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模式的感悟

商业模式的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1篇

把握情境线:激活学生兴趣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一课,重点是第一目中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实质,难点是第二目中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主干知识理论性比较强,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教学难度比较大。若仅单纯依赖枯燥讲授,课堂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笔者备课时想着,再过几天就是2014年的“双十一”(俗称“光棍节”),对比电商的火爆经营额,在江苏范围内存在数量越来越少的传统简易小卖部如临生死大考。一边是热火朝天,一边则是无奈冷清,可谓是“赚钱买卖在前头,几家欢喜几家愁。”于是,笔者尝试着以“网络购物PK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为媒介,组合一定的生活元素进行问题创设,营造引人入胜、耐人思考的氛围,将学生引入活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系列情境及以情境为载体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现情与境汇、意与象通。

情境一:网络购物PK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网络购物与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对比,感悟网络购物的优势,指出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的不足,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网购还是传统购物,其购买商品、你交钱,我给货的本质始终未发生根本改变,变的只是购买方式。从而引出“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实质”的讲解。

情境二:阿里巴巴的成功。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15年、87年、90%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所指,感悟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从而引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的学习。

情境三:马云的商业模式。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感悟对阿里巴巴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全球互联网市场上独一无二商业模式,导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的学习。

笔者认为,一节课好不好,关键看脚本好不好。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脚本设计上。情境材料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起导航作用。情境材料要贴近学生,来源生活,要真实、可信,因为“最好的教育是用真实来教育”。此外,情境之间要连贯整体,一气呵成。

把握知识线:引领学生思维

伴随着层层推进的情境的展开,笔者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旨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依据相关情境设置了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及思辨性的探究问题。问题设置轻巧,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求索规律以及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准确表达了问题的指向性,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积极探究。通过环环紧扣的设问,将课堂内容的讲授和知识点的落实做到了自然的推进。

问题设置:①为什么选择网络购物?它有哪些优势?②购物方式不同,“购”的本质是否发生根本改变?③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有哪些优点和缺点?④上述两段话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⑤从哲学角度分析马云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暗合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通过让学生自我总结网络购物的优点,进而引发“购物方式不同,‘购’的本质是否发生变化”的问题思考,由此得出:无论是网购还是传统购物,其购买商品、你交钱,我给货的本质始终未发生根本改变,变的只是购买方式。导出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的讲解。第四问之前有一个过渡,即中国互联网传奇人物马云是怎样带领他创立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由西湖里一叶小舟变成今天一艘电子商务的大航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马云的成功之处,进而将马云的成功和李嘉诚的成功放在一起对比,两人都是成功人物,虽事业的领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相似的特质。让学生关注材料中15年、87年、90%的数字,要求学生思考两段话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以此引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的学习。第五问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马云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暗合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进而导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可见,“网购、马云、阿里巴巴”活动情境是问题设置的中介和载体,它是为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服务的载体,是联系情境线与知识线的中介。笔者意在通过问题的设置把包含在情境中的知识点一个个挖出来,这样,知识在情境的衬托下通过师生互动有效的达成和实现,随着以上五个问题环环相扣的提出和解决,遵循逻辑思维顺序、严密有序的知识线跃然纸上,本课的重难点、主干知识也清晰呈现。

把握情感线:升华自觉自信

“网购、马云、阿里巴巴”这一条情境线为“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这条知识线起铺垫作用,要落实教材知识,突破这条情境线,实现预定教学任务,则需要一种高效、接地气的学习方式。笔者在组织“情境一”和“情境二”两个教学环节时,分别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和角色模仿等方式。

情境一:网络购物PK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问题设置:①为什么选择网络购物?它有哪些优势?②购物方式不同,“购”的本质是否发生根本改变?③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在组织这一环节教学时,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对问题①②③以及问题③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组讨论思考,然后进行组别之间的PK较量,让学生在思索、争辩、阐述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老师对这一环节进行综合评价概括。

情境二: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只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开始。“今天还不能说成功,我们只是站在新的台阶上。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加油从而走得更远。很多人说我们成功了,其实我们离成功还很遥远,我们走过了15年,还有87年……”在组织这一环节教学时,笔者风趣地称某生为马云的关门弟子,让他模仿马云读一遍上述文字。记得当时,该生表现从容,底气十足并富有感情地朗诵了一遍,同学们立马被逗笑了,课堂里洋溢着亲切、幽默、温馨与和谐的气氛。这种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平等对话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内心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生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对于笔者而言,这是一节收获满满的课,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把握了“三线”:情境线、知识线和情感线,做到了“三线”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情境设置中得到内心体验,在解决问题后得到深刻感悟,在合作探究中升华自觉自信。当然,这也是一节不成熟的课,还有很多不足,笔者应该在问题设置的思辨性、情境性中选取一致性,以进一步推敲和完善。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传媒;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基于某种比较稳定的交易结构基础上的可盈利的方法。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因此,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选择、改进和优化。商业模式中的盈利方法选择是丰富而多样的(1)。

近年来,新媒体飞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遭遇挑战,大量观众被分流,巨大的广告蛋糕被切割瓜分。面对这样的挑战,电视传媒产业必定要求新求变,而不是坐以待毙。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也许正是这样的冲击,为电视传媒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曾说:“我认为,关键是要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提高综合运用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能力。目前,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此长彼长的关系,两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3)”那么,电视传媒产业要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改变自然提上了日程。具体而言:

1 传统电视被智能电视取代成为电视传媒竞争的“利器

传统的电视机是一个单向度传播媒介,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要成为一种双向媒体,与观众进行及时互动,那么,首先要发生变化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看电视的终端---电视机的变化,智能电视的应运而生。电视成为继电脑和手机之后,进入互联网的第三大终端入口,作为电视、电脑、移动终端“三屏”中的最后一个被智能化、网络化的终端,电视迎来了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阶段----开启用户智能大屏的新时代。

作为互联网大屏的智能电视,是电视行业互联网转型的产物。据统计,2013年,智能电视销量达到2610万台,2014年预计能达到3610万台。智能电视是大屏幕液晶电视和平板电脑的融合体。用户除了可以欣赏普通电视节目,可以欣赏电台的节目,可以读报,还可以接入互联网,浏览各种网站和应用。甚至可以在智能电视上安装和卸载各种应用软件,对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

2 精品优质的内容是电视传媒商业竞争的“王牌”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虽然要求新求变,但是要固守的地方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容”。自1936年诞生以来,电视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节目内容的创意和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累积了数量庞大的节目资料,这些都是新媒体难以企及的。也就是说,电视的优势竞争力在于内容,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电视如何把内容这一优势放大化,以内容带动收视,以内容留住观众,最终以内容促进效益?那就要求电视人在节目的创意、策划、采访和制作上要精益求精,以高品位、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内容赢得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精品优质的内容是整个电视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价值的依托。因此,内容的生产与商业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 依托资金优势 引进国外先进节目形式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传媒产生了一批批优秀的电视节目,同时也创造了高额的经济效益,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中,国内首档明星体育竞技节目《星跳水立方》是江苏卫视引进德国版权制作的德国综艺节目《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国内首档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概念参考自韩国MBC电视台节目《爸爸 你去哪儿》;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一著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

2.2 优秀原创节目如雨后春笋清新宜人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周末黄金时间播出,节目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将轮番担任读词考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样好的原创节目自然也是正能量的传播渠道。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则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是一档具有原创精神的电视公开课,所有的设计只为创造一个没有权威、充满挑战、平等分享的舞台,营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语境,成就一场场充满张力又温暖人心的演讲,这些节目语境和形态上的创新带给了观众全新的体验。

3 准确定位的品牌营销是电视传媒商业竞争的“法宝”

3.1 节目定位符合频道整体品牌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收视热情,电视节目正以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的形式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怎样能让观众在碎片时间里锁定一个频道通过网络播出的节目呢?首先,频道的整体品牌营销必不可少,提到“芒果台”,大家就会想到湖南卫视,而提到湖南卫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它的综艺节目好看。这就是长期的、整体的品牌效应,这样的品牌效应影响着人们的收视习惯。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定位准确。具体举例来看: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央视推出这样一档创意独特、立意高远、气质清新、传递精神能量的电视节目,与其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是相对应的。

3.2 网络营销成为品牌推广阵地

市场竞争要求省级卫视对其自身的管理更加企业化,要像创建企业品牌那样来创建卫视品牌,通过对卫视品牌的运作来全面构建强势媒体,以实现卫视品牌效益的最大化以及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动态平衡。目前,我国的省级卫视发展迅速,为更好的抢夺收视市场,各家卫视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品牌策略。然而,央视、省级卫视、地面频道、境外频道群雄割据,收视市场容量饱和、供求不平衡,省级卫视要想在竞争中突围,构建鲜明的品牌是其不二的选择,省级卫视间的竞争也演变为电视品牌构建的竞争。

近年来,中国省级卫视竞争呈现白热化,除了节目创意与制作实力的比拼外,只有将节目成功推销给电视观众,才能赢得最终的市场。如何加强品牌推广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正成为各电视媒体经营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媒体经营者必须将内容创作和商业经营有机结合,才能在竞争中胜人一筹。在互联网的语境下,电视品牌的网络营销成为至关重要的品牌推广阵地。

3.3 联合众多媒体对品牌节目进行营销

综上所述,虽然电视传媒产业逐步进行了上述创新、改革或者探索,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国内,当前还缺乏具有有竞争力的电视产业集团;而各家电视台及广电集团还没有形成高成效的产业链经济,比如:部分电视台的电视剧创作资源甚至在走下坡路;传媒企业面向市场,开始资本化运作只是小试牛刀;优秀的原创节目资源依然不足,收视创新高、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有相当都是国外引进;有些电视台的品牌定位虽然独特,比如海南的旅游卫视,但是因为竞争力弱,没有什么节目崭露头角,让人过目不忘。这也是面对新媒体的激烈竞争,电视传媒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3篇

沃伦・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是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

巴菲特最著名的15条投资格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价格是你所付出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想要在股市从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安全边际没有例外;即使对于最好的企业也不能出价过高;我们喜欢这样的企业:务实、简单、稳定;买进靠耐心,卖出靠决心;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炒股。

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期限是:永远;如果一件事情不值得做,那么也就不值得好好做;百万富翁破产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听小道消息并据此买卖股票;一个人的直觉往往是非常准确的,对股票投资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什么经济形势、去看每日股票的涨跌;你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陷入思想的混乱并难以自拔;你应该选择投资一些连笨蛋都会经营的企业,因为总有一天这些企业会落入笨蛋的手中;要想成功地进行投资,你不需要懂得什么有效市场、现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新兴市场。

事实上,大家最好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只要能够尽量避免犯重大的错误,投资人只需要很少的几件正确的事情就足以成功了。

《中国股市传奇人物北大演讲录》

这是股市传奇人物在北京大学第二次讲座原汁原味的记录稿。是2001年全国经济类畅销书第二名《十年一个亿》的续本。

平民金融家杨百万、价值投资大师林园、市场资深人士陈钢、“中国股神”林园、技术分析专家倪勇等等都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传奇人物。

主编谢百三是中国证券界有影响力的学者,曾被新浪网评为国内对证券市场最有前瞻性的经济学家之一。

谢百三在北大复旦开的讲座场场爆满,这些传奇人物演讲的笔记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

《最佳商业模式》

长江商学院、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商界传媒集团实现强强联手,专门研究和解读由本土企业原创的商业模式(案例)的经管类图书。

本书商业模式(案例)构成包括:传统行业、基于高科技和互联网为标志的所兴产业、VC和PE关注的行业及金融服务等领域。采取案例和点评相结合的解读方式,为中国企业发现自身的蓝海,创造企业的核心价值链提供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平台。

《传播力》

在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品牌化时代背景下,什么是企业最强有力的竞争力?答案是:传播力。

传播力是企业在浑浊的商业环境中净化、美化自我的能力;是企业在你追我赶中抢占市场制高点的能力;是企业在成千上万的群落中脱颖而出的能力;是企业吸纳顾客、获得溢价利润的能力。进一步说,是企业在当今社会以传媒为王、民众高度传媒依赖的情势下,企业高效整合媒体资源,合理又精巧地度势、借势、造势,以体现张力、影响力,获得注意力、话语权,进而赢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而提示了新的企业制胜之道。

《让老虎飞起来》

本书总结了采纳12年来在品牌营销领域的实战案例,其中包括青岛品牌、白象食品、美的、TCL、长城干红、苏泊尔、中国移动、万家乐、皇明太阳能等30多个国内一流品牌。

采纳站在品牌营销的角度,用采纳的观点讲述本土品牌如何发展、壮大,并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的经历。

本书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环境、中国企业现状,摸索中国企业品牌成长道路,结合实际案例与解决问题方法、视觉表现,为中国更多中小企业塑造品牌、打造品牌、提升营销业绩,提供更多指导思想,具有较强的实战性、指导性与可读性。

《世界十大股神教你炒股》

正所谓“站在巨人肩上”,人类的知识都是通过不断积累才有进步的,人们都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着。股市也是这样,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不必自己从头去悟。假如一个人不学习现有的股市知识,而自己从头开始,只从自己的操作中去感悟市场,总结知识,哪怕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也不见得能取得很大的成绩。

很少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真正成功的骑师,通常都是因为他骑的是最好的马,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 对于想成功的投资者,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自己埋头苦干,自己学习,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

第二条路:向已经成功的人学习,复制他们已经验证成功的赢利模式。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4篇

首先,学术化的语言,各种名家名人对“战略”有哪些说法了?有设计学派的、,竞争战略学派、资源配置战略学派等等.......,虽然解读不一,但是都是讲竞争,资源配置和目标等等,大同小异。譬如说,迈克尔. 波特这个人,此公是美国哈佛的著名学者,在官方也有一些顾问的角色,到中国来过好几次,他说战略就是我们要在市场里面找个有利于竞争的地位。所以说,你看看,举凡大学老师们讲讲到战略,都会往市场竞争、建立竞争优势上引。现在我们的各种专家和学者对战略都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是很多人解读的落脚点都集中在竞争优势上。这错了没有,当然没错!说的很对,是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究竟是怎么落地、是怎么操作出来的?没有说明白,至今语焉不详。我认为,前面那么多的名家专家讲的都很对,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做了研究切入,但是呢,这个观念与定义仅仅局限于战略思维层面,对于战略执行这一块,落地这一块,我觉得还是有些欠缺,或者说讲的不多。对战略,我是怎么理解的了?

我认为,战略=本质挖掘+成本管控,就是这么简单。

进一步说,战略构成第一是本质的挖掘,第二是成本的管控。这个本质是什么?包括行业本质、企业经营本质、品类本质、产品本质。只有深入的挖掘各种本质是什么,后面的战略方向就明确了。例如说手机,如果还在通话质量上和短信质量上做文章,因为现在的手机发展的重点已经不是这些基本的功能了,手机已经是个人的信息终端,是个人信息平台化处理的呈现形式,在4G时代到来后,在视频的呈现方式上做文章,才有出路。三星了不起,它就深刻的挖掘了手机的本质。诺基亚怎么死的,1000亿美金的市值贱价70亿元美金卖掉了,名义上是一个触摸屏、安卓系统问题,实际上还是对行业、产品本质挖掘以后的决策与执行问题。当年的诺基亚多牛啊,一统江湖,如日中天,现在了?翻盘也翻不过来了,这个圈子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以后就不会再有翻盘的机会,这就是现实,市场很残酷。而且我感觉通信行业等手机行业真正是一个睁着眼睛睡觉的行业,一刻都不能耽误,三星紧紧抓住消费者需求,对手机本质有深刻的挖掘与认知,因此其产品的开发、未来的发展就步步落实、一路走来,方向正确。

再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讲到“洞房花烛夜”,离不开喜糖。问问在坐的听众,参加婚宴后们,领到喜糖,大家都吃完了吗?基本没吃!在这个产品严重饱和,而且消费量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喜糖这个产品的本质怎么挖掘,喜糖这个行业的战略如何去演进了?在各类喜庆糖果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创意十足、做工精致的喜糖,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包装亦或是颜色等,这些喜糖的创意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喜糖的想象。这也就说明了产品文化和设计的求差异化,求新求异来寓意甜蜜,成为年轻人特别是90后的主题。结婚用的喜糖的产品的本质是什么了?是其从包装到内容的特色的、个性风格的整体创意!至于糖果本身,其甜度、颜色、份量等原先重要的产品要素则退为其次了。因此,专做喜糖企业、行业的的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是集中人力、财力在喜糖的个性化的创意与执行上做文章,而不是其它,否则,就陷入战略迷失。

还有一个例子,国内的媒体、管理学术界也鲜有深入分析与解读。去年国庆前后,北京来了个荷兰艺术家,叫霍夫曼,折腾出了一只大黄鸭的文化产品,在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展出,动静很大。当时北京的媒体为此事做了报道,标题很吸引人,叫“北京大黄鸭很黄很“暴利”:不到两个月吸金2亿”。 文章中有两段话是这么写的:“自2007年第一只“大黄鸭”诞生开始,霍夫曼带着他的作品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 发,截止2013年6月,先后造访了德国纽伦堡、巴西圣保罗、日本大阪、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等11个国家的14个城市,大黄鸭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也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带来了极大的商业价值。

10月24日,“大黄鸭”中国之旅进入倒计时,成龙现身颐和园“跟‘鸭’说再见”的活动现场。由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在颐和园的展出将于10月27日结束。当日,大黄鸭北京告别会在颐和园大黄鸭展示湖区前的八方亭广场举行。“大黄鸭之父”——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著名影星成龙、中国鸭迷会会长林依轮等领衔在场的嘉宾及游客共同向大黄鸭真情告别。”

作为一个产品,一个产业是怎么做成的?经典的浴盆黄鸭仔,这是它原始的一个模型,我们儿时都很熟悉。在这种童年儿时回忆的东西,加入文化情怀和文化元素,其本质就是怀旧心理的娱乐化呈现,再用夸大、放大的手法来吸引眼球,同时明星加入,明星效应使得活动升温,在节假日促销的时候结合媒体的推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效应也就形成。

我现在想问问各位,用一个小木盆放一个纸叠的小黄鸭,有人看吗?根本没人看,因为在现代化成长环境中成长的人,对这个是没有感觉的。但是,我们会看,这些类似玩具、游戏的场面我们小时候是见过的,还有一点感觉。但是也不会再继续看,因为有更好的刺激眼球的替代品了,大黄鸭尺寸为26×20×32米,还不刺激、吸引你的眼球?再一个,大黄鸭除了将怀旧心理的娱乐化呈现,还有别的附加成分,包括成龙等明星的加入,使它更加渲染起来,怀旧形式是根本,呈现形式要给对方,你才能成为一个产业。所以大黄鸭国庆期间才能吸金两个亿,所以说,娱乐文化产业多么得厉害。因此,我要说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开发,现在有很多人都以历史文化为卖点去策划、去落实,但做成功的没几家。关键的关键还是本质是否找准确了?这个本质实际上是产品、产业开发、运营的一种方向与趋势。

前几年管理学界对“海底捞”案例很兴奋,相关论文、图书出了不少,解读的角度,从服务、从商业模式、从员工激励角度切入的,都有。那么,从经营角度而言,海底捞,乃至餐饮企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了?海底捞的案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行业的边界愈发模糊,行业在不断融合,未来所处行业的本质是什么?在这行业里,靠什么方式盈利?海底捞给我们的感觉是其服务给我们的体验远大于火锅给我们的感受,吃火锅太普遍,这种特色服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餐饮行业的本质不是什么菜谱这些,当然这些菜肴、装扮、管理流程也十分重要,但是最后本质,就是翻牌率决定了这个企业、行业的生死。

海底捞一定是以本质思维看出了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增加产出,具体形式就是翻台率,餐饮行业的本质就是翻台越多,越赚钱。服务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单一的品类会逐渐出现亏损的现象,只有符合消费者各种需要的产品组合才是关键,海底捞的那些等候区的花样就是产品组合的新兴业态。所以我们要在行业不断融合的趋势下去寻求行业的本质。这又是一个战略定位与战略方向问题了。

大概在2005年前后,那时我还在恒源祥集团工作,曾研究过万宝龙品牌,主要是研究其品牌延伸问题。其实,你说,万宝龙品牌的笔价格卖得最贵的,来点什么镶钻的,价格最起码一万多,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一支笔,不吃饭了?那一定是感受,因为用了以后感觉不一样,别人看我的感觉不一样,这是我们对未来的这个行业的本质的理解。当然,做的基本的、低端的产品不存在这个问题,中高端的产品一定是这样。在这个基本功能都满足的情况下,笔的本质是什么了?一定不是质量,而是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感觉、感受,为感觉、感受买单,这就是这类产品、这个行业的本质。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对,欢迎商榷。

说了半天,说了这么几个例子,就是想说明,本质问题看起来像是深挖,其实是对趋势的把握,而趋势的把握又恰恰是产品、品类、行业战略在操作层面的体现。延伸到战略层面,就是定位、就是方向。

第二个层面,成本管控。首先,我认为,这个成本管控不仅仅是财务层面上的,是一个大的范围,是一种理念。具体大致有这么四个板块: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作业流程、低成本营销。这一切的落脚点都在成本管控上。很多教授们把战略捧得很高,他们认为战略制定正确以后,结果会很好,可为什么很多还是失败了?因为不懂得成本管控,还以为是财务方面的问题,其实不是。

先说商业模式,其是怎么一回事?最近这个词很热,热了大概有十年,为什么这么热,因为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给大家的生意带来好处,从这个模式可以带来很多很多新的概念,例如平台化、信息化、信息化加平台化。

商业模式概念是什么,我没有翻书,我的理解是商业模式有三个维度:第一,售卖模式,怎么卖怎么买,例如说,百货商场,由供货商提供货源,然后各个柜台卖出产品获取差价,这种模式;第二,盈利模式,赚进销差价,买的便宜卖得贵,中间环节不浪费,就赚钱了。但是这种模式在当今的环境下受到了挑战,例如我们很多服装行业,闹市区的淮海中路的等都在换店面。淮海中路是上海的一个门脸,是地道的上海的风景线。淮海路的店开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店租成本是一年以前的两倍,房租上去了。现在衣服都是网上销售,店里试一下,手机就可以网购,明天就送货上门。第二是从现代主流消费人群来看,不是一个单独的买卖,需要在购物中有独特的体验、需要休闲、需要体验,喝点咖啡听音乐、看电影什么的,淮海路的这些小门店不能提供这个场景,而且房租很贵,所以关门是必然的。第三、资源整合配置模式。上面说的赚进销差价的盈利模式,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意模式,利用批发价、零售价,一批二批,我们叫这个分销商吧。比如总部在北京,成都是一批,绵阳市第二批,绵阳市下面第三批,垂直式的,最后绵阳市下面若干个零售商,所以衣服到你手上,是出厂价格的三倍。我们做过这个业务都知道,一件衣服零售价500、600元,实际上出厂价100多元还赚钱,就这么回事,没办法,因为他每个环节都要赚钱。既然这种模式存在这么多年了,那么为什么这个模式现在做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现在它的资源整合配置模式不一样了,来个淘宝一下子冲掉了。还有,来个余额宝,银行感到危机了,业务挤掉了。央行总行行长周小川说余额宝现象出现,需要研究但不能取缔,这个就是定调子了,所以未来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的关门速度要与服装店关门的速度有的一比。所以,商业模式的最高境界是资源整合配置模式,是未来将各种内在有逻辑关联的元素、资源整合在一起,创造新的模式。战略包括两个方面,本质的挖掘与成本的管控,战略落地的抓手是成本管控,而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成本管控的核心。

中国知网为什么能做起来,不是技术,是强大的需求。7、8年前,其推广就如地铁站的发传单那样在校园门口发,从最初没有一点感觉的小网站慢慢做起来,因为,中国有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要发表文章。需求永远是经济领域活动的永恒主题。中国知网做的越来越丰富,手段越来越多,工具越来越多,内容页越来越广泛。从期刊文献到硕博士论文到会议、项目课题等都有。其收费模式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有一个切实的需求要满足,而且这个需求是很强烈的需求,而且中国知网如何定价?我想,一个人需求对他有重大作用时,价格的高低就不敏感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游戏为什么付费,因为好玩,过关的游戏。其中还牵涉了人性中的好斗的本质,游戏中的虚幻场景,买道具,买刀买枪等,你打我我打你,有这个需求。所以我的观点是,当然不一定对,我们数字出版也好,新媒体也好,很多新的平台,技术是不重要的,技术是一种集成,重要的是经营,尤其是商业模式,这个模式不解决,这个行业就做不起来。或者说,战略方向再好,成本管控角度的商业模式有问题,其战略终究是不能落实的,也谈不上正确的。

至于成本管控的其它三个要素——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创新、作业流程再造及低成本营销问题,我们择时再做深度解读。。

我想就是通过这四个方面,来落实成本管控,降低成本,使产品、品类、企业战略得以执行、落地,这个是我对战略的理解,可能和其他专家理解不一样,和教科书里讲的也不一样,算是自己的些许的感悟与体会,以此向各方求教。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5篇

21岁的郗慧林单刀独闯华尔街转投贸易金融领域的时候,冥冥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并不是当一名从事转手买卖而套现的投资理财专家,而是追逐和挑战业绩的明星CEO。郗慧林曾经在纽约与芝加哥两地成立了与FirstChicago Bank's First Option联合的公司,并在香港创办并运营Gardism投资公司,为多家私有及国有企业提供资产投资管理以及金融杠杆等衍生工具的服务,迅速使自己的个人资本增值到1000万美元。

风险投资最忌讳好高骛远

在郗慧林看来,理想的风险投资家首先应该能够纵览全局,习惯在纷繁芜杂的细枝末节中发现被忽略和低估的价值;他必须习惯在飞行中决策,富有远见和高度,超然物外;他必须是一个终极的乐观主义者,乐于对所做的投资项目事必躬亲,细心照料。“当你真正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其实几乎所有的新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隐患,如果你老是杞人忧天,犹豫不决,那么你就无法面对强大的对手,进军新的市场。你要相信自己的方向正确,放大胆量而且坚定不移。”郗慧林总结说。郗慧林曾经同时投资7家互联网公司,涉及的技术和商业模型都不太一样,其中包括著名的中间件产品的软件巨头中和威软件公司,取得了六赚一赔的胜率。“这个成绩得益于我曾经从事过企业兼并重组的买卖工作。在我眼中,几乎没有卖不出去的企业,也没有卖不到的价钱。对于天使投资来说,如果你认定一个项目,就必须守下去,忍受时间和寂寞。只要你能够守下去,保持行业影响力和团队稳定,项目基本上都能赚钱。”郗慧林笑着说。

郗慧林认为,风险投资最忌讳好高骛远,如果仅仅是游荡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无所作为,而不是深入所投资项目的管理实际,失败和流产的可能性就相当大。对于新兴的商业项目就像对待出生不久的孩子,风险投资商必须时刻关怀照料。与其他风险投资商“无为而治、放任自流”不同,郗慧林几乎都会亲手去管理所投资的项目。“如果投资者只看数字,理想化地看待各个流程,那么企业发展的隐患就会积重难返。”郗慧林说自己只所以要对投资项目事必躬亲,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风险投资所有的钱都是她个人的,并不是募集来的钱,“自己做自己的项目有种在刀尖上行走的感觉”,所以不得已自己成了投资项目实际上的框架师和操盘者。“还好自己并不是一个搅局者,最后都取得了成功。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郗慧林笑着说。

郗慧林曾经是王维嘉创办美通无线掌门网时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们在全球第一个提出并开创了无线互联产业,并将个人移动信息服务的革命性技术和产品带给了全世界,也成为国内最早,至今最成功的专门为无线互联接入和电子商务提供无线应用技术全面解决方案的无线网站。郗慧林担任这家网站的亚太市场渠道拓展总监,负责整合无线运营终端,用以帮助证券商更便捷、更高效地炒股票。这是硅谷第一家由大陆华人创办并得到巨额风险资本支持的高科技公司,迄今共融资近9000万美元。“当时没有宽带,没有移动梦网,也没有短信SP,整个无线互联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要做第一,也要承担最大的资本压力和市场风险,变成‘先烈’和变成‘大泡泡’的机会也都比后来者要大得多。王维嘉的远见卓识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悟。”而这次合作人的经历也给了她太多的启发,她意识到融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商业项目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而对于风险团队的搭建,郗慧林更是感悟颇深:“风险投资商的工作不仅仅是挑选概念、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其他一些看起来抽象的东西。这些都是工作的‘边角废料’,而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是挑选合适的人,然后给予他们丰厚的长远投资。你要对合作人的人品、性格、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这种关系就好像婚姻中的嫁娶关系。商业的灵性和控制力都不可或缺。如果投对人,即使更改项目和转型,可能都不是大问题,最后还可以成功。”

混乱之后是光明

经历过这些如此巨大的风险投资项目之后,郗慧林发现自己也在面临转型,自己的优势在于创新内容和服务,而不是与IT相关的硬件。一次,郗慧林偶然间遇到了IT帝国Cisco首席执行官John Chamber。John Chamber断言:“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应该是网络教育。”这句话对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教师的郗慧林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她开始专注转型于网络教育,搭建校园在线网络。郗慧林虽然手中握有重金,但她并没有跟风式地采取当时很多网站惯用的“烧钱”做法,而是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联合,稳扎稳打地将资金投入为各种学历证书项目建设的各级教学服务网络,为网上学员提供线下面对面的以学历学位为目标的教学辅导。“那时的自己是一个与孤独作战的超前创业者。网络教育是一个特别超前的市场领域,不巧的是,那会儿刚好又赶上网络泡沫的低谷,自己与风险投资伙伴的意见分歧特别大。当时,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商都成了传统而保守的旧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对网络避之唯恐不及。”郗慧林笑着说,自己在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听到的是一片叹息,所有的人都在苦盼黑暗之前的黎明。郗慧林也一度不得不靠线下业务来补贴线上业务拓展的巨大投入。

屋漏偏遭连日雨,2003年,SARS的突如其来一下让郗慧林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投资者决定冻结投资,高层管理团队心灰意冷集体出走。糟心的事还不止这些,成都办事处的人还把电脑哄抢一光。谁都不知道SARS还要持续多久。这时的郗慧林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往来于18个城市之间,一一解决所有的事情。郗慧林主动向投资商提出这次损失由自己承担。紧接着,她把自己在海外的房产全部卖掉,“断臂疗伤”。回顾那段艰难的历程,郗慧林动情地说:“无论怎么样,我要守住,我自己给自己打气。这就像一个正在布景的舞台,或者在舞台后面所有的演员在换衣服,大家都很紧张,但是一旦帷幕拉开,所有的人跳起芭蕾舞,乐队开始奏乐的时候,一切又非常好了。我就觉得那个时候混乱是属于光明前的混乱。”

从投资别人到被别人投资,其中经历的震荡和辛酸可想而知。“迎合风险投资商是危险的,一旦项目出现风吹草动,支撑不了投资回报,预期与现实差距巨大的时候,就会非常麻烦,因为风险投资商最终是要赚钱的。对于很多商业项目,不容易很快起来,而起来之后,想保持好‘婚姻’关系又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由于经营理念差异较大,郗慧林曾经多次回购校园在线的股份,以至于在经历两次融资以后,依然保留绝对

多数的股权。对此,郗慧林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保持足够多的股权,一方面是自己对校园在线网络互动学习商业模式的信心和自我肯定;另外一方面,我遵循市场价值模式,已经许诺给普通创业者以期权,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小股东。一旦出现价格不符合心理价位的时候,自己就会情不自禁出手。”

投资是“黑洞”还是“金矿”

最令郗慧林声名大噪的是在2003年,她曾以数百万美元的低价购买了一座“英语金矿”。这座金矿是由成功在中国推广了《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英语学习产品、拥有280年历史的英国皮尔森教育出版集团朗文公司耗资5000万美元研发的朗文成功英语多媒体交互课程的独家权。当时在很多人看来,盗版猖獗和市场开拓混乱之下的这笔买卖是一个“黑洞”。但郗慧林不这么认为,因为这套朗文多媒体课程特别强调互动和应用,刚好可以和网络进行对接。“网络就是我线上的渠道。渠道有了,水从那里来?我也考虑把国外商学院的系列教材移植过来,后来发现数量太多,凌乱无章,整理起来耗时巨大,而且并不适合多层次、多需求的用户学习。而朗文公司已经凭借《Followme》、《新概念》等出版物在中国家喻户晓,积累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力。”此次交易之所以能够成功,皮尔森教育出版集团看中的正是郗慧林成功的个人经历、资金实力以及成熟的教学网络。

郗慧林对自己独到的投资眼光非常自信。郗慧林认为投资回报的高低取决于规模化的市场高速增长,以及是否具有所谓的“达芬奇密码”――独一无二、“万里挑一”的商业模式和渠道。从这一点上来说,校园在线基本胜券在握。这种互动式的网络教育形式面对的是四五亿潜在客户,朗文英语独家版权则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差异化,而教育产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以合适的方式传授合适的内容。聪明的郗慧林也乐于采用病毒式营销,比如通过大学国家就业网站和大学人事就业网站派发免费赠送体验课程,她甚至乐于为企业用户提供局域网免费装试用版。“这是我们拓展客户群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好的东西不害怕别人试用。”郗慧林解释说。

凭借朗文成功英语、终生领导艺术、财富・知识会所三大核心品牌教育项目,覆盖全国的实体教育网络,以及在线学员呈几何数字增长,每年数百万美元的学费收入,超过50%的年增长率,网络教育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已清晰可见。据郗慧林透露,目前校园在线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实现持续盈利,它的主要盈利渠道主要在于:首先,是加盟形式,约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其次,是直营形式,约占收入的二分之一;最后,学校和政府采购大概为六分之一。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6篇

【摘要】微电影是web2.0 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集中体现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可以引起很大反响,产生连锁式的传播效果,这与它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密不可分的。而微电影的叙事特质也深受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质。本文借助微电影这一传播工具,试从信息传播碎片化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微电影碎片化的成因、表现和问题所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碎片化发展轨迹和未来之路。

关键词 微电影 新媒介 碎片化传播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适用于移动、短时状态下观看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有完整策划和制作体系支持的、展现故事情节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微电影作为特殊的电影形式,最早脱胎于国外的“短片”。而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来自于相机、DV、手机等编写媒介,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专业微电影机构。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是中国“微电影”的雏形,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微电影借助网络在中国蓬勃发展,形成了视频行业新趋势。

在信息碎片化、快餐化的今天,受众从单一的受传者到互动的传受方,再到如今的主动传播者,传播理念发生了巨变。因此微电影这种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们对于传统电影表达的“深刻”没有耐心接受,习惯的是浮光掠影的碎片消息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微电影便应运而生。微电影的产生是建立在信息碎片化的基础之上,同样微电影的传播体现了碎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微电影碎片化传播的表现

1、传播过程碎片化

(1)从传播媒介来看,微电影和电影使用的平台并不一样,微电影以手机为主,电影以院线为主。使用媒介从根本上决定了微电影强大的传播能力,用户可随时随地观看。其次,从信息生产传播形式来讲,微电影门槛很低,对传者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一台DV,很少的投入即可拍摄微电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再次,对于内容,用户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以文字、视频形式畅所欲言;最后在时间上,该平台保持持续的开放性,参与者随时收发随时更新。

(2)从内容上看,微电影具有相当明显的碎片化的特点。一方面,传播内容本身只有寥寥几分钟。另一方面,内容所涉及题材也具有碎片化特点,拍摄的类型广泛,且公众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电影交流和讨论,也可以提出议题,这些都是不受限制的。

(3)从受众来看,受众被分散化、割裂化,受众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固定。受众碎片化是在大众市场基础上,由不同分众市场板块不断撞击而形成的。这种碎片化的影响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品牌选择、媒介接触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展现出的是一个个立体、生动的消费者集合体。

(4)从传播效果看,碎片化的特点使微电影在宣传上投入的成本大幅降低。微电影更多通过门户网站、微博等新媒体消息并跟进宣传,除了快捷、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支出。此外,便于分享,互动性强,激起人人参与、分享和评价的热情,形成良好的效果反馈。

2、叙事手法碎片化

(1)微时长、微制作。微电影具有片长短、制作周期短的特点,跟传统电影相比短小精悍。可以说,微制作影响了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和故事结构,一方面,小成本、短制作使微电影在选题上能够反映社会热点,占据时间优势;另一方面,成本的压缩和篇幅的限制使其形成了碎片化的表达特点,在故事和结构上更为紧凑和细碎。

众所周知, 微电影的核心特征是“微”,它的时长短则30 秒,长则近一小时。小容量决定了“微电影”必须直接切入故事主线,迅速展开矛盾与戏剧冲突,简洁明了地交代故事情节,因此它的故事一定是在能够让观众迅速理解的叙述层面上展开。同时,微电影又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必须对叙事结构做一些改变,即开端与结局被尽可能的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故事的戏剧冲突更频繁,迭起,富有张力,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容易使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

(2)“浅表达”。“微电影”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快速传播,因此带有网络文化的特质,内容精短,表达浅显,语言简洁。碎片化叙事方式造成微电影表达的主题单一,通俗易懂但缺乏层次。大多数主题涉及观众易于感受的层面,往往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上的敏感点,但由于缺乏铺垫,主题多半有一种浅表化趋向。

(3)精炼的视听语言。网络化播出载体,便捷式、数字化的编辑方式注定了微电影既根植于电影发展理论,又具自身的网络文化特点。微电影的画面语言多采用中近景别表达,比电影更侧重台词的表意性;且微电影的主题和叙事也不得不靠精练、快节奏的视听语言,营造跌宕的悬念、思考的回味来先声夺人,制造余味,这些元素都形成了微电影的美学特点。电影创作必须对选题内容的可视性、故事性、思考性予以格外重视,那些能够引起关注度的内容使得现实题材的选择成为自觉。

二、微电影碎片化传播衍生的问题

1、诱发“新媒介依赖症”

依托便捷的传播媒介,手机的随时随地性得以使微博和微电影等以其碎片化的传播优势很好的满足受众在现代社会快节奏下表达与沟通的需求。同样,也正是这个特点,诱发了用户的新媒介依赖。新媒介依赖症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2、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尽管微电影的影响快速扩大,但其商业模式至今未尽清晰。很多投资方只是借其扩大名声和流量,并不指望它立刻成为赚钱的工具。免费观看是首要规则,但也不是全无产出。越来越多的大品牌考虑定制微电影,但如何既满足商家之需,又不至于沦为广告片,至今没有成熟的规则可循。现在的微电影篇幅短,制作水平不高,投资金额不大,但如果微电影真的成为一门产业,其制作水准和投资额度必然提升,那就必得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

3、“浅表达”倾向对艺术本体的消解前文中提到,微电影的“微时长放

映”是其传播优势,同时也是作品叙事的障碍,微时长决定了其内容的“浅表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故事的叙述并达到触动人心的效果,是每个微电影创作者都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从传播上讲,内容和创意本身才是传播的核心,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一定要作用于人们的心灵,有对现实的批判,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人性的叩问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微电影在“碎片化”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碎片化语境下的微电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传播手段到营销模式都不同于传统电影,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打破传统媒介垄断,构建自媒体新格局,到创新营销模式,再到增强受众的信息分享和互动,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同时,微电影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

目前,微电影是集电影、新媒体、广告商为一体的商业合作模式,这种商业模式过于单一。虽然利于网络平台投放与推广,不需要昂贵的费用,但我国对微电影的监管机制还未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化、规模化的审查机制,网络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在利用网络技术以及资源获得网络传播权利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一权利的部分失控,网络环境对微电影进行版权保护的可能性很小,版权得不到充分保护,就意味着将微电影投放到传播平台,从传播渠道盈利的可能性很小。如何打开微电影的盈利之门,是众多制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展开。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把产品或品牌信息融入微电影当中或为广告商量身定制微电影。但这种全新的植入方式获取利润并非无限制的,需要在制作中把握广告植入的度,植入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微电影的质量。微电影的合作还可以延伸到文学、游戏、音乐等多个领域,更大面积地激活行业资源,但如果不改变原本依靠点击率、广告投入为主要盈利途径的单一商业模式,微电影的前途堪忧。在未来的发展中,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与营销模式都有待进一步挖掘,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聚合平台,以微电影为线索把众多网络资源整合成一条全新的微电影产业链,发展线上线下衍生品,线上影视资源与线下营销活动相协调,改变单一层次的媒体生产。还可以实现“台网联动”,将微电影从线上反向输入到电视与影院,实现利润与传播效果的进一步延伸。总之,微电影营销要走上产业化之路,实现规模盈利,使获利方式更加多元化。

微电影象征着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开始日渐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它的盈利模式与规范发展是其长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探索,未来之路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

微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创作中草根与精英的界限,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作为展示大众生活和梦想的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发掘人才的渠道,也对传统电影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冲击。在碎片化的语境下,新媒体走上“微字号”道路,无疑为微电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① 董军华,《浅析微电影的分类》[J].《电影评介》,2012(13)

②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2011(8)

③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8)

④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10)

⑤郭倩,《微电影的传播解读及发展方向浅析》[J].《前沿》,2012(11):178-180

⑥董广,《微电影叙事策略新探》[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7篇

跟服装行业一样,饰品行业的快时尚讲究上货时间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但要将这三点同时做好,绝非易事,曾有不少优秀的品牌在此处栽了大跟头。

有人说,哎呀呀的商业模式乏善可陈,无非是在渠道上发展加盟商,在上游采用买手制,大量采购流行饰品,可复制性极强。话说得轻松,仔细推敲,就会发现隐藏在“哎呀呀乏善可陈商业模式”背后的是一条明暗交织、一环紧扣一环时刻高速运转的生态链条。其实,这才是哎呀呀真正的核心所在,也是哎呀呀商业模式得以不断复制的根本保证。

事实上,营销具有“全系统性”,胜利并不单单取决于某一个阶段、某一个点,而是取决于全过程、全方位。现在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几个终端品牌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背后不同供应链团队的竞争,终端串起供应链上的每一个部分,所以最后体现为产品终端的竞争力。终端与开端是相互影响的,两端都在思考的企业,就是神话中的双头鹰。

哎呀呀由小做大,且不断高速成长,得益于其高效的全供应链整合。要想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哎呀呀,相较于商业模式分析,或许细致地解读它台前幕后的链条运作系统,会更加科学、合理。

台前:差异化店面营销

如果把渠道比作企业的神经系统,那下沉到各个区域的终端店铺则是企业神经系统里的终端神经末梢,末梢虽小,却至关重要。在企业的整个生态系统里,这些“神经末梢”承担着让产品和消费者直接接触、促进“化学反应”的特殊任务。

分散在全国的3000多个“终端神经末梢”,每年为哎呀呀贡献了12亿元的销售额。终端就是无数个巨大的“针眼”,企业精心布置的每一条线,最后都汇聚到这里。终端是现代商业链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商业信息最集中、最密集的地方,无论是顾客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还是环境分析、趋势分析,都可以从此处看出七八分的轮廓。南此可见,“决胜终端”的营销俚语并非空穴来风,这是一句被实践检验过的箴言。

如何打点好终端店铺,其实是一门集美学、心理学、销售学、色彩学等各门学科于一体的深奥学问。特别是对于像哎呀呀这样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零售连锁企业而言,终端的成败,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哎呀呀的产品分为饰品、护肤品、彩妆、工具和精品五大类,总共2000多个产品品类,其中核心产品为1700多个品类。”叶国富对哎呀呀终端店铺的产品品类、数量等细枝末节了如指掌。

要将2000多种小饰品在一家店铺里完美地陈列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想办法把陈列做到标准化,比如前面摆什么、中间摆什么、后面摆什么都是规定好的,所有的加盟商必须按照这个规定来执行。”叶国富表示标准化是提升效率的好办法,只要形象店的陈列设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那么,其他所有店铺的陈列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解决。他认为,这是最中庸也是最有效的连锁陈列模式。

“跟电器、手机、服装行业的陈列不同,比如服装一般是主题式陈列,呈现的是模特穿上之后的整体效果。但是小饰品不适合这样,小饰品太多了,而且小饰品属于非必需享受性消费,是冲动性的感性购买,所以在陈列上应该更为讲究。”从事女性营销研究多年的张桓认为,小饰品行业的陈列应该另辟蹊径。

分析小饰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发现:真正的小饰品购买者非常热衷于“淘”和“挑”。针对消赞者的这一消费行为特征,哎呀呀在店面陈列上以丰富、丰满为原则。“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终端销售经验,商品品种越丰富就越能吸引消费者注意,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销售额。”哎呀呀广州一家旗舰店的店长认为,小饰品的陈列一定要营造出品类丰富、琳琅满目的视觉效果,以此吸引消费者冲动性购买。

但丰满不等于拥挤,丰富不等于杂乱无章。在品类丰富、琳琅满目的基础上做到产品摆放井然有序是一门技术活。经过五年开店经验的积累,哎呀呀的产品陈列不断完善,目前采用淘宝式分录和主题模特陈列模式,呈现出方便拿取、容易看到、干净整齐的店面印象。

其实,小饰品的店面陈列,除了要考虑商品的视觉焦点、新货展示和店铺的新鲜感、变化感等因素外,还要兼顾销售的功能性。比如,商品要一目了然,位置要容易找到;商品摆放位置要符合顾客的购买习惯,对一些季节性的、节假日期间、新商品推销区和特价区的商品陈列要显著、醒目,让顾客容易挑选;产品摆放要考虑顾客的身高、货品间距等等。陈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销售。

相比其他的零售产品,小饰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普遍单品价格低。哎呀呀店铺里2000多个品种上万件单品的价格基本上在10-30元的价格区位。“因此,哎呀呀小饰品的销售特别注重连带性消费,我们这行最忌讳看上去很美,但对销售不产生实际作州的陈列模式。”叶国富坦言哎呀呀这种小饰品店追求的是每个款式都不一样,而不是同一个款式的单品重复陈列。而哎呀呀门店生意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哎呀呀以丰满、连带销售为核心的陈列模式是可行的。

另一方面,哎呀呀店面规划追求结构布局。“无论价格结构、品类结构,还是陈列的位置结构,哎呀呀精心设置了很多销售陷阱。”叶国富笑着说,“超市就是这么做的,比如收银台放一些口香糖等小物件,哎呀呀也是,比如我们在收银台的地方放些抢眼的小发卡之类的小饰品,就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促销效果。”

而在店面消费者体验上,哎呀呀店铺陈列一改过去饰品封闭陈列柜形式,采用开敞式货架,让顾客直接拿取货品,随意试戴,采用超市式的终端管理方式,让消费者充分享受购物的。

哎呀呀店铺的标准化管理,先由陈列部制定货架定位和品类布局,然后由直营部负责货品配送,以及在店铺内进行货品陈列、检验和修正。一整套流程下来,加盟店的店铺管理标准化执行说明书基本成形。

但是,要将一套行之有效的样板推广到各个加盟商的门店,且保证每个加盟商都能熟练操作,则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门店管理服务系统作保障。哎呀呀的加盟商终端管理采用师责任制,加盟商管理中心组建了一个逾百人的导师团队,每个导师负责50家加盟店的店而管理工作,平均每个月为每个店提供2次上门服务指导。“哎呀呀2011年的日标是将每个导师为每个店上门服务的频率提高到一星期一次。”叶同富对店面营销的看重,不言而喻。

幕后:精细化采配系统

“很多做连锁的品牌没有做起来,其实是终端管理系统和后台采购运营系统撑不起来。”这是许多做连锁的人的共同感悟,特别是隐藏在幕后的采购运营系统,肩负维系企生存命脉的重任。哎呀呀的高

述发肥,跟其精细化的后台采配系统密不可分

小饰品吸引年轻女孩注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紧扣流行脉搏,在追逐时尚潮流的饰品行业,商品的推陈出新至关重要。商品的推陈出新越快,就越能吸引顾客多次光顾,加快资金周转率。

在哎呀呀,产品的推陈出新由这样一群人执行,她们像母体的触手,游走在都市时尚潮流的中心地带,时尚是流淌在她们血液巾的DNA。“哎呀呀的买手要有同际化思维,有手是市场,左手是设汁,立足于品牌水身。”叶国富说,哎呀呀的每个买手都身怀绝技,具有同际视野,知晓品牌利益,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商业嗅觉灵敏,有设计思维、时尚制觉,并且擅长产品采购。

哎呀呀的买手团队至今已发展至50多人,这些买手都是追求时尚、喜欢打扮的80后女孩,也是哎呀呀的核心目标消费群体。她们主要分布柑日本、韩同、中国香港等时尚都市,负责搜集最流行的时尚信息和饰品款式,并即时传同给总部。哎呀呀每星期开发30~40款新产品,开发的新产品仅占预期开发产品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哎呀呀的买手团队每个星期至少要搜罗400款时下最流行的饰品备选。

“经过时间的磨合,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采购生态系统。我们的买手跟其他的买手不一样,她们深刻了解哎呀呀品牌,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洞察,有标准地筛选适合哎呀呀品牌定位的产品。”叶同富表示,过于个性的产品不一定畅销,哎呀呀的产品以大众消费潮流为标准,迎和主流大众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收到买手搜集来的信息和新款饰品后,商品部联系厂家,按照款式打版上样,进行小批量生产。而哎呀呀的新产品开发部门则整合所有的时尚资讯,对中国流行时尚的产品进行研究、筛选,开发适合同内市场的时尚产品。整个链条传达的速度非常快,在哎呀呀,速度就是一切。

最初,哎呀呀并不进行自主没汁和开发,而是通过大量采购流行时尚饰品,快速应对流行趋势。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货的速度,哎呀呀选择了每个细分行业排名前两位的厂家合作,有些甚至签订了独家供货协议,以此保证产品的优越性。据哎呀呀管理人员介绍,目前,哎呀呀的供货商为100多家,非一般企业所能及。为了紧跟日、韩潮流,哎呀呀直接与韩国、日本企业合作开发新饰品,每年开发的产品为1万多种。

作为一个典型的轻资产公司,哎呀呀的速度除了受制于供应商的反应速度和加盟商的标准化执行外,物流配货的速度电是其中不可小觑的关键因素。

哎呀呀对加盟店实施统一配送,整合每个区域实力最雄厚的筇三方物流公司,提供总部对加盟店的点对点配货服务。2004年,哎呀呀在广州白云区建立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大型配货中心,负责各个直营店和加盟店的货品配送。“未来,哎J呀呀在其他地区也会建立物流中心,基本规划是华东一个、华北一个、西南一个。”叶同富表示随着哎呀呀加盟店的增多,仓库系统也会不断升级、扩大。

在库存管理上,哎呀呀率先引进ERP系统,实现商务信息网络化,建立了包括管理、生产、销售等在内的计算机终端网络,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和网络化管理。“我们在ERP系统里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进货量统计,哪些产品销量大,各个加盟商都能看到,便于他们及时补货订货。”叶国富认为,花大力气建成的信息化系统是对哎呀呀物流、仓储、店铺运营最大的保障。

商业模式的感悟范文第8篇

2005年,格来德集团董事长翁文伟突然意识到一个现象:每年都在为国外的品牌加工内裤,而且销量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外有诸多专业内裤品牌,而且已经在内裤品类开始市场细分,而国内在该领域几乎没有中高端的自有品牌?这个问题实质上在他企业十余年的生涯中一直存在,只是他觉得非常自然而未加思索,在今天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否意味着高速发展的国内市场已经散发出一些非常诱人的味道,让他察觉到了巨大的机会……

一、 专业内裤品牌是否是市场发展的下一阶段

与国外品牌相比,国内男士内裤市场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集中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的档位,以便利店、超市销售为主要销售渠道。即使三抢、宜而爽这样历史较久的品牌,也只是在限定范围的上端竞争,未能实质性的跳出传统的竞争。说到底,国内男士内裤市场仍停留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层面。反观女性内衣品牌,已经由低品质低价位成功过渡到高品质高价位阶段,而男士内裤,目前市场总量不及女性内衣的1/6,仍停留在较低品质较低价位阶段。那么,国外市场是否是一个可以参鉴的市场,国内市场的发展是否也必将走到这一步,这一步到底还有多少时间,是否需求已经存在,只是未有品牌去满足?

如果真的是需求存在,那就是一个还没人发现的“香饽饽”。所有的人都清楚,发现市场新大陆意味着什么?——高额回报、鲜少竞争、首发优势、专家形象……。就如1998年始的保暖内衣产品,让数以万计的人从不名一文到腰缠万贯,短短几年的时间,市场已经聚集了不下百家新品牌。

为了验证这一市场,格来德对宁波、厦门、温州等比较发达具有前暂性的二级城市进行了规模性的消费调查,通过市调发现,消费者在内裤产品上的需求上扬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实质上,整体的内裤产品也有一定程度发展,品质和价位都在逐步提升。只是仍未摆脱传统的行业范式,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难以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和品牌忠诚。而50%以上的被调查者普遍表示愿意尝试更高品质更好设计更高价位的产品,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为了进一步求证该市场,格来德在泉州试投入了一个十来平米的内裤专卖店,该店起初的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四个月后,这个销售额翻了四倍多,达到两万余元。对销售及客户情况进行分析,格来德意识到,对中高端品牌内裤市场必须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区域的市场规模仍没充分达到足够的规模化,也就是说,在大部分的二类市场,市场规模有待提升,这个提升,或许需要一些时间。然而,另一个事实是,在这个市场,非常容易形成客户美誉度,绝大多数客户成为了回头客,并且通过他们的口碑,介绍了大量的新客源。口碑,是市场最有力量的传播工具。雪球已经开始缓慢滚动,在一个缺乏沙漏效应的市场,你明白也许这个雪球现在还很小,但它每天都在增大。

二、 模式创新,超越范式进行思考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既要充分的考虑现实投入和市场回报能力,又要具有战略眼光,考虑未来的回报。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在足够的市场规模下,构筑面积足够的专卖店和商场专柜,以获取良好的品牌终端形象,强化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纽带,形成广泛的市场口碑。

这一设想目前很难实现,而跟随传统内裤经营范式,能迅速的开辟出渠道和市场,但留下来的只有一条路:无法获取高回报,与并非对手的对手展开竞争,特色被价格竞争掩盖,在价格的压力下逐步丧失品牌价值,从而沦为昨日黄花。

市场的良机碰到了现实执行的困境,那么,是继续等待市场规模成熟,还是另寻出路?等待市场规模成熟,往往意味着好果子被别人先一步采摘掉了。现在上马,则必须对原有游戏规则进行颠覆和替代。那么,不要陷在对传统竞争、市场资源的思考当中,后退一步,关注更大的画面,不以别人的行为作为参照系,而是最大化的考虑消费者共同上升的需求,我们如何能够跟消费者最大程度的协调一致,是否可以以此为基点,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以超越常规的竞争,获得超常规的价值飞跃。并形成别人难以模仿的、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型。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其购买行为,将品牌终端不想当然的设想成一个具体的地点、空间。而是考虑如何最方便的最自然的出现在消费者的购买视野中,并形成突出的品牌气质。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格来德创见性的发展了“1+1+4”的区域商业模式。选择专卖店、商场专柜作为主力终端,按照产品系列,分设时尚、运动、经典、商务系列的辅助终端,以独特鲜明的货架方式,分别进入当地的中高端运动专卖店、女性内衣专卖店、男装专卖店、内衣专卖店等。角度一换,天地辽阔,如果你只看着自己的钱,你就这点资源可用,如果你看到了别人手里的钱,那你可动用的资源就完全不一样。创新的商业模式,让格来德突破了传统资源及市场的限制,以必要的低成本获得了最大化货柜空间,从而又通过区域的网状结构获得了规模化的市场效应。

通过市调格来德意识到,消费者不会对品牌产品组合中包含少量的内衣以及袜子等互补性产品而淡化品牌的专家形象。于是,填充30%的内衣以及袜子等互补性产品,顾客在购买内裤的时候,能够互补性的购买内衣或袜子,提高单次购买的价值。另外,在互补产品的订价上,采取成本加成订价,以凸显核心产品——内裤的价值,同时也就突出了品牌形象。从而从产品层面完善和丰满了品牌的价值。

三、 格来德—中高端男士内裤市场启蒙者

通过系统创新,格来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跑道。这个跑道将只有自己跟自己赛跑,即便后来竞争者出现,所留给竞争者的市场资源也已不多,更何况首发优势将长期影响市场,这个世界都在关心谁在跑“第一”。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格来德对“第一”的理解无疑体现了对成长与发展更深层次的感悟。

机会之所以会成为机会,是因为发现者具有了一双慧眼。虽然是一个新进入者,但格来德从来没有掩饰过成为行业领军者的渴望,翁文伟董事长也无疑比行业其他经营者更理解彼得. 德鲁克:“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限定生态领域中的优先地位”。或许,发现这样的一个潜存生存空间只是一种生存危机中的顿悟,还远远谈不上“第一”,但是“只做第一”这样的一种理念无疑会帮助格来德在以后的经营中始终保持一种偏执的发现欲――发现市场的空白,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发现市场价值创造的盲点,从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乃至成为真正的行业领先者。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雄心——甚至野心勃勃的战略抱负,它是难以走的很远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格来德是中高端内裤的市场启蒙者,更是内裤市场的价值发现者。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格来德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赢得了市场的首发优势,也使他们明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 由格来德模式引发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