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课程体系

阅读课程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阅读课程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1篇

路径:学校课程建设的三种思路

由于人们对三级课程的理解不同,学校的社会背景及课程资源相差悬殊,所以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操作方法差异也很大,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学校课程建设的主流的思想,其理论支点是“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课程设置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就是依据教科书开足开全各门课程;地方课程就是地方教材里的东西;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外开设的学校特色课程和学生特长课程。

第二种思路是国际化,从理论到课程实践基本是依照美国来设计的,其理论支点是学校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课程设置的方式基本上也是国家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除了学校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之外,学校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千百门选修课程,学生实行走班制。

我们提倡第三种思路,理论支点是罗纳德的课程观,课程是教育,而不是教学;课程包括内容和过程两个方面;内容和过程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因此,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程建设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和社会化问题,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内化与整合,形成既体现国家课程意志,又符合本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体系。

原则:学校课程建设的“三化”

学校课程建设应该是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国家课程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它只是一个总体目标,各个地域或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对国家课程的细化、活化、深化。这些课程都是从国家课程标准里长出来的,而不是在国家课程标准之外拼接上去的。

国家课程校本化

通过解读国家课程标准,依据标准涉及到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道德品质等要求,结合学校和师生实际情况构建学校学科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编制校本教材,并把相应课程划分成周目标,同时创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班级情况制定出学期教学规划,把各类课程细化分解到每一周,从而确保国家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

学科课程综合化

信息化时代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知识技术的迅速更新必然导致职业的不断变化,传统教育是工业化生产的产物,特别强调人才的专业性,未来社会专业性越强反而失业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课程设置要打破学科界限,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实现各类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使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生命课程相互关联与补充,做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

实践活动课程化

课程在学校里的价值不仅仅是以文本的形式出现的,它是学校教育目标与追求得以实现的载体,课程引领教育实践。因此,学校开设的实践活动不是孤立于教育教学之外的附加,而是每一项活动都和课程相融合,让学生站到课程的中心,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形成更大的教育优势。如果缺少了这些,活动也只能停留在活动层面,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体系:学校课程的三维构建

依照课程建设的原则,我们把学校课程大致分为:学科课程、生命课程和文化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品社、科学、综合实践等内容。生命课程主要涉及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生命安全、食品卫生、生活习惯等。文化课程包括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理想追求、精神信仰、文化认同、历史认知等等。

学科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核心课程,因此必须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置便于老师操作的学科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师本课程―生本课程”,同时把语文、数学、英语、音体美等学科都分别划分为基础性课程、阅读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三大类。

语文基础性课程包括汉字课、写字课、朗读课、成语课、诗文课、经典课;语文阅读性课程包括阅读课、文学课、影视课、名曲课、名画课、历史课、戏曲课;实践性课程分为观察课、时政课、地理课、棋艺课、体能课、规划课、游学课、礼仪课、民俗课、家政课等。数学基础类课程设置了养成课、书写课、学法课、合作课、建模课、练习课等;数学阅读类课程有数理阅读、数字阅读、图表阅读、图形阅读、经典阅读、习题阅读等;实践类课程涉及到社会实践课、数学家政课、数学时政课等。英语也是如此,有基础类课程:字母课、书写课、词句课、音标课、综合课;有阅读类课程:诵读课、阅读课、影视课、写作课;有实践类课程:情景课、民俗课、时政课、地理课等。

生命课程体系

教书育人是教育第一要义,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鲜活生命,所以,教育必须围绕提高生命质量而展开。如何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人身安全,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如何让学生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命价值,怎样获得生命尊严等等,都是教育必不可少的。

因此,把学生整个生命成长的需要都纳入到学校课程之中。习惯课严格规范学生的坐、立、行、卧;健康课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体能课把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亲子锻炼、学校体能吉尼斯等活动,把体育锻炼延伸到校外;安全课通过各种安全演练、社会调查、专家讲座等形式,覆盖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多个方面;劳动课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的劳动意识、态度、方法、技能等都得到落实和发展;规划课让学生的成长更加科学、理性,理解生命意义、确立人生目标、分析成长路径、正视困难问题,让人生的道路更加平坦,减少发展的盲目性。

文化课程体系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2篇

英语课程方案项目研究

北京育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十二年学制学校。为保证育英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至九年级,持续、稳定、循序上升,培养高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校于2013年8月组建了英语课程研究项目组,启动了“北京市育英学校九年一贯英语课程体系”的项目研究,项目组成员涵盖了小学、初中各学段的英语学科主任及骨干教师。项目组成员于2013年暑假封闭研讨,在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育英学校学生和教师实际,客观分析学校以往英语成绩和师资力量,初步建构了《北京市育英学校九年一贯英语课程方案(初稿)》(以下简称《方案》)的基本框架。

英语课程目标制定

学校具有良好的师资条件和资源配置,从小学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照《国家课程标准(2011版)》,我们制定了《育英学校课程目标》。 学校英语课程方案建议:小学六年级达到二级目标+,即在大多数同学达标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扎实、语言运用能力突出、优质全面、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初中七、八、九年级达到三、四、五级目标+。(在各级目标之后的“+”代表“全体,全面,优质”)学生具有较全面的语言能力和坚实的语言基础,语言运用综合表现达标,重要考试成绩突出。

课程优化

《方案》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准,遵循英语学科学习规律,对小学、初中各阶段的英语课程目标进行了校本化调适,对现行教材、课时、教学方法、课后作业、评价、考试方式等进行优化改造,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育英学校英语课程实施特色发展的初步构想。

英语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探索1+1教材实验模式、九年一贯评价体系和系列课外活动,拓展课程主要是开展阅读课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基础课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初中教材《新起点》和《新目标》。语音教学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打好语音基础是学好英语基础课程的关键。我们以语音教学为主线,研究探索九年一贯基础课程的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新起点》注重字母和单词的发音教学,培养学生的拼读技能,对识记单词有一定帮助,因此教师往往把语音教学局限于阶段性的单音教学。单音教学一旦结束,语音教学便就此停止。单词和句子重音、节奏、声调等语音技巧在传播语言方面比文字更具表现力。在语言学习中,忽视语流和语调的训练和体会,学生很难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经过英语课程项目组老师多方考察,决定引入牛津版《New Headway》作为初中英语教材的补充教材。《New Headway》提供了丰富的音频、视频教学资源,通过原汁原味的声音、影像、图片、文本等形式综合创设而成的语言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语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英语,最终养成良好语音习惯,提升综合语言素养。

评价与测试

依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评价建议和学校自身特点,小学、初中各学段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各学段之间内在联系紧密、相对稳定呈现、逐步提升发展的测评内容贯穿始终。

秉承九年一贯的课程理念,学校从低年级开始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小学学业评价结构由课堂表现、语言实践、学期终结性总评和我的荣誉(突出表现)四部分组成。鉴于小学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评价成绩以A、B、C、D等级形式呈现。中学学业评价结构、内容一致,以分数形式呈现。我们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北京市和区级英语比赛,并记录在成绩单上。

测试以年级为本,以《育英学校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学进度为依据,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参照目标,以诊断改进教学为目的,发挥测评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测评方式,摒弃按照中考、高考题型为主要模式的应试教学,增加主观题数量、分值和口语考试。口语考试时间为每个学生3分钟,两名主考老师分别就交际用语、情景问答和朗读课本三项内容计分,取其平均成绩。

阅读课程

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英语学习要不断积累。在语言学习基础阶段,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阅读。

九年一贯,更有利于整体构建、分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开展英语分级阅读课程,在小学和初中分别开设了一课时和两课时的阅读课,学生达到《方案》中设定的各年级读书技能目标。

阅读课读物的选择,在阅读能力上要体现梯度变化要求,更要求主题丰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拓展思维。比起英语教材,英语分级读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在各年级阅读《典范英语》的基础上,初中年级补充了英文报刊和《Reading for Fun》,这是学校教师编辑整理,集人物传记、科普文章、寓言故事和数学题为一体的校本阅读读物,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十二年一体化教研机制

九年一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有一体化的教研工作机制保障。为此,自2013新学年始,学校英语学科组确立了小、初、高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制度。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全体英语老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形式有专家讲座、政策文件学习、教材教法交流、测试研究、热点问题讨论、各学段教学分析与成果分享等。英语学科组全体教师打破了学段和年级界限,改变了原来学段各自为阵的课程教学藩篱。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3篇

千里马主题课程

马驹桥多元、包容、宽泛的地域文化,为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我们围绕生长教育办学理念,结合马驹桥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面向全体学生研发了独具特色的千里马主题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像小马驹一样,在这片生长沃土上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小马过河:包括隆重而温馨的入学典礼、主题化的小幼衔接课程、光荣的入队仪式……小马过河课程注重幼小衔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学校、认识社区、尝试交流、尝试合作。

骐骥一跃:包括“我的三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发现马驹桥”主题探索活动、马文化基础创作等,引领学生感受合作的喜悦。我们以自我服务性劳动为依托,以建校劳动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家务劳动、社区劳动为外延,研发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使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志在千里:我们根据五、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理想课程、科技探秘、生涯规划、走进中学、马文化创作、青春期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提前体验中学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主题学科实践课程

我们将五彩斑斓的秋天融入课堂,以“秋天的收获,共同的成长”为主题,开展多学科融合、超学科体验的实践课程。“美丽的北海公园”“落叶”“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等主题学科实践课程,将秋天的气候变化、迷人景色、精美诗文转化为鲜活的课程资源。学生结合课堂教学的思考,走出课堂,感受文本与现实的内在联系。

我们还以“探索生活的奥秘,展现生长的足迹”为主题,充分发挥马驹桥地缘优势,研发主题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前引领学生在采访调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生活的奥秘。课上把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引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展现生长的足迹。课后通过更有深度、广度的实践任务拓展,让学生在运用与实践中成长。

在主题课程的引领下,各学科融通互动,打破学科界限,共同完成主题教学任务,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整体育人。

主题阅读课程

阅读是学生的基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因此,我们确定了以阅读教学为抓手,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构建生长课堂的课堂教学文化。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4篇

思考:寻找课程架构的依据

学校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完成的,而学校的课程建设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服务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要。

京源学校坚持“为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的办学理念,学校将育人总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真善美’品格,有能力担当社会责任和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素质人才”。

2.基于“真善美”品格的核心素养及其课程架构

有能力: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力;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生存力;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贡献的创造力。

负责任:服务社会,振兴中华。

高素质: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情趣高雅,人文与科学素养全面。

京源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科学素养、人文修养、艺术气质和创造能力。

在对教育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京源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的三原则:(1)关注“全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广、深厚、坚实的基础,德才兼备,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2)关注“差异”――以丰富的课程满足不同发展潜质学生的选择性需要,以特色课程培养有特长的学生;(3)关注“衔接”――发挥“K-12”体系优势,体现各学段相互衔接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实践:“k-12”课程体系的建构

1.建设横向、丰富、多元的“课程群”

以教育规律和学校课程建设的三原则为指导,京源学校主要从“国家课程校本再造”和“校本课程多元丰富”两方面,进行了以“丰富学校课程供给”为主的课程建设实践。

国家课程(基础性课程)校本再造,突出其主导性和基础性,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国家课程教育质量和实施效率,学校对其进行了科学、合理、有效的校本化再造。如语文学科: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为培养目标,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课堂学习;在完成教材教学的基础上,体现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以阅读为核心,提高阅读品味,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设宽厚的阅读校本课程。

再如,文综学科和理综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1-12年级学习的连贯性,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结合时事,积极开展新闻地理、新闻历史、新闻政治的班级演讲、翱翔特别论坛等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小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校本选修和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性课程)丰富多元,突出其多样性和选择性

学校每天下午有60分钟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时间。学校提供5大领域20余门(类)校本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周一:社团与社会实践,周二:人文与艺术选修课,周三:自然与科学选修课,周四:体育选修课,周五:研究性学习和生涯规划。

特长培养课程,突出其连续性和专业性

学校在初高中都开设了美术特长班,使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可以在京源接受6年的系统美术培养;学校也和北京市金帆书画院合作,聘请名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

2.建设纵向、有效、衔接的“课程链”

学校从人文、科学、艺术、身心健康与生涯发展等4个领域进行了中、小、幼一体化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纵向有效衔接的“课程链”。

一体化阅读课程链

在人文基础素养培养方面,重点开发了中、小、幼一体化的的系列“经典阅读课程”,规定了幼儿园小班(3岁)至高中年级(18岁)各学段的阅读书目,编印中、小、幼国学经典课本各一册;制定了《中、小、幼一体化阅读课程实施纲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鉴赏创造能力;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体化科学素养培养课程链――京源学生要做的450个科学实验和活动

学校系统设计与整合了一系列科学问题、科学实验和科学活动,初步构建了中、小、幼一体的科学素养培养特色课程体系,旨在保护学生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校在艺术课程中从音乐和美术两个方面开发了系列课程链,在中、小、幼同时开设了以音乐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验课程,在北京教科院和北师大、首师大专家指导下开展了生态式艺术教育实验。在身心健康与生涯发展方面,开发了中、小、幼连续进行的心理成长辅导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学习能力培养课程等。

3.基于“三生教育”,开发“京源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生教育”包括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探索我们的生存空间(包括太空,即天文),帮助学生理解生存环境、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存空间对生活行为的影响,掌握生活技能、理解生活意义、追求幸福生活;感知环境中的生命现象,从而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把整个世界变成学生的课堂:“同心圆结构”课程

“同心圆结构”课程开发原理――即以家庭或学校为中心,向外延伸到社区、区域、中国、全球甚至太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围绕“天地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自己所处的环境或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与技能。

“环境教育”的一般模式

教育模式 教育目标 四元素 四层次

“关于”

环境 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复杂关系的基础知识 纲要元素 生态学基础水平

概念意识水平

“通过”

环境 有计划地探索与调查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第一手个人体验的机会 经验元素

美学元素 调查与评价水平

“为了”

环境 涉及环境的价值、态度和正面的行动 伦理元素 环境行为技能水平

总之,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意识,获得真切的环境经验并产生可行的环境行动。

基于“三生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京源学校选择“京源环境”项目,充分利用学校所处的环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京源学校地处永定河古道上的地理环境特点出发,以“京源环境”为课程名称,突出一个“源”字,并以地理学科为核心,研究《永定河生态系统的历史演变》,包括“永定河水系变迁”“今天的永定河治理”“明天的永定河风光”等内容,进一步推进研究《河流与城市发展》,包括“永定河与石景山”“永定河冲积平面上的北京城”等内容,再进一步拓展到《河流与人类文明起源》,认识河流与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关系。此课程小可以从学校内的地质条件、花草树木的探究入手,大可以层层扩展直至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研究,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可以吸纳地理、历史、生物、政治、语言等众多自然与人文学科的教师参加,有利于“双肩挑”“两胜任”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于学校所处环境的探究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兴趣,在让学生感觉亲切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此课题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京源环境”课程实现了学校和自然的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学校和社会的融合、学习和研究的融合。

4.基于“重大事件”,开发“现在进行时”课程

学校应该敏锐快捷地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将重大科技事件、社会热点事情及时转化为教育资源,并形成相应课程;抓住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将其转化为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把当下正在发生的学校和区域及社会重大政治、经济、科技、自然事件,以及世界纪念日、重要政治及历史人物、科学家纪念日等作为资源,进行跨学科的自主课程设计,开发课程内容。

“现在进行时――翱翔特别论坛”特色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自然和人民生活的现实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和对社会与自然的责任感;以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社会或自然事件为题材,学生通过收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和相关知识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以论坛为载体,通过演讲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一门特别课程。这门课程自2011年3月启动以来,全校师生高度关注,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到目前共举办了40期,有4000人次参与论坛活动,320人次参与论坛发言。

5.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发“第三学期”课程――科学探索与人文考察活动

2013年,京源学校提出了“第三学期课程”的概念,即利用寒暑假及春秋季节的小长假,开展系统而丰富的科学探索与实践课程,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近自然、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走向世界,开展科学探索、人文考察、艺术采风和创新实践等体验式活动。

三年来,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了有关火山地质、海洋生物多样性、沙漠与草原、湿地、热带雨林、中草药、野生动物、昆虫、鸟类保护、植物分类与识别、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恐龙及考古、天文学、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建筑、茶文化、古街道测绘、城市建筑与排水、科学公园等科学探索、人文考察活动。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南经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复合型

0 前言

当以一般交际为基础的通用英语已经无法满足各国企业、客户在经济贸易领域的有效交往时,于是便催生了专门用途的专业英语——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专业,商务英语源于语言学,又处于与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在国际ESP(专门用途英语)学界,众多学者围绕交流需求分析都做过详尽的分析论证,为我国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框架。我国外语界专家学者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也相对趋于一致。阮绩智从ESP角度提出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含三大要素: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与商务交际能力;严明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包括三个模块: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课程、商务沟通实践系列课程和商务知识课程。我国外语界对于类似的包含三个或者四个知识模块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似乎并没有较大的分歧。

目前,河南相关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外语功底好,金融、涉外法律知识扎实,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而且能够成为对外商务活动和商务谈判的行家里手,为企业和公司捕捉商机,逐步成为企业和公司商务活动的开拓者和营造者。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从而促进河南省经济的转型和飞跃,成为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1 河南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十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果。在谋求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应用型”为特色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根据2007-2009年高校网页显示的信息,45所本科院校中(含独立学院和中外办学机构),36所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占总数的82%;在68所专科学校中,37所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占54%。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功底方面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贸易方面的知识和操作不如国际贸易的学生,如何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课程体系设置是关键,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现,就业的保障。

根据对河南省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设的调查统计,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英语课程体系,旨在打好英语基础,包括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英美文化、语言文学知识等课程;第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旨在把英语与商务融合,为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使用打基础,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国际商务文化交流等课程;第三,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商务专业程度,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关系、国际旅游、国际新闻、国际投资与合作、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此外有些学校还开设商务谈判、商务礼仪、职业修养等技能和人文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为学生阶段性的知识技能培养设计了合理的课程安排,但具体到商务与英语课程分配比例,以及如何有机融合等,却凸显出一系列问题。

近几年,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的传统的单一外语类,直至2012年成为全国就业红牌警告的专业之一。于是,有极个别高校考虑到就业因素,大量削减外语基础课,盲目增加商务类课程,以期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其实,这种做法又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复合型再强的外语人才,依然是外语人才,其他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依赖英语这一专业平台来得以实现。英语专业知识的短缺成为后期制约学生提高的瓶颈。因此,商务英语应当是在深厚的以英语基础,以商务为载体的,绝不能有所偏废。

另外,基础英语和商务英语,以及商务英语课程之间还存在知识的重复设置问题。例如,基础英语的阅读或者泛读,高级英语和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精读,这些课程都是阅读课,虽然程度不同,但是这种循序渐进要把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要从词汇难易、阅读技巧、专业词汇的引入等多方面考虑。同时,在商务英语体系中也存在听、说、读课程间的重复问题,比如主题为JOB INTERVIEW的一个单元,在商务英语听力、口语、阅读三种课里都会出现,并且安排在同一个学期里,内容也未有加深。适当的重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过分的重复就会引起学生厌烦和惰性。

2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方案

河南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基础文化修养不高,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庞大而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目前的课程设置进行局部调整,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首先,结合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

河南省的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是简单的把英语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进行拼凑,两个知识体系不能完全融合,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课程内容重复,课程难度忽高忽低,课程开设顺序错乱等。这就要求教学团队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口译、商务沟通等,以及其他的相关课程及授课时数,然后对每门课程进行深入讨论,确定其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最后再根据相关性和难易程度等确定课程的开设顺序。课程的讲授应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来进行,而绝非依据所选的教材按部就班;否则教材的任何变动将会影响到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削弱预定教学效果的达成。

专业核心课实质上是根据商务活动的需要把通用英语进行选择与深化,把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商务背景下进行的,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专业核心课仍突出语言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侧重在商务背景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宽泛的商务知识为主,以应用为重点,突出商务沟通能力与商务运作能力的培养。受地理位置和所处环境的限制,河南省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因此专业核心课会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从长远来看,使用原版教材和全英授课仍然是大势所趋,这一举措无疑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其次,引入模块教学,灵活设置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强调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水平,而是一种实际综合素质的提高。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其教学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专业建设的不利因素。商务助理、外贸业务员、商务文员、商务翻译等岗位虽同为商务背景下的活动,却也显示了一定的差异性。就业渠道的广泛使得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陷入迷乱和彷徨中。在就业广泛性的基础上,为了使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针对性和岗位适应性,我们可以引入模块教学对课程体系进行灵活设置。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在第四学期或者第五学期进行方向细分。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慎重选择相应的模块,对行业英语进行专攻,包括文秘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等,从而实现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的完美接轨。

3 结语

关于高校的专业建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喻新安曾强调:“(高校的发展)要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对学校和专业(下转第258页)(上接第243页)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订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近年来,规划多年的中原经济区的构想变为现实,并且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建设也正式获得批准。在历史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河南各高校应积极探索出更具有跨越性的、更富有弹性的多元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培养出适合河南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更好的促进河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德春.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折射出的两个深层次问题[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

[2]阮绩智.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计[C]//王光林,彭青龙. 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石志亮.河南高校涉外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3(6).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拓展阅读;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我国教育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初中英语新课标中,着重强调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方面,不仅要求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增加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够从英语阅读课堂中收获知识,拓展其视野,使其能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有所了解。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拓展阅读课程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教科书上,机械地传输教科书上的知识,英语拓展阅读课堂沦为语法词汇课,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做的很不到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培养出来一大批英语实际阅读水平较差的考试机器。为了适应新时代下对英语学习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业已提上日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成为改变传统英语拓展阅读课堂的法宝之一,以下将研究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的理解

要了解网络教学的含义,首先要了解网络环境,所谓课堂下的网络环境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教学的技术支撑,以此来构建课堂,支持学生的学习。网络方面是基于校园网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学习资源通过校园网络实现了师生共享,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在教学信息的上,时效性更强;在教学效果的监督上,更具便捷性;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畅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从学生自身考虑,课堂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被更大程度上激发了,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良好习惯。

至于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套较为稳定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方案,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为基础的较为科学的教学程序。它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使教师知道大体的教学流程,而且,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哈发展教学理论,完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策略等要素。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初中英语新科标的要求,结合课堂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的特性,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提高阅读兴趣上,网络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动画、音频和文本相结合,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2)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上,要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传统地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是阅读――分析――阅读的单一模式,效果不佳,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语言材料,或者通过创建相关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方面,新模式下,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目标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能够在外文文献的阅读中,快速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目前很多学生的这种能力是缺失的,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要以此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总结

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以下将总结几个在网络环境下英语拓展阅读课堂上常用的几个教学策略:

(1)教学情景的创建:教师在教授英语阅读课程时,利用多媒体工具适当地还原英语文章的情景,在加深学生的理解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最大程度上选择学生兴趣度较大、与现实较为贴合的、复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文章,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和阅读能力。

(3)教学任务的设置:适当地设置教学任务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理解文章的主题。任务设置要注意难易程度并且要符合文章主旨。

(4)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要包含一个巩固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联系等方式进行知识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

(5)课堂的控制:课堂的控制是每个教师面对的难题之一,尤其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更易形成松散的环境,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

四、总结

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实行,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知识水平的拓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团结协作能力的养成,符合英语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永利.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分析[J].学术研究,2012,(31).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在如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体系设置,“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对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将从课程体系设置,“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院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与航海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航运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依据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分不开的。

1、课程设置模块化。

根据《STCW78/95公约》和高等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科学地设置课程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使学生较早介入专业知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培养职业能力,坚持“适应岗位需求,整体优化”原则,以培养学生适任能力为主线,按照船舶各功能(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功能、航行功能、货物装卸与积载功能、船舶应急、船舶通信功能等)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趋于模块化。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依据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能力项目要求,重点突出本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围绕海员职业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除实验、实训课等教学活动外,还包括现场教学、参观以及各种类型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专项技能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把课程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课中,依据岗位职责进行实际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航海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航运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英语教学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

英语应用能力是高等航海技术专业人才重要的能力之一,目前也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软肋所在。英语的听说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海事局规定的适任证书考前英语听力的评估,但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低于适任外派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一方面增加英语教学时数在总教学时数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英语听力与会话训练的课时在英语教学时数中的比例,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课时的比例[1]。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必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大专毕业证)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副适任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上融入“三副”岗位适任标准,实现三个“一致”,即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与三副考试标准相一致,技能训练项目及标准与“三副”适任评估标准相一致,专业训练项目及标准与“三副”要求相一致[2]。

三、实行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合作。高等航海技术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的联系,应不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的层面上,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建立校企利益的共同体,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3]。

1、紧密依托企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具有多层含义,面向学生是教师,面向企业员工是培训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工程师。要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就要建立教师能深入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机制,营造教师形成“双师型”人才的氛围和条件。我院航海技术专业依安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师资互聘机制。学院教师到公司实践,到船上顶岗锻炼,公司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承担学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授课以及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院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走开放办学之路,不仅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对学院产学研一体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与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型”培养,就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在如何培养“订单式”人才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跟踪企业,吸收行业专家,编写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教材;(2)根据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等特点;(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学与企业培训结合模式,以及各种仿真教学手段;(4)建立弹性学制的灵活教学管理制度。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已连续多年与安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实施“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该公司输送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企业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类航海专业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我院通过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岗能力、较强服务意识以及具有较强吃苦耐劳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少军.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7(14)

阅读课程体系范文第8篇

第一,教学主张促进上位思考。由所向披靡的技术进步所携带的技术理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我们从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被抽象出来,越来越成为符号化的存在,逐渐丧失了内在自由和价值判断力,人文关注让位于外在可控方法,课堂教学仿佛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技术操作,以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产品”。在这样的语境之下,人们津津乐道于教学的细枝末节,热衷于纠缠那些非本质的问题,忽略了教学应该实现的价值诉求。“诗化语文”则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整体性的思考,站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叩问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在,“什么是语文”“语文课程意欲何为”“语文教学究竟怎样展开”,这些追问实际上是在努力进行教学的本质澄清,力图从更深层次对语文进行价值定位,从意义层面审视与确定语文教学的应该走向,划定语文教学合理发挥作用的边界和限度,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哲学。

第二,教学主张彰显个体追求。诗化语文是周益民的个性化理解与话语表达,也是他审视与思考语文教学的契入点与突破口。他认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儿童发展,课堂教学的规律应该建立在儿童的发展规律之上,诗一样存在着的儿童应该成为语文的本体论追求,因此,儿童是诗化语文建立的逻辑起点,当然儿童更是诗化语文的终点。而且,在诗化语文的顶层设计下,他们努力进行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建构,希望以语言为载体实现语文与儿童的全域沟通,从而建立起以实现儿童的自由完整发展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滋养儿童那颗纯净丰饶的心。在追寻诗化语文的多年历程中,诗化语文的理解与架构不断丰满与成熟,他的诗性语文的内涵也愈益呈现着强烈的儿童立场与人性关怀,并得到越来越多理论与实践者同行的充分认可。

第三,教学主张支撑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主张的行为化外显,教学主张是教学风格的内在规定性,一旦具有了比较鲜明的教学主张,就会逐渐形成教学的独特性。诗化语文既是周益民的教学主张,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教学风格,他孜孜不倦地期望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之旅,而为诗意之旅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的就是他多年的语文教学哲学――教学主张,这是一名成熟教师必须具备的理性支撑,也是广大青年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形成的。尽管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能在深刻、完善等程度上有所不同,不过,有没有教学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体现了自觉的价值追求。教学风格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教学主张的积极导引下,将来就会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逐渐由学科教师向教育专家甚至是教育家迈进。看得出来,周益民正行走在这条充满艰辛而又十分快乐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