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034-02
1 宁夏民营企业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融资偏好影响融资结构,而融资结构影响并决定着资本结构,进而影响企业价值。资本结构的优化有赖于融资结构的调整。Myers和Majluf的优序融资理论假说被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所证实。划分融资结构的基本方法是将企业融资活动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又可以划分为保留盈余和折旧融资,外源融资则可以划分为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发达国家的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外部融资中,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债权融资比重大,而股权融资比重很小。本文将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等方面对宁夏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1.1 在融资渠道上,宁夏民营企业大都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为辅
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看,表1显示了宁夏民营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结构的演变,由此可见,宁夏民营企业具有强烈的外源融资偏好,2003―2006年,宁夏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平均只有22.9%,77.1%的资金是外源融资。
1.2 在外源融资结构上,宁夏民营企业负债融资比重较高,且以流动负债为主
首先,从宁夏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表2显示了2003―2006年宁夏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
表2 数据显示,宁夏民营企业负债比率比较高,2003―2006年,宁夏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67%~74%,而同期宁夏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45%~60%,远远低于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另外从负债结构来看,历年来民营企业的长期负债比率都很低,流动负债比率较高,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平均不到22%,且随着企业规模逐年扩大,长期负债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显示了高流动负债比率的特征。但从长期资金的来源来看,由于长期负债的比率逐年趋于下降,所以民营企业在筹措长期资金时,首选所有者权益融资。反映出宁夏民营企业具有的与顺序偏好理论不同的融资偏好。
1.3 在内源融资结构上,宁夏民营企业以折旧融资来实现企业内生增长
从表3内源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看,宁夏民营企业折旧融资比重大于保留盈余融资,其原因是折旧融资属于一种“强制性融资”,其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到财务制度与法规的限制;而保留盈余融资则受到民营企业赢利能力的直接限制,比重较低。
由此可见,宁夏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呈现出先外源融资,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首选风险高的流动负债融资,而内源融资以折旧融资为主的结构特征,其融资顺序为流动负债融资、投入资本融资、折旧融资和保留盈余融资。与顺序融资理论完全不相适应。
1.4 宁夏民营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产负债率呈递减趋势,内源融资比重逐渐增加
宁夏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统计分析的四年间,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9.32%。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中负债融资占有很高比率,但负债融资比率低于资产负债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改善,呈现递减的趋势,而内源融资数量则不断增加。因为已有的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成果告诫我们:负债水平的适度增加可以借助税收优惠、参与约束、激励机制、信号传递等作用路径提高企业的价值,但负债超过一定限度则会由于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破产概率的增加而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合理的负债水平是以企业价值为目标权衡负债正反两方面效应的结果。
2 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及分析
实证结论表明,宁夏民营企业融资结构既有别于顺序融资理论,也不同于我国融资理论界的流行观点――我国民营企业具有内源融资偏好。内源融资不是宁夏民营企业的首选,而在选择外源融资时,是以风险较高的流动负债融资为主导。
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其融资行为的直接结果,企业的融资行为特点又根源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投融资体制、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宁夏民营企业融资行为的扭曲,一方面是由市场环境及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根源于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
2.1 外源融资:高速增长中的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决定着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总体格局,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经营项目的取舍、融资方式的选择都必须综合考虑该国或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
其次,宁夏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单靠内源资本,难以满足公司不断扩张对资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公司的扩张和发展,只有通过外源融资的途径来实现。由此,在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外源融资的扩大。
2.2 经营业绩不理想,是宁夏民营企业选择外源融资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宁夏民营企业2003―2006年平均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宁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整体呈波动趋势,这可从表4的分析中发现。宁夏民营企业的总资产规模近年来扩张速度在加快,对外部资金中的流动负债融资的依存度在不断增强,对外部资金中投资人投入资金的依存度在下降,对内部资金的依存度也在下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宁夏民营企业资产质量在恶化。因此,一些原来资产负债率较低的民营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负债率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是企业对资本结构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企业经营能力不济,依靠内源资金难以为继,才导致负债率不断攀升。
宁夏民营企业在融资规划方面,存在两种做法:一是仅仅将融资看成独立于投资并与其并列的过程,因此企业的现金流量往往不能与投资相配合,往往造成资金的缺少或闲置,不利于充分利用本来就稀缺的资金资源;二是没有将融资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来看,忽略了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重要性,导致债务比例过高,造成财务风险过大,没有取得负债经营的好处。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将不断从原来主要从事的生产经营领域逐渐转向资本运作,因而对其资本结构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143-03
[作者简介] 何伟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商业经济。(浙江 宁波 315012)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型民营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农村和城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但是这类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特别突出,使得这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到了日益凸现的资金瓶颈制约。目前多数小型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银行贷款难度很大,贷款期限短,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为此,研究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寻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新思路,创新金融产品,对于化解其融资难题,促进其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包括企业主自筹资和企业自身的内部积累,而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但从现实情况看,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狭窄、渠道不畅通,所筹集的资金量无法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为:
1.小型民营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且严重不足。内源融资是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之一,但从其正常发展所需资金量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小型民营企业存在权益资本不足或严重不足的问题,这类企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来自创业者个人的储蓄、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自有资金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小企业资本偏小甚至难以全部到位,且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型企业,自我积累少,融资数量仅供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
2.信贷融资期限短且规模不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约6000万家,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全社会7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全国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有限,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而且银行主要提供短期贷款,很少提供用于微小企业项目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的长期信贷。
3.民间融资风险大。合法的民间融资能重新配置民间闲散资金,解决部分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一方面巨大的民间“财富”进入小企业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民间融资大多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信息不透明,潜在金融风险大,经济纠纷甚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4.小型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二、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从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原因,还有来自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特殊原因。
1.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的融资缺陷。(1)企业规模偏小。小型民营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有限,整体实力弱,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动产几乎是实际操作中惟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2)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源于经营特点和竞争的需要,或由于人才缺乏,多数小型民营企业信息不透明、不真实,必然影响到小型企业的融资效率。(3)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小型民营企业的不稳定性及高歇业率或倒闭率,加之在市场变动和经济波动中表现出的脆弱性,是金融机构惜贷的重要原因。小型民营企业处于初创阶段,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因而失败率较高。小企业的高失败率,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以致银行“惜贷”、“慎贷”。(4)小型企业类型多样,资金需求单笔数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5)与大型企业相比,许多小型民营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偏低。有的小型民营企业还贷意愿不足,甚至出现恶性拖欠贷款的现象,不仅严重有损企业的诚信形象,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许多小型民营企业不注重信誉,对履行债务的义务重视不够,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债信问题的存在,使银行贷款风险程度大幅度升高,以致出现银行“恐贷”现象。
2.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是造成我国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1)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四大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2)银行信贷动力不足,改制中的银行及法人银行从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出发,相应提高贷款条件,而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3)银行普遍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信贷人员往往认为向小型民营企业放款责任巨大。(4)金融机构向小型民营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每户小型民营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中企业,因而小型民营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5)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放贷,不管企业愿意付出多高代价,也不给发放贷款,从而导致符合信贷条件的小型民营企业贷款受阻。
3.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我国征信体系和担保体系虽有一定进步,但针对小型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仍需大力发展。(1)全国征信体系有待建设。小型民营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与其外部融资的难易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征信体系缺乏,从而使许多小型企业贷款受阻。(2)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一个健全的担保体系应包括政府担保、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等。由于我国担保制度才刚刚起步,担保机构少、担保基金小,无法满足广大小型企业的需求,因此,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指担保难。
三、促进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创新途径
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企业自身、金融体系、信用担保体系等多方原因交互形成的结果。要化解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府、金融机构及小型民营企业应共同配合,积极创新融资理念,开发金融产品,从多种途径创造新的融资供给以满足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1.加强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的建设,规范其金融行为。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这类企业应正视其缺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苦练内功:一是提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素质,提高经营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是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增强信用意识,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和透明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支持。
2.建立服务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机制。商业银行资金雄厚,机构众多,具有良好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基础,银行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改变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企业上来;增加对高新技术小型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小型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小型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二是改革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小型民营企业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设立私营经济贷款的专业部门,专项解决小型民营企业的信贷问题。三是成立一些具有鲜明专业性经营范围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的银行。现有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应转变经营理念,主动定位中小型民营企业,从金融机构建设途径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3.建立服务小型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系统。面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尽快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估系统,使银行有条件甄别出守信企业。应由银行、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协作,从法律、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调整,在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基础上,采集小型民营企业的资信数据,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估系统,有效甄别守信和失信企业,尽可能地解决民营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交往中的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小型民营企业要建立企业信用机制。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和监督本企业的信用关系,并制订企业信用管理规则,将信用管理贯穿客户开发、合同管理、贷款回收等整个交易过程。另外还可以建立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运作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专业和人员优势,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为其提供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信用服务,弥补商业银行自身掌握客户信用信息不足的状况,把银行的经营成本减少到最小。
4.创新适应小型民营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由于自身信用水平不高、信息不对称、风险高等原因在信贷融资方面形势很不利。一般小型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不动产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开发动产抵押贷款的要求就日益迫切。动产抵押是指抵押权人对债务人不转移占有,而针对其提供担保债权的动产设定抵押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占有抵押物,并可以出卖或申请就其卖得价钱优先于其他债权而受清偿的担保形式。具体可以开发金融租赁、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仓单抵押融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等新的信贷品种。这些新的动产贷款品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对小型民营企业来说,典当融资这种新的融资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来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典当融资对企业的资信能力没要求,不需要担保,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只要企业证件齐全,当物合法,都可以通过典当融资。典当融资方便、快捷、费用低,取得的贷款用途不受限制,而且质押范围广泛,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来满足民营企业季节性和应急性的资金需求。
当前还应大力推广融资租赁方式,使之成为我国小型民营企业的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我国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信用度不高,而融资租赁合同期间,不变更租赁物的所有权,对企业信用要求大大降低。企业每期支付较少的租金就可获得100%的设备使用权,以此开发新产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既可降低投资风险,又能解决设备投资资金。
5.推进民间金融机构的建设。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建立民间金融市场。民间金融机构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民间金融机构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探索出新的“双赢”之路,成为民营经济的推动力量,其最大的优势是机制灵活,效率较高,可以在细化市场后把民营企业定位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市场。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可以有效的引导居民资金流向效益高的投资领域,从而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运用,如果民间筹资机构能够发展并逐步壮大,将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民营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建立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包括柜台交易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主要为达不到上市资格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众多小型民营企业权益性融资缺口。
6.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建立完善的担保机制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促进金融机构对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因此,解决担保难题也是解决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构建我国微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首先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运用信贷担保运作模式,各级政府分别设立全资或合资的担保机构,对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政府担保。其次,我国小型民营企业量大面广,仅靠政府担保难以满足广大小型民营企业的需求,因此,政府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
7.大力发展为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资本的创业投资。在我国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使中小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探索主要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公司,做好深圳创业板上市工作,争取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为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资本。创业投资公司带有一定政策性的特定类型的创业投资公司,具有半官方性质,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扶持小型民营企业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创业投资基金,要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行商业化运作,面向全部中小民营企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业投资基金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珠.金融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6,(10).
(一)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步伐一直比较缓慢,而债务融资市场的起步时间较晚,这使得我国目前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偏较低,这种融资结构是极为不合理的。因为处在这种直接融资所占比低的结构中,所以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所占的分量也极为有限。2011年我国累计有257家民营企业年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共计1,754亿元,大部分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占总发行规模的比例只有7.4%。纵观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能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寥寥无几,在这种融资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形之下,很多较为成功的且经营良好的私营企业要想通过股票上市或者发行商业票据等途径来进行资本筹集也非常不易。
(二)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和企业需求不相符
在目前的融资体系中,民营企业的贷款年限被要求以一年为期限。就目前很少会看到有银行会对私营企业开放技改贷款一类的项目,因为大部分商业银行认为批准这些企业的长期贷款存在很大风险的,因此不愿给发展前途尚不明确的民营企业给予商业贷款。2012年全国工商联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62.3%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据介绍,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87.4%,占GDP的贡献率也从最开始的1%发展到目前的60%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却只能获得非常少的金融资源,这显然是不合情理。民营企业获取资金难度可见一斑。
(三)非正式金融部门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选择
2008年6月初爆出的浙江明星企业———飞跃集团财务危机案,是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地下金融“蚕食”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当时,浙江台州银监局调研发现,已发生的15家中小企业业主因财务危机逃逸,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利贷的压榨。不过,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像飞跃集团那样通过民间借贷、解决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融资主体通过银行以外的非正规渠道借贷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5月,在山西平遥、介休、太原等地对多家民营煤炭、焦化和铸铁企业的调查发现,它们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的比重平均为85%。在很多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一些小微企业获取资金谋求生存的压力相对要高一些。然而,往往很难用常规的手段进行资金筹集的,非正式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尽管各种民间金融活动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但是由于很多的民营企业都没有办法得到有关金融部门切实有效的资金帮助,所以非正式的金融活动依然比较活跃。短期来看,这种现象不可能消除,将继续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
二、民营企业融资障碍
(一)所有制歧视
所有制歧视是指,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把国家大型企业当成服务重点来对待,并且给予优惠,却从不给民营企业相同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的歧视态度。所有制歧视的普遍存在,对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造成非常大的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是追求稳定和高效益,因此相较于发展不成熟风险较高的民营企业,银行普遍更愿意将贷款拨给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一大软肋就是机制缺乏灵活性。因此,在民营企业贷款时,遭遇严格苛刻的贷款条件和被批准较少贷款这类问题现象时常出现。纵观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所创造的产出值占社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批准对民营经济融资贷款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还只是相当小的一部分。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给原本效益业绩较好的民营企业顺利发行债券、股票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堵死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道路。
(二)行政力量要比市场力量强
由于推行的政策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其施行的主体仍然以政府为主,而不是市场力量调节的结果。以政府参与出资建立金融机构为例,在许多地方首先要获得区县财政所的审批,之后贷款才允许进行,还因此造成了很多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形。在机制体制都不完善的情形下,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行政力量的确是不二的选择,能使民营企业得到有效的支持。但是,由于政府的力量不是无限的,所以只有部分民营企业得到支持,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很可能在这不公平的资金分配中出现。最需要重视的是,由于行政人员并不是很熟悉市场,所以政府来配置资金的效率并不会很高。一味靠行政力量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三)证券市场的限制
现如今民营企业并不是证券市场的主要扶植对象,一些大型或中型企业可以轻松的在市场上进行融资,而小规模民营企业却不行。我国公司法规定:要具备5,000万元的股本总额,是公司上市要达到的最低要求,而大多民营企业会受到种种不利条件的影响,其资本远远不能达到公司上市的要求,因此无法进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类似于在股票市场碰到的问题,很多民营企业也不能进入中国的债券市场。要让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同时还要满足政府政策要求,无疑是给本就艰难的融资渠道上添堵,增加了融资障碍的难度。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应措施综合前文分析
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如此重要,制约民企的发展就是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一)政府的力量
要缓解民营融资的困境,政府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政府应当正确引导银行对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采取正确的态度,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帮助和其他支持。要尽可能为民营企业制定可行有利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切实保证政策的有力执行和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放宽民营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放缓其融资压力。
(二)民营企业自身改善
1、加大兼并与联营、合资力度
与资金实力较雄厚的企业联营或者兼并发展较好的企业,也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重要途径。联营兼并不仅可以缓解资金问题,也可以壮大企业规模,为之后的发展道路铺垫。高德2002年成立的民营企业通过多次的合并和收购,2010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成功上市。除此以外,民营企业还可以积极引进外商,这样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在所有制歧视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相对优势,缓解资金压力,在提高资金实力的同时,又能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能力。
2、改造企业股份制,健全治理结构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股份制本身就是通过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来加强外部融资的一种制度。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使股权的转让交易更利于外部融资。合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完善企业内在功能和运行方式,从人治管理转向科学制度管理,健全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开,使管理更加科学、理性、制度化。民营企业要对自身的科学管理进行改善。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相对应的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得到保障,由此才能改善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只有民营企业不断地加强公司建设,企业的融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民营企业也可以积极引进外商,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从而加强融资能力。
3、目前民营企业在社会政府和银行中的信任度较低
要赢得其支持,就需要加强和完善企业自身建设。在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质量保证的同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可靠的信贷融资。提高企业信誉同样是获得银行融资的重要手段。王健林1989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把诚信经营和狠抓工程质量作为开创事业的立足点。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大势下,他所带领下的万达集团始终坚持诚信、创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1988年公司创立以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包括资产、销售、利润、纳税、创造就业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前茅,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龙头企业。
(三)拓宽融资渠道
1、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预期偿债能力弱,可用的信用资源非常有限。一般是借助第三方信用来弥补信用资源的匮乏问题,个体信用通过依靠社会信用的共享被扩大。所以为了缓解民营企业由于信用问题导致融资难的局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手段之一。2009年,我国有4,247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至2011年,已经达到4,439家担保机构。担保资金2009年超过2,000亿元,共担保企业近91万户,2011年已达到129万户受保企业。2009年中小企业贷款金额达到将近1.7万亿人民币。2011年新增1.56亿元担保额。可见,信用担保机构对解决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担保机构为23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贷款共计7,221亿元人民币。由于各国政策和具体国情的不同,操作这些信用体系的机构和运作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政府部门掌管,有的是信用保证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运作。但不管其监管部门和运作方式等有何差异,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扩大其融资渠道。
2、建立民间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
一般的民间金融机构都是些比较小的银行。民营企业选择这类机构获取融资的方式比较多。常见的是担保补贴,或者高利息的短期贷款。然而,这些流动资金都是短期的,要获得长期的贷款仍然是个难题。要解决这类问题,仍然需要依靠政府的和帮助,对民营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例如,政府单独出资或者与商业银行合资建立金融机构。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成立的中国民生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它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除了政府参与建立金融机构,还可以建立一些专项基金,通过提供贴息贷款、信贷担保或者特殊项目等金融服务来扶助民营企业。通过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民营企业提供低息融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还可以实现政府的一些特定扶持目标,例如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提供扶持贷款,弥补了民间金融机构的遗漏和不足。
3、建立创业扶持基金,改善直接融资市场
在近年常用的融资渠道中,风险创业投资发展较为迅速。为了鼓励创业投资和科技发展,国家政府会扶持高科技和高成长型企业的发展。然而,这类企业由于本身特性往往需要大量融资,却又达不到上市要求。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政府需要开展创业扶持计划,拓展多层次的直接融资市场。在中国的一些地区都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江苏省内多个主要城市都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如南京紫金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南京市级平台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和服务于南京市范围内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重点投资科技型项目,全力助推南京市创业创新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是由政府参与设立经营的,所以在运作模式上并不符合市场自然发展规律。因此,要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运作方式需要市场化和规范化,直接融资市场需要更加完善健全。
(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政府应当正确引导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采取正确的态度,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帮助和其他支持。帮助银行转变观念,尽可能打破和消除所有制歧视。银行应该明确放贷标准,创立公正平等的融资制度。作为中国第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构成,至今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已经投入了超过60%信贷资金。民生银行提出的“做民营企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现在,曾经被忽视的民营企业和小型和微型企业被民生银行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并且在大力促进民营企业战略和小型微型企业的战略。基于此战略,民生银行的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就超过1,031亿元,同上年相比增加了近823亿元,增长2518%,净利息收入在其中就占有771亿元,而净非利息收入占有260亿元。不仅如此,金融管家团队结构也是民生银行着重改善的一方面。通过吸引专业人员加入到团队中来,力求专业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并购融资及顾问业务等民生银行原本涉及较少的服务方面,民生银行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2年被选为最佳小企业贷款银行,帮助许多小型微型民营企业融资成功,并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五)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由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要求提供设备物件技术等出租从而获取融资,在融资的同时还能融物。在这种贸易方式下,企业可以通过较低的资金支出而获得所需设备物件,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融资渠道得以拓宽的同时,企业资产管理效益也被提高,并且其风险要比其他长期融资方式低,手续和限制也更小。政府应当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以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小结
1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结构分析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浙江民营企业中以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占的比重相比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大,这证明了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商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应加大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2010年浙江出口额居前十位的商品见下表[1]:表2.22010年浙江出口额居前十位商品从表2.2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出口商品以轻纺、服饰、鞋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约占总出口量的31%。这类商品主要是靠其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国际化程度低,使其容易受到进口国反倾销等措施的限制。从下图2006-2010年浙江省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看(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各类主要商品出口额均有上升趋势,且机电产品所在比例较大。虽然机电产品比重有较大增加,但所出口的机电产品产业链比较短或处于产业链终端,附加值比较低。因此,总体而言,在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
2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贸易方式分析
贸易方式主要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与全国及江浙沪等贸易大省有所不同的是,浙江对外贸易形成了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独特贸易方式结构。浙江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额的比重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1993年至2010年,在浙江省出口贸易中,出口额和一般贸易额都呈上升趋势,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5%~82%。一般贸易为主导成为浙江贸易的主要特征。因此,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方式结构体现了浙江拥有发达的区域经济结构,也体现了长期以来浙江外资比例偏小的特点。一般贸易的产品附加值较高,出口企业的利润也比较多,同时有利于创立与推广出口品牌。从收益与成本分析来看,一般贸易更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创利于发展。目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出口产品发展到输出企业再发展到输出产业集群,已经有许多同行业企业组团前往国外投资,在国外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也能绕开出口国的贸易壁垒。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国际环境因素和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企业融资困难、贸易方式、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局面更加严峻,压力和风险也逐步上升,严重制约了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1浙江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效应低
浙江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依靠廉价劳动力,控制产品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很少。出口产品大多是档次低、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在越来越精细的国际分工面前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如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等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科研和技术的投入,只计较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浙江民营企业产品品牌效应弱,竞争力不强。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200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中,浙江有45个,品牌总价值为1463.17亿元,而青岛海尔一个品牌价值就达626.43亿元[2]。雅戈尔品牌价值为28亿元,是浙江省品牌价值最大的。在一些消费者眼中,浙江产品就代表着价格低廉,质量低下的产品,浙江的块状经济产品绝大部分还属于大路货甚至低档货。另外,在世界品牌实验室2007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评估结果中,虽然浙江品牌上榜率为48个有所增加,成为全国第三,但是在品牌价值排行前65名中却没有任何浙江民营企业的品牌。浙江民营企业只顾降低成本,不重视其品牌建设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浙江许多民营企业都存在对品牌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少,品牌文化设计推广度和深度不够,并且缺乏对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的定位。另外,在品牌文化推广过程中推行的“重广告轻品牌”的营销手段,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传输品牌文化,造成品牌推广手段单一的局面。以上几种误区,均不利于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2浙江民营企业资金周转不足、融资困难
浙江民营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资金不足,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来说都不愿意对民营企业提供综合授信服务,并且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以来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延误民企的商机,“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难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还是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项目,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调查数据表明,有80%的浙江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其中11.15%的企业表示“有很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3];在通过对企业现有融资主要渠道及各渠道的重要程度调查表明,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仍是目前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民间借款正逐步成为企业融资的一个补充。另外从重要程度来看,“自有资金”仍是企业融资的最为主要的途径,其次是银行贷款、民间借款。“银行贷款”虽然是对于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途径,但并非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可见“贷款难”的问题在民营企业中仍属于普遍现象。
3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浙江民营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其盈利模式还是过于传统,依然是“四低”打天下,即低成本、低价格、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浙江省大多数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都是以仿造为主,遏制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创品牌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有句话说的好,“一流设备、二流质量、三流价格”,企业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和装备改造费用,有制造优质产品的能力,却无法在高端市场竞争,只好以中档产品立足于中端市场,最终导致“奔驰轿车拉黄沙”的现象,这就是浙江许多民营企业的现实写照。由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极大地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存在诸如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效应低、融资困难等制约和限制性因素。为了进一步促进和优化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向产品转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新产品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优势,最重要的在于加快科技进步、发挥科技在产品生产中的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更是浙江民营企业最有效的途径。浙江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主要依靠的途径,一是“借船出海”,接受国外企业的委托加工,从事贴牌生产(OEM);二是主动出击,从事直接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但是,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贴牌生产上,因为贴牌生产只能获得低廉的加工费。浙江民营企业要不断地做大做强,必须得主动出击,从事直接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2扩大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实力
浙江民营企业要解决融资困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在强调防范风险、明确责任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增加民营企业贷款、融洽银企关系最好的办法,要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同时,政府也应该为保障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构造一个完善的资金扶持系统。只有构建完善的资金扶持体系,同时注重浙江中小型民营企业资金的积累,才能更好地保障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浙江民营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渠道,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结构单一的间接融资方式在民营企业自有资本不多、经营风险较大的环境里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而且难以规避企业的道德风险,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使企业的破产风险增大,所以要想方设法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4]。
3转变贸易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浙江省科技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年底组织人力到省内各地企业进行了调研。其结果表明,那些常年致力于科研开发的创新型企业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不大,在经济大环境不利的形势下有着稳定的发展速度。这也验证了科研投入与产出,是呈正相关关系。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拥有世界先进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也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如果我们走出去主动与他们合作,实现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互补和整合,形成新的技术开发能力,这是发展跨国经营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浙江民营企业应改变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出口廉价的贴牌商品来取得微薄利润的现状,增强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打造国际品牌,制订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抓好产品的提质创新。为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浙江民营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产品以及核心技术,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增强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品牌[5]。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是将自身利润转化为积累,外部融资是指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如发行股票、债券或者得到企业外部的直接投资)和通过金融中介融资(如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从外部融资渠道来看,我国对公司上市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如要求公司连续3年赢利,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这对规模较小、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民营企业来说,是望尘莫及的。债权融资方面,由于种种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尚无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先例。同时,金融机构没有给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从我国金融总量来看,中央银行每年新增贷款15000亿左右,其中70%贷给国有企业,非国企业贷款仅占30%。据调查我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无一对年销售收入500元以下的企业发放贷款,仅广发行在有房产抵押或公司担保前提下对中小企业中个别优秀企业以“个人创业贷款”名义给予少量贷款,数额仅在10-30万元左右。
在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内部自有资金所占比例便显得较高。内部自有资金主要包括创业时的注册资本金及存续期间的利润留成。据统计,我国目前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平均只有68.1万元,而依靠利润留成途径增加的资金与民营企业发展所需全部资金相差甚远,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辽宁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00户企业对辽宁金融环境评价普遍较低,认为金融环境“差”和“较差”的企业占54%,认为一般的企业占34.7%,而认为“好”的仅占1.7%。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并不大,但银行信贷成本高,特别是有些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歧视现象。500家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在资金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中,其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的占27.2%,其他方式融资的为47.5%,即:74.8%的企业依靠其他融资和自有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取得金融机构贷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也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能够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解决所需流动资金的仅占5.6%,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相对高一些。因此,许多民营企业走上了非政党融资渠道――黑市融资,其利率高达30%,再加上企业应支付的所得说,实际资金成本率高达43.5%,使许多民营企业难以为继,举步唯艰。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探析
(一)融资体制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通
在不考虑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情况下,其融资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融资渠道的畅通性及融资体制的健全性。现行融资体制对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限制大于大型企业,使民营企业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首先,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即股票和公司债券融资都有种种限制,这使得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只能主要依赖于非正式资金市场,以内部集资、借款、吸收资金为主;其次,国内银行出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小,贷款次数多的考虑,采取歧视小客户与零散客户政策,往往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这也进一步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再次,民营企业因其规模较小,往往先天分工不足,过细的分工有可能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而这种分工的特征又反过来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因而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高于大型企业,对于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的信用担保制度,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大大落后于市场需求,致使民营企业的贷款因找不到担保而不能实现;最后,国内基金市场处于幼稚期,属于中小企业的民营企业,其融资也因此失去各类风险基金的有力支持。
(二)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民营企业因其经营风险大,因而外部融资中的债务融资受到一定的局限。要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首先要有健全的治理结构。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企业的形态相对应,规范的企业形态有三种,即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其中合伙制从法律上说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应该说是扩大了的业主制。公司制相对业主制,其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公司内部的直接经营者是人,而所有者不参与企业的直接经营。这种做法的内在原因根本上源自于融资的需要。由于单个业主的自有资本有限,为了扩大融资范围,需要多人合伙,但合伙带来的问题是每个合伙人之间相互承担连带责任,而随着合伙人财产、健康的变动,会给合伙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公司制创造了独立于每个股东的法人财产,这使得筹集资金的来源范围更广,因此不必考虑资金提供者即股东个人财产与健康状况;另外,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要求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使得股权的转让不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于是股权获得了更高的流动性,流动性的提高降低了股票的风险,也就是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由于历史的原因,民营企业家庭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些民营企业,表面上实行的是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但实质上仍是家庭控制,家庭成员内部财产不清,决策方法落后,投资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难以吸收社会资本,风险资本难以退出,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等种种弊端,构成民营企业的发展障碍,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就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纯粹的所有权(不参与经营)就没有价值,必然阻碍潜在投资者进入,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因而实现体制跨越,从家庭化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种和扩大融资的过程。
(三)民营企业本身融资能力低下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出台落实,民营企业得到迅速成长。但从整体而言,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偏小,人力资本匮乏,职工队伍素质较低,获取信息的手段落后,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企业管理水平与决策能力低下,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处于家庭式的经营和经验管理阶段。突出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缺乏售后服务等,在竞争方面大都采用竞相压价手段,假冒伪劣、产品责任事故也多与民营企业有关。因而,面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挑战,往往缺乏竞争力,这使民营企业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存能力与融资能力。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深化融资体制改革,疏通融资渠道,给民营企业以更大的支持
1.国有商业银行应变观念,向民营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产品。目前间接融资是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而国有独资银行机构又有遍及全国城乡各地的网点,是其他股份制银行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大型国有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日渐增多,对银行的依赖逐渐下降,而民营企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其利润不断上升。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摒弃“所有制歧视”的“有限理性”,以企业是否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为贷款依据。设立民营企业服务部,专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2.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试点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处于初创阶段,其规模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一,筹资要多元化,以政府出资为主或以政府或其他商业性担保公司作为主要出资人,同时吸收其它市场主体投资组建担保机构,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第二,以法律手段保证担保机构的基金来源;第三,杜绝行政干预,使其按市场化要求运作,以降低其业务风险;第四,政府在财政税收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与支持,如在接受政府监督管理的情况下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第五,大力发展国家、地方再担保业务。
3.设立专门的以面向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基金体系。可包括三类:一类是政策扶持性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鼓励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风险投资。这类基金可以通过集中现有各政府行政部门的相关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设立,并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扶持力度。第二类是民间性质的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互助基金”,可在民营企业发达地区设立,对加入互助基金的会员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落实管理职责,并使其规范化、合理化。第三是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已如前所述。
(二)鼓励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促进其健全治理结构
股份制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使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与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在业主制下,单个所有者掌握企业所有控制权,易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藏匿资产以欺骗外部投资者的现象。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使决策层、决策执行层、监督层相互分离,并相互制衡,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债务投资是在控制力上弱于股权的投资方式,需要有特殊安排如抵押、担保等,如果在股权融资都行不通的地方,债务融资风险则更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营企业融资完全指望银行是不可行的,因而民营企业应积极实施股份制改造,健全和完善治理结构,以提高其融资能力。
(三)提高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低下,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不高。因而民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就要设法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水平,这样可以克服民营企业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不足。丰富的人力资本,既能够提高其他资产的利用率,从内部实现内涵式的资本积累,又能够保持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的能力,还能够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金融知识、信息,进而促进企业的成长。民营企业应创造条件,在吸纳人才上下大功夫,肯投资、并言之有信。另外,在外部环境上,国家、政府、企业应不断完善用人制度,防止人才外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能力差,这大大减弱了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融资能力。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筹集到的资金利用效率也不会高。这需要企业、银行或资金投入者、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并不断创新,严加执行,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如人、财、物、信息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银行或其他资金投入者方面看,对民营企业应当提出信贷定性或定量标准。如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表,提供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商业计划书,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以企业真实的资产做贷款抵押等,以促进民营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从政府的角度看,应创造条件,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美国的做法,由政府牵头,组织各类面向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性中介机构,让中小企业取得咨询的便捷通道,逐渐提高其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最终突破融资困境。
(四)建立多层次的股权融资体系
伴随着30多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免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规模效益差、融资渠道狭窄,其中资本结构不合理就是一个共同且突出的问题。
1.资产负债率总体水平不高且负债结构不合理——融资难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资产负债率较低,且在负债结构中偏好使用短期负债来进行自己正常的经营活动,对长期负债使用得比较少。它们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而外源资金则比较少或几乎没有,这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使得企业不能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同时单一的资本结构也使企业缺乏社会化的监督机制,制约了企业的广泛筹资。
2.已上市的民营企业重股轻债——过度偏好股权融资
虽然利用股票融资是一种进行筹资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现在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却过分地依赖股票融资方式,而不愿意去发行债券。其中很多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权益资本越多越好,这与国际上债务融资大热、股权融资比较衰落的局面正好形成十分强烈的对照。
3.忽视筹资风险——高资本成本
目前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上调和倾向于优质客户的选择,一部分民营企业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转向资金成本更高的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和民间借贷,以贷还贷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又过高。
二、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MM理论认为:在没有企业所得税、没有公司的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行的情况下,负责企业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相等,这就是著名的“无关性定理”。1963年,莫迪格利安尼与米勒对最初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即在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的利息可以在公司所得税前扣除,故增加负债可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权衡理论认为:制约企业无限追求负债或免税收益最大值的关键因素是由债务上升而形成的企业风险和费用。故企业资本结构应当在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与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之间选择平衡点。
理论认为:企业资本结构应当在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收益与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成本之间选择其平衡点。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首先会选择内部融资,其次选择债务融资,最后才会选择股权融资。
三、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通过以上对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资本结构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环节提出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措施:
1.融资管理环节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所困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体制中民营金融机构的缺乏、银行业的高度垄断、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良、民营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欠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们可通过融资渠道的拓宽、自身管理的加强、融资信用环境的改善等方式来优化资本结构。
2.营运管理环节
在营运管理环节中,主要是指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以增加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并尽可能使企业的净现金流量最大。现金管理就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现金,减少现金持有量,而将闲置的现金用于投资,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存货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而应收账款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确保该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采用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
3.投资管理环节
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正确的投资决策能够使企业降低风险、增加收益,而错误的投资决策则能置企业于死地。民营企业在该环节中要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剩的现象,也只有在平衡风险和报酬的前提下,将资金投入到报酬相对较高而风险相对较小且投资回收快的项目,才有可能优化资本结构,不断增加企业价值,进而实现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4.分配管理环节
民营企业要保持经营效率和市场价值最大,就必须分配股利。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有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通过对这四种股利分配政策的比较,我们知道若要建立并保持民营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就应选择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是根据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公司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先从盈余中留出,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分配给所有者。因此在这种政策下,企业可以始终将保持最优资本结构放在决策的首位,保证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
参考文献:
[1]李小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与创新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7] 秦伦超.财务杠杆原理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J].,时代经贸,2008.
摘 要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山西煤焦铁等行业的资源整合活动等,都对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山西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问题。资金问题一直都是民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山西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增加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资源整合 转型发展 金融支持
民营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义上讲它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占比不大,但其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转型发展是现阶段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山西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壮大,有些不错的民营企业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单一,营销渠道集中,规模小,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位于产业链低端阶段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民营企业经营成本较大,风险防范能力低。
从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看: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外部原材料涨价、出口受阻及近几年山西煤焦铁等行业的资源整合活动,使得大量民间资金又面临新的创业抉择等因素,都对山西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讲,山西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正视这些现实,主动提升自身素质,转换思路,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走创新发展道路比如转变投向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等等,实现转型发展①。
二、我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融资难一直都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从资金来源看,当前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银行借贷和民间集资。通过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融资存在融资规模较小、不确定性较大等特征。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得民营企业取得银行贷款较难,且单位融资成本偏高。
但其他融资途径又颇具限制性。我省仅有28家企业上市,股票市场融资对大多数民营企业被拒在门外的。虽然几年来有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因相关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要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不成熟,发行企业债成功率较低,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三、强化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
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必须着眼于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供较具针对性的帮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银行应加强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业务创新,开发出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融资方案。例如:以项目作保证、设定进入机制条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可以参与其经营管理)、贷款转让等方案。
二是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地方型中小型金融机构,一方面,其更容易了解到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为地方民营企业提供针对性更强的融资服务。
三是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担保机构作为连接中小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从而使其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化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机制,融资担保机构可由行业组织、地方政府建立,也可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方共同组建。
四是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首先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快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以及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等②。
五是引进风险投资机制。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被视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它是指向主要属于技术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本资本,并同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我省可以适当的引入风险投资机制筹措资金。
六是为民营企业并购提供资金支持。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通过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民营企业规模小、受外部影响大及产业链层次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民营企业的并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比如资金支持、并购指导等。
四、总结
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种外部监督及激励机制。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都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检验去修善。同样,如何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金融支持,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改进和完善的。
注释:
①"全方位优势互补"使民营企业步入转型发展快车道.太原民营经济信息网.2010.1.
②梁文玲.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商业研究总第235期.2001(11).
参考文献:
[1]郑文靖.山西民营企业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山西政府网.2009.07.03.
[2]陈杰.观念转型促进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大同南郊转型发展之路.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9.12.
[3]梁文玲.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商业研究总第235期.2001(11).
[4]李茂生,苑德军.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财贸经济.2000(01).
[5]王争辉,王婧,淘金瑞.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03).
[6]佚名."全方位优势互补"使民营企业步入转型发展快车道.太原民营经济信息网.2010.1.
[7]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山西省人民政府网.2006.4.17.
关键词:地方政府;民营经济;企业
一、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政策环境
民营经济生长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里,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因此,从民营经济的性质来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产业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先导力量,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法律政策不完善
虽然在现有的法律中很多都涉及到了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地位问题,但是并没有专门的立法为民营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基本确定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平等的主体地位,但是其他法律中并未对民营企业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诠释。在所有关于企业的立法中,并没有专门的法律针对于民营经济,由此看来,这与民营企业的主体地位是不相称的。尤其是由于民营企业的抵抗力差,一些法律中的税收规定对民营企业明显带有歧视性。即使有些政策变相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只是初步解决了对个别类型企业双重征税问题,其他类型的企业并未享受到相同的待遇。并且政策的力度和范围要远远小于法律的力量。除此之外,我国针对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整体来说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2.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渠道狭窄是民营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存在时间长、影响大、解决难度高。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营经济的投资风险大,因此,民营经济的企业始终无法解决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而且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困难,很多不正规的融资也加大了民营经济的经营风险。
3.市场需求制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整个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随着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威胁,许多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境况。由此产生的行业利润降低、投资回报率降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投资风险加大。因此,对于手中持有资本的投资者来说,选择性的投资成了投资者思考的重点。从另一方面来说,投资少收益大周期短的项目已经不存在,而投资的热点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民营经济无法负担高新技术产业的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其他产业又无法发展,从而导致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不顺利。
三、地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路
1.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并形成包括政府服务、社会团体服务、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在内的完整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以民营企业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在政府扶持的条件下,民营企业能够用最便捷的途径获得技术支持和指导,并且政府出台的各种相应的政策也能及时惠及民营企业,使企业享受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平台,便于企业的对外和内部交流,及时修正和调整自身发展少走弯路,并为民营企业建立网络和渠道,提高民营企业信息获取和开发能力。
2.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促进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政府应该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当前,民营企业贷款和担保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应当从机构、体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配套入手,综合地予以解决,积极推行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的建设。另外,政府可以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并逐渐放宽民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还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融资创新等。
3.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一方面要加强商会组织等民营企业的代表的力量,从而为民营企业争取适当的权益和机会;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维持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从而大力推进和民营企业相关的各种制度,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民营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引导民营经济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方向发展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文从民营企业本身的特点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入手,结合当前民营经济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牟惠康 丁雪君: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J].决策咨询通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