看,互联网用户对图像、视频和图形越发钟爱。视觉内容比纯故事文本更受到用户喜爱,内容营销将迎合这一喜好。这是一种趋势,因为视觉内容在讲述一些产品或者品牌故事的时候比文字要更加形象化。这一趋势说明,视频和图片的重要性将会再次升级。
第二,评估测试更受宠。
经过对行业从业者的分析发现,大部分人恋上了评估和测试这种网络工具。它们比单纯的算命要丰富得多,五花八门的种类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新鲜感。这种AB选项的测试非常容易,而得出的结果也是非常精细的。因为其简单,所以非常好掌握。
那么,如何做到“满足更多需求和提供极致体验”的品牌?显然,不能只是简单追求产品功能的完美,而是要思考如何建立消费者阵营,如何运营消费者关系。
品牌要帮助消费者塑造自我
前一阵子,罗永浩的坚果手机和360周鸿t的奇酷手机相继,我的“趋势观察”公众号做了个投票调查,支持罗永浩的坚果手机的人占了较大比例。这说明什么问题?今天很多人,开始从购买产品到购买“人”背后的精神,支持罗永浩的是基于其情怀构建的社群。
此外,在今天的社会转型时代,每个消费者都在“找自己”,消费品牌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因此,品牌要帮助消费者“塑造自我”,塑造自我如何实现。帮助消费者塑造自我的过程就是用一条纽带,将他们连接起来,并且让他们帮助摇旗呐喊,这就是社群的力量。
“塑造自我”也是一种构建精众社群的概念。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主张来让消费者构建自我的认同,从而实现与品牌的共鸣。例如通用汽车提出的“与进取者同行”,尊尼获加提出的“永远向前”,IEEP提出的“用实力让情怀落地”等等,者陡帮助消费者“找自己”和“塑造自我”的价值诉求。
要玩好社群,首先放下“端庄”的姿态
从白酒行业的江小白、二锅头苏扁、到蒙牛的大眼萌香蕉牛奶,你会发现品牌越来越娱乐,越来越和消费者打成一片。去年我们做创意云南广告大赛,90后想出来一个“行走云南,我为滇狂”的云南旅游广告语,成为广告圈专家一致认可的金奖文案。为什么?因为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消费者玩在一起。
这是一种姿态,做社群首先要有一种姿态。例如,汽车行业的MINI就是一个敢于和消费者玩在一起的品牌,MINI打造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汽车文化。将其打造成为颇具时尚和个性的代表。有很多汽车品牌,总在强调自己产品如何如何好,无法进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就很难获得差异化的认同。
大不如小,发掘亚文化,构建更加细分的社群
很多人都在黑处女座,很多90后都在玩二次元。今天你还用18岁~35岁定义你的消费者?这些都out了。这是一个亚文化的时代,你能不能做一个处女座专用品牌?或者说,你的一些极致用户体验的设计,可以考虑极致挑剔的处女座的需求?
我们媒体圈有个叫“段传敏”的专家,搞出来一个“孤独者社群”,每次搞活动有上千人参加,原来,“孤独”也是一种文化。你可不可以发明治疗孤独症的产品?或者说,你在广告营销中可以诉求治疗“孤独者”,或你的汽车品牌,是否可以开展“与孤独者同行”的营销,利用汽车产品的特性,倡导一种在途中的汽车用户的一种分享和关爱?洞悉人性最深层次的,最为细分的需求,才是营销社群的关键。
让社群帮助你创造产品
今天消费者创造力越来越强,除掉让消费者营销环节帮助品牌做传播,社群本身可以构造新的价值链,即可以实现社群化的产品创新。
例如海尔的海立方就是将科技极客圈在一起,为海尔想产品。小米大家谈的很多,粉丝经济的另外一层重要的价值,就是要让粉丝帮助你想产品,这是“用户智造”。
长安汽车今年宣布与汽车之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搭建一个全新的开放平台,平台将公开长安设计,未来市民可自己参与决策。通过平台的搭建,长安汽车可以迅速收到消费者的反馈,建立快速的市场响应机制。而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长安汽车车型的设计中来,包括参与造型设计、模型评审、市场定位、样车体验、前沿功能体验等。
寻找链接社群的核心动力
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前两个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只是商业品牌的营销战略和手段,通过捐款、公益、慈善等方式来吸引公众注意力、应对竞争和应付政府。到了第三阶段,企业则不仅仅为了应付政府和商业目的去履行社会责任,而是能够自觉自愿地承担员工、环境、周围社区等方面的职责,也就是说,此时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对规范的遵守,更多的是对道德的追求,对更高层面价值的追求。人类道德的出现,使得人性有别于动物的兽性,才使得人成为更高级、更理性的物种,追求道德要求的责任和使命是人性的要求。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016中国品牌论坛”阐述了他对于企业品牌的思考:企业追求或者说企业发展的最高层次是社会价值。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初创企业、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特大企业,它的终极目标都应该是成为社会企业。这是中国企业家关于品牌社会化的比较新的视角,企业通过这样的价值导向,来影响公众、影响社会,便走向了企业品牌社会化的通路,最终发展成为社会性企业。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成为社会性企业,其实本质上就是品牌的社会化,也就是说品牌社会化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层面。
今天,企业已不再被看作仅仅是为股东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从商业性质转向社会性质。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这样的发展和改变,我们有必要去思索其背后的理论支撑,以及理论对于品牌社会化的推动。我们主要是从企业伦理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社群理论(共享经济理论)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企业伦理理论
企业伦理也称为“管理伦理”“商业伦理”“经营伦理”或“经济伦理”,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重要课题。借鉴和综合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企业伦理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处理相关利益者的、符合伦理道德标准的、具有可持续战略意义的行为规范。其基本要素包括:企业伦理是发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伦理调整的对象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伦理的依据是伦理道德标准;企业伦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伦理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规范。
目前,多数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逐步进入自觉阶段,部分领先企业品牌比如华为、国家电网等朝“自为”发展,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有机融合。根据企业伦理理论,人们将道德因素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中去,就要求企业家打破思维局限,跳出商业模式的限制,才能真正让品牌走向社会化,获得持久的品牌生命力。
社会契约理论
契约一般是指由行动各方签订的或认可的一系列用来规范行动的行为条款,而社会契约可以理解为一套约束不同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的规则和假设。社会契约不是一种正式的书面合约,而是一种关于行为准则的非正式协议,或者说责任是契约各方所能共同接受的共同义务,即契约各方既要对各自的行为负责,也要有能力关照自身的利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企业社会契约,即约束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的规则和假设。
根据企业社会契约,今天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多的是道德和商业伦理的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本位的,追求的是社会价值,具有历史性和人文色彩的特性。这就需要企业家能在思想层次、价值层次上有更高、更远的眼光。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先是针对在企业投资收益分配问题上,以企业所有权和制权分离理论为基础的股东至上理论而提出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是公司治机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它是对“股东至上”传统理论的一种否定和修正,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和发展方向。传统管理理论把利益相关者只看作是那些供应资源或购买产品、服务的个人或群体,现代管理理论却赋予利益相关者更为丰富的内涵,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演变是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步的。
企业利益相关者即与一个企业利益相关的个人或群体。可分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前者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后者则包括一切商务伙伴、行业协会、社区、非政府组织、媒体、政府、竞争对手、外部董事和一般公众等。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进而发展为共同体责任或者生态圈责任。这就要求企业打破商业模式的限制,不再单纯地追求利润,而是把范围扩大,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负责,其中包括: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商务伙伴、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影响其利益相关者,影响社会,从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共享经济理论
随着科技进步,移油ㄐ派璞浮⒒チ网的日益普及,社群经济和共享经济成为新的经济载体和形式。社群简单认为就是一个群,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现形式,比如说,社群要有社交关系链和社会关系网络(劳曼,1992),是以一个网络点为基础,通过需求、爱好、交往、利益、话题等将弱关系聚合在一起的“群”就是社群,社群不仅是信息平台,也是生产力和交换平台。理论上,这涵盖方方面面,从实体商品到创意,无所不含。这种消费者借助第三方创建的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形态。
然而,早期的社群经济以兴趣为中心形成松散的组织形式,由于缺乏无缝的连接管道,主要是纯粹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层面的社群,很少一部分人能够通过社群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在Web 3.0时代,形成了新的社群经济模式和共享经济模式,消费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增长逻辑在变化中,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也在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但是依然有岿然不动的,那就是顾客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既是企业的起点,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为了传播价值和创造顾客,需要构建自己的品牌生态圈,利用社会化共享平台,形成企业的社群网络,在自己品牌生态圈中传播品牌文化和价值,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和完善品牌生态圈,企业社会责任起到了“桥”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是品牌生态圈建立和完善的核心,更是品牌社会化的基础。
今天我们遇到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环境,这些新形势需要企业家、创业者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做决策。无论是品牌发展的外在环境还是品牌发展的内在逻辑,都呼唤企业家需要打破思维局限,跳出商业模式的限制,把格局放大,冲破本企业的行业格局,把企业品牌价值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美好未来结合。(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中产消费的元年
数据显示,当今中国有成熟购买能力的消费者是8亿人,其中6亿人是丝,另外2亿人中的一大半属于中产阶级,这些人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消费的人群。2016年将是新中产消费的元年。“理性消费、相信品质、圈层化”将成为中产经济和丝经济最大的区别。
金融商业时代的开始
经过了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多元化改革及激烈的资本泡沫期以后,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金融商业时代。互联网金融、保险、理财产品等各种资产组合会大幅提升家庭理财的水平。企业尽快让公司、产品及服务证券化,这是一个趋势,并购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另外还有新三板、战略新兴板、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财富增长。
社群经济将大行其道
马化腾说未来的互联网是“左边内容,右边连接”,我愿意在中间加一个“价值观”。社群就是因为价值观而有了区隔群,当这些价值观被确认后会出现无数的商业模式。社群经济就等于“圈层+电商”,这样的概念在几年前根本没有出现,因为整个支付、商业模式没有形成。所以,2016年将看到社群经济成为一种看上去非常小而美的商业实验。
体育营销将热浪扑人
体育经济是体验经济的一种。2016年将有奥运会和2018年世界杯两个重大的体育项目举行。2015年无数的资本跑到全世界购买最好的体育资源和体育公司。所以,随着整个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的精神消费将极大地丰富,而精神消费中体育将成为刚需。所以2016年的体育产业将进入到爆发时期。
传统企业将加速淘汰
2015年11月,中央提了一个新概念,供给侧改革,这是1992年以后第一次重新把注意力由需求端放到了供给端。这意味需求端推动之外,要把落后的产能加速淘汰,然后用大量资本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中国经济没有崩溃掉,中国的改革信心没有丧失掉,未来是理性创业,野蛮成长时代将在2016年结束。如果你有好的产品与服务,你在中国可以找到资本和消费者,帮助你走得更远。
跨境电商将破解TPP
2015年我们看到了产业层面发生了变革,国务院批复杭州成为唯一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因为杭州有阿里巴巴。这次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点,所有的政府部门的服务全部在一个窗口进行。当所有的信息在一个窗口出现的时候,代表着未来的外贸平台将涉足到交易的内部,大数据将是交易平台的新驱动力。2016年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重新出发的一年。如果跨境电商平台的规模能达到2000亿,三年内中国的外贸经济将焕然一新,TPP这样基于政府层面的合作框架将被中国几十万家的企业像蚂蚁一样吃掉。
两币大战扑朔迷离
在全球货币纷纷对美元大幅贬值的大环境下,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2015年约为4.5%,在全球范围内还是相对比较坚挺的货币。2016年,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竞争关系将变得非常敏感和尖锐。随着跨境电商战略实施,中国外贸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复苏机会,而美元升值会让之间的博弈非常不确定。
可穿戴技术方兴未艾
2015年互联网经济首先冲击了购物,然后冲击了服务,再接着冲击了金融,最后冲击了实体经济。互联网非常鲜明地、阶段性地对整个产业经济形成了碾压,将从一个虚拟经济变成一个新的实体经济。2016年将出现硬件革命,移动应用会大规模地丰富,可穿戴设备在2016年、2017年的某一个时间点以某种方式最终改变所有的商业生态。
综上述,我们看到了新型的中产阶级已经崛起,新的消费能力正在诞生,无论内贸还是外贸都存在着种种可能的变革。风非常大,就如里尔克的那句诗歌: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我舒展开来又蜷缩回去/我挣脱自身,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大咖谈
企业家是引导企业发展的灵魂人物,他们对于公司的定位与发展的规划将决定一个企业的走向。如何才能让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价值?本期我们来看洪忠信、叶国富、陈琪三位奋斗于不同领域的企业家对各自企业发展的定位,以及他们对于自身优势的解读。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其关键的成长动力来自于“与众不同”,而成就其生命力的核心则在于“健康可持续”。劲霸男装自2000年开始品牌专卖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奉行“全国统一零售价”政策。而懂得聚焦,懂得调集所有的力量和资源为自己的事业核心贡献助力,在一个点上做深做精做强,则是品牌对健康可持续的践行。
――劲霸男装CEO洪忠信诠释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创业者对于与众不同的坚持,以及不随波逐流,不忘却初心的具体表现。
贯穿企业所有价值观的主线就是设计的力量,名创优品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就是“优质、创意、低价”。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创意,如果一个企业创意结束了,生命就结束了,它包括了产品的创意、营销的创意和商业模式的创意,这是对生意最经典的解释。
――日前,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叶国富在“相信零售,不只是迷恋互联网”为主题的公开演讲中如是说。
定位:“台湾”+“国民服饰”
米格国际商业模式牢牢地聚焦在了“台湾”+“国民服饰”两个关键词上。其中“台湾”是其商业模式的基石和出发点,几乎所有的模式设计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而“国民服饰”则是其精心营造的品牌核心价值,通过产品设计、价格区间和品牌形象打造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品牌辨识度。
米格国际定位于满足台湾最主流的25-45岁的城市工薪消费人群。看上去这个人群的年龄层次跨度大,但是这群消费者不仅审美和消费习惯一致性非常高,更代表着台湾的主流消费人群的习惯。而其“国民服饰”的品牌形象,也正是建构在这群消费者身上:一方面,满足了这些消费者的需求就代表着满足了台湾主流社群的需求,也就“国民”了;另一方面,针对这群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所定义和营造出的卖点和特性,也充分地体现了其“国民性”。
产品:台湾制造+少款式+低价
米格国际也正是在满足和升华这群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品乃至企业的卖点,使得其品牌非常符合其定位且特点鲜明。
“纯正台湾制造”,米格国际承诺所有的产品都是在台湾本土生产的,一方面满足的是消费者对于质量的潜在追求,(台湾消费者认为“本土制造”是“质量可靠”的代名词),另一方面,这一卖点暗中隐含了台湾消费者对乡土的热爱之情。
“国民款式”,米格国际不追逐时尚,而是销售常年畅销款。例如,其男士长袖POLO衫有28个SKU,所有SKU的基础设计完全相同,只是颜色和花纹不同,每年只在现有款式上做微调。这种产品线策略被证明非常适合台湾主流的中产阶级社群的混搭生活方式,使得米格国际不必花心思追赶潮流,而可以专注于产品质量控制,更重要的是这些“国民款式”让其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了因为新成员新环节的加入造成的磨合成本。
“低价”,对于近年来受到连续经济不景气影响的台湾家庭来说,低价的吸引力无疑超强。米格国际的产品即便全部在台湾生产,其价格仍旧能控制得比大陆同行的价格更低。一件类似款式的女士羽绒外套价格为人民币266元,而凡客的类似产品为299元到509元。其一件长T恤折合人民币30元不到,这个价格在大陆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低价,其一当然是产品线宽度控制得当,使得产品的采购数量稳定、经验曲线达到了较低点,节约了很大的设计成本;但更为重要的是,米格国际没有投放大量的广告、也没有在物流上投入大成本,没有了建店、宣传、物流三块巨大的成本费用,价格上自然更从容。
运营: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运营模式上看,米格国际完全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台湾的市场特征来构建核心优势和外包业务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网站运营、营销、产品线控制和客户服务,有所不为是指广告、生产、物流。
米格国际是一家纯粹的电商企业,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网站的运作、产品质量控制、口碑营销、外包商的关系维护和客户服务上。其网站设计简洁明快,架构上完全围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展开,二级页面只有MEN、WOMEN、KIDS、STYLE四个,让消费者进入网站后非常方便的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商品页面则用了大量篇幅介绍每款产品的每个细节,甚至还包括了如何搭配不同的服饰,非常符合当代宅男宅女们的网络购物习惯。而在页面的颜色和模特的选择上也非常精致,台湾本土模特是主打,颜色是长时间浏览也不会眼睛疼的渐变灰。
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官网上详细列出了各种问题的自助解决方案,并且详细列明各个问题在各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处处体现了台湾市场所需要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精神。例如,其退换货一栏中罗列了10个问题,以Q&A的形式帮助消费者快速检索。而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比如退货需要用纸箱包装,则通过直观的纸箱尺寸图片来协助消费者更好地处理退货。
相比之下,虽然凡客等国内电商企业的说明也在不断完善,但更多的是站在自身角度来说明,在细节把握上和米格国际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传播方面, 米格国际选择了依靠低成本口碑传播来造就品牌的宣传模式。这又和其立足台湾的定位密不可分:首先台湾社会相对封闭,市场信息传播非常快;其次台湾市场比较成熟,广告更多起的是提示而非引导的作用,口碑的作用明显更高。在台湾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东西很快便能传遍全岛。而其正是借助了这种特性,着力于口碑建设,将宣传寓于产品和网站细节打造上,既节约又有效。
物流外包是更能体现米格国际基于台湾的战略特色的地方:充分借助台湾强大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和遍布全岛的便利商超系统,从速度上岛内保证第二天就能送货到家,同时物流全部外包,不必自建DC仓,大大减少了投入。根植于台湾,让其在运营方面更大胆地外包了不擅长的部分,而专注于自己需要专精的地方。
启示:电商不做老大会死吗?
可能有人说,米格国际做的这些都是战术层面的东西,大陆的电商都做了,而且台湾的电商竞争不充分,商业环境更加成熟,所以米格国际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米格国际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并非这些战术,而在于战略层面的“不做老大”。其发展出一套精致的商业模式,精确定义市场、精确定义自己的核心优势,毫不犹豫地非主营外包、围绕着市场和资源配置来设置管理能力。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经典的STP(市场目标定位理论)吗?没错,争做老大的电商大环境下,米格国际坚持自己小而精致的地位,给浮躁的电商时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待自己和看待市场的角度。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大陆没有高层次的消费者人群吗?大陆没有商业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吗?大陆没有不需要自建物流的市场吗?都不是。从定位上分析京东、凡客、一号店等大陆的电商企业,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逻辑:我要做老大。老大就意味着规模,就意味着几乎所有年龄层级的消费者,电商企业都要去满足;几乎所有有消费力的城市市场都要去占据。
现在,他遇上了麻烦,第一批收割的30吨大米还没卖完,距离目标尚有一大段距离,而春耕又近在眼前,他预设了自己会碰到很多困难,却低估了营销的难度。
从公益到社会企业
刘尚文一直喜欢环保,2007年他进入北京绿色和平组织。决定创办社会企业来于现实冲击:一是市场上卖的有机粮食假货充斥,销售渠道难以让人信赖;二是刘尚文在SEE基金会工作期间,接触到很多公益组织开展“农村生态扶贫”项目,他由此意识到公益组织缺乏专业化能力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公益组织退出,农民和资金将对接不上。
现实的冲击让刘尚文回想起2005年做过的一次农村调查,他在2个月内跑了山东、湖南两省的近80个农村,至今忆起还是“触目惊心”。农民长期接触化肥农药,普遍患上皮肤病,因为反复感染,很多是顽固性皮肤病,手臂的皮肤烂得严重,医生都说没法医治。“我们常说农药蔬菜有害身体,其实城市人不是最大的受害者,农民才是,他们接触农药的频率、浓度和时间是我们的数倍。”
2011年底,刘尚文和好友姜伟洪筹办天地人禾。什么是社会企业?内地至今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社会企业法人。刘尚文理解的社会企业是“用商业方法决社会问题”,相比于传统的公益模式,是否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这种方法能否规模化地使用,“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是最重要的”。
承担风险
刘尚文决定找一块地方种水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大米。2012年3月,他和姜伟洪开车从广州出发,寻找合适的村庄合作,查看水土、植被、是否有化工厂和矿区,然后与当地政府和村民互动,最后选定与向阳村合作。
为了让农民放心地把大米交给天地人禾,他们承诺承担生态种植风险,提前下订单,预付收购价近30%的订金,并免费提供一部分有机肥料、鸭苗、生物农药。
按照协议执行,农民收入要比此前翻一番,唯一要做的就是按照天地人禾的标准种稻米。刘尚文等人测试土壤、水和稻米,“把抽样送到广东省农科院土壤研究所,检测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此外,农民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拔草,不能用除草剂,而是通过养鸭子之类传统的方法除虫。现在,签约的农民为16名,刘尚文和姜伟洪每月去向阳村三次进行检查,并由村委会出面协调。“村委会起到背书的作用,对村民来说,我们是外人,他们对外人肯定有戒心,特别是在一个以宗族为主的村庄里。”尤其是村委会副主任唐振清,既在当地家族里有名望,又是种田能手,由他出面向农民解释项目内容,负责发放有机肥、种子和紫云英。
营销瓶颈
选种之前,天地人禾调查了广州消费者喜欢的大米口感。口感主要跟两个因素有关—品种和种植环境。向阳村海拔约600米,大部分是梯田,气温较低,水稻生长周期长,有先天优势。在品种选择上,“广东人会更喜欢干爽的米,譬如丝苗米,以及相对有饭味的米,像常规稻就比杂交稻的饭味好,然后结合油性、香味,我们选择了现在的品种。”
刘尚文还走访了市场,确信中产阶级中有一群人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买更贵的大米,只是找不到可信任的渠道、企业提供服务。
然而,产品有了,市场有了,让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似乎并不容易。
2012年10月底,水稻收割后,天地人禾的仓库里有了30吨大米,零售价每公斤30元,会员价为每公斤24元,免费送货上门2.5公斤“透明”包装,包装袋上清楚地写着这包大米由哪个农民种植、播种及收割时间、种植方式、肥料使用信息等。
天地人禾的客户分为有两种:零售客户和会员。会员被称为谷东,需长期订米,每月确定数量,可选择糙米、精米、婴儿米粉三种组合形式,服务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货上门。目前有30多个谷东,主要依靠口口相传发展。此外,也通过淘宝零售和微博网上直销。刘尚文承认,他们预计了创业前期资金、组织等方面的困难,但对营销考虑不够,“直到10月份产品出来才开始销售,太晚了,使得后面的营销工作很被动”。
当谷东达到300人时,天地人禾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将很难发展。说起第一批客户,刘尚文露出一丝苦笑:“我以为找到这些消费者不难,但现实是很难。”他眼中的消费者,不仅对天地人禾的产品、服务有需求,还很注重食品安全,同时对原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有共鸣。他清楚这是细分市场中的细分市场,要走社群营销,不需要大量消费者,只需要一群小众消费者。但刘尚文还没有找到方法,聚拢这些小众消费者,有时甚至看到消费者就在那里,却不知道如何靠近。
“对社会企业营销我们没有系统地思考,它跟普通企业营销没太大差别吧,都是建立品牌形象、找到核心的卖点、传播的覆盖面和转换率。”刘尚文说,“消费者会向身边的朋友传播、推荐我们的活动,慢慢建立社群营销的氛围。但要让雪球滚起来,我们还要咬紧牙关过一年。”
也是一种现实
收割完水稻,向阳村农民开始种紫云英养田,紫云英在冬天有固氮作用,以后就不用施太多的有机肥。而春耕紧接着到来,刘尚文启动了新一轮的种植计划。
消费者合作社是一种消费者自发组织、自己出资、自己拥有的零售单位,也就是消费者联合下订单、以销定产的模式。作为社区支持农业的一种方式,天地人禾希望能像台湾的主妇联盟,集结家庭消费力量,以共同购买方式直接向农民订购,消费者可在社区取货区、门市提货。“我们愿意成为中间对接角色,为消费者找放心食物,举办体验活动,让会员知道农作物的产销过程。”
以社会利益为企业目标,是“营销4.0”。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4.0’的企业本质上更多是一个社会企业而不是经济意义上的企业。此时企业也会寻求盈利或至少打平成本,但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增进社会福利做出贡献。穆罕默德尤努斯让自己的格莱珉银行与达能公司共同成立了一个酸奶品牌企业,生产穷人消费得起的酸奶。他们希望那些有同情心的人会投资进来,但公司不承诺分红或分享股息,唯一的承诺是在投资者需要时将其投资予以返还。显然,如果‘营销4.0’概念成立的话,不会成为经济的主流,而只会成为一些‘行善’企业的利基做法。”
刘尚文也承认,有时同事会被他疑惑,分不清哪时是公益,哪时是商业。天地人禾运行半年,已经投入了几十万,企业要进入回报期,起码还要坚守两年。但这是一件正确的事,“市场上的食物真的有问题,而我们每天都在吃,包括我个人和家庭。如果我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也许也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商业模式尚未明朗,但消费者和农民的反馈给了他信心,通过一年探索,刘尚文深信一个人只要真想把事情做好,在朋友、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总会度过难关。
天地人禾的工作才刚开始,刘尚文将要走过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它会只是看上去很美吗?或者正如尤努斯在《企业的未来》中所说:“开发这些企业的雏形需要花费些时间,但是一旦在某种社会企业的设计方面出现新的创意,同时其雏形得以成功开发,这种形式就能一直复制下去。设计每个小型的社会企业犹如研制一粒种子。种子研制出来之后,任何人都可以将其种在需要它的地方。社会企业不只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构想,它也是一种现实,一种已经开始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积极改变的现实。”
专家视点
社会企业营销
心创益传播机构创始人、总裁Diana
我认为做企业,就应该秉承高效和专业的商业操作手法。比如商业模式设计、专业化营销、资金运作等,即使短期依靠政府或基金会支持,也要有完整的盈利模式,以便在未来独立自主地运营并自负盈亏。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社会企业家论坛,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分配利润上,但是现场参与讨论的社会企业至少有95%离盈利还很远,其中一大部分企业是由NGO或非营利机构转型而来。因此,社会企业要调整思路,比如预算概念、商业模式概念等等。当然,利润分配是基础,也是社会企业区隔于商业企业的根本,鉴于中国目前没有相关的标准,而国外的标准各不相同,我建议中国社会企业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利润分配准则并写进公司章程或其他文件,立此存证并执行。毕竟,切实解决社会问题才是一个社会企业的立身之本。
只要社会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健康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目标人群所需要的,就不存在做营销难的问题。我接触的社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多是在盈利模式层面,比如对目标群体的界定不够清晰、用户需求或支付能力不足等。我理解的社会企业营销与商业企业营销没有本质的不同,可能预算和资源相对少一些,但这其实是商业企业同样面临的问题。
我认为,一般性的营销概念在社会企业的运营中是通用的,即使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服务,也要从市场、竞争对手、用户需求等方面充分考量,制定精密的策略和计划,并不是说好心地提供了服务,社会企业就一定能发展。
目前很大一部分社会企业依靠政府、基金会甚至社会创业比赛的奖金维持运营,对营销有需求但基本处于基础阶段,在我看来营销最大的两个问题在于:一是缺乏战略规划,二是资源导向型。
缺乏战略规划是指一些社会企业很困惑,觉得自己这也做了那也做了,但是效果为什么不理想,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做营销前没有清晰地规划,并界定衡量营销目的的指标。资源导向型是指由于没有太多的营销预算,少不得四处找朋友找资源做营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有了资源如何使用,因为与资源对接、磨合同样消耗人力和时间成本。这就需要社会企业做出清晰的判断,哪些是有效的资源(为实现营销目的而服务),哪些是负资源(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却无助于达成营销效果)。
利润越来越薄,我要做零售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是个从做批发到做零售的模式改变问题。
当初一定有什么原因,让你起了这个念头:
为品牌商代工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做外贸出口的,国外客户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做配套供应的,客户的定制要求越来越非标准化――我要自己做零售,把这些利润留给自己!
然后,你发现零售是个坑,你不得不思考一大堆新问题:
1.客户群从明确到不明确:你从此面对不确定的消费者,甚至不知道是谁在买你的产品。
2.选什么渠道是个重要问题:渠道的选择,其实多数企业是凭感觉或听朋友的经验来做决定的。一旦渠道投入效果不佳,企业就进退两难了。
3.产品宽度多少合适:你会用到一系列新词,如品类、品类宽度、品类结构、SKU(最小销售单位)、陈列丰满度等。这些都是关于零售的新学问。
4.库存和补货:销售预测只要稍微不准,要么出现库存积压,要么出现缺货脱销。补货也是门新学问。
从批发到零售,你开始关注消费者。恭喜你,互联网这个大坑正在朝你走来。关注消费者,这只是互联网给企业挖下的一个小小的“预备坑”。
我的观点
1.这是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
在研发和生产之外,你还不得不再掌握几个新技能:
消费心智定位:品牌影响力变得非常重要。你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策略,如目标消费群、品牌定位、品牌联想、品牌视觉识别、品牌推广策略等。
分销渠道管理:分销渠道有时是你的伙伴,有时是雁过拔毛的家伙。你跟他们的关系可不是服务客户那么简单。不同的渠道辐射消费者的能力大不相同。另外,渠道的配合度、渠道的M入门槛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
商品管理:除了刚才讲到的一系列新词之外,更重要的是新产品的研发流程也不一样了――研发过程必须要纳入对消费市场的洞察。
物流与供应链:按订单的批量物流大概要成为历史,要改变为快速响应模式,要多品项、小批量、快速补货。供应链模式也改变了。
2.不要试图让同一个团队处理好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
这套新的运营模式贯穿从研发到生产到物流的全过程,每个部门都会遇到新的困惑:
(1)当大客户的订单和门店要货的需求同时到达生产线时,生产线优先安排的规则是什么?
(2)大客户要求的折扣和渠道要求的佣金,以什么规则来定?决定的依据是什么?
(3)大客户部门和零售部门彼此争营销预算时,以什么原则来定夺?
你必须认清一个原则:原有的批发业务和新增的零售业务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这是你必须做的艰难决定。
小结
要用零售的思维来组织你的业务,你需要掌握消费市场的一整套管理逻辑。
要明确新增业务和原有业务之间的战略定位,否则,团队的争吵会一直持续。
线下成本太高,我要做电商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是个花成本买客流量的问题。
当初你多半是这么想的:
1.一个店面的投入:租金、装修本身就是一大笔费用,店面陈列的商品又是一大笔资金占用,费用太高了。
2.品牌覆盖全国所需的投入高得自有资金承担不起,相比之下,电商的入门费用很低了。
然后,你发现电商是个新的坑,因为流量才是致命的!
电商平台的人气高根本不代表店铺流量高,客人不进店啊!――这是多数人接近互联网的第一个坑。
我的观点
1.盈亏的核心是流量/费用比
不管做电商还是做门店,本质上都取决于这两个指标的效率:进店客流量和订单转化率。
人们通常认为线下门店的租金和装修费用是固定成本,这个固定成本太高使得做电商显得门槛更低、更具吸引力。这完全是搞错了。
正确的理解是:
用店铺租金买客流量,是为了引流而做的投入。店铺开在哪儿,从位置确定的那一刻,店铺可以辐射的有效流量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用装修和陈列费用买销售转化量,是为了进店客流转化为销售而做的投入。所有的装修和陈列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冲动。
做电商划不划算,同样看流量费用比:
线上引流费用。当前,在主流电商平台,吸引一个点击的成本为0.8―1.5元。一个点击的意思可比喻为线下客人在路边望了店内一眼。按月投入万元吸引将近1万个路人的目光来看,这个费用比如何?
店内转化费用。更可怕的是店内转化率,1%的店内转化率竟然是当前多数网店的现状。意思是一个月投入到店铺运营、美工、网上客服的成本,只产生1%的产出。这样一算,做电商省不省钱已经很清楚了。
2.网络流量已经过了红利期,能拼的只剩营销和运营了
找准平台的成长期,才能领到流量的红利。当平台成熟之后,只能真刀真枪地看本事了。
按照每个点击0.8―1.5元和1%的转化率,如今的主流电商已经是租金高企的豪华商业中心地段了。网络流量的红利期已经基本和你绝缘了。
3.网络营销和网络运营又一次挑战你在传统行业养成的思维惯性
有两个关键词,你必须体会到位,继而玩到位:
粉丝――网络营销的核心精神是聚拢优质粉丝群。这一点,是对做惯了广告投入的传统企业思维的颠覆。
体验――网络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是极致顾客体验。运营的效率不是靠服务动作的标准化,这也是对传统运营思想的巨大改变。
小结
不要简单计算成本,要算的是流量投入的产出效率。
电商改变的是营销和运营环节,思维方式需要适应和提高。
我的产品很好,怎么卖不动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是产品的意识升级问题。
你对产品的理解需要从功能概念升级到“全产品概念”。
你最初一定是这么想的:
1.我们的产品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纯度高x%(精确度高x%、用料更好……)
2.我相信质量好的产品顾客会认的
然后,你真的掉进了一个时代的大坑:好东西不一定叫座。
你发现,顾客的眼睛并不雪亮,“愚蠢的大多数”真的存在。比如,你会说:“xx家的产品含有添加剂的,可还是那么多人买。”再比如,顾客会说:“嗯,东西挺好。”然后转身在别家下了订单。
你还没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概念不同了,你接近了互联网的第二坑――产品意识升级。
我的观点
1.互联网下的产品,指的是顾客对企业的感知综合
你输得并不冤。如果你所想的都是自己产品的功能性优点,那就要知道单纯的功能优点如今不一定引发消费者购买。
互联网时代释放的人性催生了新的产品意识。为什么上一节我们谈“粉丝”和“体验”?背后的原因在于产品焦点的迁移:从外在标准深化到了内心感知。互联网时代给了人性完全释放的空间,产品的焦点自然也需要从硬标准进化到软感知。
感知的重要度上升,使得产品概念不再局限在功能。顾客说不清他们的感受,顾客也不清楚他们的感受源于什么,但他们就是能用钞票作出选择。所以你的产品定义不能再局限于功能,而应将焦点转向管理顾客的感知。管理好企业与顾客接触的任何界面,才可能塑造一体连贯的感知。
2.建立围绕顾客感知的产品评价体系
传统企业最常用的顾客评价指标通常有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客户投诉率等。在互联网下,它们都变得不太足够――产品合格率,只针对功能达成水平;顾客满意度,不一定带来顾客忠诚;顾客投诉率低,可能代表顾客根本没关注你。它们都不能解释顾客对你是否有明确的感知,感知好坏的程度如何。意识到顾客感知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围绕顾客感知建立自己的产品评价体系了。
小结
你又面临一个新的思维提升路口:好功能不等于好产品。你的a品思维需要按照互联网思维来重构。
我知道要转型,但不知道转到哪里
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很可能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
如果看完了前三个坑的解说,你仍旧认为互联网转型就是做电商,那我就要伤心得跳楼了。
当初,大多数传统企业真的是这么想的:
互联网转型,是不是就是做这些事:做个官网、在网络媒体投放广告、做电商、做微商……多数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概念仅止于此。
结果,它们连互联网真正的坑都还没见到。
你一定对“+互联网”和“互联网+”已经听到耳朵起茧了,但你说得清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别吗?这里,我将沿着大坑的顺序帮你理一理。
我的观点
1.企业跟互联网挂钩的方式有很多
“+互联网”或“互联网+”,都意味着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不同的是商业模式改造程度的不同。这些改造由浅入深包括:
(1)互联网渠道:销售渠道+互联网
企业的原有价值链不做改变,在销售渠道上新增电商渠道。
这时候,改变仅在渠道层面,对原有体系基本没有触动。企业要注意的是新增渠道与原有渠道之间的策略协调。
(2)互联网营销:营销+互联网
营销传播的手段中增加互联网媒介,开始学习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如精准受众的选择和病毒式营销。
这时候,营销思维需要改变,这开始触动到企业思维方式的改变。企业的营销传播中需要放弃“我说你听”的传统思维,需要学习社群式推广、粉丝聚拢、病毒式传播等“失控”式的营销思维。
(3)互联网内容服务:互联网+产品
对产品的定义从功能到全顾客感知。企业在线上投放的内容更重视内容对顾客产生价值,内容即产品,服务即产品。
这时候,由于产品的定义改变,企业内部流程相应改变、决策权和话语权重新分配、组织氛围需要更倾向扁平和弹性。整个企业开始有互联网公司的感觉。
(4)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核心竞争力
你过往只习惯一种商业模式:“购买原料+制造产品+销售赢利”,但这只是商业模式中最基础的选择。商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中每天发生,摸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门,才算真正踏入互联网时代。
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因为它们有积累,有既成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过往的成功一定凝聚出了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研发更新的能力,与供应商结成联盟的能力,营造忠诚顾客群的能力,等等。
在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过程中,传统企业的原有商业模式被根本打破,外在的组织形式被打破,但核心竞争力不会。基于核心竞争力所设计的商业模式创新才是有意义的。
2.终极互联网转型,是价值链重构,是商业模式创新
这时候,一家全新的公司诞生了。它有全新的愿景和目标,用全新的方式构建组织,用更有效率的方式组织流程。
祝贺你,终于完全蜕变,真正实现了互联网转型。但是,小心!没有必胜的商业模式,终极的互联网转型说不定是更大的一个坑,这个话题又可以谈三天三夜了。
小结
真正投身互联网时代,意味着――
你能够清晰地认识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