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型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投资控制

在多元化社会发展的今天,水电工程一直深关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与其他的纪检项目比较,小型水电工程建设规模较小,建设工期长,投资大,建设条件较差、自然环境等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中小型水电工程不与其他工程一样,建设方法复杂,资金投入多次性。因此在建设先期,就应该做好成本控制和投资预算,通过管理并合理控制造价,有效节约成本,保证建设期间资金的合理利用。

一、中小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

1)在中小水电工程建设中投资决策阶段极其关键,尤其在资金控制方面。工程前期,要对工程成本进行预算,避免施工中出现资金不足的状况。在中小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常会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勘察深度不足、技术与经济结合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施工阶段突发状况的发生。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施工成本的预算工作,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机具、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费用的预算,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因事故或者资金延迟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在中小水电工程中,主要有两方面成本构成,经营管理费用和施工成本。经营管理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施工成本是指现场费用和直接费用。在中小水电工程成本中,施工成本是其主要的成本组成,尤其工程施工技术条件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以及人工费用都较难得到控制,而且施工周期较长,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高。由于在中小型水电工程施工前期,会受到环境和时间的各种客观因素限制,因此会造成工程设计与实际施工有一定的出入,在具体施工中要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3)此外,还有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在施工中提出的设计变更申请。但是寻找变更根源,是因为在实际施工中,设计方案与具体施工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或者是因为施工设计方案本身就存在偏差,变更会对工程效益以及工程工期造成较大影响。所以要想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还要处理好设计单位、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各单位的本职工作,明确其责任和义务,避免出现关系混乱而引起的施工程序的混乱,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也会因耽误工期而增加施工成本。

二、中小水电工程在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投资决策阶段问题的解决措施

每个工程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在施工中对材料的选择以及技术的应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中,其工作侧重点也不一样,且投资金在最初预算与最后的实际投资金额有很大不同。在工程施工中,一旦投入资金就是最大额度,但是在工程施工中,却常存在不定因素和变更,要解决这种误差,在前期的造价预算尤其重要。同时要对工程前期造价作出精准预算,还要考虑施工中的变更及不确定因素,对提高工程预算精确性有很大的作用。在中小水电工程中,通常经由多种渠道获得资金,这便要求工程投资预算更加精确。

在资金预算工作中,因为资金来源及实际资金投入量信息都未有效获得,因此容易出现虚拟计划,要在预算资金投入前,做好调研工作,便于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例如,某水电工程项目中,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分为袋装和散装两种,散装价格为290元/t,袋装为320元/t,袋装运费22元/t,散装每吨的运输价格为1.5元,其他费用按照标准计算。所以,水泥材料的造价过程为:

1)水泥原价:散装水泥的市场价格×80% +袋装水泥的市场价格×20%=296(元/t);运输的保险费用=运输的保险率×水泥的市场价=2.96(元/t)。

2)采购跟保管费用:(水泥原价+包装费+运输保险费+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率=9.44(元/t);水泥运杂费用=水泥厂至工地仓库运杂费+工地仓库至拌和楼运杂费+进罐费=15.68(元/t)所以水泥的预算价格为:296+2.96+9.44+15.68=324.08(元/t)。

(二)工程设计阶段问题的解决措施

工程设计阶段是中小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核心,在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中,通过引入经济设计、强化设计优化的手段,以使工程投资降低。结合项目设计、深入研究勘测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在设计标准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技术环节,降低项目投资。若是各种使用功能都达到一定要求,则可以通过适当降低项目标准,来降低项目投资。

在限定项目投资的基础上,通过方案优化和技术改进,以使项目标准水平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经济与技术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将经济与技术进行合理结合,在经济基础上使技术应用合理化,同时要保证技术的创新及与时俱进。为保证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需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评价体系。方案的可靠性是以科学性为依据,让投资工作及工程造价落实到实处。从工程设计阶段着手,加强设计深度,优化设计工作,节约投资,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三)工程实施阶段问题的解决措施

可以采用实物消耗控制标准以及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对施工阶段成本进行控制。合同施工成本控制以合同为标准,保证施工中成本控制的合法性。实物消耗控制标准结合施工实际以及企业自身情况以实物消耗为标准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在施工阶段中具体有以下步骤:首先是施工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然后对施工情况做详实记录,最后对记录进行整理分析。然后根据记录内容分析水电工程成本,采取适应的技术措施、合同措施以及经济措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中小水电工程变更控制可遵循的原则:不扩大建设范围,不影响建设工期,不提高建设标准。建立工程变更的制度,明确合同责任,规范相关程序,进行中小水电工程变更的控制和管理。将工程造价与变更控制相结合,统筹做出考虑。

例如在某项工程施工中的用电95%为电网供应,剩下的5%来自发电机供应,电网供电基本价格控制在0.35元/kWh,高压线路损耗为5%,输电线损耗8%,供电设备摊销费0.03元/kWh,。柴油发电机的总容量为1000kW,发电机出力系数0.83,厂用电率为5%,则供电价格的计算为:

电网的供电价格经计算为0.431(元/kWh),而自发电电价格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综合电价可以通过关系式:自发电电价 ×5%+电网供电价格×95%,最后计算可得0.452元/kWh。

目前,在我国水电工程已经从过去的大型水电工程转向为小型水电工程,较大型水电工程相比而言,小型水电工程可增加建设数量,同时建设规模小,使得电站单位装机容量成本较高,因此在小型水电工程建设中,要合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成本,以减轻电站运营负担。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只有合理控制工程投资、规范造价管理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中小水电工程是集管理、建造、技术、经济于一身的系统性工程。只有有效且合理地从设计、决策以及施工等环节入手,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升工程投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控制中小水电工程建设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很多情况下,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都是只注重其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施工进度等要素,对于成本的控制问题很少关注。

正是由于施工成本的控制问题和投资问题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也就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效益。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很多施工机械设备的施工和施工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检修和施工材料的购置和运输过程中都会出现存在很多费用,若管理和控制不当,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要想提高水电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和投资,就需要加大对工程施工成本的约束和控制。

某工程施工中采用砂石料的造价控制:

一般在水电工程施工中,砂石料作为一种基本原料,其加工的工艺流程为:毛料开采运输-预筛分、超径石破碎运输-筛洗-运输-二次筛分运输。下图为砂石料具体的工艺流程图:

图:砂石料加工工艺流程图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型水电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加,水电站单位装机容量成本较高,因此在小型水电工程建设中,要合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成本,以减轻电站运营负担。再加上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使得施工成本难以控制。中小水电工程是集管理、建造、技术、经济于一身的系统性工程。只有有效且合理地从设计、决策以及施工等环节入手,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升工程投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控制中小水电工程建设成本,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只有控制工程投资、规范造价管理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孟翔,赵凯. 浅析工程造价管理与投资控制[A].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2.

[2]李文刚,高建洪. 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推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A].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年会论文集[C].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5.

[3]马明娟.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 水利水电技术,2012,10:48-49.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培训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培训机构及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培训业务结构,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据各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以下人才将更为走俏:

(一)工程技术研发类的人员一直是汀行业最热门的人才。

(二)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2005年将更加走俏。

(三)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激活。近两年,由于金融行业不断调整和不断推出增值服务,金融业以保险、基金等行业为龙头,人才需求量大增,特别是在核心业务如证券、银行、保险以外的房地产贷款、个人理财、车险等都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加入,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机构逐渐成为吸纳金融人才的大户,使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2004年6月,作为科锐金融人才网的拥有者――科锐咨询的CEO高勇在新闻会上透露:截至到今年3月份,有19个国家和地区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金融机构,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急缺八种金融人才:一是金融分析师(CFA);二是特许财富管理师;三是基金经理;四是精算师;五是证券经纪人;六是股票分析师;七是信息主管;八是投资管理人才。

(四)传媒业需要高级市场人才。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 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然而,中国传媒培训市场却显得风平浪静,与传媒业巨大的人才需求显得极不相称。目前,急需培养三个层面的高素质、专业化传媒人才:一是传媒企业家或职业出版人,这是传媒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否;二是专业人才团队,包括资深采编人员、发行专家、营销专家、印务专家、传媒市场研究专家、信息管理和竞争情报专家等,传媒企业必须在采编、营销、广告、发行、印务、信息情报分析等方面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队伍,才能在传媒各个环节中确保竞争优势,三是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包括HR专家、财务专家、行政管理等专家队伍。

(五)物流业通揽前后端人才。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地区中心城市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全球50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中,有75%已进入我国,采购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而与此不相称的是,中国物流人才缺口巨大,全国缺 60万人,其中北京缺20万,上海缺20万,深圳缺12万。物流人才已经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六)数字电视成为新的人才需求热点。我国计划在2005年将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放,全面推行数字电视。而在数字电视的运营、制作、关键技术本地化应用等方面,人才缺乏。

(七)咨询业人才需求呈新的热点。现在咨询业在中国绝对是个新兴行业,前后不到20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据北京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注册登记的咨询机构已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约为 30万人,其中规模较大、声誉较高的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几乎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政策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财务咨询、综合咨询及专业认证等诸多领域。2004年6月11日,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与中国第三大咨询公司远卓组成战略同盟,而国际著名的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更是早巳入主中国。近两年,各大国际咨询公司云集北京,国内咨询公司异军突起,使咨询人才大战一触即发。

(八)游戏人才链上需求多。调查显示,国内游戏产业真正起步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全国游戏企业仅79家,游戏从业人员只有2969人,其中大部分是游戏销售人员,游戏技术开发人员(含美工)仅有1169人。但随着国内网络游戏用户的急剧增加,人才资源匮乏的矛盾很快突出出来。目前国内的游戏专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人,游戏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游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据分析,目前,市场上主要需要以下5类紧缺游戏人才:一是游戏策划人才;二是游戏程序员;三是游戏美术工程师;四是游戏市场拓展员;五是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

(九)市场总监缺口较大。据2004年7月18日的《北京考试报》报道,市场总监已屡次被列入人才紧缺榜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至少紧缺30万名市场总监。全国现有6000万名营销人员,80%以上未被培训认证,其中60万名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基本都未被培训认证。针对市场的需求,部分机构及教育单位已经推出市场总监的培训考试。其中,以中国市场学会主持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认证”体系最为引人注目。由于该认证按照国际惯例引入了第三方考试方案,有美国ATA考试平台进行规范老师,突显出其公正性及严肃性,因此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上海市目前已有大约200多位市场总监通过了这个考试,并获得了珍贵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证书。

(十)医药业人才需求呈多样性趋势。北京人才市场经理郭卫东告诉记者,医药人才特别是医药销售人才一直是今年人才市场的招聘大户。而在网上人才市场,进入8月医药人才也表现不俗。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与7月份相比,医药人才职位一直在稳步增长,8月共提供职位10551个,比7月增长 1612个,在热门行业的排行榜上也跃居第七位。其人才需求特点是:一是职位需求多样化,不再死守销售;二是高薪优势引才,海归竞争力凸显;三是外资医药企业销售代表首选毕业生:四是医药物流人才成为新热点;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需求增大。

(十一)海归人员急需培训。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 200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达到58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达1了万人。北京市有了万余人,成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最多的城市和地区。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信息,北京市目前有2万名留学者回国创业,已经成为“海归” 人员最多的地方。但海归人员不等于就是人才,而是潜在人才,是准人才。2003年,出现了一个现象,不少“海归”成了“海待”,回国等待工作机会。海归是越来越不值钱,这个现象在2004年继续上演。“海归”成“海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一是良莠不齐,个别人系出“克莱登”大学。德勤人力资源咨询专家黎化民表示,海归也分三六九等,美国的海归相对好一些。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人到外面速成一个学位甚至是博士,他们往往选择去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这些国家门槛低,周期短,这些人回来后,受到认可的程度自然就低。二是专业单一,不能胜任复杂工作。三是追求高薪,却不愿付出。四是单打独斗,不讲团队精神。五是文化差异,导致沟通不畅。六是定位局限,一窝蜂挤向沿海企业。随着留学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海归人士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供过于求导致海归身价大幅下降。可海归们仍将就业目光盯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鲜有海归问津。如何使各类海归人员尽快了解中国国情,掌握有关就业劳动政策和创业技能技巧,由潜在人才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叮的显性人才,成为培训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影响培训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国际化和全球化

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国际性会议、活动大量增加,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人才的培养,不可能都通过正规的学历学位教育来完成,大量的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以获得大批大批人才。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教育服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大量的国外、境外培训机构和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进入中国,既带来了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壮大了培训市场规模,同时,也加剧了培训市场的竞争,影响了培训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及改革方案出台

十六大后,我国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一系列政策将作调整,一系列改革举措将出台,市场经济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这改革创新、社会变革的时代,将出现许多新事物、新方式。为适应这个社会大变动的趋势,社会成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这就给以新颖、快速为特征的继续教育培训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增加了许多培训需求。

(三)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国家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同时,珠三角、长三角进入了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时期,对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近期,在珠三角出现的“民工荒”说明了这一点。继续教育培训如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节奏产生互动,及时分析发展带来的人才培训需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四)新职业、新职位催生新的培训需求

据上海《人才市场报》报道,2004年将诞生65个新职业。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管理类职业,如商务谈判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二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技术类职业,如IT行业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软件项目经理、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师等,IC集成电路行业的集成电路测试人员、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工艺员等;三是在城市重点发展领域中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如汽车产业中,有二手车交易员、汽车综合经验与诊断技术、汽车营销员等新职业等。新职业的产生将催生新的培训需求。促使一些行业培训及其机构从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

(五)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对于大多数职业人来说,入职、升职晋级、岗位转换、再就业等成为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人生经历。在这些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必须及时地更新知识,增强素质,提高能力。这就不断产生新的培训需求。

三、培训市场热点分析

(一)根据零点集团的调查, IT培训、金融培训和法律培训是目前培训市场的中流砥柱。在未来几年,IT、金融和法律培训仍会继续走高,并且培训课程将与WTO知识密切相关,例如 WTO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WTO与企业商务运作等等。而物流培训、会展培训极有可能“火”起来,国家对会展人才、物流人才的需求呈飙升趋势。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统计,2003年上海国际性会展达300多个,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使会展经济达到顶峰,会展运营、会展服务、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等的市场需求使与此相配套的培训呼之欲出。同时,作为我国新兴的物流专业,正以每年30%~ 40%的速度递增。能够系统掌握物资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人才,除现有的大中专学生外比例很小,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落后于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此外,企业高层管理者对项目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以及风险投资等等也呈现出强势需求。

(二)来自民营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多,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企业培训的主要需求者。据上海一家培训公司介绍,早两年,来自外资企业的业务份额占其业务总量的70%,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到20%和 10%。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非常急切。据专家分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走到了从小中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或是集团化转型的拐点,规模不断扩大,从雇员数额来说,现在外资企业的比例已经下降到50%,民营企业却上升到了40%。数量在迅速增加,管理水平也亟待提升,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快速膨胀的培训需求。但相比而言,民企挑选培训产品仍不及外企理性,急于求成、图快图省事的思想非常普遍,培训需求分析往往不够深入,间接导致了培训的草草了事。

(三)高端培训转身咨询角色。一些高端培训公司开始在前期导入和后期跟踪上提供更多的服务,扮演起咨询顾问的角色。好的培训和劣质的培训的差别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堂以外的工作。有关人土由此推断:未来,真正适合企业培训需求的还是企业内训师,他们更了解企业,能够为企业度身定制课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管理培训热点

根据中国管理资讯网撰写的《2003中国管理培训市场年度分析报告》,2003年中国管理培训市场有六大热点;一是认证课程;二是总裁研修班;三是项目管理培训;四是MBA课程;五是拓展训练;六是人力资源培训。

(五)IT培训热点

1、IT营销人才培训

IT行业呼唤经过系统训练的高素质营销人才,但目前市场上几乎找不到专门针对IT行业的营销人员的培训,这种现状的最终形成,主要缘于以下营销人才培训的四大阻碍: 一是开设新课有风险。培训机构倾力开发一门新的课程,前期的开发成本暂且不说,学员能否接受一个新鲜的课程也有着太多的疑问,因此不少培训机构干脆选择那些经过市场检验的课程。二是与企业信息沟通不畅。虽然每家培训机构都不断从企业那凰获得一些有用的人才需求信息,但其传统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技术相关部门或者人力资源部,对于IT营销相关人才的需求情况很难把握准确。三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往往因循着学什么干什么的惯性,殊不知学中文或英语的从事IT公关或者营销工作,往往有着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四是社会对于营销职业的误解。从事技术工作固然是令人向往的、稳定的、高薪的职业,但从长远看,汀技术人员始终无法回避年龄的尴尬,而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对IT营销人员来说则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优势。

2、IT管理咨询人才培训

国资委信息中心2003年对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型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平均为6782.63万元/户,但与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的投入不成正比的是,只有 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成熟阶段。对此,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周明认为,企业内部汀管理咨询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业内人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IT管理咨询顾问作为企业信息化人才金字塔的中坚力量和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神经中枢,其工作的复杂性较高,对其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为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6月,由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出的汀管理咨询系列技术资格培训与考核项目(1TMC)全面展开。该项目共分5个专业方向: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 (CRM)、供应链管理 (SCM)、产品数据管理 (PDM)、IT服务管理(ITSM)。

3、IT设计培训

IT培训市场一直是微软、思科等国际证书培训项目的“天下”,但2004年以来,设计类IT培训却异军突起:网页设汁培训、三维动画设计培训、广告设计培训等与设计有关的培训项目多达几十种,且招生情况异常火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IT设计人才需求看涨。随着广告、房地产、家居装潢以及动漫业的发展,市场上对平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IT设计人才的需求激增。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动画设计人才的需求为15万人,而目前专业专业人才的“库存量”仅为1万名。一方面,人才需求旺盛带动IT设计培训热升温;另一方面,市场饱和导致微软等IT认证培训逐渐降温。在这种情况下,培训机构纷纷调头,将目光瞄向更具市场空间的IT设计培训。但IT设计培训虽是一匹“黑马”,从发展趋势来看,注重实际技能将成为汀培训业的主流方向。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资金管理创新将为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工程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工作,所需资金较大,创新资金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伴随工程施工企业资金规模的积累扩张,也为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创造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在分析资金管理创新对工程施工企业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资金流情况,分析了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创新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

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从企业经济活动循环角度看,企业资金以股东自有资金为起点,经过项目可行分析、投资决策、融资活动、经营管理,到利润形成与收益分配。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企业资金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并实现资金结余,促进企业增值。工程施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占用规模较大,更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创新,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形成核心优势,进而控制企业财务成本,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实现资金创收创效。

1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降低资金融资成本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发展,在去产能、去杠杆的经济政策驱动下,工程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与资金压力。一方面,建设项目需求减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拓宽渠道,通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压缩成本开支,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设项目更新换代,需要采购适应新要求的机器设备,增加资金支出。不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新购设备,都离不开企业资金融资管理。创新资金管理,拓展融资渠道,组建结构性融资方案,有效盘活企业资产,有助于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1.2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升资金周转能力

资金周转期是指企业从投资到收回投资的过程。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每经过一次资金周转将实现企业资金的增值积累。从这种意义上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将加速企业资金的增值与积累,促进企业创效。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中,营运资金的管理是重要环节。通过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的管理,尽量压缩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占用,快速收回工程款项,加速营运资金周转,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进而促进企业资金积累,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1.3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升资金创效水平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创收创效,因此,利润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如果资金不能回收,利润只是一个数字。从这个角度看,加强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利润落地,真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创新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通过资本市场工具,盘活企业资产,及时回笼现金,可以有效转移资金风险,为企业资金运作提供新的资金支持,更大限度的将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用足用好,有效发挥资本追逐利润的属性,实现资金的创收创效。

2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融资管理缺乏创新

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设备购置和垫付工程款,传统资金管理一般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满足资金需求。然而,由于工程施工企业设备回收周期较长,垫付工程款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弱,加之银行贷款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如产业信贷管制或信贷规模限制等,往往造成企业贷款审批较慢,难以及时到位,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伴随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广泛,为工程施工企业搭建了融资创新的基础。同时,工程施工企业一般以项目部模式扩张规模,受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建设方影响,有的项目部资金结余,有的项目部资金短缺,造成从整个工程施工企业看,资金较为分散,造成重复融资,增加企业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2.2营运资金管理缺乏创新

营运资金指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流动资产占用企业的资金,流动负债占用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对于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流动资产包括施工材料配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工程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往往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意识,业务人员单独洽谈合同,财务人员缺乏参与,使得商务与财务相对隔离,营运资金管理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没有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的支撑作用。

2.3投资管理缺乏创新

伴随工程施工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张,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逐步积累。为使资金创造更多效益,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找寻新的投资项目,并赚取投资收益。现实管理中,工程施工企业一般选择继续投资于新的工程项目,以惯有生产模式按部就班实施再生产,缺乏投资管理创新。一是缺乏商业模式创新,没有将工程施工与金融融合发展,缺少了资金创效的部分。二是缺乏对项目投资模式创新,对市场创新模式缺少了解,如机械设备采购中,应用融资租赁模式,将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创造资金利用空间,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3.1进一步加强融资渠道研究与创新

融资创新是工程施工企业创新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融资渠道研究与创新,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一是拓宽工程施工企业融资渠道,对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融等债务融资渠道和新三板市场、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等股权融资渠道加强研究,筛选企业资产,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二是实施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选择筹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或建立统一资金结算中心,统筹管理工程施工企业各项目部资金,调剂资金赢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工程施工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有效发挥财务杠杆效能,实现成本最优状态,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3.2进一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与创新

营运资金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创新,要突破企业原有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一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意识,明白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方法,在投标书编制、施工合同谈判、施工材料采购等业务流程中,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手段。二是要有效压缩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减少对工程施工企业本身的资金占用,这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施工质量,增强在工程施工业务中的话语权,降低对材料采购商的依赖度,实现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规模。三是要尽可能应用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压缩工程施工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周期,对上游材料供应企业应尽量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对下游建设企业应尽量争取预收账款,以减轻工程施工企业资金压力,实现营运资金管理产生资金结余,为企业创造资金效益。

3.3进一步加强投资模式研究与创新

投资一般发生于工程施工企业资本资金大量积累的基础上,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对投资项目的挖掘与创新管理,促进资本追求利润的功能发挥。一是要将资金与工程施工主业结合,如参与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项目,即我国正在强力推进的PPP项目,使得工程施工企业由施工方转向建设方,并兼顾工程施工,以获得工程施工收益和资金资本收益,实现投资模式创新创效。二是要加强对产业链相关行业研究,依托掌握的信息资源,准确判断投资机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工程施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三是要顺应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要求,抓住机遇,拓展海外业务,加强海外项目风险管控,研究国家与国际外汇政策,实现产能的有效转移,促进企业金融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收创效。

3.4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学习交流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实习基地

武汉商学院在1986年开始开办专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上,于1996年新增专科旅游管理专业,该校旅游专业已有17年办学积累,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500多名旅游酒店专门人才。近年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稳定在100人左右,其中,2010级学生130人,2011、2012、2013、2014级学生人数均超过了150人。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先后有20多家兄弟院校来我专业观摩交流;多家酒店企业主动与我们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科本科实训基地。笔者就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效 共享实习基地谈点浅见。

一、基地共建单位的基础条件

(一)寻找本地优质企业集团(纽宾凯集团)为校企合作者

纽宾凯集团旗下拥有20多家全资及控股(合伙)子公司:纽宾凯酒店集团(武汉)有限公司、武汉瀛洲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纽宾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十里新航置业有限公司、新航盛置业有限公司、东湖华都酒店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东急百货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国商联商用物业投资有限公司、致达商联置业顾问有限公司、武汉星聚点KTV管理有限公司、纽宾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旺斯达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中金汇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元经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及合伙的丰泰置业有限公司等。

共建纽宾凯集团实习实训基地是双方的共同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已迫在眉睫;就武汉商学院的酒店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而言,拥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有着广泛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但急需与省内具有更大影响力的行业骨干(龙头)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以搭建影响力更大、合作水平更高、接纳学生能力更强、实训内容更具综合性的管理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情况

1.专业历史与规模

武汉商学院1986年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大专,近30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5000多名专业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人才。2004年开始和江汉大学合办旅游管理本科,2013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后,开始独立开设酒店管理本科,2013年招生108人,2014年年招生102人。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拥有酒店管理本科、酒店管理(专科),国际酒店管理(专科)等3个专业及方向,在校学生700余人,其中本科生310人。

2.师资概况

师资队伍情况: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硕士以上学历 19人,并建有兼职教师资源库,常聘酒店职业经理人、能工巧匠6人以上。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服务大师2名、武汉市职教名师2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3名,武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楚天技能名师1名,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专业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突出。

3.科研情况

设有旅游经济研究所,下设旅游规划、酒店管理、礼仪文化三个研究中心,形成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结构协调的学术梯队,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20余项;承担政府、企业管理咨询项目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

4.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实验基地方面,建有旅游与酒店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隶属于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餐饮技能与服务实验(实训)中心,拥有前厅实验(实训)室、客房实验(实训)室、餐厅实验(实训)室、酒吧实验(实训)室、形象设计实训室、酒店信息管理实验(实训)室、服务礼仪实验(实训)室、酒店会务会议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茶餐厅、酒店现场模拟实验(实训)室等10个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2000多平米,设备总值1800多万元,可同时容纳300余人进行专业实验(实训)。

(三)学校与基地共建单位已有的合作基础

本专业从2013年开始与纽宾凯酒店集团进行校企合作,武汉商学院把纽宾凯酒店集团作为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纽宾凯酒店把武汉商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双方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基础,进行多方面的合作探索和实践。

其一,人才输出与人才容纳的基础。纽宾凯集团拥有酒店、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服务等一流的子公司和相关场所设施,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涌入,本专业的开设能有效节约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酒店管理专业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2013级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开始与纽宾凯酒店联合创建酒店管理创新实验班,按照企业实际需要,双方一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行业技能需求,创设教学实训条件。

其二,社会服务的合作基础。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从2013年开始多次为纽宾凯酒店开设管理人员培训班,讲授课程10余次;专业教师参与开纽宾凯集团转型提升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

2013年时武汉商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与纽宾凯酒店集团有限公就已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2015年武汉商学院与纽宾凯酒店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协议,双方就资源共享、项目合作、人才培训、学生实习就业、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二、有效共享实习基地平台

(一)确立目标

1.基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深化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应用型专业教育的一套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彰显武汉商学院办学特色鲜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2.实施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实习评价机制的创新改革,与纽宾凯集团共同制订实习实训阶段的考核标准,构建科学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

3.校企共建一支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双师结构优良的实践教学团队。聘请纽宾凯集团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举办讲座和进行实习指导,接受武汉商学院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武汉商学院充分利用智力优势和教学资源,为酒店提供管理培训。

4.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学校积极了解纽宾凯集团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咨询,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不断提高提升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的能力。

5.增进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建设,提升实习实训装备水平,保障和提升校外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6.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学校会同纽宾凯集团做好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人身安全、劳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二)科研合作

现阶段武汉商学院已经承担了《武汉纽宾凯集团十三五规划》项目,在技术创新应用、职业资格认证、科学研究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科研创新空间。近年来,纽宾凯集团拥有重点业务板块,发展十分速度,在现已开展科研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在酒店连锁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企业筹备筹建管理、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科研合作。

我们将面向区域经济构建行业技术服务与创新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参与,协同创新,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以我校经济研究所咨询机构为平台,充分发挥师资科研优势,通过承接国家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和行业企业的科研合作,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及实际效用。力争每年完成行业企业咨询管理项目2-4项,每年完成企业培训项目5-6项,充分彰显我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对区域经济的智囊作用。

(三)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 PPP模式

一、PPP模式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机遇

(一)拓展了建筑企业的投资平台

PPP模式给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使企业可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展拳脚。首先,企业拥有了更多的投资项目,可以在更广的投资范围内进行业务经营。由于此前基础设施建设是由政府占据主导位置,企业只是施工环节的执行者,其身份同工人无异,但是PPP模式让企业得以在这个领域投资管理。

(二)拓展了建筑企业的获利空间

企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人与政府共同承担收益,因此企业在建筑物利益分红中的比例大大提高。企业不仅可以增加自身在经营建筑项目过程中的利润,还可以保持企业的利润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的制定和长久利益实现。

二、PPP模式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挑战

(一)在PPP模式下

建筑企业由传统的只承担施工类项目的企业运营模式,转向于投资类项目,那么项目的风险点、核心观念控制点以及企业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一般建筑施工项目周期多为两三年

而PPP项目持续时间则为10~30年,建筑企业往往只擅长建设施工,不擅长作为投资方运营管控整个全过程,而如何设立项目、管理融资渠道、确定管理方式特别是维护后期长达几十年的运营,对于建筑企业都是极大挑战。

(三)政府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自从PPP模式在内陆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后,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加以支持,但是在这些政策中某些条款由于与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有落差表现得不够科学,所以难以施行。作为PPP基本法的“特许经营法”立法已经经历了几年的起草和商榷时间,但是仍然没能尘埃落定。

(四)政府和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分歧

在经营统一建设项目时,政府和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从而在项目的施工实践等过程中产生分歧。企业作为社会公众权利的维护者,以为人民服务为办事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可能会偏向于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而企业则是盈利机构,他们在项目运营中有很大的私利观念。

(五)决策失误引发风险

在项目建设和经营中可能出现投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某些投资的主要负责人和单位在投资时盲目选择方案,只是把PPP模式当作融资的工具,而不是以提升项目的运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为社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终极目标。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都可能导致项目的经营不善,从而影响良好的资金回报。

(六)政府和企业地位的严重不平等

更为明显的是企业和政府在运用PPP模式进行项目的经营时,双方的地位出现严重的不平等。政府部门在许多普通群众和企业经营者的心目中,还站在官位的神坛上,而且政府所掌握的监督职能会给企业带来束缚,某些政府官员可能会不正当的利用职权从而阻碍企业正常经营的顺利开展。

三、建筑企业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一)加大政策法规对PPP融资的指导和监督力度

我国已经是个法制十分健全的法制国家,各个行业、各种社会行为与活动都受着法律的指导和制约。就当前情况而言,已经出台了许多条文来规定建筑行业的PPP融资活动且体系层次繁杂,这些层次内部包含着许多的内容,内容又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和转变。颁布不久的法律很可能转瞬就过时了,如果企业不随之加以改变,就不能正确把握整个PPP模式的前进方向,有损收益甚至于产生破坏作用。

(二)把握经济规律防范企业融资风险

PPP模式归根结底是经济体系中融资行为的一种,虽然情况很特殊,它是针对与公众社会利益直接挂钩的基础设施建设,且此种融资行为比较直接且明显的牵涉到政府的势力。但是,在利用PPP模式经营且希望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时,需要明确这是一种经济行为,并用经济规律加以指导。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求融资方式要合理,把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并尽量缩小成本。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合法的渠道。投资企业拥有充裕资金时将会降低融资数额,进而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要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三)加快战略调整

竞争压力之下,无论是PPP方向上的一体化发展,还是向细分市场的多元化转型都属于战略层面的调整。当PPP项目的比重越来越高时,建筑企业整体业务结构将发生改变,项目管理模式的更新、组织体系的改变等都是迎面而来的挑战。在笔者看来,建筑企业不能被推着走而应未雨绸缪,提前进行战略调整。具体内容应主要包括:要考虑基于这种发展方向的核心能力建设怎么做;要研究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模式;要优化管理流程,健全管理体系,调整人才结构等。而其中最核心的应是体系和人,即怎么把管理体系和人才结构配套这是最重要的,比如很多企业成立PPP投融资事业部,这是组织变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人员结构调整要有投融资人才、运营人才、法律商务人才,在人才结构上进行大幅度调整与战略节奏匹配。

(四)增强资本运作水平

在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的既定条件下,影响PPP项目落地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问题。而要提高落地率,关键在于提高项目的可融资性。虽然财政部已发起设立总规模1800亿元的PPP融资支持基金,但对于PPP项目庞大的资金需求而言也是杯水车薪,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投资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才是该基金最大的作用。普通建筑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筹备数以亿计的项目资金非常困难,亟需增强资本运作水平依靠融资来解决问题。因此,建筑行业要通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为向社会融资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对建筑企业而言,若能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则能抢占先机。

(五)增强成本管控能力

PPP项目多涉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不允许有过高的收益。那么PPP项目的收益水平,将与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直接挂钩,项目建设期的施工成本与运营期的管理运营成本必须得到合理控制。而我国建筑业盈利水平低下一直是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生产方式落后。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目前为止,建筑中的主要工种都必须靠人力去完成,大量的建筑工人是支撑整个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基石。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经济转型等多重影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推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施工过程的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亟待研究的课题。

(六)提高运营能力是核心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不仅拥有大量土地、房产、办公家具,而且配备了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且每年都再大幅度增长。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将越来越多;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任务必须严格按规定上报采购计划才能得到落实,诸多复杂程序无形给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增加了许多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进一步要求高校加强资金管理的计划性,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高校学科调整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空间也在增大,适度举债筹措到资金的管理也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管理弱化,形成诸多管理的瑕疵,将来难免会造成被推上法庭的局面。因而,探索适应高校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管理体制和模式不顺。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颁布至今,规模较大的高校已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出台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序的管理状态。但仍有许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建制或建制不完整,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国有资产管理无序。启如:有的高校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工程物资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但为了相互牵制同时又设立相互独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一个负责监管、一个负责政府采购。这样虽然各自权责和管理目标得到明确划分,职责也清楚,但只是解决了某种程度上的多头管理,无法完全解决监管不彻底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管理。有的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工程物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也实行了政府采购,但由于管理体制处在磨合期,各种抵触情绪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制度建设与工作流程还亟待调整与完善,实际的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协调处理;有的高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挂靠在财务处,更是举步维艰,实际上仍是各相关职能部门来承担各项资产的管理,内容相互交叉,甚至有的管理职能缺位,尤其是对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校办产业投资的管理等,由于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协调力,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2.管理和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各级领导关注的是发展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资产存量和现有资产质量的高低及管理责任落实都缺乏意识与努力,最终造成使用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一些操作程序在采购、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上显得不够规范,导致监督形同虚设,甚至有随意行为。如有的高校中一些单位把办班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视为单位利益,自购设备逃避监督;有的高校在校办企业筹建初期,随领导的意志未对转入经营性的资产进行产权认定、评估,未办理有关资产转移申报审批手续,随意将学校资产转作原始投资,缺乏基本法律意识,管理中又存在诸多漏洞,难免造成将来会被推上法庭的局面。有的高校仍保留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至今未加以修订,一直沿袭着旧有的管理模式,甚至于有些资产管理部门对管理范围、内容、着力点都没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学校就更难拿出一套长效的资产管理措施,一本涵盖各类资产存量及利用状况的账实相符账簿来。

3.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在高校,由于管理层面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至于资产管理队伍的管理素质偏低。在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处的一些高校,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队伍中多为兼职人员,长期分散在各个部门,从没进行管理培训,加之由于编制所限常常是以工代干,兼职管理,管理资产仅占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业务水平就相当于登记员,财务部门与其交流难度很大。某些高校,长期以来沿袭一种增加添置仪器设备只填个单子签个名;资产报废则自报自填;家俱、图书只有年终才统计上报的管理模式。很显然,根本没有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识,更谈不上注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成本效益了,队伍管理素质和水平就更低,干起工作来相当被动,部门间的协调很困难,所以更难实现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展相合拍的大趋势。

4.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目前除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外,还有许多高校都只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制度或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和资产投资甚至自己没有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认为只要有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就行。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管理体制理不顺、领导关注不一,人员管理素质不高,最终导致执行出现走偏、走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某高校办公家俱管理执行的是旧管理条例,算是有“章”可循,然而在人员多次变动之后,出现无人专管的局面,最后演变成平时自置自报、年终统计估计上报的管理模式。这说明制度残缺不全,只会加快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优化管理环境。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高校财务处管理职能将被进一步细化,原国有资产的职能同样面临着重大转变,高校应抓住机遇,解决资产管理领导到位问题。

(1)建立集中层级的管理模式。即在高校建立起三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财务、基建、后勤、图书、科研、产业等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剥离,并入统一管理中:第一层级是代行所有者权利的专职机构。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分管校(院)长直接领导下,代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对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级机构,对全校国有资产统一进行归口管理,拟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承担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向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汇报工作;第二层级是学校各单位(各院、系、研究所、实验室、资产经营公司等),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第三层级是资产最终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直接使用人实施监督和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个层级逐级负责,同时彼此之间又具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完成各自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这一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是所有权关系清晰, 其次职责明确,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职责不分,多头管理等问题,从而彻底克服实际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和持续发展管理。

(2)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注入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通过借鉴企业经营方略,对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建立质量目标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促使资源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使各级领导管理思路、理财方法逐步统一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通过组织财产大清查,摸清家底,梳理问题,分析症结,提出方案,督促领导研究解决。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运用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出效益,都落在实处,从而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转贴于

2.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高校应针对校情和自身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照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财政法规制度,从加强内控制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控制流失渠道,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源共享。当前,亟待制定或修订的管理制度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制度、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规定、无形资产认定管理制度、国有资产清查办法、经营资产考核管理办法、通用设备定期抽查制度、离岗移交财产规定、物品借还办法等等。当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同样需要一支觉悟高、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因而在队伍建设上,应注重吸收一部分敢于较真的经济或会计人员,充实管理岗位;学校人事、财务应周密考虑设岗定酬方案,促进三层级管理队伍梯队建设;在设置专兼职管理人员时不得随意变动,一旦确定须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备案,以确保队伍稳定;如变动,必须经两部门签署意见,并派专职人员监督办理交接手续。同时,注重加强平时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管理评估工作和年度考核评比。

3.抓好重点管理,确保安全完整。高校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重点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目前来看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资金管理。在高校,项目资金数额巨大,类别繁多,使用方向各异,程序环节复杂,自从执行部门预算之后,其管理涵盖的范围变得更宽泛了。因此,高校必须加大研究规范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方面的力度,以便从项目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到经费预算、组织实施,每个环节都参与监督把关,严防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误产生巨额不良资产。例如: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在决策科学性、透明度、招投标和议标、材料采购、工程现场管理、预决算办理的各个环节都加大监管力度。非基建项目工程、大宗货物、服务项目的采购,应根据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规定纳入相应的方式采购,制定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招标机构和政府定点供应商遴选规则;最终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配套建立起完善的项目资金检查、考核、评价办法,全面推进项目责任制。

(2)房产使用管理。高校房产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生活服务、校产经营等,占总资产比重最大,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一些高校存在实际使用中,部分单位为了小集体利益,随意变换房产用途,有用于出租的、有用于合作经营的,特别是一些投资校办产业的项目,由于法律意识不强,签订合同或协议随意,难免存在瑕疵漏洞,以至于最后出现合作者以协议相要挟,或提出苛刻条件,极力拖延占用,导致学校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很多现实的例子表明,由于管理不规范,在经济责任制上留空子、在利益机制留了机会,让某些单位自主权得到无限放大,最终给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增加难度,给学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最后影响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所以,高校应建立起房产使用的分类管理、分类运作体系,有效地对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使用效益进行监控,确保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

(3)通用设备管理。通用设备历来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难点,许多高校都存在流失严重的现象。从许多高校进行的财产大清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处理最多的资产管理积案就是解决通用设备不在其“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方便携带、价值较高的通用设备如手提电脑、数码相机、通讯设备等等,很多都以丢失、捐赠为由处理。实际上,却是自主决定的假性丢失、捐赠的想象。高校要控制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必须完善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交接制度、借用制度、考评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核定通用设备细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积案。

(4)资产存量管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细化资产存量的管理工作,从价值形态和时间角度对存量资产的利用情况进行考核调研,逐步构建起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从配置的结构、日常利用率、占有率、可用率、共享率、更新率等方面对各级部门占有、使用资产进行效果评定,综合评价各级单位的使用效能,从而促进高校各级部门改善资产的管理,也为来年制定合理的预算提供依据。

(5)闲置和报废管理。在闲置资产管理方面,高校应建立闲置资产调节管理库。及时将各级部门因学科调整或职能转变,闲置下来不用的资产进行归库管理,然后再根据申请需要进行适当调剂,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资产的报废管理方面:一是要抓好资产报废的认定;二是将报废的资产统一由学校集中处理,从而防止随意降低报废标准,随意处置报废资产,突击报废等现象发生。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报废集中库,实施建账管理,强调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须保持其完整性,使用部门不得擅自拆除部件,必须全部上交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对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须经国有资产管理处同意,方可拆卸,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说明用途。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理报废资产时,应当会同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以招标、询价等公开方式处理,使整个操作过程透明起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6)无形资产管理。在高校,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上,科技成果又是评价一所高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直接体现高校的水平和影响力。因此,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正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中心工作。因此,在高校无形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应当特别注重加强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机构设置。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专门机构。在高校机构设置中,资产管理处、科技处、财务处、审计处、科技开发公司、后勤集团,虽都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但对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都不够全面,职责不够明确,缺乏给力的管理措施与细则。因此,高校进一步明确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相关职能与运行机制。

二是闲置与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高校国有无形资产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问题。一方面,很多高校和高校教师都是为了完成课题任务而搞科研,有的纯粹为了科研而科研,在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是十分注重。另一方面,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上,没有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不应当局限于满足教学或科研的需要,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投资管理培训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总投资;控制

近年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开资金渠道,加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控制,大力培育和规范公路建设、运输市场体系。从2001年至2004年全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83个亿,为我省交通建设谱写了历史性的新篇章。由于我省已建成和在建的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来源主要是交通部车购税(费)补助,国债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来之不易。如何更好地控制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取得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

1公路建设项目控制总投资的意义和作用

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也称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总造价,一般是指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我国现行公路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是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管费、勘察设计费、质监费、贷款利息等)和预备费构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全国公路建设项目中各项费用占总投资的平均比例为:建安费占60-80%,设备工具器具家具购置费占10-3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占10-15%。据统计我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中各项费用占总投资(实际完成投资)的平均比例为:建安费约占88%,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约占2%,工程建设其他费约占7.5%,建设期贷款利息约占2.5%。从全国和我省干线公路各项费用占总投资平均比例看,我省实际完成投资中建安费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设备器具购置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程建设其他费加贷款利息的比例接近全国平均比例的最低值,这说明,我省干线公路项目实际完成投资内部费用比例的大部分是用于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建安投资的实物工程建设中,而第二部分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等及第三部分的建管费、质监费、定额编制费、勘察设计费等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基本达到了投资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效果。有效控制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一是吸取某些项目总投资失控而带来的教训,更好地树立和落实交通科学发展观来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二是投资主体,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促使项目要遵循投入产出最佳效益原则,进行投资的有效控制;三是国家对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而必须要重视投资控制,提高投资效益;四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遵守建设市场法则。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有效控制是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建设项目总投资控制的作用,就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批复概算投资额以内,在保证工期、质量的前提下,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使建设项目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

2.1公路建设资金、融资、投资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一是公路交通建设资金短缺与交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省公路建设抢抓机遇、不断加快,项目多、投资大,而国家的资金支持是有限的,尤其是省道、旅游公路、出口路、地方道路等资金短缺。为了弥补资金不足,只有通过多渠道向银行贷款,全省公益性国省道、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出口路等已向银行贷款近十个亿。公路建设投资面临资金来源不足,银行还本利息压力增大的严峻问题。

二是青海国省道干线公路,除高等级收费公路,很少部分的二级贷款收费路,通过银行长期贷款融资建设外,大部分的公益性干线公路投资的资金缺口,采用短期银行贷款周转,没有融资条件,就是具备融资条件的一些高等级公路,资源开发公路由于青海省公路通行车流量偏少,投资回报期长,投资回报率低,融资困难,近几年来,没有突破性进展。

三是随着国家国债资金投向转移,银行信贷资金紧缩,加之建成的收费公路微观财务效益差,公路权转让无法实现,难以盘活存量资产,公路建设投资的良性循环难以实现。

四是我省经济相对落后,省财政预算内资金不能安排地方公路建设专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能力低下,给公路建设投资配套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省政府和州、地、市政府为加快公路建设也出台了一些积极的优惠政策,但配套资金始终未能解决。

2.2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规划、立项、可研、评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项目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还不平衡、不全面,在项目决策中还应更好地遵循在加快交通发展时要特别注意建设规模、速度必须建立在和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的基础上这一科学发展观。

二是概预算编制办法本身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我们现在适用的是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2号文颁布实行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这个办法已适用了近10年时间。10年间,我国又相对出台了一些有关环保、水文地质、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评估、勘察及具体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公路建设中涉及到以上内容的都要予以解决,并增加了前期工作费;国家征地拆迁、补偿力度的加大也相应增加了征迁补偿费用;随着对公路工程质量、进度的高标准要求,近年加大了对公路工程质量的检查、检测的深度和频率,新增了检测费用;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税费、及市场经济各种价格指数的不断变化、增长,各项成本费用、管理费用等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项目资金缺口造成的短期贷款利息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新增加、增长的费用投资,按现行概预算办法和标准无法编制到概预算中,而实际又必须发生,这是概算中第二、三部分超概的主要原因。而第一部分超概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变更过多等因素。

三是投资项目在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这一阶段的问题是投资控制失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一些项目由于设计周期过短,造成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不全面、不准确。尤其是对高海拔地区路面类型的选用,统一套用标准,结构形式单一,缺乏推广应用成功的事例。对公路沿线的水文、地质、料场分布等容易引起变更及造价变化的主要原因调查,钻探不详细,造成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多,投资控制难度加大。一些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由于某一时间段审查项目集中,项目多、工作量大,在冬季提供初设文件等原因,一方面造成外业审查不能全方位到现场进行察看、核实,另一方面由于审查中人力资源有限,仅有的专家客观上安排不过来,不能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审查,虽然也提出一些审查意见,最终导致设计文件设计深度不够,造成大量的设计变更因素潜在。

四是投资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对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比如:施工准备期能否顺利及时开工;施工期内能否连续均衡施工;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能否按合同规定进行;能否以合同为手段来实现对投资的有效控制)在一些项目的建设管理中还没有达到全面、科学、合理的有效控制;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还不均衡、个别管理人员的精细管理意识、“大财务”管理意识、资金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意识还不强。在项目实施阶段监理工程师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投资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对工程变更的控制方面,由于我省海拔气候等原因,近年招标时监理队伍较少,出现市场求大于供的现象,造成选择余地小,监理队伍整体水平有所下降,个别监理人员一知半解、滥竽充数、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不高。

3控制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的对策及措施

项目总投资的有效控制从总体概念来讲应该是立足于全方位、全过程主动控制,以事先控制为主,事中跟踪控制,事后控制为辅;从项目投资程序和阶段性来讲包括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发包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的控制;从贯穿项目全过程、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理念来讲应该是人人都应该树立项目“大财务”管理理念。项目从立项到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所涉及到的部门、单位等主要包括:政府的项目决策和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审计部门、造价管理部门、质监管理部门、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专家咨询部门、设计单位、审查单位、招投标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公路管理单位等,所以说项目总投资的有效控制体现在和项目有关的所有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中,也贯穿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各个阶段。项目投资控制的主要因素有:⑴建设标准的确定;⑵建设地点或路线走向;⑶建设规模、投资额度;⑷施工难易程度;⑸设计方案、设计质量;⑹交通、能源、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带来的变化;⑺原材料价格变化、通货膨胀带来的连锁反映;⑻工资及福利方面的变化;⑼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⑽工程管理水平;⑾可能发生的工程索赔、反索赔事件等。下面主要从项目决策阶段到项目竣工阶段以及如何重视项目“大财务”管理理念谈一些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3.1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决策项目投资必须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增强交通发展的战略性、系统性、科学化、预见性和前瞻性。严格审批程序,对重大项目的立项、选址(线)、标准、规模、投资额、设计等实行集体决策制、专家咨询制和专家论证制。加大投资效能的控制监督,重投资效率、效益和成果。改变政府投资重微观轻宏观、重数量轻质量、重政绩轻效益片全面追求数量、速度和规模的现象。

要注重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深度控制。可行性研究各阶段的深度是投资控制有效性的关键。要使可行性研究能真正起到建设前期投资控制的作用,应将控制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质量和成果作为该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的控制来达到投资控制的目的。

严格投资估算的审查。对项目投资估算进行严格审查是保证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估算质量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的基础。

3.2规划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包括设计质量、优化设计方案及对设计概算文件的审查和设计投资控制。

首先,设计单位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安全、节约、功能、耐久、美观的设计理念,项目法人与咨询单位要主动参与勘察设计及技术设计方案论证,对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对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为高质量完成设计、控制投资打下基础。

其次,审查部门(由审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负责、项目办、造价部门、有关专家等组成)要严格对设计概算文件的审查。一方面严格审查初设图纸和设计方案,多赴现场勘察线路走向、规模、水文、地质、料场分布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严格审查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投资额。审查设计概算有利于合理分配投资资金,加强投资计划管理,促进概预算编制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概算的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防止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或出现漏项,从而减少投资缺口,打足投资,避免故意压低概算投资,搞钓鱼项目,最后导致实际造价大幅度地突破概算的现象。

第三,加强对总概算的审查。审核概算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是否实事求是,不允许任意扩大投资额或留有缺口。国家交通部在2005年2月份以交公便字[2005]37号文已下发“关于征求《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是在2004年交通部《关于对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开展调研的函》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征求意见,从新的补充规定的征求意见看,对概预算本身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重新给予了规定,比较贴近实际,在科学、合理、全面上更进了一步,盼望能早日颁布实施。

3.3招标发包阶段的投资控制

一是这一阶段首先要明确建安工程投资控制目标。这一阶段的主要责任部门是项目法人、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做为项目的建设管理者,应明确所要达到的投资控制计划目标。按照我省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来源情况,一般应控制在可研投资或概算投资的70%以内。因各项目本身存在的地域差别,要达到这一控制目标,建设单位就应从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做好预测控制。

二是加强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审查可消除高估冒算,节约建设资金;促使承包商加强经济核算,采取增收节支措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审查施工图预算的重点应该放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预算单位套用是否正确、定额套用是否齐备、各项取费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方面。

三是严格建筑安装工程标底的编制与审查。标底是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由招标单位或具有编制标底价格资格和能力的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计算,并经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核准审定的标底造价,是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目前我省公路工程项目实行的是业主标段概算法)是招标者对招标工程所需费用的自我测算的控制。

四是取消或弱化业主标底(我省已基本取消业主标底而代之以业主控制投资的控制价),推行无标底招标,和“双信封”评标方法。在开标现场公布投标人报价及业主控制价之前,公布第一信封评审结果。在开标现场,投标人就可以计算出自己的得分、排序及是否中标。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评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透明度更高,即受投标人欢迎又提高了评标工作效率,并有效地控制了投资。

3.4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阶段,是指在工程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完成招标阶段工作和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至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在工程建设投资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一方面受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成果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所有参与该阶段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有关。因此,该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需实行“全员”参与,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以优良的控制工作质量来确保该阶段成本控制成果的质量。

认真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费用支付的管理工作。业主应建立自己的支付报表来掌握工程费用的支付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及时扣回预付给承包商的各种款项。此外,还应加强对工程变更、索赔、价格调整等类型的意外工程费用支付的管理,尽量减少额外工程费用的支付。

加强对其他费用支付的管理。在工程施工期间,业主需支付的其他费用有:拆迁补助费、青苗赔偿费、业主临时设施费、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费、竣工清理费、研究试验费、工程监理费等。通过严格管理,将其控制在预算的投资限额以内。

施工准备时期,业主的控制工作应以工程顺利开工,开工后能连续均衡施工,并能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尽可能节省工程费用为主要目的。

施工时期业主对投资的控制主要以全面履行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的合同为手段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业主在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中,应对所建立的管理机构实行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实行全员参与,共同做好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施工结束时期,业主的控制工作主要在工程竣工验收和合同后期的履行上。

在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依据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的承包方法、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和工程造价,按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工程建设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并找出实际支出额与成本控制目标值之间的偏差,然后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施工阶段的投资工作周期长、内容多、潜力大,仅仅靠控制工程款的支付是不够的,应从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投资实际支出值小于计划目标值。

加强工程变更的控制。工程变更可能来自于许多方面,或业主的原因、或监理工程师的原因、或承包方的原因、或设计单位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投资,不论任何一方提出的工程变更,均应严格规范变更审定、审批权限和程序,严令禁止借设计变更虚报工程量或提高工程单价。

3.5项目投资控制中应重视和树立“大财务”管理理念

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是立足于公路建设期间有关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或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应隶属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范畴并构成一个分支。

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转变一个历史形成的观念,而应提出“大财务”理念。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来说,财务管理的视野与范围远大于一般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般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主要由财务部门来行使,财权相对集中于财务部门。而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来说,真正财务部门的职能是有限的而且多属于事后的管理与监督。由于整个项目的施工既要委托监理部门负责监督与控制,业主作为项目建设单位一方面必须紧抓对监理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放宽财务管理视野,将工程前期的成本预测与控制、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的效率、工程实施中的合同签署、工程计量支付的审核、变更的控制与审核、材料采购与价格控制、甚至项目后评估等都纳入财务管理的范围。财务管理的职能己分别由计划、工程、综合、财务等部门行使(实际上监理的行为更是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职能的延伸)。财务部门只是财务管理的轴心机构,财务部门必须发挥综合协调、监督与管理并进行科学预决策的职能,才能确保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完整职能作用的发挥。

明确了“大财务”理念,再来定位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更简明易懂。

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重点在于按照最低资金成本原则合理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在实现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确保项目费用支出最低。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是特指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至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期间的资金管理活动。该阶段只投入不产出,筹资任务很大,如何在确保公路既定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并使筹资成本、使用成本等各项资金成本最低,应成为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归纳为:确保既定工程质量前提下的建设成本最低化。

公路工程项目的各项活动都必须以此为中心,包括资本金的筹集、银行信贷的利用、公路工程项目款的支付与结算、材料与设备的购置、招投标、征地拆迁款项的拨付等。公路工程预算与决算的编制及相应的财务分析也应围绕此展开。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完整内涵可以概括为:

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单位为确保建成预定质量的公路而对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筹集、使用及其相关经济行为实施管理以期每公里成本最低化为目标的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公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始终。

参考文献:

[1]中国投资协会青海省建设项目管理培训班《讲课资料》,上海培训班《讲课资料》,2003.

[2]陈国军、马德家编著,《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努力提高行业行政水平,全面推进交通协调发展》——梁晓安厅长在2005年全省交通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