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幼儿园饮用水为统一供应的自来水或桶装水,幼儿园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测,以保证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幼儿园安排专人对饮水设施及饮用水进行管理。做到专人专管、定期清洗、消毒。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师生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

3、 对幼儿园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

4、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每半个月一次,要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记录5、从事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

6、装饮用水的保温桶,每学期进行消毒不少于五次。所用的净水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

7、使用的饮水设施和桶装水应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8、饮水机应远离黑板,防止二次污染9、幼儿园制定了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遵照"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幼儿园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10、在园内定期利用周计划进行饮用水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喝矿泉水,纯净水。

11、经常宣传相关饮用水卫生安全常识。在园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栏,告知幼儿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

12、饮水设施及饮水桶必须无毒无害。

(二)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幼儿饮用水卫生,保障幼儿的饮水安全,依据《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1、明确专人为学生饮用水管理员

2、教育幼儿养成不喝生水的良好习惯,坚持喝开水或矿泉水

3、幼儿园、班级要经常检查学生的饮用水情况,并随时教育幼儿不喝生水。

4、使用的饮水机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有定期对饮水机清洗消毒的制度,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两月一次,要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记录

5、从事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6、饮水机应远离黑板,防止二次污染

7、幼儿园制定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8、在园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栏,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幼儿园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9、幼儿园幼儿生活饮用水及其自备水源,应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5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水井要设有井盖,加固上锁,设专人定时供水。

(三)一、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开展爱国卫生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必须保证开水的供应,严禁幼儿直接饮用自备生水。

二、认真做好学校的改水工作

自备水水质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备水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自备水水源尽可能选择深层地下水,凡选择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必须保证在水源周围30米以内无生活性或工业性污染源;

加强水源卫生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井水加盖封闭,并及时清洗淤泥;

对于经卫生部门监测不合格的自备水,必须限期完成改造工作,并经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及时清洗消毒供水设施

配置高位蓄水池以满足供水需求的学校,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自备水管网及蓄水池的清洗消毒工作,坚持每学期开学之前和开学期间定期进行冲洗和消毒,在夏、秋季节台风或暴风雨过后要及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并做好冲洗消毒登记工作。

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学校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水质监测如不合格应及时告知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质监测;水质分析

中图分类号:S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目前我国已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狠抓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细分领域的水质监测行业,也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一.水质检测的意义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新的世纪中,面对洪水威胁、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面临着崭新的内容。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都对水质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水质监测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水权交易、国家间的水事磋商等也都离不开水质监测数据。 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一是水质监测站点多以掌握地表水水资源质量功能为主,缺乏对地下水的监测和对大气降水水质监测。二是水质监测站的总数少于水功能区的数量,不能反映全部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三是各级水质监测中心的采样能力不足,监测频率低,水质监测实验室的监测仪器设备老化,大型分析仪器配备不平衡。四是机动监测能力不足,移动水质分析监测实验室配备数量太少,现场监测能力低。五是自动水质监测站数量太少,缺乏自动测报能力,难以获得重点水功能区主要水质监测的实时数据。

二.水质检测采样技术与方案 在制订监测方案时,首先也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查清用水情况、废水或污水的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排污去向和排放量,车间、工厂或地区的排污口数量及位置,废水处理情况,是否排入江、河、湖、海,流经区域是否有渗坑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位,选定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和监测方法及技术,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实施计划等。 瞬时水样: 有些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连续恒定,废水中的组分和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这时可以用瞬时采样的方法。 平均混合水样: 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昼夜或一个生产周期),每隔相同的时间分别采集等量的水,然后混合均匀而组成的水样。 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即在一段时间内,每隔相同的时间分别采样,然后按相应的流量比例混合均匀而组成的水样;或在一段时间内,流量大时多取,流量小 时少取,然后将所取水样混合均匀。 (一)采样点的设置 (1)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汞、镉、砷、铅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及有机氯化合物和强致癌物质等。 (2)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石油类、铜、锌、氟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等。 (3)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排放口布设采样点。为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可在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点。 (4)在排污渠道上,采样点应设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无污水汇入的地方。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工业废水的污染物含量和排放量常随工艺条件及开工率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故采样时间、周期和频率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由于废水的性质和排放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天然水水质还是工业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在不同时间里也往往是有变化的。采样时间和频率的选取主要也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和排污的均匀程度。一般说来,采样次数越多的混合水样,结果更加准确,即真实代表性越好。为了使水样有代表性,就要根据分析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来选定采样的方式。通常,水样采集的方式有瞬时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等。 一般情况下,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采样1次,将其混合后测定污染物的平均值。如果取几个生产周期(如3-5个周期)的废水监测,可每隔两小时取样1次。对于排污情况复杂,浓度变化的废水,采样时间间隔要缩短,有时需要5-10分钟采样1次,这种情况最好使用连续自动采样装置。对于水质和水量变化比较稳定或排放规律性较好的废水,待找出污染物浓度在生产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后,采样频率可大大降低,如每月采样测定两次。 城市排污管道大多数受纳10个以上工厂排放的废水,由于在管道内废水已进行了混合,故在管道出水口,可每隔1小时采样1次,连续采集8小时,也可连续采集24小时,然后将其混合制成混合样,测定各污染组分的平均浓度。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向国家直接保送数据的废水排放源规定:工业废水每年采样监测2-4次; 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2次,春夏季各一次;医院污水每年采样监测4次,每季度1次。

三.水质监测技术与方案

立体化的监测解决方案由实验室、移动和自动监测三部分组成。

实验室监测解决方案

实验室是四级监测体系中进行日常水质分析工作的基本单位,由于长期以来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标准不统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发展程度也很不平衡,为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必要根据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有关标准,建立和不断完善应用技术相当的标准化实验室,配备以常规监测参数为主,如:Hach公司出品的pH、COD、BOD、氨氮、总磷和微生物等实验室快速自动分析仪,并结合地方水质特点辅以特殊的监测仪器,如:砷、硒、汞、挥发酚等分析设备。通过标准化的“水环境监测样品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的水质参数分析。典型应用有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持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的配套项目——水质卫生安全监测体系。

(2)应急移动监测解决方案

2003年以来,黄河流域陆续发生了兰州油污染和黄河潼关段水质异常事件,为应对和预防重大流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和灾害,建立起相应的移动监测系统。系统由现代化的移动监测车、便携水质分析仪、自动采样器、图像采集和移动通信设备等构成。利用携带方便的水质分析仪器现场迅速监测基本污染物质,采录污染现场,并通过GPRS/GSM移动通信设备及时将第一手资料回传至上级部门和信息管理中心。同时自动采集样品,进行恒温贮藏,以备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之用。

(3)自动站监测解决方案

自动水质监测站连续或间歇地实时监控河流、江河口、湖泊、沿海、地下水监测井、排污口水质状况,为水质监控提供完整的自动在线解决方案:整套系统由水质采样装置、预处理装置、自动监测仪器、辅助装置、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组成。采用先进的Wiahws操作软件,监控记录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变量参数,并通过网关将信息实时反馈到水利部水质监测中心,监测中心也可通过公众电话网络/PSIT专线、GSM/GPRS无线通信网采集数据和实现系统的远程控制。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质分析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水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监测,找出水污染因素并评价分析出污染物产生原因及污染途径,同时制定污染对策和采取合理污染治理措施,可以为区域防治水污染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1]。水环境监测对于防治水污染、制定水环境标准、加强水环境及水资源规范管理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目前水环境监测技术快速发展及在线自动监测等相比,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由于存在制度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健全、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滞后问题,距离“科学、准确、实时、动态”信息自动化监管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水质监测数据和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可靠性和全面实时性,为环境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区域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数据依据,具有较大的工程实践应用和水环境高效优质监测管理研究意义。

1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从目前水环境监管现状来看,尚还缺乏科学合理、统一健全、动态修正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监管体系,大多采取多层次、多部门、分区域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区域水质监测和优化配置带来了局限,影响到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水平。

1.1区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方面现状分析

为加强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可靠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1年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2006年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并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上述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对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均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现行水环境监测机构,基本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管理权限设置,实际管理中出现水环境监测站分布过多、管理权属混乱、监测设备资源重复配置浪费严重、信息孤立交互功能严重不足等问题,加上管理体制近10年未进行有效修正,存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滞后性”,监测方法、监测手段等得不到有效完善,监测资源也不能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负责制条件下的水环境监测,其监测质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部分行政干预,出现水环境监测数据、水环境信息公开等存在“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等问题,造成区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无法统一、有序、优质的开展。

1.2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方面现状分析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环境监测站的制度化建设,为开展全程序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夯实了基础。同时,借助开放流服务平台,为区域水资源污染和优化调至提供了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但由于多方原因,目前区域水环境监测其质量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具体表现为:

(1)管理认证缺乏

全面监测指标和有效质量控制。目前,区域水环境监测工作大多注重事后控制,缺乏事前分析和风险预控理念,水质监测指标不全面、水质监控实时动态性较差,整体质量控制体系、方法和手段较缺乏。

(2)水环境监测认证标准缺乏针对性和完善性。

目前,环境监测部门对区域水资源监测的认证标准与制度,均是通过国家环保部门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两个标准进行鉴定。而实践工作中,水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行业多、规模不同等问题,各地、各行业领域其所需要监测的指标和工作内容又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认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程实际和指标要求存在不匹配问题,制约了水环境监测业务的高效、优质和有针对性的开展[2]。

(3)缺乏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管网

络交流和信息服务平台。目前,不同部门在水资源的质量监管全程中存在重视的类别、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存在资源设备重复配置、信息孤立等问题,缺乏资源交互共享和信息实时公布的“科学、准确、实时、动态”的在线网络交流和服务平台。

2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深化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区域水环境监测部门,应构建完善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要通过培训、宣传和实际工作等多渠道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监测质量管理意识,同时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完善的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等水环境质量监管和服务理念。要进一步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质量监管人员。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适合不同行业和工程领域的全面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统一水环境和水资源信息的渠道与方式,避免出现信息相互矛盾、相互混淆等问题,提高水资源信息公开、质量监管工作透明度。

2.2合理放权加强区域水环境监测认定资质管理

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质量监测管理服务水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实施认证资质管理机制,通过资质认证一方面保证水环境监测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合理授权和资质认证,区域水环境监测部门顺利开展相应的水环境监测服务工作,出具全面准确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及相关证明,并承担相应责任,提高与其他行业和工程间的水资源协同监管和合理配置水平。

2.3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

(1)提高样品采集水平。

水质样品采集要注意采集点的合理布局,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多样性,同时样品采集数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宜过多或过少。要注意把握好水质样品采集的深度,避免监测分数据受到表面污秽物或杂物等的影响,确保水质样品分析数据真实反映采集区水环境的实际质量。要按照地点、种类等合理进行分区编号,避免检测数据相互混淆,影响分析结果。

(2)保证实验室监测水平。

在实验工具、实验试剂和试液、实验环境、实验技术等方面均应满足水质监测站实验室要求,严格遵循“量用为出、只进不出”的原则进行样品分析,并严格规范实验分析操作步骤,将样本监测分析的全流程具体化和过程动态复核,减少每一环节可能带来的误差,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匹配性。

(3)强化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

根据不同污染有针对性的制定水质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采取全面、先进的监测方法、监测技术和监测手段。合理运用多参数采集、自动化监测分析等先进设备。要加强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全面识别和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区域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完善性、准确可靠性和实时全面性,更好地满足区域水环境的质量控制需要,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和分析结果。

3结束语

水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收集污染资料,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效率效益水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部门,应加强对水污染监测的体系制度建设和动态质量监管,综合提升水环境监测样本采集、数据分析能力,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实现对水环境现状的动态掌握,有效预防和防治水环境污染,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贵,陈小霞,马玉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7(91):30-31.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检查范围

1、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县给排水走总厂;

2、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

二、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继续开展基本情况调查

开展供水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进一步完善本县集中式供水单位和农村供水的水源类型、水源污染状况、水处理方式(水处理工艺、消毒措施等)、饮用水检测与供水卫生管理状况、日平均供水量、供水范围以及供水人口等基本信息档案。

(二)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加强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督促供水单位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对全县农村饮用水进行了基本情况登记和督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大对学校饮用水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加强自主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了供水单位水质监测

一是联合县疾控中心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对县给排水总厂进行了水质监测,按时向县卫生局报送了监测结果。二是卫生监督所在加强日常监督的同时,对先后8次对我县给排水总厂的第二水厂和川主寺给排水公司进行了监督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0人次,执法车辆8台次,现场对其出厂水进行了水质快速检测,并先后2次委托县疾控中心对水质进行检测。监督员针对存在的问题,下达监督意见书5份,要求水厂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取得合格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加强水源保护区的卫生防护,对水质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增设检验室及检验人员,开展水质日常性检测,并要求水厂提供水质自检报告,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模式,加强管理。供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从祖国的政区图上看,位于黄河“几”字的左上角,北靠阴山,南临黄河,东接巴彦淖尔市政府驻地临河区,西连全国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全旗辖地面积1644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蒙、汉、回等12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万人,城市人口6万人,全旗砷病区人口13.73万人,氟病区人口3.39万人,苦咸水区人口12.88万人。近年来,为了加快全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全面解决农民吃水难问题。杭锦后旗按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规划安排,立足科学规划,围绕水源地选择,充分利用阴山山前优质水源,采用由北到南,整体推进的办法,全旗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1处,其中集中供水8处,小型分散供水工程23处,受益人口达24万,总投资9067万元。

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项目区人畜饮水条件,彻底结束了全旗农村人口长期饮用高砷高氟水的历史,提高了全旗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水平,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使这些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达到“建的成、管的好、用的起、长受益”的目标,我们经过认真探索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强化运行管理

2000年人畜饮水工程在我旗实施以来,最初,工程竣工验收后都是交由工程所在地乡政府进行管理,由于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管理体制不健全,经常造成停水及末稍用水户吃水困难问题的发生,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鉴于以上情况,为了从体制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不分产生的弊端,2003年经旗人民政府批准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杭锦后旗农村供水管理站。供水站对全旗范围内竣工验收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供水站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随着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旗在原供水站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管理总站,三个管理分站。到目前为止用水户发展到6万多户,供水人口达20万人,全旗农村供水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维修、统一收费、统一服务,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管理

管理站成立以后,为了保证水费的合理征收做到依法管理,以保证管理站的正常运行及供水的安全畅通。建站初期我们就开始进行工商注册并通过测算水价成本,按照保本微利、让利于群众的原则申请报批水价及办理收费许可证。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于2004年8月进行了工商注册和水价批复,取得了收费许可证。为我们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执行的水价是1.9元/m3,以现在的水价一般农村用水户年缴水费仅90元。另外推行用户参与管理的模式,我们对“水价、水量、水费”实行三公开,定期张榜公布水费收缴情况,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给用水户发放了明白卡,使广大用水户随时可以和供水站联系,用水户对此非常满意。

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为了满足用水户的要求,为用水户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使供水站得到健康、稳步、长足的发展。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的长效运行机制,先后制定了《供水站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农村用水户水费收缴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水源地管理制度》、《水质监测化验制度》、《管护维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以规范管理及运作。通过几年的运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拥有一支运转高效、管理严谨、服务优质的工作队伍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强化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关键,也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们非常重视人员队伍建设,在人员选择招聘上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一些懂专业、懂技术、懂管理、文化高、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管理站的队伍中来,提升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为适应供水市场的发展,我们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水法》、《城镇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村镇供水技术规范》、机泵的管理与维修、水质监测与化验、水源地保护等知识。其次实行定期考试、考核,并推行了持证上岗;另外加强了工作人员文明服务的道德教育,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供水及用水户的需求,为管理站实现科学化、市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五、树立群众至上的经营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经营管理是关系供水工程能否正常运转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而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提高服务质量,是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二是定期听取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管理措施,总结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在水费计收上实行规范管理,按照入户水表显示水量计收水费,并对用水户逐户登记造册,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四是经常对用水户进行饮用水卫生和节约用水知识的宣传,鼓励农户节约用水,提高农户节水意识。五是在出现故障时,要求维修人员维修要及时,一般情况下,小的故障2小时内恢复供水,大的故障4小时内恢复供水。如遇大型维修要提前通知用水户做好饮用水储备,以保证用水户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这样即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水平,又得到了用水户的理解和支持,使水费收缴做到了应收尽收,保证了管理站的正常运转和正常供水。

六、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确保供水安全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首先,针对性地设置水文站点,跟踪监测重要用水户的取水、排水。降水、蒸发、径流是自然水循环的三大要素,为了满足防汛抗旱和流域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水文部门通过设置雨量站、蒸发站、水文(水位)站对其进行日常监测,同时通过水质监测站网对自然水体进行监测以掌握其水质变化。随着水资源管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社会水循环中的取水、排水设置专用的水文监测站点,以加强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对取水大户、主要灌区取水、退水的监测,水文部门可以分析计算社会水循环中取水、排水量的大小和水质情况,分析用水的合理性,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落实“三条红线”制度和实现区域与流域控制指标提供基础性资料。水利部要求建立入河湖排污量统计和通报制度,加强入河湖排污口排污量监测设施建设,提高入河湖排污口监测覆盖率。在省、市、县行政交界处设置水文监测断面,对入境、过境水量水质进行监测,为水量分配和年度考核提供基础资料。

其次,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水平衡测试工作,提供必要的水文服务。水文部门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有其技术、人才和资料优势,应充分发挥其长期从事区域或流域水量、水质监测的经验,加强对建设项目和重要规划的水资源论证以及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

目前,从事水平衡测试的单位主要是水文部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的业务范围中包括了水平衡测试,有些省明确了由水文部门来承担水平衡测试工作。通过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用水单位管网状况,各部位(单元)用水现状,并画出水平衡图,依据测定的水量数据,找出水量平衡关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用水潜力,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企业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

第三,加强水文研究,探索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不同形态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不停地运动,构成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等水文现象,这属于自然水循环概念。随着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日益扩大,促使人类大规模地蓄水、引水,极大地改变了水的自然运动状况,这种水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运动过程即为社会水循环。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研究,是水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河流湖泊某水功能区取的水,用于生产、生活后,又将其排回到河流湖泊中,成为下一个水功能区的取水,周而复始。取水对河湖径流的影响不可忽视,当取水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势必影响到河湖的径流量,甚至造成河湖干枯,破坏水生态环境;用水效率低的项目,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还会影响取、排水;排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河湖径流量,但排水水质达不到要求甚至严重超标时,不仅对河湖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且会造成水质型缺水。

最后,加强资料汇总,为水资源公报编制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公报是对社会水循环取水、用水、排水三个基本环节的年度总结,从中可以全面了解各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情况。《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公报按年度全面调查统计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有关资料,并与前一年及多年平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反映水资源演变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而且可以结合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分析用水指标,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揭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公报具有权威性,已成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划使用的依据。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深入农家考察农村饮水工程

榆林市水务局局长张小明陪同市长陆治原调研农村饮水工程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农村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水资源分布不均,年降水量仅为300-500毫米,远远小于年蒸发量(860-960毫米之间)。受特殊气候和地质条件影响,榆林市水源奇缺、水质差由来已久,特别是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尤为突出。

2007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08年初,陕西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意见》,明确要求榆林市要大力实施“板块推进”战略。榆林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民生工程之一。截止2010年底,超额完成了中、省计划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计划任务,初步实现板块推进战略目标。

农村饮水“板块推进”工程4526处。2007—2010年,中、省共下达榆林市农村饮水安全计划18批,(国债项目10批,省整合资金项目8批),计划总投资69778.14万元,安排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工程4366处,计划解决140.9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截至2010年底,榆林市共建成工程4526处,其中:集中供水3245处,解决118.83万人;分散供水1281处,解决34.9万人。建成高标准水窖3.73万眼,铺设管道1.92万公里,工程总投资完成79657.86万元,其中中央30785.18万元,省级23603.23万元,市级配套4995.15万元,县级配套投资10450.01万元,群众自筹9824.29万元。累计解决了153.73万人的饮水问题。全市共建立县级农村供水专管机构2个,临设机构10个,负责全县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

该市按照国家饮水困难的界定标准完成摸底调查,建立数据库。由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卫生部门严把水质关,对水源水质统一检验,水质不达标的水源不得用做饮水工程水源。对于既是缺水区又是氟病区的地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如对于定边、靖边两县氟病区饮水项目水源的可行性问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专门组织省内水文地质方面的多名专家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水源落实后才下达两县的项目实施计划。

规范项目管理,统筹建设资金。为了规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榆林市政府于2007年3月出台了《榆林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从项目的规划、申报、审批到项目的实施、资金管理、项目验收、运营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采取“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市财政、水利、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办等部门的资金。

推行项目六制,加强建设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4年内解决145万群众安全饮水,该市及时要求各县区与项目实 施村逐一签订《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合同书》、《农村饮水工程管护责任书》,市政府印发了《榆林市农村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严格实行六项管理制度,即:规划建卡制、项目公示制、招标投标制、集中采购制、巡回监理制、资金报账制。

从目前榆林市供水工程的运行情况看,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发挥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节省劳动力支出,增加农民收入。“板块推进”项目区内共解决153.73万人(25.62万户)饮水困难问题,大大节省了异地取水的劳动力和取水费用。缺水地区需占用大量的人力、畜力常年挑水拉水,按每年拉水90次、每户占用1个劳动力的半天时间计算,每年占用劳动工日1153万个。按榆林市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13元计算,节省的劳动力折合资金达16375万元,仅节省的劳动力的经济收入,每户平均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639元,年人均增加经济收入107元。节省的劳动力如果转移到城市打工,按每个工日收入100元计算,可创收115300万元,人均增加经济收入750元。节省的劳动力还可以通过发展养殖业、小型农产品加工业等增加收入。

减少农民医药费支出,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后,使农民群众饮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水,改善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因水质引发的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农民在医药费方面的支出将大大减少,平均按每人减少医药费支出10元计算,全市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区受益农民153.73万人,每年可减少医药费支出15.37万元。

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榆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同时,可解决部分经济作物的浇灌,结合发展庭院经济,增加菜篮子收入;可解决部分牲畜、家禽饮水问题,降低牲畜的发病和残废,减少防治费支出,促进牲畜的生长及繁殖;可解决部分家庭作坊、小型加工厂的用水问题。全市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农户25.62万户,发展庭院经济增加的纯收入,按每户每年平均200元计算,每年可达5124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33元。

“板块推进”典型经验做法

因地制宜树立样板。榆林市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在总结以往实施“甘露工程”、“西部人饮”、“防氟改水”、“人饮解困”等项目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制定了优先解决水质性缺水、农村集镇、居民聚居点、农村学校等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的方针。榆阳区针对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了“树立一个样板,解决一个部位、突出三个优先、实现一个目标”的“1131”工作思路:即树立牛家梁镇为自来水入户示范镇的典型样板。突出优先解决城乡结合部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盲区一个部位;突出优先解决饮水极度困难乡村的吃水问题,解决集镇供水问题;突出优先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实现惠泽千家万户的一个根本目标。牛家梁镇以村为单位坚持板块推进,不到两年时间,全镇12个行政村建成 16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全镇1.6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第一个实现家家吃上安全卫生自来水的乡镇。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漳河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与修复;湖北

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界处,水库枢纽是一座跨流域引水的巨型水利骨干工程。漳河水库是湖北省直管的库容最大的水库,是湖北省重要的饮用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华中地区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漳河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对于维持鄂中地区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湖北和美丽湖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1.水库基本概况

漳河水库指拦截漳河干流形成观音寺水库和支流育溪河形成鸡公尖水库,又通过三段明渠连通水面形成的水库群,水域面积104km2,总库容21.13亿m3,设计灌溉面积260.5万亩(1亩=1/15hm2,下同),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城镇供水、发电、水产、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8.22亿m3,惠泽荆门、宜昌、襄阳、荆州300多万人民,每年为荆门城区提供工业用水4000多万t、生活用水3000多万t,是荆门市城区50多万人口唯一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漳河水库灌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

2.水功能区划及水质状况

2003年,省政府批复了省水利厅编制的《湖北省水功能区划》(鄂政函〔2003〕101号),在一级水功能区中,涉及漳河的有4个,即“漳河源头水保护区、漳河南漳保留区、漳河水库饮用水保护区、漳河当阳保留区”。2001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鄂政发〔2000〕10号),其中,漳河水库(荆门市、当阳市、南漳县水域)的主要功能为“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总体上,这两个水功能区划分别出台十多年,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水环境的高要求。2007年编制的《荆门市水功能区划报告》划定了漳河干流大部分支流及干渠的水功能定位,在漳河水系共划定了一级水功能区31个、二级水功能区2个。荆门境内的漳河由于地处河流上游,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现阶段水质良好,大部分为Ⅱ类水,部分现状水质达到了Ⅰ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水质管理目标也多为Ⅰ类和Ⅱ类。

3.地貌情况

水库生态保护区为典型的鄂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库区内有大小岛屿36座、半岛164个、库汊240个,沿山坳环水面一周约80km。气候属长江中游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平均气温16℃左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986.9mm,且降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4—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漳河水库流域土壤类型大致分为沿河两岸冲积土壤、丘陵岗地土壤和山地土壤。森林面积38.55万hm2,森林覆盖率36.9%,森林蓄积量1323万m3,“十二五”期间,加大了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力度,实施的四大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5.46万hm2、长江防护林0.65万hm2、抑螺防病林0.05万hm2,启动了中心城区周边矿区植被恢复工程,局部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4.社会经济概况

漳河水库库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中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近80家,分属煤炭开采、陶瓷、粮食加工、家具建材等十多个行业。周边社区人均耕地偏少,人均社会总产值较低,人均收入较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薄弱。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导向,而非市场导向。

二、水库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目前,虽然漳河水库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库心水质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如不能很好解决,将会对未来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和水库水质的保持产生压力和不利影响。

1.流域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据有关资料统计,至2007年,漳河流域森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建库时期的65%减少到不足40%,近10年来,随着公益林建设的开展,流域森林面积减少和水土流失加剧情况有所遏制,但仍显现出森林砍伐过多、坡地改田过多、野生动物趋于消失的现象。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侵蚀模数的变化趋势也增加。

2.污染隐患持续增加,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①生活污水、固废污染治理欠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情况落后。流域居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经降雨渗滤随地表径流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

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畜禽养殖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农业灌溉,流域内的畜禽养殖量较大且绝大部分为散户养殖,大量畜禽粪便没有经过污染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并进入水体。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所施用的大量农药、化肥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漳河水库流域的各地表水体。

③煤矿废水、废渣污染严重。废弃坑口未封闭,渣场未进行生态恢复,矿井涌水直接进入河流,废渣淤塞河道,渣场渗滤液直接流入河中,对流域内及下游漳河水库水质造成了较大影响。

④随着库区工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漳河水库面临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的环境隐患,而且污染负荷有升高趋势。

3.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不完善

漳河水库上游支流均未设置监测断面,欠缺水量数据,无法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容量计算,不利于漳河水库水源地保护。生态监测能力较弱,缺少相应的设施和仪器。应急监测仪器装备紧缺,预警能力薄弱。污染事故应急执法能力不足,应急执法装备缺乏。

4.生态环境规划、监管、执法合力不够

①漳河水库地跨三市,水资源保护项目没有形成统一协调机制。各地方政府在水源保护上各自为政,有些措施和项目均站在本地方的角度,缺少全面协调的统一规划。

②漳河水库水体的自然生态空间尚未确权登记,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由于历史原因,漳河水库除枢纽工程沿线对水利工程进行了确权划界外,周边其他库岸线滩涂及部分库中岛屿完全没有界定,土地部门甚至把部分低于设计洪水位以下滩涂及库中岛屿登记给了村集体,严重违反了《中华人共和国水法》规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果林的推广,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问题频出。

③土地证、林权证双证分离,对漳河水资源保护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漳河水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已确权划界并已发放土地证的土地面积上还存在发放林权证约80余件,约6700亩发放给了村集体及个人,给水库管理单位依法管理和保护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阻力。

三、加强漳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党的十明确提出“通过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结合上述几个重点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漳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尽快编制漳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为保证漳河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开展,首要任务是制定立足于漳河水库生态实际、满足漳河水生态发展实际需要的规划,并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推进规划尽快实施。

2.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完善覆盖漳河流域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与保护策略,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行业;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3.全面实施水库确权划界,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这是统一协调实施三市水资源保护项目的保障,是解决土地、林权改革过程中对水资源保护造成负面影响的依据。

4.开展库区环境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综合研究在对库区现有水生态环境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库区水环境功能定位要求,计算库区水环境容量;研究适配于库区环境容量的环境承载力,调整涉库区的产业结构和渔业养殖模式,为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漳河水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5.岸带生态修复

实施入库河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形成支流面源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对确权划界的滩涂及库中岛屿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功能或建造人工湿地,利用自然植物削减入库污染负荷,保障库区水质安全。

6.库区渔业结构调整

据调查,由于多年接纳流域营养物质,库区底泥营养丰富,水草茂盛。当这些水草死亡时,释放大量营养物质,水体水质存在降级风险。利用合理渔业结构调整,通过捕捞移除部分营养物,保证水质的持续稳定。

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警示标识,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人流量大的库区建设封闭工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8.水质监测站网建设

漳河接纳支流众多,主要有小漳河、茅坪河、温家河、钱河等9条,这些河流入库口地域分散,涉及襄阳、宜昌、荆门三市。建好水质监测网站,强化水质监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将促进水功能区管理,并形成向有关部门提出限排意见的有效依据。漳河水库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条件成熟、代表性强、辐射面广,既可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又能为经济社会、旅游文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面对当前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漳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5)[R].2013.

[2]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漳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案研究[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