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风险管理

手术室风险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31例,年龄14~71岁,平均(38.2±6.3)岁,病程5d~11年,平均病程(2.3±1.0)年。其中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分阶段法将其分为两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风险管理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常规管理下行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士接待患者时,须仔细核对患者的科室、名字与住院床号、年龄、手术所用药物、手术方法等,确保手术患者与手术通知单一致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皮肤、病情、整体情况作准确评估,并询问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肢体功能等情况。在患者将所有问题问答完整后再开始进行护理操作;若患者意识不清楚,则由家属完成问答。

1.2.2手术时风险管理

护士在手术前检查手术所需器械与药物是否准备完善,并检查药物的规格、质量。在手术中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压疮的预防护理。暴露手术野、采取措施避免坠件发生。术前核对患者资料,包括验血报告、麻醉方式等。手术后严格核对药物与器械的数量,再进行切口缝合。手术用药严格核对药物名称;用药前核对药物质量与浓度,以及用药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须采取药敏试验后再选择适合药物。输血时,确保配血单、血袋是否符合,确定血型、血袋号码与血液量,再次核对后方可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在手术时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检查患者具体情况后,向医生报告。

1.2.3手术后风险管理

手术完成后,将切片标本置于标本袋中,并填写好患者的基本信息,再将标本送检。若为一般护理标本,须在手术后作处理,固定于甲醛溶液10%固定液中,在核对检查后申请清单,随后放置于待检处,确定无问题后再送检。护士长落实监督制度,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完善。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并将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将手术风险公开化、透明化。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定期学习相关法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纠纷、投诉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为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与风险的现状,建立科学的预防措施,有效规避风险,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业务技术水平方面:业务技术水平较低,手术步骤不熟悉,物品准备不齐全,导致手术配合不主动,甚至延时;不熟悉专科抢救病人的特点,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引发护理缺陷和纠纷;不熟悉手术病人,放置不舒适,引发肢体受压及神经损伤等。

1.2 核心制度执行方面: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易引发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查对制度执行不严,会造成接错病人、开错刀、输错血等。手术护理记录单不认真填写,出现漏项,记录内容与麻醉记录不相符,易造成医疗纠纷。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易发生切口感染。手术病人的各种管道管理不善,物品遗留在体腔,易造成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1.3 缺乏沟通技巧: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向病人解释有关事项时不一致。沟通过程中缺乏灵活的沟通技巧,如癌症病人在询问有关预后时,个别护士回答过于肯定或简单。护士不了解病人心理,导致工作得不到病人的理解和认可。

1.4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内容与麻醉记录内容不相符,如记录的时间、数量不一致。字迹不清,随意涂改,填写时漏项,代签名等。

1.5 病人术中安全问题:手术病人在接送途中未系好安全带或防护栏,易造成坠床、摔伤。手术过程中不认真核对(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轻者延期手术,重者危及生命。工作马虎者,易造成物品遗留体腔,弄错或丢失标本。医疗仪器使用不当,易灼伤或冻伤病人。

1.6 环境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风险:噪音,如金属门的开关,器械车轮的摩擦声,电刀、电凝、呼吸机、电锯、电钻工作时的声音等可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1]。术中电刀切割组织,电凝出血组织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烧伤油膏,全麻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戊二醛、臭氧等化学灭菌剂的挥发,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甚至使人感到恶心、头痛。手术中刀、剪、钩、凿、针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和他人,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1.7 医疗费用方面:医疗费用是病人最敏感的问题,它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当今普遍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时代,收费稍有差错就会引起纠纷或投诉。

2 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应急处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因为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对高危人群[2](新护士、5年内工作人员),护士长、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高年资护士应随时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针对手术室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制定《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管道脱落的应急处理》、《病人接送制度》、《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和环节质量管理,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 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只有在掌握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性、处理程序后,才能在临床实践中自觉地防范护理风险。因此护士长与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利用科务会、业务学习、晨会交班、护理查房等形式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及讲评,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会,对科室内发生的差错及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3 加强业务综合素质培训: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特殊的职业素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具有现代医学、护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对病人实施生物、心理、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各种抢救技术和各种仪器的使用,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评估,并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操作娴熟,做到稳、准、轻、快,医护配合默契。

2.4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是预防法律性护理纠纷的一种重要措施,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举证倒置”的法律自我保护武器,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保护护患双方安全的保证。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士书写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成立相应的护理记录方面的监控组织,由专人每天检查手术护理记录单,护士长每周做好质控,各级人员各尽其职,定期分析讨论,防患于未然,在病人未出手术室之前把好手术护理记录质量关。

2.5 做好沟通工作:护理人员应以同情的心态,和蔼的态度耐心对待病人,从病人角度出发,取得病人信任,给病人以安全感。对于护士不清楚和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病人,不要对手术解释得过于详细,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对手术病人的预后,特别是癌症病人,不能用肯定性语言,以免引起医疗纠纷或投诉。在与病人交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一切情况,做到谈话内容与病历一致。

2.6 术中安全护理措施:病人入室后,巡回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禁食禁饮,各种同意书是否签字,血型、检查结果、等。根据手术需要,按规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坚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麻醉医生及主刀医生,防止术中意外发生。保证输血、输液质量,防止异物存留于伤口或体腔内。对于病重、体弱、营养状况差、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用软垫保护好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和肢体受压,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和冰袋,以防灼伤和冻伤,对于标本的管理,也是保证术中安全的一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标本管理流程,防止弄错或丢失,为保障病人在运送途中的安全,各种车、床应有安全带或护栏,并随时保持功能完好。

2.7 实施服务收费: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使用电视显示屏播报收费价格,为住院病人提供每日费用明细清单,在发放清单前应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交给病人清单时,告知其仔细核对费用,对不明白的收费及时解释,有错误时及时纠正。

2.8 环境因素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仪器设备,添加剂,降低噪音;使用电刀、电凝时最好使用带吸引功能的电刀笔,吸尽烟雾,避免烟雾在局部过浓;用甲醛消毒时,熏箱门一定要关闭紧密,以防泄漏,浸泡标本时,要戴防护手套;接触戊二醛应戴口罩、眼镜、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腐蚀双手,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器械在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冲净;在使用吸入性物(安氟醚、异氟醚)时,应现配现用;臭氧发生机和紫外线灯工作期间,禁止入内,必须进入时要中断消毒;在手术中使用锐利器械(如刀、剪、针等)时,应遵循刀、剪、针的摆放及传递原则,尤其要加强新护士基本功训练;对于特异性感染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门口应设隔离标志,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入内,谢绝参观,做好个人防护,器械和手术间严格按照特异性感染的术后处理原则进行规范消毒。

参考文献:

[1] 覃 峰.手术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与现代护理技术标准工作手册[M].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7.61.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医疗器械189件,根据时间不同将2015年2月~2016年5月接受常规管理的93件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6月~2017年8月接受风险管理的96件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妇科类器械47件,内科类器械46件;观察组中妇科类器械49件,内科类器械47件。两组器械的型号、生产商及各项指标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方法

术者根据手术情况对医疗器械进行选择,通知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前1天把医疗器械送入消毒中心,对其清洗、打包和灭菌,在手术完成后对器械进行清洗。

1.2.2风险管理方法

将所有器械在应用前进行建档分类,在器械上添加表明身份的指示牌,对器械的使用、保养等进行责任追踪,将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对医疗器械使用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使其对器械的应用原理、方法及保养细节能够熟练掌握,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工作;使用新的医疗器械之前应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保证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使器械的性能良好发挥,同时保证器械使用人员熟练的操作技巧;建立预防维护制度,防止器械“带病工作”,保证器械的效能能够充分发挥。提前检查维修疑似有故障的器械,将隐患提前找出并消除。对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有较高风险的器械需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高风险的植入性器械需要将其名称、型号、生产商、产品批号等完整填入,从而保证有可追溯的文档方便以后查阅;完善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必须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的考核,主观上完成对器械的熟练掌握,客观上遵守器械使用的法律规定,保证对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规避。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两组医疗器械的配套齐全率、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去向明确率,调查术师对两组器械使用的满意度和对其质量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疗器械配套齐全率、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去向明确率情况观察组医疗器械的配套齐全率、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去向明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者对两组医疗器械满意度情况术者对观察组医疗器械的总满意度(94.79%)显著高于对照组(7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者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评分情况术者对观察组医疗器械的质量评分(91.37±5.21)显著高于对照组(72.35±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92,P0.001)。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23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该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6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护理标识的应用及临床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9%(129/133),明显优于未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对照组(77.4%,103/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手术风险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手术时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有效避免手术时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应广泛推广。

[

关键词 ] 护理标识;风险管理;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97-02

手术室(operating room 英文简称OR)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临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在手术室内,四条途径极易感染切口的途径,即: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1]。因此,手术时内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并且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在手术时,其护理风险较大,极易因护理措施的不当而导致轻微事故乃至病人伤残甚至死亡的可能性[2]。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手术室护理标识也变得日益重要,其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是无法取代的。为此,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该研究旨在验证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和分析均为该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66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00例;患者年龄在15~65岁之间,平均年龄(27.9±7.5)岁;护理时间(7±35)d,平均护理时间为(15.9±5.4)d。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3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护理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试验组:在手术室内应用护理标识,准确记录高危患者的病情,给予每位患者相应的病情标示卡,及时撤换或变更标示卡。包括提示标示、环境的危险标示、药物的警示标示、隔离警示标示、预防意外标示和温馨标识语等[3]。对照组:无任何手术室护理标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满意度发现,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129/133),明显优于未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对照组(77.4%,103/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对比发现,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试验组仅发生10例护理风险事件,而未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对照组133例手术患者中有25例护理风险时间。对比二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129/133),明显优于未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对照组(77.4%,103/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试验组仅发生10例护理风险事件,而未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对照组133例手术患者中有25例护理风险事件。原因是试验组的护理标识起了决定性作用,标示卡的制定一是有助于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且避免了药物过敏现象的发生;二是标示卡的环境危险、隔离警示等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防护及安全意识,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因素导致用药错误或其它失误[4];三是预防意外和温馨的标识给患者一种家的温暖,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选用手术室护理标识,是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措施,其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应推广于临床护理。

[

参考文献]

[1]黄文连.正确明显的标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3下旬刊):182-183.

[2]秦柳青,郑艳花,莫慧珠,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河北医学,2011,17(4):519-520.

[3]朱秀静,郭晓丽,戴金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104-105.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手术室中每天的工作量较大,医护人员也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中意外的风险程度,后果风险也相应增加[1]。护理标识是指医院里为了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或风险事件的发生,利用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特殊符号所坐的标记,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从而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增强手术室的安全性[2]。本次研究我院从2013年开始使用护理标识,从而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中的作用和疗效,结果比较令人满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详细叙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我院从 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的120例采用护理标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同样选取我院从2013年7月到2014年5月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研究组的120例手术室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在19~57岁之间,平均年龄(29.75±5.31)岁,护理时间为8d~35d,平均护理时间为17.34d。对照组的120例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在17~56岁之间,平均年龄(30.12±2.11)岁,护理时间为8d~35d,平均护理时间为17.34d。两组患者的人数、性比、年龄、护理时间等一般资料都无较大的差别,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标识方法

1.2.1 护理标识制作方法

护理标识制作时要有针对性,分类清晰,使用方法实用且醒目,主要针对环境、警示语、病人情况进行标识,标牌有色带、腕带、护理卡、标签等醒目样式。手术室所使用的护理标识要统一定制,先记录好每个病人的详细信息,然后统一进行整理和制作。制作的护理标识一定要醒目、实用,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2.2 护理标识应用方法

1.2.2.1 手术病人标识

(1)病人的身份标识 病人身份标识一般采用腕带。腕带上除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基本情况、床号、病区等基本信息以外,还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成了不同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快速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疾病种类。

(2)病人的药物过敏标识 不同病人对很多药物都有过敏现象,医护人员应该对每位病人的过敏史做好详细的记录,记录清楚每种过敏的药物,并做好标签挂在输液架上,避免意外发生。

(3)病人的管道标识 进行手术的很多患者身体里面都要插入很多管道来帮助病人基本生活,标注好各个管道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时的风险和失误。

1.2.2.2 护理警示标识

(1)普通药物警示标识 手术室中患者用的药物比较多,每种药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还有药物每天所用的次数、用量、用药时间等都要做好详细且醒目的标注,避免将药物混淆出现错误。

(2)术中药物警示标识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较多,从药物外观分辨很容易辨别错误,应该使用颜色、形状不同的标签对其标注,避免用药错误。

(3)查对警示标识 手术室风险管理中查对警示标识比较严谨,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手术风险。例如在交接过程中通过有效、谨慎的查对可以避免交接过程产生的错误,降低护理风险。

1.2.2.3 护理环境标识

(1)区域标识 手术室对环境的要求也很严格,不同手术室卫生消毒的程度也不一样,一定要标识清楚,保持好手术室的环境,避免感染等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2)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标识 不同的手术器械和设备放置的环境也有所不同,一些设备要求避光、防潮等,一定要做好标识防止意外发生。

(3)防护警示标识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以后,手术室门楣处要显示手术的进行程度,并且要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1.3 观察指标

依据护理之后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出错率进行统一评价;同时对比两组的医疗环境、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进行分析护理标识的方法和效果[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实施护理标识的研究组的护理效率、护理满意度都比未实施护理标识的对照组效果显著,研究组的护理出错率也比对照组的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出错率差异都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比两组的医疗环境、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标识之所以在手术室管理中占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手术室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的及时抢救、关键的手术治疗都是在手术室中完成[4]。手术室中来往人流很多、工作繁重、病情复杂、所用药品更是各种各样,手术器械和设备也比较齐全。单凭一些记录想要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清楚每位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情严重程度,很容易混淆各个病患的资料等基本情况[5]。因此使用护理标识,采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标签标识好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和每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部位、所用药品、所用管道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这样便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手术过程及术后护理的风险,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增强了手术室风险管理的效果和安全[6]。

本次研究我院选取了两组患者研究护理标识的方法和效果,首先从2013年7月到2014年5月这个时间段选取了12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接着又从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这个时间段选取了120例采用护理标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比较可得采用护理标识的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效率、护理满意度、医疗环境、专业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效果都比研究组效果明显,而且研究组护理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出错率,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护理标识对于手术室的风险管理具有很大帮助,不仅降低了手术室风险,也赢得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和认可,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赞.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9-50.

[2] 裴瑾.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J]. 医学信息 ,2009,22(9):237.

[3]黄玲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23-24.

[4]伊锡琴,李霞,李丽.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89-90.

[5] 张锦奇 ,周琳 ,吴宏 , 等 . 国外骨科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借鉴意义[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163-165.

[6] 黎灵. 浅谈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有效防止手术差错[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255-256.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风险意识管理;手术室;效果;患者

在医院诸多科室中,手术室是重要科室之一,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场所,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性大,再加上手术室患者病情具有复杂性,术中情况多变,这均大大增加了手术室的风险性[1]。可以说,手术室是护理风险系数极大的科室之一。为了保证患者于手术室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就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笔者主要针对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展开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观察组,住院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了风险意识管理,其中男107例,女95例,年龄19岁~75岁;另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对照组,住院期间手术护理管理中未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其中男100例,女102例,年龄19岁~7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照组202例患者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室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和手术室护理管理。在观察组202例患者于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已经进一步加强了风险意识管理,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1)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参加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和学习,通过实际案例向护理人员强调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了解自身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求其按照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自身做起,加强风险管理。(2)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以制度进一步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违反或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导致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与此同时,对于因违反或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护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采取惩罚措施,以示警戒,督促其及其他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风险意识。(3)定期检查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情况,对于存在的差错、隐患等的根源进行分析,若分析结果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就要及时对制度或者工作流程进行修改,或者增加必要的设施;若分析是个人问题造成的,要及时查找责任人,限期整改,通报全科,让大家引以为戒,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4)要求护理人员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时刻保有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的警戒心,在术前、术中、术后严格做好各项护理工作:①在术前,要对手术时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认真的准备和检查,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深入病房,加强询问,对患者的病史、基础疾病以及过敏史等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掌握,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接患者时,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通知单、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核对。②在术中,安全舒适摆放患者的手术,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采用娴熟的技能协助术者完成手术操作,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药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地观察,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后,及时汇报给术者,并配合术者进行对症处理。在进行输血操作时,要在对患者血型和需要的血量进行严格核对后,再进行输血,输血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术中要执行口头医嘱时,大声重复一次。术者完成手术操作后,关闭患者体腔前,护理人员对术中使用的器械用物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且未遗留在患者体腔后,再关闭体腔。③在术后,按照规定将切下的组织及时放置在标本袋里,将标签贴好,及时将送检的标本送检,对手术室进行清理,对医疗垃圾进行整理并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避免污染事件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严密观察等。

1.3效果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以自制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率(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风险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c2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有诸多风险,既有不确定性的不安全风险,也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风险,如果未重视护理管理,则会导致一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2-3]。有研究提示,一些差错伤害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得以避免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以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发现、处理和控制,将护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将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的损失程度降至最低[4-5]。本院近几年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尤其是加强风险意识管理,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派业务突出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从术前至术后严格做好各项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识别,并督促责任人及时改进,实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时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护理人员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护理风险,在平时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就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地做好各项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此外,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6],要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有预见性,对各种手术室护理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7]。通过高度重视手术室护理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风险发生率得到降低。本次研究结果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证实: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好地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8],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应用。

作者:毕水红 单位: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杨扬.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443-444.

[2]李桂凤.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126-127.

[3]刘勤荣,张忠兰.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10):111-112.

[4]王东艳.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58-159.

[5]邓庆秋.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78-179.

[6]卢鸯鸯,王佩佩.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作用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86-88.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

手术治疗是外科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同时是医疗风险发生率最高的地方[1-2],当前风险管理以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广泛用于医院管理[3]。本文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详细情况可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进行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患者258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施与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中男性61例,女性68例;年龄为16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48.1岁;脑外科手术18例,妇产科手术41例,骨科手术47例,胃肠道手术23例;观察组中男性59例,女性70例;年龄为15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4岁;脑外科手术15例,妇产科手术44例,骨科手术45例,胃肠道手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材料差异均没有统计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的手术指导,术中与医生及患者的配合及术后的必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在术前对患者的各项信息进行核对,保证患者与手术通知上的信息吻合,进入手术室后观察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并核实患者的过敏史及基础疾病,为患者讲述术中的适应症与不良反应,安抚患者,提高患者的术中依从性。根据手术类型将手中要用到所有器械都准备妥当,且依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将会用到的各类抢救器具及药品准备好,以防在术中手忙脚乱。术中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将手术部位充分显露,术中有用到抗生素的患者要及时做好皮试防治过敏的发生,在整个手术过程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抢救[4]。手术接近尾声护理人员一定要清点手术中使用到的各类器械的数量及棉球与纱布的数量,避免将各类医疗器械留置到患者的身体内,发生医疗事故。术后对需要进行病理分析的组织标本要及时送往病理科,并做详细的记录与核对。对于手术相对轻的可以直接回普通病房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交代,并将术后的风险情况告知家属;对于手术较大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情况与重症监护的护理人员交代,并向家属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过程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可知在对照组中跌倒16例,褥疮5例,感染14例,死亡3例,风险发生率为29.5%(38/129),观察组中跌倒6例,褥疮2例,感染2例,死亡1例,风险发生率为8.5%(11/),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有对照组中非常满意59例,满意56例,总满意度81.4%(105/129),观察组中非常满意83例,满意35例,总满意度91.5%(118/129),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同时是医疗风险发生率最高的地方,目前的医院情况来看许多手术室护理人员都缺少护理风险意识,这也是现在护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原因之一。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护理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规避许多护理风险的发生,既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综述所述,在手术室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危险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显著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霞 赵萍 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手术室 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1]卢苏玉.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6,9(8):115-116.

[2]曹晓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5):1113-1116.

[3]黄海明.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4):1943-1944

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96-01

手术室属于医院最重要的一个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抢救患者以及实施常规手术的场所【1】,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高效护理质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手术痛苦。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84例患者。对照组8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24.4±2.3)岁;观察组8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25.8±2.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8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8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主要对策包括加强风险防范及管理,对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予以详细分析,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等。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与处理各项研究数据,计数资料利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利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利用t及x2检验;对比P

2 结果

研究组84例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是2.4%,对照组84例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是11.9%,组间意外事故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5.744,P=0.017),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综合比较[n(%)]

组别 例数 操作失误 准备失误 意外伤害 切口感染 记录失误 总发生率

对照组 84 1(1.2) 3(3.6) 1(1.2) 3(3.6) 2(2.4) 10(11.9)

研究组 84 0(0.0) 0(0.0) 0(0.0) 1(1.2) 1(1.2) 2(2.4)*

注:*表示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5.744,P=0.017。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

3.1.1 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变动流动性强,护理人员趋向于年轻化【2】,护理技能以及操作难以做到位,对于医疗物品的管理力度弱,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医疗物品管理不当的情况。比如开展手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导致影响手术,增加手术时间,造成医院纠纷的发生;没有仔细核查手术所需的重要器械,对医疗器械管理不重视。

3.1.2 人员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易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失误,从而出现护理意外事故。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就有1例患者因为护理人员对摆放的指导错误,造成神经组织受损;5例患者因为护理人员没有裁剪足够的棉片,使得点数混乱,手术时间增加,造成护患纠纷。

3.1.3 环境因素 以现阶段医院情况分析【3】,多数医院中层流手术室缺乏,人流量众多,使得医院感染增加,不利于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3.2 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危险因素的对策

3.2.1 完善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 必须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力度,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以此改善护患关系,督促护理人员自主规范自身行为,以便培养防范风险的习惯。查对和交接班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执行的重视,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

3.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 借助技能培训、知识讲座以及自学考试等形式来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对法律政策的学习能力,让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违规操作将会造成怎样的法律后果。

3.2.3 强化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定期培训并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操作能力以及手术室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

3.2.4 评估护理风险 分析和调查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的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等问题,以此对相关风险事故发生的讯息予以系统把握,并评估风险后果,找出导致风险的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意外事故发生率是2.4%,对照组意外事故发生率是11.9%,组间意外事故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5.744,P=0.017)。结果表明,强化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防范及管理,对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予以详细分析,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雅文,傅金,毛静馥等.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