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006-02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经济和企业的商业模式。如:随着本地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与线下的连接、形成完整商业闭环的O2O商业模式(Online to Offline)悄然兴起。O2O模式是将线下交易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与线下融合,以线上推广带动线下交易,加大了商户的参与和体验,所产生的价值十分惊人。本文深入分析传统零售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及与O2O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必然趋势。

一、O2O商业模式概述

O2O商业模式(Online to Offline), 即Online线上网店Offline线下消费商业模式, 简单的说就是线下商务的机会与线上商品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满足用户全方位消费的需求和体验。O2O最初的愿景是把线上用户带到线下来, 团购模式就是其中最经典之一。比如我

们团购电影票、餐券等, 只要将收到的短信中的号码告诉营业员, 就可以看电影吃饭了, 这就是典型的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相结合的O2O应用。

二、传统零售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根据中商情报调研数据显示, 2012年全国零售业经营单位共2354 万个, 从业人数6134万人, 实现全年销售额16.17万亿元, 实现增加值1.9 万亿元,占G O P 比重仅为3.7 % , 对当年G O P增长的贡献率为5.9 % , 但企业净利润率也只有2.46 %

互联网企业网络营销的结果使很多实体零售店的销售量下降,商品大量地堆积,同时消耗着资源,如水、电、人员、时间、租金等,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销售收入,结果有可能导致入不敷出、持续亏损、经营不善,销售额也持续下滑。2013 年国家统计局了数据:全国重点大型服装零售业的销售额较上年下降7.3%,全国化妆品与食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达到了2008 年以来的最低点;另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表的调查数据看出,在2013 年,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的幅度相比上年而言,下浮了0.9 个百分点,是百强统计以来销售额变动幅度最低的一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在或者在未来的更长时间里如果不找到解决零售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的措施,零售业将处于很危险的境地。同时,据Forrester 的数据统计可得:2014 年中,线上零售企业与受线上零售企业影响的零售商的规模,共计占全年零售总额的52%。从Forrester 的预测可以推断出:拥有线上零售的企业,因为线上行业的发展推动线下销售的上升,并且线上与线下的企业共同挤压只有实体店的传统零售行业。以上数据足以表明,现在传统零售业的前景不禁令人感到担忧,零售店急需商业模式上的改革以解决目前正面临的紧迫困境。

三、O2O商业模式在传统零售业中的应用举例

1、O2O商业模式在传统餐饮业中的应用

据统计,2012年全国的餐饮商家达到2万亿的巨大数额,这也是目前应用O2O 商业模式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比较成功的行业。目前,O2O 在餐饮行业如火如荼地推广,甚至很多大企业也在觊觎餐饮行业,这样就会将餐饮行业应用O2O 推至另一高峰。在餐饮行业的O2O 应用软件中,最成功的属于美团网,占总体销售额的58.2%。在O2O 的消费者中,北上广占比最多,O2O 的购买用户中来自北京、广东、上海的用户名列前茅,江浙地区紧随其后。O2O 模式的消费者特征是以21—40 岁的女性青年为主,收入属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消费比较积极。

为什么美团可以取得如此高的成绩呢?美团网创立于2010 年3 月4 日,是中国的第一家团购网,也是目前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客户端。打开美团网的应用软件就可以看到,在美团网的上方可以出现定位城市、周边服务,如餐饮、电影、美容、SPA、旅游、健身、租车、租房等等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在它所提供的这些服务中,餐饮是美团网的杰出代表。现在很多消费者只要提到美团网,就很快会想到美团网提供的周边特价美食。美团网的在线支付进行购物,可以打折,消费面广,购买餐券,支持多种消费方式,出现问题可以退款,消费过后对商家进行评价等系列用户体验都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美团网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是抓住了营销的好时机,更重要的是将用户体验与线上消费的方式紧密联系起来,成功地将O2O 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营销方案中。此外,美团网可以开通一个论坛页面,通过这个页面,消费者可以向商家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并且交流信息,消费者与消费者也可以在这个页面上进行消费体验的交流,进而提高美团网上商家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建立更牢固的客户粘性。

2、O2O商业模式在传统服装业中的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服装行业网上商店的销售比实体零售店的销售状况要好得多。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实体零售店成了试衣间,消费者在实体店寻找自己喜欢的衣服,并且试穿衣服,记下衣服的编号,然后再去网上商店进行比价并购买。这样,就造成了实体零售店的销售量的迅速下降,而网上商店销售额的上升的不协调发展的问题,淘宝商家成为最终受益者。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呢?通过分析市场状况可以看出,价格是造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同时最敏感的是价格。而网上商店与实体店的差异正是价格上的差异,出现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网上零售店的管理费用低,较实体零售店而言,有廉价的租金、水电费用的支出与员工的工资。这样,使得实体零售店有较高的费用支出,商品的价格也就更高。同时消费者又存在着一致的心理:同样的商品,为什么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从而,消费者倾向于去网上商店消费,用更少的成本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

要想解决服装行业价格差异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实现线上线下价格的统一,并且商家可以开发一些有趣的服装搭配的秀、游戏或者线上应用程序,来促进实体零售店与网上商店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强顾客在实体店中的体验,提高顾客的价值感。

四、O2O商业模式与传统零售业相结合的要点

O2O商业模式应用于传统零售业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杜绝轻率转型、反对盲目跟风

在面对电子商务的强烈冲击下, 企业显然感受到了传统商务模式发展的压力和瓶颈, 但企业仅因此就冒失前进、轻率转型, 盲目跟风打造自己集团电商O2O, 所取得的效果很有可能不尽人意, 甚至得不偿失, 如广州的天虹百货, O2O 转型只是选择了与微信合作, 共建微信微商城, 凭此打通线上与线下交易,其效果是不明显的。

2.摒弃落后思想、发扬互联网思维

在O2O转型过程中, 企业内部一定存在着两种思维意识形态, 一种是传统利益集团的传统思想, 另一种是网络新势力的互联网思维, 两者之间的形态意识之争或利益之争, 势必影响O2O的顺利转型, 万达集团高薪打造的电商团队因工作不利被解散, 就是最好的例子。

3.打造精英电商团队、创建O2O高效闭环

在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虽然电商人才越来越多, 但如何聘请适合企业集团实际情况的电商高管和人才并非易事, 何况在高报酬利益的驱动下, 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

“伪人才”常常浑水摸鱼,在这个市场四处打酱油, 如国内电器两大零售巨头国美和苏宁, 在转型过程中, 不惜重金大量招兵买马, 但效果都不尽人意, 便是最好实例。

总结:

O2O商业模式是真正意义的颠覆性创新,影响到各行各业,带动的是全球商业生态的创新和变革。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终端消费体验,而且还会促进整个产业链结构整合和优化。传统零售业必须尽快转型,与O2O商业模式相融合,凭借原有的商业资源、人才储备、知识积累和O2O商业模式一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l] 卢益清; 李忱.O2O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研究[J].企业经济,2013(11)

[2] 楼永俊.基于O2O模式的连锁零售企业营运模式探析[J].江苏商论, 2014(2)

[3] 王祺.中国O2O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J], 2014(5)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2篇

可是话语权和资格又要靠实力说话的,要么正宗溯源,要么独成流派。

能在“武林”中独树一帜的,不是别的,是获得最多的人关注的、最多的人认可的。

比如“新零售”一说,它存在不存在?谁有资格定义它?那就要看谁宣扬的模式与内容最被接受、最被使用。

发展才有话语权。

近日,业内有不少声音质疑马云的“新零售”一说,更称阿里、马云没有定义“新零售”的资格,令人十分费解。

为什么阿里和马云没资格定义“新零售”?那谁才有这样的资格?这资格是谁给的?

不能因为自己早做几天、多做几天零售,就觉得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定义零售。零售特别是传统零售,并无太高的技术含量,―直以来,这个行业传统的前身不过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罢了,如果有的人以传统的手法搞了十几年产品销售就能懂得零售,那么阿里和马云作为全球最大网络交易平台和其创始人,当然更能。

其实,就是很多人眼中“不懂零售”的阿里和马云,将那些做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零售的人,冲击得七零八落,几无还手之力。

认为马云不懂零售的人,可能是一种心态。你可以不认同马云所说的“新零售”,但不能剥夺人家谈论“新零售”的资格。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观点,马云为什么没资格?

事实上,阿里和马云才是最有资格定义“新零售”的。

电子商务技术和模式的诞生,开始撬动传统商业的根基。2003年5月、2004年10月,马云分别创立了淘宝网、支付宝公司,对中国传统零售业敲响了末日的丧钟。

随着双十一这些莫名其妙的狂欢消费节日兴起,历经千百年的传统零售已经走向尾声。

阿里巴巴与马云坦然出面定义新零售,是实至名归。因为,没有谁把互联网商业模式运用到地球上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家庭。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零售。这种消费与交易服务模式和每一个人发生了如此紧密的关系,渗透到你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不是新零售是什么?

所以,没有阿里零售商业模式,就没有传统商业的危机;没有传统商业的危机,就没有零售业的转变与进化;没有互网零售和互联网金融理念与技术,就没有“新零售”。

至少在中国,“新零售”的开山鼻祖应当就是阿里、就是马云,只有阿里创造性地奠定了新零售的基础与框架,并将之发扬光大,威胁并摧毁故步自封的传统零售,非它莫属。

有些人为了抹杀这些,大肆攻击阿里、嘲弄马云,其目的是否定阿里开创“新零售”这一事实。有些人否定新零售,是因为嫉恨于网络模式冲击了不思变革的传统零售模式。

新零售构成的要件是什么?其中关键的技术与模式不是网络零售、移动支付、数据驱动和智能物流吗?这些不都是发轫于阿里、马云吗?

马云和阿里当然能定义新零售,这是他研究或者说思考的成果,至于定义得完善不完善,业界认不认可,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其实,阿里和马云也并未声称自己主张的“新零售”是完美的,不容讨论的。

事实上,零售或“新零售”定义如何并不重要,你去问问那些从事零售业的企业家,有几个是照着定义来做企业的?我敢说,很多优秀的零售企业的CEO,对零售未必能给出专家认可的定义、消费者认可的定义。

不可置疑,互联网和进步转型的商业文化为我们曾长期固守的传统敲响了丧钟。零售企业家应该明白这一点。这是无法逃避、不可抵抗的命运。

零售的本质也许亘古不变,它始终围绕产品、服务、体验、成本、效率等元素做文章;但我们倾向认为,零售企业有新、旧之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能让零售业更好地了解人,了解需求变化,提供更精准的商品、更精准的服务、更好的体验,这就是“新零售”与传统零售的最大不同。

未来的零售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成功的机会可能更多属于技术公司。

新陈代谢自然之理,于零售业亦然。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3篇

传统零售业连丢两局

一般,心理定势是在两个维度下形成的,一个是商业竞争维度,这些年电商的发展加剧了心理定势的形成;另外一个维度是时间,心理定势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形成!

传统零售业由于商业模式的限制,根本无法与淘宝上个人卖家比价格,后者通过低运营成本以及复杂的进货渠道,获得了传统零售难以做到的价格优势。

当初,线上这样的主流C2C商业模式并不被传统零售所重视,也不屑于去做,于是电子商务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时间,在很长的时间周期里进一步获得优势——最终,线上价格低于线下的心理定势几乎无法撼动!

实际上,在这种低价心理定势形成的过程中,传统零售业仍然是有机会去挑战和改变这个心理定势的,只不过它当初完全忽视了这种业态的发展潜力。

后来,当当网、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这类B2C相继崛起,而且,他们同样通过价格优势获得规模化发展,但是这种手段也使得B2C企业长期陷入亏损状态,这又让传统零售业再次忽视心理定势形成后的强大竞争壁垒。这个壁垒让之后的传统零售业进军电子商务几乎成为不可完成的使命,一个又一个的传统零售业建起的网上商城因为无法逾越这道“心理定势之槛”而半死不活。

传统品牌商正在重蹈覆辙

大型的传统品牌商与传统零售商保有同样的心态,既不希望损失自己的利润,又不希望因为价格差异导致渠道利益不平衡,无法协调这种心理定势形成的渠道关系。

只是处于市场第二梯队的品牌商率先迎合这种心理定势,并且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其次那些纯粹网络品牌的大发展也迫使传统品牌商家就范。

毕竟对于品牌商家来说,他们的心理定势就是:不担心消费者从哪里购买自己的品牌,而是担心消费者不再选择自己的品牌!

所以,传统品牌商家开始调整自己的运营思路,由降低线上售价开始转向提高线下售价,造成线上价格低于线下的假象。另外一个现象则是新兴的网络品牌开始向线下发展,不过,他们可以不顺从这一心理定势,实行线上线下同价的定价策略,仍然获得好的发展。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升级;零售业;数智化转型;产业升级;消费升级

产业、消费双升级与技术互动的内在逻辑

数智化转型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内在逻辑上取决于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与技术支持三方互动的影响。基于市场需求变化的精准响应、产业供给体系变化及数字技术支持的背景,推动零售业数智化转型(见图1)。表现为需求端消费升级的内部拉力。我国社会消费体量巨大,本身就具有拉动产业、行业发展的原动力,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新一轮消费升级正在展开,新的消费场景和内容应运而生。消费升级不仅带来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的变化,而且赋能企业创新,从引导企业加大在产品、技术、品牌等方面的投入,到倒逼企业改变产品结构、服务质量,相应的推动产业升级。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在全面数字化服务方面早已超越零售的范畴,正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日益个性化的预期以及崇尚快捷、便宜、贴身化服务的要求,催发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变革,并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更高的数智化诉求。这种诉求表现在为零售业创新迭代指明了方向,由重视产品、质量和效率,到关注全流程的消费者体验,成为提升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通过互动、连接、体验来提高品牌粘性,创造新客群、新需求和新服务,未来企业竞争力在于数据赋能的消费者洞察和触达能力,转型的基本思路都是围绕消费者需求,再到消费者供给的过程。为了实现成本、效率和收益的最优平衡,零售业将通过场景化、实时化和互动化覆盖尽可能多的渠道和目标客户,而数智化转型将作为行业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在数智化背景下,零售业可以利用数据智慧化管理时时洞察消费者内在需求,依托全渠道零售优势为自身发展服务。表现为供给端产业升级的外部推力。以消费引领带来产业升级,同时产业升级作用于生产要素的改进、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会助推消费升级。从商品供给看,产业升级表现在产品生产的能力将具有极强的柔性和智慧性,企业必须确定关键业务,并将数字技术与需求相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新品设计,并制定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策略以及智能化渠道终端运营,进而打造真正符合消费升级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由此演进为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共振效应”,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释放产业外部推力,促进消费升级,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从当前三次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也可以看出(见图2),渗透率在三类产业的逐年上升,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数字经济在新经济业态下创造更多产能。事实上,数字技术的作用在改造产业结构上正逐步形成新的数字产业,虽然在第一产业的产业增加值效应不明显,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优化方面作用明显。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的作用表现为智慧化供应链打造,从计划到产能管理、生产控制、订单执行,支撑整个供应链实现全方位融合。数据应用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由数据管理进化到使数据增值,在供给端的智慧化打造筑就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零售业新需求、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数智化转型更是带来新产品开发、新品牌吸引力和新物流效率,进而带来零售业运营结构的重新布局,推动新零售业转型。表现为技术价值赋能的第三方助力。消费与产业双升级的互动效应,推动零售业模式变革,而数字化为其变革注入新能量,反过来带动消费和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在由数字化转型数智化进程中,传统零售业演变为新零售,零售业面临营销、服务、组织管理、技术支撑的全方位改造。数字技术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不仅引领消费者行为,更是放大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促使整个消费市场结构发生裂变。数智化带来的大链接实际上变成消费升级的直接催化剂,而消费升级同时反作用于零售业,促成需求的“质变”,进而改变产业形态,带来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从此意义上理解,数智化转型既是消费和产业双升级的结果,同时也不是被动承受,其技术创新的能量又形成对传统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的深刻影响,进而改变传统零售业模式。显然,在推动零售业数智化转型上,消费升级的内部拉力和产业升级的外部推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然而也不可忽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赋能,技术架构的背后是系统开发流程以及商业模式的重构。从技术核心诉求看,由提升运营效率转向支撑产品、业务、组织和管理的创新,一套基于云计算、数据和移动端的新特性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供应商、商以及客户的数据集成,构建起全局优化的支持体系。零售数智化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化升级或增加电商渠道,而是零售企业数字技术、业务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数据智能创造端到端商业价值,通过全域会员运营、全域获客、全域洞察,促进企业品牌建设、产品创新以及渠道管理。由此,技术价值将会被重新定义,通过数智化赋能,打通零售业人货场新链接,以及提高内外部生态组织协同能力,最优化资源配置和创造最大化价值。

产业与消费“双升级”下零售业数智化转型的方向

顾客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持续交互成为服务常态。从价值分析,随着消费升级和数智化进程,消费者并不限于对商品本身的重视,而是更关心商品中附加的文化、情感价值;从关系分析,消费者将更加注重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产品越能贴近消费者,越能扩大市场影响度。因此,企业应从维护消费者关系出发,积极适应消费升级的要求,借助数智化转型,重构涵盖战略、组织、业务运营的新型能力体系。以战略布局看待这种能力,需要企业对顾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交付产品只是服务的开始,持续交互才是服务的常态,如何通过产品、体验、服务延伸场景需求,是企业增加消费粘性的关键。构建以用户运营为核心的能力体系,数智化转型就是在培养企业能力上对每个阶段的有效性需求进行追踪和优化,提高转化率,在顾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帮助企业找到产品、服务、体验与末端需求的契合点。确立转型新战略是建立这种能力体系的基本前提,而精准响应用户需求的新品开发是实施转型战略的第一步。在新消费时代,以顾客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导,对消费场景数据进行分析,零售业数智化被赋予更多企业能力,“人”的因素获得更多重视,用户数据化价值将反哺到生产、渠道、销售、运营全场景,更有利于企业抓住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形成产品与顾客持续交互、顾客全生命周期对品牌的忠诚,并且对消费和产业领域产生影响。智慧化供应链打造:人货场价值被重新定义。一个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网络与供应链形态至关重要,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供应链结构正趋向扁平化发展,基于响应速度、服务质量、成本效率的供应链重构应能为客户、行业、社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打造现代智能供应链创造了条件,更加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数智化供应链体系,能高效打通国内大循环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在更大范围内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优化成本、效率和体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的,对零售业的影响不仅仅是在销售这一环节,而表现为对整个零售业全产业链的价值重构与资源整合,从预测、采购、生产、物流、交付的全链条优化,零售业也需要打造现代智能供应链体系作为支撑。人货场价值将会被重新定义,基于强化的数据分析驱动,实现人货场价值各要素的高效组合,在智能配补货、生产采购协同、智慧物流等业务环节直接进行链接,构建灵活且具有弹性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智慧化营销渠道打造:有效“触达”用户。通过全面、客观的数据分析,企业更容易把握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能够精准触达目标人群,而营销渠道越来越被赋能智慧化。消费升级带来消费的个性化、多元化,特别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渠道选择,数字化赋能营销渠道智慧化,便利各渠道贯通,逐渐形成了全渠道营销。而互联网重塑了消费链,改变消费习惯,数字化场景的广泛应用,为新消费搭建了高效的体验场景,数字体验普及,前端需更强触达力和感知力。营销数智化转型构建了一个全触点、全内容、全营销的体系,从营销渠道上不再是以现实卖货为目的的促销,而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精准获客、爆款试推和互动活跃率等功能为主导,企业将围绕着消费触点和内容而展开一系列营销活动。而线上线下融合及新社交媒体为了解消费者提供了更广泛、更丰富的数字触点,全方位采集数据,就能够精准顾客画像,有效“触达”用户,更智能化的满足消费者购物体验。智慧化组织打造:可动态响应的开放组织至关重要。数智化零售业的重要特征,强调的不仅仅是增加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数字化触点,而是数据赋能于价值链各端,进行实时的智能化运营,并最终固化成企业价值增长的数字模型和数智化能力。因此,数智化转型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组织管理来保障。从消费升级看,基于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要求,零售业的工作流程和目标设施,应能灵活应用和积极响应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零售企业部门职责范围要随之调整,核心职能将由管理向赋能转变。与传统组织变革、流程重组不同,数智化转型的组织优化在于将人的作用回归到主观性、创造性与决策性判断上,并建立组织的自我驱动和自我优化能力。而传统零售业组织功能无法匹配智能时代需要,只有依靠数智化转型将企业塑造成一个无边界的组织,才可打造无限拓展的商业模式。但在数智化转型中,如何实现组织敏捷性工作机制,企业需要建立全新型组织方式和新型生产关系,一种数智化组织将成为未来争夺的焦点。数智化组织将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获得加强,包括员工数智化素养以及组织运行方式的数智化程度,使组织更具有开放性和可动态响应性。

产业与消费“双升级”下零售业数智化转型的思路

构建产业与消费双轮驱动的动力推进机制。一是从供给端强调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构建更加敏捷的业务运行系统;二是强调消费端的数智化,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模式,特别需要创新数字化渠道和营销方式。基于人和货的精准匹配,持续优化新的消费场景,拓展消费空间,在消费端利用数据技术的力量运营消费者,在供给端通过数据技术进行产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全方位、立体化感知消费者需求,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智化零售机制。基于产业升级的数智化供应链网络建设。消费升级依托的是产业供应链能力建设,实现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能力的升级改造非常重要,云化和建设是支撑数智化供应链网络建立的基础。基于云化和技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其目的是强化数据功能,建立起端到端营销密切联动、集成状的供应链系统。为此,企业需要一个全局优化解决方案,首先从规划上要围绕顾客导向进行技术架构,建立技术与业务双向驱动的完全融合的数智化架构。其次以服务化、藕合、共享化方式建设零售业务的数据,使前台系统和触点更加贴合内部使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支持顾客、商品、营销、物流、库存、支付等运营一体化和能力聚集,构建人货场全要素运营体系。加强数智化组织建设,持续提高运营效率。当前,组织模式正在快速演进与迭代中,打造未来组织的方向就在于从管理型组织演进为赋能型组织。组织转型是从根本上解决零售业数智化转型的结构性问题,而这种转型的价值,对于原有管理和业务效率的优化与提升是显而易见的。领导者是推动数智化组织建设的主要影响力量,需要具备数据化、全渠道的思维。另外,培养新数据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包括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掌握适当的数字技能,通过加强数智化组织建设,持续提高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慧,隋钰冰.产业升级视野下实体零售流量价值释放和转型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11)

2.季凌昊.商业生态全链路数智化转型的价值重构[J].商业经济研究,2020(16)

3.杨成延.“数智化”助力精益供应链构建与运营[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11)

4.张景先.流通创新与消费升级的互动机制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9(9)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5篇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

1.经济衰退使得长达近30年之久的消费狂潮以及追求消费数量的风尚戛然而止;与此同时,经济衰退也促使消费者更加注重商评的质量而非数量,更加注重购物体验而非不假思索的肆意购物。

2.成功企业与其他企业有两个不易被察觉但重要的区别:首先,为了和消费者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他们不断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与愿望;其次,企业尤其注重商品的分销,即在消费品、服务及零售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他们必须知道如何领先于竞争对手接触消费人群,并不断提高频次。

3.零售业的3个战略经营原则:

(1)神经连接。神经连接是一个整体性体验过程,包括购物前的期待、购物时的兴奋以及消费时的满足。商家必须实施5个消费者价值转变中的一个或几个,并且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一种“体验”,这种体验能够与5种感官及第6感建立永久的联系。

(2)先占式分销。是指在同业竞争者之前,完全按照消费者所要求的方式、地点和时间,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先占式分销要求商家能够快速巩固与消费者的神经连接(或品牌承诺)。

(3)价值链控制。假如失去对整个价值链(从价值创造到价值消费)的控制,任何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都无法实现高层次的神经连接和先占式分销。价值链的控制指的是一种垂直整合(不一定拥有)并且能够控制的商业模式。

4.本书对未来零售业的一些预测:50%的零售企业和品牌将被淘汰;传统零售模式和批发模式即将崩溃,未来传统百货公司80%~90%的收益将来自于自有品牌,同样比例的收入将来自于零售店的设计师品牌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百货公司、平价超市以及仓储式超市将加速设立独立的小型、本地化社区便利店;通过建立专营连锁店(社区精品店),多数百货公司将能够拓展自有品牌;亚马逊将开设实体零售“展示店”;为了促进客流量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升,零售店转变为多元化小型商城;临时性商店及其他能够实现先占式分销的时机,将被积极利用;作为价值链上的重要节点,通信、广告及媒体行业同样在被动地进行商业模式转型;未来小规模、快速更新的细分化品牌将战胜显赫的大品牌;中国生产商及其他低成本消费品生产商将战胜美国品牌、批发商和零售商。

5.与业界平均水平4次相比,Zara的核心顾客平均光顾次数为17次。尽管Zara广告投入最少(占收益的0.3%,大多数传统品牌及其竞争对手为3%~4%),但目标客户对其独特的品牌特征耳熟能详。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零售;物流配送;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物流方面的进步所产生的新业态

由于我国的互联网不断的普及,国内涌现出了许多种类型的商务电子,这些新兴的商务电子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物流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而且还提高了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企业与信息时代之间是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的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现代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的更加快速的发展。服务是物流的本质,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到顾客的心理和经济利益,永远将顾客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尽企业自身的最大努力去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有一部分企业甚至还需要给顾客提供定制服务。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间,国内科技飞速发展,这不仅有力的推动了国内信息技术的进步,还有效的促进了国内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因为若能够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就可以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还能够确保企业对资源的有效使用,给企业带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它还对传统商业的运作模式特别是传统零售业态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帮助传统零售业态改变自身经营模式的同时还可以改变其利润增长方式。无店铺零售模式就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物流技术进步的促进下产生的。

二、无店铺零售模式的分析

1.零售业态的主要形式与发展

当前零售业态的主要发展形式有: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各种超市、市场以及专卖店等,当今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零售业在经营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经营的风险增加、运营成本上升、企业的效益降低、成功率的不断减少。但是,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给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零售业新经营模式--无店铺零售模式的逐渐形成。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需要经过店铺,而是厂家、店家将商品直接交给消费者的一种新销售形式,目前无店售业态的形式主要有电视和网上购物等类型,这种无店售业态的消费方式不仅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而且还可以为消费者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无店铺零售业是零售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2.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概述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这种物流配送模式的优点就在于企业可以将所有与物品采购、商品配送等相关的业务都交付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去完成,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建立自己的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供应商配送模式,改模式适合中小型连锁企业,因为他们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对物流的配送需求也不大,相比之下,大型连锁企业就比较适合自营物流配送模式

3.无店铺业态所存在的优势

(1)投资风险较小。无店铺业态的运转形式相当灵活,无论是进入还是退出的门槛都很小。与传统的有形店铺相比,无店铺业态不需要选择、装修门面店铺,能够有效的减少相应的开支,节约一定的经营成本。

(2)能够满足网络时代人们多样化的购物需求。现在的无店铺业态可以比较全面的对商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且可以先订货后采购,这种运营模式给客户带来的是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甚至是定制服务。适应了望楼时代人们便捷购物的需求。

(3)利用网络进行安全、快速的支付。网络支付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费者减少中间费用,同时,网络支付可以兼顾效率和效应,对商家资金的周转相对有利。

(4)库存管理的优化。当前,日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物流手段,可以省去很多生产至销售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优化库存。优化库存管理可以为商家和消费者都带来切实的利益,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开支、增加利润。

(5)延迟化策略的有效利用。“延迟”即在流程下游的某一点之前,不采用特定的工艺使在制品转变为产成品。其实质是通过对产品和工艺品进行重新设计来延迟产品的差异点。延迟策略若能够在无店铺业态中被恰当的运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应链的柔软性,并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无店铺业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法

(1)传统消费观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对无店铺业态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积极搭建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的平台,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于消费者提出的意见要善于倾听,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建议要仔细考虑并主动采纳,及时改进工作中的失误,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2)部分企业缺失商业信誉。现今社会,有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坑害消费者,主要表现为向消费者提供假冒伪劣产品,这种没有商业道德的行为使商店的信用全部失去,同时也对消费者造成了伤害。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认为应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使网站上不再出现假冒伪劣的产品。

(3)网站支付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在网站上有时会出现一些支付上的问题,调节的过程中即费力还费事。因此,定期对网站进行检查并及时予以维护,避免网站出现问题,不仅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是保证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重要措施。

三、结语

虽然当前的无店铺零售模式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无店铺零售模式的发展也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是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这些问题都是能够被克服的。如今,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都在不断地改变,开始追求更为便捷、更有个性、更高质量的服铡U是出于这种情况,无店铺零售业态悄无声息地潜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无店铺零售模式是二十一世纪零售方式的一种创新,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网络时代人们对购物方式的新要求,而且还与传统的零售方式形成一种错位经营。同时,对于零售业而言,无店铺零售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创建正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无店铺零售模式是他们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和资金积累的重要途径,它是零售模式的有益补充,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汤乃进.我国家电零售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张秀珍,谈红,吴凤媛.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现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1).

[3]高喜涛,张文峰,吴卓葵.基于AHP的生鲜农产品配送方式决策模型[A].2015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7篇

内容摘要:连锁作为现代的零售经营模式,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连锁零售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如何抓住连锁零售业发展的机遇并规避风险,在战略上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寻求新的经营模式,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连锁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状况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连锁零售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以促进其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转型升级 网络购物 优化布局 渠道价值链

连锁作为现代的零售经营模式,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连锁百强规模从2001年的1620亿到2011年的1.65万亿,十年间持续高速增长,翻了9倍多。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连锁零售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开店速度明显减缓,消费者的客单价下降。为应对日益微薄的利润空间,以规模求生存,便成了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必然选择,由于一二线市场趋于饱和,连锁零售企业纷纷寻找扩张良方,于是三四线市场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上市连锁零售企业纷纷在三四线城市布局,苏宁电器2011年在三四线市场新建了300家门店,国美电器新增门店有60%开在二三级市场。

我国连锁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抓住连锁零售业发展的机遇规避风险,在战略上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寻求新的经营模式,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连锁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连锁零售业的产生与发展

连锁经营方式首创于美国,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目前连锁经营正风靡全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商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的连锁经营最早体现在超市业态上,1990年底,广东东莞虎门镇出现了第一家连锁超市—美佳超市,1996年,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纷纷以超级市场业态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给我国零售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在这一过程中,连锁超市迅速成长起来,产生了一批影响较广的连锁经营企业,如上海华联、上海农工商、华润万家、江苏苏果等,现在连锁经营方式也渗透到食品店、饭店、药店、服装店、百货店等多种业态。

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特点

(一)销售增幅减缓甚至下滑

2011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为1.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17.8亿元,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两家企业均减少了400多亿元,家乐福、沃尔玛等企业的同比增长率仅约8%,低于整体20%的增长水平,网点总数为55407个,在连续几年高物价的环境下,我国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下移趋势,一些高品质、价格合理的品牌商品受到广泛青睐。

(二)连锁零售业在营销策略方面的竞争呈同质化

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市场定位雷同,经营缺少特色,竞争呈同质化,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选址布局不尽合理,缺乏创新精神,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难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这种大众化的趋同带来的不良后果包括:一是资源浪费严重,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企业之间价格竞争加剧,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企业发展后劲受到影响。

(三)连锁零售业多种业态并存、竞争激烈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连锁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以连锁经营为现代流通方式的进程明显加快,推动零售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新型连锁零售业态不断兴起,连锁零售业竞争格局越来越激烈。连锁零售业态在空间上已改变往昔城市中心的状态,而出现边缘崛起、区域性零售中心与市中心并存、选购品经营在城市或区域性商业中心、便利品经营在邻近居民集中居住区布点的迹象。目前,零售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和话语权,纷纷兼并重组,零售企业并购活动呈快速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零售行业并购交易数量达到159宗,比上年增长20%。

转型升级中我国连锁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大多数连锁零售业还采用粗放式增长模式

粗放式增长模式指连锁零售业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包括开新店和并购活动,形成庞大的网点数量,以此带来巨大议价能力,然后向使用其网络销售产品的供应商收取各种费用获得利润,并且通过较长的账款账期,获得无息融资。我国连锁零售业曾以每年翻番的门店扩张速度开启连锁零售业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并以此完成一线到二线城市的攻城略地。但随着经济下行,新一轮店铺扩张面临风险,销售增速放缓、绩效利润下滑,连锁零售商面临的状况为:一是来自门店数量增加的挑战;二是企划手段依存“折扣”度过高,隐形成本增加,一些企业开展的促销虽然增加了销售额,但却没有带来利润的相应增长,甚至出现下降。

(二)网络交易对连锁零售企业的争夺进一步加大

2011年我国网上购物规模达到8090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4%,网购人数达到2.12亿,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提高到41.5%。而2011年我国连锁百强的销售规模为1.65万亿,网上购物已经接近48%。尽管网络购物全面取代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的情况不会出现,但网络购物作为新兴连锁零售业态的地位已经确立,连锁零售业将面临拓展融合电子商务的全渠道挑战,网络购物的冲击使连锁零售企业销售分流、价格透明、毛利下降,给其经营带来挑战。

(三)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是许多连锁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

国际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后,带来了进场费的商业模式。而这种收取进场费,拖延账期的低成本扩张方式,很快得到了本土连锁零售企业的效彷,现在相当多的连锁零售商不但放弃了自我商品采购,并通过提高商品周转而获利的基本经营方式,而且多数卖场的销售基本委托给了厂家的促销员,盈利能力整体低下,长此以往很难有竞争力。

(四)成本费用上升

导致我国连锁零售业成本上涨原因主要是:租金和人工。2011年连锁零售业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成本上升10%。连锁零售业门店租赁期一般在10-15年,2011-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旗下门店续租租金上涨甚至续租失败的风险。租金上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连锁企业之间对优质网点资源的竞争;二是近年来商业地产价格飙升,导致企业租金成本明显提高。有限的利润被租金吞食,也造成企业新开门店数量的减缓,而人工成本上升的直接体现是员工工资和福利的增长,此外,人员流失率高造成的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也明显增加。

我国连锁零售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一)既要跑马圈地,更要注重精耕细作

在一个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粗放式增长模式无疑是黄金的发展战略,只要抓住了先发的机会,就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过去几年,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零售商,它们的发展无不是过于注重开店数量,而忽视了门店质量,但是随着连锁零售业的扩张成本增加,终端网点在一线城市的饱和,各家企业的网点规模都达到数百家的密集程度,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必然是提高门店质量而非数量,必须由圈地盘上升为圈人心和圈销量,而支撑后两者的要素在于创新业态和创新经营模式的变革。新的消费业态的兴起开始打破传统店铺物理网络的布局,行业领导者取决于能否在供应链上取得竞争优势,外资零售巨头最具优势的地方就是供应链,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还应苦练内功,逐步改变以往的盈利模式,而零售供应商应通过协作寻求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努力掌握零售经营和供应链的主动权,降低费用,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持续提升单店效益和利润贡献。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设网上商城实现虚实互动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据巴黎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超过半数的购物者认为到2020年,更多的连锁零售店将成为零售商品的展厅,为消费者提供选择和订购产品的服务,越来越多想买便宜货的顾客或“智能买家”在实体店里检查产品随后在线购买。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已开启转型步伐,转型的路径主要是开设网上商城,线上线下相结合,截至2011年,连锁百强中以国美、苏宁、百联为代表已有59家企业“触网”,而在2009年还只有14家,这种模式可以提供贯穿线上线下,包含售前、售中、售后的完整用户体验,实现从店面、物流、安装、维修等基础型服务向增值服务、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物流服务等全面服务转型;在供应链上,可以打造一个消费者需求、零供交易体系、供应商产品研发等都极为透明、高效的展示和运行的平台,大幅提升供应链效率;此外还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视频技术)带给消费者的立体性商品展示、功能演绎、使用方法等,使消费者的购买活动成为真正的购物体验,使网络零售能够成为传输高品质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平台。

(三)转变连锁零售业盈利模式,提高商品经营能力

国外的连锁零售业,采取传统的赚取进销差价模式,销售商千方百计降低费用,建立自己的采购体系,低进高出,从而实现与供应商、消费者的多赢,由于不存在进场费的问题,而是买断包销,零售商赚取该赚的利润,而我国的连锁零售业以联营为主,即通过出租场地招厂商和商进店,通过征收租金、返点、通道费实现盈利,这种模式容易导致经营同质化、价格虚高,要缓和目前零供关系的紧张局面,连锁零售业经营模式要重新回归到以自主经营为主的盈利模式上,创造和谐的零供关系。零售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商品经营能力的提升上,经营能力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很多零售企业都在调整经营思路,在培育品牌和买断品牌方面进行尝试,零售商不仅要采购商品,更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适合消费者生活的解决方案。

(四)不断优化渠道价值链,增加总利润

优化渠道价值链,降低费用,使渠道总利润增加,顾客、连锁零售商和供应商三方共享价值链优化带来的利润。优化价值链的核心是降低三方特别是连锁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的费用成本,回到连锁零售商通过主营业务盈利的模式上来,而我国企业则是向供应商转移了成本,自己费用的减少是建立在供应商费用增加的基础上,因此渠道费用不能成为连锁零售业的主要盈利模式,这部分收入可以作为为供应商提供促销服务的费用支出,而不应全部转化为企业利润,连锁零售业可以通过购销差价,优化供应链,减低成本,建立品牌优势等方式增加利润。因此,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盈利模式要逐步转移到优化渠道价值链的共享收益上来,包括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五)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价值共享

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性武器,连锁零售业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中,提出了集团化经营、多业态融合、跨地域发展布局、网购与多渠道零售、卓越消费者体验、品类管理与优化等管理诉求,大规模渠道连锁的开展本身也是信息化的过程。连锁零售业充分运用虚实零售及分销相结合的模式,以开放化销售服务平台连接各方合作伙伴,实现多赢共赢与价值分享,而协同销售平台的基石,则必然是同样开放高效、贯通各方的云计算信息系统和服务体系。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资源的计算模式,连锁零售业云计算的运用,已经从单纯的IT技术层面,转向了以技术创新驱动管理变革,并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链重构。

综上所述,在外部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连锁零售业必须在经营战略、商品品类和运营管理上进行调整,实现差异化经营,以高效的经营模式实现内生增长,并配合多元化发展以应对消费者行为和需求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郎咸平.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东方出版社,2006

2.郑昕.零售管理.科学出版社,2010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8篇

王俊洲:商业模式的转变是一个供应与零售相互适应的过程,只有供应商认可制造与零售的分工会使其在渠道投入产出更大,那么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变才更具意义。在我们与供应商的合作交流中以及现实的案例也表明,制造企业越来越多认可国美这一新型模式,因为这对双方都有利。

《新财经》:在你看来,商品经营的核心是什么?

王俊洲:商品经营的核心是掌握大量的消费需求,并与上游制造商共享。如果不了解消费需求,零售业只是产品流通平台,那零售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卖场经营模式。

《新财经》:ERP系统从哪些方面实现真正的商品经营?

王俊洲:借助ERP系统,我们可以重新梳理整个产业流程,打通企业内部、产业链各环节,推动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对接。

如在消费者端,启用CRM(消费需求管理)模块,分析消费行为,研究消费需求;在供应商端,国美构建了协同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与供应商进行型号规划,甚至联合设计商品,打通了从消费到制造的整条供应链。

《新财经》:零供矛盾在家电业一直比较突出,根源是什么?

王俊洲:零供冲突表面上看是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实际上是供应与需求不对接的问题。

《新财经》:如何缓解甚至从根本上解决零供矛盾?

王俊洲:如果供需实现了对接,那么制造商生产零售商销售的产品,在性能与数量上就正好满足市场需求,也就不会有滞销品和库存,零供双方也不用再讨价还价。可以说,如果零供双方不盯消费者,就会有矛盾!

《新财经》:这一次的ERP系统是你们自主开发的,考虑过ERP系统实施的高失败率吗?

王俊洲:如果企业运营模式维持不变,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也不变,那么即使ERP系统本身再先进,最终的结果仍是失败;如果零售企业不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仍延续原来的卖场经营模式,在组织结构上仍是行政命令式,这样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不会带来收益,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新财经》:难道国美已经解决了这些障碍?

王俊洲:在实施ERP系统之前,我们已经确立了明确的企业战略目标,即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供需链全面整合为核心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型,而且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也随之进行了大幅调整,如要求绩效考核到门店、管理到单店和单品、库存全国共享,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我想,这是国美ERP系统成功实施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