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为了切实提高金盆山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本单位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机制。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

二、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强化舆情信息管理,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本辖区范围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刘锦玲

副组长:邱蔚余维兵

成员:吴小京 郑吉林曾成柱钟朝斌 邱礼辉 林保华

张荣华 王金宇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办公室主任:邱蔚

成员:郑吉林林保华王金宇

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学校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人员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网络舆情分类:根据网络热度和网民关注度分为一般关注、重大和特别重大。一般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发表的对公司工作建议、问题反映、咨询质询、个人利益诉求等。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1000-2999人次,或跟帖评论100-499篇,或被5家以下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特殊时期网民关心、网媒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3000人次以上,或跟帖评论500篇以上,或被5家以上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涉及公司的突发、公共、食品、卫生及自然灾害、生产质量、安全保密等事件或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社会稳定的网络热点、网民热议、网媒热炒等网络舆情事件。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一)一般网络舆情

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业务科室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并将结果反馈金盆山学校党支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业务科室密切监控该网络舆情的走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直至舆情消除。

若网络舆情不能消除或还有扩大迹象时,党支部要及时上报镇、县级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按照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办理。

(二)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对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舆情监控工作人员应立刻报告镇党委;镇党委立即汇报给县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并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调查事实真相,及时获取事件详细资料。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舆情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对方案。

新闻发布组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事实真相以及处置结果;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运用主流网络媒体、网络评论员队伍,采用跟贴回贴、发表评论、微博声明等方式,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积极掌握舆情发展的主动权,镇党委实时跟踪该舆情走向,拟制报送《网络舆情通报》,直至网络舆情消除。

五、后期处置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第二条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第三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准确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把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2.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情的新闻宣传有利于审计工作大局,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置。

3.突出导向,分类处理。对于影响较大的审计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敏感问题,由局办公室提出新闻处置建议预案并报局主要领导批准后,统筹安排宣传报道工作。

第四条组织机构

成立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股室负责人担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对涉及工作的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媒体的相关事宜;

2.根据需要确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发言人;

3.审定新闻宣传预案,决定新闻宣传内容,安排新闻;接待、管理采访事件的媒体记者;

4.收集、跟踪、分析、处置境内外舆情,及时向有关单位、部门通报情况,指导相关单位、部门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控制和引导舆论;

5.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及时上报信息。

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处置、预警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设在局办公室,由各相关人员组成,其中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处理与网监、网宣部门及媒体的关系,收集、跟踪境内外舆情,及时向有关单位、部门通报情况,各股室负责提供情况材料并进行核实、分析。

第五条舆情预警体系

办公室指定专门舆情评论员负责文字及宣传工作,收集舆情动态,发现涉及审计工作的舆情及时上报,并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引导舆情。

舆情评论员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并根据情况需要逐级上报。在报告的同时及时跟帖,确保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

第六条舆情引导机制

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审计工作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新闻会、通气会等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第七条舆情处置预案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同时组织舆情评论员,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对提出的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

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应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有侧重地在主流媒体公布信息内容,维护审计部门的形象。

第八条舆情应对方法

1.明确态度。应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快讲事实,慎讲原因,表示对事件的关注和重视。

2.提高速度。要迅速与有关单位和媒体取得联系,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封堵删除与事实不相符的不良信息。

3.统一尺度。要及时拿出统一的解释口径,一时拿不出完整的调查结论时,应考虑梯度信息,分阶段降低流言的影响。

4.规范法度。在消除负面报道危害时,要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分清轻重缓急,密切关注媒体动态,防止事态反复。

5.调整角度。对确属工作失误的情况,应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及责任的追究上,举一反三,落实整改。

第九条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与宣传、通信、公安等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学习、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的科学方法。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唱响宣传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现就加强全区(镇)网络舆情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传媒,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聚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加强网络管理,全面、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组织,明确网络宣传管理的主要任务

成立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由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管理员、网络舆情评论员组成的高效有序的网络舆情管理处置队伍,强化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做好对重大网络舆情的跟踪、督查和协调工作。

(一)网络发言人的职责。网络发言人由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以本机关名义,在互联网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政务信息;根据权限通报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管辖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收集网民意见、建议,释疑解惑,回应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主动引导日常和突发的网络舆论,第一时间权威信息。

(二)网络舆情管理员的职责。网络舆情管理员主要由政治处相关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日常监测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送网络发言人和领导,如发现重大网络舆情要及时上报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协助网络发言人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认真完成县网宣中心布置的任务。

(三)网络舆情评论员的职责。网络舆情员由各局(办、处、中心)信息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关心网络舆情信息,日常监测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对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在全县网络民情在线平台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如发现涉及到本部门的重大网络舆情,发生网络时,要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和区(镇)班子成员,并按照宣传提示口径,通过撰写博文、评论、留言发帖等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协助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完成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

三、健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处置的工作机制

按照“积极利用、正确引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网上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引导工作,切实发挥网络信息资政作用。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汇报制度。要求网络舆情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尤其是贴吧、BBS、博客、微博等,对涉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主动答复处理相关咨询、投诉、建议,及时将网络舆情情况报告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商 网络舆情演变机理处置机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中国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与此相伴的是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网络舆情事件诸如“杭州飙车案”“天价烟事件”、“被就业事件”、“躲猫猫事件”、“郭美美事件”、“我爸是李刚”等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应用网络时代”,如何科学研判和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不断提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及演变机理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是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表现窗口。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迥异于其他传统社会舆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多元性、过程的互动性、爆发的瞬时性、信息的隐匿性以及评判的非理性和群体化倾向。网络舆情从形成、传播到终结都遵循一定的演变机理,处于动态变化中。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扩散――网络舆情与外界的互动――网络舆情的发展与消落”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网络舆情的出现,主要表现为网络舆情形成的起点即引发事件。此类事件多为一些事关国家民族利益、与弱势群体相关以及反映当今社会主要矛盾或道德困惑的事件等等。信息者多是直接或间接参与者、见证人、知情者,旨在通过网络披露情况、引发网友共鸣。不论有关事件的披露是否客观、正确,也不论其动机如何,客观上成为相关事件或礼会现象在网络空间被知晓、关注的开始,成为特定事件舆论的“种子”。需要注意的是,最初的“种子”帖子在其后的舆论演变中并不一定是关键帖子。第二个阶段是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扩散。众多个人意见在网络上发表并经过复杂的交流、融会、取舍和整合最终达到倾向性的多数一致意见。这种传播扩散往往是从一个点辐射到多个点,再由这些点向更多的点辐射。这个过程是事实与态度的共同传播过程,也是网民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倾向之间的差异经过讨论等而被消除,并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情绪和意见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网络舆情与外界的互动。一方面是与网下舆情的互动,这种互动彼此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网络舆情的焦点往往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热点,而传统媒体的报道议会影响网络舆情的变化与发展。第四个阶段是网络舆情的发展与消落。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网络舆情会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和消落,这主要体现为网络舆情的持续高涨、网络舆情的迅速萎缩、网络舆情的波动、网络舆情的冲突以及网络舆情的淡化或消落等几种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网络舆情终会衰退,但同时它也可能不是彻底消失,积淀在网民心中的态度、意见会在新事件刺激下再次萌发。

二、网络舆情对工商部门的影响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从媒介舆情的边缘走向主流,其作为独立舆论力量的强势地位日益凸显。在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上升使得网络虚拟社会对于现实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在当下,我国网络舆情的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理性观点与非理性情感宣泄并存、网民主体低龄化趋向等必然对政府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工商部门承担着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职责,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属民生特征相对突出的部门,也是产生热点难点问题较多的部门。无照经营整治、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易触动网民敏感神经,形成网络舆论热潮。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网络舆情对工商部门的影响归结为两个方面,即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网络舆情对工商行政管理的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升工商行政效能,塑造良好部门形象。网络是政府部门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一个平台,为公共管理双方提供了便利的沟通渠道。普通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工商部门的政策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对其公共管理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如果能够坚持这样一种良好的互动,必然会形成对工商行政管理有利的网络舆情态势。事实证明,善于开展舆论宣传,能对外展示良好的政府部门形象,对内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外则可以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如杭州市工商局江干分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廉价、高效的优势,创建了消费维权QQ群网络交流平台,工商干部负责线上答疑解惑,警示信息,指导企业进行远程视频实时调处,成功消解处理了几十起各类疑难投诉,得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二是网络舆情能为工商行政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网络舆情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意识在互联网空间的特殊表现。网民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发出较为一致的声音并形成舆情,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观点、态度和情绪,这种舆论环境的客观存在是现实社会管理者不容忽视的。工商部门如能通过网络在挑剔的虚拟社会中获得认同和支持,那么这种支持也会反映在现实社会中。事实上,网络中虽然存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意见,但更多的还是真实表达社会大众情绪意愿的声音,如果某些政策在网上不能获得网民们的赞同,那么在现实礼会中也很难真正得到认同和贯彻落实。三是网络舆情有益于工商部门强化风险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工商部门监管任务日益艰巨,面临各种压力,特别近几年来食品安全、商品质量、企业诚信、市场秩序以及与行政相对人关系等问题引发的风险事件不断涌现。在执法风险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对风险的发生及影响做出误判以及不合理的处置对策将导致危机升级,而正确收集分析网络舆情则可以及时预判危机,合理地引导舆论,从而防患于未然,及时化解矛盾。

在肯定网络舆情对工商行政管理的正面效应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关注其因非理性趋向和群体化现象导致的负面效应。一是强大的舆论压力易使工商部门丢失话语权。网络舆情关注的涉及工商部门的信息,一方面是来自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的报道,另一方面来自网络原创,尤其是BBS、微博等平台上网友自行的信息和传言,如果传统媒体的报道南门户网站转载,并以专题形式予以突出宣扬,如果网上传言得到传统媒体的证实,网上观点得到传统媒体的声援,这种网上网下的交互作用,会促使舆情汹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对工商部门形成舆论压力。而且,在

网络海量信息中,最受的,往往是代表政府形象的行政执法问题,而这些问题经过网络的推波助澜义制造出更强的网络舆情,致使个别工商十部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不愿、不敢、不会表态,怕麻烦、怕失言、怕曝光、怕媒体、怕问责,导致事件不断升级,造成严重后果。二是网上不实信息传播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酿成,增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难度。舆情是一种情绪、意见和态度,它既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在网络环境下,有由技术手段造就的虚假“舆情”,有由谣言、虚假新闻充当的“舆情”,有由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所谓“舆情”。其真实性难以确认,不明真相的网民很容易受其诱惑,参与其中,使事态蔓延扩大,在舆情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如果简单地对信息进行“删”、“封”、“堵”,“捂盖子”“不表态”,就更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激起群众不满,酿成聚集性,使工作陷入被动。三是损害工商队伍形象,降低工商部门公信力,影响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互联网的虚拟性、草根性、抱团性、监督性等特点,以及网络舆情呈现的“蝴蝶效应”、“痰盂效应”和“羊群效应”,使得网络成为各种言论聚焦、放大的最佳载体。网民群体对工商干部个体形象的评价,很容易转移或延伸到工商部门,乃至整个公务员系统,给工商队伍建设带来巨大挑战,严重影响工商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政府的尊严和权威,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很有可能造成民众与政府的隔阂甚至对立,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工商部门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或者敏感问题,工商部门应该本着开明、开放、诚恳的态度,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把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化“危”为“机”,达到善治的目的。

(一)积极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巩固网络舆情“主阵地”

网络舆论危机一般都源于信息缺失。“谣言止于公开”,只有公开相关信息,才能将网络舆论朝可控的方向引导、疏通。作为公民了解政府运作的一个窗口,信息公开是建立政府与公民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让社会公众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信息,不仅是公共管理者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必要前提。对于工商部门而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建设,拓展创新信息公开渠道更是新时期构建公开、透明、服务型工商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工商门户网站建设。应当说,目前各级工商部门大多建立了门户网站,但这些网站多数是单向信息,由于信息更新滞后和互动机制缺失,这些网站对大多数网民而言不具有吸引力。当务之急,工商部门应切实从现实需要出发,将门户网站作为网上舆情工作的主要阵地,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尤其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时,将事实真相及时、迅速、全面地通过网站,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形成网上正而舆论强势。同时,完善网站在线互动功能,针对公众关注的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意见征集、在线访谈、网上调查等栏目,掌握最新网络舆情和动态,并及时设置相关议题,积极疏导网络中的情绪化言论和负面情绪,避免一边倒的情况发生,在营造宽松有序网络舆论环境的同时,将社会矛盾集中到有效控制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尝试构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在网络媒介上的延伸,与新闻发言人一样,代表特定的社会组织传达和特定新闻信息,并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社会公开,是上情下达的有效途径。网络新闻发言人掌握政府部门的相关业务,熟悉网络的运作规律,能够准确把信息出去并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工商部门可通过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打破传统新闻的瓶颈,因为网络新闻发言人更加关注网民的个体利益及网民所代表的群体利益,所有与公共事务有关或无关的人员,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咨询、交流等方式从新闻发言人那里得到及时回应。由于网络发言人代表政府部门与公众面对面,互为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从而实现了两端连通的直接沟通方式,可实现工商部门与公众的直接沟通。网络新闻发言人针对网友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限期答复,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抢占网络舆情“制高点”

为适应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化解和处置工作,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工商部门应尽早制定《网络舆情处置预案》,明确包括舆情预判预警机制、分级处置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规则,以便及时、科学、规范、有效地应对各类舆情,切实维护好工商部门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公信力。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网络舆情发展方向预测和网络舆情发展干预等几个方面。建立预判预警机制,工商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干预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预判预警,首先可以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开展专题性礼会调查,掌握现实动态和社会的总体舆论走向,捕捉到一些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关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或群体性的问题后,可以通过判断舆情的变化规律,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找到问题的实质和起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同时定期召开舆情联席会议,交流各部门舆情动态,准确把握舆情的产生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掌握本部门网络舆情动态,主动预判,随时准备对策略进行调整:此外,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搜集汇总,确定专人开展网络责任区论坛、博客、微博、QQ群等网络虚拟社区的巡查处置工作,确保各类涉及工商职能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分级处置机制。工商部门应设立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应急指挥中心,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根据网络舆情事件可能造成的舆论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划分为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处置办法、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从而形成一套轻重缓急应对有序的工作机制。第一阶段是界定舆情内容。主要包括文章标题、网站、内容概要、主要转载网址链接、点击量、转发量和主要评论观点。第二阶段是划分舆情等级,根据舆情对工商部门影响方向和程度,分为正面、一般、负面三个等级,按照不同等级规定报送时限和流程。第三阶段是分级处置,办公室、法制部门等按照既定流程对不同等级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负面影响。同时依法搜集固定相关证据,为依法处置提供法律支持。第四阶段是总结评估,确立考评机制。以年度为周期对各单位、部门舆情报告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设立相关奖惩和通报制度,评比结果在系统内进行公布。同时,定期对网络舆情发生、

发展和应对处置等过程中工商部门反应、处置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分析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信息反馈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反馈机制,是指相关人员按照一定的要求报送网络舆情信息后,决策者审阅完毕,把对报送的舆情信息的处理情况和意见以及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或返回到舆情报送者或单位的工作运行方式。这种反馈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反馈,不仅包括下对上的反馈,更为重要的是上对下的反馈。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系统内的沟通和交流,便于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及时掌握决策者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有助于调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舆情信息的各级使用者和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人员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推动网络舆情工作的顺畅、高效运转。为此,工商部门应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坚持及时性、主动性、连续性、全面性、广泛性和准确性的基本原则,组建专兼职的工作人员队伍,发挥系统内相关制度、规定和标准的制约作用,建立起纵向上能够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横向上及时顺畅沟通、紧密联系的网络舆情信息网络。在动态中把握舆情信息的汇集、分类、编辑、核对、传输、督办等基本环节,充分促使整个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运转,不断提高网络舆情信息的反馈量和水平。

(三)善于开展互动沟通,掌握网络舆情“话语权”

工商部门要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必须摒弃部门本位主义,以开阔的胸襟和姿态加强与网民及媒体的互动沟通,并使之成为常态,一以贯之。首先要善于借助网络“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民自我教育。“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通常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义无名号的人。一些资深网友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这就使网络的“意见领袖”具有更强的草根性、流动性和号召力。他们关心各类时事,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愿意并善于表达自己。几乎每个网络热点事件背后,都有大量网络“意见领袖”在推动,他们或意见统一,或针锋相对。这些民间身份的观察家可能比传统报纸和电视台对公众的影响更大,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左右网民的判断并最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由于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身份林林总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其发表的言论并不都是客观公正的,这直接导致网络的舆论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工商部门需要找到恰当的方式,与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沟通,引导他们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解工商部门解决种种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让网络“意见领袖”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意见。这样,通过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与此同时,工商部门要加大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将部门对所作出的反应、采取的工作措施、办理查处的结果等反馈和回复给相关新闻单位,努力构建互信、互助、互动的和谐关系,确保信息公开传播。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本单位、本部门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邀请新闻媒体负责人、记者参加新闻会,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发出声音,同时注意信息的连续性和衔接性。第二,的信息一定要客观准确,措辞要科学严谨,不要留下让媒体一行解释的余地,确保媒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真实报道,实行信息的公开有效传播。

(四)着力加强网评队伍建设,培养网络舆情“引导者”

网络时代的工商行政管理,要求我们把网络舆论作为了解民情、洞察民意的晴雨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与各种网上错误言论作斗争,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多发表正面言论,正确引导,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就会失去存在价值。为此,工商部门应认真贯彻中办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努力建设和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网络的高素质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各种论坛中针对商行政管理的热点话题,发出主流声音,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注意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综合,及时发现关系改革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通过一定程序,上升到党委政府的工作议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工商部门内部应对网络舆情的专兼职干部应具备如下素质:一是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能够从维护政府部门形象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遵循澄清事实、把握主流的原则,客观理性地对事件是非曲直进行评判,通过网络评论文章表达立场。二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政策解读能力。对于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文件,能够通过释疑解惑的方式为网民进行深入浅出的宣讲和解读。三是知识涉猎面广,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能积极关注并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和舆论动态,可以理性公正地分析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见解独到,观点新颖,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文字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此外,各级工商部门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务员公共关系学和媒介素养的培训,提高工商干部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和了解,提升其应对和运用媒体的能力,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上的处理能力和对外信息的能力。如深圳市在探索建立深圳特色的“网络问政”机制中,开展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公务员普修“新闻课”。此类经验值得工商部门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加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绪生:《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社会舆情的社会化整合作用》,《新东方》2006年第2期。

2.朱秦:《危机事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其重塑》,《行政论坛》2005年第1期。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5篇

一、组织领导。县委宣传部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宣传部副部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新闻宣传的组织协调。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以及重点企业都要抽调素质高、有能力、有水平的精干人员,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队伍,负责新闻宣传、应对媒体以及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工作。

二、工作职责。新闻报道应急协调指挥机构负责制定新闻宣传方案,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协调会,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工作情况,提出报道要求,根据事件处置进展和境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调整报道内容,协调有关部门为媒体提供时间信息,收集上报舆情,提供决策参考。工作中,一要坚持例会制度,组织召开新闻宣传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汇总报道情况,分析舆情,安排部署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工作;二要坚持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及联络方式,确保联络渠道畅通;三要制定应对媒体预案,积极收集各种舆情信息,及时分析研究,采取对策措施,正确引导舆论;四要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由专人负责收集网络舆情,对恶意攻击、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要给予正确引导,必要时封堵和删除信息。

三、新闻。以县委宣传部的名义,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方式由县委宣传部提出意见,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事件第一时间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滚动。针对涉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谣言、传言,迅速公开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两会期间”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白沟新城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区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建军同志担任,副主任由白沟新城组织人事局局长石进文同志担任,成员由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任。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网络舆情应对及工作机制

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出现后,为防止事件进一步发酵,抑制网络不实消息恶性传播,防止别有用心人员煽动网友情绪,立即启动舆情应对紧急预案。

1、迅速查明事实,第一时间发声

白沟新城应急领导小组责成涉事部门迅速查明情况,细致详实上报领导小组,宣传部门依据事实迅速撰写新闻通稿,阐明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起因及事件发生后白沟新城管委会采取的相关措施,并联系主流纸媒、网站第一时间发声。力求迅速、公正、客观的还原事件真相,驳斥不实报道,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积极引导言论

成立新闻宣传应急指挥部,明确一名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进度;同时,加强舆情信息跟踪监测和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宣传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关于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及最新动态,及时汇总舆情信息并上报应急小组。

宣传部门联合公安网监大队迅速开展有效网上舆论管理及引导。及时封堵删除网站、论坛、贴吧等针对此次事件的不实、有害信息;组织网评员汇总白沟新城管委会妥善处置事故的最新情况和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时发声驳斥网络上造谣、攻击、诽谤煽动的言论。

3、做好新闻媒体接待工作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反腐倡廉 网络舆情 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反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4年底,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公布,年度境内十大网络舆情事件中“改革”居第一,“反腐”居第四。网络反腐作为传统制度反腐的补充,有效推进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在惩治贪官污吏、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在肯定网络反腐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产生的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反腐信息的真实性待考,而网民对于事件的判断缺乏独立、理性的认识与思考,盲从跟风,易形成“网络暴力”。因此,如何积极回应和妥善处置反腐倡廉网络舆情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1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

1.1突发性

网络反腐一般采取非线性的传播形式,从陕西的“微笑表叔”,到广州的“退休房婶”,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毫无规律可言。在实践中,网络反腐大多通过网络举报完成,举报人可以选择采取实名或非实名方式,也可以自主选择反腐信息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等,相关信息在网络空间中会经历由点到面、由散到聚、由冷到热的过程。经过情绪的酝酿,一些热点事件的辐射力可能会在瞬间爆发,民众的情绪也可能在瞬间释放,这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变得不确定与不可控。

1.2快速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目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站数量为335万个,年增长4.6%,网民人数高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年增长2.1%。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分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行业、各个领域,借助网络的技术与手段,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进行意见交流与案件评论,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反腐力量。且这些信息一旦公布便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完成复制传递。这些事件成为热点新闻后在较短时间内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压力,甚至可能会引导舆论导向。因此,在处置网络舆情的过程中需要各级单位、部门与人员快速反应,把握主动。

1.3复杂性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环境,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网民在网络空间中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信息,而信息的真实性却无法保证。有些网民出于私人恩怨、利益纠纷、权力斗争等原因,假借监督之名,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谣言,混淆视听,进行诽谤与人身攻击,甚至可能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正当权利。而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群众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有意将腐败问题扩大化,以此来达到动摇人民反腐信心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邪恶目的。这些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给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带来隐患。

2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

2.1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

一些单位和领导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不够重视,首先是在思想上认为网络舆情工作并非“主业”,甚至是浪费时间、精力的“副业”。因此对相关舆情工作研究少、部署少、落实少。其次是新闻敏感性较低,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缺乏预判能力,因此对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事件反应滞后,迟迟没有做出回应,往往是在事件形成“风暴”,造成较大影响后,才急于采取补救措施。再次是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一些单位的纪检监察等专业部门未能做到信息公开,将舆情信息工作与专业工作相分离,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公开以及参与监督的要求。

2.2缺乏专门应对的机构

由于大多数单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软、硬件方面受到较多制约。一般来说,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相关工作涉及办公室、纪检监察、新闻宣传等多个部门,尽管部门间互相沟通,但仍缺少统一的部署和调配,且大部分从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负责,没有专职人员,在组织上无法为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保障。

2.3缺乏科学处置的手段

当前,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更多的是通过BBS、博客、微博、微信等互动栏目。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许多网民掌握了更为前沿、先进、高端的技术与手段。但是,相对于作为个体的网民,大多数单位的监控手段还较为落后,尚无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控信息系统,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仍较为薄弱。且多数单位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信息搜集仍采用人工方式,使用简单搜索引擎进行查询,难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对于的信息反应滞后,只能消极、被动应对。

3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思考

要处理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必须要把握两个原则,“快胜于慢,疏胜于堵”,即在处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应对积极研判,快速决策,占据主动,不能等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后再被动处理。此外,应当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在不泄露案情的前提下,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对于网络举报事项查证后进行正面回应,积极疏导网民情绪,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要做到以下四个“新”:

3.1树立“新”理念

各单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危机意识教育。要直面而不是回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此项工作当做常态工作来抓,做到真诚对待网民、科学利用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2建立“新”机制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根据工作实际,精心构建组织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要求,全面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建立一套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宣传、公安、工信等政府机构以及相关网络媒体、网络达人的沟通联系,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确保更加迅速地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重要网络举报的相关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在关注网络监督的同时,继续关注现有的写信、上访、电话等监督形式,畅通渠道,推进纪检监察举报系统的全方位构建。

3.3提供“新”平台

各单位可通过建立反腐倡廉专门网站的方式,设立权威的官方网络平台,引导广大网民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反映问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方便相关部门及时锁定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并在挖掘事件细节、汇总事件线索、判断可查性的基础上,交由专业机构进行事件处理。对于可查性强、可信度高、反响强烈的网络举报,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案件进行情况。另一方面,反腐倡廉专门网站也可以通过提供交流、咨询、宣教等相关服务,进一步引导广大网民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思考,通过正当渠道理性表达诉求。

3.4运用“新”技术

各单位要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就必须创新方法、提高效率,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升级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控技术。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构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实现监测系统与热门网站搜索引擎的无缝对接。通过加强对大型网站BBS、微博、微信等媒介的网络舆情监控,在网络信息的甄别、整理、分析、上报等各个环节加以开发与运用,为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工具,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前沿阵地。因此,需要因势利导地加以规范,科学系统地制订制度,树立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准确把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使网络反腐进入规范化轨道,从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进行,确保网络舆论监督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邬沈青,网络舆情:反腐倡廉新视阈[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02).

[2] 任梅江,林海,熊建美.新媒体时代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

[3] 徐晓兰.加强反腐倡廉舆情工作问题研究[J].武汉学刊,2011(05).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第8篇

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销公司)作为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化工品销售企业。由于化工销售有限公司所处的化工行业特性和贸易公司特点,其面临的舆情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运输的风险性。化工产品销售运输过程中由于意外或责任事故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引发舆情风险。如“7.23中海集装箱坠落海”事件中,部分包装袋及颗粒被海潮冲到香港海域和离岛沙滩,引起舆论关注和民众担忧。在未确定货物权属的情况下,网络舆情汹涌,质疑、指责中国石化,甚至指向中资国有企业,指向香港特区政府。二是经营品种的特殊性。化销公司经营的产品主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原料、合成纤维和聚合物、有机化工原料(苯、二甲苯等)、化肥、天然橡胶等,这些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引发舆情危机。三是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公司的规模和实力造就了巨大社会影响力,也带来了“明星”般的聚光效应。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社会公众和媒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形成舆论的燎原之势。四是化工行业的敏感性。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上一些媒体对化工行业的片面宣传误导,化工行业容易成为社会公众重点讨伐的对象。如果在化工产品销售运输、储存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或责任事故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将引发不可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五是营销领域的高风险。由于目前国内的商业氛围,贸易经营领域是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高风险区。如果监管不到位,营销人员利用监管漏洞实施损害公司或客户利益的不当行为,容易成为网络舆情炒作的对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2化销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

目前,化销公司建立了相关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快捷、准确、合理应对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角度看,尚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舆情危机处置机制不完善。未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的网络设施保障,对可能引发的、苗头性问题缺乏政治敏感性;突发性重大事件处置预案不完善,也未对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检验,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危机,只能上报集团公司,等待母公司出面解决,难以及时消除负面影响。二是舆情危机收集和分析滞后。化销公司还没有建立由专人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追踪汇总、登记和总结的制度,这就很难通过跟踪分析和研判来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一旦发生舆情危机,难以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导致舆情处理滞后。三是舆情危机处理的方法滞后。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开始异军突起,我们主要还依靠传统的新闻管理办法,常常处于被动局面。

3完善化销公司网络舆情处置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