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公司内部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一、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现状
我国财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是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进行集团化运作后,对集团金融业务进行集中整合并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的结果。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财务公司是一类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方面,财务公司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而出现,其发育于产业,又受制于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性”特征;另一方面,它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因此具有“金融性”特征;此外,它是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性”特征。兼具“三性”的财务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表1列示了我国财务公司不同阶段的相关数据。
截至2011年底,我国财务公司共118家,相比1987年的8家,机构数量增长14倍;资产规模18,214.43亿元,较1987年的20.55亿元增长885倍:利润总额359.90亿元,较1987年的0.05亿元增长7197倍。目前我国财务公司涉及30多个行业,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建立了资金集中、筹资融资、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等全方位综合性的业务体系,初步具备了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产业链化金融支持的功能,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营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重点说明了以下内容:首先,强调内部审计是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统一体,突出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关键问题;其次,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第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将其工作领域扩展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第四,赋予内部审计更加广泛的使命,即承担协助组织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
三、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的特性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制凸显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一方面,由于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的特殊地位,如果运转不畅、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的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稳健运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其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仅限于集团成员单位,服务行业和对象的高度集中性将导致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切实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顾问咨询职能有助于防范规避风险。
(二)财务公司金融机构的行业特性强化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财务公司对内是企业集团的“金融机构”,对外是集团面向社会的“金融窗口”。随着外部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和内部金融服务的逐渐深化,财务公司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务公司的内生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不可或缺和替代。财务公司诞生于大企业集团内部,立足于服务集团发展,在满足行业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也需要遵从集团管理的各类规定和集团战略发展规划。财务公司“寓管理于服务”的特殊内部企业性质决定了其业务开展的重点不仅在于盈利,而更强调对集团主业的支持。内部审计可以利用自己熟悉企业集团发展历程和背景,发展需要和规划的优势,在开展合规审计同时,推动财务公司贯彻服务集团主业的理念落地。
四、财务公司主要业务的审计要点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依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基本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为切实有效发挥在前台业务部门和风险合规部门之后的“第三道内部控制防线”的作用,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需准确掌握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点,重点对公司业务的风险性、合规性、内部控制、真实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价。信贷、结算和投资是各类财务公司基本都具备的主流业务模式,其审计要点简述如下:
(一)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为成员单位办理信贷业务是财务公司最主要的资产类业务。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是不能按时足额收回款项的信用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根据财务公司整体战略定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经济周期运行特点等因素,制订中长期信贷业务发展规划及风险管理目标、政策,是否符合审慎、稳健经营原则;(2)是否严格执行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授信限额及准入退出标准,并在信贷业务全流程、各环节严格落实既定标准和政策;(3)各项信贷业务风险事项是否得到持续有效的识别和监控,并能通过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报告路线及时预警和处理;(4)对单个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现状进行分析评估,重点分析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可靠、第二还款来源是否充分可实现;有无频繁利用展期、还旧借新等手段人为维持表面正常贷款形态、掩盖风险的情形。
2.合规性:(1)信贷政策与基本制度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各项信贷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的制订是否符合信贷业务基本规章制度和信贷政策要求;(2)各项信贷规章制度是否能够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方面政策法规的变化,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以保持其适用性;(3)各项信贷业务的实际操作是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各类基本制度、信贷政策、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要求,有无重大违法违规的信贷经营行为。
3.内部控制:(1)是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能涵盖各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各风险控制环节是否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是否恰当合理;有无内部控制严重失效,频繁发生信贷业务案件及其他重大风险事件;(2)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岗位设置及职能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牵制、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划分;(3)内部监督检查频率、内容及范围是否足够;检查发现问题是否有效整改。
4.真实性:(1)各项表内外信贷业务是否得到真实、准确、完整的核算与报告,有无人为调节信贷业务经营指标、从事账外信贷业务经营等违规操作;(2)各项表内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整或故意隐瞒风险损失的行为。
5.效益性:(1)是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信贷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是否严格按照业务数量、资产质量、业务办理的规范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2)贷款综合收益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等是否符合预定计划目标,与同业、基期相比是否有持续改善。
(二)结算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结算业务是财务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业务。结算业务的主要风险是资金集中结算的具体方式、各成员企业业务数据和会计核算数据不兼容、财务公司信息系统不完善、成员企业资金管理流程不尽相同等导致的操作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未按流程或逆流程支取银行存款和恶意透支银行存款;(2)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挪用银行存款的问题。
2.合规性:(1)账户开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多头开户和将经费账户出租、出借或转让给他人的问题;(2)业务是否真实、合规,有无未经批准或逆程序支取存款、套取现金、账户透支、挪用公款或私设“小金库”的问题;(3)账务核对是否及时、合规,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和不符账务。
3.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是否建立了相互监督制约的岗位责任制;(2)是否严格执行业务的授权、审批、检查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和重要空白凭证的购买、登记、保管、使用、收回等管理制度;(3)不相容职务是否实现了分离;(4)对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责任人是否及时进行纠正,纠正情况如何。
4.真实性:是否存在内外账务不符和存款不入账等问题。
(三)投资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业务广泛且具有混业经营的特征,除了自身常规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及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但和其它专业机构投资者相比,无论从投资经验还是投资策略、投资理念,尚存在一定差距。投资业务主要存在两类风险:金融投资工具自身的风险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对投资业务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是否有效覆盖投资决策、执行及管理的全过程;(2)投资部门的决策权利是否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否与资金计划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合作并受其制约;(3)投资组合管理是否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是否选择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组合,同时注意调节各种证券的持有量,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2.合规性:(1)投资业务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2)投资业务立项是否符合程序,相关内容是否完整;(3)投资业务的交易活动是否符合操作程序,签署的业务协议或合同双方权利是否明确,并严格履行。
3.内部控制:(1)投资业务内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是否完善;(2)投资业务组织管理架构的建立是否健全完善,部门岗位设置是否达到相互制衡的要求;(3)经营考核指标体系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经营效益和质量的提高,是否存在误导单纯规模扩张弄虚作假现象;(4)从业人员业务技能与专业素养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是否建立持续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
4.真实性:(1)投资业务收入是否及时准确核算,是否存在以收抵支、截留、挪用现象;(2)投资业务交易行为及经营数据统计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3)投资业务的风险损失是否真实反映,对损失的计量确认是否准确,是否已纳入相关减值拨备核算。
5.效益性:(1)投资业务收益是否充分考虑经营成本与风险要素;(2)相关资源配置能否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实际运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缺位。(3)对投资产品的经营效果是否及时评价,并采取措施积极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兆珍,高磊.IIA 内部审计定义演进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2(2).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公司 结算中心 资金管理
近几年来,企业集团的逐步增多与发展,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很多公司的业务范围都是跨区域管理。如何在这种形势下进行企业内部的经济控制与管理成为了困扰集团的一项大问题。一个企业集团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运营效益与管理水平,对整个公司起到了控制的核心作用。如何加大经济控制管理提高整个集团的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下面将具体介绍财务公司在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公司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财务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80多家到现在的100多家。那么财务公司到底在企业与集团中占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资金的集中管理
财务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集中管理资金,这也是财物公司的核心所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经济上会出现散乱及难以控制的局面,这就需要财务公司的专业化集中管理,便于为集团的财务管理进行专业化的服务。财务公司以公司的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提高集团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制度上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结算、统一监控、统一调度与统一运作。
2、实现集团资源的多元化
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大多是依托大型企业集团而成立。最主要的业务是为企业集团成员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与产品销售提供服务。财务公司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其在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方面的政策优势,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允许财务公司发行公司金融债用于支持集团主业的发展和配置中长期资产。
财务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借助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融资。同时,要密切关注企业集团的发展,参与资金的流动,积极开拓服务的新领域,使企业与财务公司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缓和自身的经济紧张状况,并以此实现经济的多元化。
3、财务公司的投资融资作用
投资只是财务公司的业务之一,它不应该成为财务公司盈利的重点和工作中心。除了投资之外,还有比如担保、拆借等也是财务公司的重要业务范围。财务公司的融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集团与自身的经济紧张问题,在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财务公司可以积极发挥这一重要作用。
二、结算中心的特点
第一,结算中心是随着企业集团的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出现的资金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集中资金优势,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等。它是公司内部办理现金的支付、结算及贷款业务的管理机构。它不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是一个公司内部提供金融管理服务的一个部门。
第二,结算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集中资金优势,加快资金周转,通过结算中心可以对资金的动态流向一目了然,控制资金。它有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与规划,合理调节资金的分配问题及其他问题,还可以减少内部的资金积压,降低银行贷款。
三、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必然性
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的使用质量。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将整个集团的资金集中到总部,由总部对整个集团的资金进行调度。比如公司的支付结算、融资管理等。集团资金管理可以在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相互调剂余缺,有效减少贷款数额与贷款规模,节约财务成本,最大限度地盘活企业内部资金,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信誉。
1、发挥财务资源的优势,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集团企业内部部门多,资金的使用范围广,资金的控制不好把握。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中各成员部门的发展不统一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资金的整合不规范,导致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降低。统一筹集和合理分配使用集团企业各部门的资金,可以降低资金筹集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资金收益,从而有利于保障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加强系统内部管理
各成员企业之间与母公司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部门之间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到母公司的经济利益。各个部门之间有着经济上的倾向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防止集团财务目标的偏离,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资金的流向,控制整个集团资金的运转则可以从资金源头上对整体资金加强管理,从而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
3、强化财务监控力度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通过对资金支出、流入的总控制,可以获得最快的知情权,可以比较早地获得重大的财务事项变动,第一时间控制资金的支配,并且合理地调度资金;通过集中管理,可以规范成员单位之间内部的不规范行为,有效防范互相担保的风险,从而避免集团整体的信誉级别,维护公司形象。在源头上杜绝任何不规范与不合理资金的支配,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
四、目前财务公司职能存在的问题
1、资金保值增值手段单一,风险过高
财务公司对汇集来的资金进行保值增值的手段和途径比较单一。这样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保守增值或者冒险两种方式。财务公司的这种状况导致很多财务公司对外投资失败。而选择保守的方式,时间过长,增值慢,在短时间内会抑制资金的调配。财务公司应继续扩大相应的业务,增加财务公司的可信度。在提高公司信誉的同时,增加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
2、结算功能专业化集成度不够
在结算职能上基本上照搬银行的固有业务范围和执业形式,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
财务公司要想为集团资金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科学地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想要让管理模式得到落实,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设置会计核算软件的兼容接口,就是建立结算的分类,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转账结算和对外结算分开。第二,财务公司的人员在银行开立收入户和支出户。规定收入户只收入不支出,这样财务公司所归集的资金将由银行自动收取。支出户主要用于成员单位的日常费用支出,大额支出必须通过财务公司进行。在这种规定下成员单位的资金支付建立在现金流量预算的基础上,财务公司行使了集团预算执行与监督的职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结算处理平台。财务公司的处理平台对内可以对财务进行内部的支出和收入,在资金有流动的时候自动生成现金表或凭证;对外要像银行一样,提供内部的密码进行资金调动。
五、企业集团如何发挥财务公司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1、建立适应现代化制度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有必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资金利用率。这个模式将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具体就包括将资金归集到一个管理机构,对其分配;包括统一使用、统一监督、统一管理。这样的模式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可以了解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不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从而在提高企业集团资金利用效率的过程中发挥它的核心作用。
2、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系统
会计结算体系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水平的高低。成本费用管理的是否得当,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所以会计核算是整个企业很关键的一步。会计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定制度,制定严谨的成本费用核算,将制定的规范制度落实到各个部门。对成本费的控制实施月季度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清算的结果要按照奖罚制度进行。同时分析在结算时所遇到的问题,并做成报告,交予财务部。各个部门的独立核算部门要严格遵守会计部所下达的目标,对资金进行监督与控制,各部门要进行统一的归纳与整理。
3、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要提高企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企业集团应该根据自身所提出的模式,将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整体业务素质,以便使财务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为了提高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财会人员后续培训教育制度,提高整体素质。财会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部门的运营状况。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应该让财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与水平。第二,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第三,实行财会人员内部交流及轮岗制度。企业在对财会人员进行内部交流和轮换时,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六、结语
企业集团是财务公司存在的前提,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存在的基础。现在的形势下要求公司逐步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要用科学的眼光去发展公司,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丽:国内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2009(16).
[2] 赵建军: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09(3).
[3] 梁伟华:关于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0(2).
关键词:集团财务公司;信贷风险;风险防控
一、引言
作为金融体系殊组成部分——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从1987年诞生起,现已历经近30年,凭借着高效的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效率、促进集团资源优化配置及日臻完善的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集团资金归集平台、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1四项功能,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拓展金融服务领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壮大自身金融实力,已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信贷业务是为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公司业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信贷风险防控对财务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风险因素分析
(一)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的外因
1、政策因素影响。
一是国家政策因素。由于财务公司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因而自身用以周转和兑现的资金数量有限。二是监管多头化。目前我国财务公司面临较强势的分业监管,监管部门较多,政策分散。各个监管主体基于自身需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制定政策,用以指导财务公司行业的规范、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财务公司需要在经营上满足各监管主体的要求,一些监管要求可能给财务公司业务带来不利影响。2三是集团政策因素。我国财务公司的股比结构基本上由集团母公司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公司产生影响,甚至个别方面对财务公司的正常经营形成干预,市场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实际遵循的最高法则,这就导致工作过程中,财务公司可能存在即便明知道相关决定不合理却依然要执行的客观现象。
2、“服务集团”属性易致风险集中。
财务公司在集团内开展金融业务,客户均为集团内成员单位,风险相较于银行金融机构较为可控,但同时因其依托集团、服务集团,受到集团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各个成员单位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可预见风险因素,易导致风险集中。而财务公司属于集团内生性金融机构,相对商业银行而言,分散风险的手段较单一,可能出现拓扑学连锁反应,产生信贷风险,致使集团整体利益受损。
3、成员单位的偿债能力。
信用风险上升较快,出现信用事件的概率将明显上升。以能源集团为例,近两年来,能源主业板块煤炭行业受生产成本的逐年递增和市场的低迷及进口煤炭竞争激烈等内外在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煤炭产能释放的矛盾将愈加突出,供需两端的“一增一减”使得煤炭企业经营效益日趋下降。另一大主业水泥板块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内水泥需求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水泥价格的淡旺季波动更为明显。由于水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仍处较低水平,与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导致水泥产品长期低价运行,盈利能力偏低。基于上述原因作为主业的两大板块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下滑,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可能导致信贷风险。同时成员单位在借贷过程中常出现“借新还旧”的情况,一旦财务公司的筹资能力出现变动或者资金短缺,支付危机出现的概率便相应加大很多。
(二)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的内因
1、管理处摸索阶段。
财务公司在金融市场上是近三十年来出现的新生力量,其在自身的信用管理机制与信贷方式上,还处在摸索阶段,出现信贷风险是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尴尬期”。
2、风险管控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风险管控独立性问题。拓展业务往往和合规稳健存在一定的冲突性,可能出现为业务拓展而忽略合规的情况。部分财务公司尚未形成完善、垂直、独立的风险管控体系,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干扰性因素较多,独立性体现不够,部门与岗位之间职责可能存在模糊地带,可能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从而影响风控独立性判断。二是风险管理方法滞后。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视定性分析,主观性强,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的科学性不够,与商业银行运用大量数理统计模型等先进方法相比,仍有待提升。三是风险管控人员素质仍待提高。风险管理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领军人才,导致可能存在监督管理留有盲区,或由主观性较强的人工稽核的审查制度占主导,易导致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不稳定。随着信贷业务品种推陈出新,每个信贷业务的风险点及防控方式各有不同,财务公司较难做到各个业务品种匹配相应专业人才。同时大部分中小型财务公司存在人员储备的不足的问题,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多肩挑的情况,面对繁重的任务,自身能力与工作意愿大打折扣,埋下了信贷风险隐患。四是全员合规理念树立不到位。尚未对全员形成全面的风险管控理念,导致在实际中出现风险管控仅仅是风控合规部门的事,致使很难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各个岗位业务全流程。
三、财务公司的信贷风险危害
(一)与商业银行不同,财务公司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盈利目标和发展战略不一味以利润为导向,且受到吸收存款范围的制约,决定了财务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同业存放、信贷业务。近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同业存放利差空间不断缩小,信贷业务收入将成为财务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一旦发生信贷风险,产生不良资产,其危害的集中度与难以化解的程度将更甚于商业银行。
(二)设立集团财务公司的基本属于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充当领军企业,而财务公司通过发挥资金管控能力,构建内外一体化、渠道互补、结构合理的融资体系,实现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盘活集团资金的作用,尤其当集团、成员单位面临临时性资金短缺时,能够发挥内部资金融通功能,确保整体资金链条安全,从而实现集团战略规划3。
四、财务公司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风险防控、构建体系
第一,构建全面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约束的风险管理终究是纸上谈兵。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业务制度与风险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作为业务部门制定业务管理办法,作为风险合规部门,制定相关内控合规制度,同样是制度,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国投财务公司业务制度侧重按照业务条线,从贷款申请、资料审查、合同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管理;内控合规制度对各业务流程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和细化4。能源集团财务公司从开业以来便注重制度建设,根据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及时梳理、更新、拟定制度,对尚无制度规范的业务和环节设立制度予以规范,消除制度的空白点,提高制度的适用性。通过制定《贷款业务操作规程》、《信贷及投资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有效规范信贷业务的开展。同时及时根据各项信贷业务品种拓新情况,做到制度先行,及时制定相关新制度,确保新业务稳健合规开展。第二,设置专业委员会强化内控。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信贷审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门组织,通过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确保各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从战略高度提高内控的重要性。各专业委员会实行实名表决制,审批程序流程化、透明化、公正化,确保各位委员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提高公司对贷款的审批效率和防范增量风险的能力。第三,牢固构筑前中后台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风险防线。业务部门为第一道风险防线,风控合规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审计稽核部门为第三道风险防线,从监督和事后检查的角度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部检查和评价。通过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防微杜渐,将风险管控融入公司各项业务流程,让风险防范和合规管理成为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第四,尊重财务公司独立性。集团公司在财务公司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指导与协助解决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与此同时应当尊重财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主体地位,给予财务公司充分的经营自,不采取行政手段人为干预。同时应注意在机构、制度、人员、资金、资产、账务、营业场所等方面的相分离,切断风险相互传导渠道,严防系统性风险。
(二)把控源头、规范合同
注重规范、强化流程、有序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从合同源头遏制遏制信贷风险源。能源集团财务公司采取以下措施防控合同风险:一是注重文本规范。对公司常用的如《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服务协议》、《最高额保证协议》、《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等信贷业务合同制作格式文本,并明确规定业务部门、经办人未经流程报批,严禁擅自修订格式文本进行修订,切实把控合同风险源。二是强调流程管控。严格把握“合同审查、签订、履约”三道程序,执行合同会审会签制度,重大合同执行报送制度,实现合同全过程管理。三是强化担保措施。多样化方式加大成员单位保证责任,能够有效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四是落实岗位责任。落实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建立合同纠纷预警机制,形成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归口把关的合同管理体系,杜绝发生因合同管理不善造成纠纷或损失的情况。五是加强履约跟踪。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业务主办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相关部门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予以协助,每月初由业务部门向风控合规部门报送该月合同台账,风控合规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三)稽核检查、不留盲区
首先,通过日常开展信贷管控工作,对每笔发放信贷业务进行合法性、合规性的贷前审核,把好准入关口,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保证公司信贷业务质量运行良好,防止出现不良信贷资产。其次,针对性开展专项稽核工作。如能源集团财务公司通过开展信贷业务、信贷档案管理、票据业务等专项稽核,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从而保证信贷业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控管理到位。
(四)审慎分类、增强防御
对存量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有利于有效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同时不断增加不良资产准备,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坚持每季度依据监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存量资产进行五级分类,确保公司对信贷资产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进行及时预警,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二是实施动态拨备管理。以中国电子财务公司为例,其在按原标准集体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每年增加计提1000万元,直到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2.5%为止。
(五)量化风险、提高管理
我国财务公司大多采取定性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模式,没有通过严格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应积极借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研究成果,逐步实现由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由单一资产的信贷风险分析向资产组合分析转变,建立信贷业务风险识别模型。采用外部评级数据计算VAR,以保证评级及违约概率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财务公司也可借鉴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利用内部评级结果来替代VAR,用以计算近似VAR的方式。在时机成熟时建立内部评级结果与外部评级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内部评级的权威性和使用价值,最终达到准确计算VAR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信贷风险的定量分析。这样,在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就可以通过监控相关因素的变化,预测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及时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5。
(六)宣贯合规、全员普及
信贷风险管控不仅仅是靠技术和制度,更重要的是培育合规管理文化。使全员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对风险有统一的认识,有统一的行为模式。能源集团财务公司多管齐下,稳步推进合规培育。一是通过公司内网、月度例会、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二是将公司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中心组学法、法律培训制度化,确保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法务人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三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多样化合规宣传。四是在公司内部通过高管授课的方式,让全体员工迸发出学习热情,增强员工合规守法的自觉性,培育合规文化。五是逐层逐级签订《案防责任书》、《合规承诺书》,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防控体系。
五、结束语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与企业集团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在企业集团金融产业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财务公司,如果能够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不仅是对财务公司自身综合实力与风控能力的全方位提高,更是实现集团战略的重要保障。财务公司应随着实际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防控信贷业务风险的举措,为防范信贷风险擎起坚固的绿色屏障。让财务公司这一新生力量,实现安全有序稳健运营,在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评价[2014]165号》)
[2]何双喜,《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财务公司2012年第5期
[3]林非园,《从资金链角度看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对企业集团发展的作用》,中国财务公司2013年第2期
[4]代中平,《关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设想》,中国财务公司2013年第2期
论文摘 要:企业集团如何保障集团各层级、各地单位和各组织成员紧密结合,保证资金安全,并积极主动实现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成为一个难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途径就是建立统一的结算和集中核算体系。文章在企业集团统一结算的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企业集团集中核算的方式及其核心问题,研究总结可供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借鉴的成功经验。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行为受到产权单位的行为和产权力量的约束。企业集团由于经营规模大,资金链拉长,地域分布广泛,如何保障集团各层级、各地单位和各组织成员紧密结合,保证资金安全,防止出现支付危机,并积极主动实现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其中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建立统一的结算和集中核算体系。
一、企业集团统一结算的理论基础
1.借贷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在信贷市场中,企业在投资成败和还款保证系数上拥有更多的信息,而银行在信用评价、贷款能力、期限结构等方面拥有着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企业和银行之间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借贷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摆脱对银行的依赖,大企业便会寻求设立财务公司等内部的金融机构,已达到服务自身的目的。内部金融机构在母公司及股东的管理之下既对企业的情况熟悉,同时又能对集团成员企业的现金流转进行监控。
2.有价值的创意理论。有价值的创意理论是指新创意能获得额外报酬。经济发展的加速度来源于创新,这种创新既包括技术方式的创新,也包括生产组合方式的创新。在资本市场中,没有免费使用的资金,每项资金的来源都有其成本,财务必须合理并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货币资金作为支配财货流程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这种流程可以看成是企业内部的金融活动。当企业的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企业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就会在内部设立专门机构进行资金管理、信用销售等金融活动,这就是企业金融活动的创意。
3.理论。理论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为了保证在契约程序上最大化各自的利益,委托人和人都会发生契约成本。理论认为,当经理人员本身就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时,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经理人员会努力地为自己而工作,这种环境下,就不存在什么问题。当大公司中的一个经营单位需要资本时,与使用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相比,使用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筹集资本的成本更低。在内部资本市场中,对子公司资产使用的剩余控制权与资本中的资本提供者的利益相一致,而外部市场则不会如此。因此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中,资本提供者和资本使用者利益矛盾相对减少,同时还会使集团内部资产产生协同效应,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集团统一结算的基本模式
1.集中结算模式。集中结算模式是由集团公司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取消各级单位的所有对外银行账号,所有单位一律统一在财务结算中心重新开设银行账户,各子公司根据授权通过集团财务结算中心办理银行收支业务。内部银行还统一制定结算方式、结算时间,规范结算行为,同时对结算业务中的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资金使用中的盲目性。
采用集中账户可以结余大量的流动资金。在集中结算以前,每个二级单位都有自己的银行存款,以保证自身的资金使用。集中管理之后,由于每天只有一部分单位需要使用资金,财务中心现金的余额只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即可,减少了大量的闲置资金,其余资金可以用于对大项目进行投资,即便不投资,光节约的利息就不在小数,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级单位之间存在相互拖欠款项的现象。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关于内部银行的专门的监管法规,因此集团设立内部银行还须遵守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文,在现行法律环境范围内合法运行。同时要与现行财务会计核算体制相结合,发挥事前、事中控制作用。此模式适合下属企业集中在同一区域的企业集团。
2.财务公司模式。集团财务公司是以集团公司为主出资组建,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设立,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专门从事集团公司内部资金融通业务的非银行性金融公司。具体作法是以集团公司财务部的名义成立资金结算处,要求各子公司尽量将“乱”设的账户逐步转移到财务公司开设,通过财务公司办理各子公司的结算业务,由财务公司总经理负责集中结算的运作管理,纳入集中会计监控体系的各子公司的会计业务由财务公司处理,各子公司之间的业务直接在财务公司内完成,对外业务则先通过财务公司再与商业银行办理。财务公司的结算功能与设立财务计算中心基本相同,集团内部的结算都通过财务公司来办理,既减少了资金在途,又方便了企业结算。另外财务公司利用自身的金融功能和服务手段,在人民银行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吸收集团成员存款、同业拆借、外汇及有价证券交易、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手段,为集团开辟广泛的融资渠道,为企业集团创造宽松的资金环境。通过多品种系列化的金融服务,较好的解决了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不同的资金需求,弥补了缺口,有效发挥了金融调节作用。
3.银行模式。银行模式是由集团财务部各下属企业在当地开设银行账户并与当地银行签署账户操作管理合同,当地银行定期与集团财务部保持直接联系,提供各种重大银行业务记录。通过银行实行集中结算的模式虽然能够达到实施监督的效果,但是该模式容易产生大量的沉淀资金或者引起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金的不合理占用。此模式适合下属企业分布于不同区域的集团公司。
4.局域网模式。局域网结算模式主要是在集团的财务处和各分支机构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之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当下属公司需要资金时通过网络向总部提出申请,经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审核、批准后将款项拨给下属单位(下属单位开立两张信用卡,一张属单位,一张属负责人),业务完成后通过网络录入,发票等相关原始凭证可通过特快专递发送集团本部,总部对网上录入内容与发票进行核对,审核无误后对原来划拨的款项实行多退少补。
三、建立健全企业集团集中结算需要处理的问题
1.加强管理。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在思想方面要认识到资金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每一个人都负有责任。
2.完善控制体系。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及其他业绩考核制度作为结算规定的目标、内容和标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与工资考核挂钩,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警,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三管齐下的监督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运行;通过内部审计保证结算过程中流转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以提高结算的效率,保证及时提供结算信息。
3.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弱化了传统会计的工作,要求其了解计算机的软件设计和硬件配置,能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关支持,因此须具备综合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与管理,2009(3)
2.张双才,于增彪,刘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8)
2018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资金结算部按照公司总体部署,以安全防范为主题,强化结算基础管理工作为主线,坚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公司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在结算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较好的完成了资金归集、支付结算、中间业务收入、对账、反洗钱等各项任务,部门员工的防范意识、业务素质、核算质量、服务技能等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将本年度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服务工作,践行首问负责制
资金结算业务是财务公司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资金结算部是直接展示财务公司良好服务的“文明窗口”,资金结算部的每一个员工需要用点点滴滴的周到服务让成员单位真正体会到财务公司员工的真诚,感受到在财务公司办业务的温馨。所以需要我们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用心服务,真诚服务,以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赢得成员单位的信任
二、重视账户管理、资金集中度工作,提高资金归集率
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也是资金结算部的重点工作。2018年上半年对账户进行了梳理,对零余额账户、资金归集率较低的账户、结算量小的账户进行了询问、走访分析,每半月汇总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报表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通过电话和走访了解其资金分布和使用情况,不断提高资金归集率。
在集团主要领导和国开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成员单位的鼎力配合下,2018年11月5日,财务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银企直联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政策性银行资金的归集。在国开行开户的23家单位28个专户共计6.57亿元资金实现归集。对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迈出坚实的一步,有利于推动解决存贷双高、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紧跟公司发展,配合各部门大力开展票据业务
2018年,我的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担任资金结算部副经理一职,除了协助资金结算部经理做好资金归集、支付结算相关工作,有效协调部门各岗位人员团结协作,促进了各岗位的交流、合作与团结,主要工作重点还是票据业务。商业汇票的开立、查询查复、到期解付,汇票的验票,票交所纸票登记、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工作。上半年电票业务还在筹备阶段,纸票单张开票金额不能超过100万元,导致票据张数急剧增加,给票据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18年06月25日财务公司开出了第一张电子商业汇票,标志着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正式上线,票据业务量也随之快速增长,我深知责任重大,不能出任何差错,本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笔业务。
2018年上海票据交易所全力推进纸电票据交易融合,自收到票交所交易接口直连的接入通知以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3轮联调测试、2轮数据迁移测试以及4轮投产演练工作,有序完成了各项业务及技术准备工作,并作为首批直连接入会员单位,顺利完成了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直连的接入工作。
四、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对账工作,重视对账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双方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营及账务记载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堵塞资金管理漏洞,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及时发现差错事故和经济案件,促进双方内控制度建设,资金结算部非常重视与成员单位的对账工作,严格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每月初及时生成上月对账单并及时催促跟进成员单位及时完成对账工作,截止2018年11月30日,一般结算账户451个,保证金账户90个,定期账户40个,做到每月与成员单位对账率达100%。
五、规范管理和使用重要空白凭证
资金结算部严格按照财务公司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有关规定,对重要空白凭证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证印分管、证押分管”的原则,设立了《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如实登记保管、领用、使用情况,保证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并设立了保险柜妥善保管,用于存放重要空白凭证。
六、加强与其他部门间沟通,提高工作质量
在公司内部的沟通也非常重要,除了本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只有沟通好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
七、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我参加了“万民党员进党校”的学习培训,丰富了自己的政治理论基础。同时,随着票交所纸电融合工作的开展,为使相关人员全面掌握了解票交所纸电融合后直连系统操作规程,规范系统操作,保证业务合规发展,公司组织员工参加了票交所系纸电融合上线培训。本次培训针对票交所系统直连特点、上线后应注意事项、系统具体操作流程、操作中的风险及潜在风险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讲解,使业务人员更直观的了解到了系统使用操作各项要求,提高了业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风险意识,起到了良好的培训作用。
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虽然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不断成长,然而,我也清楚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第一是学习不够,对公司制度的学习不够深入,对很多金融产品的了解程度不足,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深入剖析还欠缺,需要加强主动学习和思考;第二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第三需要学习加强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对明年的工作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自己珍惜自己在岗的每一天,将每一天的工作做到最好,现对明年重点工作计划作如下安排。
1、结合现在资金结算部业务现状,继续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让机器最大程度代替人工,减少不必要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学习。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工作岗位的学习,加强对公司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加强团队建设。良好的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员工之间的信任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资金集中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资金管理方式,是现代公司对资金集约化管理的重大创新,能够有效的稳定集团内部资金周转,促进资金优化配置,减少资金沉淀,调节资金余缺。文章结合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分析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集团内部各个部门、业务组协同合作,实现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集团公司是由一个母公司以及若干个下属公司以股权、产权作为连接纽带组成,这种联结结构和经营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管理也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当前,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在管理理念、成本运作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资金运作不透明、长期“三角债”过多、监管力度不足、预算不完整等问题,如何提高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资金集中管理存在较多的操作风险
由于不完善的资金管理程序设计、员工日常工作与决策的失误、公司管理系统的缺陷或者外部因素等原因造成损失的风险称为操作风险。目前,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往往由于内外部欺诈、业务中断、客户及产品和业务的操作等原因造成公司资金链不稳定、资金亏损过多、资金来源去向不明等现象,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和运营环节之中。此外,也会由于集团公司员工责任心的缺乏、信息系统的故障、沟通机制的不健全、上下级之间的舞弊行为等等原因导致的资金流失以及配置的不合理,给集团公司的资金链条带来很大损失。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理念没有得到贯彻执行
目前,部分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仅仅停留在提供如何集中资金的方案上,结算中心的工作也主要集中在对成员公司资金的回收和划拨上,更多的是对下属公司资金实行收付的监督。资金的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缺少有效的信息集中和反馈机制,没有很好的突出资金服务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如何减少由于资金的沉淀给资金集中利用效率带来不利影响的思考。各个独立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较多考虑本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和资金管理状况,缺乏资金管理的集中意识,没有形成从整个集团利益考虑的整体观念。此外,由于集团公司内部复杂的管理结构,沟通的不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集中管理。
(三)不科学的资金集中管理导致集团内部的综合成本增加
如果集团内部全范围的资金集中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管理综合成本增加。许多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发展势头强劲,需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特别是一些项目需要长期资金支持,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属公司取得贷款的难度。因为集团内部往往会有内部贷款限制的项目,集团通过回收下属公司的资金,将当日账户清零,并指定合作银行管理资金,这样就增加了下属公司与当地银行的联系难度,也增加了集团资金管理的综合成本。对于非绝对控股和已经上市的下属公司,将其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加大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那些资金雄厚的上市子公司或分公司。
二、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操作风险的防范
首先,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控制度和监督管理,防止资金管理人员个人权力过大,划分明确的权责关系,各级人员对自己的上级和下级负责执行和管理。设立客观性较强的审计机构,只对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并通过自己的管理部门对资金集中管理审计的信息予以披露,分析产生操作风险的薄弱环节并监督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其次,对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运作流程进行规范化。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流程,根据流程设置具体的执行部门和相关的负责人,将权责细化明晰,增加公司内部资金在各个环节以及各个下属公司的运营效率,分散各个部门的权力,降低公司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再者,加强对相关员工的培训,对审计中发现的操作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员工认识到操作风险的危害性。安排员工在各个部门轮转,不仅可以使集团员工了解公司各个环节的具体执行规范,更可以让他们知道各个环节容易产生的操作风险。最后,还要加强对合作公司的管理,要了解目前合作公司的债务状况、信用状况等,在签订合同之后也要定期的进行跟踪,减少资金方面可预见的损失。
(二)强化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的意识
强化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就要改变原有的对资金监督和控制的理念,实行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并存的模式,强化对资金的管理,将资金用于对外融资、对外投资和提供金融服务等多项职能,树立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此外,还要对财务系统进行完善,将各个下属公司和总公司的财务系统并轨,方便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运营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和分析,并对其资金管理提出指导和服务。加强各个下属公司的联系,树立集团公司的整体观念,拓宽视野,以集团利益至上的观念为指导,从集团的整体利益高度看待集团内部的资金集中管理。此外,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市场化、银行化管理,尽量避免下属公司的不良贷款,对下属公司的贷款应该按期收纳,不能形成拖延归还集团资金甚或拖欠的不良风气。中海集团自97年成立以来,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意识,大胆进行改革,不但对资金的上收进行监督和控制,更对上收的资金进行优化管理运营,设置资金监控体系。目前,中海集团净资产增加至成立初期的1.64 倍, 盈利率增加476%,利润由亏损到盈利近百亿,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于世界大班轮公司第十位。
(三)实行差异化资金集中管理,降低集团内部的综合成本
将全资子公司、资金丰厚的子公司以及绝对控股的子公司完全纳入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范围之中,资金的集中度也应较高,对于那些非控股的下属公司或者资金相对较少的下属公司,应该从降低集团的综合成本出发,适当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或者不再纳入范围。此外,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后,取消各下属公司对银行的融资权限,将集团内部公司的贷款需求通过集团资金予以协调,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的优势,使得公司的融资贷款利率实现最大化,进一步降低公司的成本。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对全球500 多家公司逾1500 个账户进行管理,使外部银行账户基本成为“影子账户”,实现了集团“一个账户”。每日各外部账户通过这一个账户将全集团资金回收,并且建立了海尔集团全球资金集约化管理中心的雏形,对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了外汇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了资金集中结算成本。
参考文献:
[1]辛奉来,朱学义.试论中国公司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第六种模式———商业银行模式[J].会计之友,2014(21).
陈思拢航几年,中国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尚世影业也做了相应分析与调整,从以前的传统电视剧为主要业务,逐渐转变为电视、电影、在线内容三线并行,目前这三项业务占公司整体比例的90%,另外的10%来自于内容营销、艺人培训、影视策划服务(比如文学策划的服务、剧组管理的服务等)。“三大三小”构成了尚世影业目前业务的综合体系。
记者:2017年,尚世影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是什么?
陈思拢荷惺烙耙凳且患夷谌萏峁┕司,需要契合媒介市场的发展。今年,尚世影业的大目标就是让公司的架构、产品运行流程、内部配置结构与市场契合,转型就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对此的态度仍然非常坚定。
电视剧方面,继续强调原创与精品,《转角之恋》《国民大生活》《老中医》都是原创作品。与此同时,我们要培养年轻的制片人团队,通过网剧和周播剧的全新启动,促进公司业务体系做出改变。电影方面,第一,尚世影业首次尝试完全自制,公司储备的各类IP逐步由单纯的为剧服务,转为剧、影兼修,如改编自同名话剧的喜剧爱情电影《21克拉》,将于2017年正式上映。与此同时,公司内部也在力抓原创剧本。第二,大片参投,主攻类型电影,兼带社会责任,在参投的同时,也会参与影片部分地区的宣发,如《地球:神奇的一天》,尚世影业与国际合作方共同参与全球分账。第三,与海外优秀公司合作,引进适合中国市场的影片,如3月10日起在国内上映的日本CG大片《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
记者:尚世影业在IP选择上有哪些衡量标准?更倾向于哪些类型的IP?
陈思拢汗司有严格的文学审核流程和项目审核流程,负责审核作品的质量和项目的性价比,买回的IP作品也要经得起时间的等待。我们并不会一味拿高价去买市场上很火的IP,对IP的衡量标准主要看重性价比。
目前,尚世影业储备的IP类型主要分为三种:重大题材、品质剧、市场剧。重大题材如《红旗漫卷西风》,尚世影业要肩担社会责任,宣传主旋律。品质剧的标配是“好编剧+好导演+好制片人”,如《平凡的世界》,高品质剧会让观众口口相传。相比前两者,市场剧的宣传比较重要,提前让观众知晓项目的运行是一种诚意,并且可以把观众的反馈结合到制作中,和许多公司一样,市场剧也是尚世影业制作最多的类型。
记者:影视作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也许当下火爆的题材到开播时已经“过气”,公司在立项时如何把握前瞻性?
陈思拢赫馐谴蠹叶急冉瞎刈⒌奈侍猓我们有两个试图解决的方案。打个比方,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等原因,农业经常出现大年小年的问题,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仰观天象便预测今年的农产品比例,二是永远做最好的农产品。我们选择后一种。
同理可得,尚世影业的产品线并不是遍地开花的,我们主要是现代都市题材剧,而战争剧、年代剧和古装剧比例很少。因此在做好市场预判的同时,把现代都市题材剧做到影视市场上游的成绩,是我们当下努力的方向。
记者:你曾提到,目前面临的最大市场压力来自用户,尚世影业如何更好地贴近用户,了解用户需求,做好用户调研?
陈思拢汗司专门成立了信息部,负责数据性的工作。信息部每天为公司员工用户数据的报表,为了把“用户”的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到每名员工的潜意识中。
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对“用户”概念的敏感度是参差不齐的,这与工作习惯、团队配置和年龄有关系,但我们始终努力在做这件事。比如《求婚大作战》已经杀青,但从立项开始,我们始终与用户紧密联系,获得有价值的观众反馈,事实证明,这对作品创作非常有帮助。
尚世影业是B2B的公司,但在电影领域出现了B2C的趋势,因为去年上映的《我们诞生在中国》,使观众知晓了尚世影业,并且忠诚度很高。这也倒逼我们需要对此做一些新的改革,比如引入国际成熟经验,专门为初剪完成的电影开设观众测试场、根据科学的调研报告对影片进一步修改等等,一旦决心改革,一系列配套服务就需要跟上去了。
记者:尚世影业是否会追求头部内容?
陈思拢汗司背后有资本支撑,才会做头部内容,但是必须要保证其流动性和多样性,只有库存处于不断循环的运作当中,才能降低风险。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去年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在中国股市的公开数据中,影视板块增长率排在最后,市值下降最快。其中排名前十位的影视公司基本都在做副业,比如游蚝头康夭。基于此,尚世影业今年尝试了影游联动(《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即是与东方明珠旗下的游戏产品呼应联动),未来还会做更多的尝试,继而形成模式。即便如此,影视公司的终极目标,仍是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作品。
记者:今年SMG全面开启“文化+金融”新探索,成立首家广电财务公司,这对尚世影业有什么影响?
陈思拢喝绻说尚世影业是一架战斗机,那么财务公司就是一架空中加油机,战斗机常常会出现油量不足的问题。在遇到大项目时,尚世影业只靠公司自身的资金循环很难保证速度,想要持续作战就会很难实现,财务公司这样的加油机会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帮助。比如《紫川》,我们想要做成多季作品,又要保证精品的质量,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财务支持,这时候,财务公司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记者:从新闻领域转型影视行业,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思拢翰还苁亲鲂挛牛还是做影视剧,二者都是通过媒介传达内容,唯一的差异是产品创制的周期不同。过去几年间,中国的媒体格局从央视一家独大、各家卫视居其次,逐步发展为几家卫视争强,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和电影市场崛起。我们不能忽视未来将在移动端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新的技术也会催生出更多的媒介形态,影响用户的眼球消费时间。
【关键词】 产融结合; 企业集团; 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7-0042-04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实践表明,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集团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集团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产生一种跨行业的协同效应,最终形成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从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来看,80%以上都采取了产融结合的战略。据资料显示,我国11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87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占比68.38%;若把股权比例提高到5%以上,仍有77家进行了“产融结合”,其中包括38家世界五百强中的央企。从产融结合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各个行业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融结合现象,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进行产融结合的企业比例最高,几乎占到该行业所有企业的一半(吴利军、张英博,2012)。这是因为大型电力企业以工业资本居多,资本流动性缓慢、负债率偏高、回报率低等问题突出,适度采取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显得很有必要(孙艺新,2009)。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如果集团内部金融风险显现,会造成风险在集团及其子公司之间传递,进一步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主业被拖累,影响集团整体运营。本文以华电集团为例分析我国中央电力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现状及对集团的贡献,总结其在产融结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研究和探索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主业优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
一、华电集团产融结合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简称“华电集团”)是2002年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时组建的五家全国性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以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截至2013年10月底,中国华电装机容量10 882万千瓦;资产总额6 494亿元人民币;2013年1至10月份发电量累计达3 788亿千瓦时。2009年以来,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利润年均增长73%,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华电集团在2013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以293.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89位,较2012年上升44位,在上榜发电央企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
近年来,华电集团坚持“价值思维”理念,有效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打造“电力、煤炭、金融、工程技术”四大产业,逐步构建了面向集团公司内部的较为完善的金融运作体系。2003年至2004年,华电集团先后组建结算中心,成立了华信保险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重组设立华电财务有限公司,这是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第一家成立财务公司的电力集团,实现了金融运作“三部曲”的战略目标,初步形成一个面向集团公司内部的金融运作体系,实现了内部金融资源的整合。2005年,公司确立以发电为主体,煤炭、金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2007年,以华电资本控股公司为核心,确立了投资基金、银行、信托公司的“新三部曲”目标并积极推进。到2007年底,“新三部曲”目标也基本实现。根据华电集团总体战略和金融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将金融产业打造成为集团公司金融服务、金融研发和利润贡献“三个中心”。从资产规模占比情况看,截至2012年3月31日,华电集团控股的五家机构(见表1)资产总额共计1 170.09亿元,占集团公司总资产的21.24%;参股的两家机构(见表1)资产总额共计90.29亿元,占集团公司总资产的1.63%,二者共计占总资产比重为22.77%。
二、产融结合对华电集团的价值贡献
华电集团产融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拥有管理总资产超过千亿元的资本控股、财务公司、华鑫信托、川财证券、华信保险(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五家金融机构,参股基金、保险等多家机构,涵盖金融领域比较广泛,产融结合方式比较多元化,充分体现出华电集团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基本形成切合自身实际的金融产业战略布局。华电集团2007年金融板块收入为3.8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为0.52%,到2012年3月份金融板块收入为5.3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15%,六年间连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金融板块营业利润总额2007年为4.04亿元,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营业利润有所下降,分别为2.9、2.4和2.5亿元,2011年营业利润快速增长达到12.3亿元,是2010年的近五倍,说明公司金融板块的前期投入产生了效益(表2)。金融板块为集团带来的价值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资金统一运作与管控的金融平台,提升集团整体运作水平
华电集团下属公司数量多、管理层级比较长,可能会造成集团资金管理效率低下,风险难以掌控的局面。为提高资金整体化运作水平,华电集团通过金融平台实现对资金和债务的集中管理,实现了对系统内企业资金结算、资金归集、资金监控和资金预算的统一管理,从而增强了集团对子企业的管控能力,实现资源统一配置和风险集中管控。2012年平均资金归集率达到86%,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加强,为集团集中管理和集约化运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提供成本更低的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华电集团通过成立财务公司发行债券和参与银行间市场融资,通过成立信托投资公司开展融资业务,通过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战略投资者等,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取成本相对较低、风险可控的资金支持,形成对企业集团传统融资渠道的有效补充。2012年,华电财务公司引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三峡财务公司等财务公司同行资金40多亿元;资本控股公司加大外部资金引入,为灵武公司引入十年期、基准利率下浮14%的平安保险债权资金18亿元,成为集团引入外部资金中成本最低的项目,累计为集团节省财务费用3 900万元。自2003年实施金融化布局以来,累计为集团节约财务费用40多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连续四年下降,提高了企业集团因金融服务内部化而带来的收益。
(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实现产融战略协同发展
在政策监管合规的前提下,华电金融积极创新探索多种途径,大力推动集团产融结合战略实施,各金融机构的研究水平、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功能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2011年,华电金融为华电煤业、新疆公司等7家单位引入战略投资100亿元。华鑫国际信托公司积极与财务公司合作,利用企业年金设立了“鑫财一号”贷款项目,规模达12亿元,为集团内多家发电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信托公司还强化板块内部协同运作,积极开发特色信托产品,大力推进交叉销售,成功设立了金安桥水电站股权受益权项目和云南盈安永水电站贷款项目,规模总计4亿元,协助资本控股公司拓宽投资渠道。
(四)打造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减少集团效益大幅波动
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煤炭价格持续高企,使火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华电集团火电企业2008年至2010年三年亏损面分别是64%、33%和44%,累计亏损高达125亿元。而金融板块在这三年中收入连续保持大幅增长,尤其是在2010年集团不堪重压营业利润亏损1.8亿元,是金融板块创造的2.5亿元营业利润对集团的整体业绩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这说明集团产融结合战略下,金融业能够使集团业务收入来源多元化,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保障集团整体盈利稳定性。
三、华电集团产融结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虽然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强、做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企业向金融领域扩张是把双刃剑,有些企业在产融结合道路中没有有效控制风险,拖累主业,甚至搞垮整个企业。对于央企来说,一旦金融产业风险显化还会危害国有资本的安全性。
(一)投资风险
根据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统计,金融服务业的毛利率达5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9%,远高于其他行业。但是高盈利的背后也潜藏巨大的风险,华电集团虽然在金融板块业绩不俗,但在金融产业布局过程中也有过投资回报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2006年,华电集团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每股1元的价格入股烟台银行,持2.73亿股,占股比例25.11%。然而,华电入股烟台银行五年以来收获甚微,仅在2011年末按照每股6%(含税)分配过一次股金红利。2011年9月28日,华电集团以5.733亿元挂牌价格将所持烟台银行全部2.73亿股股权转让,虽然略高于5.53亿元的评估值。但此次每股挂牌价格却比2009年时的2.7元每股挂牌价低了0.6元。另外,华电集团与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从2011年10月开始筹备的华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因双方“对合资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目标产生较大分歧”于2013年2月终止筹建。前期投入的资金都是由华电垫付的,两年的办公场所投入、硬件设施、系统开发、人工费用均由华电垫付。虽然这两项投资失败的风险仍属可掌控范围之内,但是华电集团仍需重视在产融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种种风险和困难。
(二)经营风险
华电集团产融结合中的金融业务多数是向企业集团内部提供服务。当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在向集团下属公司提供贷款时,在保证集团整体利益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投放给效益不好的集团成员,容易使经营良好的企业资金短缺,造成金融机构效益的下滑。另外,金融机构虽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其资产管理规模的大幅度提升与资产管理能力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华电信托尚未形成有特色的业务模式和经营领域。加之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交叉重叠,出现同业竞争的现象,甚至是不正当的内部交易或关联交易,蕴藏了更大的风险。其形成的风险,不仅仅是资金链中断引起的成员企业间财务风险的暴露,而且往往引发企业集团资产损失风险。
(三)整合风险
集团以并购方式控股金融机构,因金融业务资金链复杂交叉,必须强调和关注业务整合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一旦控股金融子公司经营不慎,风险将立刻传播到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以华电资本控股公司为例,它参股控股企业比较多,控股公司在有效整合各子公司间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和关联业务方面,防范和管控风险的难度会大大增加。例如,资本控股公司2011年6月以4.9亿元入主川财证券,要求保证其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同类型证券公司行业平均水平,且三年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受资本市场近几年连续低迷的影响,加上证券公司的收益与行情密切挂钩,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单薄”,这项并购面临巨大整合风险。
(四)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产业投资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产业投资金融的适用范围、出资比例、监管制度等都未作出明确规定。有些政策在实践中会制约产融结合的发展,比如财务公司会因受托支付问题、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限制、存款准备金率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受到制约,未来发展前景不明。另外,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监管模式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影响企业产融结合的效益和效率,为产融结合未来发展模式带来诸多隐患。
四、中央电力企业集团应对产融结合风险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提到的华电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本文认为,中央企业电力集团应当围绕主业探索发展基于风险可控前提下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产融结合,做到既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又能促进主业发展。
(一)合理制定产融结合战略,选择风险可控的产融发展模式
电力企业集团应当在基于价值创造目标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并且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进行模式调整和创新。具体来看,应重点考虑如何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定位金融业、如何配置金融业务与实业部分资源,逐步使金融业务成为集团电力产业发展的有效延伸,为集团提供资金、利润的有效支撑。要加强专业化团队建设,在管理和产品上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力,树立华电金融产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产业内在价值。
(二)增强产融结合协同效应,防范产融业务整合风险
电力企业进行产融结合一方面围绕主业进入相关金融领域,对各类金融业务应适时整合,建立统一的金融平台,使各金融业务之间形成合力,促进集团金融板块的发展。要对金融市场环境、外部金融监管、集团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控方式、金融业务与实业部分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系统考虑。另一方面,注意发挥电力与金融间的互补性,增强二者在业务上的衔接、互动和整合,在薪酬分配、人员定额、预算管理等方面采取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管理方式,充分实现金融业务和电力板块业务之间的协同放大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构建内部风险防控体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产融结合的企业集团要坚持把握好金融化规模的度,防范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风险以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没有实现有效协同带来的联动风险。集团的金融产业部以及相关风险管控部门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设立防火墙,有效阻隔产业风险与金融风险间的传递。逐步建立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管理规范,不断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例如通过央企董事会试点促进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法人治理和内控制度体系及运作机制,优化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通过持续、动态掌握金融机构经营情况,全面揭示风险状况,持续改进完善,确保风险可控、在控。
(四)积极培养和吸纳复合型人才,集团文化中渗透风险管理的意识
由于金融业属于人力资本、资金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这需要相关专业、知识人才的支持来保证产融结合的进度和效率。华电集团在产融一体化过程中,应当既要培养产融一体化高端人才,即懂产业、会金融的管理决策层,还要培养金融业务操作技能人才,并建立符合金融市场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金融日常业务开展;同时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培育风险文化。总部统一组织、各机构分头开展风险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全员参与风险控制的意识和效果,使风险管控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营造风险控制为先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吴利军,张英博.我国产融结合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有关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5):165-168.