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阅读理解

新课标阅读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1篇

一、 新课标什么样?

在经历了2009,2010,2011这三年后,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切地说2012年的“北京新课标”是什么样子(需要参见2012年北京考试说明),但根据历年北京高考真题所一直秉持的原则,即自然衔接、平稳过渡、稳中显“新”的特点,北京新课程标准下的试卷变化一定会以“稳”为主,稍有变化。虽然课本变了,新课标在某些方面的要求不同了,但总的大方向不会变。提高发展学生能力的宗旨不会变。因此会以“稳”为主,其变化也很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题型上的变化

综观这三年其他地区新课程试卷我们可以看出,从题型上看,是“稳中求变”。即英语整体上还是分成听力、语法、完形、阅读和写作五部分。但在个别题型上加大主观性试题比例,关注语言质量检测的实效性;试题形式与题型重在实际需要中的设计和定位。北京卷一定会参考其他地区比较成熟的题型。比如09年广东卷中的听力理解中出现了“听听力写答案”这样的题目。09年山东卷的阅读理解中出现了“根据文章的理解,写出答案。但不超过6-8个单词”。09年海南卷的阅读理解中出现“7选5”。09年湖南卷的阅读理解中出现了“写出不超过3个单词作为答案”等。大家要注意这些新变化。虽然有了新变化,但分值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所以大家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练习,就不必大惊小怪。(具体题型还要参照2012年考试说明)

2. 语法点上的变化

新课标与现行大纲在语法点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5个。第一,时态多了两个(将来进行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第二,弱化同位语从句。第三,增加了虚拟语气。第四,增加了“强调”。第五,构词法中除了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外,又多了缩写和简写。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这些语法点本身在英语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二、 如何应对新课标?

由于新课标的理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而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复习时的策略应在“用”字上下功夫。即“以用为本”。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单词、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实战应用”。下面针对具体的部分我将分别提出建议。

1. 听力:分场景听

分成不同的场景,进行专项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总结相关的单词和句型。加深对单词与短语在某一具体环境中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话题的出题点。做到遇词不生,遇景不慌。加强对广播和电视中英语新闻的主题和大意的理解。强化态度题和观点题操练。

2. 单词:分文章记

新课标的词汇要求:7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8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如何记住这些单词呢?我认为应该针对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内容进行单词总结并记忆。形成单词模块。放在文章中记单词的好处在于强化了单词在文章中的语境含义。即强调单词的“用”。学生除了背诵课本后面的单词外,还要精读各单元的主体课文。在课文中总结单词,背诵单词。并要注意8级单词的基本含义和5级以下词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转化。

3. 语法:分项目学

把语法知识梳理成语法模块。加强新课标与现行大纲的语法点中的不同之处的理解和应用。一定要在语境中理解各语法的功能。

4. 阅读:分程度做

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针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做题。比如50分左右的学生就可以精读人教版必修1-5中比较简单的主题课文。而90分左右的学生可以找北师大版选修6-8中的文章来读。阅读时,一定要把长难句的精读与文章的泛读相结合。加强长难句的精细化分析。在真正做到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泛读的量也要加大。7级要求除课本外要有23万字的阅读量,8级更要求除课本外有30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按照一套高考卷约5,000单词量来计算的话,7级要求做约50套题,而8级要求做约60套题。另外一定要从语篇的高度来审视整个文章。比如2010年北京卷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道题目的设置(是一道结构题)就非常有新意。

5. 写作:分话题写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2篇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以及2017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预测2017年的阅读理解还会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卷Ⅰ的研究,可以发现阅读理解的选材及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基本点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事实性和细节性试题的比例虽呈上升趋势,但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题等深层次试题仍占很大的比重。

2. 试题的命制彰显“四化”特征,即试题生活化、生活情境化、情境应用化、应用有效化

就体裁而言,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记叙文、应用文、科普说明文、议论文等,素材体现出高度的生活化和时代感,包括人物、旅游、艺术、社会、文化差异、帮助他人、景点介绍、生活感悟等;从试题的语言风格及用词来看,近几年高考所选的材料皆为地道的英语文章,且这些素材内容都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高考英语文章的整体选材既借鉴了英语国家文化、科技中积极励志的元素,也兼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元素,备考时,考生要在这些方面有所侧重。

3. 结合学科特点,凸显高考的育人导向

2017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在保持稳定的大前提下强调了学科素养、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这是高考英语试题极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体现。外语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更是为了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具备国家情怀,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发展保持信心。

二、清点知识版块

2017年英语高考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为: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要做到:(1)理解文章的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4)做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细节理解题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推理判断题。

试题 细节理解题 推理判断题 词义猜测题 主旨大意题 作者意图题 总计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9分 5分 1分 0分 0分 15分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11分 2分 1分 1分 0分 15分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 7分 4分 2分 1分 1分 15分

1. 细节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细节理解题是指针对文章的某个细节而设置的试题。细节理解题的命题方法有很多,如将文章中的几个细节(通常是四个)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判断是非(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选出错误的一项),或对几个细节进行排序等。解答这类试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定位法,即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索词,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将之与选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答案(此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常见词语的同义转换)。

(1)关键信息定位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于细节理解题,若涉及数字(日期、时间、价格等),可直接在文章中快速圈出,再找出数字及其对应的细节,如人物姓名、地点名词等。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B篇)“In the 1960s we were all a little wild and couldn’t get away from home far enough or fast enough to prove we could do it on our own,” says Christine Crosby, publisher of Grand, a magazine for grandparents. “We now realize how important family is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to be near them, especially when you’re raising children.”

What did Crosby say about people in the 1960s?

A. They were unsure of themselves

B. They were eager to raise more children

C. They wanted to live away from their parents

D. They had little respect for their grandparents

【解析】此题属于典型的细节理解题,通过题干中的时间“in the 1960s”不难定位到文中粗体字部分,而且句中的“couldn’t get away…far enough or fast enough…”是我们熟悉的“can’t…enough to do …”句式,表示“再……也不过分”,因此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为: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都希望离开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独立。选C。

(2)同义定位法。同义定位法是指问题所用的关键词和文中的不一致,但属于同义性质,即相同的意义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比如在原文中可能是traditional,但在选项中出现的是conventional,两者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有时也会有同义短语、句子和关键词之间的互换,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理解B 篇第24题的正确答案为“boring”,对应的原文信息为“ hasn’t been a terribly fun place”;第26题的正确答案为“They look nice”,对应的原文信息为“no matter how attractive they look in the store”。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D篇)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 Silences may be thoughtful, or they may be empty when a person has nothing to say. A silence in a conversation may also show stubbornness, uneasiness, or worry…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A. It implies anger B. It promotes friendship

C. It is culture-specific D. It is content-based

【解析】此题属于细节理解题,可运用同义定位法。本段首句中的“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与选项C中的“culture―specific”具有相同的意义,作者认为沉默具有文化特性,不同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选C。

2. 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断判断题是在理解原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语篇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细节的暗示,从而理解文章深层意义及隐含意义的过程。在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词有infer, imply, indicate, conclude, learn from, probably, most likely, prove, according to等。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B篇)Moving is not for everyone. Almost every grandparent wants to be with his or her grandchildren and is willing to make sacrifices, but sometimes it is wiser to say no and visit frequently instead. Having your grandchildren far away is hard, especially knowing yourchild is struggling, but giving up the life you know may be harder.

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the grandparents do in the paragraph?

A. Make decisions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ir own

B. Ask their children to pay more visits to them

C. Sacrifice for their struggling children

D. Get to know themselves better

【解析】根本段“it is wiser to say no”以及“but giving up the life you know may be harder”可推知,作者建议人们要明智,不要为了孩子而做出牺牲。选A 。

3. 词义猜测题的解题技巧

词义猜测题的考查方法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测词义。词义猜测题中的词、短语、习语要么是生词,要么是熟词新义,考生要做好这类题,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1)根据文中的定义、事例、解释猜生词。利用事例或解释猜生词,利用重复解释的信息猜生词。

(2)根据上下文的指代关系进行选择。文章中的代词it, that, he, him或them可以指上文提到的人或物,其中it和that还可以指一件事。有时代词指代的对象相隔较远,考生需要对前面提到的内容进行总结,才能得出代词所指代的事。

(3)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转折、对比、因果、同位等关系进行判断。根据上下文的连接词(but, however, otherwise, therefore, thus, in a word, to sum up等),可以看出上下句在意义上的差别。

(4)利用标点符号和提示词猜测词义。分号可以表示转折、对比或不相干的意义,破折号常表示解释说明。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B篇)Encouraging this kind of thinking has a downside. I ran the risk of losing those students who had a different style of thinking. Without fail one would declare, “But I’m just not creative.”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ownside” probably mean?

A. Mistake B. Drawback

C. Difficulty D. Burden

【解析】 “I ran the risk of losing those students who had a different style of thinking”与前面的“downside”为同位关系,句子是对单词的解释说明,“‘我’冒着失去那些有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的危险”即是对前面“downside”的解释说明,说明“我”的教育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故画线的词意为“缺点”,同义词是“drawback”。选B。

注意:如果某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高考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根据上下出正确的判断,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隐藏在原文该词出现的附近。

4. 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技巧

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题和理解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题目考查的范围包括基本论点、文章标题、主题或段落大意等,常见的标志词有main idea, mainly about, best title, topic, mainly discuss等。

在做主旨大意题时,考生要抓住首段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注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做题时,有时考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从选项出发,把选项与文章的内容进行比较,两者较为接近的即檎确选项。凡主旨大意题,正确选项必定是概括性的、抽象的观点。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D篇)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 Silences may be thoughtful, or they may be empty when a person has nothing to say. A silence in a conversation may also show stubbornness, uneasiness, or worry. Silence may be viewed by some cultural groups as extremely uncomfortable; therefore attempts may be made to fill every gap(间隙) with conversation. Persons in other cultural groups value silence and view it a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 person’ s needs.

Many Native Americans value silence and feel it is a basic part of communicating among people, just as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Thai persons do. Therefore, when a person from one of these cultures is speaking and suddenly stops, what may be implied(暗示) is that the person wants the listener to consider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continuing. In these cultures, silence is a call for reflection.

Other cultures may use silence in other ways, particularly when dealing with conflicts among people or in relationshi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power. For example, Russian, French, and Spanish persons may use silence to show agreement between parties about the topic under discussion. However, Mexicans may use silence when instructions are given by a person in authority rather than be rude to that person by arguing with him or her. In still another use, persons in Asian cultures may view silence as a sign of respect, particularly to an elder or a person in authority.

Nurses and other care-give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possible meanings of silence when they come across the personal anxiety their patients may be experiencing. Nurses should recognize their own person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ilence so that a patient’s silence is not interrupted too early or allowed to go on unnecessarily. A nurse who understands the healing(治愈) value of silence can use this understanding to assist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from their own and from other cultures.

What may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Sound and Silence

B. What It Means to Be Silent

C. Silence to Native Americans

D. 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

【解析】文章第一段的首句是中心句,意为“不同的文化中,沉默的意义不同”;第二段说的是Native Americans沉默的含义;第三段介绍了其他文化中沉默的含义;第四段说的是护士对于沉默的理解。由此可推知,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谈话期间沉默的不同含义,B项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A和D中的sound和speech不在本文的范围内;C中的内容明显只是文章的一部分。

5. 篇章结构题的解题技巧

篇章结构题要求考生能够识别文章、段落的组织结构或行文方式,主要的标志词如organize, structure, develop等。

(1)记叙文采取以时间为序、以地点为序、以故事情节发展为序(开端、发展、、结局)等叙事方式进行写作。以故事情节为序,可以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可先写结局,再写其他,最后写,这种叙事手法叫作倒叙。

(2)议论文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类:提出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引入段――导出论点――分点论述――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反面观点――批驳反面观点――提出正面观点。

(3)说明文往往采取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式进行写作,而这些说明方法都是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或问题更加清晰明了、真实可信,或者更具说服力。

三、打造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

1. 找到阅读理解的钥匙

对于阅读理解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考生没有必要掌握这些单词的拼写、搭配和用法,明白单词的中文意思即可,包括常见的涉及文化、科普、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等方面的词汇。在学习中,考生要有意识地利用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学习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提高词义的迁移能力。

2. 把好训练的材料关

选好了训练的材料就意味着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成功了一半。高考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材料多直接从英文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中精选,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更多地关注与当今社会、生活、科技、文化、教育等相关的话题,常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国内外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史地科技、自然现象、新闻报道、体育活动、广告说明、书信通知、目录等多方面的内容。

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多是说明文和议论文,趣味性不大,句子的平均长度和复杂程度要高于课文,语言结构趋于复杂,会出现长句、特长句。长句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从句,而且夹杂多种语法现象,如插入语、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双重否定句、虚拟语气等。

实践证明,句子的长度和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影响考生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一是近五年各地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的C、D、E篇;二是报纸,如《英语周报》和《二十一世纪英语报》。此外,考生还可以从网络上摘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感的文章和经典美文,既能增加考生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又能培养考生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3. 练出做题高分状态

(1)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精确度之间的矛盾。精读、泛读相互融合,能使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精读的目的是弄清每个词汇的确切含义及其语言功能,泛读的目的旨在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己处理语言现象的能力。

(2)提高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出现很多冗余无效的信息。因此在阅读训练时,考生要注意阅x的方法和技巧,不要在与题目无关的字句和段落上纠缠。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回顾;展望;必修;选修;双基;变化

2013年是陕西省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第四年。三年来命题由平稳过渡,新增内容适度考查,到逐年深入、逐步渗透。共同点都是围绕新课标范围控制在考纲、教材规定的范围内。2006年起每年试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60、0.56、0.61、0.56、0.66、0.56、0.64,呈明显的波动状态。近三年新课标试题难度特点为:10年起点低、坡度缓、落点低;11年起点高、坡度缓、难题散;12年起点低、坡度缓、难题少。近三年来试题内容模块分值分布:10年为必修88分、选修62分;11年:必修68分、选修82分;12年:必修59分、选修91分;基本可以看出必修内容在减少,选修内容在增加。

陕西省新课程自主命题展望:

一、传统内容的考点和试题的表现形式会有变化

1.函数与导数

函数作为主干考查变化不会太大,难点仍会是函数性质、函数与不等式、数列的综合。除了突出思想方法的考查之外,函数的应用的考查已经有逐渐加强的趋势。注重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函数的零点等新增内容会有所体现。另外,分段函数蕴含着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新课标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应该高度重视。

2.三角函数

由单纯注重三角变形和性质、解斜三角形为重点,到兼顾三角函数定义和应用及经典结论的证明。注重考查实际测量问题,凸显解斜三角形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陕西理科卷第18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可以说,这是最简短的高考数学题!提醒我们复习备考中要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来龙去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数列

数列知识要求变化不大,最大的变化是新课标突出了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强化了等差等比数列主干知识的地位。新课标更加注重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突出数列本质。数列试题的总体难度也有所降低。特别要提出的是数列单调性与函数单调性的区别。

4.解析几何

解答题从以前大纲版中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重点转变到新课标考题中大量的曲线交汇问题,特别是圆与其他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小题变化不大,注重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难度偏易。直线与圆的方程的考查较稳定,要求不高。

5.立体几何

新课程教材中引入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向量的工具作用主要在这个部分体现,而且考查的知识主要集中在空间角的问题上。由于增加了旋转体的知识,所以也要注意旋转体为载体的证明推理和计算求值问题。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也是新增要求,必须重视。另外,千万不要误认为引入了空间向量就淡化了对空间想象力的考查,事实上,新课程高考中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空间想象力的考查力度。比如填空题考查动态变化中的折叠问题,对空间想象力的考查很有深度,作为试卷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出现,有较高难度。

6.统计概率

从近几年各课标区考题来看,概率统计题必考一题,注重综合考查如2011年安徽理科卷,全面考查概率统计各个方面。除茎叶图、统计案例、几何概型、随机模拟等这些新增内容在新课标试卷均有所体现之外,传统教材中大纲版高考很少涉及的线性回归、线性相关系数等也有涉及,这与新课标中强调统计知识和考查数据处理能力是相吻合的。

二、新增及选修内容的考点相对独立,注意有限渗透

必(选)修新增的量词、算法、几何概型、茎叶图、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幂函数、函数零点(二分法)、定积分等时有出现。对新增内容的认识要放在中学数学的整个体系中重新审视,不要把新增内容看成是“旁枝新芽”,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的研究,沟通知识间的关系。这些知识点一般会以小综合形式出题。

三、试卷结构稳中防变,重视双基,以不变应万变

加强数学应用,注重阅读理解。试卷阅读量(文字和符号)较以往大纲卷增加不少。创设新情境、提供新定义、增加新信息,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体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现代数学理念。

注重基本知识。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发生发展过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让学生明白知识是自然产生的。新课标高考重在基础知识,且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方法蕴含于数学基础知识中,表现为数学观念,它们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步发展,同时又贯穿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过程。

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数学中的通性通法,尤其是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等方法的考查。也要特别注意课本中涉及的“不太常用、不太常规”的一些方法,比如证明正、余弦定理,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等方法有其技巧性,不加以复习就很容易遗忘。如陕西2011年理科卷第18题干脆就是课本问题。

总之,命题者是依据“两个有利的原则”严格按陕西省《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试卷结构、题型设计、试题难度和答题量都会与近三年相当。近三年的数学试题越来越“朴素”,试卷紧扣课标、考纲和教材。因此,只要我们一线教师能抓“标”抓“纲”抓“本”,能认真学习研究考纲、考试说明,明确复习主攻方向,肯定会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明.高中数学试题的命题方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3):53-56.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基本的一项。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但有的教师未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新增内容,使得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解决。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开辟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呢?

一、充分阅读,感悟文本

阅读的中心环节是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语文阅读目的在于学习语文,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因此,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诵读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感悟文本。如果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的前提下,让学生复述课文,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阅读。阅读教学要先读后教,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悟、去思考。学生能自主阅读理解的地方,教师不必多讲,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如教学《小巷深处》时,可以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诵读全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再让学生为课文拟一个副标题去读文本;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再读文本;最后让学生细读、精读文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训练复述、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个性阅读,体现人文色彩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验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个体的素养、文化差异会作用于阅读过程,他们的阅读感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自身的感受。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评价者,如果一味地按照参考答案来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过程,不能只看重结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筛选信息、思考、表达,经历的这个过程其实最重要,而结论对错无关紧要。其次,要善于激励学生。激励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最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学生看问题可能会出现片面化、偏激化,但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如果静止地看学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自主阅读,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阅读者,他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自主阅读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知,自己分析,自己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激励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发问,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读转变为主动地读。其次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自主阅读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开始阅读时往往不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思路,弄明白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再结合文本特点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比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后有的学生发问: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书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它是以‘我’的口吻写的;于勒是不是真成了百万富翁?于勒做得也不够好,他欺骗家人;菲利普夫妇是不是真沾了他的光呢?等,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给以具体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逐层剖开文章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指导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方法得当会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强化朗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诵读中能获取语文知识与技能,感悟语言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粗读与精读、快读与慢读相结合。知识是无穷尽的,面对知识的海洋,必须采取精读与粗读相结合的方式。略读是筛选有用的信息,精读是对重要信息中的精彩句子、段落等进行揣摩、鉴赏。最后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知识。阅读要注重眼、手、口、心并用,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阅读效率的提升,更需要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扩充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推荐一定范围的书让学生阅读,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课外阅读效果的检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给同学们讲述课外阅读的体验,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也可以开展小组读书竞赛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根据不同课文进行阅读指导,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读、细细品,组织训练,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去阅读语文,陶冶情操。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学到渗透着这种思想感情的作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培养阅读能力,从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5篇

英语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通过研究历年来的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和新课标教材我发现了一种词法现象,我认为它是新课标英语教学中需要强调但又被没能引起重视的一个细节问题,我要讲的词法现象不是大家常提到的构词法,这种词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易被大家忽视又让许多学生困惑的词法现象,不仅在新课标课本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在决定学生命运的高考试卷中以相当高的频率出现,如果忽略了这一细节,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势必会受到影响。

在大家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抓住了某些细节就能使学生处于优势,其分数势必会有所提升,也就在高考这场大战役中占了优势。

请大家先来观察一下这一细节,看一看句子中黑体字的词性和相应的汉语意思。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新课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听、说、读、写是是英语学习的四项重要技能,其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早年的《全日制中学英语大纲》就明确指出, 高中阶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2]( 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

一、《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量和能力的要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体现在对阅读量的更高要求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更高要求。

1、《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

《课标》要求高中学生(1)掌握3300个英语单词,较高的要求学生掌握4500~5000个词汇;(2)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词汇量要求的加大导致对阅读量的要求提高,直接导致对课外阅读量要求加大:按要求高中毕业时学生阅读量应达到33万词(其中高一和高二的词汇量要求在19万和25万词汇以上),有人测算过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平均每天阅读5篇英语文章。

2、《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标》中阅读能力要求为(1)“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2)“能通过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3)“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4)“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

对该要求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作进一步阐释: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在课堂内外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较强的获取信息和获得语言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高中生通过阅读教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和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相近的文学作品,能从电子或网络文本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阅读信息的加工处理,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进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师教的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种种不足造成学生对阅读课文不感兴趣、阅读习惯不好、阅读速度偏慢、有效阅读量不够,因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教师教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缺乏理论指导。多数教师缺乏阅读理论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阅读(2)轻视语篇分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语篇分析,而注重语法、词汇分析,习惯在语法和词汇层面做详细的分析、解释和造句, 而缺乏篇章的段落划分、篇章的主题及主题与段落之间的结构分析,有时甚至不作分析。(3)忽视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常常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 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4)忽略生词教学。由于新教材阅读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生词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略生词教学,把阅读课上成翻译课,忽略了阅读课的真正目的和重点。

三、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1、介入教学理论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帮助记忆文章内容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或采取的具体行为。认知阅读策略包括:expeditious reading strategies(高效阅读策略) 和careful reading strategies(详细读策略) 。高效阅读策略含三个亚策略,即skimming(略读)、scanning(查读)和skipping(跳读)。查读是指对全文的快速浏览,从而找出细节问题的答案。略读意思是查找文章的主要信息,如文章主题或段落大意,阅读时要求省去次要部分的语言信息。跳读则要求利用连接词或者标记词快速获取阅读信息,找出读者所需有用信息即可,所以往往不需要逐词逐句来阅读文本。详读策略包括understanding a text,lexis and syntax (即对文本、词汇和句法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就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并对课文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理解词汇则指理解词汇不太清晰的含义,对词汇未知意义的猜测等。理解句法就是在语境中理解并解释清楚各类语法现象。

2、注重语篇模式,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7篇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就是词汇量大(3500),从选修6开始词汇,文章难度猛增,但是从2011全国新课标试卷上我们不难发现compete,porch,campaign,caterfor,hobby,economy等选修上的词汇都是以生词处理标注有汉语的,单选中对词汇的考察表现为“老词新意”(新课标34题)和“新词熟意”(常用词义)(新课标26题)。这告诉我们,必修1-5要认真吃透;6-9选修教材,完全可以以泛读教材处理,重心落在熟悉词汇,利用语法知识理解长难句,增加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上面。

2、语法教――注重基础,强调运用

语法教有词法和句法两类,但是看近几年高考,我们一定要牢记大纲的说明:“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2011年新课标大纲的单选以语法为主,但22,24,25,27,28,31,32,33,从情态动词到定语从句没有难题怪题,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我们再题海大战玩文字游戏无异于浪费生时间。即使生得分最低的23题:

Planning so far ahead――no sense――so many things will have changed bynext year.(2011新课标卷)

A.made

B.is making

C.makes

D.has made

生大部分选了D答案,因为看到了so far这个标志词,如果教师从far修饰ahead这个单词讲起,再到现在时和完成时的区别,生会很难理解。可是一个重视听和读的同在读题的时候很容易就断句到Planning so far ahead,而不会读成“Planning so far”ahead,明白它和Working hard makes one succeed;Seeing is be-lieving一样考察-ing作主语表示一般情况而选C:Planning so far ahead makes nosense.所以我们的语法教应该定位为以基础知识、基本用法为主,强调运用,增强生利用句法分析长难句的能力,服务于阅读理解。

再例64(2011新课标全国卷C篇文章)

What does the word“residents'’in Paragraph 1 probablv refer to?

A.chickens

B.tomatoes

C.gardens

D.people

书中的原文是:

The familv’s old farm house has become a chicken house,its residents arrivingnext month.

生只要把代词its替换为a chicken house's(residents arriving next month.)一切就迎刃而解,马上可以确定答案为A.chickens

3、词汇教――借助工具,以句载词,能够使用

词汇是生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教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从《高考词汇表》中挑选出一些高频词、重要短语,通过造句、写作、课堂演示等方式强化生掌握应用上述词语的能力,特别要注意一些词意的拓展,即老词新意,帮助生清除语言障碍。

例如(2011新课标卷)

34.William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h to read,for his eyesight was beginning to.

A.disappear

B.fall

C.fail

D.damage

正确C.fail就考察的并非fail的常规意思:失败,未做,不及格;而是字典中的第5条:(健康,视力)衰退(to become weak)。

4、阅读教――题材多样,大量阅读,指导技巧

“得阅读者得天下”,师生都明白阅读在英语中的重要性。要注意阅读速度,单位时间的阅读量等等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在选材中教师要注意题材的多样化和原汁原味的英语;其次要有数量上的保证,可以提高生的阅读能力,对生其它块的得分也大有裨益。阅读中推断题和主旨大意题是生的弱项,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点带面,论点论据分不清,教师要指导阅读技巧,结合汉语的写作模式,指导生整体把握中心大意。高考新题型10分的“七选五”更是技巧的比拼,虽然今年的题第一次出现,比较平和,但教师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多指导做题技巧,争取阅读拿高分满分。

5、写作教――坚持背(颂)默(写),练(习)评(讲)结合

英语试题中25分的写作题也是英语成绩区分度大的试题。在英语教中发现生常见的问题有:1、常用词汇书写不正确:如:writing-writting,receive-recieve等:2、存在基本的句法错误There are 46%students agree with the opinions;3、不注意体裁,乱套句式。最常见的是“That's all.Thank you”什么作文都用上;4、语言不够流畅,认为好文章就是通篇套句式。对于前两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背诵和默写水平相当的文章,自己认真核对答案,掌握写作的常用词汇和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而且对于难度相当的改错题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后两个问题,教师在生的写作练习中,既要关注共性问题讲评,更要个别指导,对个人的症结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第8篇

(1)分析教学素材

一般来说,初中的教学素材以培养能力为主,作为教师,分析好了教学素材,就能更好地立足实际,为学生有的放矢地布置一系列学习任务。

(2)分析学情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心理障碍最小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尝试“跳一下就摘到桃子”的成功的喜悦。

(3)将“任务型阅读理解训练”与本校的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

1.与学校教学改革紧密联系的重要性。与学校教学改革齐步,将自己的训练模式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来,学生更易接受;与学校教学改革一道,可借助有效的监督和监控机制,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适时反思,避免在教学中走弯路。

2.具体做法。为了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阅读训练,笔者试着将训练的模式与本校的“五步教学法(师导生练、生学生练、生教生练、当堂训练、评卷辅导)”相结合:①“师导生练”环节。阅读课前,布置一系列紧扣学习主题的、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看似“高不可攀”的语言任务由“陌生”到“熟悉”。②“生学生练”环节。学生在课前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会引发新的问题,老师要在课堂上预留时间让学生质疑、咨询、再训练,强化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③“生教生练”环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一帮一”或“一帮二”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其间,以教师的课堂监控和教学指导作为这一环节顺利进行的保障。④“当堂训练”环节。教师根据指导、监控、观察所得,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将所有学生自学、讨论的知识汇总,形成问题再交给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中,考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⑤“评卷辅导”环节。“当堂训练”的教学反馈成熟以后,可以给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小测验”的结果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有了这个依据,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优辅差”。

3.教学实例(Go for it!九年级英语Unit 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和任务的布置。Task 1 .将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排序(督促学生去查找自己喜欢的、但又不知道名称的体育运动。)

Task 2 .完成mind-map

Task 3 .基于Task 2中的mind-map,强化训练,回答下列四个问题,达到巩固的目的。

a.Who invented basketball?

b.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

c.What is the aim of basketball?

d.Name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organization in America.

4.任务完成情况检查与监督。待同学之间交流以后,设计表格给他们再训练。

5.任务的反馈。当堂小测,测试内容就是课前安排的预习内容。根据小测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培优辅差”。

6.任务的反思。学生喜爱篮球,以极高的兴趣参与了教学,促成我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