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合理检查、用药、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及便民查询工作,让患者放心,让家属明白;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用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生要做到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推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现象。

坚持以质量管理求生存,凭优质服务赢信任。严格质量管理,减少工作差错,避免发生各类医疗事故,努力保证医疗服务过程的安全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树立人才竞争意识,构建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医护人员短期、中期、长期教育培训,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学科前沿技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确保医护人员能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坚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宴请”。完善医德医风建设运行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进行监督。引导患者更新就医观念,摒弃送“红包”就保险的错误思想。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行医患协议制度,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个人利益与患者利益、医院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持网络阵地建设,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当今社会,网络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因此医院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医院文化、医院先进事迹、医院诊疗项目及技术优势等,使群众了解医院,相信医院。同时医院要健全网络舆情监管体系,提高舆情处理水平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水平,及时化解舆情危机。

2加强沟通,增进医患双方信任

彼此沟通、相互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步。医疗机构要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对医患沟通进行规范管理。医务人员是沟通的主导者,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沟通效果。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知晓病情、了解治疗方案及效果;要掌握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病情发展变化以及医疗费用情况;要关心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生活,及时留意患者的思想情绪,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疗效期望值等;要认真对待并及时回复患者及其家属的咨询及意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导沟通,及时化解医患双方的矛盾和纠纷。

坚持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患者投诉,尽可能让患者得到满意的答复。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医疗告知制度,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实行住院费用清单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知晓手术注意事项及应履行的手续、服务承诺等,从而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引导患者及其家属理性客观地看待医疗技术,理解医学的探索性和高风险性。要让他们明白,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十分发达,可事实上还有许多疾病是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要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相信医务人员一定会竭尽全力进行诊治。如果诊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依法解决,不能采取诸如威胁恐吓、无理取闹等非法手段,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牢牢把握稳定物价这一首要任务,加强五项建设,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加强调控手段建设。推动《市市级价格调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并组织实施。探索扶持“平价商店”、“直销商店”建立发展的措施。坚持价格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切实增强价格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机制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方面的协调落实作用。

二是加强监测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市价格监测条例》,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价格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并完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加强粮油肉蛋菜及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监测分析,及时报告市场价格变化及趋势;适时开展农产品成本收益专项调查。筹建全市价格监测信息数据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三是加强联动机制建设。继续完善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制度,准确测算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临时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联动机制保障覆盖范围。

四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修订《市价格预警和应急监测工作预案》,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演练。

五是加强市场信息引导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周期性波动规律的研究,及时重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成本信息,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植、养殖,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价格舆情收集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宣传政府价格工作职能和价格政策。

二、牢牢把握推进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加强工作创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是服务重点区域发展。围绕全市科学发展重点项目落地、发展需要,认真做好寻标、对标、夺标、达标工作,积极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梳理提出支持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建设的优惠价费政策意见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我市相关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清费减负。积极发挥价格职能作用,助力国际标准、一流政务商务环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对小微企业免收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政策规定,加强后续监管工作,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收费监管,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继续清理收费,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收费减免政策。继续清理价格行政审批事项。贯彻《省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省电价、成品油等价格改革政策,切实做好相关政策配套工作,适时推进我市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推进价格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支付能力,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进一步配合做好医改和托幼教育事业改革相关工作。完善物业收费、经济适用住房等涉房价格管理制度。

四是拓展价格认证工作范围。探索开展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积极为纪检监察案件快速查处提供必要的价格认定服务;有计划地开展涉税财务价格认定,为加强税收征管服务。

五是提升价格研究水平。对价格调控、价格改革、价格服务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人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价格决策发挥积极参谋作用。

三、牢牢把握强化监管这一执行保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一是加大日常价格投诉举报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建立12358投诉举报电话市、区(市)两级统一受理、联动办理、统一回复机制,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加大明码标价工作力度。

二是加大涉农涉企和民生价费检查力度。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开展商业银行收费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的各种乱收费行为;继续开展涉农涉企价格检查,坚决落实好各项清费减负政策。组织开展医药价格、医疗服务收费、教育收费、电信收费等专项检查。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开展房地产市场价格检查。配合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价格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市场价格秩序整治力度。重点查处商贸流通企业虚构原价、虚假折扣、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根据国家、省部署,及时依法调查集中涨价、企业频繁调价或大幅调价等现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大重大价格违法案件曝光力度。通过有关媒体,建立重大价格违法案件曝光平台,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五是加大价费公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政务网平台,建立停车收费网上公示系统。逐步整合其他价费公示资源,建立统一的价费网上公示系统,提升价格服务能力与水平。继续做好有线“数字物价”频道建设。逐步公示一些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影响重大、社会关注度高、舆情集中项目的成本情况。

四、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一提升整体工作基础环节,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提高服务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动《市价格监督检查办法》、《市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管理办法》列入全市政府规章立法项目范围。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农业部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强调,农业部门要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会议认为,2013年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出新的调整,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加强监管,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了总体平稳、逐步趋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6%、99.7%和94.4%,同比分别提高0.6、0.1和3.9个百分点,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会议指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各级农业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多方主体参与、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综合治理转变,努力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会议强调,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目标,不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有任何闪失。2014年,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为统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突出问题的治理,深入开展7个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打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抓紧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积极开展追溯试点,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三是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将“菜篮子”和大宗粮油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范围,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舆情监测,加快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四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扩大“三园两场”建设规模,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五是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和管理,严格认证标准,强化证后监管,发挥“三品一标”在过程控制、减量化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六是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链条,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着力点,把相关管理制度建立起来,构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七是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年底前全部建立地县监管机构,强化地县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加强条件保障和人员培训,加快提升基层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银行业 保护 金融消费者权益 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超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明显,而金融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产品具备的专业性与复杂性显著提高,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金融机构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情况。银行业属于金融业中的核心部分,和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银行业要重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以保证金融消费秩序的稳定性与正常性,这成为银行业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一、银行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中的问题

现阶段,银行业所实施的管理机制无法满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需要,因此银行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多种漏洞,详细情况如下:

(一)考核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普遍通过业绩完成日常考核,不重视客户投诉,让监管部门负责与处理客户投诉,银行业回复客户投诉的处理时间在25―60天之间,所需的处理时间较长,且中间环节的不当处理等,均会增加银行机构的经营成本。

(二)队伍专业性不高

银行业不重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仅将其作为一项辅业务,导致银行业缺少专业水平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人员,无法满足现阶段日益增多的金融消费者的维权需要。

(三)应对策略不科学

有的银行机构未构建科学、合理的舆情监测机制,无法及时监测到舆情,实施有效的针对措施;有的银行机构对负面舆情不敏感,没有具备与金融消费者、新闻媒体进行沟通的丰富的经验技巧与专业知识,扩大负面舆情的影响,丧失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

(四)没有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基本路径

目前,我国没有构建独立的金融消费者的纠纷处理机制,监管部门没有相关制度可以遵循来处理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只能通过司法途径或者是银行内部相关机制进行处理。由于银行业存在垄断性,因此我国银行已有的投诉管理机制效果不明显,投诉处理依然处在消极处理与被动处理的阶段,案件处理的作用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诉讼程序具备举证难、费用高、周期长等特点,因此,诉讼过程中,消费者处在弱势地位,且诉讼成功率不高。银行纠纷过程中,受侵害的金融消费者所受到的经济损失较低,而诉讼所需的维权成本较高,自动放弃的人员数量较多。

二、银行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统筹管理的能力

为了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彻底实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银行业需重视提高自身的统筹管理能力,在行业文化构建中融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理念,组织构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小组,以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范围与职责分工等,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科学的保护机制,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工作向着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向l展,构建合理、科学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与应急管理制度,以有效提高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二)积极、主动应对客户投诉

银行业中普遍存在客户投诉的情况,一旦处理不当极易损害银行的声誉,且能够考验银行的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在客户投诉处理过程中,银行业要严格按照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责权对等、公平自愿、诚实守信等原则,严守契约精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银行业要及时处置与受理投诉,并在短时间内告知金融消费者处理结果,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银行业要积极、主动处理金融消费者的投诉,以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提升防控风险的能力,从而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银行业要在危机中寻找与金融消费者合作的机会,从客户投诉中寻找提高自身服务与管理质量的途径与措施,以优化业务,提高金融消费者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三)贯彻落实银行业的行为准则

银行业日常经营中,既要严格执行市场规则,进行公平竞争,又要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信息安全权、知情权以及公平交易权等多项权益,不能有违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规章制度,例如:在营销与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存在强制易、夸大收益、隐瞒风险等情况;合同或者是协议中不得存在欺诈、误导金融消费者的条款;不向金融消费者提供与之能力差距较大的服务与产品等。不得歧视任何的金融消费者,以做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发展,金融消费者的权利意识与认知情况明显增强,因此对银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消费者的投诉率持续上升,传统的银行业服务与管理机制已不能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要,亟需实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有效策略,以有效提高银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东,张泽[.关于银行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新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15,(24):64-65

[2]籍磊,蔡晓燕.构建多元救济体系是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方式[J].经济研究参考,2013,(71):31-32

[3]张娟儿.深入普及银行业知识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银行业启动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活动纪实[J].中国农村金融,2013,(20):36-37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食品安全认识

目前气温迅速回升,导致各种细菌繁殖较快,食物极易变质、腐败,引发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较高,特别易发食源性疾病。各区市县局和分局要高度重视,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站在讲大局、保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吸取以往各地食物中毒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针对春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特点,结合当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亮剑行动”,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研判形势,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严防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共筑餐饮食品安全防线。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力度

要针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难点、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春季消费特点,突出监管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要结合抽检和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深入排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以餐饮服务集中区、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小吃聚集区、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区域;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大中型餐馆、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家乐”、小餐饮等为重点单位;以凉菜、裱花蛋糕、生食海产品、饮料现榨、水果拼盘等为重点品种;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制度的落实情况、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再加热、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的综合治理,特别针对各类专间和单独操作场所是否达到操作规范要求、食品的加工贮存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是否有未经许可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

三、加强宣传,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要强化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健全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诚信自律、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加大政策解读、监管动态等宣传力度,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增加,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愈加重要。高校维稳工作的长期实践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舆情的普遍关注度较高,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进而威胁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情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和特点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对时事热点和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形式表达出来的态度、意见和评价的总和。其内容包括:

第一,时事热点讨论。结合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社会上或校园内的热点事件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第二,意见建议征求。结合自己想要参加的学习项目、学生社团以及考研、考证的相关问题向有经验的学长和同学征求建议。

第三,各类资源分享。将自己喜欢的资讯、软件以及学习、就业信息等进行共享。

第四,不满情绪发泄。利用社会上或是校园内发生的事件发泄自身不良情绪,开启话题博得其他人跟帖。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多元性:内容包罗万象,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也包括娱乐、生活、杂谈。

第二,自由性:可以通过空间、博客、微博、微信、QQ 群等各种网络载体发贴留言,转载传播。

第三,快捷性:通过电脑、手机等便携设备,可以迅速地将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传到世界各地。

第四,互动性:网民可以通过各种聊天工具和网络平台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

第五,渗透性:敌对势力往往利用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导向性,不断向国内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第六,非理性:一些网友常常在不了解真实情况或情绪过激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发表各种言论,缺乏理性思维。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关联

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有效实现二者的结合与互动,将大大提升高校维稳工作的成效。

(一)积极健康的网络舆情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第一,网络作为大学生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畅通了渠道。通过密切关注和收集网络舆情,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及时发现矛盾焦点和隐患苗头,进而做出科学研判和处置预案,将可能发生的事端控制在萌芽状态。

第二,网络交互式、开放式的特点改变了思政工作传统的单一式面对面工作模式。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舆情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兴趣所在,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其畅所欲言,深层次地沟通,更加灵活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

第三,网络的广泛关注性和迅速扩散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及时正面信息。面对学生的思想焦点或矛盾隐患,在第一时间信息,抢占舆论阵地,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积极正确的轨道上来,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激化。

(二)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第一,高校网络舆情反应迅速和影响面广,加之大学生接触社会和辨别信息真伪的经验缺乏,极容易引起群体的盲从和矛盾的激化。只有以思想政治教育先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不茫目跟风炒作,才能规范其网络交往,达到净化校园舆论环境的目的。

第二,对于网络舆情引发的高校的处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更是无法替代。及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事发前的危机预警功能、事发时的应急处置功能和事发后的调适整合功能,用正面的舆论导向,将学生的思想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可以使网络舆情得到合理的控制和良性的发展。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互动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以网络舆情为抓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改变工作理念,正视网络舆情的存在,充分利用网络舆情的信息监测,通过主动获取有效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线索和依据。根据舆情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群体的教育疏导,深入了解和分析信息根源,整改管理漏洞,及时解决和化解矛盾危机,防止事态蔓延。同时,将工作进展和处理情况及时予以通报,掌握"话语权",避免不实信息或煽动性舆论的蔓延,巩固工作成果。

第二,更新教育方式,变传统的面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网络互动式教育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QQ群、微博、微信等当今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个性化交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同时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给予正确引导和帮助。根据学生对敏感话题和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教育学生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理性看待各种问题,自觉抵制不良言论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加强网络监管,对校园网、贴吧、论坛、微博、微信、QQ群、人人网的监督管理都由专人负责。加强校园网安全设施的维护管理和网上信息的监控,严防网上不良信息蔓延落地,确保校园网的健康运转和信息安全。通过网络监管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教学、管理、生活等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敏感时期的思想动态和可疑迹象,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导,发挥网络舆情的正能量

第一,建设思政专题网站,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实到网站的各个栏目,及时登载党的理论创新内容和热点难点问题解析,对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分析问题,以形成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环境。由此,形成网上网下联动、时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提升教育工作的效果。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政治素质过硬、信息意识敏锐、掌握网络技术和网络语言、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探索切合时代要求、适合青年学生特点、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完善信息公开网站、开设校长信箱、网上管理服务咨询等方式,加强学生与校方的相互了解。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及规定,及时化解一些因谣言而起的误解及困惑,提升对学校的信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也能帮助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合理诉求和意见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依据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永梅,刘秀伦.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导向功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荣燕.论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武警学院学报,2014,(1).

[3]张玉华,梁明伟.网络舆情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4).

[4]徐健.微博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2014,(1).

[5]郭宏升,韩芳.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阴山学刊,2014,(1).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一、加强监管队伍和机制建设,构筑食品安全监管合力

1.强化社会化监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化监管队伍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完善对街道食品安全专职人员、协管员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标准和奖惩措施;实施“培训日”制度,每月集中组织街道专职人员和协管员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技能培训,提高社会化监管能力,全年组织培训10期以上;进一步强化社区食品安全工作,街道要健全对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强对信息员的选拔、管理和考核力度,以街道为主体,定期组织社区信息员开展知识培训,全年组织培训6期以上。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作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状况等形式,及时听取采纳食品安全工作建议。

2.强化执法监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执法监管人员,合理装备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等技术装备,提高执法队伍的监管效率和水平;明确细化监管分工和执法流程,着力消除监管空白、边界不清和执法不力等问题;加强对执法监管队伍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监管部门按需组织本环节执法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全区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培训2期以上。

3.完善食品安全执法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制度,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全区统筹、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格局;健全部门与街道间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隐患排查协调联动体系,完善执法人员联系街道制度,每个部门确保2名包街道专职人员,每周到街道工作2天以上,带领协管员对本环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对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立案,并主动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积极作用,加强案件查处监督;探讨建立公、检、法联合执法和联席会议制度,依法从严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4.完善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分析评估本辖区、本系统食品安全状况,严格落实监管职责,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从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入手,经常性开展督查巡视活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监督指导执法监管人员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依法从严处罚违法违规企业及有关人员,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5.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食品行业诚信大联盟”活动,制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评级、准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实施食品安全“红名单、黑名单”管理,督促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业户自觉建立诚信档案,并接受监督检查。今年,计划从列入“红名单”企业中评选40家诚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入选“食品行业诚信大联盟”,颁发“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先进单位”匾牌,并进行宣传推广;对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实施“警示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每月至少进行两次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6.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制定我区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方案,遴选基础工作扎实、监管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公众满意度较高的街道、社区、街区、食品生产经营业户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7.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教育培训。各监管部门都要制定培训计划,街道负责组织,加大对各环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人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40小时。其中,由区统一组织1000家左右的规模以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培训,全年组织培训10期以上,切实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三、健全完善监管支撑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执法监管能力

8.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推进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全区持证农贸市场、超市、农业标准生产基地逐步配置专业快速检测设备,全年完成快速检测15万批次;继续做好定性定量检测工作,统一制定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统筹安排抽检范围、频次和品种,覆盖所有环节及大宗食品、高风险食品,特别是加大对蔬菜、肉制品等易发生问题食品的抽检力度和密度,提高检测防范能力,全年实现定量检测3300批次以上;推进企业自检能力建设,督促企业加大检测设备和技术投入,建立产品检测室,配备常规检测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对食品原材料和出厂产品进行严格检测,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

9.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组建全区食品安全专家队伍,强化风险监测与评估预警,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会商机制,定期对大宗食品和时令食品进行监测和风险分析。建立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平台,及时消费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安全消费。推动监测与监管的联动衔接,监测问题及时向执法监管部门反馈,提高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0.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各部门、各街道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应对处置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切实提高指挥协调和现场处置能力,各街道及主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1次以上;规范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减少危害和影响。

11.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智能食安”电子监管系统推广使用,依托系统加强各部门、各街道的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利用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依托“智能食安”电子监管系统,协助工商、食药等执法部门每月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巡查一遍以上,及时将排查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上报至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动态化全覆盖监管。加快水产品、肉制品、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食品的源头控制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督导商超企业在现场制售区域安装电子监控设施,进一步加强对现场制售食品的动态监控,消除食品安全不稳定因素,提升居民群众消费信心。

四、深化治理整顿,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12.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围绕全市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和我区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及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逐一登记建档,并按照隐患分级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非食品原料、饲喂不合格饲料、滥用农兽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五类“违禁超限”违法行为,杜绝群体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切实保障全区食品安全。

13.突出重点食品品种的专项整治。进一步突出肉类、蔬菜、果品、水产品、食用油、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日常消费大宗食品的专项执法整治,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力度,着力解决蔬菜农残、瘦肉精、食品非法添加等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学校饮用水和生产、流通环节桶装饮用水的整治工作,依法查处和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桶装水的小作坊、黑窝点,全面提高桶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水平。

14.加大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加大对各学校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对学校配餐和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业户的监管,集中排查违规加工食品、销售无标识和过期食品等行为;加大对企业食堂和建筑工地的检查整治力度,指导其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加大对批发市场业户的日常监管力度,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加强质量检测抽检,确保市场食品来源可追溯;加大对市场外食品流动摊点、游商浮贩和占路经营行为的清理整顿力度,组织批发市场周边、喜盈门立交桥周边“夜查”行动,每月开展“夜查”2次以上;加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力度,坚决取缔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和“黑作坊”。

15.推进集中园区建设。督促指导已建成的加工园区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实施品牌化、规范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积极协调有关媒体继续加大园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园区知名度和示范带动作用;研究对园区的支持政策,推进食品集中园区建设。

五、抓好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16.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电视专栏、专家论坛、食品安全网站、“食安”微博、短信平台、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等多种方式,全面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广泛宣传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和成效,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

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根据省、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要求,我县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各项任务指标明确如下:

(一)畜牧业产品

城区定点屠宰率达到99%以上,已开展定点屠宰的乡镇猪肉进点屠宰率达95%,城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生猪产销环节“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抽样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禽类(鸡、鸭)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及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二)种植业产品

巩固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食品安全监测范围。蔬菜产销环节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蔬菜重金属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水果(时令鲜果)农药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主产区生产环节茶叶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均控制在3%以内;稻谷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8%以上。

(三)水产品

巩固城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食品安全监测范围;主要水产品(虾、罗非鱼、鳗鲡)产销环节药物残留抽检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备案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等三类基地100%纳入监管;上市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1%以内。

(四)饮用水

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二次供水3项常规指标(浊度、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产品及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分别达98%和97%以上。

(五)加工食品

原粮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调味品(酱油、食醋、鱼露)、豆腐及豆制品、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大米、食用油黄曲霉素b1及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1%以内,小麦粉增白剂、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

(六)餐饮业和食堂

加强对酒楼、饭店、小吃店、快餐店、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监管,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城区餐饮经营单位和集体食堂(特别是学校食堂)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无证经营的查处率达到100%;集中式消毒服务企业餐具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各负其责,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

1.种植养殖环节:由县农业局负责。要加强初级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标准化种植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加强产地认定,推行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推出一批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名优特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推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增加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等污染的检测范围和频次,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种植、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兽)药和化学物品问题基本解决;要加强动植物疫病监测,切实掌握动植物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保障农牧渔业健康发展。

2.生产加工环节:由县质监局牵头负责。加强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严格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强化日常检查、监督抽检、年审、专项整治等措施,依法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相关台帐、记录,强化企业法人产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继续实施风险约谈机制,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生产企业,指导企业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组织开展全县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监督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整改到位,督促生产企业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对屡查屡犯的生产加工企业立案查处;帮助一批中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名优食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全行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3.流通环节:由县工商局负责,继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推广现有示范点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辖区内食品经营户特别是批发类经营户的经营水平,争取选定一批企业作为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继续抓好食品流通许可工作,重点加大取得流通许可经营户的日常监管及量化评估工作,同时抓住批发环节,食品批发户仓库的监管列为重点监管范围;继续开展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农村食品市场、乳制品市场、节日市场、猪肉市场、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整治工作。要重点加强食品添加剂经营户的监管,落实索证索票及进销台账制度;充分利用“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系统”,实现食品“索证索票”、“跟踪溯源”、“巡查监管”三项功能有机结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由县经贸局负责,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强化屠宰企业监管,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牲畜屠宰管理,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消除病肉、注水肉上市。要组织开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溯源制度检查和酒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从事酒类批发、零售单位或个人的管理,严厉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和非法进口酒违法经营行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

由县环保局负责,继续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各类企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进一步加大已批准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源地的违法行为。

由县水利局负责,加大对饮用水质监测力度,继续做好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努力二次供水改为直供水;加大对村级供水设施的改建进度,“十二五”期间解决规划内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4.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由县卫生局负责。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和审核制度,彻底解决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经营问题;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类管理制度,督促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原料进货索证和检查验收制度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严格餐具消毒,加强餐具抽检,加大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企业的监督检查,提高餐具抽检合格率;督促使用二次供水的餐饮业、学校食堂落实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制度,加强对餐饮业饮用水卫生监管;强化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食堂以及旅游点餐饮、小餐馆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杜绝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其它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各类食品的监管,认真履职,狠抓落实。同时,各监管部门要联手做好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二)继续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各监管部门要针对问题多发场所、单位和监管薄弱领域以及重点品种,治隐患、抓反复、防反弹,进一步治理整顿工作引向深入。针对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偏远乡村、中小学校园、超市、中小学食堂及校园周边就餐点、农村市场等问题多发场所和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单位,要采取执法抽检、市场巡查、突击暗访、风险监测以及有奖举报等措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狠抓“问题乳粉”、“地沟油”、“瘦肉精”和制售病死畜禽、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严防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继续深化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腐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工作,要采取治理、规范、提升等措施,提升大宗消费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分段监管的职责,各监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确保年度评价性抽样检测任务完成;要不断完善风险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和样本量,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督促各生产加工基地、生产企业、集贸市场、超市等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开展自检,并建好检验结果档案;要加强培训考核,充实装备,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四)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报告、购销台账、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一系列制度,实施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增强诚信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各部门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促使业主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把住第一道关口;抓好以肉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五)健全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要按照“发现及时、反应灵敏、控制得力、处置得当、运转高效”的要求,健全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报告、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健全信息报送网络;要针对本区域、本环节食品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强化组织协调,加强教育培训,做到有备无患、临事不乱;要建立舆情监测和信息制度,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决不允许擅自不准确、不全面的信息误导公众。

(六)构建严密有效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要加强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的整治、引导和服务,督促和帮助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加强部门协作,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对于发现的暂时难以界定负责部门的食品安全问题,坚持“谁发现、谁查处”原则,确保一查到底,防止推诿扯皮;以实现监管重心下移为目标,依托乡(镇)、村(社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群众性队伍,构建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案件移送机制,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健全办案机制。

(七)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要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两个责任制的落实。要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树立责任意识,监督教育监管队伍转变工作作风,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八)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通过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工作简报、食品安全知识手册以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食品安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重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制定开展学习宣传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案,分期分批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规,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自觉性。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

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根据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和人员,保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间断。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

各部门要深入调研,总结经验,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组织协调、综合监督机制,为食品安全更加科学有效监管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提升新水平。

(三)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各部门要积极向县人大、政协汇报食品安全工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让他们了解这项工作,支持这项工作,监督这项工作,多为这项工作建言献策;要认真办理有关食品安全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通过办理提案和建议,使食品安全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要加强群众监督,聘请一些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上来。

(四)要加强部门协作和配合

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个环节中,涉及到农业、质监、工商、经贸、卫生、环保、建设、水利等部门,其肩负着不同的监管职责,不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因此,各部门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监管链,实现无缝监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迅速介入,协调配合,果断处置,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